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思辨語文

小學思辨語文

發布時間:2021-03-05 14:00:37

Ⅰ 如何在小學語文中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

實學習方法多種多樣。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見,不同的人也要採取不同的學習方法。這樣才能真正使那些讀過此文的人受益。我寫這篇文章也只是想把我的制定學習方法的方法告訴大家。學習別人的方法切忌照搬

Ⅱ 思辨性是語文的基本性質嗎

辨性閱讀,讓學抄生成為主動的閱讀者,在一次次閱讀比較、辨析反思、對話合作中,開闊視野,學會獨立地思考,理性地分析,辯證地表達,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積極開展思辨性閱讀,可以還語文教育應有的高度。 開闊多元的閱讀視野,客觀獨立的個性思考 時代,文化價值多元化,每個人的生存方式、價值選擇都是多樣的,多層次的。思辨性閱讀引導學生細細思量每一種選擇,對人物形成新的認識.

Ⅲ 中學語文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

所謂思辨能力復,指的制是思考辨析的能力。思考指的是分析、推理、判斷等思維活動;辨析指的是對事物的情況、類別、事理等的辨別分析。思辨能力是一種高級的認識能力,它是從理性的角度看問題,能夠運用辯證的思維方法認識問題、分析問題,並且在此基礎上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思辨能力是中學生必備的一種重要能力.

Ⅳ 竇桂梅的小學語文主題教學

從教年,始終立足課堂,堅持兒童立場,以「語文立人」 為導向,圍繞完整人的發展,在長達幾十年的主題教學理論與實踐探索中,大致經歷了三個時期。
1)立足課堂的探索階段(1994.9—2007.8):提出語文教改的《為生命奠基的「三個超越」》 ,構建了超越空間與時空的大語文觀 。作為教育部更新教育觀念的主講人之一,在人民大會堂作該專題的報告,為國家小學語文課程標准修訂提供借鑒。
2)立足課程的完善階段(2007.9—2013.9):圍繞主題教學思想,系統構建目標、內容、實施、評價四位一體的語文主題教學課程體系,獲得建國六十五年首屆國家基礎教育成果一等獎,教育部將其作為第一個成果向全國推介。
3)立足全面育人的深化階段(2013.10—今):主題教學的立人思想,撬動學校「1+X課程」改革從主題教學提升為主題教育。 所構建的基於核心素養 的課程整合,引領全國基礎教育的課程改革,獲得第四屆全國教育改革創新典型案例大獎。 針對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割裂,難以形成核心價值觀;教學內容單篇講授支離破碎,難以整體提升語文素養;教學目標過窄、教學方式僵化,導致兒童學習負擔過重。為此,竇桂梅提出了用「主題」牽一切語文內容的「一發」,動整個語文學習過程的「全身」,實現著眼於人的整體發展的小學語文主題教學。
(1)界定核心概念
首先確定「主題」的核心概念界定。不同於專題、話題,也不同於課題,而是結合中華言語,主題式「表現與存在」,母體存在的「文以載道」 方式,圍繞小學階段兒童發展特點及生活經驗、語言習得規律等確定的核心語詞,以及由此表現出的相互聯系、立體、動態的意義群。主題與兒童的生命成長編織起來,生發語文教育的意義,旨在提高兒童的語文素養、培育與踐行核心價值觀,進而構成人發展的核心素養。
其次明確「小學語文主題教學」之內涵,即基於基礎教育的小學階段,以「語文立人」為核心思想,針對小學語文教學的現實困境,根據教學內容和兒童身心發展特點,從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高度、培養健全完整人的哲學角度,堅持以兒童的生命價值為取向,在綜合思維指引下,整合多種資源,挖掘教學內容的原生價值,生發教學價值。在語言文字的理解與運用中,引導兒童形成主題意義群,促進兒童語言發展、思維發展、精神豐富,整體提升語文素養與培育價值觀,進而逐步形成促進兒童核心素養發展的理論主張與實踐模式。
(2)確定核心理念
兒童立場——兒童站在課堂正中央。尊重兒童的獨特感受,張揚個性、提高參與意識,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整合思維——充分運用語文自身整合特點,整合閱讀資源、生活資源和文化資源,密切聯系兒童社會生活、情感體驗,實現課堂的整體構建。
語文立人——聚焦於兒童語文素養和核心價值觀的培養,挖掘有利於兒童的生命成長的語文內容,在與主題的交融中形成兒童語文素養及成長內核,為聰慧與高尚的人生奠基。小學語文主題教學努力實現既有語言的聽、說、讀、寫作為基底,又有高位的精神價值引領,形成了動態的、立體的教與學系統,整體「立人」。
(3)構建擁有「關鍵能力與必備品格」素養的主題教學體系
A科學設定主題教學的目標
作為一切學科基礎的語文學科,也是育人的基礎學科。發掘語文學科,培養擁有家國情懷(家庭愛、祖國情、民族魂)、國際視野(國際理解、世界眼光)的完整人,是根植於民族靈魂,實現母語教育學意義的價值觀目標重要准繩。為此提出「一手好漢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的「三個一」目標。
B精當選擇主題教學的內容
①優化整合現行教材:確定精讀、略讀課文。
②精選補充中外經典:優選誦讀內容及推薦整本書。
C有序組織「樂學善思」主題教學的實施
①課堂實施起點:學會教材解讀四步走。即「文本究竟說什麼」,「文本想要說什麼」,「文本能夠說什麼」,「文本應該說什麼」。
②重構課堂樣態:創建語文四大典型實踐樣態。單篇經典主題教學、群文主題教學、整本書主題教學、主題實踐活動。
③重構課堂結構:動態語文課堂教學三流程。預學——學生初步自學、整理收獲、發現不懂的問題,帶著准備以及對主題的預期,走進課堂。共學——注重合作探究,層層推進主題。延學——學生帶著對主題更深層次的問題和渴望繼續探究。
④課堂操作有載體:提供教學保障四手冊。《小學語文樂學手冊》《小學語文寫字手冊》《小學語文作文教材》《小學語文主題閱讀》,實現多維度整體立人。
⑤課堂操作有設置:實現課時超時空。大課時:60 分鍾,側重落實精讀、主題閱讀等。小課時:35 分鍾,側重落實略讀文教學、群文教學等。微課時:設置長短不一時間,如課前3 分鍾演講、晨誦10 分鍾、閱讀微課堂……另外,根據主題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的需要,如跨學科主題實踐、戲劇表演等,可以整合大、小課時為90分鍾。
D綜合開展「多樣多選」的主題教學評價
①課堂評價:課堂評價四個值。興趣值,主題是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願望;方法值:主題是否使得學生收獲方法並遷移;容量值:主題是否帶動了更豐富的學習;意義值:主題是否促進了思維品質提升、情感發展。
②過程性評價:「一單、一冊、一護照」。「一單」,單項的語文測試,如語文的百字過關、古詩文過關、讀書報告單、專題小論文、主題作文、閱讀能力測試等。 「一冊」,包括學習習慣的養成、平時學習情況記錄、文體活動以及參與社會活動等除語文學業成績以外的其他情況。「一護照」,即「主題護照」,記錄學生學習的全過程,與學生徽章、「校長獎」結合使用。在全面記錄學生綜合情況中,促進學生整體素養的發展。
(4)形成「建構、整合與深度」的教學特徵
A意義建構
建構的「意義群」包含語文素養、思維品質、精神情感世界這三個維度創生意義的學習。有些側重語言意義的建構,有些側重思維意義的建構(一個是再現思維,一個是創造思維),有些側重精神意義的建構。不同維度的主題,伴隨著學生的語文學習,不斷內化、發酵,溝通兒童世界與成人世界,最終成為順應了兒童思維和生命的節點與節奏的文化「胎記」。
B深度學習
主題教學既然是圍繞小學階段兒童發展特點及生活經驗、語言習得規律、優秀文化等確定的核心語詞,以及表現出的相互聯系、立體、動態的意義群,就意味著主題教學不是平面的學習,而是向著意義縱深的、立體的、深度的學習。其深度主要表現為情感驅動、深度思辨、動態生成。情感驅動表現在增強語言的表達力、加強動作的感染力、增進課堂的節奏感。深度思辨為學生提供思維空間和可能,學生閱讀文本,給學生提出疑問的空間;在分析與理解問題時,補充相關教學資源,或一篇帶多篇,或一篇帶一本,或多篇文本比較閱讀,包括同、異質文,整本書以及多學科文本等;在體驗與感悟主題過程中,學生自覺思考或教師提問引發深度思辨。動態生成按照兒童發展所需要的價值,重組教學內容,師生建立起平等交往與互動關系,為學生提供開放的質疑討論空間,在多維對話、自主建構中實現主題意義的創生。
C資源整合
這一特徵指向主題教學課程內容的資源整合。例如教材單元主題整合使學生將各個領域的學習統整到主題之下,使原本的單篇學習得到整合、篇與篇之間建立聯系,避免了知識的碎片化,同時對主題有了多元建構。當然,這里的資源不僅表現為文本的資源,還指兒童自身資源、教師自身資源,甚至環境資源。一句話,主題教學,整合閱讀資源、生活資源和文化資源,密切聯系兒童社會生活、情感體驗,實現主題教學課程的整體構建。
主題教學既是一種思想,也是一種方法,既在理念上引領,又基於培養完整人的目標。

Ⅳ 富含思辨又適合小學生看的書

小學生,不能強迫他學他自己不想學的東西,應該讓他去多接觸一些新生的事物,版讓他自己學會獨立思權考問題,要學會觀察他,發現他的天賦,發現他的才能,然後再慢慢的引導,不能說就買一本書讓他強迫的去看。僅供參考。

Ⅵ 各位大佬,什麼是語文的思辨特色

思辨特色——本詩的邏輯形式特點

Ⅶ 如何使小學語文走出傳統教學的模式

引言:由於傳統教學思維的影響下,致使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也相對的趨於功利化。並且隨著時代的進步,語文教學的地位也逐步工具化。因此這就導致小學語文教學,一方面凸顯出急功近利的灌輸式教學,另一方面也開始向基礎技能型教學轉變。但是顯然這都不利達到高素質人才的要求。因此小學語文教學亟需回歸到美學教育、人文關懷、哲理思辨的教學正軌上。鑒於此,本文通過一定的事例研究,重點著墨於小學語文教學模式改革策略,試圖為小學語文教學走出困境提供動力。
一、小學語文存在的困境
1、課堂主體的把握 就現目前的教學現狀而言,在這一點的把握上許多教師都做得不盡如人意。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教學中片面的強調學習的自由性而忽略了教學的約束性,另一方面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忽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就導致了有的課堂教學,雖然表面上其樂融融但是一堂課下來,學生幾乎毫無所獲;而另外一種課堂教學,氣氛肅穆學生也一絲不苟的學習,但是實際的操作中卻缺乏創新。顯然這都是不合理的教學模式。
2、教學資源匱乏或運用不當 眾所周知,我國是人口大國,因此相對而言我國的人口基礎較大,所以接受教育的適齡兒童也為數眾多,一般的教學自然班級人數都存在數量嚴重超標的情況。這樣的窘境難免就導致我國的教學資源嚴重匱乏,還有就是教學資源分配不均。這主要也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優秀教師資源的匱乏和分配失衡,據有關統計顯示我國優秀師資的配比存在嚴重的失衡,好的師資幾乎都被所謂的名校所佔據,而普通學校的師資就相應要略顯弱勢,貧困的學校甚至是一個教師任教數個學科。另一方面則是自然教學資源的匱乏,就語文教學而言主要是閱讀資源的貧乏,還有就是對信息化教學設備使用不當。
3、評價方式的局限性 由於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國對學生學習能力及學習效果的檢驗辦法只有考試這一個辦法,並且在考試中也僅僅將高分作為評判的標准。自然這也導致了小學語文教學的功力化,和教學模式的單一化。
二、走出小學語文教學困境的策略
1、教學主體的合理把握 就現目前教學改革中提出的要求來看,解放學生學習動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逐漸成為了教學的重點。但是這樣的「解放」,不應該等同於放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任然要起到引導的作用。譬如在實施現目前較為流行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時,教師在學生談論過程不能置身事外,應該走動監督並及時與學生互動,在學生遇到瓶頸時應該及時伸出援手予以幫助。此外,也要根據教學內容的差異而具體制定教學的策略。譬如在講授《狐狸和烏鴉》(蘇教版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這類課程時,由於其具有較強的故事性,並且其思考維度較大,學生可以從同的角度去分析。因此這時就可以採取,小組談論學習的教學模式。但是如果在學習古詩詞時,由於其理解難度較大,並且也存在許多學生認知能力無法企及的問題,這時候就需要教師盡可能多的引導學生學習。
2、建立師資隊伍完善師資分配 在教學中教師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一個優秀的教師對學生今後的影響也是舉足輕重的。就語文教學而言,尤其是小學語文教學,優秀的教師不僅可以教會學生基礎的知識,同時也能以自身的修養影響學生言行及寫作能力,從而潛移默化的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文學素養。因此想要走出現目前小學語文教學的困境,首先就應該建立強大的師資隊伍,政府應該鼓勵優秀大學生加入到教育工作中去,並對在貧困地區任教教師加大補貼力度,這樣才能實現師資力量均衡,從而全面提高我國人民的語文水平和文化素養。
3、注重詩歌意境教學 普通學生生讀詩歌,往往不能覺察其內在的美感,甚至於有的人在讀完一首詩,感覺空洞無物沒有得到絲毫的體會。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是,常人讀詩歌都是流於表面字詞的理解,對詩歌涉及的意象的深層次含義,沒有進一步的挖掘,這就使得學生的體會相對的膚淺抑或甚至沒有。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注重詩歌意境教學是詩歌教學的關鍵所在。因為只有通過意境教學,學生才可以更加清晰的理解詩歌深層次的含義,否則僅僅停留在讀字詞的解讀上,這就完全的將一首詩歌「糟踐」了,就好比吃雞蛋不吃蛋黃一樣,學生只能認識到詩歌表面的韻味,卻丟棄了詩歌內在的醇香。譬如在《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蘇教版小學六年級上)中杜甫就利用了諸多意象表達了自己的思鄉之情,如「涕淚滿衣裳」、「喜欲狂」、「巴峽穿巫峽」等,這些意象都表現出了濃烈的思鄉之情,但是除此外還應該有愛國之情融於其中。總之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品味詩詞的意境,從而養成良好的文學素養。
4、合理使用教學資源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因此我國也逐漸實現了信息化教學,即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輔助教學。但是在小學語文教學階段對此的運用似乎還不夠科學,抑或說是運用度不高但是適當的使用多媒體教學可以使教學內容直觀化,這樣也有利於學生的理解。例如:學習《霧凇》(蘇教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上)一課時,許多學生都沒有親眼見過這樣的景觀,因此便不能通過文章清新的感受到那一份美感。此時教師不妨利用多媒體的影像資源,盡可能的為學生構建一個冰雪世界。於是他們就可以在「零下30攝氏度」的世界裡馳騁;也可以感受「寒風吹拂,霧氣繚繞」的清冷。總的來講,合理的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是有利於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

Ⅷ 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一年級學生質疑思辨能力的教學案例

一、直面尷尬——「牆頭草」兩邊倒
在學校的一節課題研討課上,教師借班上課執教的是三年級下冊的《平均數》,在新知探究完後的練習中有這樣一道題「學校籃球隊隊員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問李強是學校籃球隊隊員,他身高155厘米,可能嗎?」
生1:可能的,因為他們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後面這位學生吱吱嗚嗚,也沒有說清楚,不過大多數學生似懂非懂狀,也跟著點了點頭)
生2:我覺得平均身高已經是160厘米了,李強不可能是155厘米。因為就像我班男生平均身高是一個數,那麼我們這些男生的身高都是比較接近的,不可能和平均身高相差太大的,這跟實際情況不符。(聽他這么一說,這次全班大多數同學「倒向」這位同學,舉手錶示贊同) 後面的教學可想而知,上課教師解釋了半天並結合舉例,才終於把孩子們的想法「拉」回來。課後聽本班數學任課教師的解釋是生2是班上「好學生」,在班上成績是最好的,而生1是後進生,學生自然在這個問題上出現後面的「隨大流」情況。

二、思前想後——「牆頭草」為何會兩邊倒
這樣的現象可能在不少教師的課堂中也上演過,一個問題下去,原本孩子們是有自己的答案的,在「好生」發表過自己的想法後,是什麼因素導致我們的孩子陷入「口欲言而未能」的沼澤,「心求通而未通」的境地,最終只有欣然接受他人解說,放棄初衷倒戈棄甲呢?
評價方式片面影響下的「搖擺」——倒戈棄甲
反觀平時我們部分教師的課堂中,優等生成了學習探究交流反饋的主角,長此以往多數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下有爭議問題時會倒戈棄甲,學困生的學習也是「矮子看戲」、人雲亦雲。從而出現多數學生思維的搖擺,沒有主見,以致於思——不是「我」所思(他思即我思),辯——不是「我」所辯(他辯即我辯)

Ⅸ 怎樣寫出優秀的思辨作文

現在的小學生在作文中說假話,已經成了一個普遍的現象。有個怪現象,就是孩子平時說假話,要被批評,而在作文中寫假話,是被允許的。老師明知作文里說的是假話,但也欣然地接受了,並且還會給予一個高分。這等於培養和鼓勵學生說假話。著名學者摩羅有句話:你講話的態度就是面對人生的態度,你講話是虛假的,那麼,你對人生的態度就是虛假的。這就是說,作文中是說真話還是說假話也是個做人的問題。《語文課程標准》里也明文規定,寫作文要寫真話,不寫假話。我們當老師的還有理由違背嗎?不能。難道孩子不在作文里寫假話就寫不出好作文嗎?當然不是。之所以如此,責任多半在老師。在此本人深有感觸。案例:2011年12月,貴州省第三屆《當代教育》「藝義豐」杯小學生作文競賽頒獎揭曉,我輔導的四年級(2)班雷子雲同學作文《沒媽的孩子》獲二等獎。看了編委的修改和評委老師的綜述。我感觸頗深,喜、愧參半。我為了指導成功,力求完美,於是在作文指導中加入了我的「老成」。全文2000字。標題《沒媽的孩子像根草》。編委把標題改為:《沒媽的孩子》。開頭段:「世上只有媽媽好,沒媽的孩子像根草,離開媽媽的懷抱,幸福哪裡找!-------聽到那動人的歌聲,我思緒萬千:我就是那沒媽的孩子,我就是那一根孤獨的小草!我多麼希望自己是媽媽懷抱中的寶呀!編委把開頭段刪簡為一句話:我是一個沒媽的孩子,多麼希望成為媽媽懷抱中的寶呀!中間段1800餘字,是雷子雲同學三天時間寫出的草稿,事例真實,生動感人。而寫作思路布局,結構安排等都由老師完成。老師修改語病,根據材料反復剪裁、拼裝、調整而成。結尾段:有一首歌寫得真好!「這是心的呼喚,這是愛的奉獻,這是人間的春風,這是生命的源泉!------啊!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幸福之花處處開遍,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雖然少了媽媽的愛,但我感受到人間處處有關愛!「世上只有媽媽好,沒媽的孩子像根草,離開媽媽的懷抱,幸福哪裡找?孤獨的小草在人間處處關愛里變成了一塊寶,幸福享不了!」編委把結尾段也刪簡為一句話:我是一個沒媽的孩子,但我有爺爺奶奶和弟弟。編委老師的三處大的刪減,改得多簡潔呀!我受益匪淺。我為了結構完美,反復修改詞句,採用了首尾呼應的寫法,運用歌曲開頭和結尾,想以此來打動評委獲得成功才如此這般成人化,多出那些空話、套話、假話的大道理。中間段雖然編委沒有作任何改動,但是四年級的學生是無法完成這種長篇大作的思路布局調整的。真花了我的不少心思,原汁原味的東西少了。有些字、詞、句都是我這位指導老師的「功」與「過」。通過此次指導小學生作文,我想起了一言名句:「刪繁就簡三秋樹,領意標新二月花。」的真正含義與道理。《當代教育》評委林盛青老師也在書中與本屆參賽作文指導老師作了一個筆談:多一點童心,少一點老成「……獲獎固然是好事,但獲獎如果不能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未必就是好事。老實說,我對本屆作文競賽獲獎的一些篇目,是持保留意見的。為什麼呢?因為,在那些文章中,我很少看到童心,很少讀到童趣。不少篇目成人化的痕跡特別重,結構、行文都顯得太老成,近乎於完美。這就引發了我的思考,我們的小學生真有那種對結構,對文字,對主題,對表達駕輕就熟的能力嗎?對社會,對生活,學生們真有那麼深刻的感受何認識嗎?我武斷地認為,不可能。即便是六年級成績最優秀的學生,他們的關注點,也不應該是在社會的層面上。……我這樣說不是對獲獎作文進行否定,而是提醒我們的語文老師,在對學生進行作文指導時,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強加給學生,不要讓學生寫遠離他們生活的人與事,更不要代替學生操刀動手。小學生的寫作,貴在真實。失去了真實,也就失去了童心和童趣。試想,如果十一二歲小學生的作文,都是大主題,大結構,大敘事,那還叫小學生作文嗎?不少參賽作文沒有童真童趣,只有的是老成。這成了一種非常不良的文風和學風的問題。參賽作文出現這種現象,責任在老師。如果,我們的老師不那麼功利,就不會拔苗助長。拔苗助長可以獲得一時的名利,一時的風光,但是最終受害的是學生。所以,對於那樣的作文指導方式,我堅決反對。從那些存在著拔苗助長現象的作文里,我感到問題十分嚴重了,是該讓我們進行反思的時候了。……」林老師的話真是太有道理了,我受益匪淺。我們許多指導老師都在做拔苗助長、急功近利的錯事。其實我們當指導老師的心中是最明白不過的了:沒有指導老師的精心指導和反復修改,怎能達到優秀等級的作文呢?原稿怎能參賽呢?不顯得老師的不盡力嗎?不得已而為之呀!其實適當修枝潤色也是應該的,但要考慮怎樣才能保留原汁原味才更好。什麼樣的作文才是真實的小學生作文?應該是,一篇有著童心、童趣,哪怕表達不怎麼准確,存在著這樣那樣的一些小毛病,但反映的是學生真實的學習和生活,那就是好作文。對於如何評判小學生作文的「好」與「不好」,自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這里,我想借用美術教學中一個經典例子來表明我的觀點。例子說的是老師讓學生畫太陽。幼兒園的小朋友畫了一個不怎麼圓的圈,高舉著告訴老師,這是我畫的太陽。老師誇獎他說,很好!小學生畫了一個很圓的圈,還在圈的四周畫上了長短不一的線條。老師見了說,很好。把太陽的光線都畫了出來。中學生不但畫了很圓的圈和圈外的線條,還塗上了金黃的顏色。老師豎起大拇指說,很好。你把太陽的顏色都畫出來了。三個學習段,三種不同形態的太陽,老師都給予了高度的肯定。原因何在?那是因為老師是從學生的年齡和認知水平去進行評判的。那麼,我們對小學生作文的評判,是不是也應該這樣呢?對此,有老師可能會產生疑問,如此低的要求,怎能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和寫作水平?那好,我們來看看小學語文課程標准對小學生的寫作是怎麼要求的。新課程對第三學段(5---6年級)學生的習作要求,有這樣一些敘述: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能寫簡單的紀實作文和想像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能根據習作內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第三學段的習作要求尚且如此低,第一、二學段要求就更低了。對課標中的這段話,我體會最深,認為也是最重要的,歸納起來有兩個方面,一是表達和積累;二是簡單和真實。因為,表達是寫作的基本手段;積累是寫作的儲存庫;簡單是寫作的基本要求;真實是寫作的情感體現。從這四個層面看本次參賽作文,「真實」的缺失尤為突出。「真實」缺失指什麼呢?一是作文材料,二是人物情感,三是作者寫作能力。我們在對學生進行作文指導時,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強加給學生,不要讓學生寫遠離他們生活的人與事,更不要代替學生操刀動手。小學生的寫作,貴在真實。失去了真實,也就失去了童心和童趣。前面舉的畫太陽的例子,實質就是真實和簡單。試想,如果十一二歲小學生的作文,都是大主題,大結構,大敘事,那還叫小學生作文嗎?那叫作品、藝術品了。不少參賽作文沒有童真童趣,只有的是老成。這成了一種非常不良的文風和學風的問題。參賽作文出現這種現象,責任在老師。如果我們指導老師不那麼功利,就不會拔苗助長。拔苗助長可以獲得一時的名利,一時的風光,但是最終受害的是學生。所以,對於那樣的作文指導方式,我們千萬別這樣做為好。從那些存在著拔苗助長現象的作文里,我感到問題十分嚴重了,是該讓我們進行反思的時候了。如何指導小學生寫出反映他們真實生活和真情實感,且具有童心、童趣的作文呢?我們認為必須做到「三真」,即:記真事、寫真人、表真情。記真事,是指學生作文時,要從熟悉的生活中去選擇材料,不要憑空捏造事件。寫真人,是指學生作文中描寫的人,是存活於現實生活中的,是知溫暖,懂感情的,不是拔高的,虛假的。表真情,是指學生在表達時,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情在字里行間,不是靠開頭、結尾的幾句空洞無力的抒情吶喊:啊!-----呀!-----。作文要說真話,多一點童心,少一點老成。新課程理念也規定:寫作文要寫真話、實話、心裡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第一,要解放學生——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扭轉學習的被動局面;第二,要營養學生———擴大學生的「內存」,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第三,要武裝學生——使學生學會思辨,強化他們的認知能力;第四,要訓練學生——使他們把握作文的規律,有效地進行表達;第五,要激勵學生——使他們學有興趣,樂此不彼。如何使作文變得純真?除此之外,作文評價也很關鍵。我們應該倡導:作文不分長短,詞句不在於美不美,而在於作文是否寫得真,這才是一個核心標准。名家都說「筆下有情自動人」,我們主張用「純、真、情、理」四個字來評價。「人之初,性本善。」人生下來哪個也不會說假話,小孩子說假話是跟大人學的。學生在作文中說假話是老師教的。老師為了急功近利做了許多虛假欺騙的教育過程。教作文的過程就是教做人的過程,老師首先要做好人,然後才能教好學生寫好文,教師要轉變這個觀念。作文教學如能按以上方法及要求去做,就能寫出純真作文,取得良好的作文教學效果。純真的作文真好!

閱讀全文

與小學思辨語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