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真實的,有趣的數學故事
具體到3-6歲孩子的數學啟蒙操作層面,首先是我們選取了20個主題,主要有兩類,一類是貼近兒童日常生活的,比如食物運動汽車等;另一類是兒童感興趣的好奇的神秘的,比如恐龍宇宙科學等。然後每個主題下創作了不同的數學故事,通過故事來了解真實的世界,用數學的眼光看世界。這些故事不僅僅包含數學知識,還包含了通識教育知識,比如在《可以吃的地球》這個故事中,通過製作蛋糕來了解地球的結構組成,將球體結構和地球的知識融合在了一起。在《世界上有多少只虎鯨》中,將神秘的虎鯨與對數量的認知結合在一起。所有的數學故事都來自於真實的世界,在不同的情境中使用數學。
進階的,開放式問題
而且在每個故事後面設計了六個開放式問題,分成三個難度等級,分別對應不同的年齡段,保證3-6歲的孩子都能參與進來。其中三個問題屬於數學層面,包含了數量、計算、幾何、推理方面的核心概念;三個問題屬於語言層面,從獲取信息,解釋概念,給出觀點三個層次鍛煉批判性思維,語言類的問題也是與數學相關的,兩者相輔相成,比如有個問題是:「內部「這個詞是什麼意思,任何物體都有內部嗎,為什麼。
系統的,游戲化課程
但光有骨架還不行,還要有相應的基礎知識和能力。所以我們接下來還會設計相應的課程,每個數學知識點是一課,對應於故事問題背後的核心概念。力求簡單有效,內容包括游戲素材,游戲玩法,精選習題,生活擴展。哪個問題沒有思路了,不會了,可以快速找到對應的這節課程,然後通過游戲的方式學習,爭取下次再遇到同類問題時能夠舉一反三。
❷ 小學數學要培養學生哪些能力
小學數學怎麼樣學?隨著小學數學教材的不斷更新,內容不再是簡單的加減乘除算數題,而是將許多的生活中運算加到小學的知識中,這樣一來也在不同程度上使小學數學的成績加大了難度.那小學數學怎麼樣學才有效?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怎樣掌握方法才能學好小學數學?
以上九點是有關小學數學怎麼樣學才有效,提出相關的方法.希望能給你帶來借鑒和參考的價值,重要的是讓孩子通過正確的方法提高成績.
❸ 如何培養小學數學能力
靈活組織教學,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培養學生觀察自己身邊客觀事物之間的數量關系回,是提答高小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關鍵,也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體現。教學中讓學生進行社會調查、收集數據等,認識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實踐,並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引導學生參與建立概念的全過程,使學生掌握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學到了觀察、比較、抽象、概括、分析、綜合等思維方法,發展了思維品質;引導學生了解、認識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教學「千米」的認識時,讓學生在往返學校路上,通過「走一走」等建立起「千米」的實際長度的概念;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再如解答簡單應用題時,根據問題找出所需的已知條件就是分析的過程,根據已知條件提出所能解的問題就是綜合的過程。解答復合應應用題時,分析、綜合就較為復雜。先把復合應用題分解為幾個有聯系的簡單應用題,進一步分析解每個簡單應用題所需的已知條件,然後把已知條件成對的結合,連續地解答幾個簡單應用題,最後得到問題的答案。
❹ 數學方面的能力怎樣培養
一、注意培養學生口算能力,打好計算的基礎。 《小學數學教學大綱》指出: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要重視基本的口算訓練,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便運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強,才能加快筆算速度,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因此,每位同學都要打好口算基礎,加強口算訓練,提高口算能力。 首先,掌握方法。如:運用數的組成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用湊十法,用乘法口訣直接求積、求商;根據乘法分配律進行口算;在四則混合運算中,教給學生一些運算技能,不斷提高口算能力。其次,設定目標堂堂練。每節數學課,教師視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選擇適當的時間,安排3---5分鍾的口算練習,學生每人准備一本口算本,這樣長期進行,持之以恆,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最後,形式變換多種練。學生方面如:自算,自己找口算題,在規定的時間內,看能算對幾題;互算,同學互相出題算,或一個同學出幾個同學算,比比,看看,來提高口算能力;反復算,通過反復的練習,口算能力自然會提高。 教師方面如:視算訓練、聽算訓練、搶答口算、口算游戲、等等。 二、在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計算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內動力,是學習的基礎。在計算教學中,首先要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讓學生樂於學、樂於做,從而達到算得准、快的目的。就數學本身,特別是數學計算教學而言,好象只是枯燥乏味的數字「開會」,只是在玩一系列的數字游戲。對於小學生,比起好玩的游戲,卡通漫畫和好看的電視來說,數學真可以算得上是乏味到家。因此,我在教學中滲入游戲。如:在「比較小數大小」的教學中,我以游戲《機靈的小數點》出示,讓學生玩樂中獲取知識,鞏固知識,知道小數點的重要性,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平時,我在教學中,積極准備數學競賽,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如接力比賽,搶答,評智慧小星等。 另外,在數學計算教學中,我還適時地列舉中外數學家的典型事例,或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小故事來增添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愛好和興趣,使學生集中精神進行計算,提高課堂上的學習效果。學生從樂中得益,從樂中長智,不知不覺就迷上了數學。計算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在小學,計算更是貫穿於數學教學的全過程。《新課程標准》也提出了關於「使學生能夠正確地進行整數、小數、分數的四則計算,對於其中一些基本的計算,要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並逐步做到計算方法合理、靈活」的教學要求。縱觀全國小學數學試題,涉及計算內容的題目在一份試卷中均占絕大部分。從這個意義上說,加強計算教學,有效地提高計算的正確率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非常重要方面。但實際計算中,學生普遍有輕視的態度,一些計算題並不是不會做,而是由於注意力不夠集中、抄錯題、運算粗心、不進行驗算造成的。
❺ 小學數學怎樣培養學生的能力
課堂教學是一個雙邊過程,應營造一個寬松和諧、興趣盎然的學習氛圍才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與學活動中,從而調動學生的「情」與「知」,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一、創設情景,形成問題,使學生願學。
情境的創設關鍵在於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濃的情導入新課,形成問題。問題可由教師在情境中提出,也可以由學生提出。但是,提出的問題要擊中思維的燃點,這樣不但能把全體學生的認知系統迅速喚醒,從而提高單位時間里的學習效率。學生因情景的巧妙刺激,學習熱情被激發起來,萌發學習興趣,認知系統開始運轉。例如,教學分數大小的比較時,我採用講故事激發學生提問題:孫悟空分西瓜。悟空說:「我分給八戒1/3個西瓜,分給沙師弟2/6個西瓜……「孫悟空的話還未說完,八戒就大叫起來:「猴哥這樣分不公平!」聽完這個故事後,請同學們來評評理:「孫悟空分得公平嗎?」故事激起了學生心中的疑團:「八戒分得份數少,是否分得少呢?」「兩個分數誰大誰少該怎麼比較呢?」這樣,在老師創設的情境下,學生心裡想提的問題就多了。又如,教學「圓的認識」時,採用聯系日常生活,引入新課。課前做一個套圈游戲,把全班同學排成一個長方形向中心套圈,能套住有獎勵。其中幾個同學叫起來:「這樣不公平。」為什麼這樣做游戲不公平?(因為有的同學離中心近,有的同學離中心遠)那應該怎麼站才公平?(圍成一個圓)為什麼?那圓究竟有什麼特徵?這樣,學生就能主動地探索新知識,學習的積極性自然就高了。
二、引而不發,誘思導學,培養學生樂學。
英國教育家斯賓塞說:「應該引導兒童進行探索,自己推論,給他們講的應該盡量少些,而引導他們發現的應該盡量多。」課堂教學時要體現「兩主」作用。教師可用適當的手段對學生思路進行引導,但為了讓全體同學的主體性得到更充分發揮,心理潛能得到更好的挖掘,探索精神更快形成,教師沒必要「發」(把知識點直接加以解說),而是誘導學生的思維,引導他們自學。利用「誘思導學」為後面的教學過程做好鋪墊,這樣,學生的整個認識系統就會被激活,並高速運轉起來,就會由最初的興趣萌芽狀態進入到主動探索理解新知識階段。例如:教學「圓的面積」時是通過「化圓為方」實驗讓學生探索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可提出「怎樣計算圓的面積」這一探索問題,學生思維就集中在面積上,再利用小組探討、觀察等教學手段,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在「形變而面積不變」上,注意圓的周長與半徑和拼成的近似於長方形的長和寬的關繫上,從而自己發現圓的面積的計算公式,在整個過程中,教師處於引導,學生處於主動學習地位,體現了教育教學價值。
三、評價分析,內化新知,使學生變學會為會學。
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一個重要環節,教學評價注意不要由教師壟斷,應讓學生對學習上的優點和缺點作自我評價,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經過以上步驟後,教師可以可開始組織學生進行全班性或小組性的討論與交流,由學生唱主角,使學生的思維形成互相激盪的局面,這樣,學生不僅會釋放出自己的心理能量,而且會使自己的思維進一步深化,好的學習品質就會進一步形成。教師要根據學生討論交流情況不失時機、准確又簡練的就學生的發言質量進行引導評價。評價時,應重於肯定、鼓勵、引導。這樣,學生對知識理解就會更深入,就能成功接納新知識,並起到內化知識的作用。例如:在教學加法算式:5+5+5+5+4相加時,要求把它改寫乘法算式,結果大部分學生作出(1)5×4+1(2)5×5-1,出乎意料的是有一個同學卻是做6×4。我高興地表揚他的大膽創新,同學們卻馬上反對。這樣,同學們就在不知不覺中參與辯論。此時全班同學學習熱情高漲,課堂氣氛熱烈活躍。我適時引導學生評價這幾個算式,哪個算式是正確的?哪個最簡便?這樣,學生在民主和諧的氣氛中,心理壓力得到減輕,自尊心得到充分尊重,個性特長得到有效地發展,創造性思維得到較全面的開拓,從而積極主動學習數學知識,還能善於應用已學的知識進行解題,起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效果,而且富有創造性。
四、分層指導,靈活訓練,使學生善學。
在學生獲取一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自己進行思維加工,才能將認識由具體、簡單上升為抽象、復雜。應對處於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指導;對中等生,指導他們鞏固所學新知識以後,嘗試思考與解決稍深的學習問題;對於學困生,則指導他們進一步理解與鞏固所學新知識中最基本的部分;對於優等生,應指導他們在掌握新知的基礎上,解決綜合性更強、條件更復雜、難度更大的學習問題,提高他們的自我發展能力。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分層各自練習,全班學生各自獲得不同層次上的平衡,培養了自己的創造力,產生了強烈的愉悅感,這樣就進入一個新的良性心理循環過程。例如:在教學「分數除法應用題」時,可出示以下兩個條件:五年級有學生111人,相當於四年級學生人數的3/4,再給3個問題:(1)四年級有學生多少人?(2)四、五年級有學生多少人?(3)三年級學生人數是四年級的3/2倍,三年級有學生多少人?這道題有3個問題,可採用分層練習:學困生做第1題;中等生做第2題;優等生做第3題。這樣一道綜合性題目,根據問題的難易度適用班級不同層次的學生實際水平與學習要求標准,設計行之有效的練習,做到巧練,使不同水平的學生對知識進行不同層次的概括,增強學習信心,提高學生素質。
綜上所述,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要培養學生善於發現、分析、解決和運用數學的能力,養成自主探索的學習習慣,推進數學課堂教學改革,實施素質教育。
❻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自學能力
小學數學怎麼樣學?隨著小學數學教材的不斷更新,內容不再是簡單的加減乘除算數題,而是將許多的生活中運算加到小學的知識中,這樣一來也在不同程度上使小學數學的成績加大了難度.那小學數學怎麼樣學才有效?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怎樣掌握方法才能學好小學數學?
以上九點是有關小學數學怎麼樣學才有效,提出相關的方法.希望能給你帶來借鑒和參考的價值,重要的是讓孩子通過正確的方法提高成績.
❼ 如何培養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新的課程標准對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以及要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明確的說明。所以教師在課程改革的過程中,要努力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呢?以下是我的幾點簡單的認識:
一、與生活相結合,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
愛因斯坦指出:「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創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說過:「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由此可見,問題是創新的起點,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教師應如何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呢?我有幾點自己的看法:
1、讓學生敢於提問。
在傳統教學的影響下,學生習慣於解決教師或教材提出的問題,而不習慣也沒有機會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質疑是思維的導火索,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小學生好奇心強的心理特點,有意識地設置「問」的情境,使學生形成認知沖突,主動地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例如:在學習減法時,我首先出示了商店裡的一角里的物品以及價錢,問學生,看到這些,你想提什麼問題?學生在思考後提出了如下問題:一個羽毛球和一枝鋼筆一共多少元?一本書比一個練習本多多少元?一個乒乓球比一個籃球便宜多少元?三個羽毛球和三個乒乓球一共多少元?等等。這些問題有學過的加法的問題,我就及時解決,復習了舊知識,而也有新知識,可盡管這節課無法一一解答這些問題,但這些問題是學生通過自己的積極思考提出來的,他們渴望將這些知識弄明白,因此能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和探索知識。
教學中,教師還可以採用講故事、猜謎語、游戲、比賽等形式,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生動的實物內容聯系起來,激發學生心理上的疑問,形成懸念問題。也可以藉助現代信息技術創設問題情境,通過多媒體教學的特點,充分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給課堂教學增添無窮魅力。例如,在教學「圖形的認識」時,教師先出示利用各種不同顏色的圖形組合成的一個個漂亮的圖案,在利用多媒體的動畫功能讓他們動起來,組成了一幅畫,學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在學生欣賞這幅畫的同時,讓學生說說圖中有些什麼,從而激發學生產生深入了解的慾望:「是用什麼圖形拼成的?」「我們也來做一幅吧」。進而爭先恐後地提出了許多數學問題。
2、讓學生善於提問。
首先要教給學生尋找問題的方法,如在知識的「生長點」上找問題,也就是要在實現從舊知識到新知識的遷移中發現和提出問題,在知識的「結合點」找問題,也就是要在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繫上發現和提出問題,從自己不明白、不理解、認識不清楚的地方找問題。使學生認識到只要多問幾個為什麼就能發現處處有數學問題。
其次,鼓勵學生在比較中提問,比較是在思想上將對象和對象的各部分,個別方面和個別特徵仔細辨別,確定它們的異同及其關系的思考方法,教師應讓學生習慣於比較這兩種事物的異同點,從而提出問題:他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再次,交給學生分析與綜合的方法。從結論出發,追溯到必須知道的條件,或從條件出發,逐步推導出結論。如,要求這個問題,必須知道哪些條件?根據這些條件,能解決什麼問題。
在教學中,教師不要為提問而提問,要逐步提高問題的質量,盡可能清楚明白地表述問題,鼓勵學生提出具有獨創性的問題,使提問切實有助於學生的發展。
3、讓學生樂於提問。
適時進行正面評價,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學生就會樂於提問。教學中,學生即使提出一些很簡單或根本就沒有什麼意義的問題,教師都必須根據情況作出積極的評價,並抓住時機進行引導,教學生如何分析題意,怎樣問才有意義。對問得不好的同學,千萬不要責備,譏笑,也決不允許班上其他同學取笑,尤其對學困生,只要他們提出問題,教師就要給予充分的表揚和鼓勵,注意保護這些學生「問」的積極性,他們為了追求一次一次的成功,積極思考,全心投入,只要有機會,有疑問,便會毫無拘束地搶著提問,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二、扎實教學,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解決問題是數學的核心,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是數學教育的重要目標,國內外歷來的數學課程都把解決問題作為重要的目標。學習數學離不開解題,美國著名數學家哈爾莫斯的名言:「問題是數學的心臟」表達了問題在數學學科中的重要。美國數學教育家波利亞的《怎樣解題》之所以成為數學教育研究中的經典,也正說明解決問題在數學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我一直努力於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也做了一些自己的嘗試:
1、問題中基本數量關系的訓練
掌握數量關系是學生分析解答應用題的依據,學生不會審題,不理解題意是數學教學中的難點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加強對學生進行基本數量關系的強化訓練,就會使學生較熟練地掌握基本數量關系、正確合理地解題,如在教學兩步應用題時,結構特點是只給出兩個已知條件,但在解答過程中,有一個已知條件要用兩次,這是解答兩步應用題中的難點,如果數量關系掌握不好,常常導致計算的錯誤,如: 「紅花有10朵,白花比紅花多6朵,一共有多少朵花?」在解答這道問題的過程中,「10」用了兩次,可是有的學生竟錯誤地把算式列成 10+6=16(朵),結果是一共有16朵花。怎樣教會學生正確地理解和掌握題中的數量關系呢?可以把題拆開,把拆題和數量關系的分析有機結合,先給時間進行分組討論,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的機會進行訓練。
2、利用線段圖幫助分析,討論匯報,激發學生興趣。
在課上要組織學生合作討論,它是讓學生主動學習的一種有效方法。在教學中教師要抓住時機,採用多種形式,放手讓學生主動參與討論,在做應用題「飼養小組養 10隻黑兔,養的白兔比黑兔多6隻,一共養了多少只兔?引導學生畫線段圖,讓學生先進行小組討論:在線段圖中,白兔的只數怎麼表示?這一問題是解決本題的難點,留給了學生思維的空間:「這條線段怎樣畫,才能使白兔比黑兔多6隻?」學生在討論中互相啟發,開闊了思路,得出了結論。這種抽象的問題通過討論,轉化成直觀的線段圖,使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升華,發揮了學生間優勢互補作用,提高了參與的效度,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自行探索的興趣。
3、在觀察比較,辨別異同中解決問題。
在低年級中,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是學習解決問題的最好途徑。在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考能力,抓住新、舊知識的聯系,設計出能突破難點的具有對比性的練習,讓學生進行觀察比較,形成新舊知識矛盾沖突,激起他們尋根問底的認知心理趨向,如教學兩步應用題,設計了復習題:飼養小組養了10隻黑兔,16隻白兔,一共養了多少只?例題:「飼養小組養10隻黑兔,養的白兔比黑兔多6隻,一共養多少只兔?」把第二個條件改為:「飼養小組養10隻黑兔,養的白兔比黑兔多6隻,一共多少只兔?」理解新知後,教師有計劃地在黑板上出示這三道題,引導學生觀察應用題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在比較這三題解答方法的異同點。通過分組討論,自主地解決問題,突破了難點,掌握了知識重點。
總之,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只有教師時刻注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並且發現問題讓學生積極地去探索,去尋找解題方法,那麼,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發展,學生才能自覺地走上創造性學習之路。數學教學就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數學素養就會全面得到提高。
❽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能力
英盛觀察一個現代人,首先必須具備獨立精神和獨立能力。獨立,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是健全人格的重要構成,是人能夠立足於社會,發揮其潛力的基礎。愛因斯坦說:「要是沒有獨立思考和獨立批判的有創造能力的人,社會的向上發展就不可想像。」而小學教育是教育的基礎,在小學階段對我國兒童進行數學教育是為將來初中數學、高中數學、大學數學的學習打基礎,同時培養我國兒童的思維邏輯能力,因此小學數學教學在小學教育中佔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在數學學習中,培養小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關鍵所在。那麼,如何培養學生的獨立能力呢?下面就談一些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方面的一些見解。
首先,作為教師,要教學生學會思考,引導學生自覺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講課不宜過細,給學生思考的餘地,不要讓學生養成依賴心理。學生何時因獨立思考問題的興奮而累,而不是因為純粹的記憶而累,何時便是教育成功之時,因為信息時代的來臨意味著處理信息比記憶信息更重要。不是因為我們不需要記憶信息,而是因為我們只有十分有限的大腦「內存」空間。與其把有限的心智資源用來記憶互不相乾的事實,不如充分發揮大腦的思維功能,連貫地思考問題。
其次,是為學生創設一個很好的思考氛圍。 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一個人的創造力只有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條件下,才能獲得最大限度的表現和發展。思考何嘗不是這樣?人在壓抑、恐懼、緊張的心理狀態下是很難靜心思考、有所創新的。因此,營造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的良好氛圍,給學生以「心理安全」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師生平等對話,學生可以安靜、深入地思考,情感、動機、信念、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也能得到潛移默化的培養。特別是在學生的思考出現困難或卡殼的時候,我們更應該鼓勵學生大膽地再想想,而不是生硬地打斷、呵斥或嘲笑他們。這樣,學生就會在寬容的氛圍中漸漸鼓起勇氣,打開思維的閘門,並逐漸養成樂於思考、深入思考的良好習慣。
再者,為學生引導正確的思考方法。只有老師教給學生正確思考方法,使思維做到良好的訓練,才能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思考有根據,過程有條理」,學生的初步邏輯思維能力就能不斷形成。引導有序思考。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就是要著力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由表及裡的有序思考能力。在新知的探索中,教師要把問題的發現、思考過程作為重要的教學環節,不僅要讓學生知道該怎樣思考這個問題,還要讓學生知道為什麼要這樣思考。教學倒推法解決問題時,我引入了李白買酒的小詩,用操作實驗,幫助學生倒著認識清楚每一步得到的是什麼,再鼓勵學生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這樣的教學,學生不僅掌握了最後的結果,而且學會了如何有序地進行數學思考,從而解決問題。
最後,引導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學會反思 。 荷蘭著名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指出:「反思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核心和動力。」學習是一個系統工程,學會反思是學生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學生反思數學思考的過程,就是對自己的數學學習進行自我監控、自我調節,進而對數學認知活動進行指導、支配、決定和監控。教師在教學中應重視引導學生形成反思的意識,掌握反思的方法。
總之,要讓學生學會學習,教師要有正確的認識,並採用正確的方法,並長期堅持,這樣,才能在這方面取得不錯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