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生作文和媽媽一起納涼

小學生作文和媽媽一起納涼

發布時間:2021-03-02 16:07:42

『壹』 納涼作文 400-500字

我也在找啊!!!!!!!!!!!!!!!!!!!!!!!!!!!!!!!!!!!!!!!!!!!!!!!!!!!!!!!!!!!!!!!!!!!!!!!!!!!!!!!!!!!!!!!!!!!!!!!!!!!!!!!!!!!!!!!!!!!!!!!!!!!!!!!!!!!!!!!!!!!!!!!!!!!!!!!!!!!!!!!!!!!!!!!!!!!!!!!!!!!!!!!!!!!!!!!!!!!!!!!!!!!!!!!!!!!!!!!!!!!!!!!!!!!!!!!!!!!!!!!!!!!!!!!!!!!!!!!!!!!!!!!!!!!!!!!!!!!!!!!!!!!!!!!!!!!!!!!!!!!!!!!!!!!!!!!!!!!!!!!!!!!!!!!!!!!!!!!!!!!!!!!!!!!!!!!!!!!!!!!!!!!!!!!!!!!!!!!!!!!!!!!!!!!!!!!!!!!!!!!!!!!!!!!!!!!!!!!!!!!!!!!!!!!!!!!!!!!!!!!!!!!!!!!!!!!!!!!!!!!!!!!!!!!!!!!!!!!!!!!!!!!!!!!!!!!!!!!!!!!!!!!!!!!!!!!!!!!!!!!!!!!!!!!!!!!!!!!!!!!!!!!!!!!!!!!!!!!!!!!!!!!1

『貳』 關於《納涼》寫一篇500字作文

納涼
太陽落山了,天漸漸的黑了,晚霞染紅了天空,大家吃完晚飯都不悅耳紅的出來納專涼了,屬天氣也沒白天那麼熱了,變涼爽了。
一位阿姨拿出來了一把扇子和一張折疊似躺椅,她穿著一件綠色的短袖,坐在房子旁邊的馬路上,左手拿著一把扇子,因為天太熱了,一隻只蚊子都從草叢里飛向阿姨,想吸阿姨的血,阿姨用手輕輕地扇了一下,蚊子被阿姨嚇地拔腿就飛。阿姨的旁邊有一位坐在躺椅上的叔叔,叔叔的旁邊有一張桌子,桌子上有一塊西瓜,西瓜被叔叔咬了一口,他不知不覺得就睡著了,睡著的樣子很好玩,手抱著肚子,翹著二郎腿,還不時的打著呼嚕呢!還有一位老爺爺搬來一把椅子,躺在椅子上,報紙放在膝蓋上,報紙上面還有一副老花眼鏡,好像看了一半報紙就忍不住睡著了。這三個人都在一邊閉目養神,一邊納涼著。
晚飯後,小明,小紅等四個人在馬路邊一起真論著,
小明想了一下,高興地說:「我們這么真論沒什麼意思,還是來個講故事比賽吧!我做裁判,好么?」其他人說:「好,我們就看誰講的動聽!」然後,他們就開始一個一個地講故事了。好多小朋友在一起追逐打鬧。

『叄』 以納涼為話題的作文

以往,住房一般都是租用單位分配的公房,諸多條件限制,一家人擠在一個房間里,面積不過是十平方米左右,就算很幸運了;房子的牆是用堅實的石頭砌起來的,熱傳遞卻是透明的,房間烘得很,加之窗子也不那麼豁達,挨著走廊,窗子在夜間是緊閉的,通風條件變差,室內備感燥熱。

對付酷熱,老辦法是搖晃蒲扇、紙扇、芭蕉扇等,以此獲得涼意。自己給自己扇扇子,久而久之,手也酸了,添加的幾多倦意伴著絲絲的涼爽漸漸進入夢鄉。睡著了暫時忘了熱,醒來時卻發現背上的汗水,竟在席子上復印了人的背影。

那年在某山區下鄉,看見理發店的天花板上倒掛著一張碩大無比的紙板,牽引一根繩子,我好生奇怪,剛駐足,竟發現理發匠踩著傳動裝置,紙板有節奏地搖晃起來,風兒呼呼地吹向躺椅上正在理發的人。原始的風吹來,身為過客的我也感覺到幾多涼快。

人們總是從原始走向技術變革,並從中獲益。電氣化帶來納涼機械化、自動化。電風扇問世,有台式、落地式和壁掛式,以及吊頂式······依仗電力,從不同的角度自動地吹出強風或和風,人們各取所需地納涼,愜意無比。

空調則是奢侈的納涼電器。人們把房間關(隔)得密不透風,才動用空調,將冷氣留給自己,反季節地蓋起棉被;而熱氣和水一起源源不絕地排出室外。這期間,電度表像在賽跑一樣不停地飛奔著。

窗外一片熱浪襲人。院內,走廊,窗下,甚至穿行的樓梯,人們很難找到一塊清涼的凈土。

人們走出小天地,尋找納涼的去處。

聚集在大樹下享受樹陰的涼意,觀察婆娑的變幻,雖然單調卻可以隨你自由聯想,任你閉目小憩。一些人用下棋、打撲克等休閑方式來分散對熱的厭倦和注意力。

有些人,發現附近有山洞,陰涼通風,是大自然造出的空調,不約而同地像開會一樣聚集在那裡,不過,沒有像樣的中心議題,議論的僅僅是東家長,西家短,傳播點道聽途說的趣聞,也許會說到熱中有涼的故事。

有的人到江河湖海去,到游泳館去,躲進水中溫柔世界,拒絕熱浪撲面。

有人則鑽進超市和營業廳等有冷氣的地方逛逛。是購物、散步、娛樂或休閑?其實直奔「納涼」主題的大有人在。來去匆匆的過客,則在超市的風簾下吹風,一面涼透了心,一面看著街景和各色的行人的飾物,那是動態的畫,活生生的電影,不用買票,愛看就多待一會兒,愛走就走,自由得很!當然也有礙生意之門的通暢。

當年大多數的單位都沒有裝空調,可有的營業廳空調的冷氣卻是多得溢出,有些老人家從早到晚就守在門口納涼,為迴避太陽,不時地挪動他們的報紙坐墊,重復著昨天的故事和最近的逸聞。有的嘴裡含著煙頭,漫不經心地彈落煙灰,與地上多種廢棄物一起點綴門面,與高雅的窗明幾凈的大堂形成極大的反差。只有上級檢查前的灑掃庭除,水龍頭才暫時驅散他們的聚會。
2.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南京市民家庭沒有空調,連電風扇也沒有。在號稱火爐的南京過夏天,「納涼」對百姓來說是個極其重要的課題。朴實聰明的老南京人創造發明了不少夏季納涼的辦法,具有共性的夏季納涼方式有「三寶」。
第一寶:竹器納涼擺戰場
夏季納涼的最佳時間為晚上,一是太陽落山後的晚上天氣涼爽了,二是職工下班了,學生放學了,回到家裡吃完晚飯洗把澡,一家人聚在院子里納涼;沒有院子的居民,在沿街也能擺開納涼的架勢,盡情享受天倫之樂,是件最得意的事情。
那時一般市民家庭沒有電視機,有收音機的家庭也極少,也沒有像現在這樣的各種晨報、晚報等報紙閱讀,晚飯後除學生們要做點作業外(放暑假後學生可以白天做作業),剩餘的時間就是納涼閑聊。一到傍晚來臨,家家戶戶就端來涼水,甚至是井水,潑向地面降溫,將曬了一個白天的熱氣沖刷干凈涼個透。接著劃地為界各佔一方,將家中的納涼器具一股腦兒搬到院子里或街邊上,再用清水沖洗一遍,等待納涼時刻。
當時的納涼器具幾乎全是竹製品:竹涼床、竹凳子、竹躺椅、竹席子。吃完飯、洗完澡,一個個先後溜出家門來到院內,或坐或躺地開始乘涼。由於那時居民多數都住在大雜院內或沿街上,一個門里或街里進出,相互十分熟悉,白天各人忙各人的,到了晚上聚在一起就天南海北地聊了起來:國家大事,廠里新聞,還有街頭巷尾的傳聞,加上個人觀點評論,說得天花亂墜,十分有趣。經濟條件好的家庭拿出個半導體收音機給大家聽聽,也成為當時最大的時尚。由於左鄰右舍太熟悉了,所以男人們赤大膊,女人們穿背心短褲,東家串來西家串去,相互間毫不覺得尷尬,彷彿就是一家人一樣,這是現代人無法達到的和諧融洽境地。

第二寶:城門洞里最涼爽
在院內納涼或在大街上納涼的場面,已成為那時南京城市夏季的一道風景。不過這種納涼方式在初夏和夏末秋初時管用,在盛夏季節,酷熱難當,四面無風,在普通的室外納涼仍然汗流浹背,於是人們又會採取其他的納涼地點和方式,而城門洞里納涼最涼爽。於是,家住在靠近南京明城牆城門的居民,如中華門門東門西的、玄武門附近的、解放門附近的、明故宮附近的等等,都會在酷熱的盛夏夜晚第一時間地跑到城門洞里納涼。
雖然當時我們家離南京的明城牆相距甚遠,但有600多年歷史的明代鼓樓卻近在咫尺。盛夏最熱的那兩個星期,每到傍晚我們就會扛著竹椅、抬著涼床等納涼器具「長途跋涉」100米,來到鼓樓坡,鑽進鼓樓的那三個城門洞里搶占納涼的地盤,放上竹椅、涼床,甚至在地面上鋪上草席,加入了鼓樓坡納涼大軍,織就了一幅城門洞里納涼圖。
當時的鼓樓公園的管理是敞開式的,城門洞里可自由出入,只是上樓的樓梯門是緊閉上鎖的。鼓樓坡上樹木參天,有枝葉茂盛的南京「特產」梧桐樹,有身高「壽」長的銀杏樹,還有別有洞天的假山流水,枝葉相連的各種花草樹木,總之那時的鼓樓一派生態之綠令人嚮往,白天我們來這里玩耍,晚上來此納涼,成為夏季納涼避暑的絕佳場所。
不管南京的天氣有多熱,一到晚上,鼓樓坡上總是涼風習習,城門洞里更是清涼世界:厚實的鼓樓城牆隔開了白天的陽光輻射,城門洞里的穿堂風完全是自然風,吹在身上舒舒服服的,完全沒有如今空調風那種寒風刺涼般的感覺。在當時四周還沒有高樓的環境下,在鼓樓城門洞里納涼,其感覺已不是「熱不熱」的問題,而是「涼」得「受得了受不了」的問題。因此當時我們納涼的時間只能在上半夜,下半夜必須趕回家,否則一不小心就會凍出病來。於是,盛夏的「城門洞里納涼圖」會出現這樣的畫面:傍晚時人們成群結隊地扛著納涼器具來城門洞搶佔地盤,入夜後一個個又悄悄地撤退跑回家,敢於在城門洞納涼一夜的人寥寥無

幾。

『肆』 話說納涼600字作文

夏夜納涼自古而然,有詩為證:「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街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鄉下納涼沒有那樣排場,簡陋局促。一張竹床,幾把凳子,或是將竹席直接鋪到毛茸茸的草坪上,最多,泡一壺柳葉茶,沖一盞米湯。全家人吃罷晚飯,主婦、姑娘們沖個熱水澡,男人拖著木屐,把荷花塘當了澡盆。荷葉塘的水清涼無比,由於荷葉的遮掩吸納,水溫比白水盪至少低兩三度,勞碌了一天的身體,就像鐵匠鋪里捶打好的農具坯,是要經過淬火這道程序的。洗畢,拿著芭蕉扇坐在月亮底下,享受著漸漸冷卻的夜風吹拂,降下身上的暑氣,是再愜意不過的美事。納涼最理想的地方,是巷子,太陽尚有一竹竿高,有的人家就及早動手,把涼床搬到巷子口,搶佔有利地形。巷口與圩連通,清風徐來。那時候的扇子也是憑票供應的,很難做到人手一把,僧多粥少,一把扇子也成了家底厚薄的象徵。新買的扇子,主婦們得對其進行深加工,用布條給扇子邊緣絞邊,那扇子就能經久耐用。扇面上我們還題上打油詩:「七月天氣熱,扇子借不得;雖說是朋友,你熱我不熱?」

夜晚,天是黑板,星星便是老師板書的生字。牛郎織女星自不言說,因為有個浪漫的傳說,總是被孩子最先認識。北斗星和南斗星,也因為造型別開生面,而被我們熟知。它們分別被村人稱作大糞瓢星和小糞瓢星,村人將那兩組星委屈成澆麥子菜園的糞瓢,似乎是對它們的不恭,卻也透出親切。村中那位老私塾,還捻須作過一副對聯:「北斗七星水面映天十四點,南來孤雁連身帶影一雙飛」。還能看到流星,我們稱之為賊星,明明滅滅,倏忽即逝。

納涼,樹頭上生風最妙;更多的時候,樹梢紋絲不動。這時候,納涼的孩子就喊風,喊風被謅成了歌謠:「大風涼小風涼,起個大風給我涼,風在天上轉轉,地上把人喚喚,不喚不起來,風在草堆埋……」彷彿天上的風是家裡的雞或是草坡上的牛,一喚,它們聽得懂聲音,就聽話來到身邊似的。喊風,還被喊成一種調式,名曰風歌:「乖乖乖乖我乖乖,我打風歌給你猜,什麼樹上結大碗(哎),什麼樹上結鋼錐?小伢來,什麼樹上結刺蝟?乖乖乖乖我乖乖,你打風歌給我猜,柿子樹上結大碗(哎),皂角樹上結鋼錐,小伢來,板栗樹上結刺蝟。」

聽故事和猜謎語,是納涼的兩道免費大餐。「青竹竿,頂簸箕,裡面曬著白飯胚」,謎底是向日葵;「頭頂烏紗,腳踩泥巴,懷中抱子,鬍子拉碴」,便是玉米。犁的謎面是「彎彎樹彎彎柴,彎彎樹上掛金牌,你把金牌猜到底,我把銀牌翻過來」;風車的謎面是這樣的:「遠望一條牛,近望沒有頭,打死沒血,剮死沒油。」我將這謎打給在高中讀書的侄兒聽,他抓耳搔腮,想了半天,就是一身癢不往癢處抓,答非所問,他根本就沒見過風米風稻的風車。有的謎語,是一謎多底。如:「天燈籠,地吊罐,牛皮打得鐵叫喚」,分別猜月亮、水井、鑼和鼓。「從東門到西門,遇到一個古怪人,有人點燈不幹活,有人幹活不點燈,有人用針不用線,有人用線不用針」,那是猜螢火蟲、紡棉姑、蜂、蜘蛛。「天生眼,地生包,水生骨頭路生腰」,則是星星、墳墓、冰、石拱橋。

自從有了電風扇和空調,夏夜納涼的景觀,就一去不復返了,誰還會仰望星空數那「天生眼」呢。天上的眼睛,再也看不到村頭納涼人影幢幢的情景了。

『伍』 話說納涼600字作文啊

六十年滄桑巨變,揮之不去的往事,留下永恆的記憶,蘊藏深刻的內涵。就以火辣辣的夏天,三代人的納涼方式來說吧。
1949年
一個10歲的男孩放下一擔柴,肩膀壓紅了,顆顆汗珠從他的額頭滴落。他回到家接著出來,一隻手提一竹筒涼茶,一隻手拿一把泛黃的蒲扇,光著腳丫,向大槐樹下走去。他的胳膊、背脊長滿了痱子。
烈日當空的盛夏,樹蔭如蓋,置身其下,涼氣逐生。樹下的一張竹床,坐滿了孩子,壓得吱呀作響,樹葉頷首,提示他涼風吹來,他頓時神清氣爽。大人們勞命奔波,沒有心思享受這大自然的恩賜。他們朝思暮想的美好時刻即將到來,他們的思想禁錮和精神枷鎖即將解除。至今,他不時念叨著:「還是共產黨好。」
這個勤勞的男孩,就是我爺爺。
1979年
天剛蒙亮,父母去鋤草,把一位12歲的少年驚醒,他一骨碌爬起來,腳拖一雙涼鞋,身穿一件花布褲頭,光著黝黑的上身,連蹦帶跳奔向夥伴家。
前兩年暑假不同,他和一群孩童每天早起,發奮干二三個小時農活,就為分享一塊西瓜、一杯勾兌的檸檬汽水或一碗綠豆粥。一有空閑,就瞞著大人,摘樹上的果籽充飢。今年小崗村增產之風撒播他家,他每餐能吃飽大米飯。
在夥伴家打打鬧鬧到晌午時分,他躥到屋外,太陽曬在背上象針扎一般。他雙手向後一甩,向夥伴做了個手勢。各自心知肚明,他們箭一般沖向水塘,像一群鴨子撲向水面,感覺淋漓痛快。
水塘頓時沸騰了,塘邊樹上的蟬兒也不甘示弱。遠處傳來賣冰棍的吆喝聲,他聞風而動,回家拿一個雞蛋兌兩根,與夥伴分享,含在嘴上,感覺透心的涼。他非常滿足:還是田地到戶好。
這個快樂的少年,就是30年前我的爸爸。
2009年
「起床了,太陽曬屁股了。」在媽媽的催促下,一個14歲的少年,穿著短袖汗衫,坐起來又倒頭睡去。昨晚,上百個電視節目,令他入迷,11點才睡覺。
他夏天睡眠不覺曉,是因為他家安裝了空調,購買空調享受家電下鄉政策,補貼了300元。
「你簡直是晝夜顛倒。」又是一聲大吼。他匆忙起床,准備在這間房裡完成一天的學習任務,在電腦上查課外資料,足不出戶,可知天下事。這個暑假他沉浸在涼爽的環境里。他親身體會到:「還是改革開放好。」
這個睡懶覺的男孩,就是現在的我。
六十年,轉瞬之間,日新月異;社會進步,風馳電掣;文明發展,萬里春風。我相信,再過六十年,祖國將跨入世界最發達國家行列。
贊同6|評論(3)

『陸』 「話說納涼」作文 400字就行了

打醬油

『柒』 有關「納涼」的小學四年級作文。

南方的夏天總是熱的。但這熱卻又不比北方的熱,來得那麼惱人。我想大約是為著靠海的緣由吧。有著海風吹著涼嗖嗖的,皮膚也能觸著點水分,全不似北方那麼乾燥。我總羨慕著在大海里長大的孩子,你想啊!在海邊長大,該多好,能吃上魚不說,竟還能吹上海風。
可惜我家不靠海,生在南方倒是不錯,只不過這南方來得不那麼純正。在我印象中不靠海的南方總不能算是真正的南方。旁人覺得我偷換了概念,卻也不然,誰叫我喜歡海呢?遺憾的是至今為止我還真沒見過海。不過既然長養於南方,那麼總有機會見到海的。
海有海的好處,山也有山的優點。我是幸運的,打小在南方的深山老林里長大,體會南方的那一份夏自是免不了。南方的夏怎一個熱字了得,太陽直曬得你皮膚發黑,汗水淋雨一般直往下墜,感情有點像洗澡。用手抹抹額頭,沾著汗水往地上一甩,就一痛快。牛飲一般咕咚咕咚,全然不顧旁人指手劃腳。
深山裡的夏卻也不熱,因著地勢反倒涼嗖嗖。我老家在福建省,海拔算是最高的,加之多山多樹,夏天的那份熱就很難體貼到了。當然也有例外,例外時的那份熱卻也上勁。農村的土房房頂擱的是地道的瓦,隔雨點倒是不錯,要隔熱就得大打折扣。天氣一熱,那份悶熱自不用說。農村人很少用空調,這其中有買不起空調,也有鄙視空調的。在我眼裡最好的散熱方式莫過於納涼。
農村納涼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全不似城市那麼骯臟,擁擠,猥瑣。家鄉有一棵合十圍的大榕樹,枝繁葉茂。在夏天真是納涼的好去處。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有樹的地方就涼快呢?異想天開,反倒越發摸不著頭腦。榕樹生命力強,根系極為發達,枝幹龍傘一般鋪天蓋地。太陽光只細細的遺漏下幾點灑落於地面。成群的鳥鋪散著翅膀停在樹上,譏譏喳喳叫喚著,聽著很是悅耳。
每當傍晚十分真是納涼的好時候。吆上一夥,老的,小的,個個拿著板凳,端坐於榕樹下。老的搖著蒲扇,盤點一年來的農事,間或夾些家常。小孩則追逐著嘻笑怒罵,沒有半點煩惱。今年誰家的莊稼長得旺,誰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學,哦,那老不死的,又多喝了幾兩酒耍酒瘋。二大爺常常邊說著邊用手拍著大腿感嘆一番。
納涼時的風又比別時的風來得有味。地被夏日曬得直冒煙,經了一天估計早已喘不過氣。這時風一吹,颳起一片灰,即又悄無聲息。冬天的風來得冷,打在臉上冰冰的,使人想把頭直往肚裡縮。而夏天的風則不然,輕輕的吹在臉上,帶著榕樹下特有的氣息,很是舒爽。這時你再閉上眼,張開嘴,攤開雙手,整個自然便都是你的了。
落山時的太陽也為著納涼增添了不少景緻。似想忙完一天的農事,大夥端坐在榕樹下,一大片紅光直打在人們的臉上。這光卻不比中午來得那麼熱,只是帶著點顏色,全不刺激你。那時滿地撒滿紅色,看著人的心情都舒暢。
一邊納涼一邊聽蟬叫,這其中也自有一份樂趣。特別是孩子,聽著那一份叫聲,別提有多樂呵。指不定亂嚷亂叫圍著你直打轉。也有淘氣的孩子不顧大人叫罵,直往榕樹上爬。大人在下面急得直冒汗。他倒好,嘻嘻哈哈,爬上樹梢,吹著口哨,手上拿著抓住的蟬不斷的向大夥誇耀幾句。蟬被抓著,叫嚷得更勤了。這時的蟬叫比先前來得更加雜亂。孩子越發得意,就互相指著比誰的蟬叫來得大聲。得勝一方,挺著胸脯,那一份傲氣簡直溢於言表;輸的一方只能喃喃自語,自己怎麼抓了這么一個不爭氣的東西。
也是怪,照理夏日爬樹該熱的,但瞧著這些孩子哪能看出是夏日。他們雖有拿手拭汗,卻絲毫不是為著散熱,反倒讓人覺得是興奮過頭忘乎所以。抓了蟬,早該下來,下來挨罵是免不了,可要大人下狠心打卻又捨不得,因此只得牢騷幾句權當是告誡。
也有吃飯時納涼,也有吃過飯後納涼。吃飯時納涼,大夥有時就會評點哪家的飯菜做得妙。而南方的夏日因著天熱,喝粥的為多數。一邊納涼,一邊喝粥,彷彿生活就在一雙筷子於瓷碗的敲擊中進行。這其中沒有煩惱,沒有****,只品評著粥的淡味,食慾真是為之大開。吃過飯納涼自有那一份閑談。天難海北無所不聊,而交談之中不乏是一些鹹淡的農事。這種交談全沒有小市民的勾心鬥角。
夕陽越發斜了,村裡的炊煙漸漸多了,人們的談性卻不減。聊著聊著,家人來

『捌』 作文:納涼(三年級升四年級)

以往,住房一般都是租用單位分配的公房,諸多條件限制,一家人擠在一個房間里,面積不過是十平方米左右,就算很幸運了;房子的牆是用堅實的石頭砌起來的,熱傳遞卻是透明的,房間烘得很,加之窗子也不那麼豁達,挨著走廊,窗子在夜間是緊閉的,通風條件變差,室內備感燥熱。

對付酷熱,老辦法是搖晃蒲扇、紙扇、芭蕉扇等,以此獲得涼意。自己給自己扇扇子,久而久之,手也酸了,添加的幾多倦意伴著絲絲的涼爽漸漸進入夢鄉。睡著了暫時忘了熱,醒來時卻發現背上的汗水,竟在席子上復印了人的背影。

那年在某山區下鄉,看見理發店的天花板上倒掛著一張碩大無比的紙板,牽引一根繩子,我好生奇怪,剛駐足,竟發現理發匠踩著傳動裝置,紙板有節奏地搖晃起來,風兒呼呼地吹向躺椅上正在理發的人。原始的風吹來,身為過客的我也感覺到幾多涼快。

人們總是從原始走向技術變革,並從中獲益。電氣化帶來納涼機械化、自動化。電風扇問世,有台式、落地式和壁掛式,以及吊頂式······依仗電力,從不同的角度自動地吹出強風或和風,人們各取所需地納涼,愜意無比。

空調則是奢侈的納涼電器。人們把房間關(隔)得密不透風,才動用空調,將冷氣留給自己,反季節地蓋起棉被;而熱氣和水一起源源不絕地排出室外。這期間,電度表像在賽跑一樣不停地飛奔著。

窗外一片熱浪襲人。院內,走廊,窗下,甚至穿行的樓梯,人們很難找到一塊清涼的凈土。

人們走出小天地,尋找納涼的去處。

聚集在大樹下享受樹陰的涼意,觀察婆娑的變幻,雖然單調卻可以隨你自由聯想,任你閉目小憩。一些人用下棋、打撲克等休閑方式來分散對熱的厭倦和注意力。

有些人,發現附近有山洞,陰涼通風,是大自然造出的空調,不約而同地像開會一樣聚集在那裡,不過,沒有像樣的中心議題,議論的僅僅是東家長,西家短,傳播點道聽途說的趣聞,也許會說到熱中有涼的故事。

有的人到江河湖海去,到游泳館去,躲進水中溫柔世界,拒絕熱浪撲面。

有人則鑽進超市和營業廳等有冷氣的地方逛逛。是購物、散步、娛樂或休閑?其實直奔「納涼」主題的大有人在。來去匆匆的過客,則在超市的風簾下吹風,一面涼透了心,一面看著街景和各色的行人的飾物,那是動態的畫,活生生的電影,不用買票,愛看就多待一會兒,愛走就走,自由得很!當然也有礙生意之門的通暢。

當年大多數的單位都沒有裝空調,可有的營業廳空調的冷氣卻是多得溢出,有些老人家從早到晚就守在門口納涼,為迴避太陽,不時地挪動他們的報紙坐墊,重復著昨天的故事和最近的逸聞。有的嘴裡含著煙頭,漫不經心地彈落煙灰,與地上多種廢棄物一起點綴門面,與高雅的窗明幾凈的大堂形成極大的反差。只有上級檢查前的灑掃庭除,水龍頭才暫時驅散他們的聚會。
2.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南京市民家庭沒有空調,連電風扇也沒有。在號稱火爐的南京過夏天,「納涼」對百姓來說是個極其重要的課題。朴實聰明的老南京人創造發明了不少夏季納涼的辦法,具有共性的夏季納涼方式有「三寶」。
第一寶:竹器納涼擺戰場
夏季納涼的最佳時間為晚上,一是太陽落山後的晚上天氣涼爽了,二是職工下班了,學生放學了,回到家裡吃完晚飯洗把澡,一家人聚在院子里納涼;沒有院子的居民,在沿街也能擺開納涼的架勢,盡情享受天倫之樂,是件最得意的事情。
那時一般市民家庭沒有電視機,有收音機的家庭也極少,也沒有像現在這樣的各種晨報、晚報等報紙閱讀,晚飯後除學生們要做點作業外(放暑假後學生可以白天做作業),剩餘的時間就是納涼閑聊。一到傍晚來臨,家家戶戶就端來涼水,甚至是井水,潑向地面降溫,將曬了一個白天的熱氣沖刷干凈涼個透。接著劃地為界各佔一方,將家中的納涼器具一股腦兒搬到院子里或街邊上,再用清水沖洗一遍,等待納涼時刻。
當時的納涼器具幾乎全是竹製品:竹涼床、竹凳子、竹躺椅、竹席子。吃完飯、洗完澡,一個個先後溜出家門來到院內,或坐或躺地開始乘涼。由於那時居民多數都住在大雜院內或沿街上,一個門里或街里進出,相互十分熟悉,白天各人忙各人的,到了晚上聚在一起就天南海北地聊了起來:國家大事,廠里新聞,還有街頭巷尾的傳聞,加上個人觀點評論,說得天花亂墜,十分有趣。經濟條件好的家庭拿出個半導體收音機給大家聽聽,也成為當時最大的時尚。由於左鄰右舍太熟悉了,所以男人們赤大膊,女人們穿背心短褲,東家串來西家串去,相互間毫不覺得尷尬,彷彿就是一家人一樣,這是現代人無法達到的和諧融洽境地。

第二寶:城門洞里最涼爽
在院內納涼或在大街上納涼的場面,已成為那時南京城市夏季的一道風景。不過這種納涼方式在初夏和夏末秋初時管用,在盛夏季節,酷熱難當,四面無風,在普通的室外納涼仍然汗流浹背,於是人們又會採取其他的納涼地點和方式,而城門洞里納涼最涼爽。於是,家住在靠近南京明城牆城門的居民,如中華門門東門西的、玄武門附近的、解放門附近的、明故宮附近的等等,都會在酷熱的盛夏夜晚第一時間地跑到城門洞里納涼。
雖然當時我們家離南京的明城牆相距甚遠,但有600多年歷史的明代鼓樓卻近在咫尺。盛夏最熱的那兩個星期,每到傍晚我們就會扛著竹椅、抬著涼床等納涼器具「長途跋涉」100米,來到鼓樓坡,鑽進鼓樓的那三個城門洞里搶占納涼的地盤,放上竹椅、涼床,甚至在地面上鋪上草席,加入了鼓樓坡納涼大軍,織就了一幅城門洞里納涼圖。
當時的鼓樓公園的管理是敞開式的,城門洞里可自由出入,只是上樓的樓梯門是緊閉上鎖的。鼓樓坡上樹木參天,有枝葉茂盛的南京「特產」梧桐樹,有身高「壽」長的銀杏樹,還有別有洞天的假山流水,枝葉相連的各種花草樹木,總之那時的鼓樓一派生態之綠令人嚮往,白天我們來這里玩耍,晚上來此納涼,成為夏季納涼避暑的絕佳場所。
不管南京的天氣有多熱,一到晚上,鼓樓坡上總是涼風習習,城門洞里更是清涼世界:厚實的鼓樓城牆隔開了白天的陽光輻射,城門洞里的穿堂風完全是自然風,吹在身上舒舒服服的,完全沒有如今空調風那種寒風刺涼般的感覺。在當時四周還沒有高樓的環境下,在鼓樓城門洞里納涼,其感覺已不是「熱不熱」的問題,而是「涼」得「受得了受不了」的問題。因此當時我們納涼的時間只能在上半夜,下半夜必須趕回家,否則一不小心就會凍出病來。於是,盛夏的「城門洞里納涼圖」會出現這樣的畫面:傍晚時人們成群結隊地扛著納涼器具來城門洞搶佔地盤,入夜後一個個又悄悄地撤退跑回家,敢於在城門洞納涼一夜的人寥寥無

閱讀全文

與小學生作文和媽媽一起納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