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
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養成學生良好的習慣。小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工回作,必須有一個答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改變,從而促進他們學習方式的改革。培養學生專心聽講、勤於動腦獨立思考、認真細致獨立完成作業等方面的內容使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本課題研究使學生在自主性學習、研究性學習和合作性學習方面能進一步提高。
⑵ 談談對數學素養的認識,以及怎樣幫助小學生培養數學素養
所謂數學素養,就是在人的先天生理的基礎上,受後天環境、數學教育的影響,通過個體自身的實踐和認識活動,所得到的數學知識、技能、能力、觀念和品質的素養。有數學素養,不僅僅表現在數學考試中能解題,還應在日常生活中,時時處處表現出是個學過數學的人,它是在長期的數學學習中逐步內化而成的。它包括: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及解決問題能力和數學觀念品質。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素養呢?
一、培養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興趣。
《標准》關注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關注學生經歷探索問題的過程。作為教師應該注意:首先,讓數學走進生活,培養小學生對數學的親切感。生活是知識的源泉,生活中充滿著數學,數學知識和生活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才能使抽象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所以在教學中,我藉助孩子身邊的事物引出數學知識,使他們感到親切、自然,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知識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同時創設情境,為學生設置懸念,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促使他們用積極的態度投入學習,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新知識,並體驗成功的愉悅,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另外,課堂上採用多種多樣的形式,讓學生經歷知識的探究過程,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興趣,使之全身心投入到活動之中。如:在設計教學《10的加減法》時,力求給學生新奇感,如通過數學游戲、智力競賽、動手操作等活動,讓他們大膽想像,渴望探求新知。產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願望。
二、關注小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
新教材不僅重視對數學知識結果的掌握,而且更關注學生對數學學習過程的經歷與體驗,重視學生學習活動的探索發現過程。我把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作為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使學生有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
在課堂教學中注意讓孩子在親身體驗中認識數學,解決問題,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和方法。在合作交流的、與人分享和獨立思考的氛圍中,傾聽、質疑、發展、提高。我在課堂中注意培養孩子以下習慣:多動,培養動手操作能力。通過動手不僅可以使學生掌握基本知識技能,而且懂得如何去獲取知識;多思,通過自學、操作、嘗試等活動,讓學生自己主動去獲取知識,獲得能力的提高。多說,培養口頭表達能力,我在教學中經常開展「說一說」、「議一議」等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全過程,主動地去創造性學習,培養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在探索過程中還將動手操作與觀察、思維等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實踐能力不斷提高。如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一節課時,引導學生通過操作、體驗、發現、猜想、驗證去認識、歸納面積的計算公式,通過數學活動,孩子們有了不同的獲取信息的經歷,有了不同的學習收獲,同時更有了不同的學習體驗,他們個個都對數學表現出了無限的熱愛,對學好數學充滿了信心。
三、學會數學思考,培養數學意識。
我們的小學生在面臨各種問題時,特別是非數學問題時,怎樣能夠從數學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發現其中的存在的數學現象並用數學的知識與方法去解決,數學意識很重要,數學意識其實是指能主動地用數學思想方法來考慮問題或進行思維的習慣,也就是通常說的「數學頭腦」。它包括: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能力、統計觀念、推理的意識等。對於小學生來說,從入學開始就須初步培養,剛開始要求能夠用數和簡單的圖表刻畫一些現實生活的簡單現象,根據需要選擇一些簡單有用的信息並進行簡單歸類,能夠進行有條理的思考,慢慢到學會用數和簡單的圖表刻畫一些現實生活的簡單現象,根據需要收集處理信息並做出猜想,解釋結論的合理性,逐步形成較強的數學意識。在教學中應該培養學生以下意識:遇到問題能夠自覺地的從數量上進行觀察和思考,形成一種思維習慣;面對一些事物時,很快就能指出事物本質並解決問題的思維習慣;能利用已知的知識推斷出與其有因果關系的新的知識的思維習慣,它是數學的嚴密邏輯性的反映。如課後習題:探索一個兩位數乘11的規律,學生已能夠通過計算比較得出積的特點,再舉例驗證、推廣,不知不覺運用了歸納類推思想。加強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使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充分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感悟數學思想和方法,是我們數學教育的目的。
四、培養學生縝密嚴謹的態度和刻苦鑽研的探索精神。
事實求是,培養學生縝密嚴謹的思維品質。我們在教學中常常發現這樣的事:有的學生把加號寫成減號,把除數和被除數弄顛倒了,把已經計算正確的結果寫錯……,許多教師把這些都歸結為「馬虎」造成的,其實不盡然。我覺得關鍵在於學生還沒有形成縝密嚴謹的思維品質。作為教師應當了解學生的學習心理,能夠發現學生身上存在的不良品質,在教學具體內容時能夠准確預測到可能出現的問題,並積極主動地採取措施進行培養、糾正,形成穩固的思維定勢。
刻苦鑽研、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是非智力因素的內容。我在教學中十分重視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現在的小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家長都只重視智力開發,忽略非智力因素的培養,造成了許多兒童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發展不協調,缺乏刻苦鑽研、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這是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重大難題。我在教學中經常向學生提供具有挑戰性的問題,使他們有機會經歷克服困難的活動,並讓他們在從事這些活動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如我在教學西師大版三年級下冊數學解決問題例2時,思維難度明顯增加,既要考慮如何租車全年級能夠坐,又要思考怎樣租車才較便宜、合算。學生通過猜想、驗證、比較等方法來設計方案,也許得到並非最佳方案,教師也要給予肯定,鼓勵他們繼續嘗試,克服困難,獲得成功。
總之,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聯系實際創造條件,大膽放手,鼓勵學生廣泛參與各種探索活動,促進個性發展,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實踐探索活動中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和應用價值所在,真正提高小學生的數學素養。
⑶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數學素養
在數學教學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素養 教師:郭發江 數學素養大而言之關繫到學生的成長方向和發展目標,小而言之關繫到人的學習態度、 學習習慣等。 數學素養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學習方向性、 求實性與嚴密性的統一體。 它包括學習目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邏輯思維方式以及邏輯的、直覺的、聯系的、發展 的思維方法。 關於學習目的、 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等, 都已被廣大教育工作者普遍認識和理解。 因此, 我著重談四個問題。 ( 一 ) 求真務實,培養學生縝密嚴謹的思維品質 我們在教學中常常發現這樣的事: 有的學生把加號寫成減號, 把除數和被除數弄顛倒了, 把已經計算正確的結果寫錯„„許多教師把這些都歸結為 「馬虎」 造成的,其實不盡然。 我 覺得關鍵在於學生還沒有形成縝密嚴謹的思維品質。 作為教師應當了解學生的學習心理, 能 夠發現學生身上存在的不良品質,甚至在教學具體內容時能夠准確預測到可能出現的問題, 並積極主動地採取措施進行培養、糾正, 形成穩固的思維定勢。這種品質的培養, 貫穿在整 個教學活動之中。 我在教學「按比例分配」內容時,講新課之前首先提出這樣一個問題: 把 12 棵樹分給兩個小組去栽,每個小組分幾棵? 仔細觀察分析就會發現, 這道題的答案不是唯一的。 課堂上我把這道題出示給學生, 有 著不同尋常的意義。 在我提出問題後,全班同學都不加思考,異口同聲地回答: 「 6 棵! 」 「有沒有不同意見?」 我征詢道。 同時目光很快地在每個同學的臉上掠過。 我忽然發現, 一位姓孫的學生眉頭微蹙, 眼睛凝視窗外, 憑著我對這位學生的了解和多年來形成的特殊直 覺, 我敏銳地感到他一定有與眾不同的想法, 很可能在他身上找到突破口。 於是我提醒大家 說: 「你們要認認真真思考一下, 有的學生可能把你們的答案推翻了。 」這時, 學生頓時警覺 起來, 重新思考我提出的問題。 隨即,便有幾個同學舉手要求發言,姓孫的學生也把手舉起 來。我立即讓他談談是怎樣思考的,同時用鼓勵的目光注視著他。他站起來說: 「老師,每 組分 6 棵不一定對。 」
⑷ 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素養
身邊的事物數學問題很多,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把生活中的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進一步揭示具體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聯系,既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有助於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幫助樓內住戶每月計算水電費;為室內裝修戶測量並計算鋪地面用多少地板磚,噴塗四壁和屋頂需要購買多少塗料;植樹節時根據種植面積和種苗棵樹,計算行距,株距……學生覺得這些問題實在、有趣,身邊處處有數學,越學越有勁頭,養成理論聯系實際的好習慣。
⑸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數學素養
所謂數學素養,就是在人的先天生理的基礎上,受後天環境、數學教育的影響,通過個體自身的實踐和認識活動,所得到的數學知識、技能、能力、觀念和品質的素養。它是在長期的數學學習中逐步內化而成的。它包括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意識、解決問題能力、數學信息交流、創新意識等。青少年們是全能型人才的後備軍,也是祖國的未來,擔負著歷史賦予的神聖使命。教育青少年們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打下堅實基礎,尤其是從小培養他們的數學素養是他們能否成為全面發展的人的關鍵之一。
《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提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三大理念,強調數學課程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這是數學教育多年來指導思想的突破與革新。也就是說,當前我們要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實現數學教育的總體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大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態度和數學能力,把新課標理念轉化成一個個具體的教學目標,逐一落實在數學教學活動中。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談自己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結合教學實際,重視培養學生的數感
數感是一個人數學素養的重要成分,所謂「數感」,是指學生對「數」的敏銳、精確、豐富的感知和領悟。數感的建立水平是學生個體數學素養水平的重要標志。《數學課程標准》中指出要通過數學活動,發展學生的數感。
1、創設生活情境,啟蒙數感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一針見血地指出:「人們對數學產生枯燥無味、神秘難測的印象,原因之一是數學教學脫離實際。」可見,生活是數學的源泉,數學學習離開了生活,將會寸步難行,而「數感」更不是通過傳授而能得到培養的。為此,我們在數學教學中必須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充分挖掘學生的生活資源,將抽象的數學建立在學生生動、豐富的生活背景上,讓學生自己去感悟、探究,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認識周圍的事物,用數學語言來表達與交流。從中提高學生對數的敏銳程度,形成對數的良好直覺,啟蒙學生的數感。
例如在一年級「認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創設一個富有童趣的情境:「同學們還記得在幼兒園上活動課時的情景嗎?大家一起去滑梯,去盪鞦韆,去騎木馬……」學生們對幼兒生活的美好回憶漸漸被喚醒了,這時教師適時運用多媒體出示一個歡快、溫馨的幼兒活動的畫面:「大家願意和老師一起來數數這個幼兒園里的活動器械嗎?」於是,小學生們開始興趣盎然地數數:1隻滑梯,2個鞦韆,3隻木馬……從而經歷了一個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理解了數的意義。又如,教學質量單位時,讓學生到市場進行「今天我買菜活動」,看一看,稱一稱,估一估各種瓜果、蔬菜的重量等,開展豐富的活動,讓學生充分體驗數感。可見,情境教學是培養學生數感的基礎,如果較好地利用和創設情境,體驗和感受數學的實際意義,學生不但較容易將知識與生活經驗建構起來,獲得豐富的表象和富有生命力的數學知識,而且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使學生的數感意識得以萌芽。
2、引導認真觀察,建立數感
數學是一種運用思維的學科,觀察是思維的觸角,是學生認識事物的基礎,觀察是形成和發展數學知識的基本方法之一。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圍繞目標有序、認真、多角度、全方位的觀察,可引導學生觀察畫面,發現數學問題;觀察規律,發現數學問題;也可引導學生用數來表達和交流觀察到的信息……通過一系列的觀察活動幫助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建立數感、發展數感。 比如在新課程各年級「數的認識」教學中,要注重讓學生聯系實際先觀察再說一說。如:觀察一張紙多厚,再觀察10張、30張、50張有多厚,然後拿出一疊(1000張)紙,讓他們觀察有多厚。又如在教學「0的認識」時,教師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出在哪些地方見過「0」。這方面,學生有著豐富的生活經驗,說出諸如「在體育比賽的比分上見過0」;「在溫度表上見過0」;「電話上有0」;「我的直尺上有0」……學生直觀體會「0」除了表示沒有以外,在溫度表上、方向圖上表示分界點;在直尺上表示起點;在日歷上表示日期;在電話、車牌上與其他數字一起組成號碼……這些都是學生身邊的事,學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這樣,學生在觀察中不但體會了數的含義,而且初步建立相應的數感。
3、 構建活動平台,發展數感
皮亞傑說,活動是兒童發展的杠桿。通過實踐操作,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產生親切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平台,始終把兒童的活動作為主體發展的基礎與載體,提供開闊的活動時空,讓學生有合作交流、積極思考、操作等活動空間,使學生的數感真正得到發展。
如教學100以內數的認識時,設計一個讓兒童數100根小棒的游戲,看誰數得又快又好的活動。數的結果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逐一地數;分組數;10根10根地數。數完後老師提出問題:通過今天的數數,你發現了什麼?數感強的學生會說出:我發現10根10根地數比較快一些,還不容易出錯。此時,教師應緊緊抓住學生的這種對計數原則的感悟進行發掘整理,讓學生討論為什麼10根10根地數不容易出錯?然後告訴學生,在數數的時候我們給滿10根的數找一個位置,讓數滿10根的數都放在這個位置上,現在我們給這個位置取個名字——「十位」。兒童從逐一地計數到分群計數是對數的認識的飛躍,發展了學生的數感。
4、加強估算教學,優化數感
估算本身是數感的一個重要方面,也反映人對實際情境中數和數量及其大小范圍的理解和把握水平,同樣在日常生活中有重要的使用價值。因此,加強估算,可以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和估算能力,提高計算準確率,優化、鞏固學生的數感。首先,教師要善於抓住各種時機,創造性地開發教材內容,讓學生在探索中學會一些基本的估算方法,並說明自己估計的合理性。在這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估算方法,養成良好的估算習慣。其次,應用估算。如計算7.98×5.1,先讓學生估算,可以看作8×5;所以積一定在40左右,然後再筆算;如遇到工程問題「築路隊要修一條公路,甲隊獨修要60天,乙隊獨修要40天,兩隊合修要多少天?」可以要求學生很快地確定大概時間,再進行計算,以提高計算的准確率。這樣的估算,是學生在筆算中取的相應的感覺,體會和經驗積累的基礎上進行的,它對數感十分有利。 又如學校開展「保護環境,愛護地球」活動,為增加說服力,教師可以這樣設計問題,要求學生估算解答。「全國的小學生如果每人每天浪費一小張紙,一年全國小學生要浪費多少噸紙?要用多少輛卡車運輸?」這道題里的小學生數,一小張紙有多大多重,一輛卡車能運幾噸等數據都必須做出合理的估計,並在此基礎上進行估算。這樣的活動既培養了學生的人文素養,又提高了學生的估算能力,對數留下了全面深刻的印象,優化了對數的感受性。
5、解決實際實際問題,提升數感
我們知道,數學源於生活,更要高於生活。因此,數學教學應從現實的、有趣的或與學生已有知識相聯系的素材出發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引發討論,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去了解新知識,形成新技能,反過來解決原先的問題,在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的數感得到發展。 如,教學「有餘數的除法」後,讓學生解決「全班43人去劃船,每條船限坐6人,至少需要幾條船?怎樣乘船合理?」的問題,學生通過思考、計算,不難得出需要8條船。教師可以讓學生說說可以怎樣乘船,學生的方案有6×7+1;6×6+4+3;6×5+4×2+5;6×3+5×5等。在交流思維的過程中,學生會發現找到答案的方法並非只有一種,答案也並非只是一個,知道如何選擇合理的方案。通過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學生知道了計算的意義和如何運用計算的結果,學會如何選擇適當的演算法解決問題,學會對結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釋,並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提升數感。
二、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重視學生的感受和體驗
在教學中,有些概念是十分抽象的,但他反映的內容又是很現實的,它與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所以,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應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的體驗和感受,理解這些概念的含義。比如說,在教學量與計量時。首先,要讓學生進行具體的、現實的活動感受,讓他們獲得初步體驗。例如:教學「噸」時,可讓學生提一提教師准備好的一千克物體,先感受一千克的重量,並讓學生知道「1噸=1000千克」的數量關系後,再想像出1000個這樣的物體加在一起有多重,最後聯系生活實際舉些例子進一步感受「噸」的實際含義。其次,要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獲得有關量與計量知識運用的感性經驗。例如:根據有關的描述填各種單位;判斷生活中對各種單位描述的真確性;讓學生用各種單位來描述身邊的事物;還可以讓學生去生活中調查常用的計量單位有哪些等等。這樣做學生不但感興趣,而且在不知不覺中讓學生學會了對這些抽象概念的記憶、理解和應用。
三、逐步發展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數學思想的均衡發展
1、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知識的價值在於應用,如果學會了知識卻不會運用就等於不會知識。也就是說,教師的任務不僅僅是引導他們學會知識,更要的是要引導他們學會學習和運用知識。所以,教師一定要運用好教材中「實踐活動」的學習素材,比如說課本中的「填一填」、「說一說」、「做一做」、「塗一塗」、「數學廣角」等內容,這些實踐活動側重的就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通過這些內容的時踐,他們就能逐漸運用各種已學知識,採取各種策略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從而提高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2、滲透思想教育,讓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得以均衡發展。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如何直接影響到他們對數學知識的把握與理解。那麼,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時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知識的慾望,正確的評價和鼓勵每一位學生;還可以利用教材與生活中他們感興趣的素材滲透思想教育,比如教材中我國古代光輝燦爛的數學文化史料,「七巧板」的由來,我國古代計時工具「刻漏」、沙漏的計時原理等等;另外還有一些環保與節能、團結與協作、社會調查、科學常識等內容;這些涉及古今、課堂內外的內容,可以說是數學教學的催化劑,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3、對學生的生活趣味與教材趣味進行整合,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新教材種設計了許多兒童喜聞樂見的內容,反映了小學階段學生的興趣愛好。課本中要求學生用七巧板擺各種小動物、「森林餐廳」、「分蛋糕」、「抽簽演節目」、「唐僧師徒拍風景照」等內容,拉近了學生與教材的距離,無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要以次為契機,整合生活中學生感興趣的素材進行教學,真正收到「寓教於樂,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數學素養是一種思維形式,其主要評價指標有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能力、數學問題解決能力、數學觀念和數學思維等。培養小學生的數學素養是一個長期的、不斷積累的過程,也是時代及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小學教師應積極轉變教學觀念,走出培養學生數學素養的誤區,牢記育人為本,樹立大數學觀;在教學過程中做到以本為本,合理利用教材資源;同時還要因需定法,靈活使用多種教學方法,在培養數學能力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為小學生的日後學習和成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⑹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小學數學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不僅注重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還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數學素養是學生乃至每一個公民必備的基本素養,在數學基礎教育階段要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認識到數學不但蘊藏於現實生活之中,而且還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遇到實際問題時要善於運用已掌握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學習新的數學知識時要積極探索其應用價值,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高自己的知識運用能力,獲得較高的數學素養。
一、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素養的誤區
要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不僅要掌握必需的數學知識和必要的數學技能,而且還要提高數學學習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觀念與品質。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小學數學教師對數學素養的概念及其內涵不夠了解,對於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也缺乏科學認識,導致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素養時存在著一些誤區,現介紹如下:(1)將數學素養等同於數學技能。很多數學教師認為,要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就必須依靠系統、扎實的機械訓練,做到熟能生巧,才能提高學生的數學技能和數學素養。這種觀點未充分認識到數學素養的真正內涵,大量的日常訓練確實可以提高學生的解題水平,使其掌握相應的數學技能,但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難以達到培養學生數學素養的目的。(2)認為培養數學素養時對教材內容具有選擇性。有的數學教師認為教材中有些內容可用於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而有些內容則不然。這種觀點沒有認識到數學素養的寬泛性,它不僅包括數學意識,還包括學、用、創新數學的行為和品質。因此,無論哪一節數學課堂都可以作為培養學生數學素養的平台,與具體教材內容並無密切關系。(3)認為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離不開具體的文化背景。有的數學教師過於注重數學文化背景,致使小學數學課堂上出現了唯文化等現象,這是一種教育形式化的表現,表明教師培養學生數學素養的意識較為淡薄。
二、小學數學課堂上培養學生數學素養的具體對策
針對當前培養學生數學素養所存在的誤區,本文就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現論述如下:
1.小學數學教師應牢記育人為本,樹立大數學觀
很多數學教師認為,講好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就算是完成了教學任務。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教師在課堂上往往十分注重講,而學生則習慣於被動傾聽、勤學苦練。但未來社會需要的數學人才不僅要具備較強的計算能力,還要具備數學思想及實際應用能力。因此,為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教師要牢記育人為本,樹立大數學觀,並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1)做到以學生為本。教師應努力提高數學教學的自主性,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讓其真正成為數學課堂的主體。(2)注重挖掘課程資源。將數學教學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與生活中的數學零距離接觸,培養其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提倡合作學習。合作交流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教師通過合作交流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促進專業成長;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可以取長補短,吸收和借鑒別人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成果,進一步發展自身的智力與非智力品質。
2.小學數學教師應做到以本為本,合理利用教材資源
現行數學教材的教育資源十分豐富,小學教師應在把握編寫意圖的基礎上深入挖掘教材資源,盡可能地發揮教材功能,在提高學生數學知識水平的同時提升其數學素養。例如,在學習《圓錐體積》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對比圓柱和圓錐,體驗「底相等高不相等」「高相等底不相等」和「底相等高不相等」等區別,經過猜想―驗證等探索過程後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圓錐相關知識的理解,還有助於學生養成縝密思考的習慣,發展其數學思想。此外,教師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數學史料,向學生介紹數學的起源及其發展歷程、古代數學所取得的成就及其數學思想,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還可根據教材中安排的實踐活動,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例如,教師可巧借「我們去植樹」「貨幣兌換」「了解自己」等與現代生活有緊密聯系的實踐活動,
引導學生走進社會,培養其自主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從中體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3.在教學過程中做到因需定法,靈活使用多種教學方法
教學中本無定法,以得法為貴。小學數學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特點,結合具體教材內容選用合適的教學手段和方法,讓學生在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情境中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例如,教師應善於運用教學與學習工具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在學習長方體時,教師可使用長方體模型讓學生數一數面的數量,看一看它的形狀,想一想其相對面的關系。還可以結合日常生活中的長方體實物來總結其特徵,培養學生的思維條理性。在教學過程中應善用多媒體技術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引入該技術可直觀、形象地將數學知識呈現在學生面前,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另外,還可應用導學案,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其學習能力。導學案以學生自學為基礎,注重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以發現並自主解決問題為主線。實踐證明,這種方案是指導學生學習的有效途徑,不僅有助於學生掌握數學知識,還有助於開發學生的學習能力。
綜上所述,數學素養是一種思維形式,其主要評價指標有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能力、數學問題解決能力、數學觀念和數學思維等。培養小學生的數學素養是一個長期的、不斷積累的過程,也是時代及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小學教師應積極轉變教學觀念,走出培養學生數學素養的誤區,牢記育人為本,樹立大數學觀;在教學過程中做到以本為本,合理利用教材資源;同時還要因需定法,靈活使用多種教學方法,在培養數學能力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為小學生的日後學習和成才奠定堅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