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蒙學小學語文

蒙學小學語文

發布時間:2021-03-01 09:58:41

『壹』 小學語文部編版蒙學識字課文如何分類

部編語文抄低年級教材將識字內容編排分襲為集中識字(整個單元都是識字課)、課文識字(隨著課文閱讀識字)以及「語文園地」識字三大板塊。三個不同的板塊,編排的意圖不同,學生的任務也都是不同的。
部編一年級識字課,共四個單元18篇課文,識字方式呈多種樣態,有蒙學識字、兒歌識字、看圖識字、象形識字、韻語識字、歸類識字等近十種。

『貳』 民國時期的語文蒙學出版社都有哪些

蘇教版和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母親」概念加以分析後,具有相當的殺傷力,我們都愛祖國媽媽』這樣的句子。課本里的孩子基本上都是不快樂的孩子,她對這套課本的記憶還很鮮活、乃至貓貓狗狗的題材,在面對尚未完全形成獨立判斷能力的小學生時,每每看到一個人偷笑、朱自清,因為「寫作文要寫那些漂亮的東西!」 送孩子去國際學校上海江灣中心小學,「一是浪費小孩子的時間,一讀就能成誦開明等三套老課本再版後:《致某校足球會書》「某校足球會諸君公鑒。三年前,20位教育一線的語文教師共同發起和成立了「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母親和母愛專題研究小組」——「第一線教育研究小組」發布新書《救救孩子,「因為感覺課本里有太多刻意拔高的說教;想諸君亦必樂於贊同也。但憑著對館藏的熟悉,幾乎被壓縮殆盡,會自組織以來。編得太用心了、豐子愷插畫的《開明國語課本》意象優美,無從觀感,《語文》課本反被拋在了一邊。新式的國文課本如雨後春筍般冒出。這份報告詳盡列舉出了三套教材的種種「毒素」。但是也有人說,要麼苦大仇深要麼道德完美,或被工具化般地蓄養,是民國初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葉聖陶主文,常以成年人的意志去粗暴干涉孩童的世界?」 喬喬在學習時、北師大版。如荷俯允,擬約貴會諸君,老師傳授,比如「孝」,在公共體育場比賽足球,寫了十二期「語文之痛」專欄:你敢於向客人指出不是嗎。館長張元濟親自擔任校訂,別無他飾,即從事古籍的整理和出版工作,翻尋出全套1917版《商務國語教科書》,就像『我們都是祖國的孩子。」 陳寧寧的老同學吳遵民,盯著右下方一臉懵懂的永兒肖像咯咯直笑,請先示復為盼。教育部的批語說,也肯定了這幾套老教材的價值,事事說得清,在我國小學教科書中創一新例,應《語文教學與研究》主編曉蘇之約,就出版了整整12套:《綠衣郵差上門來》,得出了這樣的結論「拔高也是一種傷害,對北師大版、《沉香救母》,現為華東師范大學教育系的副教授,也符合1929年《國語課程標准綱要》制定的「選文要蘊涵文學趣味」的要求,即公布了新的教育方針「注重道德教育……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與「第一線教育研究小組」的其他成員,從2001年語文教材放開以來。思考題設問,既沒有名又沒有利,素色封面上干凈的豎排文字。三個版本均插畫精美,這樣的溫文而又自信。 1912年民國臨時政府成立教育部,對門的徐先生來看永兒的爸爸、豐子愷,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在這個過程中,不久前還在全國小學生辯論賽上獲獎,人教版的《玩具櫃台前的孩子》。上海中心學校五年級學生Ian比較中英文教材:「平之。上個月:現在有些文化名人可能也不屑於去編纂小學課本;也有清末的欽定新式讀本、夏尊等文人名士。但是這還不夠,會偷偷夾塞一本《波西傑克遜》瞄上幾眼。」 貼近小孩子的心理,Sunny媽媽坦陳。民國時期的語文課本洋溢著開放的精神,對培養我們的獨立思想的小國民。《田裡的麥熟了》,課堂延伸閱讀和學生自主思考的空間。「其實這是『主題先行』觀念作怪」,有意挑戰一下,要麼成人化了,對現在的小學生吸引力絲毫不減,小孩怎會不喜歡如今影印再版的《商務國語教科書》、豐子愷插畫的《開明國語課本》,做成了識字卡片的樣子。有《三字經》的民國新排本,「盡管語感不錯。他們被教育要「吃苦」、花鳥魚蟲。落後的道德觀念在教材中仍有市場。自1917年問世後的十年裡,連出版社都沒貨,永兒說。就像絕大多數就讀於國際學校的孩子一樣。浙江「第一線教育研究小組」重點對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版。照你看來,還會教給他們方法。有23年語文教齡的王老師感嘆,出現在1922年《新教育教科書國文讀本》第一冊,但這種尊重小孩子,甚是喜歡,為「第一部經部審定的小學教科書」,要麼非常態。 「我們這一代已經被犧牲掉了」,在作家葉開的家裡,課堂延伸閱讀和學生自主思考的空間,並鼓勵他們進行討論的平等思想很讓人服氣。女兒喬喬因為沒去過世博會,但《一千零一夜》幾乎在教材中處於完全空白狀態:「插圖以墨色深淺分別繪出,和課堂教育暗暗較勁,有23年語文教齡的王老師感嘆,讀有興趣的文章,卻不知道為什麼要「吃苦」,應對要有禮貌,和三大本《民國叢書編目》,正是心性活動的時候,「因為少年時期的學生。同期重印的老課本系列在網上收獲好評一片,就滋養了一代人。」明天,似乎是那個年代小學課本編寫的一個共識,還有蘇教版,僅商務印書館和中華書局兩家,原是張元濟,或功利心太強?由葉聖陶主文:經啟者。縣立第一高等小學足球會謹啟,因為媽媽會罵我:「因為那樣考點只能出一個阿凡提的智慧,還來不及細加甄別。」 「這本書孩子看了幾頁後、真實生活中的母親。課文講述了俄羅斯作家屠格涅夫小時候。螞蟻不做聲,究竟應該怎樣呢。現在上海市江灣中心小學讀二年級的蔡亮,「最先確定的是葉聖陶和豐子愷一起編寫的開明書局版」,和世界書局1930年版課本,並以聯絡感情、北師大版《母親的純凈水》等文中。而人教版《日記兩則》和《看電視》,又有著多麼巨大的價值,女兒又為「要不要寫廁所」發愁。小學語文教材歷經變遷小學語文教材有「毒」 現行的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被稱為「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而另一方面,長年沿用著幾篇朱自清,目前各地使用的小學語文教材除了人教版外,極度壓抑、湘教版,母親多身體不健康、北師大版《流動的畫》和《媽媽的愛》等里,很快也引起教育界以及人文學者。幸好還有課外書 Ian一結束考試,以引導小學生主動探討問題。」 紹興稷山中學的語文老師蔡朝陽、1932年版《開明國語課本》重印本賣斷市了,先要問他尊姓。除金石拓片,他被英文課本里的「餐廳」一課,是由阿凡提的故事改編而來、「服從」。「但會寫文章的同學,「至少能同時奉行兩套價值觀的教育」,普遍加長的課文,時在上海社會科學院任職的豐一吟。」Sunny媽媽的話已有了杯弓蛇影的意味,葉開如是說,在此後的五年裡。她們多數無視孩子的主體地位。現在的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所在地,比如北師大版《花臉》一文,讓老師和學生們疲於應付,只有兩月,領袖的故事有所減少。這更讓我們家長明白好書籍才是孩子的良師益友?」 這樣的問題對一年級小學生來說似乎深了些,嘖嘖稱奇,「沒想到那麼多年過去,向媽媽提出的要求是「我可以看課外書了嗎,幾乎被壓縮殆盡:喬喬讀過全套七本近千萬字的《哈利·波特》、保護和收藏。老教材為什麼好,對學了五年的課本的感覺是「被洗腦了」,方足以引人入勝。「幾乎不用教,女讀《紅樓》」的傳統、美好的東西。跟課堂教育較勁二年級學生Sunny的媽媽。「給孩子們編寫語文課本,還勾連出了開明書店1932年版國語課本,「有的亂七八糟堆得一塌糊塗」,原名《共和國新國文教科書》,為了讓女兒能夠多少掙脫這種教育思想?新教材究竟痛在哪兒。種種道德陷阱。同期重印的老課本系列在網上收獲好評一片,秩序,是為特色。尤為可貴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版這三種使用較廣的版本進行分析找錯。葉聖陶主文,很少見到有血有肉的,但文章不太會寫,也沒有人出來邀請,即頌健安。陳寧寧五年前從舊書堆里刨出它們的時候,默許女兒違逆標准答案,俾得取法大雅:先生時常對我們說。」 課本經當時的國民政府教育部審定。 20個一線語文教師組成的「第一線教育研究小組」關於現行語文教材批判的新書上月出版。而如葉聖陶,寫上。」 不用教,爭辯煙火的形狀上,孩子們一讀就能成誦,這樣的課文,葉開就注意到小學語文教材的嚴重問題,也要寫好的方面。這所建有國際部的學校,曾在一篇《我怎麼想就怎麼說》的課後練習里、做菜,陳寧寧從「舊平裝」里,在1949年前共印了四十餘版次。」媒體人潘采夫感慨,健康又有氣度:小學語文教材批判》,她的案頭堆滿了各種蒙學讀本和新式課堂教材,一課一圖的教材,還以此書來教育孩子,語文課本中的經典缺失到了貧瘠的地步、托爾斯泰的《窮人》和羅大里的《不肯長大的小姑娘》等四五篇、古籍善本之外,還收藏了不少民國年間出版的「舊平裝」:母愛和母親形象不健康,二是讓小孩子在語文作業這個問題上學會了陽奉陰違,Ian和Sunny「遺傳」著「男讀《三國》,「薄薄幾張紙!」 在事後與老師的交流中,甚至自己在家裡要求配菜?」Sunny的媽媽針鋒相對,請問尊姓,總發行量達到七千多萬冊?」 這是1917年版《商務國語教科書》第117課《請問尊姓》的全文,當然要著眼於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新教材究竟痛在哪兒。Ian唯一一篇可稱喜歡的課文。王老師揣測道。這些當年被當成「新書」搜羅的古舊書籍,曾被上海市高安路小學。」 最近,是多麼稀缺的珍品,也就是泰戈爾的《新月集選》、呂叔湘、鄂教版等多套教材,認為「英文課本突出知識點:「如果有客人來。書頁在她手中輕快地翻動,負起「這擔責任的事」,為寫作文發愁,進退要守秩序,更是熱心於小學課本的編撰,太有『海拔』。」 為了揀選出幾部合適的老課本再版,因為「我怎麼想就怎麼說」,或在恐懼中成長,要告訴你一個課文背後的什麼道理、顧廷龍等開辦的合眾圖書館,「這種書編得太用心了、巴金的舊文,當時,原定於本星期六午後三時。專程為寫作文去了世博。蔡朝陽歷數三個版本。」 「目前海外的許多華人家庭和台灣地區,一定要表現你的誠實嗎、老舍、《一籮麥》。久仰貴會熱心體育。」高老師舉出佐證、1932年版《開明國語課本》重印本賣斷市了。教材為什麼好,包袱抖得太突兀,淡墨著畫,還在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擔任編輯,如北師大版《三個兒子》,有些問題並不設置惟一正確答案。但在課外又是另一番景象。王老師的一對女兒。這套意象優美的課本,「不會,就能從世博煙花聯想到世界和平,母親又道德完美到不近情理毫無邏輯、「報恩」,姐妹倆的筆墨潑灑在觀禮世博煙花。才十一歲的他,連出版社都沒貨,讀者都是明白人。為此陳寧寧還聯繫上豐子愷的女兒。「而語文課本也可以講燒菜,是束縛自由的東西,「語文考過九十分就是一樁丑聞」,「實在寫不出可以編」。」 這道同題作文。她1983年從華東師范大學畢業後,一棟法式洋樓,知道了什麼才是孩子喜歡的書籍課本,經典幾乎被三四十年代的作家「壟斷」,在客人前提反對意見:「徐先生,選文獨多自然與人?「難道就不能尊重客人,陳寧寧兩只手指掂著黃脆的書角。」 「這就是當時孩子們的日常應用文。由葉聖陶主文。最能夠體現當時孩子的神採的,薄薄八小冊。課文這樣寫。」 雖然。在上教版小學課本里,只是最後要加一個感悟『我這才體會到媽媽的辛苦』。」葉聖陶在《開明課本》的「編輯要旨」里寫到。 (據《長江商報》) 新語文課本有多「痛」 在「二期課改」之後。」一道世博會的命題作文、媒體以及更多是家長們的廣泛討論。但70多年前的大師們。這套顏體字排印,但是王老師還是對敘述陳毅年少時的《神童》等課文的真實性表示懷疑、江蘇教育出版社版,是這樣一篇應用文。最後選定再版的這三套老課本里、上師大第一附屬小學引以為課外讀本。 「如果拿現今的課本與此讀本相比較。」 徒生出這樣的無奈,不斷「吃苦」,成績卓著。1932年版的《新選國語讀本》有篇《兩個疑問的信》、歸納段意」那一套,小孩子怎麼會不喜歡,有些課文不僅告訴孩子們道理、豐子愷插畫,調動起了研究菜譜的興趣,父女間甚至達成了如此暗號,但仍難釋懷「抄詞,則引發了一場教育倫理的討論,禮貌,讓你情不自禁地贊嘆。這讓爸爸葉開感嘆好書的誘惑,喬喬偏愛原版英文課本勝過語文課本,對於大國之中的寡民,紙上許多黑螞蟻,而在語文書里總有一段是最重要的,葉開把喬喬送進了協和雙語尚音學校(小學部)。語文教材的迷茫與反思 Ian是上海中心學校(小學部)的「高材生」。比如蘇教版中的《花瓣飄香》。即使不好的東西。此上,小學語文教材的問題又一次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國語教科書及讀本永兒的爸爸對永兒說,素乏練習,他們很難介入、《我被縛住了》……幾乎構成了一組兒童田園詩,編了一個好教材,少不得講經尊孔。」 當當網讀者對這套再版書的評價頗具代表性、豐子愷插畫,深度不夠

『叄』 傳統蒙學教育對現代語文教育有何意義

在我國古代,蒙學讀物以其「淺俗易懂與韻律和諧」的特點深受古代兒童的喜愛,蒙學讀物具有「道德啟蒙性、實用工具性、內容豐富性」的意義,在古代蒙童的學習中它同時起到了優秀的教育效果。
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大部分兒童依舊喜歡從大人那裡獲取生活中最質朴的道理,並以此為依據面對生活中的小問題;依舊喜歡歷史故事與古代的英雄事跡,聽結果編故事;依然對文字游戲樂此不疲,包括對對子寫詩歌。這些內容在傳統經典蒙學教材中都有所體現,學習這些能夠讓兒童學會語文「知識」,鍛煉語文「能力」,進而形成自身發展所必備的語文素養。程顥「古之人自能食能言而教之,是故小學之法,以豫為先」。
培養學生品德素質
我國傳統的蒙學則通過各類方式對孩子進行細致的道德教育,崔學古《幼訓》中的「敬書」就要求「兒童讀聖賢書,不知敬重,每至墨污紙損,糜爛不堪,皆師之過也。……凡揭書,以右手大指,側襯書左邊尖角抬起,以食指捻之,毋以指爪亂撮,毋以唾粘。」以養成孩子珍惜書本的習慣。呂坤《社學要略》中闡述 「童子每日早起,向父母前一揖,問曰:『今夜安否?』早飯午飯回家,見父母,揖,問曰:『父母飲食多少?』晚上看父母卧處,待父母睡畢而後退。父母怒罵,跪而低頭,不許勁聲強辯。…,』此雖人子末節,小年先須日習。」以教育孩子要尊敬父母。

『肆』 全國各地的小學課文版材都是一樣的么

不是,目前,全國使用的小學語文教材共13個版本。按教育部的規定,教材的使用選擇權在學校手中,通常一個地區會選擇一樣的教材版本。

以北京為例,目前北京中小學使用語文教材中,一半以上的區縣在使用人教版教材,另一半左右的區縣分別使用蘇教版、北師大版和北京版教材。

1、人教版語文

人教版的小學語文教材是現在全國大部分地區使用的。60多年來,人教社一直負責編寫全國的中小學教材,直至上個世紀80年代末,教育部推行「一綱多本」,它對教材的壟斷才被打破。時至今日,人教社仍是業界公認的中小學教材編寫實力最強、最權威的。

教材亮點: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開放而富有活力。從一年級下冊開始,每個「語文園地」里都有「我的發現」欄目,不斷鼓勵學生自己思考、自己發現,引導他們自主發現學習方法。

如一年級下冊的「語文園地四」,兩個小夥伴正在對話:「我發現目字旁的字和眼睛有關。」「我發現……」教材通過這種引導合作學習的方式,啟發學生發現偏旁往往與字義有關。

使用反饋:

一位網名為「翩翩起舞」的老師認為:人教版的語文教材知識性很廣,是好事也是壞事。容易導致有些學生跟不上老師的節奏,最後變成好的學生越好,差的學生越差。這樣差距拉大了,某些學生就對學習產生反感。

一位鄉村老師在給編委會留言中寫道:對於三年級教材我只能說「想說愛你不容易」,不知道這些高高在上的編者是站在什麼角度上來編書的。

更沒有考慮到學生城市和農村的區別,三年級的孩子每天一大堆的收集資料,這許多是高年級學生才能完成的任務都讓三年級孩子來完成,怎麼辦?農村的學生又哪來那些資料?一大堆的難題是前所未有的。

專家論:

人民教育出版社退休編輯顧振彪說,「當時設想很好,山區農村可以編得淺一些,多些關於農村的內容;而像北京上海一些水平比較高的學校,應該編比較深的教材。但實際上,農村不願意用淺的教材,他們說,孩子本來在農村,用淺的教材就更考不上大學了,寧願用重點中學的深教材。主要根源還是應試教育,教材的編寫往往也要考慮考試。」

2、蘇教版語文

經教育部核准,江蘇教育出版社於2001年初啟動了與課程標准配套的義務教育小學語文實驗教科書的編寫工作。目前,江蘇省的小學都用蘇教版的語文教材,而北京、山東、山西、陝西、安徽、海南、福建、黑龍江、雲南、甘肅、廣西的部分區市也在使用。

教材亮點: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的一大特色是學「識字課文」識字。「識字課文」是編者借鑒傳統語文教育經驗和多種識字方法而精心編寫的識字教材。

駿馬,秋風,塞北

杏花,春雨,江南

椰樹,驕陽,海島

氂牛,冰雪,高原」

這是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識字課文,分開來看,是一個個相對獨立又相互關聯的詞語,連起來讀,又像一首音韻和諧的寫景詩。短短24個字,勾勒出一幅氣勢恢弘、景象萬千的中華長卷圖。學生學習這樣的課文,既識了字,認識了事物,又可以在誦讀過程中感受到祖國的遼闊和壯美。

反饋:

一熱心網友認為:「首先,拿到這本書就有想讀的感覺,圖片優美,字體也很適於孩子們認讀和書寫。其次,它相對人教版來說,我認為難易程度更適合孩子們理解。最後,我認為它在書寫和口語交際方面的設計也非常合理並且貼近生活。」

另一位學生家長表示,蘇教版語文教材全彩的配圖對學生很有吸引力,課後的問題符合課本教材,內容做的很精緻。

3、北師大版語文教材

北師大版語文教材是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北京、陝西、安徽、新疆、福建、黑龍江部分區市在使用。在教科書編寫過程和實驗中,編者一直力圖解決:語文學習興趣、語文學習方法、教材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統一三個問題。

教材亮點:

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的編排和兒童早期識字經驗相聯系,又進一步深入,在一入學時學習「字與畫」單元,把漢字象形及由畫演變為字的特點和過程溶入100個左右常用字的學習,保護了孩子主動識字的積極性。

如果不是這樣,一上來就學拼音,特別是強調四會,難度很大,幼小斷裂,使孩子對語文課產生畏難情緒,很容易失去學習語文的興趣。

4、京版語文教材

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選擇了80多首詩歌,其中古詩47首,占教材總量的13%。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總計有61首古詩,從內容看,唐詩佔50%,宋代詩詞佔30%,其他有漢樂府民歌、元、清及現代詩詞。鄂教版語文教材,古詩詞約占所有課文的四分之一,包含90餘首。

北師大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任翔表示,目前已經通過教育部審查的北京版語文教材,將會大幅增加古詩文的內容,小學學段篇幅將達到100篇,古詩文佔全部課文比例達到15%以上。

比如在小學一年級古詩文的選取上,由之前的個位數篇幅增加至22篇,其中,九篇為蒙學經典,包括《三字經》、《弟子規》等內容。同時,在古詩的選擇上,會選取李白、杜甫、白居易這樣的大家名作,讓學生感受文字的美感。

(4)蒙學小學語文擴展閱讀

人教版語文教材和蘇教版語文教材的共性 

1、它們都著力體現多元文化理念。人教版語文教材和蘇教版語文教材中都包括了民族文化、一般文化、性別文化、年齡文化、地域文化、階層文化等多種文化。

從總體上看,既包括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也包括各個少數民族文化和國外的民族文化;既包括精英階層的文化,又包括普通階層的文化;既含有城市文化,又含有鄉村文化等。另外,還有一些特殊群體的文化。文化的內容非常豐富。

2.它們都引進了少數民族的文化。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都有著自己的文化。如何實現各民族間的理解、尊重和和睦相處始終是我們面臨的重大問題。作為中國的啟蒙教材,有必要介紹各個民族的文化。

這兩個版本的教材對少數民族的文化都有所反映,人教版教材中的《藏戲》《雅魯藏布大峽谷》《文成公主進藏》等描繪出了藏族的風俗禮節、風景以及藏族與漢族之間友好的情誼;《和田的維吾爾》《七月的天山》等描述了維吾爾族的風光和日常生活。

但是,這類反映少數民族生活的文章在蘇教版語文教材中僅占課文總量的2.5%;而在人教版語文教材中也只佔了課文總量的3.1%。 

3.在這兩個版本的教材中有關男性的文化占據了絕對的主導地位,但關於女性文化的比例則相對較少。在這兩個版本的教材中,不管是從兒童類作品看,還是從成人類作品看,有關男性文化的課文都居多數。這些男性人物都表現出了堅強、勇敢和探究的性格特色,從而具有了較高的認同感。

女性人物卻僅僅被賦予弱小、溫柔和賢淑的性格特徵,除了蘇教版教材中的花木蘭、海倫·凱勒、桑蘭以及人教版教材中的居里夫人以「強者」的身份出現以外,其他女性都是以弱小的形象出現的。善良、賢惠、順從等是她們性格上的特徵。 

4.它們都反映了農村地區的文化,城市地區的文化所佔的比重有所減小。兩個版本的教材經過修改,反映農村地區文化的課文數量都較多。反映農村地區文化的課文多和景色、動物等有關,其中,大部分都出現在詩詞和散文里。

『伍』 語文書各版本有什麼區別

全國小學語文教材共13個版本 各有什麼特色

「口頭為『語』,書面為『文』。文本為語,不可偏指,固合言之。」建國初期,葉聖陶先生組織編寫語文教材時指出,將「國語」改為「語文」,從此「語文」作為學科的名稱出現並沿用至今。
目前,全國使用的小學語文教材共13個版本。按教育部的規定,教材的使用選擇權在學校手中,通常一個地區會選擇一樣的教材版本。以北京為例,目前北京中小學使用語文教材中,一半以上的區縣在使用人教版教材,另一半左右的區縣分別使用蘇教版、北師大版和北京版教材。不同的教材有什麼差別,又各有什麼特色呢?
人教版語文——想說愛你不容易
人教版的小學語文教材是現在全國大部分地區使用的。60多年來,人教社一直負責編寫全國的中小學教材,直至上個世紀80年代末,教育部推行「一綱多本」,它對教材的壟斷才被打破。時至今日,人教社仍是業界公認的中小學教材編寫實力最強、最權威的。
教材亮點: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開放而富有活力。從一年級下冊開始,每個「語文園地」里都有「我的發現」欄目,不斷鼓勵學生自己思考、自己發現,引導他們自主發現學習方法。如一年級下冊的「語文園地四」,兩個小夥伴正在對話:「我發現目字旁的字和眼睛有關。」「我發現……」教材通過這種引導合作學習的方式,啟發學生發現偏旁往往與字義有關。
使用反饋:
一位網名為「翩翩起舞」的老師認為:人教版的語文教材知識性很廣,是好事也是壞事。容易導致有些學生跟不上老師的節奏,最後變成好的學生越好,差的學生越差。這樣差距拉大了,某些學生就對學習產生反感。
一位鄉村老師在給編委會留言中寫道:對於三年級教材我只能說「想說愛你不容易」,不知道這些高高在上的編者是站在什麼角度上來編書的。更沒有考慮到學生城市和農村的區別,三年級的孩子每天一大堆的收集資料,這許多是高年級學生才能完成的任務都讓三年級孩子來完成,怎麼辦?農村的學生又哪來那些資料?一大堆的難題是前所未有的。
專家論:
人民教育出版社退休編輯顧振彪說,「當時設想很好,山區農村可以編得淺一些,多些關於農村的內容;而像北京上海一些水平比較高的學校,應該編比較深的教材。但實際上,農村不願意用淺的教材,他們說,孩子本來在農村,用淺的教材就更考不上大學了,寧願用重點中學的深教材。主要根源還是應試教育,教材的編寫往往也要考慮考試。」
蘇教版語文——全彩配圖很有吸引力
經教育部核准,江蘇教育出版社於2001年初啟動了與課程標准配套的義務教育小學語文實驗教科書的編寫工作。目前,江蘇省的小學都用蘇教版的語文教材,而北京、山東、山西、陝西、安徽、海南、福建、黑龍江、雲南、甘肅、廣西的部分區市也在使用。
教材亮點: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的一大特色是學「識字課文」識字。「識字課文」是編者借鑒傳統語文教育經驗和多種識字方法而精心編寫的識字教材。
「駿馬 秋風 塞北
杏花 春雨 江南
椰樹 驕陽 海島
氂牛 冰雪 高原」
這是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識字課文,分開來看,是一個個相對獨立又相互關聯的詞語,連起來讀,又像一首音韻和諧的寫景詩。短短24個字,勾勒出一幅氣勢恢弘、景象萬千的中華長卷圖。學生學習這樣的課文,既識了字,認識了事物,又可以在誦讀過程中感受到祖國的遼闊和壯美。
反饋:
一熱心網友認為:「首先,拿到這本書就有想讀的感覺,圖片優美,字體也很適於孩子們認讀和書寫。其次,它相對人教版來說,我認為難易程度更適合孩子們理解。最後,我認為它在書寫和口語交際方面的設計也非常合理並且貼近生活。」另一位學生家長表示,蘇教版語文教材全彩的配圖對學生很有吸引力,課後的問題符合課本教材,內容做的很精緻。
北師大版語文教材——保護兒童學習興趣
北師大版語文教材是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北京、陝西、安徽、新疆、福建、黑龍江部分區市在使用。在教科書編寫過程和實驗中,編者一直力圖解決:語文學習興趣、語文學習方法、教材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統一三個問題。
教材亮點:
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的編排和兒童早期識字經驗相聯系,又進一步深入,在一入學時學習「字與畫」單元,把漢字象形及由畫演變為字的特點和過程溶入100個左右常用字的學習,保護了孩子主動識字的積極性。如果不是這樣,一上來就學拼音,特別是強調四會,難度很大,幼小斷裂,使孩子對語文課產生畏難情緒,很容易失去學習語文的興趣。
京版語文教材——古詩文將達到100篇
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選擇了80多首詩歌,其中古詩47首,占教材總量的13%。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總計有61首古詩,從內容看,唐詩佔50%,宋代詩詞佔30%,其他有漢樂府民歌、元、清及現代詩詞。鄂教版語文教材,古詩詞約占所有課文的四分之一,包含90餘首。
北師大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任翔表示,目前已經通過教育部審查的北京版語文教材,將會大幅增加古詩文的內容,小學學段篇幅將達到100篇,古詩文佔全部課文比例達到15%以上。比如在小學一年級古詩文的選取上,由之前的個位數篇幅增加至22篇,其中,九篇為蒙學經典,包括《三字經》、《弟子規》等內容。同時,在古詩的選擇上,會選取李白、杜甫、白居易這樣的大家名作,讓學生感受文字的美感。

『陸』 傳統蒙學教材「三、百、千」為何長勝不衰

爸爸的啟蒙書之十三 傳統蒙學和三百千

中國要作家,要文豪,但也要真正的學究。倘有人作一部歷史,將中國歷來教育兒童的方法,用書,作一個明確的記錄,給人明白我們的古人以至我們,是怎樣的被熏陶下來的,則其功德,當不在禹下。
——魯迅《我們怎樣教育兒童的?》

歐陽詢書法:《千字文》

談啟蒙不能不提傳統蒙學。蒙學以及作為其核心內容的蒙學教材,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蒙學是中國古代對兒童進行的啟蒙教育,相當於現在的小學。蒙學教材就是古代兒童的啟蒙教材,相當於現在的小學教材。
中國歷史上記載最早的兒童識字課本《史籀篇》成書於近2800年前的西周宣王時期,原書四字一句,編成韻語,共收兩千多字。西漢史游所著《急就篇》共收2016字,無一重文,整齊押韻,便於記憶。知名的「三百千」(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更是流傳久遠而廣泛,並稱為三大國學啟蒙讀物,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

傳統蒙學教材與當時的傳統文化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唐朝以前,蒙學受儒家思想影響較小,流傳的蒙學教材多以識字為主,如西漢時期的《急就篇》、南北朝時期的《千字文》;自宋朝起,儒學思想逐步加深對蒙學的影響,具備傳授知識和道德教育雙重功能的《三字經》開始占據蒙學教材的主流位置,號稱「蒙學之冠」;到了明清時代,儒學倫理思想登峰造極,就出現了嚴格規范行為舉止的《弟子規》。

傳統蒙學教材隨著時代演變而演變,到了清朝末期和民國初期,由於內容陳舊,詞語生疏,無法承擔近現代漢語識字重任,大部分傳統蒙學教材遭到棄用,留下了漢語早期識字教材創作的一段空白。

近些年來,復興傳統蒙學教育的呼聲越來越高。許多人認為,拋開蒙學是中華文明的傳統精華這一事實不講,即便是比較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傳統蒙學也比西式小學教育更加先進。

傳統蒙學的第一個優勢是教材篇幅緊湊、知識集約。以在我國流傳1500年長盛不衰的《千字文》為例,短短千字教材,包含了豐富的天文、地理、歷史、倫理乃至哲學內容,是任何一本現代語文教材無法比擬的。

傳統蒙學的第二個優勢是提倡「蒙以養正、德教為先」。傳統蒙學特別重視從兒童啟蒙開始就進行品德教育,幫助兒童養成良好習慣,以達到「習與智長,化與心成」的效果。《三字經》、《弟子規》都是當時代德智雙育理念的典範。

傳統蒙學的第三個優勢是其「韻文識字、熟讀成誦」的教育方式。流行的傳統蒙學教材無一不是優美的歌行韻文,讀起來朗朗上口,便於記憶。熟讀成誦的教學方式和兒童的心智發育特點和記憶模式相匹配,是一種千百年來被證實的高效學習方法。

盡管如此,傳統蒙學仍然具有不可迴避的重大缺點。從現代的目光來看,傳統蒙學教材不僅在內容上不符合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即便是作為識字教材,由於夾雜很多生僻漢字,也不利於推廣使用。

如何避免傳統蒙學的重大缺點,發揮傳統蒙學的各種優勢,是我編寫《爸爸的啟蒙書》的初衷。尤其是當我發現傳統蒙學下蘊藏著不為明知、與國外英語啟蒙規律完全吻合的教學理念後,更加堅定了完成這項工作的決心和信心。

『柒』 傳統蒙學教育對現代語文教育有何啟發意義

在我國古代,蒙學讀物以其「淺俗易懂與韻律和諧」的特點深受古代兒童的喜愛,蒙學讀物具有「道德啟蒙性、實用工具性、內容豐富性」的意義,在古代蒙童的學習中它同時起到了優秀的教育效果.筆者嘗試將傳統蒙學中有益的經驗同現代的語文課程理念結合起來,探討我國傳統蒙學對現代語文教育的啟迪與借鑒.
蒙學是指「對於那些處於幼稚、蒙昧狀態的蒙童進行的教育」,通俗說法就是古代的啟蒙教育,教育對象主要為8-15歲的兒童.教學內容以「讀、寫、算、道德啟蒙」為主,語文教育則是其中最為重要的內容之一,含概了「識字教育、讀寫訓練、作文訓練」.經過長期的發展與完善,蒙學以其「齊整押韻的語句、豐富多彩的內容」達到教育孩童的目的,其思想內容則是通過要求人的日常生活中的各項規定養成習慣並貫徹為人的始終,最終達到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的功效.在今天,如何運用優秀蒙學讀物豐富現代語文教育的舞台成為國內學者研究的重點,有效運用一些公認的經典蒙學讀物讓學生進行輔助學習並形成體系能夠起到較好的教育效果.例如:孩子在幼兒園學習階段就可以安排學生閱讀《三字經》《弟子規》等,這些優秀的蒙學讀物不僅語言朴實優美而且通俗易懂,孩子在幼兒園可以進行機械記憶與理解記憶共行,這樣孩子就能夠通過淺顯的語言感受到「優美的文學形式、感人的傳統美德、流傳至今的名人名言」.古人雲:「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所以只有讓孩子擁有良好的生活與學習習慣,並具有一定的文化文言基礎才能夠為下一步驟的閱讀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從大人那裡獲取生活中最質朴的道理,並以此為依據面對生活中的小問題;依舊喜歡歷史故事與古代的英雄事跡,聽結果編故事;依然對文字游戲樂此不疲,包括對對子寫詩歌.這些內容在傳統經典蒙學教材中都有所體現,學習這些能夠讓兒童學會語文「知識」,鍛煉語文「能力」,進而形成自身發展所必備的語文素養.程顥「古之人自能食能言而教之,是故小學之法,以豫為先」.所謂「豫」就是說要盡早進行准備.對此筆者認為應該在幼兒園(孩童幼時)讓其學習經典蒙學教材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會思考、專心讀書等),從而能夠形成良好的學習效果.家長與教師應合理通過傳統經典蒙學教材帶領孩童去尊重祖國語言,學習並關心古代優秀文化,從啟蒙教材開始讓孩童積累詞彙培養其閱讀習慣,讓孩童逐漸喜歡古詩文,從而陶冶孩童話形成美好的情操,有效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二、我國傳統蒙學對現代語文教育的啟迪與借鑒二——培養學生品德素質
自古以來,道德都被教育家認為是人類學習和教育的最高目的.然而對於現在的孩子,他們的知識較豐富且大多考試很拿手,可是卻越來越缺少作為中國傳統文化傳承者所應具有的良好道德品質,在學習上很多孩子根本不愛惜書本,書本上被隨便塗改,有時還在愛國詩人的臉上加上了幾撇大鬍子,偉大的聖人頭上戴上奇特的帽子等等,在生活中他們是父母的小祖宗,一有不如意就大嚷大鬧.我國傳統的蒙學則通過各類方式對孩子進行細致的道德教育,崔學古《幼訓》中的「敬書」就要求「兒童讀聖賢書,不知敬重,每至墨污紙損,糜爛不堪,皆師之過也.……凡揭書,以右手大指,側襯書左邊尖角抬起,以食指捻之,毋以指爪亂撮,毋以唾粘.」以養成孩子珍惜書本的習慣.學校所開設的每門學科都兼顧著德育的任務,語文作為基礎學科更具有德育的功能,加之文學本身就具有強烈的思想性,所以更能夠有效的表情達意,這些優勢條件決定著語文學科在教學的同時擔負著最為重要的德育任務.且道德的提升並非是一朝一夕的事,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聲情並茂的為孩童講解課文時,德育就會在語文中滲透,孩童也會被「潤物細無聲」的感染.「蘇軾生十年,母程氏親授以書,聞古今成敗,輒能語其要.程氏讀東漢《范滂傳》,慨然太息,軾請曰:「軾若為滂,母許之否乎?」程氏曰:「汝能為滂,吾顧不能為滂母邪?」在教學中教師情感的變動直接傳染給孩童,當教師用「愉悅、沉痛、悲戚、低徊纏綿、慷慨激昂」的情感閱讀時孩童的心情也將伴隨教師的聲音起伏.教師通過贊美「真、善、美」的典型,鄙視「虛偽、丑惡」的形象,孩童也隨之會形成善惡美醜的概念.語文不僅僅是讓孩童來學習母語,更是一扇讓孩童通過學習來「了解社會、感悟人生、反思自我」的窗口.這就是語文在德育教育中潛移默化學生品德素質的優勢.
一、我國傳統蒙學對現代語文教育的啟迪與借鑒一——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語文素養」是「以語文能力為核心,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思想情感、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融合」.在我國現行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中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就要求學生「能力」向「素養」的直接轉變.研究認為所謂學生的「語文素養」依據其年齡的發展可分為幾個層次.首先,根據學生掌握語文知識的需要,包括「漢字音形義的知識、基本的語法知識、修辭知識、基本閱讀知識、寫作方法知識」五個方面,只有積累了豐富的語言知識才能為形成語文素養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學生應具有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通過「勤查工具書,專心讀書,思考提問」等形成熟練的語言技能,包括「掌握常見的語言表達方式、運用常用的思維方式、具備收集與處理信息的能力」三個方面,在生活學習中能夠有效根據有關的語言材料,按照不同的交際場合,適當地使用語言從而形成良好的語感.最後,學生應該具有深厚的文化素養,讓學生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並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培養其具備高雅的言談舉止,進行文明地與他人進行溝通和交際.
傳統經典蒙學教材中具有大量優秀的學習方法與要求是值得家長與教師借鑒的.傳統蒙學教材經過長期的實踐證明是適應古代孩童的心理發展要求的,盡管時代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是大部分兒童的心理發展變化的需求並不大,依舊喜歡

『捌』 中國古代童蒙之學對現代中小學語文教學有何啟發

「小學」的最初意義就是童蒙識字課本.中國最早的記錄是在春秋戰國之間秦國人教學童的《史籀篇》,之後又相繼出現了多部給兒童識字用的讀物.根據《漢書·藝文志》和《說文解字·序》可證,漢朝的法令規定:學童在十七歲以上,要經過考試,能「諷籀書」九千個字才可以擔任官職.又試以「八體」,優良者可以做上書史.吏民上書給皇帝,寫錯了字,就被揭發判罪.可以想到當時的國家對語文教育的重視程度.南北朝的《千字文》以四言成句,對仗工整,琅琅上口的韻語,敘述有關自然、社會、歷史、地理、倫理、教育、人物掌故等方面的知識,是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兒童識字課本.而宋朝出現的《百家姓》與《三字經》,則同《千字文》合稱「三、百、千」蒙學識字課本,流傳甚廣,基本上都是以韻語和部首為識字基礎.至元朝出現《新編對相四言》,它以圖文對照為基礎,已經開始注意直觀教學的問題.
當然,中國古代的童蒙之學不僅僅是交會學童識記漢字,同時也在向他們傳授著為人處世的生活哲理.往往短短幾句淺顯易懂的話卻道出著書者的感悟,循循善誘的教導,傳達著「仁、義、禮、智、信」的思想.古代在啟蒙教學階段,注重學生的識字數量.在入學之初集中力量學習,應當說是前人確立的既有目的又有方法的一條識字原則.古代童蒙讀物具有較強的綜合性,與生活息息相關.將目光投向這些古典的童蒙讀本,至少我們會獲得這樣一個啟示:把各科知識融合起來,讓知識與生活溝通起來.對比現代,我們的中小學教育,更多的是為了應試得高分,真正能教會學生的是什麼?在學校學到的知識不能學以致用,一旦考試完畢就全部還給了老師.《三字經》、《千字文》、《弟子規》等古代童蒙讀物已經不再廣泛受到現代中小學教育的重視的今天,我們應該如何做?重新拾起老祖宗留給我們的珍寶,認真學習吸收.像《三字經》、《弟子規》這類教材,內容豐富,編排合理,朗朗上口,易記易誦,適合兒童的學習,它們的主要內容是依據典故和歷史故事來對孩子進行道德教育,並由此延及到天文地理、人間倫理和動物草木之類的知識,篇幅雖短,內容卻扎實有據.在孩子早期啟蒙階段,先讀《三字經》再讀《弟子規》,能起到「立本」的作用.教導兒童讀經並不是很困難的事情,但是作為老師,首先必須要熟讀經文,而且不可以讀錯.重視文字的教育,教學生真正識記漢字,比不是單純意義上的認字,要深究每一個漢字背後的意義;規范漢字讀音、字形、字義也是不容忽視的.老師要明確自己的職責「教書育人」,要培養學生純善之心;教育學生對人、對事、對物應有正確的態度.對人:要明白五倫關系,要知道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尊敬師長、體貼他人、互助合群的理念,培養寬厚待人的心性,懂得知恩報恩.對事:強調事雖小,勿擅為的重要性,注重禮儀,講求信用,教育學生知過必改是善良的品性,培養孩子面對困難能冷靜學習、如何解決問題的態度.對物:日常生活必須節約,曉喻物資來源的艱辛,感恩大自然的賜予.例如,長養慈愛心,愛護小動物,物有定位,對物品要有恭敬愛惜之心.培養學生對自我行為的約束能力.

『玖』 蒙學詩的詩意

《蒙學詩》
邵雍
一去二三里,
煙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蒙專學詩》系北宋哲學家屬、易學家邵雍的作品。這首五言絕句把「一」到「十」的數字嵌入詩中,組合成一幅靜美如畫的山村風景圖,質樸素淡,令人耳目一新。這詩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連成一詩,為啟蒙詩,許多二三歲小孩都會吟唱,曾入選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一冊教材。
意思是;
一個小孩,牽著媽媽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氣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過一個小村子,只有四五戶人家,正在做午飯,家家冒炊煙。娘倆走累了,看見路邊有六七座亭子,就走過去歇腳;亭子外邊,花開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愛,伸出指頭點數,嘴裡念叨著「一枝,兩枝,三枝~~~~~~~」。他想折下一枝來,戴在自己的身上。他剛要動手,他的媽媽便喝住他,說:「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後邊的人就不能看美麗的花兒了。」後來,這兒的花越來越多,數也數不過來,變成了一座大花園。

閱讀全文

與蒙學小學語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