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數學讀懂教材

小學數學讀懂教材

發布時間:2021-02-28 10:18:50

① 什麼叫小學數學的教材解讀

簡單地說,就是一本輔助學習的工具書,一般書店都有賣的,問問書店的工作人員內了解一下吧。一般工具書內容容大同小異,對於學習的輔助作用挺大的。大多數工具書會有教材知識的重難點解讀,知識點歸納,還有課後練習,買來用用還是不錯的。

② 小學低年級教師如何讀懂教材

建議你多買幾本教學參考來看看,多聽其它教師講課,特別是身邊的優秀教師,多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

③ 小學數學教師如何解讀教材

一、立足教材,關注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自主建構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常常會聽到一些教師抱怨「教師講了很多遍,可是學生仍然沒有學會」。其實這些教師沒有認識到數學學習的本質。從建構主義的角度來看,數學教學是學生自主建構數學知識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與教材及教師間產生交互作用,形成了數學知識、技能,發展了情感態度和思維品質。因此,我們應該充分認識教師教與學生學之間的媒介——教材,立足於對教材的正確理解,發揮教材的作用,讓學生自主建構數學知識。例如「百分數」,教學的知識點非常清楚,包括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百分數和分數小數的互化和用百分數解決問題三個部分。仔細研讀就可以發現教材非常注重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與應用,從大量生活中的百分數引入,從中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教材還重視設置數學活動情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運用小精靈的話:你能說說這些百分數的具體含義嗎?你能用百分數表示出其中的分數嗎?在實際應用中,什麼情況下最多能達到100%,什麼情況下達不到100%,什麼情況下能超過100%,這樣為學生創設了討論交流探索的環境,激發他們積極思考,深入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感受百分數在生活實際中的應用。 二、立足教材,把握教學目標的全面落實 作為數學課程標準的核心內容,課程目標反映對數學教學對學生發展的新的要求。教學的目標不再只是讓學生掌握必要的知識和技能,還應當包括在啟迪思維、解決問題、情感態度等方面的發展。也就是說數學教學不再僅僅是知識技能的傳授,更是讓他們參與數學活動,在活動中用數學的眼光去認識自己所生活的環境和社會,發展學生的理性精神,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他們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自信心等。因此,我們需要立足教材,並憑借正確的目標意識去分析利用教材。如《圓的周長》教學時,我們發現從學生的認知起點來說,對於圓的周長學生已有相應的知識儲備,已經感受到半徑決定圓的大小。因此我們可以打破傳統教學,從「畫圓」這一基本活動引入,使學生直接感受到圓的周長與半徑(圓規兩腳距離)存在某種關系,巧妙進入圓的周長的探索中。教學中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機會,讓他們親歷過程,通過實驗、分組測量計算,根據新獲取的數據尋找共性的東西,最後發現圓的周長與半徑的關系,進而通過推理得出圓的和直徑的關系,概括出「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使學生更好地建構與內化知識。這樣立足學生,突破教材,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基本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從原來的計算幾何真正向實驗幾何轉變。 三、立足教材,恰當提升數學練習的價值 一定量的練習是學習數學不可缺少的內容,也是教材重要的部分。 鑽研和理解教材,同樣需要研究教材的練習安排。首先,要分析練習安排的內容與作用。一般來說,教材的練習既有整體的構思,也有局部的思考,每道練習題都有編排的意圖。鑽研和理解教材,需要分析練習有哪些內容,是怎樣安排的,分別是什麼意圖,從而有目的地組織學生練習,達到預期的效果。例如一年級的9加幾以「湊十法」計算為主,「想想做做」 第1題以動態畫面提示可以用 「湊十」的方法計算得數;第2題讓學生先圈出10個再計算,通過自己的動作獲得「湊十」的體驗,加深對「湊十」過程的感受;第3題通過題組比較,逐步擺脫直觀依賴,掌握「湊十法」的抽象計算過程;第4題應用學會的方法進行計算練習,提高計算的正確性和熟練程度;第5題計算並整理9加幾的算式,完整掌握9加幾的計算。 數學知識包羅萬象、豐富之極,但在繁雜的知識系統中有著它獨特的結構,有著它自身的規律,有著本學科特有的魅力。數學教學除了擔負著其他學科同樣的育人功能外,還有其自身獨特的使命——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因此從師生的實際出發,立足教材,突破教材,圍繞數學教學的本質和規律的教學才是數學教學的靈魂。

④ 教師如何讀懂教材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小學特級教師 錢守旺教材是教師教學的主要資源,是精選出來供學生學習的材料,是教與學的重要依據。教師首先是一個「課程工作者」,然後才是一個「教學工作者」。為了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教師必須首先通過研究和分析、理解和掌握新教材的編寫意圖。一是要研讀手頭教材,理解編者意圖;二是要研讀不同版本的教材,通過不同版本教材的比較研究,弄清現在的課標教材與原來的義務教育教材有哪些變化;幾個不同版本的課標教材在同一個內容的教材呈現方式上有什麼不同。通過研讀,弄清各種版本課標教材的編排特點,博採眾家之長。弗賴登塔爾曾經這樣描述數學的表達形式:沒有一種數學思想,以它被發現時的那個樣子公開發表出來。一個問題被解決後,相應地發展為一種形式化技巧,結果把求解過程丟在一邊,使得火熱的發明變成冰冷的美麗,因此他說:「教材是教學法的顛倒」。 教材所呈現的是形式化的、冰冷的結果,教學如果從這些「冰冷」的形式開始,學生就不可能經歷「火熱」的數學思考過程。讀懂教材,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師對教材的二度開發。這就涉及到教材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問題。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新一輪課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標,其目的是要改變學校課程過於注重書本知識傳授的傾向,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適應不同地區不同學生發展的需要。那麼,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應如何開發和利用教學資源呢?一、有效地挖掘和用好教材資源 新教材與以往的教材相比,從材料的選擇到呈現方式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實驗教材不僅考慮了數學自身的特點,還遵循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為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知識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與發展。教師用書也減少了以往對教材的詳細分析,取而代之的是對教師教學的一些建議。從編者的意圖來看,主要是想給廣大教師提供更為廣闊的創造空間,為教師的創造性教學提供機會。但這樣一來,也無形中增加了一些缺乏經驗的教師「吃透」教材的難度。教材是教學的重要資源,教師要有意識地挖掘其它資源,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選擇和安排教學內容,但要注意教學內容安排的科學性,系統性和邏輯性。教師要忠實教材、激活教材、調適教材、創生教材。對於一節課的教材內容來講,我覺得教師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到心中有數:1、深刻理解編者意圖。教材是教學活動的基本素材,只有深刻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深入鑽研教材,才能多角度分析教材,挖掘教材的隱性內容,從而使教材變為學材,使教師教有新意,學生學有新意。2、合理地確定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所謂教學內容的廣度。是指知識的范圍或知識的量,從資訊理論的角度說就是一節課傳輸給學生的信息量。一節課的信息量過大,知識點過多,學生難以接受,而一節課的信息量過小,知識點過少,則浪費時間,不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在教學人教版課標教材三年級下冊"等量代換"一課時,我就對教材內容進行了合理的擴充,將書中一個例題和幾個孤零零的習題進行了巧妙組織,形成了""首戰成功"我能行""題目大變臉""挑戰自我"四個教學情境,把學生的思維一步步引向深入,學生在一個又一個富有挑戰性的問題中,思維活躍,個性張揚,自信心不斷增強。 3、明確教學的重點、難點和關鍵。當一節課的教學內容有幾個知識點時,往往需要明確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難點,以免在教學時抓不住主要的內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學生容易接受的內容上多花時間,或者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影響重點、難點的理解和掌握,而達不到預定的教學效果。教材中有些內容對掌握某一部分知識或解決某一類問題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這些內容就是教材的關鍵。作為教材的關鍵,它在攻克難點、突出重點過程中往往具有突破口的功能。一旦處理好教材的關鍵,與其相關的教學內容就可以迎刃而解。 4、合理安排教學的順序。關於小學數學的教學順序,一般在教材中已經有所安排。但是教材中設計的教學順序是最基本的,不可能太細。教學的往往還要根據教材的內在聯系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做更細致的安排。例如,在教學在 「找規律」一課時,我根據教材進行了大膽的加工處理,設計了一系列活動:一是「猜一猜」,根據已有排列發現規律,猜出接下來的圖形或物體應是什麼樣的;二是「說一說」,針對同一個排列能從不同的角度說出不同的規律(如形狀、數量、顏色、長短、大小等);三是「擺一擺」,自選材料擺出某種有規律的排列;四是「演一演」,用聲音、動作、圖畫、節奏等學生喜歡的方式來表現某種規律;五是「找一找」,找出生活中有規律的現象。這樣的設計,不但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5、深入挖掘教材中隱含的教育資源。教學時,教師應利用教材提供的豐富鮮活的素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究慾望,對於課本中的例題和習題,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進行適當的加工處理,使之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服務。對於那些對培養學生的態度、情感與價值觀有明顯作用的素材,要注意用足、用夠,使其在教學中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現在的課標教材,在很多地方都蘊含了豐富的思想方法,如化歸思想、轉化思想、集合思想、類比思想、極限思想、數形結合思想……但這些思想並沒有明確地寫在教材上。如果說知識是寫在教材上的一條明線,那麼思想就是隱含其中的一條暗線,明線容易理解,暗線不易看明。教師在備課時只有領悟並掌握思想方法,才能從整體上、本質上理解教材,只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才能科學地、靈活地設計教學流程,才能使學生的思維品質得以提高。所以這里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教師在開發和利用教學資源時,要注意從學生實際出發,從具體的教學情境出發,從現有的教學資源出發,開發教學資源不要冷落了課本,開發教學資源不要只圖熱鬧。對教材的處理,要堅持尊重、用好、創新的基本原則。二、創造性地開發和利用其它教學資源鮮明的課程意識拒斥「聖經」式的教材觀,要求教師確立課程資源意識,認識到教材僅僅是課程實施的一種文本性資源,而且教材是可以超越、可以選擇、可以變更的。教材僅僅是課程的一種重要載體,但不是課程的全部。任何課程實施,都需要利用和開發大量的課程資源。1、身邊素材的及時引入。(1)選擇學生現實生活中的事件或現象作為教學的資源。數學來源於生活,因此現實生活中許多事件或現象都和一定的數學知識聯系著,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素材,不僅能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而且還能激起學生自主探究的願望。例如,有的老師在教學「萬以內數的讀法」一課時,在上課的前一天,布置調查作業,請學生搜集日常生活中他們見過的萬以內的數。結果第二天匯報時,學生從報紙、雜志、超市廣告單等材料中發現了許多萬以內的數。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分類讀數,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2)選擇有意義的熱點問題作為教學的資源。熱點問題是全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它與每個社會成員的利益息息相關,同樣對學生也至關重要,更是學生渴望了解和知道的。例如,現在提倡建設「節約型社會」,在教學大數的認識時,就可以把一些因為浪費造成的驚人的數據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在讀數的過程中心靈受到觸動。(3)選擇振奮人心、激動不已的場面作為教學的資源。振奮人心的場面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教育意義,適當的引入,往往可以達到「一箭雙雕」的效果。如,劉翔奪冠就是教學「秒的認識」一課的極好素材。我在教學時是這樣進行的:(4)選擇學生自身的生長發育過程作為教學的資源。少年兒童對自身的生長發育充滿了好奇,從人體的奇妙變化的話題入手,極容易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如,一位教師在教學幾分之一時,從「胎兒圖」、少年圖、成年圖中頭與身體的比例,逐步認識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經歷分數的形成過程,使學生在認識幾分之一的同時,也了解了自己的身體。2、課堂生成資源的及時捕捉。學生是活生生的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學生會提出哪些問題,會怎樣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很多情況下老師是無法預料的。學生提出的問題、學習中出現的錯誤、不同的觀點都是教師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教師對課堂中的生成性教學資源加以過濾、把持與整合,充分合理地利用,有時可以產生「錦上添花」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人教版課標教材三年級上冊「數學廣角」一課時,教師出示了這樣一道題目:2004年亞洲杯A組有4個球隊參賽,每兩個球隊都要比賽一場,一共要比賽多少場?結果學生出現了三種答案:有說一共要比賽6場的;有說一共要比賽12場的;有說一共要比賽3場的。針對這種情況,我及時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辯論,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學生各抒己見,最後還是同意一共要比賽6場的同學說服了大家,形成了全班統一的結論。3、社區、家庭資源的合理利用。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社區、家庭中有大量的與數學教學相關的課程資源,如果我們在教學時能夠合理利用,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大有好處。由於新教材內容大多與生活、生產結合十分緊密,就要求教師走出課堂和學校,走向社會,走向社區,掌握翔實的材料,確鑿的數據。例如,在教學利息一課時,教師課前可以布置學生向家長或到附近的銀行了解有關利息的知識,課上進行匯報。在上課匯報時,學生從課外獲得的信息,要遠遠大於教材中所介紹的知識。4、媒體、網路資源的合理開發。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電視、廣播、報刊雜志、計算機已經入普通百姓家,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知識面也越來越廣。現實社會是一個網路化時代、信息化社會,教師可以到網上收集一些與教學相關的題材,來充實、豐富課本內容,這是活用教材的新路子。例如,在教學「路程、時間、速度」一課時,教師播放從電視節目「動物世界」中截取的「獵豹追捕羚羊」片段,在獵豹即將追上羚羊時,畫面靜止。教師提問:你們猜,獵豹能抓住羚羊嗎?(學生猜測可能發生的情況。)生1:我認為獵豹會抓住羚羊,因為獵豹跑得快些。生2:我認為獵豹抓不到羚羊,因為它體力不如羚羊好。師進一步追問:那什麼情況下獵豹會抓住羚羊呢?生:當獵豹比羚羊跑得快的時候就能抓住羚羊,它跑得比羚羊慢的時候抓不到羚羊。教師很自然地說明:這里的快和慢,就是我們數學上所說的速度。從而自然導入新課。學生喜歡的動物世界,緊緊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5、其他學科資源的有機整合。數學課程資源的開發要注意整合其他學科資源,其表現為:第一、從其他學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資源來創設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掌握數學知識。例如,在教學《等量代換》一課時,我就利用了學生在語文課上學到的《曹沖稱象》的故事。一上課,老師先出示曹沖稱象的圖片,問:「看到這幅圖片,同學們是不是想起了一個著名的歷史故事?」學生幾乎異口同聲地說:「曹沖稱象!」。「還記得曹沖是怎樣稱象的嗎?」教師結合課件的演示,讓學生回憶曹沖稱象的過程:把大象趕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著水面在船舷上畫一條線,再把大象趕上岸,往船上裝石頭,裝到船下沉到畫線的地方為止,然後稱一稱船上的石頭,石頭有多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教師說明:如果我們從數學的角度看,在這里曹沖運用了一種重要的數學思考方法——等量代換。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如何用「等量代換」的方法解決問題。第二、從數學角度去研究人口、資源、環境等問題。例如,在教學《比的意義》一課時,我就利用了我國男女比例失調的數據,很自然地引入了新課。總之,如何讀懂教材是一線教師必須面對的事情,也是伴隨其職業生涯的一件事情。從這一意義上來說,讀懂教材與其說是一種教學實踐,不如說是一種教育的理念。只有當「讀懂教材」成為一種理念的時候,我們的教育才能從重視「結果」的教育過渡到重視「過程」的教育,我們的教育才能從「知識」的教育走向「智慧」的教育,我們才能做到教學生一天為孩子一生,讓每節課都成為有後勁的課。 作者簡介:錢守旺,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北京市數學特級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國家級骨幹教師,中國教育學會小學數學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北師大版小學數學課標教材編寫組成員,現任中國人民大學附屬小學副校長。他教學基本功扎實,課堂教學有特色,教研成果豐碩。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穩中求活,活中求實,實中求新,和諧自然"的教學風格。

⑤ 怎樣讀懂教材

如何讀懂教材
我們知道,學習內容的邏輯結構是由近及遠、由點及面,逐步擴展兒童的生活空間視野;以社會生活的主要因素為主題,隨生活領域的擴展,螺旋上升,逐步豐富內涵;以認識社會、適應社會、參與社會為目標,展開每一主題的學習過程,使知、情、意、行相統一,並指向學生社會性與品德的發展。
三年級是品社的第一冊,個人生活主題——第一冊第一單元主題「我們一起成長」,第三冊是「成長的腳步」,家庭生活主題——第一冊第二單元是「我的家庭」,第三冊第二單元是「溫馨一家人」,學校生活主題——第一冊第三單元「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第三冊第三單元「生活在集體中」,社會生活主題——第一冊第四單元《七彩的社會生活》,第三冊第四單元是「走向信息時代」,大家可以發現,同樣的主題,隨著年級的升高,內涵更豐富了。
那麼,備課時要注意那些方面呢?下面一起來探討一下幾個備課小提示:
1、注意提示語:每課的提示語就提出了教學的重點;
2、把握關鍵詞:關鍵詞這是教學的核心概念,我們要從中把握教學目標;
3、領會設計意圖:要解讀課標,分析教材,領會設計意圖,要在有限的文字和圖片中領會編者的設計意圖,合理搜集資源補充教學。
4、結合學生實際
5、合理利用資源:如我們的教學光碟中就有許多可以利用的素材,如圖片、視頻、音頻等等。
總之,在品德教學中我們要以教材為依託,合理地使用教材,大膽地重組教材,與教材對話,讓教材承載我們的智慧與情感。讓我們在教材的引領下,和教材一起走進兒童的生活。

⑥ 怎樣讀懂小學數學教材

數學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主要依據,也是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主要基礎,它是師生完成教與學雙邊活動必不可少的媒體。教學中,教師根據教材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和基本內容引導學生探索數學規律,學習數學方法。讀教材的就是把教材「死」的結果變為學生靈活的學習過程。讀懂教材是教師必備的基本功,讀懂教材是使用教材、有效教學的基礎。
我認為要讀懂教材必須做到:(1)要用整體聯系的觀點讀教材;(2)要持課程改革的理念讀教材;(3)要懷著質疑好問的態度解讀教材;(4)要抓住數學的本質去解讀教材。

我認為要讀懂教材就要學會「煮書」。第一遍以成人的角度去讀;第二遍以作者的角度去讀;第三遍以孩子的角度去讀。讀未必懂,我們每一個人可能都有過這樣的體會,一遍遍的看教材看教參,卻陷入了誤區和苦惱的困惑。讀與懂之間必須有「想」這座橋。多問自己幾個什麼?即為什麼?用什麼方法?原來在什麼地方?要達到什麼地方?當自己能夠完全說服自己,回答清楚的時候才走出了讀懂的第一步。正如張丹老師說的那樣:由「讀」想到了歌曲《讀你千遍不厭倦》帶著思考去讀。

我覺得具體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去讀懂教材:

1、要讀懂教學目標和要求。教學目標實際上就是學生在學習中的一個「度」,也就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對所學內容是知道、理解還是掌握,這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通過這一內容的學習,學生是否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是否給學生留有思考的空間,學生的問題意識是否得到了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是否得到培養等。

(1)必須讀懂《課標》對年段教學內容的要求。比如四年級(上冊)「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這一內容,它的年段目標是:知識與技能方面,掌握必要的運算(包括估算)技能;數學思考方面,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進行歸納、類比與猜測,發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解決問題方面,能從現實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年藉助計算器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情感與態度方面,在他人的鼓勵與引導下,能積極地克服數學活動中遇到的困難,有克服困難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對自己得到的結果正確與否有一定把握,相信自己在信息中可以取得不斷的進步。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認識到許多實際問題可以藉助數學方法來解決,並可以藉助數學語言來表述和交流。

(2)要讀懂本冊教學目標對教學內容的要求。還是以人教版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三位數乘兩位數」這一內容為例,它的目標要求是:會筆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會進行相應的乘法估算和驗算;會口算兩位數乘一位數(積在100以內)和幾百幾十乘一位數;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3)要讀懂本單元教學目標對教學內容的要求。如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有餘數的除法」它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結合具體情境,感知有餘數除法的意義;使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口算和筆算有餘數的除法;使學生初步學會用有餘數的除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只要我們讀懂了上面這些目標對所教學內容的要求,就能恰當地設計出符合學生學習的課堂教學目標,同時在教學中也不會拔高或降低課堂教學目標,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課程實施與教學目標的高度一致。

2、要讀懂作者的編排意圖。義務教育(人教版)實驗教材對於教學內容的編排,是以《數學課程標准》為基本依據,以實驗教材的總體編寫思想、編寫原則為指導,力求使教材的結構符合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和兒童的年齡特徵,實驗教材充分體現了趣味性和生活性,關注學生的經驗和體驗,體現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鼓勵學生演算法多樣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等特點。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了豐富的、生動活撥的、主動求知的信息資源材料和環境。因此,我們必須讀懂下面這些內容:

(1)要讀懂「主題圖」。
人教實驗版的教材都是以情境來展示教學目標的。它給了老師更大的研讀教材的空間。同時也給了我們很大的挑戰。教材上的每幅圖都有其深刻的含義和目的,做為教師。只有把它研讀透徹。才能明白其中真知。真可謂: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我覺得要讀懂主題圖,首先必須讀懂它是以什麼形式呈現的,是怎樣反映本單元要學習的基本內容的。比如人教版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四邊形」的主題圖,它的呈現形式是一幅校園場景圖,它是以校園場景的形式呈現出來的。其次,這個主題圖給了我們那些信息,這些信息在本單元教學中起什麼作用。比如上例中「四邊形」的主題圖中有許多關於「空間與圖形」的信息。如:長方形的球場、通道、窗戶,正方形的地磚,平行四邊形的推拉門,樓梯護欄,等等。目的是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豐富他們對圖形特別是四邊形的感性認識,並從整體上感知自己生活中的幾何圖形。第三,要讀懂「主題圖」所呈現的圖形、圖片、場景或情境中滲透了哪些思想品德教育和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

(2)要讀懂「例題」。不管是傳統的舊教材還是課改實驗教材,例題都是教科書中最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是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重要依據,同時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個最基本的範例。那麼作為教師怎樣才能讀懂例題呢,我覺得:首先應該讀懂例題是以什麼方式呈現的,它這樣呈現的作用是什麼。比如人教版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加法」例1,它的呈現方式(略)。我覺得例題以這種方式呈現,一是要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連續進位加法,因為兩位數加兩位數是學生已經學過的內容不同的是過去學過的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和限於100以內,只有一次進位,而例1有兩次進位和超過了100,其豎式比較簡單並將進的「1」用紅色表示。其次要讀懂情境圖。實驗教材的例題中多數都安排了情境圖,作者想通過情境圖在知識和能力方面,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體會演算法多樣化,在具體的情境中去感知操作,同時培學生的合作意識;在數學思考和解決問題方面,創設一種生活情境讓學生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在具體的情境中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讓學生感知祖國大好河山的美麗富饒,地大物博來實現學科間的整合,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愛國主義教育和學習習慣的培養。比如(人教版)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加法的驗算」例1下面的情境圖,它是一組同學們在合作學習加法驗算方法的討論,通過討論把加法驗算的方法全部呈現出來,目的就是讓學生用不同的驗算方法對加法進行驗算,因此,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教學驗算。第三、要讀懂例題中的對話。(人教版)實驗教材為了體現人文性、趣味性使教材內容更加活躍,把一些難點、重點、計演算法則、概念等用對話的形式在例題中呈現出來,因此我們教師必須讀懂這些對話的意思。第四、要讀懂例題間的關系。(人教版)小學數學實驗教材在例題的編排上也是有區別的。例題與例題的呈現形式是不同的,對學生訓練的重點也是不同的。

⑦ 小學數學教師如何正確理解把握教材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用新課程理念來解讀和實施新教材,即如何從正確解讀文本到活用教材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本人認為可把握住這樣的原則,在教學中讓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行為基於教材,但又不為教材所束縛,使教學源於教材,但又高於教材,真正體現出數學教學的簡單化。在此過程中要把握好「解讀」和「活用」二者間的關系。一是正確「解讀文本」。包括獲得自己所需資源,理解編者編排意圖,疏理知識點,確立教學目標及重難點,這是教學的「血肉」,「活用」的根基。二是「活用教材」。將教材中所獲得的「資源」,經過轉化、整合、思考、簡單化、生活化等優化教學活動,創新設計來攻破重難點,達成教學目標,這便是教材的「活用」,也是教學的「靈魂」。現淺論如下: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正確「解讀文本」。 「解讀文本」是我們教師的一項重要基本功,解讀文本是否到位直接關繫到我們確立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關繫到教學設計、教學效果等,結合我的教學實際,我認為解讀文本需注意三方面:1、讀懂文本編排意圖,搞清文中插圖和旁註文字、提示語。 現行人教課標版數學教材中有大量插圖,包括實物圖、示意圖、表格圖、線段圖、幾何圖等,在插圖旁還標注文字、提示語,這些有機的編排成分能配合數學學科的特點進行思想教育,能溝通數學與社會、自然的聯系,能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滲透著數學的思想方法。例如:人教課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中「可能性」例1插圖的旁註文字:①哪個盒子里肯定能摸出紅棋子?②哪個盒子里不可能摸出綠棋子?③哪個盒子里可能摸出綠棋子?這三方面的旁註文字、提示語就指出了教學的授新知識點、重點與難點,它可讓學生在比較中不斷猜想、把握知識要領、啟發學生深入分析思考,指導教師設計比如摸綵球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猜測——實踐——驗證,通過實踐活動中的體驗,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對生活中可能性事件作出描述。2、讀懂例題的地位作用,弄清例題與習題的關系,疏理授新知識點。 例題是數學教材的核心內容,它具有典型性、規范性。它能讓學生由例及理、由例及法、由例及類,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能讓老師疏理出授新知識點,能讓老師在教學設計中始終把握教學重難點,根據教學重難點,確立教學目標及構思教學設想。習題的作用及難易,教師要心中有數,弄清習題與例題相配合的基本題、變化題、探索實踐題,提高題等的分布情況,正確解讀習題不是例題的簡單重復,而是必要的補充、發展和延伸。例如:人教課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統計中簡單的數據分析」中例1的主題圖:一家超市上周四種品牌礦泉水的銷售情況,要知道下周該進些什麼品牌的礦泉水,根據該例題教師不難疏理出本節課授新知識點:會看橫向、縱向條形統計圖,初步會製作橫向條形統計圖,會根據統計圖及數據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等,這樣有利於教師確定教學重難點、教學設計。例如:練習十中的習題除了讓學生根據統計圖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以外,還注意加強對學生進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這樣,也就有必要在設計教學流程中始終圍繞:學生獲得哪些信息?你能根據獲得的數學信息提出些數學問題嗎?來展開創造性的教學構思。3、解讀教材整體結構與新舊知識聯系。 解讀教材整體結構與新舊知識聯系,要把握:①通讀全冊,理解單元教學內容,理清整體與部分的關系,處理好各年級之間數學知識的銜接。②細讀單元,理清知識點,弄清新舊知識聯系點,分析數學新舊知識結合點,分析學生學習新知的思維過程:平衡(舊知)——不平衡(不懂新知)——引發沖突(關鍵)——交流、合作、探究(課堂效果)——新平衡(學懂新知)。解讀本單元的目標,在每節課,每個知識點、每個例題怎樣才能得到落實,達到宏觀與微觀,新知識與舊知識,教學目標與達成構思等的統一。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活用教材」 在解讀文本之後,教師應根據解讀文本中獲得的自己所需數學教學資源,疏理授新知識點,真正確立起「教什麼」,確立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著手進行構思具體的教學設計,確定教學流程,牢牢把握「怎麼教」。設計出簡單、實效、生活化的可行的教學流程,真正體現活用教材,也就是說不是直接照本宣科把教材轉化為教案,而是在對教材有深刻的解讀的基礎上創新設計、大膽取捨、整合轉化、使復雜問題簡單化,精讀活用,設計合作流程。 在活用教材、大膽取捨,構思合作流程中,教師要針對教材預設的一些教學對象和教學情景,分析教材意圖、思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般不宜「照本宣科」沿用這些思路,因為:①教材是一種文本化材料,由於文本條件限制,它並不能完全呈現其豐富、獨到的內涵與教學思想,教師應用時必須對其進行合理思考,大膽取捨,分析文本所暗含的精髓,進行程序化、動態化改造;②教材設計思路並不一定能夠恰當反映課程標准思想,教師必須對其進行合理反思,有必要時,需打破文本禁錮,批判性繼承,個性張揚地構思創新設計流程;③教材文本設計中的對象、場景、難度、文字提示、旁註未必適合當時、當地的教學,這樣就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教學中對文本進行再加工,真正做到「精讀文本、活用教材」。例如在人教課標版三年級上冊數學「可能性」教學一課來說,教材中安排的是摸棋子的游戲,教材編排中兩個盒子里的各種顏色的棋子都直接呈現給了學生,如果按教材編排思路,在游戲前預先告訴學生紅棋子、綠棋子的個數及盒裝情況,再讓學生做摸棋子游戲,這樣就使游戲失去了懸念。這時我們在教學中就應針對當時、當地及學生特點對教材進行一些大膽改造,即:把各種顏色棋子換成各種色彩的乒乓球,預先不告訴盒子中裝球個數及顏色,然後開展「猜測——實踐——驗證」的摸球活動,這樣就能更有效的達成教學目標,攻破教學重、難點,增添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探究渴望。 綜上所述,面對新課程、新教材、新教學觀、新理念,我們只有更新觀念,正確到位的解讀文本,靈活應變的活用教材,我們的教學才不會偏離方向。在教學中真正達到正確「解讀文本」到「活用教材」的至深、至高的境界,才能更好地實現我們的教學目標,攻破我們的教學重、難點,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才能使數學課堂因解讀精闢而變得精彩紛呈。

⑧ 數學老師如何讀懂教材

。新課程倡導的教材觀是「用教材教」,筆者發現在實際教學中有的老師美其名曰「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出現了一些偏離教材本意的,人為、隨意、不恰當的改動教材的現象,把教材中很好的內容處理得支離破碎,甚至違背了知識的內容架構,課堂偏離了教學目標。其後果是新課改的理念得不到實施,教學的重點、難點得不到突破,教學目標得不到落實,教學效率低下。因此,教師讀懂教材,是靈活運用教材的前提,是全面提高教學效率的保障。讀懂教材對推動課程改革向縱深發展,對深化數學教學的改革,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等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我認為,讀懂教材要從讀懂教材的情境圖、讀懂教材的內容結構、讀懂教材的目標要求、讀懂教材的習題、讀懂教材的「留白」入手,下面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體會。一、讀懂教材的情境圖。 情境圖作為新增加的一個內容,是新教材的一大亮點。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在編排及呈現形式上改變過去的做法,在小學階段為滿足小學生年齡特點的需要,教材多採取卡通、漫畫、圖片、表格伴有簡短文字等形式出現,豐富多彩的圖形是空間與圖形部分的重要學習素材,深受學生們喜愛。呈現形式上盡量做到四結合,即圖片與啟發性的問題相結合,圖形與必要文字相結合,計算與推理相結合,數與形相結合,充分發揮圖形直觀的作用,使教材圖文並茂,富有啟發性。要讀懂情境圖,首先必須讀懂教材為什麼這樣呈現,是怎樣反映本單元要學習的基本內容的。其次,這個情境圖給了我們那些信息,這些信息在本單元教學中起什麼作用。第三,要讀懂「情境圖」所呈現的圖形、圖片、場景或情境中滲透了哪些思想品德教育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充分發揮教材作為學生成長載體的功能。 如新世紀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觀察物體——看一看(一)」 教材是選用講台作情景,採用連線的方式來學習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我想意圖有三:一是學生對講台極為熟悉且大小適合觀察;二是講台上放置的粉筆盒對觀察結果起參照辨析作用;三是使學生認識到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其看到的圖形是不一樣的。而教材下面的觀察長方體最多看到幾個面,才使學生認識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為三視圖的學習打下基礎。有的老師沒有理解教材這樣安排的目的,在教學中把講台換成長方體,把不同方位觀察和面的學習並合在一起,這樣處理看起來與原教材沒有多大出入,卻使情景的典型性、結構性喪失,學習起點被抬高,不符合學生的認知結構。 再如教學二年級上冊「數一數」時,教材選用「數熊貓」情境的目的是:重點學慣用「幾個幾」方法的數,即掌握橫著數和豎著數的策略;當數量多時感受用加法算式計算的麻煩;產生學習乘法的需求。如果教師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只沉浸在數的方法的多樣中,沒有及時地抽取出橫著數、豎著數這一數的策略,也沒有有意識的用「幾個幾」表達數的結果,黑板上的加法算式也很少,以至學生數了一節課,也不知道干嗎用。正是由於對情境圖理解的不深,導致課堂教學的不到位,致使教學目標得不到落實的現象,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 「教材無非是個例子」。這句耳熟能詳的話,使很多投身課改的老師由以前的以本為本到現在的冷落課本。在公開課上,很少有老師再用教材上的情境,大家都在忙著創設新的情境。試想一下:是不是你換的情境比教材的情境更能體現數學的本質?教材的情境是有著豐富理論和實踐的專家編寫出來的,是經過從理論到實踐的多重思考與驗證的,其中飽含不少值得我們下功夫去挖掘的的理論精髓。所以,換情境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讀懂教材的情境圖,探尋情境背後的數學方法、數學思想,抓住教材想要實現的教學本質。在這個前提下,如果發現教材的情境確實離學生的實際生活較遠,再去靈活處理教材,創設更適合學生學習的情境。二、讀懂教材的內容和結構。 教材有許多關鍵的點,能向四面八方散發出無數條線,其中蘊涵著教師教學的巨大空間和學生學習的無盡潛能。作為教師,我們不僅要能讀出教材中的這些點,而且能讀出由此引出的線,真正弄清教材的內容和結構體系,發掘每一份寶貴的資源,讓學生充滿想像與創造,讓課堂充滿靈性與活力。 教材的編排大都是按照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原則進行的,即各冊教材各單元教材之間有較為嚴密的知識體系和承接關系(包括學生的年齡特徵和生活經驗的積累)。教師課前要充分地研讀教材,梳理教材內容,理清知識內在的邏輯聯系。既要著眼於本課時的教學,更要放眼於整個單元,甚至整冊書,樹立「大單元」的思想。從內容的編排看,一是全新知識,二是後繼性知識。因此了解本節內容的地位和作用對教學很重要,也是教學設計的一個重要前提。首先要了解本節知識內容與前面所學知識內容有沒有聯系。也就是說,是不是全新知識或後繼性知識,如果是全新知識,作為老師就要想一下這些知識與我們平時的生活有沒有聯系,它是怎樣聯系的,學生已經了解了多少,是怎樣了解的。如果是後繼性知識,我們就要了解它是在前面學習了哪些內容的前提下再學習的,它新在什麼地方,新的知識點我們怎樣引導。如五年級下冊「百分數的意義」教學,百分數是一種新的數嗎?它和分數有什麼聯系和區別?教師都要重點引導。其次要了解本節知識內容與後面要學的知識內容有什麼聯系。前面講了數學教材的編排遵循了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原則,因此很多內容首先在低年級出現讓學生感知,然後在中高年級再具體的學。如三年級的「比賽場次」和六年級的「比賽場次」在內容結構上有什麼不同,教材的呈現方式有什麼不同?仔細閱讀和分析教材,不難發現教材根據學生特點,三年級的「比賽場次」通過用列舉、圖表、連線等直觀方法重在引導學生建立幾何模型,而六年級重在歸納、抽象出代數模型,我們只有了解了它們的聯系,教學是才不會任意降低或拔高教學目標。 由此看來,把握教材的內容和結構體系要做到「瞻前顧後」,「瞻前」是指處理某一教材時,除了要著眼於該部分的教材,還要回過頭來看看前面的教材,理解已教過的內容,達到解釋前疑、深化知識的目的。所謂「顧後」,就是在處理某一部分教材時,不僅要著眼於該部分的知識,還要放眼於教材後面的乃至初中教材中的內容,以便為現學內容找到遷移的落腳點、鞏固的深化點,為後面內容的學習掃清障礙、埋下伏筆。例如五年級的老師起碼要了解本班學生在三四年級已獲得哪些知識點,了解以後六年級還要學到哪些知識點。尤其是在教材不斷變化的今天,教師更應該通讀學生使用過的教材,分析實驗教材和老教材在編排上有何不同,教材為什麼要改動,學生理解的難易度等,這樣才能把握好處理教材的「度」,才能科學地把文本處理成課堂教學的各個細節及其整體。三、讀懂教學目標和要求。 教學目標實際上就是學生在學習中的一個「度」,也就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對所學內容是知道、理解還是掌握,這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通過某一內容的學習,學生是否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是否給學生留有思考的空間,學生的問題意識是否得到了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是否得到培養等。 1、讀懂《課標》對每個學段教學內容的要求。比如「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這一內容,它的學段目標是:知識與技能方面,掌握必要的運算(包括估算)技能;數學思考方面,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進行歸納、類比與猜測,發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解決問題方面,能從現實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能藉助計算器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情感與態度方面,在他人的鼓勵與引導下,能積極地克服數學活動中遇到的困難,有克服困難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認識到許多實際問題可以藉助數學方法來解決,並可以藉助數學語言來表述和交流。 2、讀懂本冊教學目標對教學內容的要求。仍以「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這一內容為例,它對本冊教學中對教學內容的要求是:會筆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會進行相應的乘法估算和驗算;會口算兩位數乘一位數(積在100以內)和幾百幾十乘一位數;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3、讀懂本單元教學目標對教學內容的要求。比如教學二年級上冊「分糖果」,這一單元是「分一分與除法」,在認識除法意義前安排三次分一分的活動,「分糖果」是這個單元的第三課時。教材安排這個內容的真正意圖是什麼?這節課到底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怎樣實施?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了本課中的「分20塊糖果」和「分50根小棒」這兩個活動之間的關系,不僅僅是數量上由少到多,更是層層遞進,在分法上有所借鑒,有所簡化,這樣分法會更加合理,從而更好地優化策略。在學生積累了一定的平均分的經驗的基礎上,下節課抽象出除法算式,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也就水到渠成了。 4、讀懂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一節課的教學內容可能有幾個知識點,需要明確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難點,以免在教學時抓不住主要的內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學生容易接受的內容上多花時間,或者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影響重點、難點的理解和掌握,而達不到預定的教學效果。 一般地說,數學的基本概念、法則、公式、性質都是教學的重點。確定教材的重點,要以教材本身為依據,研究所教的內容在整個知識系統中的地位和價值。例如,一年級教學5的認識,由於學生入學前一般都能按實物點數,就不宜在主題畫上用過多的時間練習數數,而應把5的組成和寫數字5作為教學的重點。教材中有些內容對掌握某一部分知識或解決某一類問題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這些內容就是教材的關鍵,其實也就是難點。一旦處理好教材的關鍵,與其相關的教學內容就可以迎刃而解。例如,教學用兩位數除,關鍵是使學生掌握用兩位數除兩、三位數商一位數的試商方法,至於多位數的可依此類推。又例如,教學長方體的表面積,關鍵在於通過動手操作、直觀演示使學生弄清一個長方體有哪三組相對的面,相對的面有怎樣的關系以及如何根據長方體的長、寬、高確定每組面的長和寬各是多少。這是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問題,教師抓住了這個關鍵,定會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四、讀懂教材中的習題。 新教材的習題改變了以往教材的以題論題的弊端,把枯燥的數學學習融入了具體的生活情景,極具時代氣息,把方法的探究與問題的解決有機結合起來。從練習內容安排的形式看:有試一試、做一做、練習、帶問號的拓展性題目、實踐活動題目。 試一試和做一做屬於基本練習,它是連接例題與練習題之間的橋梁,它與練習題既適當分工,又互相聯系與配合。試一試中的題目多為新課例題的再現題,因此課前應讓學生帶著明確具體的問題去閱讀教材,獨立地運用舊知去感知新知,探索新知,嘗試完成試一試。做一做提供了及時反饋的材料,學生做完做一做後,教師可以讓學生自查自改後互查互改,教師巡視,了解試做情況,搜集反饋信息,並及時矯正。對於問號的思考題目,教師要認清教材安排問號題的作用,採用分層次教學,分解成多個難度層次,或先作一些鋪墊引導解題方法,再結合單元知識的運用逐步提高難度進行教學,這樣滿足班級學生不同的認知程度和思維水平,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深入思考,達到變問號題為鞏固練習題的教學效果。新教材中還有實踐活動題,例如讓學生用七巧板自己搭各種形狀的圖形,利用圖形的旋轉和平移、對稱設計各種各樣的圖形……例如有的綜合實踐活動課,本是學習數學、探究數學很好的題材,教師卻輕描淡寫,一帶而過。有的習題需要學生到校外進行調查與實踐,需要學生與家長合作學習,本是好的學以致用的好機會,教師卻輕易放過,極大地弱化了習題的功能。五、讀懂教材的「留白」。 新教材在許多知識點的教學時,一改以往教材知識講得過滿、法則寫得過全、探究空間過小等編寫策略,在教材的關鍵處,都設計了呼之欲出卻欲言又止、僅用一句話提醒暗示的「空白」。如智慧老人帶有啟發性語言的話語,「你還能想出更好的方法嗎?」,小精靈吐出了一個泡泡,「你發現了什麼?」,或者教材中的省略號等等。教材中的留白,使教材不再是封閉的結構,它雖然有明確的導向,但沒有唯一的答案,它使師生在互動中去探尋各種可能的意義和答案,也為教師和教學留下了很大的創造空間。 新教材中的 「留白」, 以教材中的「實體」部分為基礎,極具教學活力和教育價值,給學生留下思考的餘地,同時也給教師留下了創造性使用教材的空間。類型涉及到計演算法則、圖形特點、規律探索、發散思維的引導等方面。對教材出現的「留白」,教師應根據學生對知識的具體理解程度決定教學補空的內容及形式,一些簡單地、淺顯易懂的知識,如教學乘法口訣時教材留出的「留白」,完全放手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把口訣補充完整;對於圖形特點的發現,可以通過給學生提供充分動手的機會,在小組合作與交流的基礎上,以研究報告的形式進行補充說明。如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就可以採用這種「補白」方式;對於新教材中的「探索規律」這些內容比較復雜的探索性知識點的「補白」,應該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和探索,然後引導學生對比、歸納,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的體系,完成確定性的結論「補白」。教師要經常思考在自己的教學設計中,在可能生成的教學資源中,學生可能會補出什麼樣的白,學生補出的白,我們為師者該如何更好利用與處理呢?讀懂教材中的「留白」,使用教材時才會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才能照顧到學生的差異,多讓學生探索、自己總結,在獨立思考和集體討論的背景下形成規范統一的認識,確定為最後補空的結論,而並非只是教師講、學生聽。「留白」 給數學課本增加了「營養」,使學生不唯書、不唯師,使個性化的學習得到了展現。 其實讀教材的目的就是把教材「死」的結果變為學生靈活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參與到數學活動中去,把靜態的,不會說話的教材結果變為動態的學習過程。孫曉天教授曾語重心長的告誡我們:「當你看不懂教材或認為教材不當時,請先不要改,多問幾個為什麼?如教材為什麼選用這個素材?為什麼這樣呈現?為什麼這樣探究等等,弄明白了再考慮改的問題」。 按照新課程理念編制的教材,是一種開放的、期待著教師去進一步開發、完善和創造的教材。課一節一節上,書一本一本讀,知識一點點積累,道理一點點明白,要想達到「用教材」的理想境界,首先從「讀懂教材」開始吧!

⑨ 如何讀懂教材

現行的教材具有普遍性,但每個地域的學生都有差異,那麼教材如何用,又如何恰如其份的進行改編,這就要我們充分讀懂教材,就不會出現一些偏離教材本意的,人為、隨意、不恰當的改動教材的現象,把教材中很好的內容處理得支離破碎,甚至違背了知識的內容架構,課堂偏離了教學目標。如果是後者那後果是新課改的理念得不到實施,教學的重點、難點得不到突破,教學目標得不到落實,教學效率低下。因此,教師讀懂教材,是靈活運用教材的前提,是全面提高教學效率的保障。讀懂教材對推動課程改革向縱深發展,對深化數學教學的改革,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等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我認為,讀懂教材要從讀懂教材的情境圖、讀懂教材的內容結構、讀懂教材的目標要求、讀懂教材的習題、讀懂教材的留白入手,下面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讀懂教材的情境圖。 情境圖作為新增加的一個內容,是新教材的一大亮點。小學數學教材在編排及呈現形式上改變過去的做法,在小學階段為滿足小學生年齡特點的需要,教材多採取卡通、漫畫、圖片、表格伴有簡短文字等形式出現,豐富多彩的圖形是空間與圖形部分的重要學習素材,深受學生們喜愛。呈現形式上盡量做到四結合,即圖片與啟發性的問題相結合,圖形與必要文字相結合,計算與推理相結合,數與形相結合,充分發揮圖形直觀的作用,使教材圖文並茂,富有啟發性。要讀懂情境圖,首先必須讀懂教材為什麼這樣呈現,是怎樣反映本單元要學習的基本內容的。其次,這個情境圖給了我們那些信息,這些信息在本單元教學中起什麼作用。第三,要讀懂情境圖所呈現的圖形、圖片、場景或情境中滲透了哪些思想品德教育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充分發揮教材作為學生成長載體的功能。 如教學二年級上冊乘法的初步認識時,教材選用用木棒擺圖形情境的目的是:重點學慣用幾個幾方法的數,當數量多時感受用加法算式計算的麻煩;產生學習乘法的需求。如果教師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只沉浸在數的方法的多樣中,沒有有意識的用幾個幾表達數的結果,黑板上的加法算式也很少,以至學生數了一節課,也不知道干嗎用。正是由於對情境圖理解的不深,導致課堂教學的不到位,致使教學目標得不到落實的現象,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 我們都說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很多投身課改的老師由以前的以本為本到現在的冷落課本。在公開課上,很少有老師再用教材上的情境,大家都在忙著創設新的情境。試想一下:是不是你換的情境比教材的情境更能體現數學的本質?教材的情境是有著豐富理論和實踐的專家編寫出來的,是經過從理論到實踐的多重思考與驗證的,其中飽含不少值得我們下功夫去挖掘的的理論精髓。所以,換情境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讀懂教材的情境圖,探尋情境背後的數學方法、數學思想,抓住教材想要實現的教學本質。在這個前提下,如果發現教材的情境確實離學生的實際生活較遠,再去靈活處理教材,創設更適合學生學習的情境。 二、讀懂教材的內容和結構。 教材有許多關鍵的點,能向四面八方散發出無數條線,其中蘊涵著教師教學的巨大空間和學生學習的無盡潛能。作為教師,我們不僅要能讀出教材中的這些點,而且能讀出由此引出的線,真正弄清教材的內容和結構體系,發掘每一份寶貴的資源,讓學生充滿想像與創造,讓課堂充滿靈性與活力。 教材的編排大都是按照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原則進行的,即各冊教材各單元教材之間有較為嚴密的知識體系和承接關系(包括學生的年齡特徵和生活經驗的積累)。教師課前要充分地研讀教材,梳理教材內容,理清知識內在的邏輯聯系。既要著眼於本課時的教學,更要放眼於整個單元,甚至整冊書,樹立大單元的思想。從內容的編排看,一是全新知識,二是後繼性知識。因此了解本節內容的地位和作用對教學很重要,也是教學設計的一個重要前提。首先要了解本節知識內容與前面所學知識內容有沒有聯系。也就是說,是不是全新知識或後繼性知識,如果是全新知識,作為老師就要想一下這些知識與我們平時的生活有沒有聯系,它是怎樣聯系的,學生已經了解了多少,是怎樣了解的。如果是後繼性知識,我們就要了解它是在前面學習了哪些內容的前提下再學習的,它新在什麼地方,新的知識點我們怎樣引導。如六年級上冊百分數的意義教學,百分數是一種新的數嗎?它和分數有什麼聯系和區別?教師都要重點引導。其次要了解本節知識內容與後面要學的知識內容有什麼聯系。前面講了數學教材的編排遵循了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原則,因此很多內容首先在低年級出現讓學生感知,然後在中高年級再具體的學。如三年級的統計與概率和六年級的統計和概率在內容結構上有什麼不同,教材的呈現方式有什麼不同?仔細閱讀和分析教材,不難發現教材根據學生特點,我們只有了解了它們的聯系,教學是才不會任意降低或拔高教學目標。 由此看來,把握教材的內容和結構體系要做到瞻前顧後,瞻前是指處理某一教材時,除了要著眼於該部分的教材,還要回過頭來看看前面的教材,理解已教過的內容,達到解釋前疑、深化知識的目的。所謂顧後,就是在處理某一部分教材時,不僅要著眼於該部分的知識,還要放眼於教材後面的乃至初中教材中的內容,以便為現學內容找到遷移的落腳點、鞏固的深化點,為後面內容的學習掃清障礙、埋下伏筆。例如五年級的老師起碼要了解本班學生在三四年級已獲得哪些知識點,了解以後六年級還要學到哪些知識點。尤其是在教材不斷變化的今天,教師更應該通讀學生使用過的教材,分析實驗教材和老教材在編排上有何不同,教材為什麼要改動,學生理解的難易度等,這樣才能把握好處理教材的度,才能科學地把文本處理成課堂教學的各個細節及其整體。 三、讀懂教學目標和要求。 教學目標實際上就是學生在學習中的一個度,也就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對所學內容是知道、理解還是掌握,這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通過某一內容的學習,學生是否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是否給學生留有思考的空間,學生的問題意識是否得到了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是否得到培養等。 1、讀懂《課標》對每個學段教學內容的要求。比如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這一內容,它的學段目標是:知識與技能方面,掌握必要的運算(包括估算)技能;數學思考方面,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進行歸納、類比與猜測,發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解決問題方面,能從現實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能藉助計算器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情感與態度方面,在他人的鼓勵與引導下,能積極地克服數學活動中遇到的困難,有克服困難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認識到許多實際問題可以藉助數學方法來解決,並可以藉助數學語言來表述和交流。 2、讀懂本冊教學目標對教學內容的要求。仍以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這一內容為例,它對本冊教學中對教學內容的要求是:會筆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會進行相應的乘法估算和驗算;會口算兩位數乘一位數(積在100以內)和幾百幾十乘一位數;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3、讀懂本單元教學目標對教學內容的要求。比如教學二年級上冊分糖果,這一單元是分一分與除法,在認識除法意義前安排三次分一分的活動,分糖果是這個單元的第三課時。教材安排這個內容的真正意圖是什麼?這節課到底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怎樣實施?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了本課中的分20塊糖果和分50根小棒這兩個活動之間的關系,不僅僅是數量上由少到多,更是層層遞進,在分法上有所借鑒,有所簡化,這樣分法會更加合理,從而更好地優化策略。在學生積累了一定的平均分的經驗的基礎上,下節課抽象出除法算式,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也就水到渠成了。 4、讀懂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一般地說,數學的基本概念、法則、公式、性質都是教學的重點。確定教材的重點,要以教材本身為依據,研究所教的內容在整個知識系統中的地位和價值。例如,一年級教學5的認識,由於學生入學前一般都能按實物點數,就不宜在主題畫上用過多的時間練習數數,而應把5的組成和寫數字5作為教學的重點。教材中有些內容對掌握某一部分知識或解決某一類問題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這些內容就是教材的關鍵,其實也就是難點。一旦處理好教材的關鍵,與其相關的教學內容就可以迎刃而解。例如,教學用兩位數除,關鍵是使學生掌握用兩位數除兩、三位數商一位數的試商方法,至於多位數的可依此類推。又例如,教學長方體的表面積,關鍵在於通過動手操作、直觀演示使學生弄清一個長方體有哪三組相對的面,相對的面有怎樣的關系以及如何根據長方體的長、寬、高確定每組面的長和寬各是多少。這是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問題,教師抓住了這個關鍵,定會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四、讀懂教材中的習題。 新教材的習題改變了以往教材的以題論題的弊端,把枯燥的數學學習融入了具體的生活情景,極具時代氣息,把方法的探究與問題的解決有機結合起來。從練習內容安排的形式看:有試一試、做一做、練習、帶問號的拓展性題目、實踐活動題目。 試一試和做一做屬於基本練習,它是連接例題與練習題之間的橋梁,它與練習題既適當分工,又互相聯系與配合。試一試中的題目多為新課例題的再現題,因此課前應讓學生帶著明確具體的問題去閱讀教材,獨立地運用舊知去感知新知,探索新知,嘗試完成試一試。做一做提供了及時反饋的材料,學生做完做一做後,教師可以讓學生自查自改後互查互改,教師巡視,了解試做情況,搜集反饋信息,並及時矯正。對於問號的思考題目,教師要認清教材安排問號題的作用,採用分層次教學,分解成多個難度層次,或先作一些鋪墊引導解題方法,再結合單元知識的運用逐步提高難度進行教學,這樣滿足班級學生不同的認知程度和思維水平,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深入思考,達到變問號題為鞏固練習題的教學效果。新教材中還有實踐活動題,例如讓學生用七巧板自己搭各種形狀的圖形,利用圖形的旋轉和平移、對稱設計各種各樣的圖形例如有的綜合實踐活動課,本是學習數學、探究數學很好的題材,教師卻輕描淡寫,一帶而過。有的習題需要學生到校外進行調查與實踐,需要學生與家長合作學習,本是好的學以致用的好機會,教師卻輕易放過,極大地弱化了習題的功能。 五、讀懂教材的留白。 新教材在許多知識點的教學時,一改以往教材知識講得過滿、法則寫得過全、探究空間過小等編寫策略,在教材的關鍵處,都設計了呼之欲出卻欲言又止、僅用一句話提醒暗示的空白。如智慧老人帶有啟發性語言的話語,你還能想出更好的方法嗎?,小精靈吐出了一個泡泡,你發現了什麼?,或者教材中的省略號等等。教材中的留白,使教材不再是封閉的結構,它雖然有明確的導向,但沒有唯一的答案,它使師生在互動中去探尋各種可能的意義和答案,也為教師和教學留下了很大的創造空間。 新教材中的 留白, 以教材中的實體部分為基礎,極具教學活力和教育價值,給學生留下思考的餘地,同時也給教師留下了創造性使用教材的空間。類型涉及到計演算法則、圖形特點、規律探索、發散思維的引導等方面。對教材出現的留白,教師應根據學生對知識的具體理解程度決定教學補空的內容及形式,一些簡單地、淺顯易懂的知識,如教學乘法口訣時教材留出的留白,完全放手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把口訣補充完整;對於圖形特點的發現,可以通過給學生提供充分動手的機會,在小組合作與交流的基礎上,以研究報告的形式進行補充說明。如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就可以採用這種補白方式;對於新教材中的探索規律這些內容比較復雜的探索性知識點的補白,應該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和探索,然後引導學生對比、歸納,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的體系,完成確定性的結論補白。教師要經常思考在自己的教學設計中,在可能生成的教學資源中,學生可能會補出什麼樣的白,學生補出的白,我們為師者該如何更好利用與處理呢?讀懂教材中的留白,使用教材時才會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才能照顧到學生的差異,多讓學生探索、自己總結,在獨立思考和集體討論的背景下形成規范統一的認識,確定為最後補空的結論,而並非只是教師講、學生聽。留白 給數學課本增加了營養,使學生不唯書、不唯師,使個性化的學習得到了展現。 其實讀教材的目的就是把教材死的結果變為學生靈活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參與到數學活動中去,把靜態的,不會說話的教材結果變為動態的學習過程。孫曉天教授曾語重心長的告誡我們:當你看不懂教材或認為教材不當時,請先不要改,多問幾個為什麼?如教材為什麼選用這個素材?為什麼這樣呈現?為什麼這樣探究等等,弄明白了再考慮改的問題。 按照新課程理念編制的教材,是一種開放的、期待著教師去進一步開發、完善和創造的教材。課一節一節上,書一本一本讀,知識一點點積累,道理一點點明白,要想達到用教材的理想境界,首先從讀懂教材開始吧!

⑩ 如何解讀小學數學教材

教材是承載知識的載體,其蘊涵的教育功能和課程理念,需要教師在深刻領會的基礎上,通過科學的處理和有效的組織,才能落實於平時的課堂教學之中。特別是在各種教學方法「百花齊放」的今天,在新理念下對教材合理地分析和解讀成了每位教師的基本功。筆者認為,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正確地把握教材、用活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使我們的教學更有效。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也確實如此。教師已不再是作為教材單純的消費者和執行者,而是教材的策劃者及設計者。教師是「用」教材而非「教」教材:教師可以根據新課程標准提供的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充分發揮自已的聰明才智,根據教學目標的需要,靈活地進行課程內容的加工、調整、組合、補充、延伸、改編、新編,使學生的學習活動高潮迭起,倡導有靈氣的數學學習。觀點一:尊重教材,合理重組在新課程背景下,如果還是照搬這種教學方法,新課程所蘊涵的新理念就很少能被教師體會到、感受到、領悟到、思考到。所以,要想真正的把新課程理念轉化為教師的教學行為,在堅定樹立「用教材去教」的觀點基礎上,還需要對教材進行合理的重組或加工,挖掘教材中的潛在價值因素,體現出教材中所蘊涵的新理念。如何將有限的課時劃分得更合理,促使教師更好地鑽研教材,注重整個知識體系的系統性,不斷完善備課,提高教學質量。向課堂教學要效率,我們還要不斷地探索,不斷地完善。作為教師,還應該用充滿數學思維方法的頭腦研讀加工教材,讓數學更有研究味。應努力讓數學教材上看得見的思想,折射出隱喻其後的看不見的思維活動過程,通過適當的加工,找准新知識的生長點,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拔高學生的數學思維。【案例】練習題:求第一條線段的長度是第二條的幾倍?如果照本宣科完成此題,學生的思維就會形成定勢,而在實際生活中解決此類問題的方法很多。教師通過這一素材的開發,可以提高學生多方面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我們可以對此素材進行改進。每人分別准備成倍數關系的紅色、綠色紙條各一條,請學生求出紅紙條的長度是綠紙條的幾倍?教師這一變靜為動的舉措,有助於調動學生的探究積極性。生1:先量出每張紙條的長度,再列式計算。生2:用綠紙條在紅紙條上量,量一次做一個記號,幾個記號就說明紅紙條是綠紙條的幾倍。生3:把紅紙條和綠紙條折成長度一樣的,然後展開就可看出紅紙條是綠紙條的幾倍。學生的方法多種多樣。這種有效的教材開發,以動促思的學習方式,給課堂帶來了勃勃生機,調動了學生的思維熱情,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通過很多類似的案例可以知道:精彩課堂資源的隨時生成得益於教師,特別是教師對教材大膽的加工深挖。這樣的課堂教學,使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豐富而有思維性,也只有這樣的課堂,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發展思維、提高能力的平台。觀點二:把握教材,開放延伸在新的課改教學實踐中,我們教師已經不能簡單機械地「用」教材了,而更要注重在把握教材的基礎上,適時適當地挖掘教材,延伸、開發、新編、創新教材。教師應考慮學生的思維水平,調整學習材料的呈現時機:可以「新編學習材料,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也可以「根據需要對教材進行開發,培養學生再創造的能力,實現對小學數學教材的創新」,等等。還有一些教學內容設計的情境的時代性,是以時間的推移、歷史的變遷而改變的,編寫教材時覺得是與時代相符的內容可能幾年以後就淘汰了,所以需要教師根據實際情況,與時俱進地改變具體的情境,從而使教材具有「時代性」,即這個情境能准確反映民族文化精神的主流現實,准確表達出人們現實的心理需求,振奮精神,積極進取。學習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這充分說明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的重要性。雖然同樣是國旗的長寬之比,但教師引用了與時俱進的情境,達到的效果也是完全不同的。 葉聖陶先生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它只能作為教課的依據,要教得好,使學生受益,還要靠老師的善於運用。」有人說:「教師帶著教材走向學生。」也有人說:「教師帶著學生走向教材。」還有人說:「學生帶著教材走向教師。」而現在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學生、教師共同創造、發展教材。」真正做好「二度開發」教材,才能使教材「唯我所用」,又「不唯教材」,才能充分發揮教材的潛在優勢。也只有這樣,課程改革的新理念、教學方法的改革才能有新思路、新視角、新突破。讓我們的教學拓展更多的空間,讓學生成為學習真正的主人,想學、樂學、會學數學,獲得終身可持續性的發展!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讀懂教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