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數學課題研究記錄表

小學數學課題研究記錄表

發布時間:2021-02-28 05:21:46

Ⅰ 怎麼填寫小學數學課題研究審批表

課題申報表的填寫:1.確定研究課題的名稱、課題負責人;2.課題組成員的組成:根據課題研究的需要,確定參與課題研究的教師。一般由學科骨幹及有關專業教師組成,盡量發揮課題組成員的研究專長

Ⅱ 求小學數學小課題研究報告一篇

一、理論研究背景
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報告《教育——財富蘊藏其中》指出,學會合作是面向21世紀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同時,合作學習也是我國新一輪課程改革所要倡導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如何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是目前中小學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
1、合作學習的國際研究現狀
在西方,對合作學習的研究和實踐都有相當久遠的歷史淵源。早在公元1世紀,古羅馬昆體良學派就指出,學生們可以從互教中受益。1806年合作學習小組的觀念從英國傳入美國,受到美國教育家帕克、杜威等人的推崇並被廣為應用,最終於20世紀70年代初在美國興起了現代的合作學習研究熱潮。由此開始,為了突出合作學習的集體化、過程性特點,實現有意義的而非形式化的合作學習,西方的研究者與教師進行了長期的探索,開發了小組成績分享法、小組—游戲—競賽法、切塊拼接法、共學式、小組調查法、合作辯論等多樣化的實施策略,以及對於學術表現的雙重評價、學習與合作技巧合計評分等評價方法。這些實施策略與評價方法隨著合作學習在美國、英國、以色列等國的廣泛開展而不斷豐富、完善。
2、合作學習的國內研究現狀
我國自90年代初期起,開始探討合作學習。從浙江蘇杭州大學教育系的合作學習小組教學實驗,到90年代中期山東教育科學研究所開展的《合作教學研究與實驗》,以及近年來主體性教育實驗對小組合作的探討,這一系列的教育科學研究和教學實踐活動推動了合作學習在我國的發展。《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專門提及合作學習,指出:「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教育部於2001年7月頒布了《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實驗稿)》(以下簡稱《課程標准》)。本次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便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課程標准》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數學的重要方式。在《課程標准》的基本理念和課程實施建議中,小組合作學習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概念。
二、我校前期研究概況
近幾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深化教育改革,更新教育觀念,已成為越來越多的學校、教師地追求。我校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別是在課堂教學中,努力探索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進行了初步實踐,積累了一些經驗,表現在:
1、加強理論學習,更新教育理念。
列寧說:「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教學實驗是一項實踐性、科學性、創造性、復雜性和主體性很強的教學實踐活動,若沒有正確理論的指導是不會成功的。因此,實驗一經確定,我們便組織全體數學教師學習教育雜志、報刊等有關合作學習及其相關的理論刊物,提高教師對這個研究課題的認識。然後再從中挑送幾位精乾的老師組成實驗組。實驗組的成員每兩周參加一次理論學習、研討活動。大家都形成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要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形式;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評價不僅關注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習的過程,幫助學生建立信心;等等。
2、將學生的個別差異作為一種積極的教育資源加以利用,在校內展開實驗班、對照班的實驗教學,實驗班實施動態分組教學。
我校實驗班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將學生組成學習小組,每個小組4-6人,每組成員在性別、興趣、能力、學習水平、家庭背景等主要方面合理搭配,保證組內各成員之間的差異性和互補性,小組之間合理競爭的公平性。
3、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嘗試「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
目前,課堂上以小組合作學習為板塊的教學組織形式已在全校推開,教師們普遍認為小組學習活動促進了生與生之間的交往,有利於創設學生合作與交往的氛圍,有利於增強學生合作與交往的意識,有利於教與學的目標達成。如:兩位實驗老師上同一課例,進行對比實驗。課後共同切磋、研究、取長補短,提高實驗質量,開展說課,評課活動。每次聽課後組織評課時,先讓上課的老師說課,然後實驗組老師根據聽課中發現的問題開展評課活動,解決課堂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直到取得較為一致的意見為止,並把自己的心得及時寫下來,撰寫成論文。
三、研究的理論與實踐依據
(一)、合作學習理論
1、杜威哲學理論。(1)學生應該是主動地學,在做中學習;(2)學習應該建立在內發動機的基礎上;(3)知識是變化的,不是一成不變的;(4)學習應該與學生的需要和興趣相聯系;(5)教育應該包括學會和別人一起工作,學會尊重他人和理解他人,這種民主程序必不可少;(6)學習應該和課堂以外的現實世界相聯系,學習應該有助於改造世界。
2、行為主義心理學理論。(1)小組相倚性:一個或者更多的小組成員的優異表現為整個小組贏得獎賞。(2)替代性強化:學生們不僅因為自己在學習上受到獎賞或者懲罰而提高學習動機,也因看到別人受到獎賞或懲罰而提高動機;共同學習,尤其是當學生們根據學習動機和過去的成績而混合編組時,給學生們提供了很多向那些因努力而受到獎賞的優秀同學學習的機會。
3、社會心理學與共同學習理論。約翰遜兄弟在其導師多伊奇的「互相依賴」理論基礎上,提出共同學習的五個要素:(1)正相互依賴;(2)個人責任感;(3)面對面交互活動;(4)教授合作技巧;(5)檢查小組交互活動。
(二)、建構主義教學論
建構主義教學論認為,可能的、可持續的和能負責任的教學可以提供激勵學習和使學習變得輕松的環境,這種環境將使一種作為知識建構和再構以及獲得認識和理解的(始終還須主動進行的)學習活動變得容易一些。學習是每一個個體的,但是在社會關系中發生的、由內部世界來實現的建構和再構,這僅有很小部分能受「外部」推動而進行,完全不能在過程和結果上被控制。因此,對學習負有責任的是學習者本人。
體現於認知上的建構主義學習觀:(1)主動地對已獲得知識進行建構和再構;(2)在許多的機會中和在依據新舊知識聯系的不同過程中發生;(3)通過與他人和環境的互動進行;(4)包括深入內部的變化。
(三)、信息交流理論
傳統課堂教學中,信息交流形式通常是師生單向或雙向交往,目前改進教學方法手段後的「秧田式」座次編排班級的課堂教學中的信息交流則呈師生多向交往形式,而理想的課堂教學中的交流應是立體多層次多向交往,在這種師生交往中,教師成為群體中的普通一員,師生之間可以進行平等、廣泛的信息交流。
(四)、自控理論。 人的行為內驅力來自人的固有需要。兒童有他基本心理需要、情感需要,如愛的需要、歸屬需要、關心他人的需要、影響別人的需要、與別人分享的需要、合作的需要等等。正如波蘭教育家雅•柯爾恰克所說:"兒童是感情的王子",他們的感情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小組學習同傳統教學相比更有利於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促進學生情感發展,從而產生學習的內驅力,使學生自覺地從事學習活動。
(五)、集體動力理論 在合作學習中,學生不必畏懼教師的權威,也不需擔心個人學習的失敗和緊張,同學問互勉、互助、互愛.合作的環境有利於學生產生自尊自重的情感,這種情感和學生的學業成績成正相關,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合作學習中,成員間是互相依賴的,教師又是以總體表現為獎勵依據,從而使小組成員形成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這對那些動機、毅力、責任心相對較弱的學生會產生積極的群體壓力,從而產生學習的動力、提高學習的效果。
(六)、課堂教學理論 課堂數學理論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只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在傳統的班集體教學中,教師處於權威地位,學生為各自目標奮斗,同學間是競爭的、缺少互助、教師獎勵也只是針對個別學生。學生的積極性沒有得到很好發揮。但是在合作學習中,只有小組中每個學生都盡到自己責任,小組獲得成功,小組成員才能達到目標。師生的單向交流發展成多向交流,獎勵由過去主要對學生個人獎勵發展為面向小組的合作性獎勵,教師與學生間的權威關系,改變為學生自控為主,教師協助為輔,所以小組學習更好地體現了課堂上學生積極主動的地位,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同時在合作學習中也培養了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解放了教師.教師可以騰出時間和精力對學生個別輔導。
四、研究目標及意義
1、小組合作學習中的生生互動有利於學生人格和心理的健康成長,有利於學生學會用他人的眼光來看待問題,有得於學生交往能力的提高。既培養了學生的責任感,又增進了同學友情。根據皮亞傑的理論。兒童是在和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學習和發展起來的。尤其是人與人的相互交往。並且,在合作而非競爭中,學生的交往還會增進其理解別人的能力。學會用他人的眼光來看待問題。皮亞傑認為自我中心和角色扮演,在兒童發展過程中呈負相關,即增強角色扮演的社會交往,將降低兒童的自我中心程度。從而清除了學生懼怕交往心理,培養了社交能力,促進了合群性、利他性的發展。合作學習的代表人物約翰遜曾對此發表過精闢的論述,他指出:「實際上,教師的一切課堂行為,都是發生在學生一同伴群體關系的環境之中的。在課堂上,學生之間的關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對學生學習的成績、社會化和發展的影響都更強有力。但課堂上同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視。學生之間的關系是兒童健康的認知發展和社會化所必須具備的條件。事實上,與同伴的社會相互作用是兒童身心發展和社會化賴以實現的基本關系」。
小組合作學習認為,生生互動是教學系統中尚待進一步開發的寶貴的人力資源,是教學活動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因此,合作學習把生生互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並作為整個教學過程中一種十分重要的互動方式來加以科學利用,充分開發和利用了教學中的人力資源,為現代教學系統注入了新的活力,把教學建立在更加廣闊的交流背景之上,這對於我們正確地認識教學的本質,減輕師生的課業負擔,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度,增進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2、更有利於學習者的認知、情感和技能目標的均衡達成
學習是認知的過程,也是滿足學習者心理需求的過程。學習的過程伴隨著濃厚的情意色彩。學習行為又是一種社會化行為,唯有同他人溝通、互動,才能取得較大的成效。小學生學習具有多元目標,包括激發創造精神、增強主體意識、陶冶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學會收集與處理信息、學會人際交往養成合作精神、提高思維與表達能力等。小組合作學習是同學之間互教互學、彼此交流知識的過程,也是互愛互助、相互溝通情感的過程;學習的過程不僅直接作用於學生的認知發展,並且還通過情意因素促進學生認知的發展以及非認知品質(如人際交往等)的提高,同時也滿足了每個學生「影響力」和「歸屬」方面的情感需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將不僅使學生「學會」、「會學」,而且使學生「樂學」、「好學」,所以,小組合作學習理所當然地成為課堂學習的比較合適的教學組織形式。
3、有利於全體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開發每一位學生的創造潛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新課程標准》認為:「為所有學生提供有效的學習機會」 、「 滿足學生多樣的學習需求」。小組合作學習避免了班級集體教學中往往出現的相當一部分學生由於得不到充分的參與學習活動的機會不得不處於「旁觀」、「旁聽」地位的被動學習狀況,賦予全體學生遠比傳統課堂教學中多得多的參與學習的機會和權利。每個學生都能選擇符合自己興趣內容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隨著學生參與程度的提高,自身的潛能得到發揮,獲得了新知識,提高了合作、創新能力。所以,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高效率的組織形式。
4.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社會合作精神與人際交往能力
為了達到共同的學習目標,小組成員之間必須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經常進行交流,互相幫助和支持,還需要妥善地解決可能出現的各種矛盾,同學之間建設起一種融洽、友愛的親密夥伴關系。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可以通過小組合作,讓同組的幾個優生幫助後進生,無論「教者」,還是「學者」的學習能力都有所提高。其中教者會表現出自尊的提高和對其能力信心的增強,而學者表現學習興趣的提高和學習動力的增強。因此它對學習成績必然帶來正面影響。特別是幫學對子的建立,可把後進生的轉化工作、伸展到課外,彌補教師精力不足,時間不夠的缺憾。可以認為,小組合作學習對於學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際交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更多的鍛煉的機會。
五、研究內容
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報告《教育——財富蘊藏其中》指出, 21世紀的教育「四大支柱」是:學知、學做、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發展。報告強調了「從技能到能力」的轉變,這種能力不僅是實際的動手能力,而且還包括「處理人際關系能力、社會行為、集體合作態度、主觀能動性、管理和解決矛盾的能力,以及敢於承擔風險的精神等綜合而成的能力。」
小組合作學習課題的研究內容就是要培養學生熱愛學習,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人人參與,成為教學主體,教師做到充分相信每一個學生學習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通過活動,讓學生感到自己個性受到尊重,自己是數學學習中的主人,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充分發揮他們的創造性,同時培養他們敢想、敢說、敢做的精神。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就是要在課堂上堅持兩條基本原則——誠心誠意讓學生做主人,集體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和個別輔導有機結合;在課堂上圍繞三個發展重點——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在課堂上實現四種能力的培養目標——參與表現、合作競爭、自我調控、實踐創新。最終我們將構建「問題情境——出示嘗試問題——小組合作討論——解釋應用——拓展提高」的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力爭使課堂教學達到最優化 。
六、研究方法
1、文獻信息法:根據課題研究的方向和內容,通過圖書館、報刊檢索、網路檢索等方面途徑,搜集整理中外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成果和成功經驗的文獻資料,為課題的實驗和研究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和借鑒,保證課題實驗研究的科學性和先導性。
2、教育調查法:通過實地調研、訪問調查、問卷調查和數據測量等方式,獲得學生在實驗前、中、後的各種差異數據,通過分析整理,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研究分析;
3、觀察法: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需要在自然狀態的條件下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
4、行動研究法。
5、實驗總結法:通過對課題的實驗研究,並對整個實驗過程加以主觀回顧、反省、總結,通過分析和思考,將對課題的實驗措施、產生的實驗現實和實驗成果之間的關系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高度。

Ⅲ 如何培養小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課題研究活動記錄

一、課題的提出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金鑰匙,「興趣是成才的起點。」興趣是一個人力求接觸認識、掌握某種事物和參與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興趣對人的實踐活動起著積極的作用,特別是對小學生的學習起著推動作用。它在人的生活中和學生智力開發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然而在當前,在學生中普遍存在著厭學情緒,對學習毫無興趣,從而使他們的學習非常被動。據研究,統計,至少有40%的小學生對數學學習感到困難,成為學困生。這種狀況的延續,既不利於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的實施,也不適應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趨向。而且在這種模式下,學生對於學習的興趣將會越來越沒有,他們往往將學習當作一種應付老師、家長的任務,或者認為是人生不可違背的一項義務。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數學學習的最高境界也許就是數學樂學境界,學習數學的最高追求就是數學樂學境界的到達。讓學生會學習,樂於學習,各方面能力得到全面發展,這正是當前所倡導的素質教育的宗旨和目的。
小學生如果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表現出對數學學習的一種特殊情感,學習起來樂此不疲,這就是所謂的「樂學之下無負擔。」然而近年來,學生厭學情緒趨於嚴重,而數學本身又具有抽象性,因而大多數學生對數學這一學科非常不感興趣,相對其它學科而言不願學的學生多一些,因而培養小學生學習興趣顯得尤為重要。數學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具有重要作用。數學的基礎性、工具性、應用的廣泛性,給數學提出了艱巨的任務,也提供了廣闊的舞台和研究發展空間。
為此,根據我班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培養小學生的學習數學興趣的研究》課題。
二、研究目標、內容與對象
1、目標: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全面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想學數學、愛學數學、學好數學。
2、內容:
(1)小學生學習數學興趣情況調查分析。
(2)學校、社會、家庭對小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影響分析。
(3)小學生年齡階段,性格差異與學習數學興趣的研究分析。
(4)教師素質對小學生學習數學興趣培養的影響分析。
3、對象:四年級學生
三、具體措施:
1、發揚民主 創造氛圍
要想讓學生「樂學」首先應有一個和諧的課堂氛圍,在課堂上教師要充分地發揚民主,將自己視著是學生當中的一員,是學生們的朋友。學生在學習當中遇到的問題應引導學生討論,同時要與學生一起討論。使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放得開,思維充分得到解放。
2、增強學習快樂感,培養直接興趣。
快樂的事,大家都願去做。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也是這個道理。只有讓孩子感受到學習是一件快樂無比的事情,他才有可能被激發出學習的興趣,才有可能自覺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孩子感到學習是一種快樂,要把握好以下三點:
(1)正確引導。讓孩子認識到通過學習可以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可以明白許多自己現在不懂的東西,可以在學習中、探索中發現許多樂趣。
(2)正確評價,多表揚,少批評。要善於發現每個孩子的優點。孩子一旦在學習中有進步,要及時給予表揚。讓他們獲得一種被人承認、被人接受的感覺。水滴石穿,量的積累達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會發生質的變化。同樣,鼓勵這個助推劑,積累到了一定的程度也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對某一問題、某一學科的興趣也就在這一次次的鼓勵中得以形成,得以發展。要全面客觀的看待孩子的成長,不把書本知識、考試成績作為學習好壞的唯一標准。通過正確合理的評價,幫助孩子擺脫學習上的狹隘性。
(3)使孩子一開始就有成功的體驗。教師要盡可能使孩子掌握好知識,一開始就讓孩子學懂,這樣既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又使他體驗了學習的快樂。
3、明確學習目的,培養間接興趣。
學習目的的教育應該聯系孩子的思想和實際,堅持耐心細致的正面教育,通過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的事例,採取多種多樣的形式,把學習目的與生活目的聯系起來,這樣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孩子對學習有興趣,就可以激起他對學習的積極性,推動他在學習中取得好成績。
4、善於設疑,激起求知慾望。
「學起於思,思起於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用設置疑問來激發求知慾望,可以吸引學生尋根究底,深入到學科知識的內核中去,從而成為不斷催發智能的刺激。經常激疑生趣,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積極性定會與日俱增,在學習過程中,他們就會主動地去發現問題,尋求解決的方法。如果學生形成了一個善疑樂思的學習習慣,那就意味著他們獲得了一個創造力的潛能。懷疑的頭腦、批判的精神,是創造能力的重要源泉。高斯說得好:「沒有大膽的猜測,就不可能有偉大的發現。」
5、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培養學習興趣。
孩子具有好奇、好動、好問的特點,教師應充分利用它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有的孩子喜歡拆東西,有的孩子願問為什麼,教師和家長若不了解孩子的特點,就把這看成淘氣、搗亂,對孩子採取批評、冷淡、不理睬的態度,就會損害孩子智慧幼芽的生長,挫傷他們求知的積極性。對孩子的提問要回答,如果不會則可告訴他如何查詢。或者弄明白後再告訴他。教師要尊重、保護和正確引導孩子的好奇心。
6、創立有利於學習興趣培養的外部環境
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長出好莊稼,只有良好的學習環境才可能培養出智力優秀、聰明活潑的孩子。
首先作為老師,即要做學生學習上的老師,又要做學生生活中的益友,為學生創設一個寬松和諧安靜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多接觸好學生,受其影響,對學習產生了興趣。
其次,要讓家長以身作則,熱愛學習。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身教重於言教。若父母飯後捧一本書,伴一杯茶,端坐書桌前,伏案寫作,孩子耳濡目染,也會經常看書、學習。
最後要讓孩子們多看一些適合孩子心理發展特點的書。
四、研究時間
2012年8月——9月 確立小課題並制定方案
2012年10月——11月 研究階段
2013年12月——1月 總結階段
五、預期目標
1、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由原來的不願學數學變成積極、主動、愛學數學。
2、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課題研究記錄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