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生數學素養培養初探

小學生數學素養培養初探

發布時間:2021-02-28 04:38:58

『壹』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素養

所謂數學素養,就是在人的先天生理的基礎上,受後天環境、數學教育的影響,通過個體自身的實踐和認識活動,所得到的數學知識、技能、能力、觀念和品質的素養。有數學素養,不僅僅表現在數學考試中能解題,還應在日常生活中,時時處處表現出是個學過數學的人,它是在長期的數學學習中逐步內化而成的。它包括: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及解決問題能力和數學觀念品質。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素養呢?

一、培養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興趣。

《標准》關注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關注學生經歷探索問題的過程。作為教師應該注意:首先,讓數學走進生活,培養小學生對數學的親切感。生活是知識的源泉,生活中充滿著數學,數學知識和生活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才能使抽象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所以在教學中,我藉助孩子身邊的事物引出數學知識,使他們感到親切、自然,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知識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同時創設情境,為學生設置懸念,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促使他們用積極的態度投入學習,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新知識,並體驗成功的愉悅,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另外,課堂上採用多種多樣的形式,讓學生經歷知識的探究過程,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興趣,使之全身心投入到活動之中。如:在設計教學《10的加減法》時,力求給學生新奇感,如通過數學游戲、智力競賽、動手操作等活動,讓他們大膽想像,渴望探求新知。產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願望。

二、關注小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

新教材不僅重視對數學知識結果的掌握,而且更關注學生對數學學習過程的經歷與體驗,重視學生學習活動的探索發現過程。我把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作為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使學生有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

在課堂教學中注意讓孩子在親身體驗中認識數學,解決問題,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和方法。在合作交流的、與人分享和獨立思考的氛圍中,傾聽、質疑、發展、提高。我在課堂中注意培養孩子以下習慣:多動,培養動手操作能力。通過動手不僅可以使學生掌握基本知識技能,而且懂得如何去獲取知識;多思,通過自學、操作、嘗試等活動,讓學生自己主動去獲取知識,獲得能力的提高。多說,培養口頭表達能力,我在教學中經常開展「說一說」、「議一議」等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全過程,主動地去創造性學習,培養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在探索過程中還將動手操作與觀察、思維等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實踐能力不斷提高。如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一節課時,引導學生通過操作、體驗、發現、猜想、驗證去認識、歸納面積的計算公式,通過數學活動,孩子們有了不同的獲取信息的經歷,有了不同的學習收獲,同時更有了不同的學習體驗,他們個個都對數學表現出了無限的熱愛,對學好數學充滿了信心。

三、學會數學思考,培養數學意識。

我們的小學生在面臨各種問題時,特別是非數學問題時,怎樣能夠從數學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發現其中的存在的數學現象並用數學的知識與方法去解決,數學意識很重要,數學意識其實是指能主動地用數學思想方法來考慮問題或進行思維的習慣,也就是通常說的「數學頭腦」。它包括: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能力、統計觀念、推理的意識等。對於小學生來說,從入學開始就須初步培養,剛開始要求能夠用數和簡單的圖表刻畫一些現實生活的簡單現象,根據需要選擇一些簡單有用的信息並進行簡單歸類,能夠進行有條理的思考,慢慢到學會用數和簡單的圖表刻畫一些現實生活的簡單現象,根據需要收集處理信息並做出猜想,解釋結論的合理性,逐步形成較強的數學意識。在教學中應該培養學生以下意識:遇到問題能夠自覺地的從數量上進行觀察和思考,形成一種思維習慣;面對一些事物時,很快就能指出事物本質並解決問題的思維習慣;能利用已知的知識推斷出與其有因果關系的新的知識的思維習慣,它是數學的嚴密邏輯性的反映。如課後習題:探索一個兩位數乘11的規律,學生已能夠通過計算比較得出積的特點,再舉例驗證、推廣,不知不覺運用了歸納類推思想。加強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使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充分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感悟數學思想和方法,是我們數學教育的目的。

四、培養學生縝密嚴謹的態度和刻苦鑽研的探索精神。

『貳』 如何在課堂上培養小學生的數學素養課題研究

目前,我們的課堂教學還存在著重學科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的價值,輕學生個體生命多方面發展的價值的弊端,與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新制定的國家數學課程標准,充分汲取國內外成功的經驗,明確了教育必須以學生發展為本,為學科教學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應成為今後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一、課題名稱
小學生數學素養培養的研究
二、課題的提出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數學素養」一詞最早出現在國家教委制定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教學大綱(試用)》中,一度成為全國數學教師的熱門話題之一。人們普遍認為數學素養是指人們通過數學教育及自身的實踐和認識活動,所獲得的知識、技能、能力、觀念和品質的素養。它的形成是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逐漸積累起來的,是一個長期的、反復的、漸進的自主生成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反省、反證的自我體驗過程。它一旦形成必將超過數學學科知識范疇,並發揮長期、實在的功效。
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即提高學生適應社會,參加生產和進一步學習所必需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這既是時代的需要,也是學生實現可持續性發展,最終實現自身價值的需要。因此,作為基礎教育的小學數學教學應以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為教學的終極目標。
課堂教學作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主渠道,只有深化了課堂,才能承載新課程的企盼,也才能將新課程真真切切地體現在學校生活中,落實到教育教學中。但縱觀目前課堂教學,由於陳舊的教學觀念和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課堂教學仍以課本為主,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脫節,學校教育與社會生活嚴重脫節。課堂教學方式單一,學生學習被動,死記硬背,導致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潛力難以得到發揮,課堂教學失去了活力;教師過於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傳授,忽視了對學生基本態度與基本能力的培養;學生只注重書本知識的獲得,而相對忽視了數學知識的運用,到至於只會計算不會運用。使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成為一句空話。
為此,我們必須探求新的教學方法,改革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使課堂教學成為培育學生數學素養的溫床。為此我區根據目前教育現狀和本地實際提出「培養小學生基本數學素養的研究」課題。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和價值
《數學課程標准》提出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取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然而在我們身邊更多教師關注的是學生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關注學生的解題能力的提高,而忽略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數學素養的培養。數學素養是指在環境和教育的影響下,所達到一定心理發展內容和心理水平,形成相對穩定的心理素養,包括知識、能力、技能,觀念、態度、行為習慣、價值觀等。所以我們課題組成員對小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展開研究以促進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展。其主要目標有以下幾點:
1.提升教師教學理念,關注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將關注學生解題能力的目標進一步升華為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數學素養。從而使教師意識到培養數學素養比培養成績更重要,自然會面向全體學生使全體學生在數學能力上都能有一個跨越性的提高。通過本課題研究使教師對小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認識和理解,探索、形成小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策略。
2.改善教師教學方法,重視學生的感受和體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數學過程是一種體驗和領悟的過程,要求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通過分析知識的內在聯系和變化規律,充分展示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並形成開放性和自主性的數學教學方式。通過本課題研究誘發學生思維的獨立性、深刻性和創造性。
3.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養成學生良好的習慣。小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工作,必須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改變,從而促進他們學習方式的改革。培養學生專心聽講、勤於動腦獨立思考、認真細致獨立完成作業等方面的內容使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本課題研究使學生在自主性學習、研究性學習和合作性學習方面能進一步提高。
4.完善數學教育評價體系,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傳統數學教學的評價觀是「以教師評價為中心,以結果評價為中心。」這種評價影響了教師的教學方法也制約著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提高,不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新課程指出評價的功能就是: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因此,應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適應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數學評價體系,這是一項具有一定挑戰性和綜合性的工作。通過本課題研究我們將迎難而上進一步完善學生數學素養的評價方式,形成一套科學合理的小學數學學習的評價體系。
本課題研究將立足於小學數學教學實踐,針對我區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和教育環境,以新課程理論為指導,組織全體數學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地探索加於實踐研究,總結培養小學生數學素養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則。希望通過本課題研究可以進一步提高我區小學數學教師的整體科學研究水平、提升學校數學教育教學質量、養成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強化學生的數學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完成課題研究的條件(含研究能力、圖書資料及實驗設備、領導態度、經費保障等)
參與本課題研究的成員共有9人,其中課題負責人帥瓊為全國優秀教研員和全國小學數學專業委員會先進工作者,省、市學科帶頭人,江西省小學數學中心組成員,中級職稱。在一線教學工作15餘年,曾擔任過學校教務處主任、既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又有較強的教育科研能力及組織課題研究的能力。在國家、省、市級專業刊物上發表教研論文數篇,她從事數學教育工作以來,有30餘篇論文分別獲國家級、省級和市級佳獎。自從2004年開始擔任數學教研員職務以來,從事教研科研工作已8餘年,因此有更多的精力參與到課題研究工作當中。承擔該課題研究的其餘八位教師都是新區數學中心組成員和各校數學學科教研組長。他們年輕好學,教學功底扎實,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是我區數學教學一線的中尖力量,為該課題研究的順利開展夯實了基礎。區研發中心將對現有的圖書、資料等資源進行整理,統一調配,妥善安排實驗學校,充分發揮基層教學實驗田的作用。課題負責人、研究人員積極參加多途徑、多形式的教科研培訓,努力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和專業理論水平。如參加省市業務部門組織的課題知識培訓、閱讀專業理論書籍、網上學習等。教體辦從新區的教育長遠發展考量,制定了以課題研究帶動全區教育發展,從制度上保證對課題研究的財力支持,區管委會及財政部門將大力支持課題研究經費。
三、指導思想
本課題的研究將嚴格貫徹黨和政府的各項方針和政策,密切關注國內外的教育科研動態,加強專著和核心期刊的學習,加大現代教育理念轉化成具體教學行為的力度。重點研究小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過程,為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創設最佳的環境。
四、課題的總體目標
以課程標准為指針、以國標本教材為依託,使學生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知識(包括數學事實、數學活動經驗)以及基本的數學思維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學會運用數學的意識,了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本課題的研究,以新課標的總體目標(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這四個維度為總體目標,以學段目標為具體目標,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促進其掌握數學知識、形成數學技能、生成數學意識、產生數學情感等。

『叄』 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淺談如復何培養小學生的制數學核心素養:要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關鍵在教師,教師要努力改進教學方法。課堂是學生學習的地方,也是學生品格形成、生命成長的地方,是學生由自然人向社會人發展的重要場所,落實核心素養的基本載體是課程,主渠道是課堂,最根本的是教師教的方式和學生學的方式的轉變。教師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發揮引導作用,努力培養學生的獨立應用、說明和解釋,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習者為中心,參照每個學生的知識和經驗,滿足他們獨特的需要,使每個學生的能力都得到發展,並確保學生有真實的機會去運用和證明他們對「21世紀」素養的掌握。 在課堂教學中,要擯棄填鴨式、講讀式,要倡導或採取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營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勇於創新的良好環境,讓學生學會學習、合作學習、自主學習。

『肆』 談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如何培養

所謂數學素養,就是在人的先天生理的基礎上,受後天環境、數學教育的影響,通過個體自身的實踐和認識活動,所得到的數學知識、技能、能力、觀念和品質的素養。它是在長期的數學學習中逐步內化而成的。它包括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意識、解決問題能力、數學信息交流、創新意識等。青少年們是全能型人才的後備軍,也是祖國的未來,擔負著歷史賦予的神聖使命。教育青少年們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打下堅實基礎,尤其是從小培養他們的數學素養是他們能否成為全面發展的人的關鍵之一。
《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提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三大理念,強調數學課程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這是數學教育多年來指導思想的突破與革新。也就是說,當前我們要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實現數學教育的總體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大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態度和數學能力,把新課標理念轉化成一個個具體的教學目標,逐一落實在數學教學活動中。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談自己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結合教學實際,重視培養學生的數感
數感是一個人數學素養的重要成分,所謂「數感」,是指學生對「數」的敏銳、精確、豐富的感知和領悟。數感的建立水平是學生個體數學素養水平的重要標志。《數學課程標准》中指出要通過數學活動,發展學生的數感。
1、創設生活情境,啟蒙數感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一針見血地指出:「人們對數學產生枯燥無味、神秘難測的印象,原因之一是數學教學脫離實際。」可見,生活是數學的源泉,數學學習離開了生活,將會寸步難行,而「數感」更不是通過傳授而能得到培養的。為此,我們在數學教學中必須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充分挖掘學生的生活資源,將抽象的數學建立在學生生動、豐富的生活背景上,讓學生自己去感悟、探究,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認識周圍的事物,用數學語言來表達與交流。從中提高學生對數的敏銳程度,形成對數的良好直覺,啟蒙學生的數感。
例如在一年級「認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創設一個富有童趣的情境:「同學們還記得在幼兒園上活動課時的情景嗎?大家一起去滑梯,去盪鞦韆,去騎木馬……」學生們對幼兒生活的美好回憶漸漸被喚醒了,這時教師適時運用多媒體出示一個歡快、溫馨的幼兒活動的畫面:「大家願意和老師一起來數數這個幼兒園里的活動器械嗎?」於是,小學生們開始興趣盎然地數數:1隻滑梯,2個鞦韆,3隻木馬……從而經歷了一個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理解了數的意義。又如,教學質量單位時,讓學生到市場進行「今天我買菜活動」,看一看,稱一稱,估一估各種瓜果、蔬菜的重量等,開展豐富的活動,讓學生充分體驗數感。可見,情境教學是培養學生數感的基礎,如果較好地利用和創設情境,體驗和感受數學的實際意義,學生不但較容易將知識與生活經驗建構起來,獲得豐富的表象和富有生命力的數學知識,而且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使學生的數感意識得以萌芽。
2、引導認真觀察,建立數感
數學是一種運用思維的學科,觀察是思維的觸角,是學生認識事物的基礎,觀察是形成和發展數學知識的基本方法之一。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圍繞目標有序、認真、多角度、全方位的觀察,可引導學生觀察畫面,發現數學問題;觀察規律,發現數學問題;也可引導學生用數來表達和交流觀察到的信息……通過一系列的觀察活動幫助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建立數感、發展數感。 比如在新課程各年級「數的認識」教學中,要注重讓學生聯系實際先觀察再說一說。如:觀察一張紙多厚,再觀察10張、30張、50張有多厚,然後拿出一疊(1000張)紙,讓他們觀察有多厚。又如在教學「0的認識」時,教師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出在哪些地方見過「0」。這方面,學生有著豐富的生活經驗,說出諸如「在體育比賽的比分上見過0」;「在溫度表上見過0」;「電話上有0」;「我的直尺上有0」……學生直觀體會「0」除了表示沒有以外,在溫度表上、方向圖上表示分界點;在直尺上表示起點;在日歷上表示日期;在電話、車牌上與其他數字一起組成號碼……這些都是學生身邊的事,學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這樣,學生在觀察中不但體會了數的含義,而且初步建立相應的數感。
3、 構建活動平台,發展數感
皮亞傑說,活動是兒童發展的杠桿。通過實踐操作,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產生親切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平台,始終把兒童的活動作為主體發展的基礎與載體,提供開闊的活動時空,讓學生有合作交流、積極思考、操作等活動空間,使學生的數感真正得到發展。
如教學100以內數的認識時,設計一個讓兒童數100根小棒的游戲,看誰數得又快又好的活動。數的結果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逐一地數;分組數;10根10根地數。數完後老

『伍』 怎樣培養小學生數學素養

教育必須立足於抄通過襲學生數素質的提高,促進學生整體質的全面發展。數學素質的爵一滬琳,一『斌嗜筍多『』乏訛學學素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須從小學生做起。然而小學生的接受能力、思維能力比較弱,因此如何培養他們的數學素質顯得尤為重要。一、加強操作,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小學新教材的一個最突出的特點是增加了學生動手操作的內容,讓學生在課堂上動手擺、剪、拼、拆、分等。其目的是引導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1.重視操作方法的指導正確指導學生進行操作,提高操作訓練的有效性。教師在備課時要認真研究教具、學具的選用及操作步驟、操作活動過程的安排等。當學生操作順序正確、方法得當時,就顯示出他們的思維是准確的、有序的、清晰的。

『陸』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數學素養

所謂數學素養,就是在人的先天生理的基礎上,受後天環境、數學教育的影響,通過個體自身的實踐和認識活動,所得到的數學知識、技能、能力、觀念和品質的素養。它是在長期的數學學習中逐步內化而成的。它包括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意識、解決問題能力、數學信息交流、創新意識等。青少年們是全能型人才的後備軍,也是祖國的未來,擔負著歷史賦予的神聖使命。教育青少年們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打下堅實基礎,尤其是從小培養他們的數學素養是他們能否成為全面發展的人的關鍵之一。
《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提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三大理念,強調數學課程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這是數學教育多年來指導思想的突破與革新。也就是說,當前我們要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實現數學教育的總體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大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態度和數學能力,把新課標理念轉化成一個個具體的教學目標,逐一落實在數學教學活動中。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談自己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結合教學實際,重視培養學生的數感
數感是一個人數學素養的重要成分,所謂「數感」,是指學生對「數」的敏銳、精確、豐富的感知和領悟。數感的建立水平是學生個體數學素養水平的重要標志。《數學課程標准》中指出要通過數學活動,發展學生的數感。
1、創設生活情境,啟蒙數感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一針見血地指出:「人們對數學產生枯燥無味、神秘難測的印象,原因之一是數學教學脫離實際。」可見,生活是數學的源泉,數學學習離開了生活,將會寸步難行,而「數感」更不是通過傳授而能得到培養的。為此,我們在數學教學中必須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充分挖掘學生的生活資源,將抽象的數學建立在學生生動、豐富的生活背景上,讓學生自己去感悟、探究,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認識周圍的事物,用數學語言來表達與交流。從中提高學生對數的敏銳程度,形成對數的良好直覺,啟蒙學生的數感。
例如在一年級「認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創設一個富有童趣的情境:「同學們還記得在幼兒園上活動課時的情景嗎?大家一起去滑梯,去盪鞦韆,去騎木馬……」學生們對幼兒生活的美好回憶漸漸被喚醒了,這時教師適時運用多媒體出示一個歡快、溫馨的幼兒活動的畫面:「大家願意和老師一起來數數這個幼兒園里的活動器械嗎?」於是,小學生們開始興趣盎然地數數:1隻滑梯,2個鞦韆,3隻木馬……從而經歷了一個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理解了數的意義。又如,教學質量單位時,讓學生到市場進行「今天我買菜活動」,看一看,稱一稱,估一估各種瓜果、蔬菜的重量等,開展豐富的活動,讓學生充分體驗數感。可見,情境教學是培養學生數感的基礎,如果較好地利用和創設情境,體驗和感受數學的實際意義,學生不但較容易將知識與生活經驗建構起來,獲得豐富的表象和富有生命力的數學知識,而且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使學生的數感意識得以萌芽。
2、引導認真觀察,建立數感
數學是一種運用思維的學科,觀察是思維的觸角,是學生認識事物的基礎,觀察是形成和發展數學知識的基本方法之一。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圍繞目標有序、認真、多角度、全方位的觀察,可引導學生觀察畫面,發現數學問題;觀察規律,發現數學問題;也可引導學生用數來表達和交流觀察到的信息……通過一系列的觀察活動幫助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建立數感、發展數感。 比如在新課程各年級「數的認識」教學中,要注重讓學生聯系實際先觀察再說一說。如:觀察一張紙多厚,再觀察10張、30張、50張有多厚,然後拿出一疊(1000張)紙,讓他們觀察有多厚。又如在教學「0的認識」時,教師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出在哪些地方見過「0」。這方面,學生有著豐富的生活經驗,說出諸如「在體育比賽的比分上見過0」;「在溫度表上見過0」;「電話上有0」;「我的直尺上有0」……學生直觀體會「0」除了表示沒有以外,在溫度表上、方向圖上表示分界點;在直尺上表示起點;在日歷上表示日期;在電話、車牌上與其他數字一起組成號碼……這些都是學生身邊的事,學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這樣,學生在觀察中不但體會了數的含義,而且初步建立相應的數感。
3、 構建活動平台,發展數感
皮亞傑說,活動是兒童發展的杠桿。通過實踐操作,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產生親切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平台,始終把兒童的活動作為主體發展的基礎與載體,提供開闊的活動時空,讓學生有合作交流、積極思考、操作等活動空間,使學生的數感真正得到發展。
如教學100以內數的認識時,設計一個讓兒童數100根小棒的游戲,看誰數得又快又好的活動。數的結果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逐一地數;分組數;10根10根地數。數完後老師提出問題:通過今天的數數,你發現了什麼?數感強的學生會說出:我發現10根10根地數比較快一些,還不容易出錯。此時,教師應緊緊抓住學生的這種對計數原則的感悟進行發掘整理,讓學生討論為什麼10根10根地數不容易出錯?然後告訴學生,在數數的時候我們給滿10根的數找一個位置,讓數滿10根的數都放在這個位置上,現在我們給這個位置取個名字——「十位」。兒童從逐一地計數到分群計數是對數的認識的飛躍,發展了學生的數感。
4、加強估算教學,優化數感
估算本身是數感的一個重要方面,也反映人對實際情境中數和數量及其大小范圍的理解和把握水平,同樣在日常生活中有重要的使用價值。因此,加強估算,可以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和估算能力,提高計算準確率,優化、鞏固學生的數感。首先,教師要善於抓住各種時機,創造性地開發教材內容,讓學生在探索中學會一些基本的估算方法,並說明自己估計的合理性。在這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估算方法,養成良好的估算習慣。其次,應用估算。如計算7.98×5.1,先讓學生估算,可以看作8×5;所以積一定在40左右,然後再筆算;如遇到工程問題「築路隊要修一條公路,甲隊獨修要60天,乙隊獨修要40天,兩隊合修要多少天?」可以要求學生很快地確定大概時間,再進行計算,以提高計算的准確率。這樣的估算,是學生在筆算中取的相應的感覺,體會和經驗積累的基礎上進行的,它對數感十分有利。 又如學校開展「保護環境,愛護地球」活動,為增加說服力,教師可以這樣設計問題,要求學生估算解答。「全國的小學生如果每人每天浪費一小張紙,一年全國小學生要浪費多少噸紙?要用多少輛卡車運輸?」這道題里的小學生數,一小張紙有多大多重,一輛卡車能運幾噸等數據都必須做出合理的估計,並在此基礎上進行估算。這樣的活動既培養了學生的人文素養,又提高了學生的估算能力,對數留下了全面深刻的印象,優化了對數的感受性。
5、解決實際實際問題,提升數感
我們知道,數學源於生活,更要高於生活。因此,數學教學應從現實的、有趣的或與學生已有知識相聯系的素材出發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引發討論,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去了解新知識,形成新技能,反過來解決原先的問題,在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的數感得到發展。 如,教學「有餘數的除法」後,讓學生解決「全班43人去劃船,每條船限坐6人,至少需要幾條船?怎樣乘船合理?」的問題,學生通過思考、計算,不難得出需要8條船。教師可以讓學生說說可以怎樣乘船,學生的方案有6×7+1;6×6+4+3;6×5+4×2+5;6×3+5×5等。在交流思維的過程中,學生會發現找到答案的方法並非只有一種,答案也並非只是一個,知道如何選擇合理的方案。通過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學生知道了計算的意義和如何運用計算的結果,學會如何選擇適當的演算法解決問題,學會對結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釋,並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提升數感。
二、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重視學生的感受和體驗
在教學中,有些概念是十分抽象的,但他反映的內容又是很現實的,它與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所以,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應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的體驗和感受,理解這些概念的含義。比如說,在教學量與計量時。首先,要讓學生進行具體的、現實的活動感受,讓他們獲得初步體驗。例如:教學「噸」時,可讓學生提一提教師准備好的一千克物體,先感受一千克的重量,並讓學生知道「1噸=1000千克」的數量關系後,再想像出1000個這樣的物體加在一起有多重,最後聯系生活實際舉些例子進一步感受「噸」的實際含義。其次,要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獲得有關量與計量知識運用的感性經驗。例如:根據有關的描述填各種單位;判斷生活中對各種單位描述的真確性;讓學生用各種單位來描述身邊的事物;還可以讓學生去生活中調查常用的計量單位有哪些等等。這樣做學生不但感興趣,而且在不知不覺中讓學生學會了對這些抽象概念的記憶、理解和應用。
三、逐步發展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數學思想的均衡發展
1、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知識的價值在於應用,如果學會了知識卻不會運用就等於不會知識。也就是說,教師的任務不僅僅是引導他們學會知識,更要的是要引導他們學會學習和運用知識。所以,教師一定要運用好教材中「實踐活動」的學習素材,比如說課本中的「填一填」、「說一說」、「做一做」、「塗一塗」、「數學廣角」等內容,這些實踐活動側重的就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通過這些內容的時踐,他們就能逐漸運用各種已學知識,採取各種策略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從而提高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2、滲透思想教育,讓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得以均衡發展。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如何直接影響到他們對數學知識的把握與理解。那麼,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時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知識的慾望,正確的評價和鼓勵每一位學生;還可以利用教材與生活中他們感興趣的素材滲透思想教育,比如教材中我國古代光輝燦爛的數學文化史料,「七巧板」的由來,我國古代計時工具「刻漏」、沙漏的計時原理等等;另外還有一些環保與節能、團結與協作、社會調查、科學常識等內容;這些涉及古今、課堂內外的內容,可以說是數學教學的催化劑,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3、對學生的生活趣味與教材趣味進行整合,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新教材種設計了許多兒童喜聞樂見的內容,反映了小學階段學生的興趣愛好。課本中要求學生用七巧板擺各種小動物、「森林餐廳」、「分蛋糕」、「抽簽演節目」、「唐僧師徒拍風景照」等內容,拉近了學生與教材的距離,無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要以次為契機,整合生活中學生感興趣的素材進行教學,真正收到「寓教於樂,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數學素養是一種思維形式,其主要評價指標有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能力、數學問題解決能力、數學觀念和數學思維等。培養小學生的數學素養是一個長期的、不斷積累的過程,也是時代及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小學教師應積極轉變教學觀念,走出培養學生數學素養的誤區,牢記育人為本,樹立大數學觀;在教學過程中做到以本為本,合理利用教材資源;同時還要因需定法,靈活使用多種教學方法,在培養數學能力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為小學生的日後學習和成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柒』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對於數學素養的解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嚴格的、統一的定義。有人認為「數學素養」是人在先天基礎上,受後天環境、數學教育等影響,所獲得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方法、數學能力、數學觀念和數學思維品質等融於身心的一種比較穩定的心理狀態。用南開大學顧沛教授的話說:「數學素養」就是把所學的數學知識都排出或忘掉後剩下的東西。 小學生的數學素養包括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統計觀念、數學應用意識五種數學意識,數學思維、數學理解、數學交流、解決問題四種數學能力以及數學價值觀的發展。 下面我從以下三個方面和大家談談我對培養學生數學素養的膚淺認識:一、用數學的視角去認識世界。二、用數學的方式去思考問題。三、用數學的方法解決問題。 首先看第一個方面:用數學的視角去認識世界——數學意識的培養。 什麼是「數學意識」呢?舉一個例子,假如學生會計算「48÷4」,說明學生具有除法的知識與技能。學生會解「有48個蘋果,平均每人分4個蘋果,可以分給多少人?」,說明學生具有一定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都不能說明學生具有數學意識。而在體育課上,48位學生在跳長繩,教師共准備了4根長繩,由此學生能想到「48÷4」這個算式,這就說明學生具有一定的數學意識了。 (一) 理解數的意義與數的聯系,培養數感。 在北京自然博物館有一塊展板:「1983年初在東北地區進行的航行調查表明,在7000平方米的山林中僅發現兩只老虎,因此東北虎被列為一級保護動物。」對外經貿大學的小楊認為:一個標準的操場都比7000平方米大。如果在7000平方米的范圍里就有兩只老虎,那麼老虎的數量應該很多,怎麼還會因此被列為一級保護動物呢?那為什麼那麼多的參觀者對此說明都熟視無睹,而小楊卻能發現其中的問題呢?一方面我認為小楊善於觀察、思考,另一方面說明小楊有很好的數感。 「數感」,就是對數的本質的理解和感覺。數的本質是「多與少」或者「大與小」,從而過渡到數的順序。有關「數感」問題我們可以追溯到動物的感知,比如說—條狗,它可能敢與一匹狼爭斗,但如果有兩匹狼它就會害怕,如果面對一群狼它就會逃跑。這說明動物也知道「多與少」。在《數:科學的語言》一書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一隻烏鴉在一家莊園的望樓頂上建了個鳥巢,庄園主對此很生氣,決心殺死這只烏鴉。可是,每當庄園主走進望樓,烏鴉就離巢而去,直到庄園主走出望樓才回巢。庄園主就想了一個辦法,他找來—個朋友,兩人一起進去,然後走出一人,希望留下一個人去殺烏鴉,但是烏鴉並沒有上當回巢。後來又三人進去兩人出來,四人進去三人出來,依然如故。直到五人進去四人出來,烏鴉才分辨不清,回巢了。這說明烏鴉關於數的悟性至少可以分辨到4或5。如果人不會數數的話,能辨別到幾呢?實驗表明,人也只能辨別到4或5。由此可以推斷,在數學方面,發明了計數之後,人類才與動物產生了本質的差異。有了「多少」這一概念,人類才能理解「有序」、「後繼數」等概念。從l開始,藉助「後繼數」,便形成了自然數系;通過自然數的四則運算,形成了有理數系;通過有理數的代數運算,最終形成了實數系。所以,「多少」的概念,以及由其自然產生而不是通過運算產生的自然數,才是數學最本質的概念,也是小學數學的根基。因此,培養小學生的「數感」是低學段教學的重點。 其實學生入學前就已經知道了不少數,但那隻是他們憑生活經驗認識的數,對數他們只是有一種非常「膚淺」的表層認識,我們的任務就是讓這些成人看起來非常抽象的數,在孩子的腦子中逐漸豐富起來,富有「數的內涵」。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學習11~20各數的認識,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初步認識和數位「個位」、「十位」 和 計數單位「一」、「十」;理解同一數字在不同位置表示不同的數值。一上課我通過猜數游戲引出「11」這個數,然後要求學生把11根小棒擺在桌面上,讓別人一眼就能看出是11根。當學生把11根分成10根和1根兩部分後,接著讓他們把10根捆在一起。這時告訴大家,和同學們一樣,數也有自己的位置,並出示數位筒,認識個位和十位。1根小棒表示1個一應放在個位筒里,1捆小棒表示1個十應放在十位筒里。另外,學生通過1個十和10個一的相互轉化過程,體會 「數位」「計數單位」概念的實際意義,建立「數位」和「計數單位」的概念。同時,「數位筒」的教學又在不知不覺中對後面「份」的概念的教學起到了非常微妙的作用,從份的概念來分析,把這「10」根小棒捆成1捆,就是把10根小棒看成1份。學完後我問學生當你看到20你想到了什麼?劉鈺傑說:「我穿20號的鞋子。」劉翔宇說;「20十位上是2,個位上是0。」杜雨萌說:「我有20支新鉛筆。」丁中嵐說:「20比11大多了。」如果我們不給孩子說的自由,大概就沒機會知道孩子心中的數有如此豐富的內涵了。 (二)經歷符號化過程,培養符號意識。 英國著名數學家羅素說過:「什

『捌』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素養具體措施

新課程改革為小學數學教學自我變革指明了方向,其核心要求與數學學科的內在特徵不謀而合,為引導小學數學教學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提供了堅實有力的基礎.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小學生與教學者之間的關系影響著最終的教學效果,而小學生生性活潑好動,對任何事物都充滿好奇心,如果教學者的教學觀念過於陳腐守舊,在學生學習過程中過多地強調規矩,則不利於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反之,教學者便能為學生營造出一種十分良好的學習氛圍,推動學生學習成績的顯著提高.然而,從新課程改革和小學數學教育的發展趨勢來看,小學數學教學除了要教會學生基礎知識外,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而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就必須要求教學者在日常教學中觀察和糾正學生的不良學習行為等,既豐富了小學數學教學內容,又對教學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數學素養是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數學學習習慣、理念,以及上述意識形態指導下的數學學習行為,綜合反映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認知和水平.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就是要從基礎階段抓起,小學生剛接觸數學學習,本身就如白紙一樣空白,更有利於引導其形成牢固的數學意識形態和行為習慣.基於學生之間顯著的差異性,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首先要觀察和收集每個人的基本信息,包括思維能力、學習習慣和基礎知識水平等;其次要綜合分析每個學生的特徵,揚長避短,深入挖掘每個學生的優點,幫助他們樹立學習自信心.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愛上數學學習,進而使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不斷積累和提升. 一、構建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深入其中,自覺培養數學素養 不少學生對數學學習存在著一定的抵觸情緒,在畏難心理的作用下常常望而卻步,難以深入到數學學習過程中.基於此,教學者應客觀分析每個學生產生抵觸情緒的具體原因,並據此制定針對性的教學方案.總體來看,小學數學教學應通過構建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才能真正吸引學生參與進來,將數學學習打造成為一次游戲經歷,或者是一次開心的體驗活動,以多樣化的展現形式將教學內容進行包裝.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數學「加減混合」等內容時,有的學生由於對單獨的加法和減法運算還未完全學透,因而對於加減混合運算產生了畏難心理.此時,教學者改變傳統的課堂講解模式,為學生營造了一個「加減運算接龍」的游戲情境,前一個學生報一個數字,後一個學生再報一個數字,教師規定兩個數字相加或者相減,第三個學生報出答案,據此循環往復,使學生在游戲接龍中提高加減混合運算的速度,同時也無形中向學生傳達了一種理念,即數學學習可以通過變化學習方法使學習過程變得輕鬆快樂. 二、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引導學生養成善於分析、勤於動筆的習慣 數學學習不同於語文學習,前者更加講求學生的分析能力,往往一道簡單的數學題中包含了解題規律,並且這種規律還適用於其他題型.學生善於分析和挖掘數學規律,便能更加輕松地應對數學學習,進而樹立學習自信心.培養小學生數學素養體現在平時的教學細節中,因此,教學者應努力抓住學生身上的每一個閃光點,將其放大,促使其形成自己獨特的數學學習習慣.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等內容時,在圖形幾何的學習中,教師應著重培養和挖掘學生的觀察能力,這種能力對學生未來的學習也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教師不要急於告訴學生圖形中蘊含的規律,也不要急於告訴學生圖形中涉及的幾何運算,而是提供一些提示信息,讓學生獨立觀察,再相互印證,這樣既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又能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 三、引領學生參與數學學習實踐活動,親身感受數學知識的運用 數學學習需要學生真正參與到具體的實踐活動中,親身感受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增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認同感.小學數學教學應盡量避免抽象性,教學者要善於將抽象的知識進行有效地轉化,主要可通過豐富多彩的學習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運用相應的數學知識解決實踐活動中遇到的問題.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數學「認識年月日」等內容時,教師要求學生之間進行分組,以小組為單位製作簡便日歷,最後各小組之間進行評比,選出日歷製作最為精美的小組.「製作日歷」這項學習實踐活動能夠將「年、月、日」知識融入其中,學生在參與過程中能夠自覺運用相關知識,增強了對這部分內容的理解.在此過程中,學生親身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奇妙之處,進一步提升了自身的數學素養. 四、鍛煉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在具體實踐中提升自身的數學素養 小學數學教學要從小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教學者要善於為學生創造更多的鍛煉機會,促使學生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現實問題,使學生深刻認識到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學生在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過程中不僅能鍛煉自身的解題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習慣.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數學「乘法估算」等內容時,

『玖』 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素養研究課題報告

知識是一種沉澱、積累的過程,人的修養也是一行為品德的沉澱。數學素養也如此,為什麼數學家會對同一個數學問題總有他獨特的見解,這和他的思維方式、平時的積累是分不開的。本文旨在從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素養來進行論述,以期提高為小學生數學教育提供借鑒。
一、什麼是數學素養
數學素養是數學學科所固有的內蘊特性,是在人的先天基礎上,通過後天學習所獲得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方法、數學能力、數學觀念和數學品質融於身心的一種穩定的心理狀態。它包括: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及解決問題能力和數學觀念品質。一個小學生的數學素養主要表現在:能主動的、積極的、有興趣的學習數學,並在學習和生活過程中養成良好的數學意識,自覺學習數學知識、掌握數學技能、解決數學問題、打好數學基礎、感受數學的應用,具備比較扎實的數學基本功。
二、培養數學素養的必要性
數學是高度抽象的一門科學,數學的抽象性可以幫助我們抓住事物的共性和本質,能夠很好地培養人的理性思維,數學還可以砥礪心智。眾所周知,數學問題源於生活,同時又服務於生活。華羅庚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這是對數學與生活的精彩描述。數學發展論認為,現代社會的發展特點和發展趨勢,就是事物的定量化和人的定量思維,它的基本語言是數學。數學將成為21世紀的每位公民的基本素養,數學知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是每個公民必備的,簡單的消費能力以及調查研究等能力將成為人們的基本素質。小學生作為我們國家未來的建設者,對數學教育的需求,已不僅僅滿足於獲取知識層面,而更多的是提高自身的數學休養,提高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並為今後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這就意味著數學教育需要培養人的更內在、更深刻的東西,這就是數學素養。小學生擔負著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用數學素養的教學理念啟迪他們、陶冶他們、充實他們,促使他們素質的全面發展,提高整個民族的公民素質,是數學教育最主要的宗旨,因此,培養小學生數學素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拾』 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素養

身邊的事物數學問題很多,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把生活中的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進一步揭示具體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聯系,既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有助於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幫助樓內住戶每月計算水電費;為室內裝修戶測量並計算鋪地面用多少地板磚,噴塗四壁和屋頂需要購買多少塗料;植樹節時根據種植面積和種苗棵樹,計算行距,株距……學生覺得這些問題實在、有趣,身邊處處有數學,越學越有勁頭,養成理論聯系實際的好習慣。

閱讀全文

與小學生數學素養培養初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