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教研活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新課程標准》關於小學數學計算指出「使學生能夠正確地進行整數、小數、分數的四則計算,對於其中一些基本的計算,要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並逐步做到計算方法合理、靈活」。小學計算教學貫穿於小學數學教學的全過程,是小學生學習數學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努力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從而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計算是數學知識中的重要內容之一,數學計算能力是一項基本的數學能力,計算能力是學習數學和其他學科的重要基礎。在小學數學教材中計算所佔的比重很大,學生計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的質量。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有助於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於樹立學生認真、細致、耐心、不畏困難的品質。因此,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就成了小學數學教學重要研究的重要問題。 三、課題研究的目的: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在切實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努力提高小學生計算能力,培養學生的口算、估算和筆算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的習慣。促使學生在生動活潑、輕松愉快的學習中慢慢喜歡數學,對計算產生興趣。從而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成績,為學生今後的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 四、課題研究的措施 1. 定課題,成立課題組。 2. 開展教學研究反思活動,在教師日常教學中不斷研究,不斷反思,積累教學成功的案例。 3. 開展以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為主題的課堂教學研討活動。 4. 做好常規教學工作,從細節做起。 ①.加強計算教學,上好新授課,引導學生主動探索,透徹理解算理掌握法則。 ②.平常練習嚴要求,養成好的計算習慣。 ③.培養學生認真、細致、書寫工整、格式規范,認真審題、分析的良好習慣。 ④.培養學生自覺檢查驗算,獨立糾正錯誤的習慣。 ⑤.培養總結反思的習慣。學生准備一本錯題本,平時作業中的一些錯例,摘錄在自己的錯題本上,並寫出產生錯誤的原因和糾正的方法,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經常這樣做可以吸取平時的教訓,在以後的學習中避免或減少錯誤的產生。 ⑥.加強練習,運用多種形式,使學生形成熟練的技能技巧。 5. 對課題研究做好記錄和資料的收集整理,進行總結。 五、課題研究的內容: 1.造成學生數學計算的速度慢和計算正確率低的原因。 2.尋找能夠提高學生數學計算速度和計算正確率的教學突破口和教學訓練方法等策略。 六、課題實施步驟: (一)第一階段(2009.11——2009.12)准備階段 1. 收集在教學實踐中積累的素材,研究學生在計算習慣上、方法上的困難與障礙,開展相關的調查。 2. 起草制定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課題研究活動的實施方案。確定研究的目標、內容、措施、方法等。 (二)第二階段(2010.01——2011.07)研究實施階段 1. 針對課題研究方案中擬定的研究內容,全面實施研究工作。 2. 對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現狀做系統性調查,側重於對學生一般性學習習慣的培養和學習方法指導的研究。 3. 對學生發展性學習習慣的方法培養和學習方法指導的研究。 4. 實施研究方案,根據調查與分析結果,組織討論研究,提出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若干策略,並進行實施嘗試。 5. 採取具體的措施加強對學生計算能力的訓練,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 6. 在研究實施過程中,多閱讀參考有關的理論書籍,撰寫讀書筆記、案例、教育隨筆等。 7. 做好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三)第三階段(2011.08——2011.10)總結階段: 整理資料,分析研究,完成課題成果的總結和提煉,形成研究報告,申請結題驗收
❷ 如何做好幼小銜接教研活動方案
一、 案例背景:
《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任務應是向幼兒進行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教育……為入小學打好基礎。」「幼小銜接」問題廣泛涉及到家庭、幼兒園、小學等教育機構,並直接關繫到兒童的健康成長,所以「幼兒園與小學的銜接工作」這一課題對大班幼兒及家長有重大現實意義。
二、 案例描述:
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小學,是人生的一大轉折,孩子從幼兒園做小朋友,變為小學的小學生,角色變了,要求變了,家長的期望值也變了,孩子就會有諸多的不適應,為此,我們對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任務意識、規則意識與獨立意識、情商發展、學習適應性等教研內容進行了研討。
在大班年段的組織下,我們開展了各種形式的研討活動:對大班幼兒的摸底調查、測驗、經驗總結、教師資料整理和認知辯論。
研討前的准備,分兩組進行,一組教師做好對孩子現有能力的摸底工作,另一組教師對幼兒園與小學兩類教育機構進行比較分析,最後綜合結果如下:
1、學習時間不一樣
幼兒園每天上午有1.5小時左右的集體教學時間,其它全是游戲,勞動,生活時間,小學每天有4~5小時的集體教學時間,較幼兒園多出3倍。
2、生活制度不一樣
幼兒園強調一日活動的五交替,所以,活動動靜、強弱得當,適合孩子的特點。小學只有體育課,音樂課,活動課等才能讓孩子動起來,孩子就會坐不住。
3、幼兒園是以游戲為主要教學形式的活動,強調孩子的動手操作,在做做、玩玩中積累經驗,增長知識,而小學有嚴格的大綱,教師要按教育計劃嚴格實施,所以,以聽為主,孩子就會覺得小學不如幼兒園,沒有玩具,沒有游戲,不好玩。
4、睡眠時間不一樣
幼兒園的孩子,白天可以園內午睡二個半小時,晚上基本上從8:30~7:00,每天有充足的睡眠時間。小學的孩子,有的因為借讀,擇校等種種原因,離學校比較遠,中午無法午休,再加上上學時間早(7:30),晚上有的孩子要做作業,睡得也較晚,所以,才入學的孩子常會無精打采,哈氣連片。
5、師生關系不一樣
幼兒園一個班教師是二教一保配備,每時每刻都有一位教師、一位保育員伴隨左右,隨時解決孩子的困難。而小學是一個班5、6位課任教師,一節課一輪換,課間往往無教師在班,孩子一旦有了困難,只有自己解決,所以常常擔憂一些以前不必擔憂的小事,如大便了怎麼辦?口渴了怎麼辦?………
6、家長對孩子的要求不一樣
幼兒園的孩子,家長只要孩子吃飯、玩好,長得白白胖胖就滿足了。到了小學,父母常會提出,作業要寫好,考試要100分等要求,孩子就會覺得爸爸媽媽以前很關心我,現在這樣要求,是不是不喜歡我了。因此,情緒受到影響。
另外,幼兒園的孩子每天是空手入園,空手離園,無作業,無負擔。而小學生每天要完成一定數量的作業,不得拖延,孩子也會不適應。
從以上兩類教育機構的差異,可以看出,它給孩子在身心兩個方面帶來了諸多的不適應,使孩子感到陌生、恐懼,學習積極性不高。
此外,大班教師對幼兒的自理能力、任務意識、規則意識與獨立意識進行了摸底、測驗,在全體教師的激烈辯論和共同商榷下,認為:
1、注重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
(1)培養幼兒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有規律的學習與生活,早睡早起。
(2)培養幼兒能獨立地完成穿脫衣服、鞋襪,養成良好的進餐、午睡等生活習慣。
(3)學會做一些簡單的班級管理工作(班長、值日生),有一定的組織能力。
2、 培養幼兒任務意識、規則意識與獨立意識
(1)鼓勵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培養幼兒做事有計劃,井然有序,不拖拉。
(3)通過各種游戲加強幼兒遵守紀律、規則,並鍛煉幼兒的意志與品質。
3、重視幼兒情商發展
(1)在活動中發現幼兒的興趣愛好,幫助幼兒學會自己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增強幼兒獲得成功的信心。
(2)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師生關系中,要讓幼兒成為活動中的主體。
(3)鼓勵幼兒多與同伴、老師交往,鼓勵幼兒建立合作意
4、注意教育的滲透性,提高幼兒的學習適應性
(1)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
(2)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專心聽講、保持文具和書包的整潔。
(3)適當改變學習環境,為了跟幼兒課堂環境接軌,在本學期桌椅的擺放上要進行改變。
(4)教會幼兒正確的坐立姿勢和握筆姿勢。
(5)運用各種活動提高幼兒聽、說、讀、寫、算的能力。
(6)進一步加強幼兒的早期閱讀活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最後,大家提出了家長們的積極配合,直接決定幼兒進步的速度,家長在其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認為家長應做好以下准備:
首先,對於幼兒園布置的任務,家長應積極配合完成,家長應該協助教師逐步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每天回家後應先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第二天能將作業及時的交給老師。
其次,家長應為幼兒設置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將幼兒房間的玩具慢慢收起來,置辦寫字台、書架、台燈等,給幼兒創設一個學習的環境。
總之,搞好幼小銜接工作不是單方面就能做好的,需要調動多方面因素共同努力,從而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讓幼兒盡快適應小學生活,健康成長。看著孩子們一天天在長大,一天天變懂事,這是我們最開心、最高興的事。孩子們馬上就要離開我們,去開始他們新的生活與學習。我們真誠的希望他們能帶著我們的愛,飛向那更廣闊的天空……
三、體會和反思
1、教研的形式可多種多樣、豐富多彩
以前,每次教研總是領導在上面講,教師在下面做筆記,會議氛圍總是死氣沉沉,而且大家各抒己見的機會也比較少。這次教研我們採用了各種形式,特別是開展了一次辯論賽的形式,而且主持人不是領導而是一線教師,各組員事先查好資料,大家把自己的想法說得非常生動,整個氣氛非常活躍。
2、孩子的各種能力要從「小」抓起
這里的「小」是指小班或托班的意思,孩子們的自理能力、任務意識、規則意識與獨立意識、情商發展、學習適應性的培養,都應該從剛入園就開始了,不是讀大班時才需培養,這樣,教師教的輕松,孩子也不會一下子感覺到沉重的負擔。
3、教師要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熟悉小學低段教本
所謂自己有一桶才能給孩子一杯水,教師在領會實施幼兒園的教學目標的同時,也應該熟悉小學低段的教學情況,以便在教學中有明確目的。最好能向小學一年紀老師請教,共同商討適合幼兒更好入小學的教學方法和教育形式。
4、要做好家長工作,爭取與他們最好的配合
要把孩子的學習情況跟家長做如實的介紹,讓家長知道自己孩子在班中的情況,有必要時可以請他們來觀摩我們的活動。當家長知道自己孩子的優缺點後,就會主動跟老師詢問,比如:孩子動作慢該怎麼協助幼兒園改正、怎樣輔導孩子做10以內的加減、怎樣讓孩子學會更好的與人交往、孩子閱讀能力的培養等等。還可以開展知識講座,讓家長進一步了解小學與幼兒園的不同以及小學生的家長需要做那些工作。相信經過家園雙方的努力,孩子肯定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進步。
5、其實,做好幼小銜接工作,不光是幼兒園的任務,小學也應該做好銜接准備。小學和幼兒園都要改革,在教育形式上還要逐步靠攏,小學低年級教師應該學一些幼兒心理學、幼兒教育學之類的學科,增加教學趣味性。
四、問題與思考
面對幼兒之間的個體差異,教師怎樣更好的幫助能力較弱的孩子,讓他們也能順利的進入小學,更好的適應小學的學習和生活?
❸ 小學數學教研活動實施方案怎麼寫
一、活動主題
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 二、活動目標
1、通過本次教研版活動,提高教師研究權教材、設計教學活動、組織教學活動的能力。
2、通過開展對課堂教學觀摩活動,促進教師改變課堂教學方法,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更大程度地推進學生的發展。
3、建立「教研、實踐」相結合的探索型、學習型、討論型的教研氛圍。
三、活動時間 2012年5月23日 四、活動地點 固本小學 五、參加對象 全體數學教師 六、活動組織形式
針對我們學校數學教研組的實際情況,通過觀摩課,開展「以課改理念看課堂」為主題的評課活動,從優、缺點兩方面評價課堂教學,及時給執教老師指出不足,真正創設良好的教研氛圍。
七、活動過程
數學組老師集體備課—李來翠老師上課—全體教師聽課—李來翠老師說課—全體教師集中評課
八、活動要求
1、執教教師備好課,備課教案交1份到教研組。 2、全體教師參加聽課和評課,填寫好聽課記錄。 3、執教教師寫說課稿1份交教研級。 九、活動經費
1、活動統一安排用餐:用餐人員:參與活動教師 2、活動費用具實憑票報銷。
❹ 小學數學教研活動實施方案怎麼寫
一、活動主題
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 二、活動目標
1、通過本次教研內活動,提高教師研究教材容、設計教學活動、組織教學活動的能力。
2、通過開展對課堂教學觀摩活動,促進教師改變課堂教學方法,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更大程度地推進學生的發展。
3、建立「教研、實踐」相結合的探索型、學習型、討論型的教研氛圍。
三、活動時間 2012年5月23日 四、活動地點 固本小學 五、參加對象 全體數學教師 六、活動組織形式
針對我們學校數學教研組的實際情況,通過觀摩課,開展「以課改理念看課堂」為主題的評課活動,從優、缺點兩方面評價課堂教學,及時給執教老師指出不足,真正創設良好的教研氛圍。
七、活動過程
數學組老師集體備課—李來翠老師上課—全體教師聽課—李來翠老師說課—全體教師集中評課
八、活動要求
1、執教教師備好課,備課教案交1份到教研組。 2、全體教師參加聽課和評課,填寫好聽課記錄。 3、執教教師寫說課稿1份交教研級。 九、活動經費
1、活動統一安排用餐:用餐人員:參與活動教師 2、活動費用具實憑票報銷。
❺ 如何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主題教研活動方案
一、引路點撥,培養學生善於發現問題的能力
作為倡導「問題解決」數學教學模式的第一步,應首先把「問題」收集起來。沒有問題,談何「問題解決」教學,事實上,數學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數學專家和教材編寫人員憑空想出來的,數學是從現實生活中抽象出來的,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問題」就在我們身邊。但是,當前多數教師的課堂教學中普遍重視教師的提問,而忽視了學生的疑問。因而課堂上就出現了老師問、學生答,以教師的思維代替學生的思維,以班中少數
優秀學生的思維代替全班學生的思維,不給學生發問機會的現象,這就體現不出「學生在學習知識由不理解到比較理解到最後全部理解,在運用知識的能力上由不熟練到比較熟練到最後完全熟練。」這-過程。因而,在學生學習新課前,首先要引導學生善於發現問題,這是「問題解決」的前提。
二、營造氛圍,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問能解惑,問能知新,任何科學發現都是從問題開始的。因此,在數學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不但要善於設問,而且耍滿腔熱情地鼓助學生學會提問。傳統的數學教學只注重看書閱讀,單純地吸收知識,無從談起發現和創造。而現代教學論認為應該讓學生在閱讀教材時,不但要弄懂基本知識還要有所發現,甚至有所創新。問題的呈現形式要注意多樣性,可以由教師提出,但若能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其潛能開發的價值更大。開放的課堂更多的是讓學生來找出問題、提出問題。
提出問題是一個人從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觸角,是「問題解決」必不可少的環節,因而教師要給學生創造設問的情境,提供問的機會,把提問權更多地從教師轉給學生。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是幼稚可笑、漫無邊際的,但老師都要認真對待,妥善處理,或當堂答復,或引導討論讓學生自己釋疑,或在課後做個別解釋。切不可置之不理,更不能指責嘲笑。當學生提問題時,教師專注的目光與神情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對為學生創設一個和諧、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對學生勇敢提出問題起著有力的推動作用。應始終保護學生質疑問難的積極性,使學生獲得心理安全感,敢於表達自己的見解,使其思維始終處於積極活動的狀態:反之,如果對他們加以訓斥,或認為此問題與本課的重點無關而置之不理,必然會打擊學生提問的積極性。長此以往,極容易使學生產生提出的問題老師是否會滿意、是否圍繞本節課重點是否正確等顧慮,從而不能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可見,營造一個和諧、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有利於學生大膽提出問題及培養學生思維的創造性和獨特性。
❻ 小學數學教研活動有哪些主題
五種:1、教學內容,知識點。2、教法。 3、學法。4、教學理論。5、學生特點。
❼ 怎樣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教研活動方案
培養中班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教研活動三) 12月3日,中班組的教師圍繞《培養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展開了一場熱烈而生動的討論,具體內容如下: 宋桂芬:人的衛生習慣一般都是從小慢慢形成的,所以,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顯得尤為重要。如果能從小就注意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譬如說孩子個人的衛生習慣:飲食習慣,清潔衛生習慣,或者環境衛生習慣等等,孩子一生獲益良多。
崔麗雲:幼兒良好衛生習慣的培養是一項非常復雜、細致、具體的工作。要滲透在一日生活活動中,重在養成。首先,教師要以身作則。做到言傳身教。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尤其是對於天性好模仿的幼兒來說,不管是正確或是錯誤的,只要是直觀形象的,都會成為他們的模仿對象。為此。我們首先從教師自身的生活習慣做起。要求幼兒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先做到。在日常生活中處處為幼兒做表率。這樣對幼兒良好衛生習慣的養成會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其次,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中,進行隨機教育。讓幼兒體驗講衛生的重要性。良好的衛生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必須長期堅持,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們要十分注意在日常生活的各個環節中對幼兒進行衛生習慣的培養。在盥洗之前,教育幼兒飯前便後洗手,防止病從口入。進餐時應提醒他們不挑食,桌面地面不掉飯粒,保持清潔。飯後記得漱口,不做劇烈的運動。午睡時注意動作輕,說話輕,按時睡覺、起床。不影響他人。游戲、手工時,把廢紙屑等扔進紙簍。活動結束後自己整理玩具。在各種活動中,也可以讓幼兒通過好習慣帶來的好處和壞習慣帶來的壞處進行對比,親身體驗到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的重要性。
宋小園:冬天已經圍繞我們左右,因為冷,所以也限制了我們對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但良好的衛生習慣仍不容忽視。孩子們在這個時期最容易受外界的影響。很願意聽從成人的教導,喜歡模仿成人的行為,並在大腦中留下深刻的痕跡,行成一些定型的概念並逐漸養成行為習慣。如不養成良好講衛生、愛清潔、有規律的生活習慣,就會給身體發育帶來危害,影響身體健康發育。所以也不能因為天氣變冷就減少講究。具體包括:勤洗手洗臉的習慣,洗頭、洗腳和洗澡的習慣,早晚刷牙和飯後漱口的習慣,剪指甲和保持衣服整潔的習慣等。 除個人衛生外,還要養成不隨地吐痰、大小便,不亂扔紙屑瓜果皮等。飲食習慣。飲食要定時定量、不挑食、不偏食等。遵守時間習慣。要有生活規律,在規定的時間里就餐、睡覺、休息、學習和游戲活動等,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生活自理習慣。根據孩子年齡的特點,讓孩子做一些自身的、家庭的力所能及的活,諸如:自己穿脫衣服、洗碗、掃地等。睡眠習慣。要培養孩子保持正確的睡眠姿勢等。
辛甜甜:在幼兒園中教師錄制一些孩子自己穿衣、吃飯、的錄像片,組織小朋友看,然後再舉一些與此相反的事例,讓小朋友去對比,從中分辨是與非,激發孩子的積極性。例如:讓幼兒通過看小朋友午休的錄像,知道正確的睡姿;對最基本的技能,由教師做示範,然後指導小朋友一步一步照著做,同時根據每位小朋友掌握的程度,加以改正和指導。例如洗手;將日常生活中經常做的事,如洗臉、刷牙、梳頭等,編入活潑歡快的樂曲中,編成小的歌曲,教給小朋友。也可以把一些事情編成順口溜、兒歌教給小朋友。這樣便使幼兒通過娛樂的形式學會了一些本領。
李恩:我們開展了衛生標兵的評選活動。將每天衣物、五官保持最干凈的幼兒照片貼到衛生標兵專欄里,並請他們向大家介紹他們保持衛生的方法和經驗,使之在幼兒之間互相傳遞,以帶動其他幼兒。同時,我們還開辟了「每天我都帶手絹」的小專欄,在提醒幼兒帶手絹的同時引導幼兒相互交流手絹的用處。還同幼兒共同開設了「衛生防疫站」的角色區,使幼兒能在游戲中掌握簡單的衛生防疫知識。並擔任衛生檢查員的角色去檢查提醒別人。通過日常的點點滴滴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
靳素芳: 教學活動的開展可以讓幼兒了解系統的衛生科學知識,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目標選擇內容,並通過各個領域教學活動的開展,培養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如我們開展了「哪裡藏著細菌」的主題活動。讓幼兒通過看、聽了解生活中我們的周圍存在著多種細菌,不良的衛生習慣會讓細菌危害我們的身體健康。在「對與錯」的主題活動中,我們將幼兒在體育活動和室內活動時不衛生的做法拍下來,然後讓幼兒看一看其中的對與錯,這樣來自於幼兒周圍的做法使幼兒感受深刻,從而逐漸減少了不良的衛生習慣。通過「什麼時候喝水」的活動讓幼兒明確了劇烈運動後不能做什麼,了解到錯誤做法對於自身的危害。通過這些具體生動的教育活動,使孩子們了解到良好的衛生習慣的益處及不良的衛生習慣的危害,促進了幼兒良好生活衛生習慣的形成。
宋文婷:每次體育活動前,首先根據大班幼兒的能力和特點,提出若干條幼兒要遵守的要求,每次都強調衛生的問題,讓幼兒一邊聽一邊自查。如請小朋友根據今天天熱(冷)的情況減(增)衣服;請小朋友們提前去廁所作好准備。在活動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及時提醒和糾正幼兒。如請出汗的小朋友脫一些衣服;用紙巾擦擦汗;誰累了可以到休息區去玩—會兒等等。這樣不斷地反復提醒、強化。活動結束後還要對幼兒今天的各方面表現給予肯定或否定,使他們知道自己的做法是對還是錯,從而強化幼兒正確的衛生行為。
韓紅霞:幼兒的模仿力極強,他們模仿的主要對象是教師,教師在幼兒的眼中是最偉大、最有權威的偶像,言行舉止具有很大的感染力。為此,作為老師我們首先檢點自己的行為,真正成為孩子的表率。幼兒在教師良好行為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下自然也形成了好的習慣。另外,故事、詩歌、歌曲、影視作品中的藝術形象也有很強的榜樣力和感染力,幼兒也很喜歡模仿。因此,教師注重引導幼兒接觸好的藝術作品,通過這些最直接、最具體、最形象的影響來培養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
宋桂芬:有人說,「播下一種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命運」。是啊,兒童的心田是一塊神奇的土地,播種了一種思想,便會有行為的收獲,播種了行為,便會有習慣的收獲,播種了習慣便會有品德的收獲,播種了品德,便會有命運的收獲。也有人說,行為養成習慣,習慣造就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這些話似乎有些絕對,但良好的習慣對人生的確太重要了。習慣是一種慣量,也是一種能量的儲蓄,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人,要比那種沒有養成良好習慣的人以及養成不良學習習慣的人具有較大的潛在能量。通過這次教研活動,相信我們一定從中收獲很多,對老師們以後的工作一定會產生良好影響。你借鑒他們的,向他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