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數學新課標論文

小學數學新課標論文

發布時間:2021-02-27 01:14:01

① 有關於新課標下小學數學的好的論文課題(只需要一個標題,范圍)

一、一題多問

一題多問是就相同條件,啟發學生通過聯想,提出不同問題,以此促進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例如:三年級有女生45人,比男生少1/10。

問:(1)男生有多少人?

(2)男生比女生多幾分之幾?

(3)男生佔全年級總人數的幾分之幾?

二、一題多變

這種練習,有助於啟發引導學生分析比較其異同點,抓住問題的實質,加深對本質特徵的認識,從而更好地區分事物的各種因素,形成正確的認識,進而更深刻地理解所學知識,促進和增強學生思維的深刻性。一般可以採用「縱變」和「橫變」兩種形式。

1、「縱變」:使學生對某一數量關系的發展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例:某工廠原來每天生產40台機器,現在每天生產50台機器,是原來的百分之幾?

變化題:

(1) 某工廠原來每天生產40台機器,現在每天生產50台機器,比原來增產了百分之幾?

(2) 某工廠現在每天生產50台機器,比原來增產了25%,原來每天生產多少台機器?

(3) 某工廠原來每天生產40台機器,現在比原來增產了25%,現在每天生產多少台機器?

2、「橫變」:訓練學生對各種數量關系的綜合運用。

例:糧店要運進一批大米,已經運進12噸,相當於要運進大米總數的75%。糧店要運進大米多少噸?

變化題:

(1) 糧店要運進大米16噸,用4輛汽車運一次,每輛運2.5噸,還剩下多少噸大米沒有運到?

(2) 糧店要運進大米16噸,先用4輛汽車運一次,每輛運2.5噸,剩下的改用大車運,每輛大車運0.6噸。一次運完,需要大車多少輛?

(3) 糧店要運進大米16噸,先用4輛汽車運一次,每輛運2.5噸,剩下的改用大車運,每輛大車比汽車少運1.9噸。一次運完,需要大車多少輛?

(4) 糧店要運進大米16噸,先用汽車運進75%;剩下的改用大車運,每輛大車運的噸數是汽車已運噸數的1/24。一次運完,需要大車多少輛?

(5) 糧店要運進麵粉14噸,是運進大米噸數的7/8。這些麵粉和大米,用4輛汽車運,每輛運2.5噸,需要運幾次?

這樣,從「縱」、「橫」兩個方面進行練習,就不斷加深了學生對數量關系的理解,使學生的思維從具體不斷地向抽象過渡。發展了邏輯思維,提高了學生分析、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三、一題多解

一題多解主要指根據實際情況,從不同角度啟發誘導學生得到新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溝通解與解之間的內在聯系,選出最佳解題方案,從而訓練了思維的靈活性。

例1、某班有學生50人,男生是女生的2/3,女生有多少人?

(1)用分數方法解:50÷(1+2/3)=30(人)

(2)用方程方法解:X+2/3X=50 或X(1+2/3)=50X=30

(3)用歸一方法解:50÷(2+3)×3=30(人)

(4)用按比例分配方法解:50×3/(3+2)=30(人)

例2、某工廠計劃10天製造200台機器。結果2 天就完成了計劃的25%。照這樣計算,可以提前幾天完成任務?

有以下幾種解法:

(1)10-200÷(200×25%÷2)=2(天)

(2)把計劃產量看作「1」。

Ⅰ、10-1÷(25%÷2)=2(天)

Ⅱ、10-2×(1÷25%)=2(天)

Ⅲ、10-(1-25%)÷(25%÷2)-2=2(天)

(3)把實際天數看作「1」。

10-2÷25%=2(天)

這樣,培養學生從多種角度,不同方向去分析、思考問題,克服了思維定勢的不利因素,開拓思路,運用知識的遷移,使學生能正確、靈活地解答千變萬化的應用題。能做到大綱要求的「根據應用題的具體情況,靈活運用解答方法。」

通過以上形式多樣的練習,不僅調動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溝通了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使知識深化,而且可以達到以點帶面,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

② 小學數學論文

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
——我校開展數學實踐活動的做法及體會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課程學習方式的三個基本維度,適時有效地開展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自主、自悟、自得,從而將書本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技能,有利於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學生個性、特長和諧發展,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下面談談我校開展數學實踐活動的做法及體會。
(一)一 選取內容要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可操作性強。
數學實踐活動是一項實踐性較強的活動,是教師結合學生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這個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是其年齡段感興趣,做得了的。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活動中更好地積累經驗,感悟、理解數學知識的內涵。發展解決問題的策略,體會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調動學習情感,為今後更有效地學習打好基礎。
本學期我們在一年級學生中開展了「問題銀行」活動,提供探究性學習場所,讓學生敢問、會問、善問,並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問題。學生通過同學間的合作、問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找課外書等途徑,讓學生從以往什麼都是「老師說」的怪圈中跳出來,從小養成積極思考,敢於探索的良好品質。活動中,同學共提出不同問題100多條,一年四班黃悅同學一人提出八個問題,表現出了良好的問題意識和求異思維能力。二年級開展了「我家的數字」活動,同學們通過度一度,量一量,對書本上介紹的長度單位的認識由抽象到直觀。並通過電腦合成、手抄報等形式展示了各自的才能
三年級「尋找家中的周長」;四年級「生日派對方案」;五年級「我的設計」;六年級「走出課堂、走進銀行」等,這些活動,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是課堂學習的延伸和拓展。反過來又給課堂教學帶來了主動、生動、互動的效果,使課堂教學從「掌握型」走向「創新型」,為同學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開辟了廣闊天地。
二活動過程中,及時交流,互相啟發,逐步完善。
數學實踐活動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活動過程。再小的活動都不可能一下子完成。要經歷確定活動目標、內容——擬定活動計劃——組織具體實施——交流反饋評價等程序。在活動過程中,既要放手讓學生去體驗,去創造,又要及時反饋、及時指導,還要有一定的時間保證。例如,在學完《圓的認識》後,為使學生能靈活、正確使用圓規畫圓,進一步了解圓心、直徑、半徑等名詞,鼓勵學生畫一幅以圓為主流的平面圖。學生作業交上來後,有簡筆畫、水彩畫、想像畫、漫畫等,種類繁多,色彩鮮艷。但構思比較簡單,主題欠鮮明,只是大大小小圓的組合,寓意欠深刻。遇到這種情況,老師並不急於品頭論足,而是適時組織同學在小組、全班范圍交流創作的意念、創作過程及創作體會。從而感受別人思維的不同。互向啟發,逐步完善自己的作品。最後,一批主題鮮明,構思新穎,時代感強的作品脫穎而出。這樣,活動讓學生經歷了失敗、嘗試了方法、體驗了過程,這就是收獲!更重要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實踐活動給學生帶來了學習方式的變革以及知識、能力方面的提高與發展。
三關注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而不僅僅是結果。
綜合實踐活動是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己進行的合作學習活動。實踐活動的開展,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來了解、關注,並試著去分析解決自己所關注的問題。這些問題在我們看來可能是幼稚的,沒有意義的,而有些問題是他們根本無法解決的。但我們更明白,綜合實踐活動的根本目的不是只為了讓學生真正解決某個實際問題,更不是要一個完美的解決辦法。而是注重在關注並試圖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學生是怎樣發現問題的,是怎樣思考並試圖解決問題的,在關注這個問題的過程中有所體驗,有所感悟,學生的身心、情感、思維、態度都有了哪些變化。通過實踐活動來認識自己,關愛生活、發展自己,這才是開展實踐活動的目標所在。《數學課程標准》中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時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在學習《統計表、統計圖的整理和復習》時,我們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網路、調查訪問、翻閱書報、雜志、課外書獲得信息,巧妙地製成統計圖或統計表。在這一活動中,數學知識不再是脫離生活的各種練習,而是充分體現實踐活動的再創造。情感體驗伴隨著活動的始終。
因此,他們敏銳的新聞觸覺,扎實的數學基礎知識、良好的審美觀念等,展現了現代孩子超人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體現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品質。另外,在每次活動中,我們都十分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注意保護每一個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讓學生在活動中互相交流,在評價中點燃思維的火花,拓展知識的視野,了解斑斕的世界,共享成功的喜悅。
(二)一 師生互動,有助於教師觀念更新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居高臨下的師道尊嚴受到沖擊。綜合實踐活動畢竟是一個嶄新的課題,它面向的不僅僅是學生,而是更廣闊的生活世界,在紛雜的世界裡,學生是學生,教師也是學生。而在某些方面,學生比老師更富有想像,創新能力更強。這就意味著老師要向學生學習,讓師生關系真正走向平等。使老師對自己的教學認真反思,調整自己,以適應新的形勢。六年級同學的《環市中路行車情況統計表》、《我國搜尋飛行員王偉派出艦船、飛機數量統計圖》等,表現了現代孩子對社會的關注。他們已不再只是向老師學習加、減、乘、除運算的小不點,而是關注社會大家庭的一分子。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老師作用的最大發揮,是為學生在自由空間的自由展現創設良好的氛圍,提供廣闊的空間。給學生信心,相信學生自己有能力,能做好。老師自己要虛心,不先入為主,不存偏見,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著想。尊重學生個性,尊重人與人的差異,使每個學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有所發展,而不能強求一律,厚此薄彼,建立真正平等的師生關系。二 學身邊的數學,學生有濃厚的興趣
數學實踐活動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重視學生參與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數學,體驗數學的作用,培養學生自覺地把數學應用於實際的意識和態度,使數學真正成為學生手中的工具,體會到數學巨大的應用價值。二年級學過長度單位厘米、分米、米後,通過量一量家人的身高,家用電器的長、寬等,培養了學生的數感,提高了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三年級「尋找家中的周長」,五年級的「我的設計」等把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使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得到提高。這樣學生不僅可以把書本上的知識與實際聯系,體會到數學的社會價值,還可以學到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在實踐中使知識得到升 華。學生覺得,他們今天的學習與生活密切相關,真正實現了願學、樂學、會學。
三 綜合利用知識,有助於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通過數學實踐活動了解數學與生活的廣泛聯系,學會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獲得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思考方法。綜合起來。能培養學生這幾方面的能力:一是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二是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是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更重要的是,在數學實踐活動中,學生經歷觀察、操作、實驗、調查、推理等活動,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了良好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知識間的相互聯系,體會數學的作用。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這是21世紀拔尖人才所必須的素質,也是《數學課程標准》所倡導的新的學習方式。學科實踐活動作為一種新的學習內容及方式,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嶄新的課題。在實踐和探索中我們認識到,學生的學習不僅是知識的積累,更應在知識應用中強調靈活應用的意識;不僅要讓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還要讓學生去發現和研究問題;不僅要讓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更要在尋求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感悟學習思想和方法。

③ 關於小學數學的教育的論文

在教學時試圖通過「提問——思考——發現」的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營造學生高參與的課堂氛圍。但從課堂實施效果來看,喜憂參半!

一、 快節奏的課堂教學是引導學生高參與的基礎
我相信,一個人在一支慢吞吞的隊伍里排隊等候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他的心理感受只可能用「焦急、厭倦、沮喪」來形容。在我們的教學中,由於受「希望學生盡快掌握所學知識」的心理影響,教師往往更樂意將知識嚼得碎碎的喂給學生,期望學生都能體會到獲得知識的欣喜,所以突破難點時總愛嘮叨幾句,練習中總願意等最慢的一個學生也把題目做完,哪怕減緩上課節奏都在所不惜,美其名曰:以學生為本,卻不知這正是消磨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症結所在。美國「啟發策略研究所」的研究表明:當老師在整堂課里快節奏地講解授課內容時,學生們通常更能全身心地投入。

教學是門永遠帶有遺憾地藝術。我們的課堂中應該以快節奏方式來維持一定的學生參與度,當我們感到學生參與程度在下降、學習活力在減弱、注意力在轉移時,應盡快向下推進課程,讓學生們感到課在不斷地推進,總覺得有事要做、有問題要思考。老師講解、問題解釋和學生練習、答寫只要有約一半的學生明白、完成就盡快變化,哪怕對反應相對遲緩的學生來說,我們也不能減慢速度去適應他們,而是用希望的力量和同伴高漲地學習積極性激勵他們趕上教學的節奏。

④ 小學數學教學方面的論文,求一篇3000字左右的小學數學論文

解題策略
——探索→猜測→檢驗→探索→猜測→檢驗→……
2002年推出的小學數學新課程標准與原大綱相比,有很多新的內容,其中「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鼓勵「猜測」和「探索」,可以說是「新課標」中的靈魂」。「新課標」 雖然僅在「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中提到「重視學生檢驗的習慣」,但我認為,作為數學檢驗習慣和數學檢驗能力的培養,理應貫穿數學教學內容的全部,理應貫穿數學教學的始終。而且如果把探索、猜測和檢驗有機結合起來,將構成一種非常重要的數學解題策略。這種解題策略可公式化為:探索→猜測→檢驗→探索→猜測→檢驗→……,這種解題策略是「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
解題策略中的「猜測」當然不是毫無依據的瞎猜,而是在探索(至少是初步探索)基礎上有一定根據的猜測。既然是猜測,就不一定正確,就有必要進行檢驗。通過檢驗,又必然出現兩種可能:猜測正確和猜測有誤。如果猜測正確(經得起檢驗),則問題獲得解決;倘若猜測有誤,就應分析探索猜錯的原因,探索改善的途徑,並進一步作出新的較為合理的猜測。對新的猜測當然又必須進行新的檢驗,如此循環往復,直至求出問題的正確答案。這就是「探索→猜測→檢驗→探索→猜測→檢驗→……」的解題策略。
試看下面的例子:
一個籠子里有雞兔兩物,數一數有28個頭,有100個足,問雞兔各幾只?
這種「雞兔同籠」的問題,一般都是用「假設法」求解的,但「假設法」的思路(邏輯思維)難以被一般的小學生理解,如果我們運用「探索→猜測→檢驗→探索→猜測→檢驗→……」這一解題策略。那麼我們可以得到小學低年級學生也能理解和掌握的下列解答。
探索:因為100÷4=25,所以0<兔的只數<25。
猜測:取0~25的中間數13作為兔的只數,則雞的只數為28-13=15(只)
檢驗1:總足數=4×13+2×15=82
探索:因為82<100,所以13<兔只數<25。
猜測2:取13~25的中間數19作為兔只數,則雞的只數為28-19=9(只)
檢驗2:總足數=4×19+2×9=94。
探索:因為94<100,所以19<兔只數<25。
猜測3:取19~25的中間數22作為兔的只數,則雞的只數為28-22=6(只)
檢驗3:總足數=4×22+2×6=100,正好符合題意。
所以籠中有兔22隻,有雞6隻。
上述解答雖然看似麻煩費時,但富含探索意識。其中的不斷合理猜測與檢驗,並對檢驗結果進行校正,從而逐步逼近,直至找到正確答案的過程,符合人類探索、發現、發明、創造的認識過程,體現了「失敗乃成功之母」的認識特點,對學生具有極高的教育價值,真正能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探索能力得到有效培養。選取中間數的方法,蘊涵了「中值」、「優選」等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這對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是大有裨益的。通過這種解題鍛煉,直接使學生掌握了探索→猜測→檢驗→探索→猜測→檢驗→……這一在實踐中(在數學中當然也不例外)解決問題的重要策略,這將有效地培養學生運用數學從事實踐工作的能力。
如果對第一次猜測導致的誤差執果溯因,進行分析並稍作邏輯推理,則可快捷獲得正確答案。
事實上通過探索和第一次猜測(13隻兔、15隻雞)並檢驗,得知足數82比實際少了100-82=18。導致這一誤差的原因雖然是猜測的兔子只數少於實際兔子只數。在總頭數28不變的情況下,每增加1隻兔,這時相應地減少1隻雞(或者理解為把1隻雞換成1隻兔),總足數便增加2,要增加18隻足,就需要增加18÷2=9(只)兔,因此,兔的只數應為13+9=22(只),從而雞的只數為28-22=6(只),經檢驗,結論正確。
後一解法較前一解法多一點邏輯思維的含量,顯然也是一種優秀的解題方法(策略),如果說前一種解法適合小學低年級的學生,那麼後一種解法完全適合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水平。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知識水平並結合學生生活實際,精心設計一些探索性和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運用「探索→猜測→檢驗→探索→猜測→檢驗→……」這一解題策略求解,將有利於對學生創新意識,探索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⑤ 小學數學論文,給幾篇例文

關於「0」

0,可以說是人類最早接觸的數了。我們祖先開始只認識沒有和有,其中的沒有便是0了,那麼0是不是沒有呢?記得小學里老師曾經說過「任何數減去它本身即等於0,0就表示沒有數量。」這樣說顯然是不正確的。我們都知道,溫度計上的0攝氏度表示水的冰點(即一個標准大氣壓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溫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態和液態的區分點。而且在漢字里,0作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數目的。2)不夠一定單位的數量……至此,我們知道了「沒有數量是0,但0不僅僅表示沒有數量,還表示固態和液態水的區分點等等。」

「任何數除以0即為沒有意義。」這是小學至中學老師仍在說的一句關於0的「定論」,當時的除法(小學時)就是將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一個整體無法分成0份,即「沒有意義」。後來我才了解到a/0中的0可以表示以零為極限的變數(一個變數在變化過程中其絕對值永遠小於任意小的已定正數),應等於無窮大(一個變數在變化過程中其絕對值永遠大於任意大的已定正數)。從中得到關於0的又一個定理「以零為極限的變數,叫做無窮小」。

「105、203房間、2003年」中,雖都有0的出現,粗「看」差不多;彼此意思卻不同。105、2003年中的0指數的空位,不可刪去。203房間中的0是分隔「樓(2)」與「房門號(3)」的(即表示二樓八號房),可刪去。0還表示……

愛因斯坦曾說:「要探究一個人或者一切生物存在的意義和目的,宏觀上看來,我始終認為是荒唐的。」我想研究一切「存在」的數字,不如先了解0這個「不存在」的數,不至於成為愛因斯坦說的「荒唐」的人。作為一個中學生,我的能力畢竟是有限的,對0的認識還不夠透徹,今後望(包括行動)能在「知識的海洋」中發現「我的新大陸」。

關於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構想
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能,以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為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 就要落實「掌握知識、發展智能、陶冶情操」的三維教學目標,使學生成為既有豐富的知識,又有高尚人格的 主體性的一代新人。這里的所謂人格,是指學生的能力特徵和品德特徵的總和。這不僅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 奮斗目標,也是督導評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依據。現就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問題,構想如下:
一、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總體評價的構想
1.教學指導思想是否符合現代教學論原則;通過教與學雙邊活動是否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認識過程、情感 過程和意志過程。以促進每個學生掌握知識,培養和提高各種數學能力,完善人格,獲得全面的發展。
2.教學目的要求和教學內容的確定是否有利於全體學生比較系統地掌握小學數學最佳知識結構。即,那些 最基本、最具有代表性的概念、法則、規律、公式和數學思想組成的知識系統,並且是按照小學生身心發展規 律,能被小學生所接受、理解、難易適度的知識系統。
3.教學過程的設計是否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技能的形成、潛在智能的開發和提高;是否通過「獲得 知識」和「應用知識」兩種途徑培養和形成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動 手操作和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4.在課堂教學中是否既突出「面向每一個學生,面向學生的每個方面」的落實,又兼顧「因材施教」的推 進。
5.課堂教學是否較好地體現了「認知結構」、「教材結構」、「教學結構」三者和諧一致的整體關系。
6.全體學生在求知的全過程中,興趣、情感、信念、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投入的質量與程度如何,發 展趨向是否有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7.進行「知識」與「能力」方面的課時教學效果的量化測試和「智能」與「情意」方面相應的課外跟蹤考 查結合。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三維教學目標」評價的構想。
(一)對「掌握知識」的評價構想。
實施素質教育,並不是要改變知識及其應用在課堂教學中的核心地位,並非要降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質 量,而是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所涉及的內容提出了更高、更加廣泛的要求。因此,在教學中應該把知識的 形成過程放在教學的首位,使學生經歷真正的認知過程,獲得具有生命力的有用的知識,掌握具有遷移的生動 的活潑的知識結構。那麼,應該如何評價小學數學課「掌握知識」的教學,筆者認為應包括以下內容:
1.「感知、理解新知」的評價內容。
①為導入新知所提供的感知材料是否充實;
②感知材料的選擇是否包羅新知的本質屬性;
③感知階段的誘導是否便於學生盡快進入新知的最近發現區,展開求知探索;
④新、舊知識交接點的確定,是否便於快速促成學生認知的正遷移,教師的點撥是否有助於激起學生「短 兵相接」的思維交鋒,順利完成認知的「同化」或「順應」;
⑤教學輔助手段的使用,是否有利於學生省時優質地發現和理解新知的本質。
2.「抽象、概括新知」的評價內容。
①思維階梯的鋪設是否有助於學生在揭示新知本質的求知過程中,展開高效的觀察與比較、分析與綜合、 判斷與推理、抽象與概括。
②學生在歸納總結新知的過程中是否經過了一個以具體形象思維為支柱,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又將已理 解的抽象概念具體化的認知往返歷程。
③學生對已概括的新知理解得是否正確、全面、深入;學生對新知本質抽象概括得是否正確、全面、深入 淺出,表述具體嚴謹;是否達到了課時教學規定的教學目標。
④學生在探求、獲取新知中個性意識傾向性作用的發揮如何,全員參與的競爭質量與程度怎樣。
⑤教師指導學生求知獲取的「投入」與學生學會求知方法,得到收獲的「產出」是否成正比。
(二)對「發展能力」的評價構想。
能力的發展只能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獲得,離開知識,能力就成了空中樓閣。「發展能力一定要結合知識 的傳授過程去進行,知識有其能力價值,它凝聚在知識之中,不思則暗,深思則寬,不著重分析挖掘,不在知 識傳授過程中充分發揮,就會落空。」發展能力必須結合知識體系有目的、有計劃,有序列,有層次地由低級 向高級逐步提高。練,是形成和發展能力的主要途徑。因此,就小學數學綜合課「發展能力」的評價而言,應 包括下列內容:
1.對課堂「半獨立性練習」層次的評價內容。
①給出的題目是否屬於緊扣新知要點的基本型題目;是否便於全體學生直接運用新知,起到鞏固理解,強 化記憶的作用。
②教師在指導學生運用新知的過程中,是否立足於學生主動積極地解決問題,以思維能力的訓練為核心, 突出基本技能的形成,「扶」與「放」適度,不包辦代替學生對新知的再現。
③學生運用新知解答基本型題目的技能和敘述算理,或法則或解題思路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否達到規定的教 學目標。
④教師在本階段的課堂小結是否切中由學生板演和課堂巡視所反饋問題的要害;「結語」是否有助於學生 對新知要點的再現和發展。
2.對課堂「獨立性練習」層次的評價內容。
①本階段習題設計是否由三類不同要求的題構成;這些題目的編排是否便於培養和提高學生獨立運用知識 解決問題的能力。三類題目的要求如下:
低檔題:比基本型題目稍有變化,其目的是讓學生獨立運用新知解題形成技能,加深對新知的理解和記憶 。
中檔題:以新知為主體的綜合型題目,題目的編排既突出適度的綜合性,又帶有一定的思考性色彩,用以 培養和訓練學生解題的綜合能力和靈活性。
高檔題:思考性較強,略有難度的題目。這類題目不超越學生的知識范圍和思維能力的限制,用以解決「 吃不飽」學生的心理需求和「吃得飽」學生競爭意識的激勵,推進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勝心。
②在本階段中, 教師是否給予學生充足的獨立練習時間(區間為10至15分鍾);是否較好地完成本階段課 時教學任務,達到規定的教學目標。
3.對「獨立練習交流與課堂總結」層次的評價內容。
①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獨立練習交流中,是否為學生創設了寬松、和諧、自信、民主的課堂氛圍。
②教師對學生的解題交流與評定是否立足於培養學生思維的求異性、廣闊性、創造性;是否致力於培養學 生勇於探索、不斷進取、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學習品質。
③師生合作的課堂總結是否提綱挈領,簡明扼要,便於學生回顧求知過程,掌握新知要點,獲得求知啟迪 。
(三)對「陶冶情操」的評價構想。
人的智力商數是先天已有的,而情意商數卻是後天的培養和努力的結果。科學界已提出:一個人的「智商 」只佔其成功要素的20%,真正決定人類智慧的不是「智商」,而是「情商」。因此,一個具有主體性的人, 其核心素質是高尚的人格。通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去陶冶學生應具備的道德情操、科學品質,已是當務之急。 為此,學生在求知過程中情意因素投入的質量與程度,應當作為評價教師課堂教學水平的一項重要內容。應該 評價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是否把「陶冶情操」與「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同步進行,有機結合;是否做到 為此不遺餘力,持之以恆。
總括起來說,學生的「認識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三個方面。學生從 事學習的正確認識是情感活動和意志活動的基礎;良好的情感又能推進學生的認識和行動;而堅強的意志則能 使學生鍥而不舍地提高認識和陶冶情操,去完成既定的學習任務。評價學生的「認識過程」,旨在界定學生揭 示事物的本質以及事物間的關系和規律的水平,為教師提供課堂教學改革的信息,有助於在教學中更好地發揮 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性,促進學生掌握知識,獲得智力技能和開拓學生的創造能力。評價學生的「情 感過程」,在於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更加重視學生良好的情感和情操的培養。評價學生的「意志過程」,使教 師明確良好的意志品質是學生成才的必備素質,在教學中加強砥礪學生意志的教學力度,使學生具有高尚的學 習目的,在求知中勝不驕,敗不餒,知難勇進,百折不撓,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據上所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應該圍繞學生的「認識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去評價教與學的雙邊活動

學數學就是為了能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數學是人們用來解決實際問題的,其實數學問題就產生在生活中。比如說,上街買東西自然要用到加減法,修房造屋總要畫圖紙。類似這樣的問題數不勝數,這些知識就從生活中產生,最後被人們歸納成數學知識,解決了更多的實際問題。
我曾看見過這樣的一個報道:一個教授問一群外國學生:「12點到1點之間,分針和時針會重合幾次?」那些學生都從手腕上拿下手錶,開始撥表針;而這位教授在給中國學生講到同樣一個問題時,學生們就會套用數學公式來計算。評論說,由此可見,中國學生的數學知識都是從書本上搬到腦子中,不能靈活運用,很少想到在實際生活中學習、掌握數學知識。
從這以後,我開始有意識的把數學和日常生活聯系起來。有一次,媽媽烙餅,鍋里能放兩張餅。我就想,這不是一個數學問題嗎?烙一張餅用兩分鍾,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鍾,鍋里最多同時放兩張餅,那麼烙三張餅最多用幾分鍾呢?我想了想,得出結論:要用3分鍾:先把第一、第二張餅同時放進鍋內,1分鍾後,取出第二張餅,放入第三張餅,把第一張餅翻面;再烙1分鍾,這樣第一張餅就好了,取出來。然後放第二張餅的反面,同時把第三張餅翻過來,這樣3分鍾就全部搞定。
我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媽媽,她說,實際上不會這么巧,總得有一些誤差,不過演算法是正確的。看來,我們必須學以致用,才能更好的讓數學服務於我們的生活。
數學就應該在生活中學習。有人說,現在書本上的知識都和實際聯系不大。這說明他們的知識遷移能力還沒有得到充分的鍛煉。正因為學了不能夠很好的理解、運用於日常生活中,才使得很多人對數學不重視。希望同學們到生活中學數學,在生活中用數學,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學深了,學透了,自然會發現,其實數學很有用處。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新課標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