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樣學好小學語文閱讀和作文
你好,語文要想好起來不是一朝一夕的,但也一定有方法。給你說一下專我的方法吧!希望能幫屬到你。
語文一定從閱讀做起,剛開始時覺得語文閱讀最難,但你把閱讀做好了,你的作文、閱讀題都會有長足的進步。那到底怎麼做好閱讀呢?我的方法就是先看閱讀題,帶著問題去讀,在你讀的時候你一定要慢,感受當時作者是在什麼條件下什麼感情下寫的。從這點出發你就會感覺很簡單回答問題,即便答案不對但絕對是很靠近。還要告訴你閱讀最好每三天做2篇。在考試前天別的什麼都不要做,在做做閱讀。
⑵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
教學的效果 從必要性方面來說,閱讀對一個人的發展極為重要。一個人不閱讀,也可以聽話、說話,但是那種「學習」,難以超越自己的生活范圍。閱讀卻能把人帶入到廣闊的社會和自然的空間,才能使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才能使人了解古往今來;人們通過閱讀,不但獲得信息,而且在情感上、思想觀念上、意志品質上得到熏陶;閱讀對開啟人智力的作用也不可低估……閱讀能力是一個人學習各門課程、獲得終身發展的最基本的學習能力。從閱讀的重要性來看,我們的學生不是讀得太多,而是讀得太少。有人統計,中國孩子的閱讀量,僅是歐美孩子的1/8。文本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其他交流方式不可替代的,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不少人變得浮躁,不能沉下心來讀文本,沉湎於讀圖、看多媒體,因此更有必要強調加強閱讀。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那應該怎樣提高新課標下的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呢?筆者認為新課堂應該是充滿生命活力,充滿了人文關懷、問題探索、知識魅力的過程。閱讀應該成為促進學生發展的重要途徑,成為學生自覺的行為,真正實現學生內心的需求和願望。要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人,不把學生看成被動接受的對象;不僅僅要求學生成為閱讀的主人,還要會對課文結構進行解讀;學生可以有自己的獨特見解,敢於對老師的「權威」答案提出質疑。 新一輪課程改革,強調學生必須成為學習的主人,也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能應以教師的分析、解釋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和思維。教師應讓學生處於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教師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教師應想方設法給學生創造多種多樣閱讀的機會,調動和發揮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在一個自由的天地里,充分施展他們的手腳,鍛煉他們的才華。正如作家肖復興所言,「能熱愛讀書並能懂得怎樣讀書,對於一個孩子真是最大的財富。」在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方面,我的做法是:一、著力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葉聖陶先生曾說,「養成閱讀書籍的習慣」是語文教學「懸著」的「明晰目標」。「凡是好的態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為習慣。只有熟練得成了習慣,好的方法才能隨時隨地應用,一輩子受用不盡。」小學生應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主要有① 每天閱讀;② 讀書動筆;③ 帶工具書閱讀;④ 勤問。培養好習慣,光提要求和講解無濟於事,要多督促勤檢查。養成了這些好習慣,什麼都「好像出於本能」,語文就不需要教了。可以說,培養語文學習習慣的過程,就是培養自學能力的過程;各種語文學習習慣一經養成,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不須教就實現了。二、創設意境,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低年級學生具有愛玩、喜動、好奇和憑興趣做事的心理特徵。教師應把學生這些特性與起步閱讀教學有機結合,使學生能在興趣的氛圍中去閱讀。在教學中設法根據教學內容創設一定的意境,能激發學生,使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及樂趣。」這是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 創設良好語言環境。教師的教學語言既是承載教學內容的載體,又是對學生的語言樣本。筆者身處閩南農村,眾多學生從小生活在方言區里,普通話講得不正確、不流利,常常夾帶方言語句。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就要注意使用語言的規范性。教學語言不但要清晰、准確,而且要符合學生的心理。低年級的語文老師,在運用語言時,要有童趣、有激情、有感染力,使學生由喜愛教師的語言,到喜愛教師教的語文課,再到喜歡學語文,並一直保持學習語文的熱情。《語文新課程標准》也提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導言,盡快把學生引入語文的情境上來,使他們產生強烈的閱讀慾望,渴望閱讀,期待閱讀。同時,教師不僅要精心設計「導言」和「結語」,更要講究教學語言藝術,還要體現在語文教學的全過程,貫穿於與學生的交流過程。 音樂渲染氣氛。運用音樂來渲染情境,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感受課文中的形象、畫面及作者的感情。教師精選那些和課文內容、意境、作者情感相一致的樂曲.教學開始時營造氣氛,教學過程中烘托氣氛。也可以採取配樂朗讀等形式,既能體現學科之間的整合,對學生進行美的熏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角色表演展示。在那些描寫人物形象、動物形象的課文中通過學生和教師分別扮演課文中的角色進行表演,學生既熟悉了角色和課文內容,又在展示情境中自然而然地由入境而入情,逐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對作者表達情感的體驗。《小母雞種稻子》這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涉及稻子及種稻子的過程,對於農村的孩子並不陌生。學習本文時,我設計一個分角色表演。根據課文內容,先讓學生在小組內分角色表演「小雞、小鴨、小貓、和小豬」,再由各組推薦一個同學,合作表演,以培養學生與人合作的意識和習慣,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三、啟發學生在閱讀中積累. 積累,顧名思義,靠的是日積月累的功夫。毛澤東說過「語言這東西,不是隨便可以學好的,非下苦功不可。」這里所說的「苦功」就是指多讀多寫。不熟讀、背誦、博覽大量的詩文,不進行相當數量的練筆,要想學會讀寫是不可能的。低年級學生只對動感強的事物或事情過程中動感強的感受興趣,注意的過程也是以無意注意為主。因而,教師在語言表達和積累方面,首先要增強學生的語言感受力。例如學生反復讀課文後,提問學生覺得哪一段或哪些句子寫得美,美在哪裡,引發學生討論、思考;然後做一些必要的提示和總結,再讓學生品讀。久而久之,學生便能形成一定的語言審美觀。其次,要增加學生的詞語積累。詞彙是語言的建築材料。在口頭或書面表達時,如果沒有豐富的詞彙就不能准確地描繪事物,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注意詞語積累顯得尤其重要。鼓勵學生採取「經常翻看」以及多誦讀、多記憶等方法進行積累。同時,學到好的詞、句、段時,引導學生體會「好」在哪裡,同時讓學生做好筆記。引導學生多舉例,多運用,進行理解性的記憶。四、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學會閱讀。 有目標地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是提高閱讀速度和質量的有效策略。這里的「目標」,首先是指導學生制定適合自己的閱讀計劃。補充與課文同步的閱讀材料。如每次學習完一篇課文,引導學生閱讀與北師大版相配套的《同步閱讀文庫》。這樣,可以讓學生明確讀什麼,為什麼讀,怎樣讀。其次是指導學生關注語文教材中重要文章所表達的重要語句,關注自己認為重要的語句或信息,使學生在閱讀中能有區別地閱讀重要的和非重要的信息。平時注意引導學生學會精讀吟誦,學會快速閱讀。五、給學生提供充裕的讀書時間。 方法的掌握和習慣的形成,要有時間的保證。教師在每節課要給學生一定的讀書時間,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閱讀和思考,進行圈畫勾點,理解體會。利用早讀等時段,加強訓練。課後可適當布置一些閱讀訓練篇目,不定期舉行一些朗誦比賽或講故事比賽,多鼓勵學生去認真讀書,讓每個學生都有認真讀書的時間和興趣。長期堅持下去,學生就會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終生受益。六、與家長一道努力,加大學生課外閱讀份量。 記錄、蘊藏人類智慧的物體,除了文物、建築、音樂,更多的是在浩如煙海的書籍之中。新大綱強調:"要結合課文的閱讀,逐步引導學生學會朗讀、默讀和復述,學習精讀、略讀、瀏覽,學習利用閱覽室、圖書館、網路等到查閱資料,培養初步的收集和處理信息能力。"現代社會是信息化、全方位開放的社會,很大一部分信息的來源存在於課外書籍中。要引導學生充實自己的認知世界,就必須藉助於課外閱讀,讓學生涉獵多種科目。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要為學生獲取廣泛的知識創造良好的條件。科任老師、班主任和學校的校長多應該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教育心理學家凱洛博士說,家中有網路全書、雜志等課外讀物,能促使孩子學業進步、熱愛吸收知識。台灣有人做過一項調查,發現高成就學生的學習環境是:(1)干擾較少;(2)有獨立的書房;(3)有較多的課外書。可見,加強課外閱讀,不僅是時代對語文教學的呼喚,更是世界范圍教育成功的經驗。語文教學,一定要在大語文觀的指引下,把課外閱讀納入語文教學的軌道。
⑶ 怎樣學好小學語文:三大有效學習方法
小學三年級的孩子,正屬於一種似懂非懂的時期,對於知識很難做到正確的理解,所以我們應該正確的對其引導,才能使孩子學好語文知識.下面就給大家帶來小學三年級輔導學好語文的好方法,給大家作為參考.
(走進語文)
讓我試試小學三年級語文輔導學好語文的好方法吧!我建議你每天必須有一個小時的閱讀時間,可以是完整的或分散的.每天睡覺前問問自己,今天有一小時的閱讀時間嗎?這對於學好語文是非常重要的.
⑷ 小學生怎樣學好語文
對於學好語文,提供以下幾點建議:除了字、詞、句、章等基礎的識記知識掌握之外,還要做好以下這幾點。
大量閱讀
博覽群書是培養孩子語文素養基本功之一,甚至可以說閱讀是語文學習的根本。大量的課外閱讀是提高孩子語文水平不可替代的手段。
美國心理學家克拉森的心理實驗研究表明,學生充滿興趣的課外閱讀對提高他們寫作能力的作用,遠遠大於機械的寫作訓練。
語文成績好的孩子幾乎都是特別喜歡課外書。這些孩子往往有很多的積累:語詞的積累、素材的積累、情感的積累等。
這樣的孩子在寫作上往往有突出的構思、神奇的用詞,在閱讀理解方面有傑出的見地,在說話方面有超出他人的見識等。總之,他們由於見多識廣而語文根底厚實。
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在低年級,推薦給他們一些民間故事,童話故事,寓言故事等來讀;在中高年級,推薦一些兒童文學,雜文隨筆,報刊雜志,科幻漫畫,歷史名著,文學名著,名人傳記等不同類型、不同內容的多種書籍來讀,並且取消種種人為的限制,允許孩子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選擇不同種類的書籍,從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營養。
理解能力是一種語文素養,它不會像識記能力那樣易於形成,需要耐心長期積累。
堅持閱讀是培養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徑。特別是多讀一些文辭優美、氣魄宏大的散文,對提高理解能力很有幫助,比如《魯迅文集》,《讀者》雜志對培養這些能力和素養都很有幫助。
博覽群書不但是孩子語文素養的基本功之一,而且是孩子成材的一個重要條件。因為豐富的知識是創造力必不可少的一個條件,也是見識增長,智慧來源的途徑之一。
這里需要強調一點: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定不能遠離名著,培養孩子閱讀經典名著要從小引導,循序漸進。
譬如,在小學階段可以讓孩子閱讀根據名著改編的連環畫,小學高年級可以讓孩子閱讀一些專門給少年兒童看的名著簡寫版。
進入初中,就應該接觸原著。我們建議一個孩子從小學到高中畢業閱讀的課外書最低應該在500本之上,最好在1000本以上。
其中包括100本以上各行各業的人物傳記,來奠定孩子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基礎。同時要注意不但要閱讀,而且要寫讀書筆記或者書評。
背誦經典
背誦經典文章、名言佳句也是培養孩子語言素養基本功之一,中學畢業孩子如果能背誦150首古今詩詞,25首白話詩歌,40篇精美的文言散文(每篇三五百字),10篇精美的現代白話文(每篇800到1000多字),200多條古今中外格言警句。
那麼,他的語文功底應該是不錯的。如果在孩子記憶的黃金時間——16歲之前,讓孩子記誦大量的語言精華,那麼,這個孩子從小就奠定了堅實的語文根底。
如果不能在孩子們閱讀背誦的「童子功」季節引導他們走向閱讀的海闊天空,讓他們在書中與歷史對話,與高尚交流,與智慧撞擊,從而打下沉實、厚重的文學素養、人文素養的基礎,將來孩子就很難成為高尚的、文明的,具有創造性的現代人。
養成寫日記的習慣
日記能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辨別能力,增強孩子的自我約束力,提高孩子的文字表達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更重要的是能磨練孩子的意志力和積累作文素材。
寫日記的好處大大超過了教育者的想像。培養孩子寫日記的習慣要循序漸進,開始可以寫短些,每天一、兩句,到每天三、五行,慢慢提高增長。
內容也不拘格,什麼都可以寫,想像的,現實的,國內的,國外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到國家大事,小到雞毛蒜皮等等,要做到有聞必記,有為必記,有見必記,有感必記。
但一定不能出現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現象。哪怕一兩句也要寫上,寫得荒誕一點,不合常規也行,但必須要寫下去,目的是為了習慣的養成,終止了,就前功盡棄了。
超越課堂,走進社會生活
要孩子懂得:課堂小天地,天地大課堂。語文學習應該在課堂上,但絕對不是只靠課堂就能學好的,生活也是語文學習的課堂,語文學習還要在廣闊的天地中,引導孩子睜開驚奇的眼睛面對世界,去直面精彩紛呈的生活場景,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
去逛書店、旅遊、看展覽、做采訪、搞調查、看焦點訪談;討論下崗分流、西部開發、腐敗現象、庸俗文化……
讓孩子在豐富多彩的世界裡,懂得我們生活在奇妙的大自然里,生活在多變的信息社會中,感受人世間的愛與恨,美與丑。
寫好作文
作文是需要靈性的,是需要創造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能力,世界各國的學校都非常重視,例如美國從小學開始,寫作就是孩子們的必修課,到博士畢業都是如此。
那麼怎麼樣才能寫好作文呢?我們提供建議如下:
1、能說出來就能寫出來
我口表我心,我手寫我口,就能打消孩子對寫作文的距離感和畏懼感。說的時候就是「話」,把它寫在紙上就是「文」,怎麼想,就怎麼說,怎麼說,就怎麼寫;大人有大人的想法和說法,孩子有孩子的想法和說法,不同的人都有各自的想法和說法,所以每個人寫出來的文章都不一樣,這就是寫作的秘訣。
2、讓孩子用自己的語言寫
所謂作文就是讓真摯的思想感情從心靈深處流淌出來。想怎麼寫,就怎麼寫,不要給與過多的約束和限制,不要給予太多的標准,不能把大人自以為是更有「意義」和「價值」的東西強加在他們頭上,最需要的是寬容。
忠實自己的心靈和生活,是打開作文大門的第一把鑰匙。要多用短句子,多用白話,多用具體事例,少用概括性句子,多採用描述性語言。做人要直,作文要曲。
3、模仿中創新
人類能藉助模仿而飛快地學習。特別是孩子,他們非常善於在模仿中學習,如果不許模仿,他們一定舉步維艱。
剛開始的所謂臨摹,可以以記人家的結構為主,猶如偷學了幾招花拳綉腿,當然,臨摹「結構」學的是招式,偷的是初級功法。臨摹「構思」和「角度」,學的是配方,偷的是中級功法。
臨摹人家的「思維方式」,學的是精髓,偷的是高級功法。在模仿中要有創新,還應教會孩子像大師一樣思考。像大師一樣,並不困難,只要對生活的態度不粉飾、不矯情,坦誠地去表現、體味、感悟、剖析生活,特別是自己最熟悉和最有興趣表現的生活,就可以了。
讓孩子學會把自己的觀察思考整理整理寫下來。看、想、寫,往復運動,盤旋上升,久而久之,就既有生活又有思想了,思考可以帶動對生活的構思和表達。
4、給孩子展示和被認可的機會
宏湖是北京某報社的一位編輯,他向鄰居高二學生吳菲約稿,沒想到吳菲「作文在班裡較差」,但是因為稿源奇缺,他還是說服吳菲花了三天的時間寫了一篇稿子。後經他的「潤色」,文章登出來了,稿費也同時算出來,1600字的文章共得25元稿費。他想不管吳菲文章寫得好賴,畢竟耗時三天啊,25元稿費確實太少了,就自己又貼上15元,湊了個40元的整數給吳菲送去。誰知從那以後,吳菲就像一個上了發條的機器,拚命寫稿,不但是一個優秀小作者,而且在2002年的高考中,以674分的總成績考取了北京大學中文系。
孩子之所以不喜歡寫作文,不是因為他寫得不好,而是因為教育者缺少一顆寬容的心,缺少一顆發現優秀的心,缺少一顆善於激勵和欣賞的心!他們往往「只顧到學生的作文,而忽視了作文的學生。」
在一定意義上教育者不應該把力量都放在「指導」孩子如何寫作文上,而應該研究如何給孩子展示和被認可的機會,即研究如何「發表」這些作文。「發表」是廣義的,哪怕只是當眾念一念,「製作精品作文集」、「內部出版」等都是發表。
「發表」——給孩子展示和被認可的機會是最強勁的推動力。只要公開發表過一次作文,從此就會改變孩子對作文的態度。作文的持續熱情和靈感,很大部分是靠「發表」運轉起來的。
5、多練多改
巴金說:「只有寫,才能寫出好文章。」魯迅說:「好文章是修改出來的。」修改是寫作文最後一個步驟,並且非常重要。文學巨匠托爾斯泰一部《復活》就改了六次之多。
6、素材積累
引導和促使孩子通過觀察、調查、訪談、上網、閱讀、思考等多種途徑,運用各種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要讓孩子多體驗生活。寫作成功秘訣在於寫熟悉的事,寫具體的事,寫感動自己的事,寫自己喜歡的事,寫自己體驗嘗試實踐過的事。閱讀是寫作的基礎。
多讀名家之言,多欣賞名篇做積累是根本。作文素材積累途徑概括為以下三點:A觀察,B閱讀,C體驗。
7、多觀察生活,體驗生活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做萬件事。概括起來說,要寫好作文要做好以下四點:
A、玩中豐富自己的人生實踐證明,會玩的人往往容易取得成功,科學史上許多重大的發明,都和玩有關系哦。愛玩瓶瓶罐罐的愛迪生成了大發明家,終身玩炸葯的諾貝爾成了大化學家。而那些文學家、大詩人呢,似乎個個都是旅行家,遊山玩水,寫出了精美的散文、游記。所以,寫好作文的第一秘訣——會玩。玩的豐富多彩一些,自然比閉門不出好得多了。
B、讀中豐富自己的情感。立品同白玉,讀書上青雲。愛讀書的孩子,沒有壞孩子。所以,寫好作文的第二秘訣——多讀。精讀與泛讀像結合,深度與廣度相結合,變他人所知為自己所知,充實自己的頭腦,豐富自己的情感。
C、思中激發創造的靈感。魯迅先生說過:「一味只讀,就變成了書櫥。」這就是孔子警示我們的「學而不思則罔」。只有在經歷了、閱讀了之後深入地思考,才會不斷激發創作的靈感,使自己文思泉湧。所以,寫好作文的第三秘訣——會思。
D、寫好表達自己的情感。「好腦子不如爛筆頭」。清朝唐彪寫過《文章惟多做始能精熟》,穩重強調了多做文章的妙處:「多讀乃藉人之功夫,多做乃切實求己功夫,其益相去遠矣。」由此可見,多寫,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才能鍛煉出良好的表達能力。
⑸ 怎樣學好語文閱讀
學習語文不能要求速成
①我常常接到這樣的信,信上說:「我很想學語文,希望你來封信說說怎樣學。」意思是,去一封回信,他一看,就能學好語文了。又常常有這樣的請求,要我談談寫作的方法。我談了,談了三個鍾頭。有的人在散會的時候說:「今天聽到的很解決問題。」解決問題哪有這么容易?哪有這么快?希望快,希望馬上學到手,這種心情可以理解;可是學習不可能速成,不可能畫一道符,吞下去就會了。學習是急不來的。為什麼?學習語文目的在運用,就要養成運用語文的好習慣。凡是習慣都不是幾天工夫能夠養成的。比方學游泳。先看看講游泳的書,什麼蛙式、自由式,都知道了。可是光看書不下水不行,得下水.初下水的時候很勉強,一次勉強,兩次勉強,勉強浮起來了,一個不當心又沉了下去。要等勉強階段過去了,不用再想手該怎麼樣,腳該怎麼樣,自然而然能浮在水面上了,能往前遊了,這才叫養成了游泳的習慣。學語文也是這樣,也要養成習慣才行。習慣是從實踐里養成的,知道一點做一點,知道幾點做幾點,積累起來,各方面都養成習慣,而且全是好習慣,就差不多了。寫完一句話要加個句號,誰都知道,一年級小學生也知道。但是偏偏有人就不這么辦。知道是知道了,就是沒養成習慣。
②一定要把知識跟實踐結合起來,實踐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切,知道得越真切就越能起到指導實踐的作用。不斷學,不斷練,才能養成好習慣,才能真正學到本領。
③有人說,某人「一目十行」,眼睛一掃就是十行。有人說,某人「倚馬萬言」,靠在馬旁邊拿起筆來一下子就寫一萬字.讀得快,寫得快,都了不起。一目十行是說讀書很熟練,不是說讀書馬馬虎虎;倚馬萬言是說寫得又快又好,不是說亂寫一氣,胡謅不通的文章。這兩種本領都是勤學苦練的結果。
④要學好語文就得下工夫。開頭不免有點勉強,不斷練,練的功夫到家了,才能得心應手,心裡明白,手頭純熟。離開多練,想得到什麼秘訣,一下子把語文學好,是辦不到的的。想靠看一封回信,聽一回演講,就解決問題,是辦不到的。
⑤有好習慣,也有壞習慣。好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受用;壞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吃它的虧,想改也不容易。譬如現在學校里不少學生寫錯別字,學校提出要糾正錯別字,要消滅錯別字。錯別字怎麼來的呢7.不會寫正確的形體嗎?不見得。有的人寫錯別字成了習慣,別人告訴他寫錯了,他也知道錯,可是下次一提筆還是錯了。最好還是開頭就不要錯,錯了經別人指出,就勉強一下自己,硬要注意改正。比方「自己」的「己」和「已經」的「已」搞不清楚,那就下點兒工夫記它一記,隨時警惕,直到不留心也不會錯才罷休。
⑹ 小學生怎樣學好語文有什麼好方法
怎樣才能指導學生有效學習語文?這一直是小學語文老師探究的問題,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學好小學語文的方法和技巧,供大家參考。
一、學好課本知識
課本知識是語文的基礎,打好基礎才能更好的學習它。有不少學生認為只要上課時專心聽講,勤記筆記,課後認真完成作業,再加上自覺復習,就能使成績提高。其實,這還不夠。學習的最重要階段是預習。
也就是說在老師上課之前,你先得自己學習一下課文,在預習中要盡量運用你已經獲得的知識和方法去主動地解決自己能解決的問題,把不懂的問題記下來,在上課時跟老師、同學一起學習討論。課本要反復閱讀,直到把問題看的透徹了、明白了。
重點是培養兩個習慣:一個是課後復習的習慣。教師應該針對各學習環節的不同特點給學生適量布置聽、說、讀、寫、背方面的作業,形式上要盡量做到游戲式、趣味化,努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使他們自己養成及時復習的習慣,不懂就問,在復習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解決,讓他們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另一個是階段復習的習慣。從時間安排上,可以當天鞏固新知識,每周進行小結,每月進行階段性總結,期中期末進行全面系統的學期復習;從內容上看,每課知識及時回顧,每單元進行知識梳理,每章節進行知識歸納總結,必須把相關知識串聯在一起,描繪知識結構,形成知識網路,達到對知識和方法的整體把握。
⑺ 如何教好小學語文閱讀
孩子的興趣和習慣是語文學習的關鍵,而且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學科.因此,學生和家長必須樹立一個非常重要的語言概念.在這樣的前奏下,提高學生的興趣已成為語言學習的關鍵.如何提高學生對語文興趣?小學語文家教補習學好語文有哪些技巧?
(走進語文)
注意閱讀,良好的閱讀應首先基於閱讀的流暢性.讀取速度可以保持在每分鍾300字左右.其次,要注意理解文本中詞語的含義,在理解意義時,我們必須注意兩種方法:第一,結合字元、中心、字元的個性等;第二,不僅要理解單詞的表面意義,還要理解單詞的深層含義.培養興趣和注重閱讀永遠都是學好語文重要的兩個好方法,小學語文家教補習主要以這兩個方面為主.⑻ 怎樣才能學好小學語文
我覺的小學的東西沒什麼,只要你上課認真聽,下課好好作做業,就可以了。
最好多取大自然中,走走。對你的視野很好,呵呵!!!
以上是我對你的回答,希望可以幫助你,祝您生活愉快!!
⑼ 小學如何學好語文閱讀
多看課外書增強的是語感和寫作能力,做語文閱讀要注意關鍵詞與關鍵句。建議做閱讀時養成圈畫的習慣,慢慢把每段大意拿捏出來,這樣是最好的方法。如果小學就養成這種習慣,中考,高考,都會給你很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