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學作文教學的幾個原則
一、互動性原則
所謂互動性原則,是指教學活動設計必須注意教學雙方的互動作用,真正體現「以學定教,以教導學」的教學理念。
作文教學評價的成效首先取決於教學中人際關系的正確處理,體現這一原則,關鍵是要抓住「善教」與"樂學"。李鎮西老師在《花開的聲音》一書中曾這樣寫道:「當我抱著全班同學的作文做到教室時,有同學歡呼起來:『啊,評講作文?太好了!』『我最喜歡作文了!』…….評獎的作文是《禮物》。照例是『佳作亮相』,『片斷欣賞』等欄目,同學們一一上台朗讀他們的作文,我不時加以畫龍點睛的評價,我詼諧的語言不時引起學生們愉快的笑聲。像往常的任何一堂語文課一樣,教室里洋溢著和諧而輕松的氣氛』」。從這一教學片斷中可以看出,李鎮西老師以其具有科學性、藝術性的教學活動促使學生愛學、樂學,以"寓教於樂"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在學習中有所思,有所得,並最終形成了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他從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出發,啟發學生的興趣、自覺、主動等主體性因素。他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了文本的魅力和自身的教學魅力,做到了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的最佳配合,善教與樂學的和諧統一,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此,我們認為,作文教學過程中存在著教師、學生和客觀世界這三個最主要、最基本的要素,學生是認識的主體,教師在引導學生完成對客觀世界的認識過程中起主導作用,整個教學過程是通過這三個基本因素間的相互作用實現的。
二、多樣性原則
多樣性原則既體現在評價方式上,也體現在評價結果的呈現方式上。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實施評價,應注意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間互相評價相結合。」「對學生作文評價結果的呈現方式,根據實際需要,可以是書面的,可以是口頭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評語表示;還可以綜合採用多種形式評價」因此,我盡可能給學生提供機會,使學生在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中,通過自評、他評、師評等多種評價方式,讓學生用口頭或書面的呈現方式進行評價,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
1.鼓勵學生自評,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眾所周知,作文不單是一種寫作技巧的操練,更多的則是一種寫作個體心路歷程的自我展示,學生在作文中表達的是自己對生活的觀察、認識和感悟。當學生能跳出自己的習作,對自己的習作給予客觀的評價時,學生的習作水平就會得到提高。如在進行《春天的發現》這篇習作的評價時,我讓學生先說一說自己的習作好在哪兒,不足之處是什麼,使部分學生能客觀的進行自我評價,認識到自己習作的優、缺點,從而使學生體會到自我評價的喜悅。
2.採用同學間互評,激起學生的寫作樂趣
以往作文評價只注重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而忽視了同學與同學間的相互評價。在教學實踐中,我深切體會到,採用同學間互評更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讓同學們有更多的交流與學習機會,每一次的習作後,我都會讓學生將同學的作文帶回家,細細品讀,給予評價。學生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得到了鍛煉,對寫作充滿了樂趣。
3.教師評價,讓學生獲得進步的動力與勇氣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師的評價對學生的情緒和情感影響很大。因此,我用簡短的語言給予熱情的評價,讓學生感受成功的愉悅。我認為,在作文教學中,一條好的評語不僅能幫助學生分析作文的得失,還能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一位寫作水平一般的同學寫了《春天的發現》一文後,我給予了這樣的評價:「文章通過冬春季節樹乾的一些變化,小燕子的歸來,寫出了春天的蹤跡,春天也在你的眼睛裡呢!從你的文章中,老師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學生看到評語後,跑到我面前,說了一聲「謝謝老師」。
三、激勵性原則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評價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採用激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一開始,在同學間互評環節,同學們往往以挑毛病,找缺點為主,使被評價的學生感到很難堪。面對這種情況,我注意加強了對學生的引導,如在《春天的發現》一文的互評時,一個學生在評價中這樣寫道:「你寫的這篇作文太糟糕了,簡直是驢頭不對馬嘴。前面的部分還好,後面越寫越糟糕。唉!」我讓此生將習作中的精彩片斷讀給全班學生聽,及時引導學生說:「你們發現他習作的優點了嗎?咱們先評價他的優點,再幫他找不足,提出希望好嗎?」接著有同學評價說:「他這篇習作通過春天的植物來寫春天的發現,角度選得很好,對於春天天空的描寫也很出色。」通過指導,同學們對互相評價的認識提高了,知道評價同學的習作時要先找對方的優點,用正面評價去鼓勵同學進行文字創作,再對對方的不足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希望。現在同學們不僅學會了寫作評語,還能根據同學的評價修改自己的習作。
四、促進性原則
所謂促進性原則,是指教學要促進學生的發展,包括身心發展兩方面的發展。
由於學生的內因不一樣,對佔有教育資源的能力也不相同,便不可避免地造成學習結果上的不平等。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面對全體學生,彌補差異,使結果大致相同。為此,教師在教學評價中要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潛力,避免簡單的、孤立的、靜止的價值判斷發生在學習能力存在著差異的學生身上。當然,對於部分"潛力生"來說,我們不可能通過一二次教學評價活動就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而要先從優化他們的心態開始入手,既先承認他們的能力差異,然後再擴大到對他們的評價范圍。
我們認為,教學要著眼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要讓學生「跳一跳,摘桃子」,不斷讓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使之充滿自信和自強。我曾模仿李鎮西老師的做法,讓那些恐懼寫作的學生在作文講評課上,朗讀自己最得意的作文片斷,從而使他們克服了自己的「作文恐懼症」。我們正是通過為學生提供表現自己的機會,把他們的內在潛力挖掘出來,使他們產生成就感,並獲得平時很少得到的成功的體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指導性原則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在評價時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發展」。在這一理念指導下,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對一些語文成績好,作文水平較高的學生,我的要求就相應的在章法和文筆上「嚴」一些,在學生力所能及的范圍內,誘導他們對於一些作文的技術問題或技巧問題,去做比較深入的思考,以尋求正確的答案,從而培養他們的寫作能力。重要的是,讓學生從評語中受到啟發,從而產生思索的沖動和再創作的慾望;而對寫作水平較差的學生的習作就相應的「松」一些。針對習作者的具體情況確定不同的評語內容,從而使評語具有了針對性和指導意義。對學生作文的書面評價,要具體明確,有針對性。在發現學生的習作行文不通順時,不能光寫個「語句不通順」完事,而應具體指出語病根源。只有這樣,小評語才能發揮大作用。譬如,學生的《小螞蟻》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春天到了,小螞蟻從冬眠中醒過來,開始安靜的工作。」我讀後,認為學生能張開想像的翅膀,值得肯定。文中說到的螞蟻冬眠,只是學生不了解螞蟻的生活習性,我在寫作文評語時,沒有使用簡單評判式的肯定或否定語氣,而是使用了建設性、商討性的語氣。如:①你能查一下資料,看看螞蟻是如何冬眠的嗎?②想一想,這句話是否可以再修改一下?③你認為本文採用什麼順序比較好呢?這些小評語使用了商討性的語氣,既指出了不當之處,又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既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又指出了他們的不足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總之,在作文教學評價的過程中,只要遵循教學原則的客觀規律,不斷地改進評價的方式方法,就能更有效地去評價學生,激發學生的內驅力,堅定學生的學習信心,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全面的發展。這不僅體現了教師對學生的尊重,也體現了語文教育的「人文性」。只有使學生在評價中看到自己的進步,真切地感受到成功的愉悅,才能讓他們不斷地獲得前進的動力與勇氣。
㈡ 小學四年級作文評分標准等級
小學語文考試作文評分四大標准:
作文評分標准(一)
A等(27—30):切題,思想健康,中心明確,內容具體,層次清楚,語句通順,標點使用比較正確,錯別字少,卷面清潔。
B等(24—27):切題,思想健康,中心明確,內容比較具體,層次較清楚,語句通順,標點使用比較正確,錯別字少,卷面整潔。
C等(18—24):基本切題,思想健康,中心基本明確,內容欠具體,層次不夠清楚,語句基本通順,標點使用大體正確,錯別字多。
D等(18分以下):不合題意,中心不明確,內容很不具體,層次不清,語句不通,標點錯誤和錯別字多。
其中:錯別字每個扣0.5分,扣足5分為止;標點錯誤每個扣0.5分,扣足3分為止;卷面太亂,字跡潦草酌扣1—2分。
作文評分標准(二)
為了改變考試作文評分的隨意性,規范作文評改,達到激勵學生,客觀公正評價老師教學效果的目的,特擬定如下作文評分標准。
小學生作文應注重寫真實的內容,抒真摯的情感,語句通順,條理清楚,標點正確,不寫錯別字,鼓勵創新,寫出個性,盡量減少模仿。作文評價應以激勵為主,不吝嗇分數。
作文內容分數值比例:
思想健康,中心明確(30%)(附標題可佔5%)
內容與題目相符,敘述具體(20%)
條理清楚,段落分明(20%)
語句通順(20%)
會用標點,錯別字少(10%)
評分參考:(以總分30分為例)
一類文(27—30):切題,思想健康,中心明確,內容具體,層次清楚,語句通順,標點使用比較正確,錯別字少,卷面清潔。
二類文(20—27):切題,思想健康,中心明確,內容比較具體,層次較清楚,語句通順,標點使用比較正確,錯別字少,卷面整潔。
三類文(12—20):基本切題,思想健康,中心基本明確,內容欠具體,層次不夠清楚,語句基本通順,標點使用大體正確,錯別字多。
四類文(0—12):不合題意,中心不明確,內容很不具體,語句表達很差,層次不清,語句不通,標點錯誤和錯別字多。
評分時還可規定,錯別字每個扣0.5分,扣足5分為止;標點錯誤每個扣0.5分,扣足3分為止;卷面太亂,字跡潦草酌扣1—2分。
作文評分標准(三)
三 —六年級作文評分標准
1、內容 結構 語言 卷面
一 類 文:(100~90分)
內容:主題明確、內容具體、感情真實、符合作文要求
㈢ 作文教學中的幾種評價方法
經過近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和研究,西方教育評價流派林立,對教育評價本質的認識至今仍歧義互見,沒有定論。各種理論指導下的評價模式也種類繁多,各有千秋。這里,我們試圖把幾種頗具代表性的觀點或模式加以比較,以認識其分歧所在,以便更深刻地理解教育評價的本質和發展趨勢。
1、行為目標模式與CIPP模式行為目標模式,亦即泰勒模式,即是在泰勒評價思想的指導下,以目標作為評價過程的核心和關鍵,通過對學生行為的考察來找出實際活動與教育目標的偏離,從而通過信息反饋,促進教育活動能夠盡可能地逼近教育目標。這一模式結構緊湊,邏輯脈絡簡潔清晰,容易實施,在教育評價理論中佔有重要地位。
CIPP模式是由背景(Context)評價、輸入(Input)評價、過程(Process)評價和成果(Procluct)評價這四種評價組成的一種綜合評價模式。它以決策為中心,為決策的不同方面提供信息。背景評價形成計劃決策,輸入評價為組織決策服務,過程評價指導實施決策,成果評價為再循環評價效力。CIPP模式的主要特點是把背景、輸入、過程和結果綜合加以評判,突出了評價的"改進功能"。
比較行為目標模式與CIPP模式,可以發現除了方法上兩者都同樣重視定量方法外,其它方面都具差異,主要有以下幾點:(1)評價的目的不同。行為目標模式注重教育目標達到的程度,基本屬於事後評價,亦即對結果的總結性評價。CIPP模式注重評價的改進功能,強調為決策過程提供全面的信息,為後來的形成性評價拉開序幕。(2)評價的時空不同:行為目標模式將評價重心放在行為的結果上,評價領域只涉及事後。CIPP模式拓寬了評價的時空,評價范圍涵蓋了活動的整個過程,涉及到事前、事中、事後各個環節。(3)對待目標的態度不同。行為目標模式以目標為中心,目標一旦確立就不容懷疑,反映了泰勒價值觀上的收斂性。CIPP模式則認為目標本身的合理性是需要受到評價的,必要時可以根據對象的需要對目標進行修正和改進。這一觀點突破了泰勒的框架,把評價從范圍與內容上給予了拓寬,深化了對評價的認識。(4)評價的對象不同。行為目標模式主要適用於評價課程設置的合理性和教學活動的有效性。CIPP模式用於評價計劃制定的合理性和各種教學活動。(5)評價的作用不同。行為目標模式用來判斷教育效果,控制教育活動達到教育目標。CIPP模式除了控製作用之外,還必須為決策提供全方面的信息,達到改進決策的目的。
由此看來,行為目標模式所存在的某些局限,如評價目標的凝固性、評價過程的封閉性、價值觀上的收斂性等在CIPP模式中得到了較好的修正,故而CIPP模式較之於行為目標模式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可以反映評價對象的全貌,也因此具有較為廣泛的民主性。當然,我們也並不否認行為目標模式的價值,在需要對教學效果進行鑒別、確證和檢查時,該模式的優越性就不言而喻了。
2、比貝的評價觀與泰勒、克龍巴赫等人的評價觀之所以把比貝的評價觀與其之前的評價觀加以比較,主要是因為比貝首次表述了教育評價是一種目的在於行動的價值判斷,這一表述無疑對教育評價理論的發展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我們甚至可以把比貝的觀點作為評價概念嬗變的分水嶺,因為在他之前,無論是泰勒、克龍巴赫,還是斯塔弗爾比姆,他們都未提及"價值判斷",而把描述看作是教育決策者的事情。
在泰勒模式中,強調的是用行為描述目標達到的程度。在強調客觀描述的背後隱藏著價值求同思想,即把預定的目標作為評價的統一參照系和統一標准,所謂進行判斷就是檢查實現了多少原定的目標。克龍巴赫和斯塔弗爾比姆則是忽略了評價的判斷性質,他們把評價定義為為了決策或其他目的收集信息的過程,因而也就避免了選擇評價准則的問題。然而,不論承認與否,評價的本質乃是一種建立在事實描述基礎之上的價值判斷,比貝恰如其分地揭示了這一本質,他認為教育評價是,"系統地收集信息和解釋證據的過程,在此基礎上作出價值判斷,目的在於行動。"事實證明,評價不可能只是對信息作簡單描述,它總是包含著對一定價值關系及後果的預見和推斷,沒有價值判斷的描述只能稱之為認識,不能稱為評價。基於對這一點的認識,繼比貝之後的各評價流派更加註重對於評價標準的研究,這也使得價值標准由一元轉向多元化,這其中比貝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
3、預定式評價與應答式評價應答式評價模型由斯塔克提出,他認為,"該方法以犧牲某些測量上的准確性換取評價結果對方案有關人員說來更多的有用性。"⑩他把過去的評價統稱為"預定式評價",以便與其"應答式評價"對應。他認為預定式評價多帶有預定性質,即強調目的的表述和客觀的測驗,由方案執行人員掌握的標准,以及研究性的報告的應用。而應答式評價與之相比,則具有明顯的差異:(1)評價標准不同。預定式評價堅持目標求同觀點,以評價者自己的價值觀來進行價值評判,實際否認價值取向的多元化,其價值觀是單一的,在思維上是收斂而非發散的。應答式評價堅持價值存異觀點,充分尊重所有人的需要,承認價值取向的多元化,其價值觀是多元的,在思維上是發散而非收斂的。(2)評價方法不同。預定式評價採用的是科學主義的方法,如測驗、測量和建立指標體系等,操作性強,在判斷結論上運用的是定量分析。應答式評價採用的是自然主義的方法,如觀察、交談、采訪等,較少依賴正規的信息交流方式,在判斷結論運用的是定性分析。(3)信息交流方式不同。預定式評價事先限制好了信息交流的領域,在此領域中"生產"所需信息,並要求准確、精煉。應答式評價則給予被評價者以自由的交流領域,並允許不斷推銷各種有價值的信息,不要求准確但力求有效。(4)評價者作用不同。從事預定式評價者把自己理解為一種剌激物,而非反應物。他只需要產生標准化的刺激,如考題、測驗等,以引起一系列反應,即他所收集的作為評價報告材料的信息。從事應答評價的評價者把方案自然發生的東西,如學生的反應和以後彼此間的對話視為主要刺激物,他既要了解事實又要了解價值傾向,即是共鳴者,又是反應者,在與被評價者的相互作用中,將所得到的信息融合進評價報告之中。(5)被評價者反應不同。人們在預定式評價面前總是有負疚感,挫折感,很難有成就感。評價就好像是一把當空的懸劍隨時會落到自己頭上。在應答式評價當中,人們感受到的是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容易與評價者產生心理相融與共建。
由此看來,應答評價強調價值觀念的多元性、思維形式的發散性,以及方法上的自然主義,具有更加廣泛的民主意識,它與西方整個社會的意識相吻合,一經提出就受到了重視和歡迎。
三、教育評價觀嬗變的啟示
縱觀西方教育評價理論的發展進程,我們至少可以得到以下幾點啟示:
1、關於教育評價發展階段的劃分綜合教育評價理論的發展,可以把教育評價劃分為四個理論階段:第一代稱為"測量時期",時間在19世紀末-20世紀30年代,其標志是"測量"理論的形成以及測驗技術的大量實際運用,評價被簡單地等同於"測量",追求的是教育客觀化。第二代可稱為"描述時期",時間從20世紀30年代至50年代,其特徵是對測驗結果進行"描述",並力求教育標准化。第三代稱為"判斷時期",大約出現於1950-1970年,"判斷"是其主要標志。評價者不僅要運用測量手段去收集各種信息,還要根據一定的價值取向評判教育,追求教育多元化。第四代教育評價出現於70年代後期,強調評價是一種"心理建構"過程,提倡價值多元、全面參與和共同建構。力圖實現教育民主化。
盡管每一代評價理論都力圖克服前一代的缺陷,並使之更符合時代對評價的新要求,但是前三代評價卻存在著某些共同的弊端:(1)"管理主義傾向"。前三代評價往往把評價對象及其他一切有關人都排除在外,管理者與被評價者之間的一致關系很少受到挑戰。這種關系在實際活動中常常造成四個不合理的後果,即管理者無過失,如果有問題評價結論一定指向其他人;管理者與被評價者關系有失公平,被評價者處於無權地位;被評價者不能維護自己的利益,闡述自己的見解;管理者想方設法保護自己不受損害,被評者只有迎合管理者的需要。(2)"忽視價值的多元性"。所謂"客觀"的評價結果難以被具有不同價值觀念的人所接受,當被評價者受到傷害時,往往會採取不合作態度。(3)"過份依賴科學範式"。使評價者忘記了"科學方法"、"實證技術"只是人類認識、評價事物的一類方法技術,而不是全部;使評價過於依賴"數的測量"而忽視"質"的探究;使得評價活動缺乏必要的靈活性和彈性。
針對前三代評價的不足,第四代評價在實證的基礎上,引進了定性方法,並注意了評價過程中評價雙方的互動作用及動態分析。其貢獻在於"它把評價過程的控制特點與評價對象的倫理要求成功地協調起來"。教育評價理論出現的這種新特點,向我們及時地展示了這一理論的發展趨勢。
2、關於教育評價發展的趨勢從教育評價發展的歷史來看,從無到有,從單一到多樣,其發展趨勢是十分明顯的:(1)評價過程,由封閉轉為開放。泰勒模式以目標為出發點和最終歸宿,組合成一個封閉的環路。CIPP模式及應答模式則不再局限於目標本身,而將各種背景環境、外部因素都納入評價過程,呈開放式的網路。(2)評價內容,由片面轉為全面。早先的教育評價只評價學生的學力,然後發展到評價課程,以至進一步發展到對教育活動的方方面面作全方位的評價,評價的內容更為寬廣和全面。(3)評價功能,由單一轉為多樣。早先通過測驗來選拔適合教育的兒童,發展到診斷問題、改進教育、以創造適合兒童的教育。從總結性評價發展到注重評價的形成性作用。(4)價值觀念,由收斂轉為發散。泰勒模式中,目標成為統一的評價尺度,而應答模式則要求根據被評人的需要作出判斷,價值觀念由一元轉為多元。(5)評價手段,由定量轉為定量、定性相結合。從推崇各種客觀的、標准化的測量,發展到提倡觀察、交談等定性分析,再進一步發展到廣泛收集信息,進行解析論證,作出價值判斷的一種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法。
㈣ 小學生語文作文評分標准
作文題目恰當(1.5分)
中心明確(7.5分)
描寫具體、生動( 9分)
條理清楚,段落分明(3分)
語句通順(6分)
標點、錯別字少(3分)
書寫(3分)
㈤ 小學作文評分標准
[小學作文評分標准]小學作文評分標准小學作文評分標准:
一類文(27—30):
1、字跡工整、美觀;
2、寫作文題目,格式正確(在作文格中寫題目不允許加書名號);
3、語句通順流暢,能用完整的句子表達出自己的意思,能用上學過的成語、諺語、名句等,會用恰當的修辭方法;
4、精心選材,內容具體,能緊緊圍繞一個中心把意思表達清楚,能進行生動而細致的描述;
5、段落層次分明,有一定的邏輯性和思想內涵;
6、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7、達到規定字數,小學作文評分標准。
二類文(24—26):
1、字跡比較工整、美觀;
2、寫作文題目(在作文格中寫題目不允許加書名號);
3、語句較通順流暢,能用完整的句子表達出自己的意思,能偶爾用上學過的成語、諺語、名句等,會用常用的修辭方法;
4、內容比較具體,能圍繞一個中心把意思表達得較清楚,描述較生動;
5、能合理地分段寫作;
6、能正確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7、達到規定字數,作文指導《小學作文評分標准》。
三類文(18—23):
1、字跡欠工整。
2、寫作文題目(在作文格中寫題目不允許加書名號);
3、語句基本通順流暢,基本能用完整的句子表達出自己的意思,缺乏常用的修辭方法;
4、內容欠具體,中心基本明確,缺乏生動的描寫;
5、層次不夠清楚;
6、標點使用大體正確,錯別字多;
7、達到規定字數。
四類文(12—17):
1、書寫不夠認真;
2、語句的完整性和通順程度不夠,句子的表達不完整,有語病,錯別字較多;3、內容比較簡單,中心不明確,文章的意思表達不清楚;
4、層次不夠清楚;
5、標點符號使用不當;
6、字數略少。
五類文(0—11):
1、字跡潦草辨識困難;
2、語句不通順、不完整,病句多,錯別字多;
3、內容很簡單,沒有中心,記流水帳,重復啰嗦,不知所雲;
4、標點符號錯誤明顯;
5、跑題;
6、字數很少、只寫一個作文題目,或者乾脆空白〔小學作文評分標准〕【征服畏懼、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確實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獲得成功的經驗。】
㈥ 作文評價標准
作文評價標准有以下:
(一)評分的基本原則
1.評判一篇作文的等級,尤其是基礎等級分的類別,要以題意、內容、結構、語言、文體為重點,全面衡量;綜合考慮,不能只抓一點而不及其餘。
2.每篇作文的「基礎等級分」與「發展等級分」之間,基礎等級中的「內容分」與「表達分」之間,通常具有一致性。但也不可簡單地、機械地對等硬靠。凡「內容分」和「表達分」不在同一等級內,兩者的級差不要超過兩個等級(如內容為一等,表達不應低於第三等;反之,亦然)。
3.實行「雙評制」,一篇作文須由二人獨立評分;對同一篇作文的評分,兩人差距過大而又難以統一的,交由閱卷組組長或質檢組評定。
(二)關於對「題意」的理解
1.凡是在話題「感情的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范圍內,或談情感與認知的關系(認識事物受感情親疏遠近的影響),或談情感與行為的關系(處理問題受感情親疏遠近的影響),其中的關系,可正可反,甚至與所供寓言的寓意不一致,只要立意正確,言之成理,均可視為切合題意或符合題意。「切合」與「符合」的區別,在於論述的深度和廣度。對「感情」的理解,不必局限於寓言中的那種「親情」。
2.文章只要與「感情」或「認知」兩者中的某一方面有一定聯系,而未論及兩者的關系,可視為「基本符合題意」。
3.與所供寓言、所定話題、所設問題絲毫沒有關系,另立話題,視為「偏離題意」。
4.題意不是判定基礎等級分的惟一標准。切合題意的作文,不一定就是內容上的一類文,還應考慮中心是否突出、感情是否真摯等因素。
(三)關於表達的把握
1.文體可不限,但對考生自選的文體,應根據文體特點,評判的側重點有所不同,對採用特殊文體(如詩歌、劇本等)所寫的作文,判分應慎重。
2.表達若有可取之處,即使偏離題意的作文,也不宜輕率判為四等。
(四)關於「發展分」的評定
1.12個評分點,不求面面俱到,要求作文有「亮點」,有「精彩」之處,根據「亮點」的大小、精彩的程度,如確能反映有扎實的寫作基本功,即可給高分直至滿分。
2.凡屬抄襲、宿構之作(須經確認),基礎等級判為四等,不給發展分。
3.凡內容和表達均判為四等,寫作基本功確實很差的,不給發展分。
(五)關於「扣分」的注意事項
1.缺少題目,扣2分。
2.3個錯別字扣1分,重復的不計。
3.字數不足800字的,每少50個字扣1分,扣滿5分為止;字數不足400字,結構嚴重殘缺,已判為四等卷的,字數可不另扣分。
(六)關於幾個技術性問題
1.文後打分包括「內容分」、「表達分」、「發展分」、「扣分」(視情況而定)和「總分」等幾項,如「20(內容)+20(表達)+8(發展)—2(標題)—1(錯字)=45」。
2.先由第一評卷人在文後打分,第二評卷人在其下方根據自己的判斷再打分,並由第二評卷人把平均後的得分分別填到「評分表」和卷首相應的得分欄內。
3.評分表下的「扣分欄」中填寫所扣總分,扣分之前不打「—」號。
4.在每一本第一份試卷的「評分表」中兩人簽全名,余者簽姓即可,簽名不可太潦草。
以上便是是作文評價標準的評分細則。
㈦ 小學語文考試作文評分標准。
1、改變作文沒有滿分的觀念,只要符合要求者,就可以得滿分。
2、重內容,重真情實感,重創新輕模仿。
3、激勵為主,不吝嗇分數。
4、作文內容分數值(100分制):
思想健康,中心明確(30分)(附標題可佔5分)
內容相符具體(20分)
條理清楚、段落分明(20分)
語句通順(20分)
會用標點,錯別字少(10分)
5、評分參考:(30分標准)
一類文(90—100)(27—30):切題,思想健康,中心明確,內容具體,層次清楚,語句通順,標點使用比較正確,錯別字少,卷面清潔。
二類文(80—89)(24—27):切題,思想健康,中心明確,內容比較具體,層次較清楚,語句通順,標點使用比較正確,錯別字少,卷面整潔。
三類文(60—79)(18—24):基本切題,思想健康,中心基本明確,內容欠具體,層次不夠清楚,語句基本通順,標點使用大體正確,錯別字多。
四類文(40—59)(12—18):不合題意,中心不明確,內容很不具體,層次不清,語句不通,標點錯誤和錯別字多。
五類文(39分以下)(0—12):內容有錯誤,語句表達很差,不會使用標點,錯別字很多。
這種評定法還可規定,錯別字每個扣0.5分,扣足5分為止;標點錯誤每個扣0.5分,扣足3分為止;卷面太亂,字跡潦草酌扣1—2分
㈧ 小學作文教學評課
[小學作文教學評課]小學作文教學評課小學作文教學:淺談作文講評課的重要作用
作文的指導、批改、講評是小學作文訓練教學的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是相互作用、緊密相聯的,小學作文教學評課。然而在作文訓練教學實踐中,有些教師重視了作文的指導和批改,卻忽視了作文的講評,結果是勞而坎功,收效甚微,學生作文水平提高很慢。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因素是多方面的。作前指導、成文批等都是作文訓練教學的重要程序,但我們認為更重要的環節還是批後的講評,因為作文的講評是指導工作的升華,是批工作的綜合、繼續,是一個把學生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的過程,講評既是對學生這次寫作活動的經驗總結,又為今後作文指明了努力方向。那麼,怎樣進行作文講評呢?一、講評的主要內容就命題作文來說,一般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講評1、中心是否健康、明確;2、選材是否恰當、豐富;3、思路是否清楚;4、表現形式是否靈活;5、語句是否通順;6、結構是否完整;7、習作態度是否端正。作文講評不可能面面俱到,要針對教學實際,把講評重點放在學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上。通過講評讓學生認識寫作規律,提高認識和寫作技巧。二、講評的主要方式1、常規講評。常規講評即一般性講評。講評前,教師先出示本次作文訓練的要求,讓學生對照要赤誠將自己的作文和教師的批認真看一遍。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議,尋找自己的優缺點。接著賭一根據作文的情況,先總體上進行概括總結,充分肯定學生作文中突出的優點和長處。然後對帶有普遍性的總是進行分析、講評。在講評時,要聯系一些實際例子,讓學生通過具體實例對某些寫作知識加深理解。最後教師要針對本次作的情況,給學生擔出希望,指出改進的辦法和努力的主方向。2、重點講評。每次作文訓練都有中心訓練項目,作文指導《小學作文教學評課》。教師要圍繞訓練仔細研究、認真分析,選准本次作文中的主要優缺點作為講語評重點。選取主要優點作講評,幫助學生總結經驗,以後繼續提高、發展;選主要缺點作講評,是教師根據作文訓練要求,選出有代表性的作文二三篇,進行典型講評。講評時,要將文章公布於眾,也可由教師或學生朗讀一遍,讓學生了解文章的基本情況。然後教師地對文章實際,分項、說明。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好文章好在什麼地方,為什麼說它好;通過實例的分析、比較、評論,使學生對作文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以便今後更好地作文。3、集體講評。教師選擇一兩篇有代表性的作文,或抄在大紙上,下班或印發給大家。用依靠集體的智慧共同討論,集體修改,培養學生能力。在討論過程中,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把握重點,啟發引導學生動腦,動口,動手進行分析、比較。集體講評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靠自己的智慧總結出所寫文章的優點和不足之處,並提出修改意見。有時還可穿插選取讀其它學生的作文片斷,讓大家欣賞或評析。最後,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作文找差距,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羨慕加以修改、補充。然後抄清,再交老師復閱。以三種方式,有時也可以結合進行。具體如何進行,教師則根據實際情況而定。三、講評的注意事項1、做好講評前的准備工作。在講評課上,教師要把學生在寫作實踐中的優缺點,提到寫作規律的高度來認識。一定要做好講評前的准備工作,制定好課時計劃。准備工作台的具體內容包括1分析研究院作文批發情況和記錄,確定講評的目的要赤誠及重點;2考慮採用的講評方式;3精選講評所需的實例;4擬定啟發引導學生思考和計論的問題;5處理好講評重點的關系等。2、講評內容的選擇要突出重點。講評的范圍很廣,講評內容的選擇和確定直接關繫到講評課教學效果,應該認真做好。在確定時一定要准,要吃透兩頭,即教的一頭和學的一頭。教師要仔細研究、認真分析,要從實際出發,結合作文革訓練要求,確定講評重點,集中解決一兩個較為突出的較為普遍性的問題。3、要保護學生的積極性。講評課的目的是幫助小學生提高認識和能力。講評中要注意保護學生的積極性。講評進對學生的成績和進步要給予充分肯定.但表揚要注意實事求是,恰如其分.對於程度較差的學生,要善於發現他們優點,即使是微小的熱情鼓勵。對於學生作畫文中的缺點和不足,則要適當指出,不能諷刺、挖苦,過分苛求。講評中教師不要輕易將差生的作文全盤托出,可摘選部分、片斷指出不足。每次講評表揚面和批評面都不能保持學生習作的積極性,使其對自己的習作態度和習作質量有一個正確的認識。4、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能力。作文講評課無論採取何種方式,都有要讓理好教師教師與學生主體的關系。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合學生處於積極思維狀態,以積極的態度認真找出自己文中的不足之處,世哲學加以修改,並能達到舉一反三,角類旁通。通從而使學生的思維能力、認識能力、欣賞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潛移默化地落實孝育家葉對陶先生說的」教是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5、要給學生個性機會。每次作文講評之後,應留出時間讓學生對自己的作文做再修改。再修改的過程,實際上是對批發和講評的消化過程,也是在教師指導下對作文中反映出不的間題再認識,有助於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分析和表達能力,不從心達到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總之,作文講評是作文指導員的升華和作文批發的綜合、繼續,是作文訓練教學的重要環節,教師應積極上好作文講評課,努力提高作文教學法質量。〔小學作文教學評課〕【征服畏懼、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確實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獲得成功的經驗。】
㈨ 小學作文教學如何有效實施寫作評價
質疑問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表現,優化課堂結構,激活學生的主體專意識,必須鼓勵學生質疑問屬難。教師要創造和諧融合的課堂氣氛,允許學生隨時「插嘴」、提問、爭辯,甚至提出與教師不同的看法。學生有疑而問、質疑問難,是用心思考、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可貴表現,理應得到老師的熱情鼓勵和贊揚。現在對學生的隨時「插嘴」,提出的各種疑難問題,應抱歡迎、鼓勵的態度給與肯定,並做出正確的解釋。
㈩ 小學作文教學有什麼原則
愛因斯坦曾指出:只教給人一種專門的知識和技術是不夠的,專門的知識和技術雖然使人成為有用的機器,但不能給他以一個和諧發展的人格,最要緊的是人要藉著教育得到對於事物及人生價值的了解與感覺,人必須對從屬於道德性質的美和善有親切的感覺,對於人類的各種動機,各種期望,各種痛苦有了解,才能和別的個人及社會有合適的關系。人類任何有意識的實踐活動,只有在某些原則的指導下,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眾所周知,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高低,它可以看作是評價學生語文素質的客觀標志。一般情況下,老師都重視作文教學的選材和寫作指導,而忽略了評價在作文教學中的指導作用。筆者認為,要妥善地處理作文教學過程中素質教育各項要求之間的關系,保證教學質量,應在作文評價方面遵循如下基本教學原則:
一、互動性原則
所謂互動性原則,是指教學活動設計必須注意教學雙方的互動作用,真正體現「以學定教,以教導學」的教學理念。
作文教學評價的成效首先取決於教學中人際關系的正確處理,體現這一原則,關鍵是要抓住「善教」與"樂學"。李鎮西老師在《花開的聲音》一書中曾這樣寫道:「當我抱著全班同學的作文做到教室時,有同學歡呼起來:『啊,評講作文?太好了!』『我最喜歡作文了!』…….評獎的作文是《禮物》。照例是『佳作亮相』,『片斷欣賞』等欄目,同學們一一上台朗讀他們的作文,我不時加以畫龍點睛的評價,我詼諧的語言不時引起學生們愉快的笑聲。像往常的任何一堂語文課一樣,教室里洋溢著和諧而輕松的氣氛』」。從這一教學片斷中可以看出,李鎮西老師以其具有科學性、藝術性的教學活動促使學生愛學、樂學,以"寓教於樂"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在學習中有所思,有所得,並最終形成了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他從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出發,啟發學生的興趣、自覺、主動等主體性因素。他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了文本的魅力和自身的教學魅力,做到了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的最佳配合,善教與樂學的和諧統一,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此,我們認為,作文教學過程中存在著教師、學生和客觀世界這三個最主要、最基本的要素,學生是認識的主體,教師在引導學生完成對客觀世界的認識過程中起主導作用,整個教學過程是通過這三個基本因素間的相互作用實現的。
二、多樣性原則
多樣性原則既體現在評價方式上,也體現在評價結果的呈現方式上。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實施評價,應注意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間互相評價相結合。」「對學生作文評價結果的呈現方式,根據實際需要,可以是書面的,可以是口頭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評語表示;還可以綜合採用多種形式評價」因此,我盡可能給學生提供機會,使學生在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中,通過自評、他評、師評等多種評價方式,讓學生用口頭或書面的呈現方式進行評價,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
1.鼓勵學生自評,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眾所周知,作文不單是一種寫作技巧的操練,更多的則是一種寫作個體心路歷程的自我展示,學生在作文中表達的是自己對生活的觀察、認識和感悟。當學生能跳出自己的習作,對自己的習作給予客觀的評價時,學生的習作水平就會得到提高。如在進行《春天的發現》這篇習作的評價時,我讓學生先說一說自己的習作好在哪兒,不足之處是什麼,使部分學生能客觀的進行自我評價,認識到自己習作的優、缺點,從而使學生體會到自我評價的喜悅。
2.採用同學間互評,激起學生的寫作樂趣
以往作文評價只注重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而忽視了同學與同學間的相互評價。在教學實踐中,我深切體會到,採用同學間互評更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讓同學們有更多的交流與學習機會,每一次的習作後,我都會讓學生將同學的作文帶回家,細細品讀,給予評價。學生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得到了鍛煉,對寫作充滿了樂趣。
3.教師評價,讓學生獲得進步的動力與勇氣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師的評價對學生的情緒和情感影響很大。因此,我用簡短的語言給予熱情的評價,讓學生感受成功的愉悅。我認為,在作文教學中,一條好的評語不僅能幫助學生分析作文的得失,還能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一位寫作水平一般的同學寫了《春天的發現》一文後,我給予了這樣的評價:「文章通過冬春季節樹乾的一些變化,小燕子的歸來,寫出了春天的蹤跡,春天也在你的眼睛裡呢!從你的文章中,老師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學生看到評語後,跑到我面前,說了一聲「謝謝老師」。
三、激勵性原則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評價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採用激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一開始,在同學間互評環節,同學們往往以挑毛病,找缺點為主,使被評價的學生感到很難堪。面對這種情況,我注意加強了對學生的引導,如在《春天的發現》一文的互評時,一個學生在評價中這樣寫道:「你寫的這篇作文太糟糕了,簡直是驢頭不對馬嘴。前面的部分還好,後面越寫越糟糕。唉!」我讓此生將習作中的精彩片斷讀給全班學生聽,及時引導學生說:「你們發現他習作的優點了嗎?咱們先評價他的優點,再幫他找不足,提出希望好嗎?」接著有同學評價說:「他這篇習作通過春天的植物來寫春天的發現,角度選得很好,對於春天天空的描寫也很出色。」通過指導,同學們對互相評價的認識提高了,知道評價同學的習作時要先找對方的優點,用正面評價去鼓勵同學進行文字創作,再對對方的不足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希望。現在同學們不僅學會了寫作評語,還能根據同學的評價修改自己的習作。
四、促進性原則
所謂促進性原則,是指教學要促進學生的發展,包括身心發展兩方面的發展。
由於學生的內因不一樣,對佔有教育資源的能力也不相同,便不可避免地造成學習結果上的不平等。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面對全體學生,彌補差異,使結果大致相同。為此,教師在教學評價中要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潛力,避免簡單的、孤立的、靜止的價值判斷發生在學習能力存在著差異的學生身上。當然,對於部分"潛力生"來說,我們不可能通過一二次教學評價活動就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而要先從優化他們的心態開始入手,既先承認他們的能力差異,然後再擴大到對他們的評價范圍。
我們認為,教學要著眼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要讓學生「跳一跳,摘桃子」,不斷讓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使之充滿自信和自強。我曾模仿李鎮西老師的做法,讓那些恐懼寫作的學生在作文講評課上,朗讀自己最得意的作文片斷,從而使他們克服了自己的「作文恐懼症」。我們正是通過為學生提供表現自己的機會,把他們的內在潛力挖掘出來,使他們產生成就感,並獲得平時很少得到的成功的體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指導性原則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在評價時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發展」。在這一理念指導下,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對一些語文成績好,作文水平較高的學生,我的要求就相應的在章法和文筆上「嚴」一些,在學生力所能及的范圍內,誘導他們對於一些作文的技術問題或技巧問題,去做比較深入的思考,以尋求正確的答案,從而培養他們的寫作能力。重要的是,讓學生從評語中受到啟發,從而產生思索的沖動和再創作的慾望;而對寫作水平較差的學生的習作就相應的「松」一些。針對習作者的具體情況確定不同的評語內容,從而使評語具有了針對性和指導意義。對學生作文的書面評價,要具體明確,有針對性。在發現學生的習作行文不通順時,不能光寫個「語句不通順」完事,而應具體指出語病根源。只有這樣,小評語才能發揮大作用。譬如,學生的《小螞蟻》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春天到了,小螞蟻從冬眠中醒過來,開始安靜的工作。」我讀後,認為學生能張開想像的翅膀,值得肯定。文中說到的螞蟻冬眠,只是學生不了解螞蟻的生活習性,我在寫作文評語時,沒有使用簡單評判式的肯定或否定語氣,而是使用了建設性、商討性的語氣。如:①你能查一下資料,看看螞蟻是如何冬眠的嗎?②想一想,這句話是否可以再修改一下?③你認為本文採用什麼順序比較好呢?這些小評語使用了商討性的語氣,既指出了不當之處,又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既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又指出了他們的不足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總之,在作文教學評價的過程中,只要遵循教學原則的客觀規律,不斷地改進評價的方式方法,就能更有效地去評價學生,激發學生的內驅力,堅定學生的學習信心,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全面的發展。這不僅體現了教師對學生的尊重,也體現了語文教育的「人文性」。只有使學生在評價中看到自己的進步,真切地感受到成功的愉悅,才能讓他們不斷地獲得前進的動力與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