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數學課程介紹

小學數學課程介紹

發布時間:2021-02-26 09:21:09

『壹』 請簡述小學數學課程

第一學段(~3年級)
一、數與代數
1.數的認識
(1)能認、讀、寫萬以內的數,會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和位置。
(2)認識符號<,=,>的含義,能夠用符號和詞語來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參見例1]
(3)能說出各數位的名稱,識別各數位上數字的意義。
(4)結合現實素材感受大數的意義,並能進行估計。[參見例2和例3]
(5)能結合具體情境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小數和簡單的分數。
(6)能運用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並進行交流。[參見例4]
2.數的運算
(1)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四則運算的意義。【1】
【1】關於乘法:3個5,可以寫作3×5,也可以寫作5×3。3×5讀作3乘5 ,3和5都是乘數(也可以叫因數)。關於除法:不給出"第一種分法""第二種分法"等名稱。
(2)能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和表內乘除法,會口算百以內的加減法。
(3)能計算三位數的加減法,一位數乘三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
(4)會計算同分母分數(分母小於10)的加減運算以及一位小數的加減運算。
(5)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並解釋估算的過程。[參見例5]
(6)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
(7)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並能對結果的合理性進行判斷。[參見例6]
3.常見的量
(1)在現實情境中,認識元、角、分,並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
(2)能認識鍾表,了解24時記時法;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體驗時間的長短。[參見例7]
(3)認識年、月、日,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
(4)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受並認識克、千克、噸,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5)結合生活實際,解決與常見的量有關的簡單問題。
4.探索規律
發現給定的事物中隱含的簡單規律。[參見例8]
二、空間與圖形
在本學段中,學生將認識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感受平移、旋轉、對稱現象,學習描述物體相對位置的一些方法,進行簡單的測量活動,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在教學中,應注重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應注重使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獲得對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直觀經驗。
(一)具體目標
1.圖形的認識
(1)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
(2)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參見例1]
(3)辨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圓等簡單圖形。
(4)通過觀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
(5)會用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或圓拼圖。
(6)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會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
(7)能對簡單幾何體和圖形進行分類。
2.測量
(1)結合生活實際,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在測量活動中,體會建立統一度量單位的重要性。
(2)在實踐活動中,體會千米、米、厘米的含義,知道分米、毫米,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會恰當地選擇長度單位。[參見例2]
(3)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進行測量。
(4)指出並能測量具體圖形的周長,探索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公式。[參見例3]
(5)結合實例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並認識面積單位(厘米2、米2、千米2、公頃),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參見例4]
(6)探索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3.圖形與變換
(1)結合實例,感知平移、旋轉、對稱現象。[參見例5]
(2)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
(3)通過觀察、操作,認識軸對稱圖形,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4.圖形與位置
(1)會用上、下、左、右、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2)在東、南、西、北和東北、西北、東南、西南中,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餘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
三、統計與概率
在本學段中,學生將對數據統計過程有所體驗,學習一些簡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能根據統計結果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初步感受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和可能性。
在教學中,應注重藉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經歷簡單的數據統計過程;應注重對不確定性和可能性的直觀感受。

『貳』 小學數學課程內容的構成

一、 課要樹立新的課程理念

所以,在備課時同樣體現在「理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任何一次教育改革,無不以教育觀念的變革為先導,教育每前進一步,無不依賴教育觀念的突破,備課的改革也是一樣.首先教師在思想觀念上必須有突破和創新,可以說,沒有教師教育思想上的一次重大轉變,就不會有整個備課內容方法上的突破,真正樹立.我們不僅要對學生今天的數學學習負責,更要對學生一生的發展和幸福.教師若真正確立了這樣的理念,就會在備課上關注學生,只有將以上這些理念爛熟於心,教師們在備課中才能給自己的課堂教學重新定位,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與時俱進.

二、 課要明確學生的學習目標

「課標」在具體課程目標中提出了:「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四個方面的數學課程目標.通過知識與技能、態度的結合,知識與情感的結合,來實現課程的總體目標.在基礎教育中,實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是課程標准向我們提出的新目標要求.大家知道,數學枯燥無味.因此,在制定課時教學目標的把握上,除了「雙基」目標外,還要注重:(1)每一節課都要重視對學生進行學習興趣、習慣、方法的培養目標,落實這一主要目標比教學生掌握所學知識更為重要.它體現的是一種態度、一種情感,最後才是一種結果.例如:在教《「10以內數」的認識》這節課時,讓孩子們認識了「10以內數」之後,迅速地將孩子們引進了一個精彩的世界-----

同學們,你們能用身邊的事物說說你心目中的數字嗎?老師用期待的目光掃視著全班同學,小手一個個地舉起來了.x0d「我們教室里有『1』塊黑板.」

「 我有一雙勤勞的手,一共是10個手指頭.」

「我的衣服上有5顆紐扣.」-------

老師巧妙的一問,讓學生自然地把數學與身邊的事物聯系起來,科學的價值與意義就在生活之中,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這一深奧的道理.在這種和諧的交流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感情,得到了融洽與升華.

三、 課要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

為了適應新教材的編排特點是「具有基礎性、豐富性和開放性」.給不同層次的學生留有學習空間,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x0d教師必須深入鑽研教材,充分挖掘蘊涵在數學知識中的數學思想.我們知道小學教材體系有兩條線索:第一條是數學知識,這是寫在教材上的明線;第二條是數學思想方法,這是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是不很明確地寫在教材中,是一條暗線.前者容易理解,後者不易看明.前者是教材寫什麼,後者是明確為什麼要這樣寫.例如:「進位加法」的進位問題.從教材的表層不僅是出現幾種不同的演算法,在鼓勵演算法多樣化的基礎上,要提倡學慣用「湊十法」進行計算,而深層次挖掘,我認為更重要的恐怕還是引導學生掌握以「十」為單位的計算的思想.這也更是後續學習的需要.

因為在人類歷史的長河裡,人類的認識經過兩次飛躍.從逐一計數到按群計數是第一次飛躍.從按群計數到以「十」為單位計數是第二次飛躍.

三、 備課要找准教學的切入點.

《課程標准》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識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因此,備課時教師要能想到以下幾個問題:

1、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

2、學生自己已經解決了什麼?

3、學生還想知道什麼?

4、想知道這些問題,學生是否能通過合作來解決?

5、哪些問題需要教師的點撥和引導?

6、哪些疑難問題還需要拓展與延伸等.把這些問題弄清楚了,也就明確本節課中教學的切入點和主要完成的目標了.

以上所談的幾個方面,落到實處那就是:在課堂上,「學生的思路就是我們教學的線索,我們只是引導學生前進.過去以傳授知識技能為主,現在我們以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為己任。

『叄』 小學數學階段課程目標是怎樣描述的

一、總體目標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夠
● 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知識(包括數學事實、數學活動經驗)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
●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情感態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發展.
具體闡述如下:

知識與技能
●經歷將一些實際問題抽象為數與代數問題的過程,掌握數與代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經歷探究物體與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和變換的過程,掌握空間與圖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經歷提出問題、收集和處理數據、作出決策和預測的過程,掌握統計與概率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數學思考
●經歷運用數學符號和圖形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建立初步的數感和符號感,發展抽象思維.
●豐富對現實空間及圖形的認識,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經歷運用數據描述信息、作出推斷的過程、發展統計觀念.
●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過程,發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
步的演繹推理能力、能有條理地、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

解決問題
●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並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
●學會與人合作,並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
●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情感與態度
●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與求知慾.
●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 心.
●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及對人類歷史發展的作用,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造,感受數學的嚴謹性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形成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及進行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以上四個方面的目標是一個密切聯系的有機整體,對人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們是在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中實現的.其中,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的發展離不開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同時,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必須以有利於其他目標的實現為前提.

二、學段目標

第一學段(1~3年級) 第二學段(4~6年級) 第三學段(7~9年級)

知識與技能
●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萬以內的數、小數、簡單給分數和常見的量;了解四則運算的意義,掌握必要的運算(包括估算)技能.
●經歷直觀認識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過程,了解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感受平移、旋轉、對稱現象,能初步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獲得初步的測量(包括估測)、識圖、作圖等技能.
●對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過程有所體驗、掌握一些簡單的數據處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確定現象.
●經歷從現實生活中抽 象出數及簡單數量關系的過程,認識億以內的數,了解分數、百分數、負數的意義.掌握必要的運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給定事物中隱含 的規律,會用方程表示簡單的數量關系,會解簡單的方程.
●經歷探索物體與圖形的形狀、大小、運動和位置關系的過程,了解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基本特徵,能對簡單圖形進行變換,能初步確定物體的位置,發展測量(包括估測)、識圖、作圖等技能.
●經歷收集、整理、描 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掌握一些數據處理技能;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游戲規則的公平性,能計算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符號的過程,認識有理數、實數、代數式、方程、不等式、函數;掌握必要的運算(包括 估算)技能;探索具體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和變化規律,並能運用代數式、方程、不等式、函 數等進行描述.
●經歷探索物體與圖形基本性質、變換、位置關系的過程,掌握三角形、四邊形、圓的基本性質以及平移、旋轉、軸對稱、相似等的基本 性質,初步認識投影與 視圖、掌握基本的識圖、作圖等技能;體會證明的必要性、能證明三角形和四邊形的基本性質,掌握基本的推理技能.
●從事收集、描述、分析 數據,作出判斷並進行 交流的活動,感受抽樣的必要性,體會用樣本估計總體的思想,掌握必要的數據處理技能;進一步豐富對概率的認識,知道頻率與概率的關系,會計算一些事件發生的概率.

數學思考
●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的數字信息作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描述現實世界中的簡 單現象.
●在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運動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與類比.
●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
●能對現實生活中有關的數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釋,會用數、字母和圖表描述並解決現實世界中的簡單問題.
●在探索物體的位置關系、圖形的特徵、圖形的變換以及設計圖案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進行歸納、類比與猜測,發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能對結論的合理性作出有說服力的說明.
●能對具體情境中較大的數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釋和推斷,能用代數式、方程、不等式、函數刻畫事物間的相互關系.
●在探索圖形的性質、圖形的變換以及平面圖形與空間幾何體的相互轉換等活動過程中,初步建立空間觀念,發展幾何直覺.
●能收集、選擇、處理數學信息、並作出合理的推斷或大膽的猜測.
●能用實例對一些數學猜想作出檢驗,從而增加猜想的可信程度或推翻猜想.
●體會證明的必要性.發展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

解決問題
●能在教師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
●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有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
●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能從現實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
●能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並試圖尋找其他方法.
●能藉助計算器解決問題.
●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
●能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並嘗試解釋所得的結果.
●具有回顧與分析解決問題過程的意識.
●能結合具體情境發現並提出數學問題.
●嘗試從不同角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並能有效地解決問題,嘗試評價不同方法之間的差異.
●體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能用文字、字母或圖表等清楚地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並解釋結果的合理性.
●通過對解決問題過程的反思,獲得解決問題的經驗.

情感與態度
●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夠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數學活動.
●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了解可以用數和形來描述某些現象,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對周圍環境中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具有好奇心,能夠主動參與教師組織的數學活動. ●在他人的鼓勵與引導下,能積極地克服數學活動中遇到的困難,有克服困難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對自己得到的結果正確與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在學習中可以取得不斷的進步.
●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認識到許多實際問題可以藉助數學方法來解決,並可以藉助數學語言來表述和交流.
●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推斷等數學活動,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性,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對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觀點有提出疑問的意識、並願意對數學問題進行討論,發現錯誤能及時改正.
●樂於接觸社會環境中的數學信息,願意談論某些數學話題,能夠在數學活動中發揮積極作用.
●敢於面對數學活動中的困難,並有獨立克服困 難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有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體驗數、符號和圖形是 有效地描述現實世界的重要手段、認識到數學是解決實際問題和進行 交流的重要工具,了解數學對促進社會進步和 發展人類理性精神的作用.
●認識通過觀察、實驗、歸納、類比、推斷可以獲得數學猜想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性和創造性,感受證明的必要性、證明過程的嚴謹 性以及結論的確定性.
●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對數學問題的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觀點,並尊重與理解他 人的見解;能從交流中獲益.
地區不一樣要求也不盡然,不過可以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

『肆』 求小學數學教學課程標准

開課專業:

小學教育專業;開課學期:第五學期;

課程總學時:
72
學時(講授學時:
44
學時;研討與實踐學時:
28
學時;每學期兩
周校外實訓基地實訓)


學分:
4
學分。

一、課程地位、性質和任務

《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是初等教育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程,是以研究小學數學
教學的規律、小學數學教學的藝術等問題的一門核心課程。

《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
程標准」為指導,以現代教育學和心理學為基礎,根據數學課程發展的趨勢,研究小學
數學課程及其教學的規律,主要介紹小學數學教材編寫思想、小學數學學科概述,小學
數學課程內容,兒童的數學學習過程,小學數學的主要教學理論及模式分析,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小學數學教學的組織、設計和評價,數學概念、數學規則、空間幾何、統計
與概率數學問題解決的教學研究等。它以哲學、教育學、心理學、數學為基礎理論、吸
收邏輯學、美學、社會學、文化學、歷史學等相鄰相關學科的科研成果,在多視角,多
側面的交叉中形成自己的理論體系。
《小學數學教學法》體現理論性,應用性。一方面
提供學生未來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所需要的最基礎的科學理論和技能,
培養學生運用理論
知識和科學方法探尋和解決小學數學教學中諸多問題;
另一方面引導學生用科學理論去
指導實踐創新,用實踐創新去豐富理論。不斷提高學生小學數學教學能力,並最終形成
終身發展能力。

二、課程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較全面、較系統地掌握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的基本理
論和基本方法,樹立正確的數學教育觀,明確小學數學課程的目標和內容,掌握小學數
學學習規律和教學規律,具有初步的教學與研究能力,為今後的教學工作奠定更為堅實
的理論和技能基礎。具體為:

1


從課程論、教學論和學習論三個方面認識小學數學教學;

2


從小學數學發展的歷史來認識當前我國小學數學教學;

3


掌握小學數學教學的一般原理和基本的教學技能;

4
、產生對小學數學教學與研究的興趣;

三、
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

認真鑽研教材,
明確本課程的具體特點和學習要求。
引導學生在全面系統學習的基
礎上,掌握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重視教育教學理論與小學數學教學實際相
結合的原則。把課程的教學內容與小學數學教育的實際緊密聯系起來,通過案例的形式
進行理論分析和解剖,讓學生生動形象地理解教學內容,不斷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與研究

『伍』 小學數學課程的含義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
1. 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
2. 體會數學知識之間、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增強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了解數學的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初步的創新意識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陸』 小學數學的課程標準是什麼

1、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知識(包括數學事實、數學活動經驗)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

2、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3、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4、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情感態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發展。

(6)小學數學課程介紹擴展閱讀: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目標:

1、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

2、體會數學知識之間、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增強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了解數學的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初步的創新意識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柒』 小學數學的課程內容

數學是日常生活和進一步學習必不可少的基礎和工具。掌握一定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我國公民應當具備的文化素養之一。
小學數學是義務教育的一門重要學科。從小給學生打好數學的初步基礎,發展思維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和學習數學的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於貫徹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教學目的和要求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掌握數量關系和幾何圖形的最基礎的知識。
(2)使學生具有進行整數、小數、分數四則計算的能力,培養初步的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能夠探索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使學生具有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教學要求
使學生獲得有關整數、小數、分數、百分數和比例的基礎知識;常見的一些數量關系和解答應用題的方法;用字母表示數和簡易方程、量與計量、簡單幾何圖形、統計的一些初步知識。
使學生能夠正確地進行整數、小數、分數的四則運算,對於其中一些基本的計算,要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並逐步做到計算方法合理、靈活。具有估算意識和初步的估算能力。
結合有關內容的教學,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操作、猜測,培養學生會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同時注意思維的敏捷和靈活。
使學生逐步形成簡單幾何形體的形狀、大小和相互位置關系的表象,能夠識別所學的幾何形體,並能根據幾何形體的名稱再現它們的表象,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
培養學生觀察和認識周圍事物間的數量關系和形體特徵的興趣和意識,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通過觀察、操作、猜測等方式,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捌』 小學數學新課程理念

小學數學新課程的基本理念

1、數學課程生活化

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以學生從體驗的和容易理解的現實問題為素材,並注意與學生已經了解和學生過的教學知識相聯系,讓學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體情境中,通過自主活動理解教學知識,建構數學知識結構。

2、讓學生親歷數學知識的形成

學習數學唯一正確的方法是實行「再創造」,探究性學習強調學生通過自己參與類似於科學研究的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就是「再創造」。必須讓學生看到數學知識形成和發展過程,親身體驗如何「做數學」。

3、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課程標准》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和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的,主動和具有個性的過程」。「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這是此次課改的核心理念。

4、教師要轉變教學的方式

《課程標准》指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教學中,教師應精心組織課堂教學,有效地引導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真誠地與學生合作,共同創造一種新的課堂文化。

5、評價的根本是要促進學生的發展

新課程評價是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教學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方法多樣化的評價體系。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教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6、重視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

『玖』 簡述小學數學課程

第一學段(1~3年級)
一、數與代數
1.數的認識
(1)能認、讀、寫萬以內的數,會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和位置。
(2)認識符號<,=,>的含義,能夠用符號和詞語來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參見例1]
(3)能說出各數位的名稱,識別各數位上數字的意義。
(4)結合現實素材感受大數的意義,並能進行估計。[參見例2和例3]
(5)能結合具體情境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小數和簡單的分數。
(6)能運用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並進行交流。[參見例4]
2.數的運算
(1)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四則運算的意義。【1】
【1】關於乘法:3個5,可以寫作3×5,也可以寫作5×3。3×5讀作3乘5 ,3和5都是乘數(也可以叫因數)。關於除法:不給出"第一種分法""第二種分法"等名稱。
(2)能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和表內乘除法,會口算百以內的加減法。
(3)能計算三位數的加減法,一位數乘三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
(4)會計算同分母分數(分母小於10)的加減運算以及一位小數的加減運算。
(5)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並解釋估算的過程。[參見例5]
(6)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
(7)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並能對結果的合理性進行判斷。[參見例6]
3.常見的量
(1)在現實情境中,認識元、角、分,並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
(2)能認識鍾表,了解24時記時法;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體驗時間的長短。[參見例7]
(3)認識年、月、日,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
(4)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受並認識克、千克、噸,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5)結合生活實際,解決與常見的量有關的簡單問題。
4.探索規律
發現給定的事物中隱含的簡單規律。[參見例8]
二、空間與圖形
在本學段中,學生將認識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感受平移、旋轉、對稱現象,學習描述物體相對位置的一些方法,進行簡單的測量活動,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在教學中,應注重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應注重使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獲得對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直觀經驗。
(一)具體目標
1.圖形的認識
(1)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
(2)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參見例1]
(3)辨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圓等簡單圖形。
(4)通過觀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
(5)會用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或圓拼圖。
(6)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會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
(7)能對簡單幾何體和圖形進行分類。
2.測量
(1)結合生活實際,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在測量活動中,體會建立統一度量單位的重要性。
(2)在實踐活動中,體會千米、米、厘米的含義,知道分米、毫米,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會恰當地選擇長度單位。[參見例2]
(3)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進行測量。
(4)指出並能測量具體圖形的周長,探索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公式。[參見例3]
(5)結合實例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並認識面積單位(厘米2、米2、千米2、公頃),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參見例4]
(6)探索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3.圖形與變換
(1)結合實例,感知平移、旋轉、對稱現象。[參見例5]
(2)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
(3)通過觀察、操作,認識軸對稱圖形,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4.圖形與位置
(1)會用上、下、左、右、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2)在東、南、西、北和東北、西北、東南、西南中,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餘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
三、統計與概率
在本學段中,學生將對數據統計過程有所體驗,學習一些簡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能根據統計結果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初步感受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和可能性。
在教學中,應注重藉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經歷簡單的數據統計過程;應注重對不確定性和可能性的直觀感受。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課程介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