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寫一篇關於諸葛亮的作文
在人才的成長過程中,
要有足夠的發展空間,
否則論你如何胸存韜略、內
學富五車,
沒有空間給你容施展,
也是無濟於事。
諸葛亮,說他是人才,一點也不為過。但是,縱然孔明有經天緯地之才,
在出山以前,
也就是被人們敬稱為
「
卧龍
」
人們知道他的學識、
才華,
但在那時人們眼裡,諸葛亮畢竟還是一「卧」龍,而在他出山之後,可謂是騰雲駕霧、呼風喚雨,盡顯真龍本色。
那時的亂世需要這樣一個人才,劉備又給了他一個施展才華的廣闊舞台。相比之下,屈原雖然也是滿腹才華,卻是飽受排擠,最終只能落得個自投汨羅以死的悲慘結局。他就缺少這樣一個展現自我的舞台,所以說諸葛亮所處的時代,成就了他,使他的文韜武略得到了完美的施展施展。
我們說諸葛亮是人們眼中的曠世奇才,但我們更應該感悟到,一種時代造就一種人才,所謂的時勢造英雄。
所以說,我們要想像孔明先生一樣,活出自身的價值,活出自身的意義,我們就要了解我們身處的時代,尋找綻放自身光彩的舞台,並學會如何適應這個時代,學會如何在舞台上展現出自己最優秀的一面,這樣我們必定會有一個光輝燦爛的人生,
成為21世紀的新人才!
② 諸葛亮的作文300字
希望對您能有所幫助
諸葛亮在有的人眼裡,是一位智者,什麼事情都做的很好,被萬人傳頌、受萬人敬仰。可是我卻不那樣認為他,他有些事做的不太好。
他在赤壁之戰前,「草船借箭」,現在已經是一段千古佳話,可是我卻不那麼認為。如果曹軍放火箭么?他,必死無疑。可是,郭嘉早亡,不然,他必死。
赤壁之戰後,他明知曹操對關羽有大恩,還叫關羽去把守華容道以致曹操逃脫,別人都說他那是挫關羽的囂張氣焰。其實不是,他以為關羽如果捉住曹操,那樣一來,關羽的知恩圖報就是虛偽的了,關羽的名氣就會打折扣。如果沒有,他有可以不殺關羽,借機巴結關羽,他早就料到劉備和張飛回說情的,說以叫關羽去華容道守。他如果叫五百弓箭手和一百刀斧手去捉曹操,那樣一來,天下大勢一目瞭然。就不是三分天下了,應該是和東吳平分天下。
別人都說他料定魏延謀反,讓馬岱殺了魏延是對的,別人也都以為魏延真的謀反,其實不是,在《九州春秋》中紀錄諸葛亮說的一句話,諸葛亮說:「若延不歸,軍便自發。」由此可見,他早就料到魏延會不走,他還不事先叫人帶魏延走,導致來了一個馬岱斬魏延。可憐的魏延死了連名節也沒有。
他明知關羽驕傲,還叫關羽守荊州那麼重要的地方,以致呂子明白衣渡江、奇奪烽火台、關羽失荊州,敗走麥城。著是他借孫權之手殺關羽。
他六齣岐山,自不量力的以為憑借自己一個人的力量可以打敗魏國,以致窮兵黷武,加快了蜀國滅亡的時間。他應該利用蜀國易守難攻的優勢發展經濟。可他沒有,最後累死了。
在有的人眼裡,諸葛亮是智者,是一個神。可是,他的一生有太多的沽名釣譽,是一代智者,也是一代愚者。
③ 關於諸葛亮的作文
我眼中的諸葛亮
在歷史人物中,最令我關注的不是頂天立地的關雲長,也不是水滸傳中勇猛過人的武松,更不是不辱使命的蘇武,而是三國演義中胸懷大志,腹納良謀的諸葛亮。
諸葛亮,他本為一介布衣躬耕南陽,字孔明,號稱「卧龍」先生。他一心求明主,最後跟隨劉備,成為了劉備的軍師。他「火燒新野」嶄露頭角;他「草船借箭」神機妙算;他「智取荊州」博得一席之地;他「六齣祁山」忠心耿耿;他「火燒赤壁」從此天下三分;他「七擒孟獲」忠心耿耿,他「病死五丈原」長使英雄淚滿襟。
然而,在我眼中看來,諸葛亮選擇靠賣草鞋和織席為生的劉備當明主是一個錯誤。
曹操滅了袁紹後,統一北方,實力最強!只有江東的孫權可以勉強與他對抗。如果他投靠曹操,加上郭嘉等謀士的齊心協力輔佐,統一天下指日可待,也同樣可以讓百姓們安居樂業,他的遠大抱負也同樣可以實現,後人也會將他的故事傳頌千古。
可他沒有,他選擇了劉備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造成了長達六十多年的戰爭,百姓們妻離子散,自己也落個「病死五丈原」的人生慨嘆。不能不說:「在某種程度上,這是諸葛亮抉擇的錯誤與遺憾!」
人們常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來評價諸葛亮,來表達諸葛亮對漢室的忠心耿耿,可在我眼裡深深為他感到惋惜!盡管如此,作為一代智絕的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依然在道德情操上是後世子孫的楷模!
④ 寫一篇關於諸葛亮的作文500字
我認為:對諸葛亮的評價應該秉承著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一分為二看待。縱觀諸葛亮一生,應該說,他是光輝的,但是人非聖賢,當然,他有很多缺點。
首先,他的功績應該肯定。
四川今天北稱為:天府之國。究其根源,來自於諸葛亮治蜀之功。大家知道在劉備入主西蜀之前,西蜀乃蠻荒之地。人民蒙昧,野獸出沒,生產力極其落後、低下。經過諸葛亮的治理,生產力躍居全國前茅。人民安居樂業,社會治安空前良好,做到了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境地。蜀地開始成為中國富庶、繁華的地區之一。諸葛亮還發明了很多農耕器具,以利於農業生產。所以,至今蜀地老百姓還懷念諸葛亮的功績。這是不可磨滅的歷史功勛。
有人會說,諸葛亮逆歷史潮流,扶持一個沒落的漢王朝,是歷史退步,是倒行逆施。這對不對呢?值得商榷!在當時哪個歷史背景,諸葛亮的選擇無可厚非。按一些學者所言,諸葛亮應該幫助曹操完成統一大業,而不是慫恿劉備三分天下。我覺得不是這么簡單。第一,曹操值不值得賢士們幫助統一華夏。我們看看曹操所作所為,盡管算是個英雄,但是殘暴不仁,冷酷多變,並不是天下福祉。況且曹操出身宦官,讓好多士人看不起,也沒有統一華夏的號召力。諸葛亮選擇劉備是多方面的:一是,劉備禮賢下士,誠心招納賢士。二是,劉備漢室宗親,有號召力。古人特講究門第。要說,西漢末年比劉秀出色的人難道沒有嗎?還不是他室漢室宗親,有號召力,又有謀略,才有許多賢士去幫他打天下。三是,在劉備處,知識分子完全有了用武之地。劉備放手諸葛亮去干,言聽計從。讓古代知識分子的夢想得到實現。擁有一個開明、信任的君主,有一個施展報復的舞台!這是多少代知識分子夢寐以求的理想。再者,劉備寬仁,愛民,有作為明主的先決條件。得民心者得天下,諸葛亮的選擇是對的。
另外,諸葛亮也不是提倡分裂。他在隆中對曾說得很明白:聯吳抗曹,以待時機,滅吳統一華夏。只是出師未捷身先死,才長使英雄淚滿襟!時勢讓滿腹才華的諸葛亮沒辦法。
況且,我們知道,直到唐以後,士族勢力才逐漸消亡。那時,正處反動的士族勢力猖狂的時候,諸葛亮盡管雄才偉略,但是擋不住這股逆流。(註:曹操和孫權也曾努力消除士族勢力,但是沒成功,卻成為士族勢力的維護者)
再者,諸葛亮極大的促進了西蜀的文化。經濟建設。似的西蜀數百年後,人才輩出,文星璀璨,產生了如蘇東坡、李白等大文豪。經濟上人民富裕,蜀地富庶。
諸葛亮還注意搞好民族團結,「七擒孟獲",讓西南少數民族歸化漢文明。起到了融合民族,傳播漢文明的作用。
對國內,諸葛亮依法治國,獎罰分明,讓蜀國成為三國中唯一的「文明之邦」。對外,諸葛亮聯合東吳,抗擊曹魏,努力實現統一大業。
但是,諸葛亮的確有缺點。
首先,他不注重人才的培養,致使「蜀中無大將,廖化為先鋒」。足可見蜀國人才嚴重斷層,後繼無人。
再者,他沒有制定選賢納士的好政策。致使好多英雄豪傑游離在政權之外。
第三,他自己本來士倡導民主、任人唯賢的。但最終走上了反面,他自己獨斷專行,不能聽取別人的寶貴意見。如,他多次伐魏,有大臣提出,多年征戰,國庫空虛,人民得不到休養生息。這是多麼遠見卓識的建議,但是諸葛亮端出劉備先主,執意伐魏。結果勞民傷財,最終被司馬氏所滅。
最重要的是,他分不清指責范疇,竟然「親校薄冊」。這種小吏所作之事,一個堂堂丞相作,可見他分不清主次
⑤ 描寫諸葛亮的作文100字
諸葛亮是三國時抄期傑出的襲政治家和軍事家,他為蜀國的建立和鞏固做出了重大貢獻。
諸葛亮小時候父母就去世了,他生活很艱苦,17歲時他來到隴中,在那裡邊種田邊讀書,學問有很大的長進,諸葛亮很有抱負,他的理想是輔佐一位好皇帝統一中國。
功夫不負有心人,劉備三顧茅廬請來諸葛亮做了他的軍師,當時劉備的軍隊十分弱小,在諸葛亮的輔佐下實力大增,也打敗了當時最強的對手曹操。公元二百二十一年建立了蜀漢政權,蜀漢政權建立後諸葛亮一片忠心,勤勤懇懇,幾年後劉備病死將獨子劉禪託付給了他,諸葛亮開始輔佐小皇帝,他還大力發展生產,整頓軍隊,有了諸葛亮蜀國才從貧窮到繁榮富強起來。
後來諸葛亮為了統一中國,開始了北伐戰爭,最終因過度勞累病逝前線。諸葛亮是中華民族智慧的化身,鞠躬盡瘁的典範。
⑥ 有關諸葛亮的小作文200字
諸葛亮,字孔明,號卧龍(也作伏龍),漢族,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文學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謚忠武侯。後來東晉政權推崇諸葛亮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諸葛亮為匡扶蜀漢政權,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其代表作有《前出師表》、《後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等,並改造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死於寶雞岐山五丈原。諸葛亮在後世受到極大的尊崇,成為後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寶雞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千古名篇《蜀相》贊諸葛亮。
諸葛亮 ,做能臣不容易。第一要忠,第二要能。忠而無能曰庸,能而不忠曰奸,都不是能臣。但,光是又忠又能,還不夠,還得大家都承認。這第三條最難。因為嫉妒別人的能,是官場的通病;懷疑臣下的忠,是帝王的通病。所以歷史上的能臣,好下場的不多。不是生前被貶,便是死後挨罵,能做到生前生後都沒有什麼人說閑話的,大約也就是諸葛亮。
然而諸葛亮活得好累!
諸葛亮的形象,千百年來走樣得利害。在一般人心目中,他老先生很是瀟灑的。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那結果都是事先料定了的。計謀也很現成,甚至早就寫好了,裝在一個袋子里,只等執行者到時候拆開了看。自己則既不必親自上陣殺敵,也不必操心費神,只要戴個大頭巾,搖把鵝毛扇,泡壺菊花茶,擺個圍棋盤,便「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真是何等瀟灑。
其實,諸葛亮的心理壓力大得很。劉備與諸葛亮的君臣際遇,歷來就被看作君仁臣忠、君明臣賢的楷模。尤其是那有名的「三顧茅廬」,千百年來讓那些一心想出來做官又要擺一下臭架子的文人羨慕到死。實際上他們君臣之間的猜忌和防範,沒有一天不深藏於心。君臣關系畢竟不是朋友關系,最信任的人往往同時也就是最疑忌的人。因為雙方相處那麼久,交往那麼深,知根知底,對方有多少斤兩,彼此心裡都有數。這就不能不防著點了。你看白帝城託孤那段話,表面上看是心不設防,信任到極點,其實是猜忌防範到不動聲色。劉備對諸葛亮說,我這個兒子,就託付給先生了。先生看他還行,就幫他一把;不行,就廢了他,取而代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這是扯淡!劉禪的無能,簡直就是明擺著的,還用看?無非因為明知諸葛亮之才「十倍曹丕」,自己兒子又不中用,放心不下,故意把話說絕,說透,將他一軍。諸葛亮是明白人,立即表態:「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鐵了心來輔佐那年齡相當於高中生、智力相當於初中生的阿斗。
陳壽說,劉備的託孤,「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這種說法,如果不是拍馬屁,就是沒頭腦。誠如孫盛所言,如所託賢良,就用不著說這些廢話;如所託非人,則等於教唆人家謀反。「幸值劉禪暗弱,無猜險之性,諸葛威略,足以檢衛異端,故使異同之心無由自起耳」。這話只說對了一半。劉備託孤成功,全因為諸葛亮受人之託,忠人之事,又為人謹慎,處處小心,這才沒鬧出什麼事來。但要說劉禪沒有猜疑忌恨過,則不是事實。諸葛亮去世後,蜀漢各地人民懷念他,要給他建立廟宇,劉禪就不批准,說是「史無前例」。可見劉禪內心深處是忌恨厭惡諸葛亮的。事實上,一個人只要當了皇帝,就會忌恨手下能力比自己更強的大臣,而且越是弱智,就越是忌恨。因為所有的蠢才都一樣,只要手握權力,高人一等,便會自我感覺良好,牛皮馬屁不絕。一旦發現手下人比自己強,又會惱羞成怒,必欲去之而後快。劉禪其實也一樣。只不過有賊心無賊膽,有賊膽也無賊力,只好在諸葛亮死後做點小動作,發點小威風,表示他還是個人物。
其實,即便劉禪對諸葛亮真心「事之如父」,也是沒意思的。這傢伙實在太蠢。又豈止是蠢,簡直就沒有心肝。他做了俘虜後,被遷往洛陽,封安樂縣公。有一天,司馬昭請他吃飯,席間故意表演蜀國歌舞。蜀國舊臣看了,無不愴然涕下,只有劉禪,照吃照喝,「喜笑自若」。司馬昭感慨說,一個人的無情無意,怎麼可以到這個份上(人之無情,乃可至於是乎)!又一天,司馬昭問他:很想念蜀國吧?劉禪立即答道:「此間樂,不思蜀」。舊臣郤正聽說了,就對劉禪說,下次再問,就說先人墳墓遠在隴、蜀,沒有一天不想的,說完再把眼睛閉起來。後來司馬昭又問,劉禪果然照著說,照著做。司馬昭說,我怎麼聽著像是郤正的話呀!劉禪立即睜開眼睛,驚喜地說,猜對了,正是他!旁邊的人都忍不住笑。當然,這也可能是為了保命,裝傻。但即便是裝傻,也是沒心肝。事實上,除了「樂不思蜀」這句成語外,劉禪對於中國歷史半點貢獻都沒有。輔佐這么個東西,有什麼意思?
所以諸葛亮很累。又要打天下,又要哄小孩,又怕老的起疑心,又怕小的不高興,能不累嗎?事實上,諸葛亮不像軍師,倒像管家。大大小小的事情,他都要親自過問,親自操持,即所謂「事必躬親」。這固然是生性謹慎,也是勢之所然。不這么做,他怎麼能大權獨攬而國人不疑呢?他實在是害怕出差錯啊!
過度的疲勞,嚴重損害了諸葛亮的身體;沉重的壓力,又使他吃不下飯,睡不著覺(諸葛亮曾上表致劉禪雲:「臣受命之日,寢不安席,食不甘味」)公元207年,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倒在了北伐途中,享年五十四歲,比曹操少活了十二年。諸葛亮的身體原本是很好的。陳壽說他「身長八尺,容貌甚偉,時人異焉」,是個偉丈夫。如非勞累過度,心力交瘁,豈能逝世於年富力強之時?
諸葛亮實現了他的諾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其實是累死的(蜀魏交戰,相持五丈原。蜀使至魏軍營中,司馬懿不問軍事,只問飲食起居。當他聽說諸葛亮黎明即起,深夜才睡,罰二十軍棍以上的事,都要親自過問時,便斷定說:「亮將死矣」)。
參考資料:broden - 總監 九級
⑦ 小學生作文:我喜歡的人物(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的空城計)
國時期,諸葛亮因錯用馬謖而失掉街亭後,魏將司馬懿乘勢引大軍15萬向諸葛亮所在的專西城蜂擁而來。當時諸屬葛視只有一班文官,沒有大將,並且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裡。在這個迫在眉睫,眾人大驚失色之時,諸葛亮為破司馬懿想出了一個大膽的計策。 於是諸葛亮傳令兵士,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來,士兵原地不動,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聲喧嘩的,立即斬首,並且把四個城門打開,每個城門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樣,灑水掃街。自己披上鶴氅,戴上綸巾,領著兩個小書童,帶上一張琴,到城上望敵樓前憑欄坐下,燃起香,然後慢慢彈起琴來。 司馬懿到達城下,見了這種氣勢,不敢輕易入城,眾將疑惑中,司馬懿說:「諸葛亮一生謹慎,不曾冒險。現在城門大開,裡面必有埋伏,我軍如果進去,正好中了他們的計。還是快快撤退吧!」 於是各路兵馬都退了回去。
⑧ 寫諸葛亮的作文
諸葛亮在有的人眼裡,是一位智者,什麼事情都做的很好,被萬人傳頌、受萬人敬仰。可是我卻不那樣認為他,他有些事做的不太好。
他在赤壁之戰前,「草船借箭」,現在已經是一段千古佳話,可是我卻不那麼認為。如果曹軍放火箭么?他,必死無疑。可是,郭嘉早亡,不然,他必死。
赤壁之戰後,他明知曹操對關羽有大恩,還叫關羽去把守華容道以致曹操逃脫,別人都說他那是挫關羽的囂張氣焰。其實不是,他以為關羽如果捉住曹操,那樣一來,關羽的知恩圖報就是虛偽的了,關羽的名氣就會打折扣。如果沒有,他有可以不殺關羽,借機巴結關羽,他早就料到劉備和張飛回說情的,說以叫關羽去華容道守。他如果叫五百弓箭手和一百刀斧手去捉曹操,那樣一來,天下大勢一目瞭然。就不是三分天下了,應該是和東吳平分天下。
別人都說他料定魏延謀反,讓馬岱殺了魏延是對的,別人也都以為魏延真的謀反,其實不是,在《九州春秋》中紀錄諸葛亮說的一句話,諸葛亮說:「若延不歸,軍便自發。」由此可見,他早就料到魏延會不走,他還不事先叫人帶魏延走,導致來了一個馬岱斬魏延。可憐的魏延死了連名節也沒有。
他明知關羽驕傲,還叫關羽守荊州那麼重要的地方,以致呂子明白衣渡江、奇奪烽火台、關羽失荊州,敗走麥城。著是他借孫權之手殺關羽。
他六齣岐山,自不量力的以為憑借自己一個人的力量可以打敗魏國,以致窮兵黷武,加快了蜀國滅亡的時間。他應該利用蜀國易守難攻的優勢發展經濟。可他沒有,最後累死了。
在有的人眼裡,諸葛亮是智者,是一個神。可是,他的一生有太多的沽名釣譽,是一代智者,也是一代愚者。
例文:
作為一個出生在漢末亂世的普通百姓,我是不幸的;但是,我擁有諸葛玄這樣一位叔父,又是我的大幸。由於我這位叔父與荊州牧劉表的故舊關系,我們得以從故鄉琅邪遷來較為安定的荊州,在襄陽城西的隆中有了一塊土地定居下來。我叔父去世後,我和我弟弟諸葛均便以耕讀為業,還交上了崔州平、徐元直等幾個可稱為一時人傑的朋友,日子倒也過得逍遙。雖然我在當地也還有一點微名,甚至被人謬稱為「卧龍」,但我沒有想到去入仕做一番事業,以求聞達於諸侯。只想安安靜靜地隱居於壟畝之中,與一家人平平安安地苟全性命於亂世。
可是,事情就壞在我的朋友徐元直的身上。他自己去投奔了流落到荊州的左將軍、皇叔劉備,又不能善始善終,臨離開劉備之前又鄭重其事地向劉備推薦了我。我知道這個劉備一直是想打著「興復漢室」的旗號來爭奪天下的,只不過是當時力量太弱小,鋒芒還沒有暴露出來而已。而曹操已消滅袁紹、呂布等割據勢力,挾天子以令諸侯,再加上他本人的出眾韜略,統一天下只是略需時日了。我當然不願出來趟這河渾水,逆天命而行,再讓天下生民遭受戰亂之苦。因此劉備前兩次造訪我的茅廬的時候,我事先都故意迴避了。可惜,他第三次去的時候,我沒有得到信息,正好在家裡被他撞個正著。劉備的謙恭有禮,誠心誠意也確實感動了我。況且,想到先賢們所說的「君子之仕,行其義也」,建功立業的慾望使我昏昏然了。於是,歷史上又多了一個風雲際會的美好傳說。我當時就在我的茅廬里發表了那個有名的「隆中對」,給劉備今後的奮斗指明了方向。隨後,在劉備的苦苦哀求下,我答應了隨他入仕,輔助他實現「興復漢室」的願望。
我平素最仰慕的人,其實並不是管仲和樂毅,而是「漢三傑」之一的張良。張良輔助高皇帝奪得了天下,不貪功,不戀位,既能入更能出,全身而退,得以盡享其天年。不像另一傑的韓信,入而不能出,最終身死未央宮一婦人之手,哀哉!我並不是貪戀祿位的人,因此,我當時還有一個如意算盤:以張良為榜樣,待功成名就之後即全身而退。
可是,我的算盤打錯了。直我入仕之後,屢屢處於危難之中。先是赤壁一戰,幸虧我憑三寸不爛之舌說服江東孫權,結成孫吳聯軍,又得上天助我,吹得好東風,這才一把火把曹操燒回北方,得以形成鼎足三分的局面。後來,龐統助劉備入川,貪功而操之過急,被張任射死在落鳳坡,劉備在川中進退兩難,我不得不把荊州交給我並不放心的關羽而親自入川相助。剛剛奪得川中地區不久,志大才疏的關羽又失去了荊州並身死人手,使吳蜀聯盟被破壞,更使我在「隆中對」中所制定的戰略方針再也無法實行。隨後,劉備不聽勸告,執意要伐吳為關羽報仇,以致在夷陵被東吳陸遜打得大敗,損失幾十萬大軍,嚴重動搖了國家的根本,蜀國從此一蹶不振。在這些時候,我欲退不甘,也根本不可能抽身而退。劉備死後,我受託孤之重任,為全名節,我更不可能全身而退了。只能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現在,我快要走到我的生命的盡頭了,回顧我的一輩子,我後悔我不該入仕,更不該入而不出,一切無非「是非成敗轉頭空」。我雖然能入乎其內,一輩子風雲激盪,虎虎有生氣,可我畢竟不能出乎其外,終究缺乏張良那樣真正的高人高致。更讓我痛心的是歷史沒有逃出「中原代有英雄出,各苦生民數十年」的惡性循環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我給天下百姓特別是川中百姓多帶來了幾十年的戰亂!希望我能入而不能出的教訓能給後代的「英雄們」以啟示,不要逆天命而行,徒使天下生靈塗炭!知我罪我,任由後人吧!乃作歌曰:
油盡燈枯兮吾將亡,驀然回首兮心彷徨。
汲汲營營兮興劉夢,勞苦百姓兮上戰場。
入不出兮三十載,使天下紛亂兮斷人腸!
⑨ 關於諸葛亮的作文 300字
諸葛亮在有的人眼裡,是一位智者,什麼事情都做的很好,被萬人傳頌、受萬人敬仰。可是我卻不那樣認為他,他有些事做的不太好。
他在赤壁之戰前,「草船借箭」,現在已經是一段千古佳話,可是我卻不那麼認為。如果曹軍放火箭么?他,必死無疑。可是,郭嘉早亡,不然,他必死。
赤壁之戰後,他明知曹操對關羽有大恩,還叫關羽去把守華容道以致曹操逃脫,別人都說他那是挫關羽的囂張氣焰。其實不是,他以為關羽如果捉住曹操,那樣一來,關羽的知恩圖報就是虛偽的了,關羽的名氣就會打折扣。如果沒有,他有可以不殺關羽,借機巴結關羽,他早就料到劉備和張飛回說情的,說以叫關羽去華容道守。他如果叫五百弓箭手和一百刀斧手去捉曹操,那樣一來,天下大勢一目瞭然。就不是三分天下了,應該是和東吳平分天下。
別人都說他料定魏延謀反,讓馬岱殺了魏延是對的,別人也都以為魏延真的謀反,其實不是,在《九州春秋》中紀錄諸葛亮說的一句話,諸葛亮說:「若延不歸,軍便自發。」由此可見,他早就料到魏延會不走,他還不事先叫人帶魏延走,導致來了一個馬岱斬魏延。可憐的魏延死了連名節也沒有。
他明知關羽驕傲,還叫關羽守荊州那麼重要的地方,以致呂子明白衣渡江、奇奪烽火台、關羽失荊州,敗走麥城。著是他借孫權之手殺關羽。
他六齣岐山,自不量力的以為憑借自己一個人的力量可以打敗魏國,以致窮兵黷武,加快了蜀國滅亡的時間。他應該利用蜀國易守難攻的優勢發展經濟。可他沒有,最後累死了。
在有的人眼裡,諸葛亮是智者,是一個神。可是,他的一生有太多的沽名釣譽,是一代智者,也是一代愚者。
⑩ 諸葛亮的作文
諸葛亮這個人很可悲。
其實,歷史對諸葛亮添加了過多的贊揚,卻沒有人真正地批評過他。
大家翻開歷史書,蜀漢為什麼會滅亡呢?其實劉備臨終對諸葛亮說要他輔佐劉禪,可是他卻一切包辦,導致劉禪沒有任何辦事能力,因此後來信任宦官,導致蜀漢滅亡。
而且,諸葛亮沒有把他的本領找個繼承人繼承衣缽。他在一出祁山時就在天水收了姜維,可一直到臨死,他都沒有認真教育過姜維,只給了他一本書。
還有,諸葛亮把荊州佔住不放,結果與東吳不和,直接導致了關羽的犧牲,間接讓張飛與劉備都相繼被害。
接著,我們就要講到諸葛亮一生中最大的榮耀與錯誤——征南蠻、伐北魏。
其實,當時諸葛亮剛剛打下川地,百姓剛喘息一兩年,又勞師出征,勞民傷財,實不可取。而且,當時的天下大勢是與東吳有不和,後方不固,而魏雖撤勝諸葛亮一籌的司馬懿,但急切之間,曹睿還是會首先把兵權賦予他。因此,天時不利,地利不得,人和不順,諸葛亮的出征實為徒勞之舉。
按當時的大勢,如果諸葛亮還算有一點眼光,應該派精兵猛將把住北、東、南三個關口,盡力與東吳和好,這是外交;整理好政事,再教教劉禪基本的為君之道,此為內政;最後,再廣泛培養人才,精中選精,給自己找個徒弟,再給國家找些棟梁之才,這才是長遠之計。等到大勢有變,曹睿被麻痹,司馬懿真正被疏遠時再出兵,起碼成功的幾率要大得多。
所以,我覺得諸葛亮是一個可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