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體育與健康論文

小學體育與健康論文

發布時間:2021-02-25 20:19:28

⑴ 幫我找一篇體育與健康的論文

耐久跑無痛苦練習課堂中運用的初探

摘要 中學男子1000米跑、女子800米是中學體育鍛煉中不可少的一個主要項目,耐久跑練習對增強學生體質具有積極的作用。但因為它是長時間單循環運動,比較枯燥乏味,大多學生都有畏懼的心理,缺少興趣。怎樣把枯燥的耐久跑教學成為沒有痛苦的教學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本文就無痛苦練習法在課堂

教學中的運用展開探討。

關鍵詞 耐久跑,無痛苦練習體育課堂教學

1、前言

中長跑教學由於其本身的特點,在大多數人眼裡是既枯燥又無趣且痛苦,不如打球,跳操來得痛快。因此大多數的學生對耐久跑是望而生畏,產生懼怕心理。

在長跑教學中,傳統的觀點認為「極點」的出現是正常的生理反應,只有以頑強的意志品質克服「極點」的痛苦,才能達到耐力的提高。但是我們是否忽略了另外一些人的特質,他們對痛苦的忍受力的確底,心理上的疲勞來的更早一些。應該說具備這一特徵的學生在教學團體中不在少數,他們的精神狀態常常可以影響整個班級情緒。再加上現在大多數的學生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缺少吃苦耐勞的精神,因此對大多數的學生來說長跑是一種痛苦。新課程教學的指導思想是主張以全面育人為出發點和歸宿,面向終身教育,以情感教學入手,強調樂學、好學、育體與育心相結合,使學生能在一個師生間、學生間親密無間、和睦融洽的環境中,鍛煉身體、磨練意志、陶冶情操,使他們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教學的觀念上,強調學校體育必須是全員的體育、成功的體育、終身的體育,體育課必須情感交融和身體發展並舉,體育教學結構應是融認知、情感和身體發展為一體的三維立體結構。「無痛苦練習法」的提出是希望在改善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的功能、發展耐力的同時,又能保持愉快心境,減少學生的恐懼感,體會運動的快樂。

2、關於無痛苦練習法

從早上晨跑的中老年中發現,他們十年如一日的堅持著,除了他們的目的明確、意志堅強外,看上去也沒有痛苦,很多人還有一種運動後的快樂,比較放鬆。那麼,他們有什麼好的方法呢?經過觀察研究,可以發現他們的共同點就是:1、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跑伴。2、速度自然放鬆。3、基本上沒有極點。而且效果顯著。

由此,我們可以把長跑無痛苦練習法概括為目標明確,有兩個或以上的跑伴,以放鬆自然的速度跑,從中找到舒適的感覺,從而克服或是避免極點帶給我們的痛苦的練習方法。

3、耐久跑教學中的三要素

(1)在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考慮到耐久跑教學的實際情況,加上耐久跑的自身特點。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對耐久跑知識的傳授、灌輸講解上,而且還表現為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的認識和挖掘調動上。本身學校體育「要對學生進行終身體育思想的教育,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技能和習慣」以達到全面健身目的。

其次,要結合學生具體情況和個體差異, 耐久跑要運用多種方法、手段、精講多練,使學生能體會到其中的健與美。把耐久跑和游戲等相結合進行練習。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以發揮學生的特長,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和集體主義觀念。

(2)注意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溝通

教師和學生之間關系是否融洽,關繫到整個教學過程的成效。因此,教師在耐久跑教學過程中所持的基本原則應是「引導、啟發、教育、鼓勵」,將「言、行、意、情」貫穿到教學的全過程。平時多關心學生,洞察學生的心理。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學生心情不好時教師及時疏導其不穩定情緒。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溝通以是一種教學反饋,可以及時的調整學生的學習效果。

(3)以健身為目的,課內外一體化

在耐久跑教學中讓學生明確耐久跑是一項極好的鍛煉身體項目,同時也是終身體育中簡單又實用的鍛煉手段。跑的終極目標是為了健身,因此跑在學校教育中佔有有很大是比例,所以耐久跑教學要運用各種群體活動相結合,達到教學的一體化。

4、 結合無痛苦練習法與耐久跑的三要素主要措施為:

( 1)、明確鍛煉的意義和作用,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使他們充分認識到長跑的意義與價值,讓學生了解耐久跑生理特點,增強學生自信心,特別是與其他相比較長跑的生理價值更具有獨特性。讓他們堅信只要通過不泄努力鍛煉,將會得到身體機能的提高,並從中感受快樂,在這里我們可以在教學中運用一系列的具體事例或用錄象等直觀的方式來傳達快樂動機。

( 2)、從方法上幫助學生找准自己的節奏,減少身體上的痛苦。 在耐久跑教學中,有些學生由於耐力素質差,會出現一些生理不適現象,如「運動極點」現象。所以在練習之前,要安排一定時間的理論教學內容,使學生懂得「運動極點」是跑途中因內臟器官機能的惰性產生的一種暫時不適應現象,並向學生介紹防止,克服「運動極點」的方法。學生有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對基本知識有了一定了解後,在實踐上加強指導,讓學生對自己的身體節奏有所了解,掌握了解自己的節奏的方法,從而在教師的指導下找准自己的運動的節奏,減少身體上的痛苦。

(3)加強指導,讓學生跑好第一次。

第一次練習是打好後面基礎的關鍵,減少學生的恐懼心理,讓學生體會初次成功的樂趣,從而樹立學生的練習信心。教師的指導主要是控制跑速、督促學生盡量放慢速度,而不是監督學生的速度。沒有練習經驗的學生不知道自己怎樣的速度才能跑完全程。剛開始練習速度的把握是關鍵,過快則可能造成腹痛、胸悶,抽筋等不適症狀,有的人已成為條件反射,習慣性發作。所以第一次練習以舒適為標准。身體適應後速度自然會提高。

(4)選擇好自己的跑伴,自發組成學習小組。

雖然每個人的長跑節奏不同,但由於耐久跑本身的特點,路程長、時間長。一個人太孤獨,而人太多則又達不到效果。因此選擇同伴非常重要。讓學生自己選擇跑伴,自發組織成一個學習小組。可以是兩個,也可以是多個。但對同伴的要求是耐力水平、跑步節奏相近的,在跑步的過程中能夠互相鼓勵、互相支持,又不幹擾對方。這樣不但能提高學生的跑步水平,達到預期的目標,又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

5 具體做法是:

對初二的學生共117人,(男的50,女的67人),在每周體育課中分6次完成。自己選擇跑伴,盡可能以放鬆的速度跑,。第一周跑1000米,第二周增加300米,以後每周增加300米。

結果:

感覺輕松、舒暢
92%

出現極點的,程度較重的
2%

出現極點的,程度較輕的
3%

絕大部分的同學都認為自己的耐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對耐久跑不再有恐懼感,認為自己有能力完成耐久跑,體會到了以前長跑時從沒有過的樂趣。

6、結論

從以上的結果我么們可以看出,無痛苦練習法對耐久跑的效果是比較明顯的,但是也存在著不足之處,對跑的速度的問題上,,分清「跑」「走」;在速度和距離的關系的處理上等都需進一步的調整提高。

體育教學應該重點提倡「有樂趣,充實的教學」,具體說就是體育教學要注意運動的樂趣,強調在技能和體力方面要有量和質的保障,為了符合這種要求,我們必須重新認識「站在學生立場上進行教學」的指導思想,必須研究學生對體育課有什麼希望,選用什麼樣的教材和怎樣進行教學。教師只有不斷的提升,才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淺談體育與健康課程對一年級小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

燕山小學 趙毅

摘要:體育與健康課程是體育課的升華,《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對學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好的適應社會生活和學習的需要,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是形成學生健全人格的基礎,是學生成人、成才的前提。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剛從幼兒園步入小學一年級,只有在良好的行為習慣的保證下,學生才能學會認知、學會合作、學會做一個合格的小學生,最終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幾年來在低年級的體育與健康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深切的感到對學生行為的規范、指導、激勵是養成行為習慣的關鍵。一年級是學生各種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期,教師只有抓住習慣養成的良好契機,施展教育教學的魅力,就一定會促使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

關鍵詞:體育與健康 一年級小學生 習慣 養成

隨著社會對年輕一代的要求,國家制定了《小學生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所以一年級小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可以看出我們全民素質的提高,下面結合《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育教學實踐,談談課程中的發現的一些行為習慣現象。
一、體育與健康課程課堂常規教學兒歌,規范行為
一年級小學生要養成的習慣涉及到方方面面。課前、上課、放學、作息 ……該怎麼做,不該怎麼做,無一不需要老師的引導和教育,如此多的「該」與「不該」往往使剛入學的小學生顧此失彼、應接不暇,單憑老師的說教很難達到好的教育效果。由於一年級的小學生剛接觸課堂紀律,很容易形成條件反射,所以要根據學生的興奮點反復的練習。為此我就將對學生行為習慣的要求編成兒歌。如: 上課 鈴聲響後,學生會在小班長的帶動下邊拍邊唱:「上課鈴聲響,快快進課堂,上課守紀律,坐正看前方。」在兒歌的帶動下,學生會由喧鬧變為安靜。平時站隊時,學生會在老師的引導下 說出"我是守紀小標兵,站起隊來「快」、「齊」、「靜」、……這樣把對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的要求編成兒歌,符合小學生心理生理特點,貼近學生的生活。而適時的讓學生誦讀,使其明白了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學生在讀中學,在學中讀,在運動中鞏固,不知不覺中行為得到規范和強化。

二、言傳身教,指導行為。
對於學生而言,教師是具體的道德概念的化身,教師的一言一行,不管有無進行教育的自覺性,都會成為學生仿效的標准。特別是一年級的小學生,他們的模仿力強,可塑性大,熱切地關注著周圍的人和事,尤其崇拜學校的體育與健康老師。因此,教師的一言一行,對於規范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至關重要。
(一)語言引導。
小學生,特別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對老師想像幾近神聖和完美,他們對教師特有的期望和依賴,往往是他們在觀察老師時會產生一種「放大效應」和「模仿效應」。也就是說,老師一言一行都處在最嚴格的「監督」之下。我們要規范學生行為,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就要充分注意這種「放大」和「模仿」效應。在與學生、家長、他人的交往中,教師要特別重視語言內在和外顯的教育、引導作用,要求教師無論在什麼場合下都要講普通話、用文明語,都要

注意語言的感染力和親和力,成為學生仿效的榜樣。如:老師在使用「謝謝」、「對不起」、「沒關系」等文明用語時,要發之於內心,出之於真誠,避免流於形式或應付。家長、朋友來訪時,熱情的招呼,親切的問候,都有引導學生效仿的功效。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老師注意了語言的引導作用,學生會在自覺不自覺中受到影響,模仿老師的語氣、表情與人交往,他們會在遷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文明用語習慣。
(二)行為示範。
一年級小學生的學習往往從模仿開始,人們常說,學生身上有著老師和家長的影子。因此老師舉手投足間都孕育著教育。當操場上有紙時,我總是趕緊撿起,當下樓梯時,我總是靠右邊走,隊伍很整齊,很安靜,……這一切,學生會看在眼裡,記在心上,慢慢地學生都會照著我的樣子去做。操場上有紙屑時時,總有學生去打掃干凈,而且他們還學會起立、坐下時輕輕的。知道了怎樣做才是不打擾別人 。
我在做這些事時,是發自內心,不是做給學生看,因為只有從最細微、最切近的事入手,才能用行為指導學生,才能對學生良好習慣形成感染力和示範性,學生不僅在一時一事上養成好習慣,不少學生還能舉一反三,各方面做的都很好。
三、表揚鼓勵,激勵行為、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之曾說過:"兒童都有希望獲得被認可的天性。"面對學生的點滴進步,教師都要以欣賞的態度來對待。及時的鼓勵是非常有效的,這種鼓勵不只是來自老師的,也可以來自學生自己。平時班級里通過"學生行為自律"

活動,評選出"自律小標兵"大力進行表彰。另外我們開展的"為自己評獎"活動,深受同學和家長的歡迎。在這樣的活動中,每個同學都可以根據自己行為習慣的養成情況,給自己設置一個讓同學們認可的獎項。這種獎勵方法避免了表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尤其對後進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全班同學都在努力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發現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努力評出一個真實的,讓大家認可的自我來。隨著同學們把自己的獎項報上來,我驚訝地感到學生們的好強與上進,"大膽發言獎"、"團結友愛獎"、"遵守紀律獎"、「最佳活力獎」、"不亂扔紙屑獎"、「跑步第一名」、「做操第一名、……這一個個自評獎項無疑是學生努力的結果,可以說這也是表揚的威力,是激勵的結果。
四、不斷強化,養成行為。
在行為習慣的養成中,特別是在寬廣的操場上,學生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干擾而影響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形成,這是正常現象,是由於兒童受年齡特點的制約而造成的。行為習慣的最終形成則需要老師的常抓不懈、規范不止。教師要充分利用《小學生守則》、《日常行為規則》的條款和口令來引導學生行為的自覺性。每周可以提出切實可行的行為要求,及時的將本周學生行為與規范要求相對照。並且每月根據學生實際更換新的奮斗目標,鼓勵學生對照目標找出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引導學生在評價自我,評價他人的同時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通過自律,增強自信,達到自強。
同時,要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平時,我通過"電話熱線"、"家校聯系卡"的方式及時與家長進行交流。對孩

子在家的行為提出要求。使家長有的放矢的督促學生養成好的行為習慣。
總之,一年級是學生良好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特別是體育與健康課程很活躍,他關繫到學生今後的成長,關繫到學生在做人、求知的過程中,由他律向自律的過渡,更關繫到我們今後為社會輸送的勞動者的基本素質。因此,在體育與健康課程中,抓一年級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是奠基工程,我們要常抓不懈。
自己改下吧

⑵ 幫我找一篇 以體育與健康偉主題的論文 1000字左右 謝謝

我以前交的一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大學生的體育與健康
作為一名大學生,我深感當代大學生的體質普遍偏弱,甚至相比於我國的鄰國韓國日本的相同年齡的青少年在體質上也差了很多。根據一份調查報告顯示:
2005年學生肥胖率檢出比2000年增長近50%,小學生近視率為31%,初中生為58%,高中生為76%,大學生為83%
根據國民體質監測結果,我國青少年學生體能素質整體下降。2005年與1995年相比,學生的柔韌性、爆發力、肌力、耐力、肺活量均呈下降趨勢。其中,體能素質中的速度素質、力量素質已連續10年下降,耐力素質已連續20年下降。
2000年我國中學生身高、體重與日本同齡學生比,除高中17歲女生我國高於日本外,其餘均低於日本。到2005年也僅14歲、17歲女生身高高於日本,其餘均低於日本學生。比較兩國大、中、小學生的握力和50米跑成績,我國學生均低於日本學生。
這種差異的形成,與近年來對於青少年體質健康與應試教育間的矛盾有極大關系,很多學生在進入校園的一刻起,就遠離了課外生活,這樣,盡管會得到好的學習成績,但是,當今社會衡量一個人的標准已經是綜合實力的評判,只有有良好的體質,才能讓自己更有競爭力。
國外一些發達國家早已開始重視國民尤其是青少年的身體健康問題。美國政府1980年針對青少年體質下降的問題,專門做出報告《全國的目標:增進健康,預防疾病》,提出了10年發展目標,即到1990年全國要有60%以上青少年(10~17歲)每天參加學校組織的體育課或課外體育活動。由於長期堅持,一以貫之,目前這一比例已達80%以上。青少年體育活動作為現代生活方式之一,已經滲透到美國家庭的日常生活中,並成功改變了人們培育青少年的價值觀念,讓青少年擁有健康的體魄和堅毅自信的性格。
法國是現代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的故鄉,顧拜旦於1919年提出了「一切體育為大眾」的口號。1984年法國頒布《體育法》,規定「體育活動是每個公民身體協調發展、保持健康和增強體質的基本因素,也是教育、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基本要素」。高度重視從小學到大學的體育課,小學有三分之一的時間用於體育教學,每周有8~9小時的體育活動,中學生每周為5個小時。
瑞典是世界群眾體育開展最好的國家之一。1993年統計,全國有27292個體育俱樂部,在7~20歲學生中,60%以上都是1~2個俱樂部的成員。政府對青少年健身活動的鼓勵更是獨樹一幟,規定青少年只要5人一起參加體育活動達一小時,每人補助17克朗。
在日本,學校體育已成一個完整體系。據文部省上世紀80年代末統計,日本有體育場館設施21.86萬個。按當時人口計算,平均每500人有一個體育場,每2680人有一個室內體育館。
反觀自身,我們的重視程度相比之下差了很遠。
那麼,體育鍛煉,對於人的健康有哪些好處呢?
根據醫學調查表明:
1、體育鍛煉可以促進生長發育、增進健康。體育運動能提高人體的吸氧能力,從而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和解毒過程;體育運動可促進全身血液循環,使肌肉得到充分的營養,提高肌肉的代謝能力,使肌纖維變粗,發達、結實、勻稱而有力。
2、體育鍛煉可促使大腦清醒,提高學習效率。體育運動能增加大腦的供血,改善大腦血糖和氧的供應,促進腦細胞的新陳代謝,提高大腦皮質的活動能力。提高神經活動的興奮性、靈敏性和反應性,提高對某些植物神經和臟器活動的自控能力。
3、體育鍛煉可以促進個性培養,陶冶情操。體育運動可以幫助學生克服種種生理和心理上的障礙,培養其勇敢、果斷、吃苦耐勞等優良品質。體育運動可調節人的一些不健康的情緒和心理如:消沉、沮喪、緊張等。體育競賽運動,特別是一些團體運動,它要求團結協作、誠實、守紀、力爭上游、勝不驕、敗不餒的優良品質和作風。
4、體育運動能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提高機體抗禦疾病的能力。體育運動能促進胃腸蠕動、消化液分泌、有助於機體的消化吸收,可預防和治療習慣性便秘、消化不良等疾病。有研究表明,經常運動的人比不經常運動的人不易生病且長壽。
簡單說來:參與有規律的鍛煉會使人身體棒、感覺爽,精力充沛地完成各項工作和任務。
此外,體育鍛煉還有:預防心血管病,改善呼吸系統的功能,提高消化系統的功能,改善神經系統的功能,降低糖尿病發生的危險性,預防骨裂,控制體重與改變體型,延年益壽等等的作用。
體育鍛煉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是增進健康,增強體質最有效的方法,並且能夠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堅持科學的體育鍛煉能達到「健身、健心、健美」的效果。

那麼,我們大學生可以採取的鍛煉措施有哪些呢?
一:有氧訓練計劃:心肺功能訓練跑步
每周2次,每次20-30分鍾,距離3-5公里
二:力量訓練計劃:(強度根據自身情況來掌握)
1. 跳繩熱身10分鍾
2. 伸展運動
3. 啞鈴練習 每周7次

⑶ 怎樣上好小學體育課論文

小學體育內容相對比較簡單,一般以體育游戲為主。而在設計這些游戲的時候要注意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體育游戲要有目的性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明確的日的性,體育游戲也不例外。我們在教學中選擇體育游戲時,首先要確定本課游戲是為了服務於主教材的教學,或是單純地為了發展學生的體力、科力,還是為了培養團隊合作意識。因此,教師在教學前要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有日的性去選擇適合於本課教學的游戲。例如:要發展學生速度素質的,我們可以選擇「過關斬將」、「貓捉老鼠」、「小飛行員」等。要發展學生思維的可以選擇「集體畫像」、「手指日標」、送電報等。要培養團結合作的可以選擇「齊心協力」、「協力運輸」、「卷春餅」等。因此,我們教師只有在課前精心設計、精心選擇、精心安排,才能在課中做到胸有成竹。 二、體育游戲要有準備性 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游戲課離不開教師的精心設計和學生的高度參與,更離不開課前、課中、課後場地器材的合理安排與布置。如果在游戲教學中,教師一會兒要到器材室找所需器材,一會兒又要為了場地的分配問題而一與其他老師商討調動隊伍等諸多問題,我想這時的教學秩序一定會混亂不堪,教學效果也會大大折扣。因此,在課前教師要首先准備好本課所用的器材,精心布置好教學所需的場地,體育器材要簡單實用,盡可能少而精,並且可以一物多用。在課中,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設計游戲器材的擺放。例如:在摸高游戲中,教師可以協助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學習掌握的程度,放置不同高度的摸高器,讓學生們在練習過程中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愉樂。課後,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搬運器材,這樣做既有利於一堂課的完整教學,又充分培養了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因此,也可以這樣說,一堂有準備的游戲課,也會是一堂好的課。 三、體育游戲要有實用性 體育游戲內容豐富種類繁多,但並不是說所有的體育游戲都適合我們小學體育教學,在操作中我們教師要根據不同的實際情況,隨時選擇與調整游戲。例如:同一種游戲在同一班級運用時教師就要充分考慮到學生之間的性別、體力、身體素質等因索,同一種游戲在不同年級段運用時,教師就要充分考慮到游戲的負荷、游戲的密度、以及學生的接受能力等。只有在教學中,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安排與運用游戲,才能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喜歡卜游戲教學,才能讓游戲教學促進學生的全!自了發展。 四、體育游戲要有創新性 時代在發展,現在的學生思維能力活躍,好奇心強。如果我們的游戲教學一直一成不變,沒有任何新意,他們就會失去練習的興趣,鍛煉的效果也就會大大折扣。因此,教學中我們既要繼承傳統,又要有所創新。當然,游戲創新並不是說要仃一堂課都要重新創設一種新的游戲,我們可以在原有游戲的基礎加以拓展、在游戲的器材卜加以創新,使他們改頭換面,重新煥發新的活力。例如:在投擲教學中,我們以往用的壘球、實心球都是從頭頂投出去的,我們是否可以改變投擲的勢姿。可以蹲養投、跪著投、旋轉投等,運用不同的方法手段來改變投擲的運動軌跡。這樣做不僅起到了原有鍛煉身體的效果,還能使學生在愉快游戲教學中掌握各種投擲姿勢的動作要領。在體育游戲的器材創新中,我們不僅要有在原有器材卜進改進的勇氣,更要善於利用周圍的一切事物。如:在體操棒卜裹卜一層金紙,這樣就能使它變成一根人見人愛的金箍棒,一堂好的武術課就呆現出來了。利用一張廢報紙,就能引中出「捉蟲子」、「投彈」、「飛毯」、「碎紙機」等諸多簡單又實用的小游戲。由此可見,游戲創新並不是深不可測的,其實好的的創意,好的點子就在我們身邊。只要我們多做有心人,多思考,多發現,就會在游戲的創新中有所突破。 五、體育游戲要有安全性 體育課改以來,我們一直強調的理念,就是要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因此,我們時時刻刻要警鍾長鳴。不管在任何教學地點和時間都要把學生安全放在首位。雖然,體育課堂中出現的安全事故有著不可預知的因索,但是我們一定要本著對學生負責的態度,盡最大可能的消除不可預知的因素,做到防患未然。因此,教師要在行堂課前仔細檢查場地是否平整、體育器材是否牢固、學生有無疾病情況,教師只有做到事無具細,才可能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課中教師除了教授體育基本技能以外,更要教會學生保護與幫助的辦法以,隨時巡i口i指導學生的練習情況,盡一切可能地把危險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課後,教師要善於總結經驗與教訓,做好課後小結一與反思,把一些課堂出現的問題一與解決方法記錄在案,利用課余時間多查查資料,多向老教師請教。當然,一旦在課堂卜出現事故的發生,我們更應該冷靜對待,運用自己掌握的一些救護方法,第一時間對學生進行心理撫慰與簡單處理,把學生的運動損傷減到最小。 總之,要想提高游戲教學的效果還有很多種方法,但只要我們不斷地做個有心人,時時刻刻努力鑽研,就一定會使我們的游戲教學深人孩子的心中。

⑷ 體育健康論文

耐久跑無痛苦練習課堂中運用的初探

摘要 中學男子1000米跑、女子800米是中學體育鍛煉中不可少的一個主要項目,耐久跑練習對增強學生體質具有積極的作用。但因為它是長時間單循環運動,比較枯燥乏味,大多學生都有畏懼的心理,缺少興趣。怎樣把枯燥的耐久跑教學成為沒有痛苦的教學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本文就無痛苦練習法在課堂

教學中的運用展開探討。

關鍵詞 耐久跑,無痛苦練習體育課堂教學

1、前言

中長跑教學由於其本身的特點,在大多數人眼裡是既枯燥又無趣且痛苦,不如打球,跳操來得痛快。因此大多數的學生對耐久跑是望而生畏,產生懼怕心理。

在長跑教學中,傳統的觀點認為「極點」的出現是正常的生理反應,只有以頑強的意志品質克服「極點」的痛苦,才能達到耐力的提高。但是我們是否忽略了另外一些人的特質,他們對痛苦的忍受力的確底,心理上的疲勞來的更早一些。應該說具備這一特徵的學生在教學團體中不在少數,他們的精神狀態常常可以影響整個班級情緒。再加上現在大多數的學生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缺少吃苦耐勞的精神,因此對大多數的學生來說長跑是一種痛苦。新課程教學的指導思想是主張以全面育人為出發點和歸宿,面向終身教育,以情感教學入手,強調樂學、好學、育體與育心相結合,使學生能在一個師生間、學生間親密無間、和睦融洽的環境中,鍛煉身體、磨練意志、陶冶情操,使他們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教學的觀念上,強調學校體育必須是全員的體育、成功的體育、終身的體育,體育課必須情感交融和身體發展並舉,體育教學結構應是融認知、情感和身體發展為一體的三維立體結構。「無痛苦練習法」的提出是希望在改善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的功能、發展耐力的同時,又能保持愉快心境,減少學生的恐懼感,體會運動的快樂。

2、關於無痛苦練習法

從早上晨跑的中老年中發現,他們十年如一日的堅持著,除了他們的目的明確、意志堅強外,看上去也沒有痛苦,很多人還有一種運動後的快樂,比較放鬆。那麼,他們有什麼好的方法呢?經過觀察研究,可以發現他們的共同點就是:1、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跑伴。2、速度自然放鬆。3、基本上沒有極點。而且效果顯著。

由此,我們可以把長跑無痛苦練習法概括為目標明確,有兩個或以上的跑伴,以放鬆自然的速度跑,從中找到舒適的感覺,從而克服或是避免極點帶給我們的痛苦的練習方法。

3、耐久跑教學中的三要素

(1)在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考慮到耐久跑教學的實際情況,加上耐久跑的自身特點。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對耐久跑知識的傳授、灌輸講解上,而且還表現為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的認識和挖掘調動上。本身學校體育「要對學生進行終身體育思想的教育,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技能和習慣」以達到全面健身目的。

其次,要結合學生具體情況和個體差異, 耐久跑要運用多種方法、手段、精講多練,使學生能體會到其中的健與美。把耐久跑和游戲等相結合進行練習。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以發揮學生的特長,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和集體主義觀念。

(2)注意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溝通

教師和學生之間關系是否融洽,關繫到整個教學過程的成效。因此,教師在耐久跑教學過程中所持的基本原則應是「引導、啟發、教育、鼓勵」,將「言、行、意、情」貫穿到教學的全過程。平時多關心學生,洞察學生的心理。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學生心情不好時教師及時疏導其不穩定情緒。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溝通以是一種教學反饋,可以及時的調整學生的學習效果。

(3)以健身為目的,課內外一體化

在耐久跑教學中讓學生明確耐久跑是一項極好的鍛煉身體項目,同時也是終身體育中簡單又實用的鍛煉手段。跑的終極目標是為了健身,因此跑在學校教育中佔有有很大是比例,所以耐久跑教學要運用各種群體活動相結合,達到教學的一體化。

4、 結合無痛苦練習法與耐久跑的三要素主要措施為:

( 1)、明確鍛煉的意義和作用,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使他們充分認識到長跑的意義與價值,讓學生了解耐久跑生理特點,增強學生自信心,特別是與其他相比較長跑的生理價值更具有獨特性。讓他們堅信只要通過不泄努力鍛煉,將會得到身體機能的提高,並從中感受快樂,在這里我們可以在教學中運用一系列的具體事例或用錄象等直觀的方式來傳達快樂動機。

( 2)、從方法上幫助學生找准自己的節奏,減少身體上的痛苦。 在耐久跑教學中,有些學生由於耐力素質差,會出現一些生理不適現象,如「運動極點」現象。所以在練習之前,要安排一定時間的理論教學內容,使學生懂得「運動極點」是跑途中因內臟器官機能的惰性產生的一種暫時不適應現象,並向學生介紹防止,克服「運動極點」的方法。學生有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對基本知識有了一定了解後,在實踐上加強指導,讓學生對自己的身體節奏有所了解,掌握了解自己的節奏的方法,從而在教師的指導下找准自己的運動的節奏,減少身體上的痛苦。

(3)加強指導,讓學生跑好第一次。

第一次練習是打好後面基礎的關鍵,減少學生的恐懼心理,讓學生體會初次成功的樂趣,從而樹立學生的練習信心。教師的指導主要是控制跑速、督促學生盡量放慢速度,而不是監督學生的速度。沒有練習經驗的學生不知道自己怎樣的速度才能跑完全程。剛開始練習速度的把握是關鍵,過快則可能造成腹痛、胸悶,抽筋等不適症狀,有的人已成為條件反射,習慣性發作。所以第一次練習以舒適為標准。身體適應後速度自然會提高。

(4)選擇好自己的跑伴,自發組成學習小組。

雖然每個人的長跑節奏不同,但由於耐久跑本身的特點,路程長、時間長。一個人太孤獨,而人太多則又達不到效果。因此選擇同伴非常重要。讓學生自己選擇跑伴,自發組織成一個學習小組。可以是兩個,也可以是多個。但對同伴的要求是耐力水平、跑步節奏相近的,在跑步的過程中能夠互相鼓勵、互相支持,又不幹擾對方。這樣不但能提高學生的跑步水平,達到預期的目標,又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

5 具體做法是:

對初二的學生共117人,(男的50,女的67人),在每周體育課中分6次完成。自己選擇跑伴,盡可能以放鬆的速度跑,。第一周跑1000米,第二周增加300米,以後每周增加300米。

結果:

感覺輕松、舒暢
92%

出現極點的,程度較重的
2%

出現極點的,程度較輕的
3%

絕大部分的同學都認為自己的耐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對耐久跑不再有恐懼感,認為自己有能力完成耐久跑,體會到了以前長跑時從沒有過的樂趣。

6、結論

從以上的結果我么們可以看出,無痛苦練習法對耐久跑的效果是比較明顯的,但是也存在著不足之處,對跑的速度的問題上,,分清「跑」「走」;在速度和距離的關系的處理上等都需進一步的調整提高。

體育教學應該重點提倡「有樂趣,充實的教學」,具體說就是體育教學要注意運動的樂趣,強調在技能和體力方面要有量和質的保障,為了符合這種要求,我們必須重新認識「站在學生立場上進行教學」的指導思想,必須研究學生對體育課有什麼希望,選用什麼樣的教材和怎樣進行教學。教師只有不斷的提升,才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淺談體育與健康課程對一年級小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

燕山小學 趙毅

摘要:體育與健康課程是體育課的升華,《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對學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好的適應社會生活和學習的需要,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是形成學生健全人格的基礎,是學生成人、成才的前提。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剛從幼兒園步入小學一年級,只有在良好的行為習慣的保證下,學生才能學會認知、學會合作、學會做一個合格的小學生,最終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幾年來在低年級的體育與健康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深切的感到對學生行為的規范、指導、激勵是養成行為習慣的關鍵。一年級是學生各種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期,教師只有抓住習慣養成的良好契機,施展教育教學的魅力,就一定會促使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

關鍵詞:體育與健康 一年級小學生 習慣 養成

隨著社會對年輕一代的要求,國家制定了《小學生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所以一年級小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可以看出我們全民素質的提高,下面結合《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育教學實踐,談談課程中的發現的一些行為習慣現象。
一、體育與健康課程課堂常規教學兒歌,規范行為
一年級小學生要養成的習慣涉及到方方面面。課前、上課、放學、作息 ……該怎麼做,不該怎麼做,無一不需要老師的引導和教育,如此多的「該」與「不該」往往使剛入學的小學生顧此失彼、應接不暇,單憑老師的說教很難達到好的教育效果。由於一年級的小學生剛接觸課堂紀律,很容易形成條件反射,所以要根據學生的興奮點反復的練習。為此我就將對學生行為習慣的要求編成兒歌。如: 上課 鈴聲響後,學生會在小班長的帶動下邊拍邊唱:「上課鈴聲響,快快進課堂,上課守紀律,坐正看前方。」在兒歌的帶動下,學生會由喧鬧變為安靜。平時站隊時,學生會在老師的引導下 說出"我是守紀小標兵,站起隊來「快」、「齊」、「靜」、……這樣把對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的要求編成兒歌,符合小學生心理生理特點,貼近學生的生活。而適時的讓學生誦讀,使其明白了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學生在讀中學,在學中讀,在運動中鞏固,不知不覺中行為得到規范和強化。

二、言傳身教,指導行為。
對於學生而言,教師是具體的道德概念的化身,教師的一言一行,不管有無進行教育的自覺性,都會成為學生仿效的標准。特別是一年級的小學生,他們的模仿力強,可塑性大,熱切地關注著周圍的人和事,尤其崇拜學校的體育與健康老師。因此,教師的一言一行,對於規范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至關重要。
(一)語言引導。
小學生,特別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對老師想像幾近神聖和完美,他們對教師特有的期望和依賴,往往是他們在觀察老師時會產生一種「放大效應」和「模仿效應」。也就是說,老師一言一行都處在最嚴格的「監督」之下。我們要規范學生行為,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就要充分注意這種「放大」和「模仿」效應。在與學生、家長、他人的交往中,教師要特別重視語言內在和外顯的教育、引導作用,要求教師無論在什麼場合下都要講普通話、用文明語,都要

注意語言的感染力和親和力,成為學生仿效的榜樣。如:老師在使用「謝謝」、「對不起」、「沒關系」等文明用語時,要發之於內心,出之於真誠,避免流於形式或應付。家長、朋友來訪時,熱情的招呼,親切的問候,都有引導學生效仿的功效。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老師注意了語言的引導作用,學生會在自覺不自覺中受到影響,模仿老師的語氣、表情與人交往,他們會在遷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文明用語習慣。
(二)行為示範。
一年級小學生的學習往往從模仿開始,人們常說,學生身上有著老師和家長的影子。因此老師舉手投足間都孕育著教育。當操場上有紙時,我總是趕緊撿起,當下樓梯時,我總是靠右邊走,隊伍很整齊,很安靜,……這一切,學生會看在眼裡,記在心上,慢慢地學生都會照著我的樣子去做。操場上有紙屑時時,總有學生去打掃干凈,而且他們還學會起立、坐下時輕輕的。知道了怎樣做才是不打擾別人 。
我在做這些事時,是發自內心,不是做給學生看,因為只有從最細微、最切近的事入手,才能用行為指導學生,才能對學生良好習慣形成感染力和示範性,學生不僅在一時一事上養成好習慣,不少學生還能舉一反三,各方面做的都很好。
三、表揚鼓勵,激勵行為、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之曾說過:"兒童都有希望獲得被認可的天性。"面對學生的點滴進步,教師都要以欣賞的態度來對待。及時的鼓勵是非常有效的,這種鼓勵不只是來自老師的,也可以來自學生自己。平時班級里通過"學生行為自律"

活動,評選出"自律小標兵"大力進行表彰。另外我們開展的"為自己評獎"活動,深受同學和家長的歡迎。在這樣的活動中,每個同學都可以根據自己行為習慣的養成情況,給自己設置一個讓同學們認可的獎項。這種獎勵方法避免了表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尤其對後進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全班同學都在努力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發現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努力評出一個真實的,讓大家認可的自我來。隨著同學們把自己的獎項報上來,我驚訝地感到學生們的好強與上進,"大膽發言獎"、"團結友愛獎"、"遵守紀律獎"、「最佳活力獎」、"不亂扔紙屑獎"、「跑步第一名」、「做操第一名、……這一個個自評獎項無疑是學生努力的結果,可以說這也是表揚的威力,是激勵的結果。
四、不斷強化,養成行為。
在行為習慣的養成中,特別是在寬廣的操場上,學生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干擾而影響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形成,這是正常現象,是由於兒童受年齡特點的制約而造成的。行為習慣的最終形成則需要老師的常抓不懈、規范不止。教師要充分利用《小學生守則》、《日常行為規則》的條款和口令來引導學生行為的自覺性。每周可以提出切實可行的行為要求,及時的將本周學生行為與規范要求相對照。並且每月根據學生實際更換新的奮斗目標,鼓勵學生對照目標找出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引導學生在評價自我,評價他人的同時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通過自律,增強自信,達到自強。
同時,要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平時,我通過"電話熱線"、"家校聯系卡"的方式及時與家長進行交流。對孩

子在家的行為提出要求。使家長有的放矢的督促學生養成好的行為習慣。
總之,一年級是學生良好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特別是體育與健康課程很活躍,他關繫到學生今後的成長,關繫到學生在做人、求知的過程中,由他律向自律的過渡,更關繫到我們今後為社會輸送的勞動者的基本素質。因此,在體育與健康課程中,抓一年級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是奠基工程,我們要常抓不懈。
自己改下吧

⑸ 求一篇《體育與健康》的論文,字數800~1000,不求高水平,但一定不要百度的

一、學生在體育鍛煉中產生主觀能動性的因素分析
1、學生自身的需要
需要什麼,就會努力去做什麼。普通高校學生無論是在生理或心理上都有較大的發展,他們辦事不再僅僅憑興趣,在很大程度是具有理性的。他們根據學校和社會對他們的要求從事學習和鍛煉,擬定自身發展的目標,從而在情感上產生良好的內部動力,滿足需要並伴隨 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
2、學生對所從事的體育鍛煉產生濃厚的興趣
興趣是產生動力的源泉,有了一定的興趣,學生才會積極參加練習,發揮自身的潛能。大量調查表明,學生對於感興趣的體育運動具有一種強烈的加深認識,擴大認識范圍的需要,進而有效地投入到這些體育運動中去。
二、體育鍛煉主觀能動性的培養途徑
1、提高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認識,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普通高校的學生在邏輯思維、觀察、想像、記憶等方面都有了較高的水平,通過一定的理論知識的傳授和體育教學,學生會明白體育對增強體質的科學依據和作用,以及體育鍛煉對自身發展的重要性,從而他們產生積極肯定的情感,增強了體育鍛煉的自覺性,在教學上將產生良性的循環。
2、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術水平和審美的情感體驗
在教學中,假如教材內容貧乏、單調或是簡單的重復,往往會由於缺乏技術的吸引作用,使學生產生枯燥乏味,甚至反感消極的情緒,這哪還能產生主觀能動性呢!運動技術是體育鍛煉的基礎。沒有一定運動技術的人是很難體會運動的樂趣的。因此,在教材的選擇中,須具有一定的知識性、技木性和增強體質的實效性,以利於發揮技術的吸引作用,使學生產生興趣。
在體育鍛煉中,一個優美的騰空,一次氣勢磅礴的用力,一段節奏明快的連動,都會給人以美的享受,美感既決定於事物本身的客觀屬性,也決定於人的審美能力,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對體育鍛煉中運動技術、技能的審美能力,培養對美的表現力和動作過程的自我欣賞能力產生審美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大力發展運動俱樂部,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體育鍛練中去。
高校學生思想積極,充滿活力,在走入社會之前,他們對各類有意義的活動有強烈的參與意識。運動俱樂部無疑是一種較好的校園團體,它是建立在體育銀煉和比賽的基礎上,讓學生管理自己的新興活動團體。它能有效地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讓他們有計劃、有目的、有發展的參加體育鍛煉,使其既強健體魄、陶冶情操,同時加強了學生之間的聯系,對學生的身心發展都相當有利。運動俱樂部為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創造了良好的體育環境,對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有著越來越深遠的意義。
4、充分搞好體育場館設施的建設
意識是人類的認識活動,它依賴物質條件,學生主動能力性的形成和增強必須要有體育場館設施作保證,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有相當數量的學生由場地缺乏,而導致他們剛燃起的體育鍛煉激情熄滅了。因而,普通高校應根據學生的人數,新建或補充體育活動場地、器材等,以滿足廣大學生體育鍛煉的要求。
5、抓好教師隊伍素質的提高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學生在學校獲得的知識有很大一部分是從教師那兒得到的,教師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效果,教師在教學中的講課藝術、組織練習能力、傳授知識的准備性和深度決定學生接受信息的范圍是層次性,因而,加強教師的本身素質的提高,是提高學生主觀能動性的關鍵。
6、消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消極狀態
在教學過程中,隨著運動條件與學習結果的差異,會使學生產生不同的情感體驗,一方面由於客體的吸引作用和意義而產生積極肯定的情感,另一方面可能會由於挫折、失敗、產生失望、自棄的消極情感,對於好的情感我們要保持、培養。而對於有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消極情緒,則應盡量避免或幫助消除,在教學中,對於那些難度大、技術復雜的教材內容,採取精講多練、婚序漸進、紹量(減少動作的距離、速度、負重等)的方法,使學生通過一定的努力,能克服困難,最終掌握動作要領。同時,比賽法、游戲法等對抗性較強的練習方法能讓學生乏味疲倦的情緒有積極的作用。最後,加強學習練習中的保護與幫助,增強他們的安全感,也是一項行之有效的措施。
綜上所述,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培養在體育教學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它對於開發學生潛能、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都有深遠的影響。因此,我們必須從教與學兩方面著手,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其在學習中變被動為主動,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⑹ 運動與健康論文

運動(跑)與健康

一、 歷史

大學三年級上學期上半次選修課就快完了,老師叫我們寫篇論文。因為自從上大學以來,除了跑步,其他的什麼運動很少參加。於是就跑與健康說說自己的看法。

跑步已經有兩年半了,感覺非常好。由於坐姿不正確,16歲那年就烙上了腰椎鍵盤突出的怪病,那年也剛好考入中南大學。怎麼辦?它徹底地改變了我的生活:上課沒坐多久就坐不住,痛啊,很不舒服;自己每次去醫院打個針,每天都在同學的怪異的眼神中生活;上體育課,打排球,跳不起來,打不了球,彎不下去,拾不起球!我的天,怎麼辦?難道每天都得過著這么痛苦的生活?難道以後這么長的人生路就這么過了么?難道這輩子就這么完了?

不行!絕對不行!必須征服(conquer)它。數學枯燥我可以去愛,為何它就不行呢?先從心裡上克服它:年輕的時候來點痛苦,來點老人的感覺,沒什麼不好的,如果過了,也許以後的生活會比別人更有節奏,更有規律,更有樂趣!然後從實際中戰勝它:不指望它一次兩次就好,但我就不相信工夫會負有心人,加上它幾年的鍛煉和保養,不信不可以徹底擺脫它!

大一大二基本上是邊打針邊鍛煉——主要是跑。跑讓我重新回到了高中早晨和傍晚跑步的情形;跑讓我感受到了自己飛行無限的姿態;跑讓我親受到大汗淋漓之後的快感!除了跑,還做些單杠,雙杠之類的,這兩種我感覺單杠最好,把我的腰椎拉直,不但去拉它,也去吊它。

大三了,搬過本部來了,不去看醫生了。靠自己去鍛煉。每周保持一萬米的路程,堅持下去!

大二開始沒有體育課了,選了個健身跑,彭老師是個很好的老師,從他那我學到了跑步的境界,學到了鍛煉的妙方,學到了做人的道理。自己一步一個腳印的去做,感覺長進不少,就跑步而言,一跑3000米,中等速度,可以三步一吸,三步一呼,可以跑完不累.

二、 跑

隨便說說吧,因為沒什麼資料可查。

跑,根據跑的速度來分,大概可以分為慢跑,中速跑,快跑。

慢跑,相當於走路,但不完全等同於走路,於中人的心率慢慢升高,這種鍛煉主要運用與老年人,爺爺奶奶們行動不便,身體逐漸衰落,滿跑可以使他們能抗擊衰老,能抵抗疾病。若能長期堅持,定能永葆青春。

中速跑,介於慢跑和快速跑之間,主要使用於叔叔阿姨們。他們過了成長的時期,身體逐漸趨於平衡,不再「長大」,這種跑步方式對於他們來說是最好的:一方面,他們有很多的工作,沒有足夠的時間來鍛煉;另一方面,中速跑在早晨和晚上特別有效,這段時間有清新的空氣,良好的身體狀態,可以減輕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給他們帶來的壓力。

快跑,速度非常快,主要適用於青少年,他們正處於「成長」狀態,如此之跑可以使男的身軀更加健壯,女的身體更加豐滿。當然不是絕對的。其方式當然也有多種,一種是專門的,比如100米賽跑;另外一種是業余的(姑且這么說),比如踢足球,看著足球,要准確定位,快速奔跑,馳騁於田徑場。

跑,根據跑的路程可以分為短跑,中長跑等。短跑主要是指100米,而中長跑是中距離跑和長距離跑的合稱。中距離主要是指800米、1000米、1500米,長距離跑主要指3000米、5000米、10000米。

三、 健康

健康,人類永恆的話題,主要包括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

身體健康:指軀體結構和功能正常,具有生活自理能力。

其有十條標准:

Ø 精力充沛,從容不迫應付工作壓力而且感到不緊張

Ø 處事樂觀,態度積極,樂於承擔責任,事無具細,不挑剔

Ø 善於休息,睡眠良好

Ø 應變能力強,能適應外界環境的各種變化

Ø 抵抗一般性感冒和傳染病

Ø 體重正常,身體均勻

Ø 眼睛明亮,反應靈敏,眼瞼不發炎

Ø 牙齒清潔,無空洞,不出血、不疼痛、齒齦顏色正常

Ø 頭發有光澤,無頭屑

Ø 肌肉有彈性,走路輕松有力

心理健康:只個體能夠正確認識自己,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使心理處於良好狀態以適應外界的變化。

其有十條標准:

Ø 有足夠的安全感

Ø 能充分的了解自己,並能對自己的能力做出適度的評價

Ø 生活、理想切合實際

Ø 不脫離周圍現實環境

Ø 能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和諧

Ø 善於從經驗中學習

Ø 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Ø 能適度的發泄情緒和控制情緒

Ø 在符合集體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的發揮個性

Ø 在不違背社會規范的前提下,能恰當的滿足個人滿足

四、 跑與健康

跑步是一種極為簡單、人人都能進行的運動項目,使身體各部位都得到鍛煉。跑步對人體的作用比較全面,具體表現為下面幾個方面:

跑步可以保護心臟,心臟是人體易衰老的重要器官,心臟的功能正常對其它內臟器官功能有直接的影響。醫學上認為,保持健康先要保持心臟功能。中年人易得缺血性心臟病,因冠狀動脈堵塞而致心肌缺血,引起心絞痛至心肌梗塞。進行跑步鍛煉可使冠狀動脈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環,長期跑步鍛煉人的冠狀動脈不會因年齡而縮窄,保證有足夠的血液供給心肌,從而可以預防各種心臟病,保持良好的心臟功能。跑步是一項全身性運動,能夠加速周身血液循環,調整全身血液分布,消除淤血現象。通過下肢運動,推動人體向前移動的同時,有力地驅使靜脈血迴流心臟,減少下肢靜脈和盆腔淤血,預防靜脈內血栓形成。跑步可以調節大腦皮質的興奮和抑制,有益提高神經系統的功能,消除腦力勞動的疲勞,預防神經衰弱。跑步還可以調節人體內部平衡,調劑情緒,振作精神,改善物質代謝,促進新陳代謝,降低血脂水平,膽固醇水平,控制人體重量,減肥的極好方法。經常練習長跑的人是有較深的體會,有明顯的健身強心作用。

跑步的具體方法有:

Ø 慢速放鬆跑:就是不加任何努力的慢跑。一般慢跑時感到輕松舒服,無疲勞感,心率控制在每分鍾110—130次左右,呼吸自然,稍有氣喘。動作無要求。一般每周練2—3次,每次練習20分鍾左右。堅持經常鍛煉,對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等有明顯的健身效益。

Ø 中速跑步方法:是用一定的意志努力,速度在每秒5米或心率在140—150次/分左右的跑進方法。這種健身跑步法是較流行的中等強度健身法,已被國內外公認。這種方法對增強心臟功能,調節內臟平衡等有顯著的效果。但練習中應注意做好准備活動,放鬆活動,練習感到明顯疲勞,就要停止跑步,做一些放鬆練習。每周練習1—2次,每次練到疲勞為止。

Ø 快速跑步方法:是用較大意志努力,較快的速度向前跑進方法,練習時心率一般都在人體最高水平,170—180次/分左右。這種跑法運動強度較大,持續時間較短,一般幾秒鍾,但可以重復練習。每周練習1—2次就可以了,每次重復3—6次。練習中應循環漸進,做好准備活動和放鬆整理活動,防止疲勞過度。這種方法對提高人體無氧耐受力,肌肉功能,以及心臟功能有一定作用。有內臟慢性病、心血管、肝、腎病尤為不能練習。防止重病發生。

Ø 變速跑步法:就是採用快慢結合、走跑結合的交替練習方法。這種跑步法適用於中年中後期人,由於運動量變化較大,練習時可根據個人鍛煉水平,控制練習的時間和跑速。一般來說,體質較好的中年人,可快跑與慢跑交替進行,體質較差的中年人,可慢跑與走步交替練習,練習時間控制在感到疲勞明顯時結束練習,做一些放鬆活動,並循序漸進提高練習要求。

Ø 定時跑步法:就是限定一定時間,進行跑步移動距離,或限定一定距離,縮短跑步時間的練習方法。比較有名的定時跑是12分鍾跑,6分鍾跑,用來評價自我鍛煉的效果,和身體功能水平。經常進行定時跑練習,可以幫助自我了解身體狀況,鍛煉中如出現難以跑下去的疲勞極點現象,應逐步放慢跑速,甚至停止練習,以防發病現象出現,做好放鬆活動。

Ø 原地跑練習法:就是在固定的一塊小地方做原地跑步動作的練習方法,如:在房間里、陽台上、跑台上做跑的動作,持續練習的方法。這種方法不受場地、氣候、設備條件限制,是一種較方便的鍛煉方法。但練習時間應較長,重復步數應較多,一般要練習10分鍾以上,才相當於跑進800米距離的慢跑運動量。因此,要求練習較長,練習時大腿抬高一些,重復次數加快些,鍛煉效果就好些。這方法適用戶外無法練習時,或有疾病做康復保健練習。

Ø 另外,還有負重跑、障礙跑、蛇形跑、變向跑、協調跑、上下坡跑等練習方法。都可用來健身鍛煉。但值得注意的是,任何跑步前應做一些准備活動,跑步中應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漸漸放鬆結束。跑步中應盡量到戶外空氣清新,沒污染的地方練習。跑步鍛煉中應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練習時間或距離;不斷堅持抗疲勞練習。應從自身的體質、健康條件,因人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靈活掌握,選擇跑步練習方法和運動量。堅持經常跑步鍛煉,一定能取得滿意的健康效果。

⑺ 體育與健康論文怎麼寫

【摘要】通過對學生准備活動情況的調查分析,採取相應措施,使學生養成在體育鍛煉前做准備活動的習慣。樹立正確的自我體育鍛煉觀,為終身體育鍛煉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准備活動;習慣;終身體育
堅持「健康第一」的理念是當前體育課程的指導思想。人們常說「運動是把雙刃劍」意思是說合理地進行體育鍛煉可以提高健康水平,而不科學的運動不僅起不到健身作用,還有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准備活動作為體育鍛煉的開始階段是提高體育鍛煉質量和效果,避免傷害事故的重要環節之一。但長期以來體育鍛煉的准備活動經常處於被遺忘的角落,被放在一個「有也可,無也可」的位置上,使體育鍛煉達不到預定效果,甚至對健康造成傷害。因此學會做有效的准備活動,養成准備活動的習慣對於終身體育鍛煉是至關重要的。在長期的體育教學實踐中分析其原因,採取措施:
1調查分析學生對准備活動的認識
對07級入學的新生(07級護理班、07級臨床班、07級葯劑班)148名學生發放問卷,調查顯示:認為做准備活動有必要的學生佔13%、認為准備活動影響運動能力,浪費體力的學生佔61%、認為准備活動可做可不做的學生佔28%。通過訪問座談了解到學生不做准備活動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
1.1學生認為做准備活動消耗體力。這種認識是學生普遍存在的,約佔74.2%。從學生這種認識來看說明學生缺乏對人體活動規律方面的知識,不了解合理的准備活動對人體器官的良好影響,同時也說明學生缺乏准備活動對自己心理和生理良好的親身體驗,沒有真正體會到准備活動的好處,這就決定了學生對准備活動的錯誤認識。
1.2學生不知如何做准備活動。在調查中還發現學生不知如何做准備活動約佔67.4%。教師若是要求學生自己做准備活動會發現有的學生就是隨便活動一下關節,有的學生跑幾次就完了,根本沒有掌握准備活動的方法,不知道准備活動的內容,活動的量和活動的時間,更不會做專門性的准備活動,學生缺乏獨立做准備活動的能力。
2針對調查的結果採取措施
2.1明確有效准備活動的標准:准備活動的運動量和時間的長短應根據鍛煉的項目,內容,氣候變化和自己的身體狀況而有所區別,一般使身體發熱或做到出汗為宜,心率上升到130次/分~160次/分,使內臟器官,肢體的活動幅度和肌肉力量等方面達到適宜的工作狀態。與正式練習之間有2~3分鍾的間隔較為適宜。准備活動活動關節的順序是:頭、頸、肩、肘、腕、腰、胯、膝、踝、趾。准備活動活動肌肉的順序是:上體(包括胸、腹、背、上肢等)、下肢(包括臀、腿、腳掌、趾)。准備活動力量練習的順序是:由小、中、大循序漸進進行為宜。教學准備活動還應包括一些與基本練習相似的動作。
2.2引導學生理解、認識和體驗准備活動的意義和重要性。要使學生做到主動自覺地做好准備活動,首先必須提高學生對准備活動重要性的認識,使其深刻認識到准備活動對提高運動效果和有利於身體健康的真實意義。為此應向學生講解有關准備活動的作用及對人體良好影響的生理、心理知識,講解人體運動的生理規律,使學生懂得科學道理,從而達到提高認識轉變觀念的目地。這些內容除了在理論課上講解外,還應在實際練習活動中講解,可邊做邊講也可在准備活動前講解對後續活動的作用、目的、好處,並且要反復強調讓學生的意識中形成要運動就一定要先做准備活動的觀念,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自覺地做好准備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學生掌握了這些知識後,也為做好准備活動起到了指導作用,使自己的准備活動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真正發揮准備活動的作用。 學生對准備活動的重要性只有理性認識還不夠,應使學生親身體驗准備活動的好處和作用,使其感覺到准備活動後全身放鬆,精神振奮,有信心。我校新生入學都要進行身體素質測試,對調查的班級我們採取第一次測試不做准備活動,第二次測試教師認真領做准備活動,其結果表明做好准備活動測驗的成績明顯提高。50米平均提高0.3秒,鉛球平均提高0.25米,立定跳遠平均提高0.08米,仰卧起坐平均提高3.2個,800米平均提高9.27秒。在籃球、排球等項目的考試都採取兩次測試一次不做准備活動,一次做的方法。結果表明,有做准備活動不僅成績有顯著提高,而且動作技術發揮比較穩定,失誤較少。這就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准備活動的好處。通過讓學生談體會,大部分學生認為准備活動後,心理比較放鬆,不緊張自信心加強,動作更靈活、協調、便於發揮自己的最佳狀態。這就使學生對准備活動有了感性的認識,真正體驗到准備活動的重要性。
2.3明確准備活動的形式和內容,積極創新,激發興趣。准備活動有兩種:一種是一般性准備活動:包括各種走、跑、跳的練習、徒手操、活動肢體各關節等。這些都是一些簡單易學的准備活動形式,稍加指導即能掌握其要領。另一種是專項准備活動:如在打排球前先做墊球、發球、傳球等練習,在長跑前先慢跑一段,在打籃球以前先做投籃、傳球、運球等練習。相對來說這些都是針對性較強,難度較大的准備活動形式。在教學中應以一般准備活動為主,專項准備活動為輔的方法來安排,內容形式多樣化,積極創新,創造出學生喜歡的,針對性強的,覆蓋面廣的形式和內容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如採用「體育游戲」寓於准備活動之中,或把音樂舞蹈寓於准備活動之中,有針對性的選擇、安排既可達到准備活動的目的,又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認真完成的教學內容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改變長久以來准備活動就是慢跑、做操這種枯燥、單調的形式。最終提高和激發學生做准備活動的興趣。
2.4要求學生在課中自帶准備活動。隨著學校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和學校體育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體育教學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應注重發展和培養學生的體育素質與體育能力,樹立終身體育意識,養成自我體育鍛煉的習慣。要求學生在課中自帶准備活動就是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鍛煉機會。我們把體育課程的最後一個學期的每堂課均由學生自帶准備活動。每班分為若干小組,一組10人左右,由教師安排名單和順序,提前通知給出具體的內容和要求,時間15分鍾左右,課前要求准備好教案,上課前交給教師。學生在帶完准備活動後進行自評、互評,再由教師講評並給出得分(20分制),期末總評時計入總成績。這個任務在入學的第一次課上就布置給學生,這樣才能讓學生早准備,早積累,通過觀察與訪談得知學生為了完成好這一任務,都積極地做准備。不僅平時課中認真學習而且在課後還看書,上網通過各種途徑查閱各種有關准備活動的資料。為了完成好自己設計的內容還反復多次的練習。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啟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課堂氣氛活躍,同時還鍛煉學生的膽量和口才。並且讓學生真正具有獨立設計、完成准備活動的能力。這對學生養成自我鍛煉的習慣也是非常關鍵的。
3結論與建議
3.1要明確培養學生的准備活動習慣是一個有計劃、有目的、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除了要求學生明確准備活動的標准、形式、內容、意義及作用等理論知識還應讓學生親身體驗准備活動的好處和作用。這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對准備活動的重視程度,自覺程度和運動損傷的防範意識。3.2為保證學生在最後一學期具有自帶准備活動的能力,教師應在前幾學期的教學中做好充分的准備工作,應和學生一起認真完成每次課的准備活動注意穿插講解理論知識,多介紹准備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注意培養學生的膽量和口才,還應向學生展示准備活動的教案。
3.3體育課程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建立一套適合自己的、比較科學而實用的體育健身方案和促進身體全面發展,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准備活動習慣的培養就是其中最基本的一個環節。 參考文獻
[1]劉大海等.體育與健康理論教程[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1
[2]王則珊.論從戰略上認識發展學校體育的重要性[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1)
[3]王革,卓莉,魏源,成偉民.大學體育課中學生自帶准備活動的實驗研究[J].現代情報,2002(11)

閱讀全文

與小學體育與健康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