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讀小學兒童如何學數學 詳細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已經成為教育研究的一個重要動向。研究學生如何學數學,是小學數學學科教育改革的重要基礎。 近幾年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我們一直在說要讓學生主動地學,成為學習活動的真正主人,而教師則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在研究兒童怎樣才能學得更好之前,我們當然有必要了解小學兒童究竟是怎樣在學數學的?帶著這個問題閱讀了《小學兒童如何學數學》一書。 全書分十個章節,分別闡述了小學生如何參與課堂教學,如何理解數的概念,如何學習加減法,如何學習乘除法,空間觀念如何發展,問題解決如何學習,學習方式怎樣改善,等等。在這十個章節當中,我對第六章小學生如何學習加減法和第九章問題解決的學習進行了重點閱讀。 第六章:小學生如何學習加減法 本書的第六章論述了小學生如何學習加減法。也許有些老師會問,加減法有什麼?學生多練練自然就熟練,就會了。其實不然,作為教師,我們真正理解了加減法的含義了嗎?我們真正了解了學生學習加減法的過程是什麼樣子了嗎? 加減法是小學數學的基本內容之一。書中的論述主要包括兩個問題:其一,學生如何形成加減法概念?其二,學生如何形成加減法技能?小學生學習加減法,涉及到生活情景、形成運算技能和發展數學思考策略等方面活動。 一、情境是學生理解加減法的基礎 學生的生活經驗是他們學習數學的基礎。實際生活情境對於學生理解加減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水平以具體的形象為主,他們更多地關注發生在自己身邊的有趣而新奇的事物。學生在有趣的學習活動中,在運用數的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過程中,可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探索數量關系,掌握加減法的基本運算。 如在學習10 以內的加減法時,教師可以出示一些情景圖,學生根據圖的內容提出一些數學問題,再討論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由於問題是學生自己提出的,因此也就特別願意解決,同時,提出問題的過程就是一個建立數學模型的過程,問題提出和問題解決一樣,是學習的重要形式。 學生學習加減法是學習數學運算的第一個階段,教師應該讓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發展學生觀察和思考的能力,強化運算概念的現實背景。另外,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問題形式呈現的方式,適當安排一些多條件、多問題等的和開放式的問題,設計一些現實性強的和生動有趣的問題,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 二、學生如何形成運算技能 1、從情境出發學習運算。 美國著名數學教育家卡彭特等在1982 年的研究表明,學生能夠使用積木等學具計算加減法,比沒有積木時做得更好,他們反對一開始就進行單純的符號訓練。因為學具可以有助於學生拓展思考空間,這樣做,看起來比較低效,但實際上是發展數學思維的基本途徑。 我在教學100 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時,就充分利用了小棒這一學具,幫助學生理解湊10 和破10,學生通過數學操作活動,發展了數感。 2、演算法的多樣化 美國數學教育家培恩分析了一年級小學生的五種加法策略。第一種,數數。第二種,從大數算起。第三種,雙倍數。第四種,近似雙倍法。第五種,利用10 的概念。(我覺得在計算20 以內進位加法時,還有湊10 法等也應該算)。 20 以內退位減法的幾種方法。第一種,數數法。第二種,破十法。第三種,逆演算法(想加做減法)。第四種退十加補法。實際上學生的方法還會更多。 在學生學習中除了要形成一種較為高效的運算方法外,也應該適當關注演算法多樣化的問題。演算法的多樣化對於發展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造思考的能力是有幫助的。另一方面,在演算法多樣化的基礎上,還要進一步比較、歸納,對計算方法進行優化,形成較為高效的方法,並對一些基本的運算通過種方式達到熟練。 第九章:問題解決的學習 問題解決是 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國際數學教育界提出的一個重要概念,全美數學教師理事會曾提出「問題解決必須處於學校數學教學的中心」。近來問題解決也成為我國數學教育的主題之一。 我在教學中也作過許多關於問題解決的嘗試,有的活動能圓滿地達到教學目標,有的卻不盡人如意。讀了本書之後才有的進一步的了解。 一般的說問題的設計要有三個基本條件,即思考性、現實性、和趣味性。 1、問題的呈現應該激起學生的思考。學生對「問題」感興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問題」具有很大的挑戰性即思考的空間。思考的空間有大有小,問題的設計要求向學生提供適當的空間。挑戰性不大學生會對問題失去興趣;挑戰性過大學生會出現為難情緒,對問題產生恐懼感,從而對自己的學習失去信心,會極大打擊孩子的自信心。為了能照顧到全班不同層次的每一個學生,問題的選擇最好是有一定開放度,使不同的孩子都能在不同的層次上解決問題,得到成功的愉悅。 2、問題一定要有現實性。我們設計的問題「人為」的痕跡很重,都是教師想當然的,沒有通過調查研究,因此很多問題脫離實際使人乏味,甚至是幼稚可笑。但是問題也不能從現實拿來就用,因為有很問題是兒童不能解決的,或者與學習的目標相去太遠。問題的設計因有一個對原素材去粗取精的加工過程,但也不能加工太細,可以保留一些多餘條件,使問題具有開放性。 3、問題要有一定的趣味性。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問題設計應該注意有一定的趣味性,語言和內容應該具有童趣。如應用題的呈現方式上,可以採用圖畫應用題的做法,在看圖中了解題意,增加了趣味,吸引了孩子。
② 孩子從小學數學好嗎
因為抄數學的學習涉及到孩子發育的多方面能力的使用和鍛煉,這些能力和「聰明」這個詞的內涵十分接近,都和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運算能力、判斷能力、空間想像力、歸納演繹能力等能力相關。
而孩子在小的時候可能就在這些方面有不俗的表現,父母還可以對照這些方面觀察孩子,並且對孩子進行一定的鍛煉,為孩子將來進一步學習數學打下基礎。
③ 小學數學走進「兒童世界」
一、課題的提出
自人類懂得結繩記數法開始,數學無時無刻不與生活息息相關。自此,人的衣食住行也開始了更加規范的記錄、總結和計算。早期的《九章算術》等數學論著,也正是記載人類生活、生產經驗的文章。因此,現代小學數學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故,現在的數學教學更應呼喚:數學回歸生活。
《數學課程標准》中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中的價值。」讓兒童世界走進新的課程標准更多地強調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主動地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生活現象,自主地解決兒童世界中的實際問題,讓數學生活化,生活數學化。
但是,課堂數學教學很長時間走入一個誤區——脫離兒童世界。使學生坐在課堂中為了學習而學習,不知道學習的目的和用途。不僅學起來枯燥無味,激發不了孩子們的真正興趣,同時造成了學習、生活兩張「皮」。其問題究其根源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遠離兒童世界,偏重科學世界。課程設計極端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理論性,把學生局限在科學的世界裡。這樣,學生的思維模式僵化,猶如一壇「死水」,一層不變;教材也成為一部至高無上的「聖經」,學生不敢也不能越雷池一步。
●脫離兒童世界,缺乏對兒童可能生活的合理構建。學生失去生活的源動力,失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乏味單調的理性生活成為主旋律,不能滿足學生完滿的精神生活的需要。
於是,我們試圖構建小學數學走進「兒童世界」主題教學模式,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通過該模式的教學,能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形成積極進取的精神;能提供給學生參與知識形成過程和活動的廣闊空間,而且讓學生形成數學思維方法和學習方法;能讓學生牢固地構建數學意義。從而達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的最高宗旨。
二、研究目標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使學生懂得現實生活的意義,並在進一步關注生活、體驗生活的同時形成科學的人生觀,在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培養探究意識,發展智力,形成能力。最終在個性化、活動化和實踐化的走進「兒童世界」主題教學模式中達到師生共同發展。具體包括:
1. 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接近兒童;
2 .研究和形成走進「兒童世界」課堂教學的一般操作模式;
3. 通過創設「兒童世界」教學情境,促使學生多元能力的發展。
三、概念界定及支撐理論
(一)概念界定
該模式的研究強調學生學習數學的生活背景,體現了一種新的教學觀點。這一觀點有兩方面的含義:第一,小學數學具有現實的性質,數學來源於小學生的現實世界,再運用到他們的現實世界中去,「兒童世界」是小學數學內容的基礎。第二,教師應該用走進「兒童世界」的情境教學引導學生學習數學,即學生通過熟悉的現實生活自己逐步發現和得出數學結論。
(二)、支撐理論
●心理學認為:學生的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進,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深。因此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導入新課,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可以增強學習興趣,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人本主義認為:創設真實的問題情境是基於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的教學設計的首要任務。它是一種支持學生進行意義學習的各種真實問題的組合。
●活動建構的理論: 教育家盧梭認為:教學應讓學生從生活中,從各種活動中進行學習,通過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獲得直接經驗。主動地進行學習,反對讓兒童被動地接受成人的說教或單純地從書本上進行學習,他認為教師的職責不在於教給兒童各種知識和灌輸各種觀念,而在於引導學生直接從外界事物和周圍事物環境中進行學習,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從而使他們獲得有用的知識。原蘇聯心理學家提出了活動內化的理論,和皮亞傑的認知建構理論都指出在「兒童世界」基礎上主動的活動中建構自己的認知結構的。
●新課程強調數學生活化教學:學生能夠認識到數學存在於自己的世界中,並被運用到現實世界,才能切實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④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兒童教學觀的具體運用
小學數學的教學目標不僅是要教師將知識傳遞灌輸給學生,而是要在課堂中讓學回生自主地參答與獲得知識的過程、加深對知識來源的體會,從而靈活地在生活中應用知識。因為數學不像語文,每一個詞都充滿想像,但數學中那些固定不變的公式、定理,都存在我們身邊的生活中。如果老師上課時硬是把這些知識灌輸給學生,學生接受的只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死公式」,卻理解不了公式的由來,發現不了這個公式存於他身邊的生活中,更說不上靈活運用公式解決問題。但是,如果老師換一種上課方式,把教師主動講解,變成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小組探究發現、親身參與推導出公式,那效果就會截然相反。學生不僅能把「死公式」變成了「活公式」,在以後的學習中只要見到有關這個公式的數學知識,便能清楚地想到這個公式的由來,(因為他親身參與了推導的過程),從而利用公式解決問題。因此,參與式教學正是現代小學數學所需的教學法。
⑤ 小學數學不好怎麼辦
小學數學怎麼樣學?隨著小學數學教材的不斷更新,內容不再是簡單的加減乘除算數題,而是將許多的生活中運算加到小學的知識中,這樣一來也在不同程度上使小學數學的成績加大了難度.那小學數學怎麼樣學才有效?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怎樣掌握方法才能學好小學數學?
以上九點是有關小學數學怎麼樣學才有效,提出相關的方法.希望能給你帶來借鑒和參考的價值,重要的是讓孩子通過正確的方法提高成績.
⑥ 給孩子學小學數學題,用什麼手機app好求推薦
幼兒數學教育,最重要的是啟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首先要給幼兒建立數學認知,把數學生活化、游戲化、兒童化,最重要的是趣味性。
1、通過游戲進行數學啟蒙
游戲場景學數學是培養孩子對數學的興趣最合適的方法,有利於培養孩子積極主動地探索數學。
因為游戲能對小朋友的規則意識、執行能力和策略意識進行綜合鍛煉。
游戲都有規則,小朋友要聽懂規則、服從規則,同時又要達到目的;當規則變化的時候,他們也要跟著變化自己的策略。
這個過程,不是記住知識點就夠的,它其實鍛煉了小朋友對知識靈活應用的綜合能力。
2,通過繪本進行數學思維啟蒙
沒有孩子不喜歡故事的,這種啟蒙方法使得原本枯燥的數理內容變得生動有趣,在聽故事的同時,不知不覺吸收知識。
繪本整個看下來,一點都不枯燥!聽著像天書一樣的數學知識,在繪本都能找到現實生活中的依據。
以場景式代入的方式讓孩子先融入到故事中,再從故事裡發掘數學問題,進行解剖和分析。
數學學習最主要的是要體會知識背後的思維方法,畢竟知識是固定的,而背後的思維方法才是最具價值的。
3,看動畫片進行思維啟蒙
兒童動畫系列,片中小人物熱愛數學,用數學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障礙,將圖案、數字和形狀的知識融入動畫,內容充滿互動,幫助幼兒用數學方法解決日常生活問題。
孩子能掌握對數字的認識、數學的技巧,同時發展孩子的思考性。
何秋光學前數學,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感興趣的主題和游戲,從具體到抽象,真正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讓每個孩子都愛數學!
⑦ 小學數學輔導怎麼進行
小學數學怎麼樣學?隨著小學數學教材的不斷更新,內容不再是簡單的加減乘除算數題,而是將許多的生活中運算加到小學的知識中,這樣一來也在不同程度上使小學數學的成績加大了難度.那小學數學怎麼樣學才有效?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怎樣掌握方法才能學好小學數學?
以上九點是有關小學數學怎麼樣學才有效,提出相關的方法.希望能給你帶來借鑒和參考的價值,重要的是讓孩子通過正確的方法提高成績.
⑧ 如何實現"小學數學教育要真正實現從兒童出發
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像他們如何看待數學、考慮他們的認知水平、保護和注重他們的天性,以此制定教學計劃,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讓他們覺得學數學是件很枯燥、很令人煩惱的事情。
⑨ 小學數學
對於那些成績較差的小學生來說,學習小學數學都有很大的難度,其實小學數學屬於基礎類的知識比較多,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還是比較容易掌握的.在小學,是一個需要養成良好習慣的時期,注重培養孩子的習慣和學習能力是重要的一方面,那小學數學有哪些技巧?
由此可見小學數學的技巧就是多做練習題,掌握基本知識.另外就是心態,不能見考試就膽怯,調整心態很重要.所以大家可以遵循這些技巧,來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進入到數學的海洋中去.
⑩ 小學數學的基礎知識有哪些
對於那些成績較差的小學生來說,學習小學數學都有很大的難度,其實小學數學屬於基礎類的知識比較多,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還是比較容易掌握的.在小學,是一個需要養成良好習慣的時期,注重培養孩子的習慣和學習能力是重要的一方面,那小學數學有哪些技巧?
由此可見小學數學的技巧就是多做練習題,掌握基本知識.另外就是心態,不能見考試就膽怯,調整心態很重要.所以大家可以遵循這些技巧,來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進入到數學的海洋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