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數學新課標中新的教學理念是什麼
小學數學新課程的基本理念
1、數學課程生活化
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以學生從體驗的和容易理解的現實問題為素材,並注意與學生已經了解和學生過的教學知識相聯系,讓學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體情境中,通過自主活動理解教學知識,建構數學知識結構。
2、讓學生親歷數學知識的形成
學習數學唯一正確的方法是實行「再創造」,探究性學習強調學生通過自己參與類似於科學研究的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就是「再創造」。必須讓學生看到數學知識形成和發展過程,親身體驗如何「做數學」。
3、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課程標准》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和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的,主動和具有個性的過程」。「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這是此次課改的核心理念。
4、教師要轉變教學的方式
《課程標准》指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教學中,教師應精心組織課堂教學,有效地引導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真誠地與學生合作,共同創造一種新的課堂文化。
5、評價的根本是要促進學生的發展
新課程評價是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教學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方法多樣化的評價體系。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教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1)我的小學數學教學主張擴展閱讀:
教學理念是對認識的集中體現,同時也是人們對教學活動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態度和觀念,是人們從事教學活動的信念。教學理念有理論層面、操作層面和學科層面之分。明確表達的教學理念對教學活動有著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首先,要求教師有「對象」意識。教學不是唱獨角戲,離開「學」,就無所謂「教」,因此,教師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師有「全人」的概念。
學生發展是全面的發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學科的發展。教師千萬不能過高地估計自己所教學科的價值,而且也不能僅把學科價值定位在本學科上,而應定位在對一個完整的人的發展上。
2.關注教學效益,要求教師要有時間與效益的觀念。教師在教學時既不能跟著感覺走,又不能簡單地把「效益」理解為「花最少的時間教最多的內容」。教學效益不取決於教師教多少內容,而是取決於對單位時間內學生的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綜合考慮的結果。
3.關注可測性和量化。如教學目標盡可能明確與具體,以便檢測教師的工作效益。但是並不能簡單地說量化就是好的、科學的。應該科學地對待定量與定性、過程與結果的結合,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學業成就與教師的工作表現。因此,有效教學既要反對拒絕量化,又要反對過於量化。
4.需要教師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每一個教師要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我的教學有效嗎?」「什麼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有沒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學?」
5.有效教學也是一套策略。要求教師掌握有關的策略性知識,以便於自己面對具體的情景做出決策,並不要求教師掌握每一項技能。
現代社會是一個日益多樣化的時代,隨著社會結構的高度分化,社會生活的日益復雜和多變,以及人們價值取向的多元化,教育也呈現出多樣化發展的態勢。
這首先表現在教育需求多樣化,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人才的規格、標准必然要求多樣化;其次表現在辦學主體多樣化,教育目標多樣化,管理體制多樣化;再次還表現在靈活多樣的教育形式、教育手段,衡量教育及人才質量的標准多樣化等等。
這些都為教育教學過程的設計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挑戰,它要求根據不同層次、不同類型、不同管理體制的教育機構與部門進行柔性設計與管理,它更推崇符合教育教學實踐的彈性教學與彈性管理模式,主張為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更加寬松的社會政策法規體系與輿論氛圍,以促進教育事業的繁榮與發展。
2. 小學高段的數學教學要以什麼為核心呢
小學高段的數學教學分兩種情況:
(一)學生數學功底扎實,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情況良好的,教師應和學生明白下一步的努力目標:解決問題!尤其是思維拓展題,分層次,由淺入深,讓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鍛煉和培養。
(二)學生數學功底不夠扎實,接收知識的速度慢。教師不可貪圖成績的評定高低,不可操之過急,多做專項訓練,緊密結合課本的基礎知識,一步一個腳印,直到讓學生完全掌握並能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為止。
3. 談談「我的數學教育觀」
數學教育評價作為一種過程,能夠按照某種標准,以一定的方法,對數學教育的過程、結果等進行描述和價值判斷。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期望數學教育評價能夠著眼於發展,也就是,建立與新課程相適應的發展性評價新體系。
一、高中數學教育評價的功能
在高中階段,數學教育評價對於提高教學效果的作用,具體可以概括為如下幾個功能:
1.診斷功能
評價是對教學結果及共成因的分析過程,藉此可以了解教學各方面的情況,從而判斷它的成效和缺陷、矛盾和問題。全面的評價工作不僅能估計學生的成績在多大程度上實現了教學目標,而且能解釋成績不良的原因,如學校、家庭、社會和個人中哪方面的因素是主要的,就學生個人來說,主要是由於智力因素,還是學習動機等其它非智力因素的影響,抑或是兩者兼而有之。教學評價如同體格檢查,是對教學現狀進行一次嚴謹的科學診斷,以便為教學的決策或改進指明方向。
2.激勵功能
評價對教學過程有監督和控製作用,對教師和學生則是一種促進和強化。通過評價反映出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成績。經驗和研究都表明,在-定限度內,經常進行記錄成績的測驗對學生的學習動機具有很大的激發作用,這是因為,較高的評價能給教師、學生以心理上的滿足和精神上的鼓舞,可激發他們向更高目標努力的積極性;即使評價較低,也能催人深思,激起師生奮進的情緒,起到推動和督促作用。
3.調控功能
評價的結果必然是一種反饋信息,這種信息可以使教師及時知道自己的教學情況,也可以使學生得到學習成功和失敗的體驗,從而為師生調整教與學的行為提供客觀依據。教師據此修訂教學計劃、改進教學方法、完善教學指導;學生據此變更學習策略、改進學習方法、增強學習的自覺性。教學評價有利於使教學過程成為一個隨時得到反饋調節的可控系統,使教學效果越來越接近預期的目標。
4.教學功能
評價本身也是一種數學活動。在這種活動中、學生的知識、技能將獲得長進,甚至產生飛躍。如測驗就是一種重要的學習經驗,它要求學生事先對教材進行復習,鞏固和整合已學到的知識技能,事後對試題進行分析,又可以確認、澄清和糾正-些觀念。另外,教師可以在估計學生水平的前提下,將有關學習內容用測試題形式呈現,使題目包含某些有意義的啟示,讓學生自己探索、領悟,獲得額的學習經驗或達到更高的教學目標。
正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為《綱要》)所指出的,課程評價改革的目標是,「改革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選與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
事實上,新課程評價的功能是促進學生發展。新課程評價的功能重在強調「發展」,即從「選拔適合教育的兒童」轉到「創造適合兒童的教育」。新課程評價應該為所有學生都獲得良好的發展而創造平等、公正的機會與條件。可見,從"選拔"走向"發展",意味著教育評價要立足差異性,從思想上、情感上、行動上接納智力不同、興趣愛好不同、個性心理品質不同的學生;意味著不再將評價視為篩選淘汰的工具,而是一種積極而及時的診斷問題,總結成績,改進教學目標,優化教學方案,促進學生發展的有效手段。教育評價從"選拔"走向"發展",也就意味著由"證明"走向"改進",即由原來的了解現狀,探明價值,轉變為不僅要進行事後評價,評價教育結果是否達到目標,更注重於發揮教育評價在教育活動之前、之中的導向功能,促使教育活動改進,使教育目標一步一個腳印地達成,使受教育者獲得發展。
總之,高中數學教育評價的功能不僅包括,全面評價學生的數學學習成就和進步,改善學生對數學的態度、情感和價值觀,提供反饋信息,促進學生的學習,而且包括收集有關資料,改善教師的教學,同時,也包括為修改課程計劃、教學計劃等項目方案提供有效信息,進而促進教學和課程不斷更新。這也正像國際數學教育委員會秘書長M.Niss的所說的那樣①,數學教育評價不僅能夠給教師、學生和家長、學校等提供有效信息,而且,成為建立決策或行動的基礎,調節、控制教育體系以及學校、教師及其教學,特別是各種課程的修改或改革,對學生而言,評價具有控制學生自己的學習活動,起到抑制或強化學生數學學習的效果;同時,能夠促進社會現實的形成,亦即,數學教育評價對學生、教師、學校的社會現實會產生強烈的影響,這就說,對學生而言,評價及其結果將直接影學生對數學學習精力與時間投入的優先次序、對數學學習的習慣與態度、對競爭與社會(尤其是學校生活)的態度等等。
二、高中數學教育評價的內容
中小學教育評價的內容一般包括教師評價,學生評價,學校評價,課程評價,教學評價。在高中階段,建立發展性的中學數學教育評價,核心內容在於做好數學課堂教學評價、學生學業評價和數學教師評價。發展性評價是一種以促進評價對象的發展為根本目的教學評價。發展性評價強調以人為本,以促進評價對象的發展為根本目的。因而,在高中數學教育評價的各項內容中,關注發展性目標的落實,就變得特別重要。
⒈ 數學課堂教學評價
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是對數學課堂教學效果,以及對構成課堂教學過程各要素(包括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環境等)之間相互作用的分析與評價。隨著數學教育的重心轉移到關注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日漸上升為重要的教育目標,構建發展性數學課堂教學評價體系成為必然趨勢。對此,可以通過如下幾個方面加以具體落實:
(1)數學課堂教學評價宜突出體現診斷性、形成性和建設性。
課堂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課堂教學評價只是說明了這種發展的豐富多樣的可能性和各種線索,因此,對一堂課的評價不必刻意求全,重要的是把握課堂教學的核心,審視其成功與不足,追尋其原因,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的切實可行的辦法或建議,為課堂教學的增值建言獻策。
(2)關注學生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表現應成為課堂教學評價的主要內容。
任何課堂教學的效果都必須通過調控學生的學習狀態才能得以實現,課堂教學是否以學生發展為本,學生有最深切的感受和體驗。因此,我們提倡通過了解學生在課堂上如何討論、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獲得結論及其過程等等學生的行為表現,來評價課堂教學的成敗。即便關注教師的行為,也應從關注教師如何組織並促進學生的討論、如何評價和激勵學生的學習、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探究的興趣等,來評價教師課堂行為表現對學生的「學」的價值,即「以學論教、教是為了促進學」。
(3)確立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是學習情境的創設者、組織者和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促進者,參與評價和分析課堂教學的質量理應成為教師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與課前必須認真備課一樣,課後反思也應成為教師的一種生活方式與行為習慣,這種實踐反思是開啟教師自我發展的內驅力的源泉,也是教師責任感與進取心的本質表現。
其實,課堂教學是將文本課程轉化為實踐,轉化為學生發展的現實渠道。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是決定學生學習效果至關重要的因素。因此,通過課堂教學評價,調整與改進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新理念下的數學課堂教學評價主張立足於促進教師發展和學生發展,通過多種評價方式,獲得真實的評價信息。評價的目標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課堂教學目標是否明確、適當,是否遵循課程標准和教學大綱的要求,並能夠根據實際需要做出適當的調整。
②教學目標是否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
③教學內容是否圍繞教學目標選取,並契合學生的承受能力和發展需求。
④教學方法的選擇是否遵循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的要求,並能夠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興趣。
⑤學生的參與度與參與面是否足夠深廣。
⑥教學效果是否有效,教學的效率是否理想。等。
當然,目前,關於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正處在發展和變革時期,一些列課題值得深入研究,如,一堂好的數學課的標準是什麼?有效的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方法有哪些?在現行教學班條件下如何有效地開展合作學習?數學課堂上的交流主要反映在哪些方面?這些交流如何促進教學相長?等等。
⒉ 學生數學學業成就評價
當前,高中生數學學業評價正處在一個關鍵時期,剛剛啟動的高中數學課程改革要求必須有新的評價方式與之相適應,既要考察學生在數學學業方面的現實水平,也要考察學生在數學上的發展潛能。特別是,對學生數學學業成就的評價,既要反映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的狀況,又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數學思維過程,以及考察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應了解學生學習數學時的情感與態度,因為有效的數學學習來自於學生對數學活動的參與,而參與的程度卻與學生學習時產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關。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對學生數學學業成就評價的新理念集中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實現考試觀向發展性評價觀的轉變。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體現中學數學課程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因而,要求評價從過多地側重考試這一評價手段轉向採用多樣性的評價方法,以便更全面地收集和反映學生學習結果和行為變化歷程的信息與資料,促進學生的充分發展。
(2)評價內容應體現數學教育目標的整體性。不僅要重視知識與技能掌握狀況的評價,而且要重視高層次的數學創造技能、數學應用、提出假設與論證、組織規劃、預測展望等方面的能力的評價,以及在數學學習中的情感與態度的評價。要全面落實數學教育目標,就必須採用多種方法、多種形式,進一步改進數學教學,充實評價內容。
(3)評價方式應具有可操作性、層次性和多樣性。雖然說,對學生數學學業成就的評價,筆試仍然是一種重要的評價方式,但並不是唯一的方式。應更多地採取諸如口試、課堂觀察、課後訪談、調查、撰寫小論文和項目活動報告、建立個人成長記錄等開放的及多樣化的方法,全面考察學生學習數學的現狀、潛力和發展趨勢,同時,力求評價指標簡明、方法易行,方便使用。
總體而言,高中生數學學習評價(包括學業成就評價,以及日常的形成性評價等等)包括這樣幾個方面:
(1)數學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數學知識不僅包括「客觀性知識」,即那些不因地域、學習者而改變的數學事實。如乘法運演算法則、等比數列求和公式、直線與平面的位置關系等,它們被整個數學共同體所認同,反映的是人類對數學的認識;數學知識還包括從屬於學生自己的「主觀性知識」,即帶有鮮明個體認知特徵的數學活動經驗。如對「復數」的作用的認識、分解立體圖形的基本思路、解決某種數學問題的習慣性方法等,它們僅僅從屬於特定的學習者自己,反映的是他在某個學習階段對相應數學對象的認識,是可錯的。主要包括一些基本的數學事實性的知識,如定義、定理、公式,特定的證明,歷史性的資料等。
知識與技能評價中還包括對過程性內容的評價,如將一些實際問題抽象為演算法的過程;探究物體與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和變換的過程;提出問題、收集和處理數據、做出決策和預測的過程。
(2)數學能力
數學能力,首先是基於上述基礎知識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應用能力等。同時,還要重視對學生數學表達、交流、與人合作、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等方面能力的評價。
數學能力具有豐富的含義,如,張奠宙先生在從回顧歷史和展望將來的視角對常規思維數學能力和創新能力進行了具體的科學的界定②.常規數學思維能力的10個方面:①數形感覺與判斷能力;②數據收集與分析;③幾何直觀和空間想像; ④數學表示與數學建模; ⑤數學運算與數學變換; ⑥歸納猜想與合情推理; ⑦邏輯思考與演繹證明; ⑧數學聯結與數學洞察; ⑨數學計算和演算法設計; ⑩理性思維與構建體系.
數學創新能力的10個方面: ①提出數學問題和質疑能力; ②建立新的數學模型並用於實踐的能力; ③發現數學規律的能力; ④推廣現有數學結論的能力; ⑤構作新數學對象(概念、理論、關系)的能力; ⑥將不同領域的知識進行數學聯結的能力;⑦總結已有數學成果達到新認識水平的能力; ⑧巧妙地進行邏輯聯接,做出嚴密論證的能力; ⑨善於運用計算機技術展現信息時代的數學風貌; ⑩知道什麼是「好」的數學,什麼是「不大好」的數學.
(3)數學學習態度、情感與數學價值觀
評價的目的是要促進學生的發展。發展既包括認知的發展,也包括情感的發展和數學價值觀。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不僅要評價其記憶、理解、思維能力等認知方面的發展,還要關注學生情感與態度的評價。要考察學生是否主動地參與教學、對學習數學是否有信心、感興趣、對與數學有關的問題是否充滿好奇心、遇到難題時是否能夠積極地努力去克服和解決等等。
當前,在高中生數學學業成就領域,如下一些問題仍值得深入研究:怎樣才能有效地避免學生在知識與技能方面「只學不用」、「只會學不會用」的現象發生?怎樣評價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程度和行為表現、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如何評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數學思維策略、思維水平和思維品質?應從哪些方面評價學生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什麼時候進行情感與態度評價最合適?進行情感與態度評價的方法有哪些?比較而言,用什麼方式(比如,用分數,或用等級,或用評語,或用成長記錄袋等)對學生的數學學業成就進行評價最能反映學生的特點,又方便教師的操作?等等。
特別地,新理念注重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並且可以通過如下幾個方面加以具體落實:
(1)對學生參與程度的評價③
教學的成敗,歸根到底要看學生自身的努力;所有教學效果都是以學生是否參與、怎樣參與、參與多少來決定的。對此,可以通過評價學生參與的全面性、學生參與思維活動的深入性、學生參與的主動性等途徑,實現對學生參與程度的評價。
(2)對學生合作交流意識的評價
評價一個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要考慮到以下6個方面的因素
①學生不僅要對自己的學習負責,還要對所在小組中其它同學負責;
②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一起討論交流,學習者群體智慧和思維可以為群體共享。那麼能否取長補短、能否對他人起一定的指導作用便成為評價衡量的一個標准。
③學生對學習任務的掌握負有個體責任;
④增進合作交流技巧是學生學會合作的標志,因此具有良好的分工意識也成了衡量的關鍵之一。
⑤學生能夠相互解釋所學東西、能夠相互幫助理解和完成作業;
⑥學生間能建立並維護小組成員間的相互信任、進行有效的溝通。
(3)對學生情感與態度的評價
情感與態度是學生在平時的數學學習過程中不自覺地流露,必須善於捕捉學生的點滴進步,結合具體的教學過程和問題情境,對學生表現出的優點或階段性的成功給予肯定,從正面激勵、評價學生。
(4)對學生數學思維過程的評價
對學生思維過程的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是否能積極主動地獨立思考,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的數學思維策略、水平和思維品質。
另外,數學表達能力是學生能夠准確、合理地運用數學語言表達(無論是口頭的描述、藉助紙筆或是通過演示)自己思維、對數學的認識的能力。這是評價學生數學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標。
⒊ 數學教師專業水平評價
作為數學教學活動的實施者,數學教師是教學改革的主導力量,教師對教育教學改革的理解、認同和參與狀況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決定著教育教學改革的成效。如何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校長、教師、學生、專業人士、家長等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使教師能從多渠道獲得信息,不斷提高教學水平,真正調動起工作積極性和熱情,成為教育評價研究的重要內容。數學教師專業水平評價的基本理念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評價應以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為目的。教師工作是一門專門職業,每位教師都需要不斷地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反思、總結與改進,都有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不斷發展的內在需求和可能性,評價應成為促進教師獲得專業發展的重要手段。
(2)評價應重視教師的個體差異。正是教師在人格、職業素養、教學風格、師生交往類型和工作背景等方面存在巨大差異,才使得教育教學變得豐富多彩。評價應尊重教師的個體差異,並根據這種個體差異來確立個體化的評價標准、評價重點及相應的評價方法,明確地有針對性地提出每位教師的改進建議、專業發展目標和進修需求等。
(3)評價應強調教師的民主參與和自我反思。與他評相比,教師最了解自己,最清楚自己的工作背景和工作對象,最知道自己工作中的優勢和困難。因此,對教師的評價必須充分發揮教師本人的作用,突出教師在整個評價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鼓勵教師進行自我評價。
當然,目前,對於數學教師專業能力評價,尚存在一些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如,關於專業知識水平,如,數學教師亟須更新哪些專業知識?關於教學能力與教學風格,如,如何根據評價內容制定相應的評價標准?常用的數學教師評價工具有哪些?教師自評的原則是什麼?自評的內容和標准如何確定?自評的程序和方式有哪些?
總之,在高中數學教育評價中,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因此,數學學習的評價在關注學生學習結果的同時,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更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意志和數學價值觀。
4. 小學數學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什麼
在國家《數學課程標准(實驗稿)》中要求:「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同時提出:「數學學習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 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師職責已經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教師必須集中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創造性的活動。 《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指出:「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扎實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教師必須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樹立符合時代要求的新的教育觀念。教師在新的課程標准實施時,更新教育觀念迫不及待,全面推行素質教育要以更新教育觀念為先導。 1、提倡「多樣化」演算法 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演算法多樣化是指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解題,再進行合作交流。這樣能留給學生思考空間、探索的空間,有利於發散學生的創新思維。 對於各種計算,教師不要急於評價各種演算法,應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各種演算法的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即使學生的方法幼稚、不成熟,但評價要有角度,要從學生思考角度來看,學生在思考中,經歷了一個探究過程,且學生的方法更加符合兒童認識水平。 對於各種方法,教師都應加以鼓勵,並為學生提供交流的機會,使學生在相互交流中不斷完善自己的方法,這樣不僅可以幫助教師了解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而且有助於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同時,教師應經常要求學生思考這樣的問題:你是怎樣想的?剛才你是怎樣做的?如果……怎麼樣?出現什麼錯誤了?你認為哪個方法更好?對於最優方法,主張讓學生自己反思、評價並進一步探索,讓學生在選擇中選擇,在合作中合作,以此來引導學生思考並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2、注重「數字化」生成 現代數學教學重心發生變化,即注重「數字化」生成。教師不能把所有精力花在傳授專業知識上,而要在研究學習上下功夫,教會學生會學。「數字化」生成也就是把實際問題數字化,運用數字、圖形、符號表示生活實際問題。 3、關注「大智慧」發展 「大智慧」就是指學生的創新思維,已成為世界課程改革的特點,教師應該更多地關注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更多地關注有價值思維的發展。 雖然學生的想法不盡完善,但他的思考方式別出心裁,這位老師關注的焦點是學生「大智慧」的發展。 4、倡導「發展性」評價 國現有的教育評價體系,已無法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人自身發展的要求,教育評價改革勢在必行。新課程倡導「發展性」評價,發展性評價必須以人為出發點,促進個體的和諧發展即關注個體的處境與需要,促進個體價值的實現和激發人的主體精神,發展性評價主要體現在評價主體互動化,評價方式動態化、評價內容多元化。 更值得注意是:老師應遵循《標准》的基本理念,以本學段的知識與技能目標為標准,考察學生對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學段目標是本學段結束時學生應達到的目標,應允一部分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隨著數學知識技能的積累逐步達到,由此,老師要善於「推遲判斷」,把學生的學習困難和問題,允許存入「問題銀行」。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並允許他們重新「支取」,重新解答,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這種「問題存取」與「推遲判斷」能讓他們看到進步,感受到獲得成功的喜悅,發展學生的自意識,從而激發新的學習動力。 5、加強「實踐性」活動 綜合實踐活動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的新型課程。綜合實踐活動的開設有效地改善中小學課程結構,豐富課程類型,切實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和老師教學觀、課程觀的更新。 課程改革的最終順利完成,關鍵在於教師。們教師應不斷地學習和體會《數學課程標准》,掌握並運用新的教育理念。唯其如此,才是課程改革最有效的保障。
5. 你所知道的教學主張有哪些
1.教學主張是名師成長和成功的關鍵因素。
一個有深度的老師,應該有自己的教學主張。張興華的成功可能就是他的教學主張:心理機制與學習動力。從小學數學心理的角度形成了自己的教學研究方向。多才多藝,風情萬種(朗誦、唱歌等都很精通)。但他的成功不完全在他的技巧上,而是在教學主張上。教學主張是名師的「一道坎」。也可以說是一個門檻,有沒有一隻腳跨進這個門檻很重要。
2.教學主張是名師成長的基本動力。
南通的五朵金花,有的金花在不斷散發著花香,但有的名氣就漸漸的淡化。有沒有鮮明的教育主張,是這種分化的重要因素。教學主張標志著自己生命的永恆,不斷在墊起自己生命的高度。要是自己的名師之路永遠走下去,來一點教學主張吧。好的教學主張也可能是一口水井。開掘不完。王笑梅:我的教學主張,生命語文。語文的生命不和兒童的生命結合起來,語文也就沒有生命了。生命語文不只是在生命上,而且像一個泉眼。
再看李庾南「自學—議論—引導」,推動者她不斷前行。
3.教學主張是名師的一張名片。
代表著教師在教學派別上的一個追求。實際上是一種見解,是一個身份。是這一個那一個,而不是這一群那一群。錢夢龍老師提出「三主」的主張——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盡管有很多缺陷,但就這「三主」讓他走到了教育家的行列。
4.教學主張是名師教學風格的內核。
教學風格應該有它自己的品格。「風格是思想的血液」(福樓拜)「風格是思想的浮雕」(格林斯基)都告訴我們,教學風格不能沒有思想,不能沒有自己的教學主張。沒有思想的教學風格,只能是一個空殼。
6. 小學數學教學的特點
1、目標預設化
新課程呼喚生成性課堂,決不意味著預設已不再重要,而是對預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應當為「生成」去尋求靈活合理的「預設」讓「預設」去促進有效的「生成」,才能在教學中使學生點燃思考的火花,拓展思維的空間,彰顯生命的力量。
2、內容生活化
《小學數學課程標准》中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理解與應用的過程。」使數學教學貼近生活。
3、探究合作性
《小學數學課程標准》指出:「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作交流、與人分享和獨立思考的氛圍中,傾聽、質疑、說服、推廣而直至感到豁然開朗,這是數學學習的一個新境界。」
4、思維個性化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學習風格,外向型的學生開朗、活潑,喜歡請問老師,願意和同學交談,發表意見坦率,適合集體學習,便於解決疑難問題。內向型的學生情緒穩定,喜歡獨立思考,注意力較集中,一般不喜歡集體學習。
(6)我的小學數學教學主張擴展閱讀:
小學教育專業堅持以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有較高思想素養、寬厚基礎知識、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良好綜合素質,能適應小學教育改革、發展需要的具有現代教育觀念和創新精神的小學教師為培養目標。其綜合素質概括為一個核心、兩種水平、六種能力、十二項基本功。
以師德為核心開展教育,努力使學生達到本科層次學術水平和小學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具備教育能力、教學能力、組織管理能力、活動指導能力、教學研究能力、學習發展能力,和講、寫、算、創、教、用、作、彈、唱、跳、畫、練十二項基本功
7. 錢守旺的小學數學教學主張有多少條
吳正憲,華應龍,錢守旺,潘曉明,徐斌,還有個劉松吧,天津的好像徐長青,應該還有很多
8. 小學數學教學計劃的教學措施怎麼寫
篇一:小學數學教師工作計劃一、教學目標:1、了解負數的意義,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2、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能夠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會用比例知識解決比較簡單的實際問題;能根據給出的有正比例關系的數據在有坐標系的方格紙上畫圖,並能根據其中一個量的值估計另一個量的值。3、會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紙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將簡單圖形放大或縮小。4、認識圓柱、圓錐的特徵,會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和圓柱、圓錐的體積。5、能從統計圖表准確提取統計信息,正確解釋統計結果,並能作出正確的判斷或簡單的預測;初步體會數據可能產生誤導。6、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7、經歷對「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初步了解「抽屜原理」,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發展分析、推理的能力。8、通過系統的整理和復習,加深對小學階段所學的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較合理的、靈活的計算能力,發展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提高綜合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二、教學資源分析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負數、圓柱與圓錐、比例、統計、數學廣角、整理和復習等。圓柱與圓錐、比例和整理和復習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在數與代數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負數和比例兩個單元。結合生活實例使學生初步認識負數,了解負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比例的教學,使學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會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圓柱與圓錐的教學,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使學生通過對圓柱、圓錐特徵和有關知識的探索與學習,掌握有關圓柱表面積,圓柱、圓錐體積計算的基本方法,促進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在統計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有關數據可能產生誤導的內容。通過簡單事例,使學生認識到利用統計圖表雖便於作出判斷或預測,但如不認真分析也有可能獲得不準確的信息導致錯誤判斷或預測,明確對統計數據進行認真、客觀、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圓柱與圓錐、比例、統計等知識的學習,教學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經歷探究「抽屜原理」的過程,體會如何對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模型化」,從而學慣用「抽屜原理」加以解決,感受數學的魅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多個數學綜合應用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整理和復習單元是在完成小學數學的全部教學內容之後,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一次系統的、全面的回顧與整理,這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整理和復習,使原來分散學習的知識得以梳理,由數學的知識點串成知識線,由知識線構成知識網,從而幫助學生完善頭腦中的數學認知結構,為初中的數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進一步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難點:1、能比較熟練地進行四則運算,會使用簡便演算法,會解學過的過程。2、掌握幾何體形的特徵,能夠比較熟悉地計算一些幾何體形的周長、面積和體積,並能應用。3、掌握統計的初步知識,能夠看和繪制簡單的統計圖。4、能夠比較靈活的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的實際問題。三、學生基本情況分析:我所任教的六年一班共有30學生人,其中男生12人,女生18人。大部分的學生學習態度端正,有著良好的學習習慣,空間觀念較強。上課時都能積極思考、主動、創造性的進行學習。但從上學年的知識質量驗收的情況看,學生的存在明顯的兩極分化,後進生的面還是大,針對這些情況,本學期在重點抓好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加強後進生的輔導和優等生的指導工作,全面提高及格率和優生率。四、教學方法設計:1、創設愉悅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2、提倡學法的多樣性,關注學生的個人體驗。3、課堂訓練形式的多樣化,重視一題多解,從不同角度解決問題。4、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使學生切實掌握好這些基礎知識。5、學生能預習教材,提出知識重點,自己是通過什麼途徑理解的,還有哪些疑問。能通過查閱資料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6、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指導者,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主張探究式、體驗式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7、利用小組討論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討論中人人參與,各抒己見,互相啟發,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8、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學生的能力有所提高。9、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愛學、會學,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10、教學與實踐活動相結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課教學內容的設計都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基礎,創建問題情境,設計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過程。五、教學進度與課時分配。根據課程計劃和教學內容合理安排教學進度,不隨意增減課時。確保教學質量。六|、教學評價方案(一)主要針對學生在課上的學習狀態來評價。1、看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是否被激起,能積極地以多種感觀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精神振奮,有強烈的求知慾望。2、看學生的參與狀態,學生參與學習活動中的數量、廣度和深度是衡量主體地位發揮的主要標志,學生要全員參與,有效參與。3、看學生的學習方式。是否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是否由個體學習到主動合作學習;是否由接受性學習變為探究性學習。4、看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上的表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否全身心地投入、是否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積極解決問題,是否敢於質疑,善於合作、主動探究並有實效,是否圍繞某一問題彼此間能交流、討論、傾聽,提出有效建議。5、看學生學習的體驗與收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90%以上的學生能夠相互交流知識、交流、體會,交流情感由自悟——覺悟——感悟——醒悟,在獲取豐富知識的同時形成了一定的學習能力。量化評價評價標准:第1項8分;第2項3分;第3項6分;第4項8分;第5項2分;第6項8分,總計35分。(二)教學效果評價1、看教學目標達成度如何,教師是否高度關注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全面發展。2、看教學效果的滿意度,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主動參與,90%以上的學生掌握了有效的學習方法,獲得了知識,發展了能力,有積極的情感體驗。3、看課堂訓練題設計,檢測效果好。量化評價標准:第1項4分;第2項7分;第3項4分。總計15分。篇二:小學數學教師工作計劃新的一學期開始了,為了不斷提升自己的精神追求,增強職業道德,掌握教育規律,拓展學科知識,強化專業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過程。根據實際情況我擬定以下個人工作計劃:一、加強學習,提高認識讀書學習——注重個人素質的培養,不貪名利,切實提高自身理論水平和業務水平,力求為學生創造最好的教育。用教育理論武裝自己,為了自己的教育教學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盡快的提高,讀書是一種至關重要的途徑,所以我在本學期要堅持讀有關教育的書籍.,如:《師生溝通的藝術》,《教學策略》,《教育新理念》,《課堂管理的策略》。除了讀有關教學的書籍外,我還要不斷去讀其它的書籍,來武裝自己的思想二、以身立教,為人師表師德——教師職業作為一種以人育人的職業。教師的思想、行為、作風、儀表、氣質隨時都感染和影響著學生。因此,教師必須「美其德,慎其行」,不能出現一點疏漏。加強自我管理——作為一名教師,我要時刻提醒自己,我服務的對象是很多的孩子,不能以自己的利益去犧牲孩子們的利益。本學期,我將嚴格遵守勞動紀律,不遲到,不早退,不隨便串課要課。在工作中,時刻注意自己的形象,穿戴整潔、樸素、大方,舉止文雅,帶頭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積極參加各項活動及公益勞動,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同時,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樹立起自己在學生中的威信及良好的教師形象。三、潛心教研,提高素質教育教學離不開教學研究,為了提高自己的教學,我要積極向同伴學習,多走進同組教師和優秀教師的課堂,並積極完成每周的教研,把握組內開展的各種學習機會,向同組教師學習.在同伴互助的基礎上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嘗試課堂創新,改革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教,學生學,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而且不能充分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在本學期中,我將運用多種靈活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對教材要認真分析,認真設計每一節課,並及時對每節課進行反思,認真分析課堂中出現的問題,並及時進行反思記錄.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來吸引學生,使學生喜歡自己的課,並能在自己的課堂上得到發展,能滿足學生成長和走上社會的實際需要,有足夠的實踐性教學環節。四、關愛學生,無私奉獻本學期,我擔任三年級數學教學工作。在工作中,要注意轉變觀念,端正思想,尊重學生的人格,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在今後的教育和教學工作中,我對學生要本著關心愛護與嚴格要求的原則,不偏袒好學生,更不歧視差學生,要愛得有方,嚴得有度,特別是對後進生,決不諷刺挖苦他們,更不體罰和變相體罰他們,要善於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並為他們創造展示自我的機會,幫助學生樹立信心,矯正不良的行為習慣。在工作中要有「四心「,即愛心、耐心、信心、恆心,以自己對學生的一片熱愛和對教育事業的一片赤誠,堅持不懈的做好本職工作,不惜時間,不計報酬。做好對學生的家訪工作,尤其是對後進生要逐一進行家訪,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幫助父母重新認識自己的孩子,找到孩子真正的致差的原因,變革教育方法,並有意識地誘導家長反省自己的失誤,認識孩子的發展變化,變盲目配合為協作教育。總之,我會從自我做起,維護人民教師的良好形象,嚴肅認真、全心全意地做好本職工作,以良好的師德回報社會。篇三:小學數學教師工作計劃一、指導思想新學期的數學教育教學工作,以學校三年發展規劃為導向,以教師成長促進學校發展為目標,以校本教研為突破口,以課堂教學「五還」為研究的抓手,打造一支個性鮮明、團結協作、充滿智慧的研究型教師團隊,塑造善於思考、勇於實踐,具有較高數學素養的學生群體,構建動態生成、充滿活力的數學課堂。二、主要工作:(一)常規工作「日常化」1.健全集體備課制度,以備課組為單位,關注日常教學,重視課後聊天式的學習研討,重點加強對教材的研究和教學活動的設計,及時反思實踐過程中的得與失。每周舉行一次集體備課,做到「四定」:定專題、定中心發言人、定時間、定地點。根據行事歷的時間安排進行有專題的集體備課(學習「新基礎教育」理論;根據教材內容結合「新基礎教育」的基本理念研究一些基本課型。)2.推行隨堂聽課制度,發揚門戶敞開,隨堂聽課的優良傳統,積極開展備課組內的相互聽課、備課組與備課組之間的交叉聽課、以教研組為單位的中心組的聽課等活動,共同研究真實的數學課堂,課後進行自評與他評,在互動的過程中提升教師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能力,逐步改變教師內在的一些觀念。3.建立學習沙龍制度,認真讀好「新基礎教育」的三本書,定期舉行讀書沙龍活動,交流讀書心得,初步了解相關理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導教師逐步用「新基礎教育」理論來指導實踐;提供對話交流的平台,針對「新基礎教育」的學習進行各種形式的專題研討,充分利用華師大專家組理論引領和共同體的信息交流,及時了解新基礎教育的研究動態,確定數學專題研究的方向。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基地學校的系列活動和各級各類的培訓活動,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4.加強常規管理制度,每月25日左右進行常規檢查(包括教師的備課、反思、學生的作業。)主要由學科主任、教研組長和備課組長負責。每個學期舉行期中、期末的質量檢測,對考後情況進行質量分析,以便能更好地指導下階段的教育教學工作。根據教材內容的變化進一步修訂和完善基礎達標體系,每個年級每學期確定一項單項小型競賽。5.改革考核評價制度,針對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在低年級的數學教學考核評價上作進一步的調整,評價目標更加多元化,綜合運用筆試與面試等方式,口算、筆算、操作等考核方式,在平時的教學中逐步滲透,以減輕期末考試時學生的壓力。(二)研討活動「專題化」研究過程不走過場,不搞形式主義,活動的設計與推進考慮可行性與實效性。研討活動以「新基礎教育」的理論為依據,以課堂教學「五還」為研究為抓手,以全體教師的積極主動參與為准則,實實在在地在課堂實踐中感悟「新基礎教育」的基本理念。(三)教師發展「自主化」1.自主選擇——小課題的研究老師們可以選擇自己教育教學實踐中感興趣地問題,或教學中遇到的困難,自主選擇,確定小課題,進行課堂教學研究。具體操作如下:個人自主申報,自由組合,認真作好過程記錄,學期末進行課題展示與交流。各小課題的研究做到「四重」要求:重研究、重過程、重實效、重積累。2.自主發展——業務素養的提升(1)積極參加常州市組織的青年教師素質比賽活動(2)在反思中成長30周歲以下的教師每周有一篇至少有質量的教學反思;35周歲以下的教師每月至少有一篇有質量的教學反思;40歲以下的教師每學期至少有一篇有質量的教學反思。(3)及時總結,撰寫論文在學習理論、開展教改實踐的基礎上,總結經驗、撰寫教育教學論文。(4)同伴互動,取長補短各備課組成員互相聽課,每人每學期至少聽課20節。每人每學期至少上研究課1節(包括備課組內研究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