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空間觀念
培養小學生的數學空間觀念
一、引導觀察,獲得感性經驗,形成空間觀念。專
1、重視啟蒙階段對屬幾何圖形的觀察。
2、以生活經驗為基礎。
3、多媒體提供觀察平台。
二、加強操作體驗,形成空間表象,獲得空間觀念。
三、溝通內在聯系,突出比較,鞏固空間觀念。
四、加強想像, 延伸和發展空間觀念。
⑵ 如何培養和發展小學生的空間觀念
一、藉助操作實踐,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藉助操作進行比較、分析與綜合,從而抽象出事物本質,獲得對概念、法則及關系的理解,並找出解決問題的策略,在是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途徑。 「空間與圖形」教學中,讓學生從具體事物的感知出發,通過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畫一畫、折一折、剪一剪、擺一擺等操作活動,或者通過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想像等途徑,有效地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探索精神,使學生獲得清晰、深刻的空間表象,再逐步抽象出幾何形體的特徵,從而發展空間觀念。
二、聯系生活,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課程標准強調:「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現實生活中豐富的原型是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寶貴資源,教師要善於運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組織教學。比如在教學二年級的「角的認識」時,我先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生活中的情境,出示:主題圖、剪子、水龍頭、吸管等生活中常見的事物,讓學生從中抽出角的圖形,隨著學生的回答並用紅色標識出來。為學生初步認識角建立表象。當學生對角有了充分的認識之後,再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的物體表面上有角,讓學生經歷了從生活中抽象出圖形並應用於生活中的過程。這樣的教學,為學生建立起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從自己所熟悉的事物中去感受數學,培養空間觀念。
三、教材重構,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師在理解教材的編排意圖之後,可以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所教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重新組織教學材料,重新建構教學過程,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如,在教學「觀察物體」一課,我讓學生選取自己喜愛的玩具去觀察,這樣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數學活動中初步體會到不同角度觀察到物體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辨認簡單物體從正面、側面、上面所觀察到的形狀,發展學生空間觀念,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四、重視表象積累,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小學生的思維特徵是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的。對他們進行空間觀念的啟蒙教育必須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徵,即以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為基點,經歷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升華,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
總之,空間觀念的培養,一定要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通過實際觀察實踐操作等途徑,注重多媒體教學,理論聯系實際,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⑶ 淺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空間觀念
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的空間觀念
摘要:《小學數學新課程標准》把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作為核心任務之一,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理念下探索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策略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將結合實例從空間觀念的培養前提、如何培養、怎樣發展、如何積累、進而培養空間想像力等方面來進行論述,採用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藉助實物,多媒體運用等手段可以有效的培養學生空間觀念。
關鍵詞:空間觀念 感知 想像
前言: 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一門科學。空間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是小學數學的重要教學內容,小學數學內容包括「數」和「形」兩個部分,其中「形」就是指幾何初步知識,它是小學數學的主要內容之一。《小學數學新課程標准》把培養學生的初步空間觀念1作為教學的核心任務之一,然而這部分知識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最薄弱的環節,也成為老師教學中最頭痛的問題。 小學生的空間意識往往是在他們學習幾何初步知識的過程中形成的,因此只有把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落到實處,才能真正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下面依據小學生的思維發展特點,結合「空間與圖形」 中的部分教學內容談談自己的一些粗淺想法。
空間觀念:是在空間知覺的基礎上形成的關於物體的形狀、大小和位置關系的表象,它是在對同一類事 物的多次感知以後進行綜合的基礎上形成的。
一、 利用生活經驗,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一)突破單純認識建立初步空間意識 小學生從幼兒開始就處於對外界事物充滿好奇的慾望中,從小就通過接觸各種圖形來認識事物,從而逐步對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有了初步的感知,並在他們的頭腦中形成這些圖形粗淺的表象2,這些表象的形成就是空間觀念的萌芽。 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物都是進行小學教育的寶貴資源,從最初的看圖識物到接觸實物都是進行幾何知識學習的基礎。如水杯、電視、門窗、書本、紙盒、房屋、街道等讓他們認識了線、面、體、角等相關的初步知識;「太陽從東方升起」認識方向;汽車的行駛,升降旗等現象認識平移;從風車、摩天輪、螺旋槳的轉動等觀察到旋轉現象等等。教師應該針對這時期學生的思維特點進行教學,將教學與生活緊密的聯系起來,利用豐富的現實原型形成他們最初的空間知識。從簡單有趣的開始,抓住特點,讓小學生形成一個由淺到深的認識過程。 空間意識的初步形成,有助於他們對事物的理解,通過引導,突破單純的認識,能夠具有粗淺的抽象理解能力,還培養了他們對生活的感知能力,做到數學來源於生活。
(二)將實物抽象成平面圖形,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力。 「教學研究表明: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是處在直觀形象思維階段,思維特點主要是憑借事物的具體形象和表象進行思維活動的。」 通過知識經驗的積累,小學生的思維慢慢地由直觀形象向抽象邏輯表象:當事物不在面前時,在個體頭腦中出現的關於該事物的形象。
思維發展,而空間感的培養,也正是進行抽象思維的培養階段,因而在教學中要以學生「思維」為主體,給學生廣闊的思維發展空間。 近年來的教學已不是填鴨式的灌輸教學法,轉而注重學生的自主性,能力的培養和思維的發展,教師不再是單一的「教」,學生也不再是單純的「學」。與小學生接觸以後我們會發現他們的想像是非常豐富的,想像是形象思維的一種表現,而這些豐富的空間想像,可以使學生的空間觀念得到進一步發展。許許多多的發明創造都是設計者先有了想像,再從自己的想像出發畫出設計圖,然後做出實物模型,並進行無數次的修改設計,直至最終完善成型,才有了我們所用的實物。而在這些過程中,都是將實物進行抽象,在頭腦中形成平面圖形,空間觀念在此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沒有較好的空間觀念是無法做到的。 在學生的發展過程中,空間觀念同樣起到重要的作用。如可在課堂上進行角色扮演,教師設定一個故事背景,提供角色,讓學生進入其中,自由發揮,充分想像,使學生用心參與和學習。「通過角色扮演活動,學生有機會演練不同人士的感想、態度、價值觀與解決問題的策略」。也可在課後布置開放性作業,如在特定條件下設計花圃等,通過測量、構想、作設計圖、對多種設計方案進行比較等活動讓學生的思維逐漸向抽象思維發展,擴大了學生的思維空間。
二、 加深學生幾何概念的理解,深化空間觀念。
(一)運用CAI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現在計算機多媒體教學手段已被帶入課堂,通過CAI可以呈現學生熟悉的物體,讓學生從感知中了解物體特徵,進而理解幾何概念。使教學內容形象生動、動態直觀,提高的教學效率,學生空間觀念也得到很好的培養。 幾何概念是人們在長期生活、生產實踐中,通過對大量的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進行高度的抽象概括後得到的,所以空間觀念的培養是能夠較好的理解幾何概念的條件。空間觀念的形成離不開幾何概念,而幾何概念的建立又是以形體的表象為基礎的,可見幾何概念的理解和空間觀念的樹立是緊密
⑷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小學數學新的課程標准關於圖形與幾何的一個關鍵的核心詞就是發展空間觀念回。並明確指出空間觀念的答主要表現在:能由實物的形狀想像出幾何圖形,由幾何圖形想像出實物的形狀,進行幾何體與其三視圖、展開圖之間的轉化;能根據條件做出立體模型或畫出圖形;能從較復雜的圖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圖形,並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關系;能描述實物或幾何圖形的運動和變化;能採用適當的方式描述物體間的位置關系;能運用圖形形象地描述問題,利用直觀來進行思考。根據空間觀念的具體表現,下面談談怎樣優化教學設計,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一、通過想像和推理相結合,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通過想像在頭腦中形成對圖形的直觀印象,結合推理幫助學生積累空間想像的經驗。在從平面圖形想像幾何體的活動中,學生將多次進行形如「如果……那麼……」的思考,這種邊想像邊推理有助於學生空間觀念的建立。例如:有位老師設計《長方體的認識》一課。長方體有幾條棱?
⑸ 怎樣培養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空間觀念
按照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原有知識水平,從觀察操作入手,幫助學生建立表象,通過聯系和比較,概括出幾何形體的本質特徵,並注意引導學生在實際中加以應用,才能更好地培養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1) 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觀察,導入空間觀念
現實生活是圖形與幾何最豐富的來源。在實際生活中,學生積累的與空間圖像相關的生活經驗是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寶貴資源。在教學活動中,喚醒學生記憶中對空間圖像的相關記憶,形成較為清楚的表象,才能逐步去培養學生脫離實際物體,在頭腦中形成空間形狀的能力和習慣。細致的觀察是有助於打開學生的思維之門,是獲得初步空間觀念的主要途徑之一。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造情境,引導學生學會觀察,讓其按照一定的目的,有順序、有重點地去觀察,同時在觀察中學會分析、比較,找出事物的不同特徵,從而逐步在反復的觀察和思考中,逐步形成空間表象。
因此,聯系生活情境,藉助已有的記憶,引導觀察實物,讓小學生通過觀察逐步獲得有關幾何形體的表象,建立起正確的幾何概念,從而順利導入良好的空間觀念。
2) 藉助多種方法,引導和幫助學生簡便、直觀的理解和學習空間觀念
在科技發達的今天,藉助各種方法來使得抽象、晦澀的空間觀念變得直觀和簡便,容易為小學生所理解和接受。
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有很多種,計算機輔助教學是其中一個在課堂中應用較為廣泛的方法,其特點在於,能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直觀、生動、形象地展現你想展現的一切,並通過圖片、動畫、文字等方式呈現出來。藉助計算機輔助教學可以在空間與圖形學習領域的抽象性和邏輯性與學生思維的具體形象性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
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多種教學方法,充分利用和發揮每種方法的特點及優勢,通過化靜為動,化難為易,化虛為實,化無聲為有聲,化抽象為具體,引導學生看、聽、想、說一同參與,充分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情景中學習知識,發展空間觀念。同時,多種方法的結合也可一定程度緩解學生在學習空間觀念過程中的畏難情緒,降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困難,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去主動探索,並驗證自己的想法,不斷樹立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信,激發學習興趣,通過課堂游戲、課堂小組討論等方式,釋放學生的好奇心,讓其主動學習和探索空間觀念,並引導其總結歸納特徵,提煉概念,通過理解和學習,最終發展和形成自己的空間觀念。
3) 通過有趣的實踐活動或小實驗等方法,檢驗學生學習空間觀念的成果,不斷優化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
⑹ 怎樣培養小學二年級學生數學空間觀念
買學具,讓孩子多觀察。人的空間想像能力都是從具體再到抽象形成的。舉個例版子:您拿出一個孩子權從沒見過的圓錐體,讓孩子畫它的俯視圖,孩子是畫不出來的,但你讓孩子先觀察,再畫,就一定能畫出來。說白了,簡單的空間觀念就是把多次觀察信息記載在了腦海里,經過長時間的練習,就可以培養更強的空間觀念。
⑺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小學數學抄新的課程標准關於圖形與幾何的一個關鍵的核心詞就是發展空間觀念。並明確指出空間觀念的主要表現在:能由實物的形狀想像出幾何圖形,由幾何圖形想像出實物的形狀,進行幾何體與其三視圖、展開圖之間的轉化;能根據條件做出立體模型或畫出圖形;能從較復雜的圖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圖形,並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關系;能描述實物或幾何圖形的運動和變化;能採用適當的方式描述物體間的位置關系;能運用圖形形象地描述問題,利用直觀來進行思考。根據空間觀念的具體表現,下面談談怎樣優化教學設計,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一、通過想像和推理相結合,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通過想像在頭腦中形成對圖形的直觀印象,結合推理幫助學生積累空間想像的經驗。在從平面圖形想像幾何體的活動中,學生將多次進行形如「如果……那麼……」的思考,這種邊想像邊推理有助於學生空間觀念的建立。例如:有位老師設計《長方體的認識》一課。長方體有幾條棱?
⑻ 如何培養學生數學空間觀念
一、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空間觀念。
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低年級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最先接觸的是各種各樣的物體,在他們玩的積木中有許多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他們見到的樓房、紙盒、箱子、書、煙囪等,他們初步建立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的形象;他們玩的皮球、乒乓球給了他們球的直觀形象。因此,學生對於圖形的認識是從立體圖形開始的。這樣在教學中,教師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教學活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如教「東南西北」時,可以讓學生在早晨觀察太陽從東邊升起的情境,觀察學生熟悉的校園的坐落朝向,自己家居住房屋的朝向等。以學生熟悉的環境,為學生認識方向與位置提供了認知的背景。
二、通過觀察實物,動手操作,建立學生的空間觀念
低年級學生思維水平較低,動手操作是低年級學生直接獲取經驗知識的最好的途徑,它可以啟發學生積極參與思考,激發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與探索慾望。學生的動手操作過程其實是學生手、眼、腦等多種器官協同合作的過程。它可以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因此,在認識立體圖形的時候,必須讓學生自備實物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球,通過看、摸、說、畫、比等方法了解各種立體圖形的形狀及性質。在認識平面圖形時,必須讓學生自備實物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錐體、沙、印泥或橡皮泥等實物,讓學生先把實物的某個面畫在紙上、印在沙上或紙上,然後指導他們認識這就是平面圖形,再認識各自的形狀及性質,在此基礎上,可引導學生用手摺一折、剪一剪等方法得到平面圖形。有了親身感受,對以後的觀察物體和動手操作奠定基礎。
三、讓學生在觀察聯想中,提升學生的空間觀念
觀察聯想是小學生獲得空間觀念的主要途徑。在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全面、有序、細致的進行觀察,同時注意多給學生創設聯想的情景。例如:在學習了基本圖形後,讓學生利用這些圖形拼擺出喜歡的物品或圖形;畫一幅美麗的圖畫;動手摺一折,剪一剪。由一種圖形變成另一種圖形,可以把長方形變成正方形、梯形、平行四邊形……把長方形剪去一個角可以變成怎樣的圖形?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培養創造力。學習了長、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後,讓學生為學校設計一個花壇,並計算出各種花草的面積。學習了圓的周長後,讓學生設計一個水桶蓋等。
四、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發展只有緊密的聯系生活實際,強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才能進一步的得到鞏固和提高。因此在教學「空間與圖形」的內容時,要結合教學內容將學生的視野拓展到生活中去,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例如:在學習了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後,可以讓學生討論,在實際生活中會遇到哪些問題需要運用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是不是都要求六個面的面積,讓學生說出實際例子,說一說每一種情況各應用什麼方法計算。如計算做一個油箱用多少鐵皮要求六個面的面積;計算塗游泳池四周和底部的面積應求五個面的面積;計算粉刷教室四周和頂部的面積則要用五個面的面積再扣除門窗的面積;計算粉刷煙囪的面積應求四個面的面積等。通過表面積計算方法的實際應用,使學生明確了表面積的計算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通過這一系列聯系實際的活動,大大提高了學生應用幾何初步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有效發展。
五、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深化學生的空間觀念
在小學數學中,概念、法則等即是重點又是難點,這些知識具有一定抽象性。如果教學中用靜止的觀點組織教學,容易使學生對概念的理解產生片面性,給以後的繼續學習造成一定的障礙,運動變化的東西,新鮮有趣的事物容易引起小學生的注意。根據這一特點,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動」的特長,有效地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習效果。例如:學習「角的認識」顯示屏上先出一個會閃爍的亮點,然後用不一樣的顏色讓邊延長,延長的過程用非常慢的速度放給學生看,讓學生明確看到邊無論是延長還是縮短,角張開的大小都沒有發生變化這一現象。通過動態演示,學生很輕松地理解了這一知識難點。又如:「圓的認識」中利用盪鞦韆的軌跡引出「曲線、圓心、半徑、直徑」在用動畫展示了畫圓的過程,使學生很容易地掌握了圓的各部分名稱。這樣,利用多媒體演示功能把復雜的概念分解為直觀形象的簡單信息,利於學生自行探索,展示思維,歸納概念,理解概念。由於多媒體教學具有色彩豐富,能化靜為動,化虛為實,化繁為簡,化抽象為直觀,不受時間、客觀和微觀的限制等特點,多媒體教學手段包羅了傳統教學手段的所有優點,同時又具有傳統教學手段所無法比擬的優越性,能大大增強教學效果,深化學生的空間觀念。
⑼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空間觀念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空間觀念主要表現在「能由實物的形狀想像出幾何圖形,由幾何圖形想像出實物的形狀,進行幾何體與其三視圖、展開圖之間的轉化;能根據條件做出立體圖形或畫出圖形;能從較復雜的圖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圖形,並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關系;能描述實物或幾何圖形的運動和變化;能採用適當的方式描述物體間的位置關系;能運用圖形形象地描述問題,利用直觀來進行思考。」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呢?我的具體做法是:一、藉助操作實踐,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藉助操作進行比較、分析與綜合,從而抽象出事物本質,獲得對概念、法則及關系的理解,並找出解決問題的策略,在是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途徑。 「空間與圖形」教學中,讓學生從具體事物的感知出發,通過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畫一畫、折一折、剪一剪、擺一擺等操作活動,或者通過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想像等途徑,有效地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探索精神,使學生獲得清晰、深刻的空間表象,再逐步抽象出幾何形體的特徵,從而發展空間觀念。二、聯系生活,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課程標准強調:「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現實生活中豐富的原型是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寶貴資源,教師要善於運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組織教學。比如在教學二年級的「角的認識」時,我先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生活中的情境,出示:主題圖、剪子、水龍頭、吸管等生活中常見的事物,讓學生從中抽出角的圖形,隨著學生的回答並用紅色標識出來。為學生初步認識角建立表象。當學生對角有了充分的認識之後,再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的物體表面上有角,讓學生經歷了從生活中抽象出圖形並應用於生活中的過程。這樣的教學,為學生建立起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從自己所熟悉的事物中去感受數學,培養空間觀念。三、教材重構,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師在理解教材的編排意圖之後,可以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所教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重新組織教學材料,重新建構教學過程,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如,在教學「觀察物體」一課,我讓學生選取自己喜愛的玩具去觀察,這樣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數學活動中初步體會到不同角度觀察到物體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辨認簡單物體從正面、側面、上面所觀察到的形狀,發展學生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