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開展自主探究學習
在未來的社會里,教育的真正意義不在於獲得一堆知識,而在於掌握學習方版法,學會學習。怎樣權使個體在有限的生命歷程中去掌握無限增長的知識?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教會學生「學會學習」。面對新的課程改革,要求我們每個教師要根據數學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❷ 如何培養學生小學數學探究性學習
主探究性學習是學生自己探索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獲取知識的一種學習方式,是《數學課程標准》所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其實質是要求我們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實施一種學生自主學習的活動,挖掘學生內在的潛能,自主地完成對知識的構建,並從中獲取探求知識的方法,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那麼,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有效地開展自主探究性學習呢?現從以下三個方面談談自己的粗淺認識。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是數學教學活動產生和維持的基本依託;是學生自主探究數學知識的起點和原動力;是提高學生學習數學能力的一種有效手段。「玩」是孩子的天性。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師不想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興趣,學習也就成了負擔。」小學生都喜歡做游戲,創設一個與學生知識背景密切相關,又是學生感興趣的游戲情境,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自主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策略去體驗和理解知識,激活學生的思維,引發學生自主探究,使學習活動生動有效、事半功倍。如:在教學《擲一擲》時,我首先告訴同學們,老師今天和大家一起做一個摸球的游戲。我手上拿的紙盒裡裝著標有數字1、2、3、4、5、6的乒乓球各一個,請你來閉著眼睛隨手摸一個球,可能摸到幾號球呢?(教師搖晃盒內的球後,請一個學生閉眼摸一個,同時請學生們猜一猜他摸到的是幾號球?)生1:他摸到的是6號,生2:不一定吧?他可能摸到2號,也可能摸到3號,生3:我看他說不定摸到的是4號或5號或6號。(學生猜後,教師讓摸球的學生出示摸到的球。猜對的同學歡呼雀躍)師:想一想,我們能事先確定摸到幾號球嗎?生1:不能,1號到6號都有可能被摸到。生2:6個球被摸到的機會是一樣的。師:如果想摸到的球肯定是6號,那麼我們可以怎麼?生1:多放幾個6號球。生2:不行,要全部放6號球。師:為什麼?生:因為每個球都有可能被摸到,只要有一個球不是6號,就有可能摸到這個球,如果全部是6號,隨便你怎樣摸,摸出的球肯定是6號。創設以游戲情境為主線,讓學生在玩中體驗和理解「某一事情發生的可能性」,認識「預測某一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應用價值,初步掌握「預測某一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方法。於學生而言,他們沒有等待知識的傳遞,主動建構了知識,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於老師而言,沒有去填「鴨子」,只是為學生自主探究創設多種學習條件,營造了一個人性化的課堂氛圍,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促進者。教學過程中老師帶領學生玩得巧妙、玩得高明,不是為玩而玩,而是讓學生在玩中生疑,讓學生在玩中質疑,讓學生在玩中釋疑,獲取知識,,激發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二、加強動手操作,讓學生體驗自主探究的過程。動手操作是自主探究性學習中經常採用的重要方法,操作時,要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探索、猜測和發現的載體,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探求和運用新知識的活動中去,最終達到學會知識、理解知識、運用知識的目的。為此,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盡可能地讓學生動手摺一折、剪一剪、擺一擺、量一量等,精心誘導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操作過程,使他們的手、眼、腦、口、耳多種感官並用,積累豐富的感性材料,讓他們在探索過程中,自己發現規律或驗證結論,並在經歷知識的形成與應用的過程中提高探究能力。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我首先讓學生們剪下一個圓,師:同學們把你所剪下來的圓片對折,打開,換一個方向對折,再打開,反復折幾次。(學生動手操作)師:對折若干次後你們發現了些什麼?生1:摺痕相交一點,交點在圓的中心。生2:每條摺痕一樣長,交點把摺痕分成了相等的兩部分。……師:你們有這么多的發現很好,這些摺痕相交於圓中心的一點,我們把圓中心的這一點叫做圓心,圓心用O表示。師:你們發現圓心把每條摺痕分成了相等的兩部分,這是憑眼睛估計的,是否真的相等,請同學們拿出尺子量一量,並記下你所量的長度。(學生動手操作)生1:相等,都是2.3厘米。生2:相等,都是2.4厘米。生3:相等,都是2.5厘米。生4:相等,都是2.8厘米。師:你們的結論,教師不否定。請在你們的圓上任取一點,量一量圓心到這點的長度,多做幾次,並記下所量的長度。(學生動手操作)師:請同學們匯報一下你所量的數據。生1:2.3厘米2.3厘米2.3厘米2.3厘米2.3厘米。生2:2.4厘米2.4厘米2.4厘米2.4厘米2.4厘米。生3:2.5厘米2.5厘米2.5厘米2.5厘米2.5厘米。生4:2.8厘米2.8厘米2.8厘米2.8厘米2.8厘米。師:觀察你們所量的數據,從你們所量的數據中,有沒有規律?若有,這個規律是什麼?生:有,相等。師:相等說明了什麼?生: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師:你們所得出的結論是正確的。從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我們把這條線段叫做圓的半徑。半徑用字母r表示。師:請同學們想一想,在同一個圓內半徑有多少條?它們都相等嗎?生:有無數條,都相等。師:回答非常正確。……此小節的教學,學生在教師的誘導下,通過剪一剪、折一折、量一量的方法,,自己發現規律,主動獲取知識,在自主探究知識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又如:在教學《認識鍾表》時,我首先讓學生拿出實物鍾,與同桌的比一比,看鍾面上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小組討論交流)學生1:都有兩根針。(長長的細細的一根叫分針,短短的胖胖的一根叫時針)讓學生指一指摸一摸學具的時針、分針。學生2:都有12個數。12個數把鍾面分成了12個相等的大格。接著讓學生自己轉一轉,說一說鍾面上的針是按怎樣的方向轉的?(小組討論交流)學生3:順著時針轉的。這樣通過比一比、指一指、摸一摸、轉一轉、說一說等一系列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自主探究的積極性,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從而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三、開放教學過程,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間。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必須要有一定的探究空間,而開放的課堂則是實施探究性學習的有效保證。如:在教學《分類》時,我首先讓學生拿出課前已准備的自己最喜愛的東西[玩具(汽車、火車、坦克、手槍……),圖片(奧特曼、機器人、孫悟空、哪吒……),水果(蘋果、梨子、香蕉、桔子……)],提問:「同學們都帶來了這么多好玩、好看、好吃的東西,應該怎樣分類擺放呢?」學生興趣盎然,各抒己見。生1:把這些東西都擺放在一起。生2:擺放整齊。生3:把好玩的擺放在一起,好看的擺放在一起,好吃的擺放在一起。生4:把同樣的東西擺放在一起。教師抓住這個有利時機導入課題,開放課堂,探求新知。然後通過小組合作把學生帶來的東西進行分類,並說明分類理由,總結分類的方法。各小組動手操作完後,小組代表匯報結果,生1:我們組整理玩具有:汽車、火車、手槍……生2:我們組整理圖片有:奧特曼、機器人、哪吒……生3:我們組整理水果有:蘋果、梨子、香蕉……(學生回答分類理由和方法時,教師適時引導,及時地給予肯定和評價。)師:各小組再按不同標准把東西分類細化。各小組動手操作完後,小組代表匯報結果,生1:我們把汽車擺放一起,把火車擺放一起……生2:我們把奧特曼擺放一起,把機器人擺放一起……生3:我們把梨子擺放一起,把蘋果擺放一起……師:請大家想一想你們手中的東西,除了你現在這樣分類以外,還可以怎麼分類?(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生1:我們把玩具可以按有輪與沒有輪來分。生2:我們把圖片可以按畫面來分。生3:我們把水果可以按顏色、味道來分。整個教學過程教師放手讓學生把自己好玩、好看、好吃的東西通過擺一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體驗,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和發展過程,理解掌握了分類的思想方法,獲取了學習數學的經驗,成為數學學習活動中的探索者、發現者、創造者。
❸ 小學數學課堂如何開展探究學習,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多種教學手段內,采容取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交流等多種方式掌握數學知識,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協調發展,不斷提高課堂效率和課堂效益。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對學生而言: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應用到會應用;在能力上,逐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情感上,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而對教師而言,通過有效的課堂教學,在成就學生發展的同時,既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教學魅力,又感受到教師自身的價值,同時收獲到課堂當中生成的許多鮮活和精彩的瞬間,讓教師不斷追求,並在快樂教學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❹ 簡述探究學習的理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通時要注意的問題
一、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意義
數學是一門比較嚴謹且相對比較枯燥的學科,而小學生正處於活躍的年紀,不能對這樣枯燥單一的數學科目產生興趣,從而大大地影響了學生的數學學習,以致嚴重地影響了後續學業的發展。因此,必須加強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真正使數學與生活相結合,能使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解答數學問題,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聯繫到生活,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保證學生的數學學習質量。另外,加強數學教學生活化,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能增進學生在生活中發現與數學有關的知識,大大鍛煉了學生的思考和邏輯思維能力。
二、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
1.培養學生的數學眼光
利用先進的教學設備,在課堂上,為學生更直觀地展示生活中的數學。教學方式更加生活化,使教學課堂成為一個小型的生活場所,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對知識的掌握能力,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生活,解決問題。
2.結合生活中的實際案例
基礎階段,只有全面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為後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對於剛剛入學的小學生來說,能夠切實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是學習環節中最重要的環節。因此,對於小學生的數學學習來說,最有效的激發學習興趣的方式就是結合生活中的實際案例,比如在進行運算的過程中,可以結合生活,「五個蘋果,爸爸吃兩個,媽媽吃一個,還有幾個」等方式,能夠使學生更加容易地理解和掌握知識,能更好地解決問題。運用生動形象的方式,加深學生的印象,促進學生對數學問題的理解。
3.不斷拓展教材的內容
由於數學的特徵決定了數學教材的枯燥和單調,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的知識點,對教材進行豐富和拓展,引用生活中的事例或圖片,不拘於教材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保證教學效率的提高。
4.加強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體會數學
要加強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生活,不斷地培養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由於小學的數學相對比較簡單,也更加貼近生活,在生活中很容易就能解答教材中的數學問題,能更好地得到發展和進步。教師可以留下課堂作業,要求學生利用生活事例解決數學問題,真正讓學生在生活中進行探索和研究,真正使數學知識和生活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在生活中解決數學問題,體會數學原理。
5.在課堂上創設生活情境
在課堂上創設生活情境,能很大程度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理解能力。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模擬生活情境,比如讓學生都參與進來的情境練習。「有5個小朋友在一起玩耍,又來了2個小朋友,然後又走了3個小朋友,問有幾個小朋友。」這樣的問題,使學生真正參與進來,能更快地理解並掌握數學計算的方式,能更好地進行數學的課堂學習,使課堂真正生活化,更加保證了教師教學的質量。
6.加強實際演練
要真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加強對學生的引導,把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入到課堂上來,讓學生進行全面思考。因為是與生活有關的,因此,更能激發學生的思考熱情和積極性,在很大程度上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帶領學生真正參與到生活中去,如測量長度、算比例尺等問題,可以真正讓學生去實際操作,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切實的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是素質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結合生活中的實際,創設生活的情境進行教學,不斷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能用數學的眼光發現、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在教學中加強學生的生活實踐,使學生真正掌握和理解數學知識,強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印象。只有不斷地發展,使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才能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更好地參與到數學的學習中去,為後續的學習奠定基礎。
❺ 小學數學探究學習的本質特徵有哪些
使學生能更快的熟悉、掌握及運用最基礎的算術問題
❻ 小學數學教學中怎樣進行探究式學習
主探究性學習是學生自己探索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獲取知識的一種學習方式,是《數學課程標准》所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其實質是要求我們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實施一種學生自主學習的活動,挖掘學生內在的潛能,自主地完成對知識的構建,並從中獲取探求知識的方法,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那麼,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有效地開展自主探究性學習呢?現從以下三個方面談談自己的粗淺認識。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
《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是數學教學活動產生和維持的基本依託;是學生自主探究數學知識的起點和原動力;是提高學生學習數學能力的一種有效手段。
「玩」是孩子的天性。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興趣,學習也就成了負擔。」小學生都喜歡做游戲,創設一個與學生知識背景密切相關,又是學生感興趣的游戲情境,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自主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策略去體驗和理解知識,激活學生的思維,引發學生自主探究,使學習活動生動有效、事半功倍。如:在教學《擲一擲》時,我首先告訴同學們,老師今天和大家一起做一個摸球的游戲。我手上拿的紙盒裡裝著標有數字1、2、3、4、5、6的乒乓球各一個,請你來閉著眼睛隨手摸一個球,可能摸到幾號球呢?(教師搖晃盒內的球後,請一個學生閉眼摸一個,同時請學生們猜一猜他摸到的是幾號球?)生1:他摸到的是6號,生2:不一定吧?他可能摸到2號,也可能摸到3號,生3:我看他說不定摸到的是4號或5號或6號。(學生猜後,教師讓摸球的學生出示摸到的球。猜對的同學歡呼雀躍)師:想一想,我們能事先確定摸到幾號球嗎?生1:不能,1號到6號都有可能被摸到。生2:6個球被摸到的機會是一樣的。師:如果想摸到的球肯定是6號,那麼我們可以怎麼辦?生1:多放幾個6號球。生2:不行,要全部放6號球。師:為什麼?生:因為每個球都有可能被摸到,只要有一個球不是6號,就有可能摸到這個球,如果全部是6號,隨便你怎樣摸,摸出的球肯定是6號。創設以游戲情境為主線,讓學生在玩中體驗和理解「某一事情發生的可能性」,認識「預測某一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應用價值,初步掌握「預測某一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方法。於學生而言,他們沒有等待知識的傳遞,主動建構了知識,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於老師而言,沒有去填「鴨子」,只是為學生自主探究創設多種學習條件,營造了一個人性化的課堂氛圍,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促進者。教學過程中老師帶領學生玩得巧妙、玩得高明,不是為玩而玩,而是讓學生在玩中生疑,讓學生在玩中質疑,讓學生在玩中釋疑,獲取知識,,激發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
二、加強動手操作,讓學生體驗自主探究的過程。
動手操作是自主探究性學習中經常採用的重要方法,操作時,要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探索、猜測和發現的載體,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探求和運用新知識的活動中去,最終達到學會知識、理解知識、運用知識的目的。為此,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盡可能地讓學生動手摺一折、剪一剪、擺一擺、量一量等,精心誘導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操作過程,使他們的手、眼、腦、口、耳多種感官並用,積累豐富的感性材料,讓他們在探索過程中,自己發現規律或驗證結論,並在經歷知識的形成與應用的過程中提高探究能力。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我首先讓學生們剪下一個圓,師:同學們把你所剪下來的圓片對折,打開,換一個方向對折,再打開,反復折幾次。(學生動手操作)師:對折若干次後你們發現了些什麼?生1:摺痕相交一點,交點在圓的中心。生2:每條摺痕一樣長,交點把摺痕分成了相等的兩部分。…… 師:你們有這么多的發現很好,這些摺痕相交於圓中心的一點,我們把圓中心的這一點叫做圓心,圓心用O表示。師:你們發現圓心把每條摺痕分成了相等的兩部分,這是憑眼睛估計的,是否真的相等,請同學們拿出尺子量一量,並記下你所量的長度。(學生動手操作)生1:相等,都是2.3厘米。生2:相等,都是2.4厘米。生3:相等,都是2.5厘米。生4:相等,都是2.8厘米。師:你們的結論,教師不否定。請在你們的圓上任取一點,量一量圓心到這點的長度,多做幾次,並記下所量的長度。(學生動手操作)師:請同學們匯報一下你所量的數據。生1:2.3厘米 2.3厘米 2.3厘米 2.3厘米 2.3厘米。 生2:2.4厘米 2.4厘米 2.4厘米 2.4厘米 2.4厘米。 生3:2.5厘米 2.5厘米 2.5厘米 2.5厘米 2.5厘米。 生4:2.8厘米 2.8厘米 2.8厘米 2.8厘米 2.8厘米。 師:觀察你們所量的數據,從你們所量的數據中,有沒有規律?若有,這個規律是什麼?生:有,相等。師:相等說明了什麼?生: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師:你們所得出的結論是正確的。從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我們把這條線段叫做圓的半徑。半徑用字母r表示。師:請同學們想一想,在同一個圓內半徑有多少條?它們都相等嗎?生:有無數條,都相等。師:回答非常正確。…… 此小節的教學,學生在教師的誘導下,通過剪一剪、折一折、量一量的方法,,自己發現規律,主動獲取知識,在自主探究知識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又如:在教學《認識鍾表》時,我首先讓學生拿出實物鍾,與同桌的比一比,看鍾面上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小組討論交流)學生1:都有兩根針。(長長的細細的一根叫分針,短短的胖胖的一根叫時針)讓學生指一指摸一摸學具的時針、分針。學生2:都有12個數。12個數把鍾面分成了12個相等的大格。接著讓學生自己轉一轉,說一說鍾面上的針是按怎樣的方向轉的?(小組討論交流)學生3:順著時針轉的。這樣通過比一比、指一指、摸一摸、轉一轉、說一說等一系列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自主探究的積極性,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從而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三、開放教學過程,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間。
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必須要有一定的探究空間,而開放的課堂則是實施探究性學習的有效保證。如:在教學《分類》時,我首先讓學生拿出課前已准備的自己最喜愛的東西[玩具(汽車、火車、坦克、手槍……),圖片(奧特曼、機器人、孫悟空、哪吒……),水果(蘋果、梨子、香蕉、桔子……)],提問:「同學們都帶來了這么多好玩、好看、好吃的東西,應該怎樣分類擺放呢?」學生興趣盎然,各抒己見。生1:把這些東西都擺放在一起。生2:擺放整齊。生3:把好玩的擺放在一起,好看的擺放在一起,好吃的擺放在一起。生4:把同樣的東西擺放在一起。教師抓住這個有利時機導入課題,開放課堂,探求新知。然後通過小組合作把學生帶來的東西進行分類,並說明分類理由,總結分類的方法。各小組動手操作完後,小組代表匯報結果,生1:我們組整理玩具有:汽車、火車、手槍……生2:我們組整理圖片有:奧特曼、機器人、哪吒……生3:我們組整理水果有:蘋果、梨子、香蕉……(學生回答分類理由和方法時,教師適時引導,及時地給予肯定和評價。)師:各小組再按不同標准把東西分類細化。各小組動手操作完後,小組代表匯報結果,生1:我們把汽車擺放一起,把火車擺放一起……生2:我們把奧特曼擺放一起,把機器人擺放一起……生3:我們把梨子擺放一起,把蘋果擺放一起……師:請大家想一想你們手中的東西,除了你現在這樣分類以外,還可以怎麼分類?(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生1:我們把玩具可以按有輪與沒有輪來分。生2:我們把圖片可以按畫面來分。生3:我們把水果可以按顏色、味道來分。整個教學過程教師放手讓學生把自己好玩、好看、好吃的東西通過擺一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體驗,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和發展過程,理解掌握了分類的思想方法,獲取了學習數學的經驗,成為數學學習活動中的探索者、發現者、創造者。
❼ 淺談小學數學如何自主探究學習
如何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改革如同一股強勁的東風吹遍了教育界的各個角落。我校的課改模式是 「三步六引學」,實施這個教學模式已有一年多的時間,在此期間,我不斷的探索,不斷的研究,不斷的改進,終於讓自己從剛開始的不適應走到現在的能比較靈活的使用模式上課了。在使用「三步六引學」的教學模式上課時,小組合作學習成了學習的主要方法,它是教師以學生學習小組為重要的教學組織手段,通過指導小組成員展開合作,發揮群體的積極功能,提高個體的學習動力和能力,達到完成特定的學習任務的目的,效果顯著。但我們在操作過程中,小組合作學習也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小組合作探究時的交流、匯報展示前的准備工作等都不容忽視,它會大大影響合作學習的效果。那麼,怎樣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呢?我從以下幾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1.正確選拔小組長
俗話說:「鳥無頭不飛,兵無將不勇「。小組長不僅是小組的榜樣,還是展示活動中的領導者和組織者,所以,選拔小組長至關重要。首先,我們要確定智力水平良好,發言積極,操作能力較強,表現慾望強烈的學生當學習小組的組長。其次,對組長進行有效的培訓——如:要教會他對組員進行合理而簡單的分工;要督促組長積極主動地組織合作交流;要指導組長組織合作交流時,有序的安排,要鼓勵組員大膽發言等。總之,要培養組長的組織、安排、協調、歸納能力,以促進合作交流的有效進行。
2.科學劃分學習小組。
為了充分發揮學生個體及學習小組的優勢,把全班學生按「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根據性別比例、興趣傾向、學習水準、交往技能、守紀情況等合理搭配,分成學習小組,即每個組的成員都有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而且各組之間必須大體持平。這樣做既有利於小組之間的公平競爭,又有利於小組內成員互補互助。為以後的小組合作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一般情況下每組4—6人為宜,按長方形圍坐,以便啟發引導之後,學生面對面地進行小組討論。
3.組內成員分工明確。
大組長,也就是每個小組的一號同學。保證小組高效率的工作,保證每個成員明白該做什麼,保證各司其職,幫助化解爭端,提出下一步的建議;負責講解疑難,幫助同學快速完成學習任務等。二號為紀律組長,教給學生學會用兩種聲音說話,一種用於小組討論,這種聲音的范圍是「20厘米的聲音」,另一種是「全班的聲音」,是指一個學生說話時全班都聽得見的聲音。每個小組的德育管理員用自己的方式來管理小組的聲音。三號為衛生組長,負責安排監督本組的值日,小組內的個人衛生及小組的環境保持。對值日不認真或遲到的同學,應及時地給予提醒並進行協調以確保班級衛生的得到及時清掃。四號為作業組長,負責各學科作業的收交、發放、檢查,並將小組作業完成情況匯報給各科課代表。課代表再將全班的作業、及完成的質量、數量等情況報各科任教師,並量化在班級小組評價中。科任教師在批改以後對各組及同學進行評價。五號為藝體組長,音體美課的課堂及作業完成、陽光體育的到場及秩序、音體美成績統計,校內、班內、組內文體活動的組織安排等。六號為記錄員,負責各項成績的記錄,材料管理、周成績匯報等。
4.掌握良好的合作技巧。
為了展示更有效,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必須採取:「一個聲音措施」、「兩分鍾措施」、「互不幹擾措施」。逐步讓學生形成合作學習習慣,掌握合作學習的技巧和技能,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能力.
「兩分鍾措施」,在小組交流或全班展示時,學生要提前組織語言,發言時簡明、有條理,盡量不要超過兩分鍾。這樣既有助於規范學生用語精煉,又能讓更多的同學有參與討論的機會。
「互不幹擾措施」,在組內交流時,學生交流發言的聲音要適中,以本組同學能夠聽清為標准,不能影響其他組同學的學習活動。在課堂上,對學生發言的一般要求是合作學習暢所欲言,展示學習簡潔凝煉。
「一個聲音措施」,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要在小組長的組織下交流,發言時一個人發言,其他人注意傾聽,與自己的見解進行比較,分析、補充、質疑。
小組合作學習的關鍵還有交流技能的培養。要培養學生「五會」:(1)學會傾聽,不隨便打斷別人的發言,努力掌握別人發言的要點;對別人的發言做出評價;(2)學會質疑,聽不懂時,請求對方做進一步的解釋;(3)樂於陳述自己的想法,修正他人的觀點;(4)勇於接受他人的意見並修正自己的想法;(5)學會組織、主持小組學習,能根據他人的觀點,做總結性發言。
小組合作時要求:(1)交流時聲音適度,以雙方及組內,聽清為准,切忌大喊大叫,小組交流起立時,不要擁擠;(2)學生交流離座,要把凳子輕輕放入桌下,便於交流活動;(3)交流時,鼓勵暢所欲言、神采飛揚、各抒己見的積極表現,防止一言不發、人雲亦雲的依賴心理;(4)嚴禁假交流,隨意交流,更不能借交流
❽ 怎樣做好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中的
小學數學教學中採取探究式教學,有利於學生找到適合自身學習情況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學會和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這對於小學生的長遠發展意義重大。那麼,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該如何開展探究式教學,充分發揮它的教育功能呢?以下是筆者的幾點見解: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 孔子也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其興趣對學生學習的重要性。學習興趣是學生能夠認真學習的重要因素,是學生主動觀察、反復思考探索事物的內在動力,對學生認真學習有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只有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才能使學生具有發現問題並積極探求的心理取向,將自己對數學的探究內化為一種需要,一種樂趣和一種強的內驅力。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若想要如實的貫徹好探究式教學,那麼教師就應從學生的探究興趣入手,充分利用小學生好奇、好勝的心理,根據教材的具體內容以及學生思維發展階段的特點,積極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案例把學生引入一個與教學目標相關的情境中的過程。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中,會極大提高學習興趣,改變以往上課不專心、聽課缺乏興趣的現象,點燃學生的「發現」之火、「研究」之火、「探索」之火,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需要,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苦學」為「樂學」,提高教學效率。
二、教給學生探究的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
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並不只是單純地把知識言傳給學生,而是要讓學生親身去感悟體驗數學知識,並有意識地去探索問題的整過程。因此,在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的我們,在激發學生探究興趣的同時,教師還應如實的發揮好課程改革指導的引導者、參與者和組織者的作用,積極地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教給學生探究學習的技巧和方式,引導學生高效的自主探究學習,使探究式教學真正的落在實處,發揮其應有的教育意義。為此,在教學中,教師在探究前應為學生提供學習素材,點撥、啟發、引導和促進學生對問題進行積極嘗試自學,使學生獲得經歷學習過程、自主探究規律的機會,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整個學習活動中來。教師在組織探究活動中應依據教學內容的重、難點,積極的在學生的探究中給學生滲透探究的一般方法:①操作�D發現�D應用。②猜想�D驗證。③觀察�D歸納�D反思。④類比�D聯想等等。使學生掌握好基本的探究技巧,為學生的有效探究提供保障,促使教學效率不斷提高。
三、營造探究氛圍,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學習
肖伯納曾說過:「倘若你有一個蘋果,我也有一個蘋果,你和我交換仍然各是一個蘋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而我們彼此交流這些思想,那麼我們每個人將有兩種思想。」學習應是一個不斷交流探討的過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實施探究式教學,除了引導學生學會自主探究學習之外,教師還應積極地引導學生合作交流探究學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創造機會,讓學生在合作中探索知識,獲得知識。建立平等、民主、友愛的師生關系,創設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是學生合作交流探究的前提條件。這就要求教師要開放教學環境,優化師生關系,將課堂還給學生,將自主還給學生,激發學生合作學習數學,集體去研究數學,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索,發表獨立見解,敢於與教師爭論,與同伴爭論,營造一種積極、向上、自然、和諧的探究氛圍。例如:在課堂教學中,針對不同問題,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讓學生自己利用模型和自己所知道的例子和知識,自主對問題進行分析、探討、解決。並且讓學生自己聯系生活,對問題進行深究,尋找問題與現實生活的聯系,發現問題規律。同時老師在一旁傾聽,對學生的理解進行評價、指點、和糾正錯誤,更好幫助學生理解和解決問題。這樣,通過學生的合作交流探究學習,學生在合作過程中有效的產生了思維碰撞,達到了培養發展學生探索性學習的效果,同時,在學生的合作的過程中,也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對學生的後繼發展意義重大。
四、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應遵循的幾個原則
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作為一種有目的、講過程的教學形式,為了能給學生最好的引導,那麼,它就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原則基礎上在去開展教學。對於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來說,教學中,教師要如實的遵循好以下幾個原則:①貼近生活性原則: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體現了數學,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要充分的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②時間保障性原則:盡量給學生多一些探究的機會,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份活動的空間,多一些成功的喜悅。③方法指導性原則:進行適時的方法指導,讓學生掌握探究方法,不能成為一種放羊式。④民主和諧性原則:新型的師生關系,即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這種師生關系是開展教學活動和提高教學質量的必要保障,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和學生搞好關系,爭做學生敬愛的好老師。教學中,只有教師認真的遵循好以上幾個原則,並切實的實施好教學環節,我們的教學質量才會逐步提高。
總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採取探究式的教學模式,既是學生學習的需要,也是教師教學的需要,更是國家培養創新、實踐型人才的需要。作為教師的我們,應積極的在教學過程中總結,不斷探究完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探究式教學的重要意義,促使學生不斷進步。
❾ 如何開展有效的數學探究學習
探究學習抄作為《小學數學新課襲程標准》倡導的重要學習方式之一,已進入了廣大教師的教學視野,成為當前課堂教學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但有的教師由於對理念理解的偏差,片面認識探究學習,出現流於形式、本末倒置、效果偏差的局面。筆者認為有效的數學探究學習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根據需要,選擇探究形式1.獨立探究。所謂獨立探究,就是讓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發現,去創造有關數學知識的過程。教學中教師要根據需要,鼓勵學生獨立探究、大膽猜想,給學生探究的時間和空間,當學生的見解出現錯誤或偏頗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我探究。2.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是指在學生個體獨立探究的基礎上,讓學生在小組內或班集體范圍內進行合作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方法和過程,相互討論分析,揭示知識規律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及途徑。教學中教師應根據需要,給學生分析、討論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在知識方面相互補充,在學習方法上相互借鑒、取長補短,既要給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又要聽取別人的意見和想法,學會與同學合作,正確評價他人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