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淺談小學數學低年級應用題教學策略

淺談小學數學低年級應用題教學策略

發布時間:2021-02-23 10:29:36

⑴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應用題的教學效果

應用題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中之重,也是教學的難點。現 階段,很多小學數學老師在應用題教學中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如教學內容單一、不能與實際生活密切聯系、解題方法模式化和套路化等問題,無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教學效率較低。為此,要根據數學應用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採取有針對性的解決策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運用知識。
一、教師要充分認識應用題教學的意義
小學應用題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常見的數量關系和解答應用題的方法,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而且應該有意識地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他們的理解能力、想像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而這些能力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審題、辨析、整理條件、分析推理、列式解答以及檢驗等許多環節,日積月累逐步培養起來的。所以,應用題教學的每個環節都要把著眼點放在培養學生的能力上。
二、點燃學生生活中的智慧火花
在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教師應該緊密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 把學生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引入到數學教學中來,並且選擇學生熟悉的內容,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應該適當地增減和修改不符合本班教學的應用題,使教學的內容更加富有生命力,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 例如,教師在講解「求兩數的和應用題」的時候,可以讓學生首先數數本班裡面男生和女生的人數,然後讓學生計算班級裡面總共的人數。又如在「連減應用題」講解中,教師可以首先設置相應的題目,假如桌子上面有 20 個杯子,之前被同學拿走了5個,又被拿走了10 個,那麼現在桌子上還有幾個杯子呢?通過這樣的方式,不但可以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還可以點燃學生生活中的智慧火花,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是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也是數學應用題教學需要遵循的基本理念。在數學應用題教學中,教師需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充分考慮學生 的心理特點與年齡特點,了解學生接受和掌握數學知識的規律,選擇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與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與水平。要通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性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自主參與到應用題教學中來,提高學生解答應用題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在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索與實踐中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與創新能力。
四、老師要把握小學數學應用題的教學規律
應用題的主要著眼點在於「應用」。為了使學生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能夠脫離書本去解決問題,在教學過程中能夠著力培養學生的應用題意識,使學生能夠把應用題教學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清楚地了解應用題的教學規律是必要的。在小學教學過程中,首先要進行的便是使小學生能夠正確地使用量詞,使學生能夠用數字正確地把現實生活中的事物形容出來,正確地認識數字與現實事物之間的關系。其次,便是培養學生的洞察能力,使學生能夠很好地洞悉問題之間的關系,理解題意。把抽象的問題與具體的數字聯系在一起。最後,脫離書本,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去觀察事物,然後運用自己的理論知識來解決問題。
五、要從整體出發組織應用題教學
目前小學教材里的應用題,是按類型和運算步驟的多少來編排的。這種編排方法,注意了各類問題的區別,但對他們之間的內在聯系注意不夠,容易造成互相隔裂和套用類型的毛病. 在教學時,應根據實際情況,從應用題的整體出發組織教學,以補不足.簡單應用題是復合應用題的基本結構,必須使學生熟悉用加、減、乘、除四種方法計算的各種情況. 因此,題目的內容要豐富,使學生熟悉「增添」、「補足」,「提前」、「縮短」、「平均」等各種表達數量關系的詞彙.簡單應用題一般是分類型的。在一定的階段,可以按它們的內在聯系,歸納整理,使類型簡化,如求兩數相差多少和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數,以及求比一個數少幾的數這三類應用題,可以歸納整理為「比較多少的問題」,這樣就能更深刻地揭示數量之間的相互關系,便於理解,並能減輕記憶負擔。
六、教會學生認真審題,重視學生檢驗能力的培養
審題是應用題教學的重要基礎,學生只有學會審題才可以提高他們的解題能力,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引導學生多角度和多方位的思考問題,並且把數量關系從應用題中抽象出來. 除此之外,教師要重視學生的檢驗能力的培養,一般情況下,檢驗大致分為估算檢驗和精確檢驗,通過這兩種方法可以加深學生對應用題的理解,使學生養成嚴謹的學習態度,從而有效提高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質量。
七、引導學生會實現從「應用題」到「數學應用」的跨越
「數學應用」,不能簡單地等同於「應用題」. 如前所述,由於「應用題」這一名詞在小學數學教材與教學中的特殊指向性,其涵義已經被人為地縮小了,不能用它來表示更廣泛的數學應用. 而《標准》把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作為總體目標之一,就是要從全方位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 為此,教師在講授應用題時要聯系實際,拓寬視野,真正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⑵ 淺論如何進行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

小學數學應用題的教學成與敗會直接關繫到小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及發展,教學中,我們教師應積極的從學生的解題興趣出發,教給學生解題的一般技巧和方法,不斷的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全方位的去提高教學效率。本文筆者結合自己在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的一些體會,談談幾點教學見解。
一、注重學生解題興趣的激發,提高教學效率
莎士比亞曾說過:「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才可以得益。」由此可見興趣對於學生學習的重要性。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是求知的起點,是學習認知事物的基本動力。新課程改革強調小學數學教學應以人為本,課堂教學應注重學生個性發展,興趣培養和綜合能力的提高,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快樂,在快樂中求知,我們的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也是如此,也需要學生的解題興趣作為支撐,提供學習的動力。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教師要想有效的落實並開展應用題部分的教學,那麼,我們就應積極的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結合學生的性格、愛好等各方面特點,結合教學的實際需要,從學生的解題興趣入手,充分挖掘教學中存在的趣味因素,激發學生的解題興趣,從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提高教學效率。激發學生的解題興趣的方式有許多,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手段介入課堂,運用文字、聲音、圖像動畫、視頻等相結合的多媒體輔助教學形式,創設出一個個引人入勝「最佳心理狀態」的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求知慾,從而激發學生的解題興趣。此外,教師也可以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
二、教給學生解題的技巧和方法,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數學知識講究的是靈活運用,不是死記硬背,因此方式方法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在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在激發學生解題興趣的同時,我們還應注重傳授學生解題的技巧和一般方法,使學生充分掌握解題的一般過程,從而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對於解題的技巧來說,讀題和解答題意是基礎,分析數量關系和選擇演算法是關鍵,列出算式和進行計算是重中之重。而要讓學生有效的掌握這些關鍵,教學中,我們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學會審題。即要讓學生能夠正確理解語言文字,弄清數量關系,弄清題目的隱含條件等等。其次要引導學生學會分析題目。即在「審題」的前提下,對題目中的各量進行分析,利用簡圖等,找出各量的關系,能說明題中各數表達的意思等等。再次要引導學生掌握列式、計算的一般技巧。即根據題目要求列出相應的算式,計算則是對算式進行求解,這就要求平時要多加強學生計算能力的訓練,包括心算、口算、筆算。最後還要指導學生學會檢驗並作答。即將計算的結果放到題目中或生活中進行校驗,看結果是否符合題意和生活規律,經檢驗無誤後這道題,才能解答完畢。應用題是各式各樣的,但是解題的思路基本上是差不多的,只要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與技巧,就會准確、快速的解題。
三、巧設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
現代教育學家「波利亞」曾說過:「學習任何知識最佳的途徑都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 我們也知道,真正的數學學習不是對於外部授予知識的簡單接受和累積,而是主體主動的建構。因此,在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過程中,巧妙的設置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也尤為重要,這是發散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解題能力的根本途徑。為此,教學中,我們教師在講授之餘,我們還應充分的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巧設問題,引導學生主動、積極的探究學習。例如,六年級一班今天投擲壘球訓練,要求按性別分兩組進行,男生30人、女生20人,老師准備了20個壘球,你認為怎樣分配壘球較合理?讓學生自主思考分配壘球的策略,讓後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男、女生各分到多少個壘球? 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避免學生思維的僵化,同時還可以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訓練,教學效率得到提高。
四、聯系生活,加深學生認知
知識源於生活,也運用與我們的生活實際,特別是小學數學應用題,基本上都能在我們的生活中找到實例。因此,在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還應注重教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性,積極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加深學生的認知,使之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比如,「某旅遊景點的門票價為:成人票每人80元,兒童票每人30元,那麼小紅與妹妹、爸爸、媽媽一起去景點旅遊,需要多少門票錢?」教師可以將此與學生的旅遊經歷進行結合,讓學生想像旅遊的場景,回憶生活實踐,進行知識的遷移,進而完成這樣的題目。通過這樣的引導,生活實例現身課堂,增強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加深了學生的認知,也培養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總結:提高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是一個長久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教學中,我們教師應准確把握應用題教學方向,不斷的總結、研究、創新教學方法,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從而促進學生應用題解題能力不斷提升。

⑶ 如何計算小學數學應用題的教學策略

應用題教學既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關鍵,又是重難點。它在小學數學教學和試卷中都佔有相當大的比重,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對應用題解題策略的掌握程度來了解其數學水平,如何優化小學數學應用題解題策略是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重要內容。為了進一步改進應用題教學,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進而深化數學教育改革,一線數學教師決定以此為切入口,展開以校為本的課題研究。下面談個人建議供參考。

1.應用題解題讓其明確目標,理清思路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夠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知識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情感態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發展。

2.應用題解題讓其激發興趣養成習慣
興趣是求知的動力,是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的源泉,對智力發展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數學是一門抽象性很強的學科,如何激起樂趣是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十分重視的問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在「引趣」的問題上多下些功夫。挖掘教材趣味因素、趣味知識和故事,調動學生興趣。尤其低年級兒童樂於猜謎語,聽故事,教學中如能緊密結合教材,運用謎語故事的形式組織教學,對於激發興趣能起到良好的作用。通過興趣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應用題解題讓其自主探究,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解題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投入到學習與探究活動中,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使學生的形象思維明確化,有助於他們分析數量關系,提高解答應用題的能力,教師應對不同年級段的學生使用適合解答應用題的訓練方法,這樣才會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而低年級以實物圖為主進行教學。由於低年級學生的思維與理解與他們作用於物體的活動是分不開的,因此在低年級教學中,給每個學生都配備了一套數學學具,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動腦動手,進行實際操作,把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緊密結合起來。如:教學「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數」的應用題時,通過學生擺△和○及紅花和黃花,弄清紅花的朵數是由與黃花同樣多的朵數和比黃花多的朵數合起來的。通過實物圖教學讓學生合作交流,給此類應用題教學提供了形象思維的依據,使他們在理解的基礎上能較好地掌握數量之間的關系和解答方法,同時提高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4.應用題解題要認真審題,重視數量關系的分析
正確分析數量關系是正確解答應用題的關鍵,是應用題教學過程的中心環節。在應用題教學中要特別注意訓練學生分析應用題中已知量與未知量之間存在的相依關系,把數量關系從應用題中抽象出來。如:某飼養專業戶養白兔800隻,黑兔的只數比白兔只數的3 倍還多10隻,這個飼養專業戶共養兔多少只?這道題存在兩個數量關系:①專業戶共養兔=白兔+黑兔;②黑兔=白兔×3+10。找出這兩個數量關系,對號入座,題目就很容易解答了。評析:為了防止學生一遇到敘述稍有變化的題目時就發生錯誤,在教學中應發揮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引導學生多角度,多側面,多方位進行數量關系的分析。

5.應用題解題要注重知識間內在聯系,指導靈活運用解題策略
教師鼓勵與提倡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中所表現的不同水平。分析解題困難是由於沒有恰當的解題策略所致,這就要求教師要善於研究、善於歸納針對不同題型的解題策略,並進行恰到好處地引導、點撥。①有些應用題,學生之所以百思不得其解,原因就在於思維定勢的影響,這時教師就要引導學生轉換思考角度,讓思路清晰可辨。如:小紅期終考試語文、英語、數學平均成績86分,音樂成績公布以後,他的平均成績提高了1分。小紅的音樂成績多少分?按照常規解法,可知小紅期終共考了四門功課,要求音樂成績,可以用四門功課的總分減去其中三門功課的總分。由於四門功課的平均分比其中三門功課的平均分高1分,那麼四門功課的平均分就是86+1=87(分),四門功課的總分為87×4=348(分),語文、英語、數學三門功課的總分為86×3=258(分),所以小紅音樂成績為348-258=90(分)。如果轉換角度來考慮:小紅音樂也考了86分,四門功課平均分也是86分。但實際四門功課平均分比其中三門功課平均分高出的成績正好分給每一科,使每一科各增加1分。這樣共多出1×4=4(分)。思路清晰了,問題解決了,能很快地算出小紅音樂成績是86+1×4=90(分)。②有些題目較為復雜,若按常規方法來思考根本無從下手,此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將思維從全局出發,從整體上把握,全面觀察數量之間的關系,找到問題的關鍵所在,這樣解題的效果特別好。如:有4個數的平均數是16;如果把其中一個數改為20後,這4個數的平均數為18。改動的那個數原來是多少?讀了題目之後,大部分同學可能都想知道4個數各是多少,都忙著去試找這4個數,顯然不可能也是沒有必要的。此題的解答應該從整體的角度去把握,不要只看到其中的某個數,簡單地把這4個數分開來考慮。先要知道改動後的4個數的總和為18×4=72,改動前4個數的總和為16×4=64,改動後比改動前增加了72-64=8,那麼,什麼數「增加8」後變為20呢?這樣問題就簡單化了。③解答「求平均數應用題」離不開「總數量÷總份數=平均數」這個數量關系式。不過,如果能緊扣「平均」二字的意義來思考,解那些靈活性強的題目,往往能想出更簡便的方法。在「平均」二字中,「平」就是「拉平」,也就是移多補少,「均」就是相等。「平均」二字的意思,通俗地說,就是用「移多補少」的辦法,使每份數量都相等。④應用題解題要防止並糾正審題定題型,解題套方法的定勢模式,在達到基本教學要求或學過相關的新知以後,應當示範並鼓勵學生拓寬思路,靈活轉移思考角度,優化思維,巧妙解題。如:要加工600個零件,甲單獨做要30天完工,乙單獨做要60天完工。現由甲乙兩人合作,需幾天完成任務?按常規解法,先分別求出甲、乙每天加工的零件數,再求出甲乙合作時每天加工的零件數。根據題意,列式計算為: 600÷(600÷30+600÷60)=20
(天)。在學過工程問題後,可啟發學生用工程問題的解答思路解答:設要加工的零件總數為「1」,則甲、乙的 工作效率分別1/30和1/60,列式計算為: 1÷(1/30+1/60)=20(天),生1還這樣想:根據題意,這批零件甲用30天做完,乙用60天做完,這就是說,乙工作2天相當於甲工作1天。因此甲乙合作1天,相當於乙單獨做(1+2)天。乙單獨做60天完成的工作,由甲乙合做時,只要60÷(1+2)=20(天)。評析: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靈活運用已學的知識解答應用題,理解其不同的解題思路及解答方法。

綜上所述,教師要理解掌握應用題教學解題思路設計,使新舊知識聯系緊密,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使不同學生在不同活動中獲得不同的數學,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向課堂要質量,充分調動學習興趣,開發學習潛能,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數學教育教學質量

⑷ 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有效教學策略有哪些

《新課程標准》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解決問題的教學,就是要讓學生通過經歷觀察、分析、操作等解決問題的過程,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獲得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和策略。怎樣進行解決問題教學呢?下面談幾點自己的想法。
一、創設情境,提供有現實意義的問題
教師開始上課時,可以藉助主題圖或教學課件來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主題圖或教學課件上的信息在一定意義上是為學生思維提供線索的。當學生匯報後,教師引導學生將收集的信息進行整理,找出要解決的問題。通過觀察匯報也能為解決問題提供認知的基礎,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煥發學生的主體意識,為學生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營造氛圍。具體如下:
1、教師先讓學生觀察主題圖。
師問:「圖上畫得是什麼,寫得是什麼,你發現了什麼?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
2、讓學生認真獨立地觀看,分組討論和交流,並匯報和交流獲取的信息。
例如:二年級下冊第4頁「解決問題」。可將課本上的主題圖利用多媒體課件以動態的形式展示給學生,讓學生仔細觀察,說說發現了什麼。學生有了前面解決一步計算問題的經驗,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搜集信息能力,他們分小組討論和交流,很快會說出自己發現的信息:原來有22人在看戲,走了6人,又來了13人。學生在看圖時,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有序的觀察,這樣有利於理清思路,並為將來找中間問題打下基礎。
二、 引導學生挖掘教材,形成解題策略
新課程不斷擴充著傳統數學的學科價值,它通過情景的展開,讓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形成基本的解題策略,而這一切都必須立足於課堂教學。翻開教科書,「解決問題」教學部分,在情景圖中經常跳出一個可愛的小精靈,它有時會帶來一條信息;有時會提出一個問題;有時會講解解題思路;有時對不同的解題思路進行評價……小精靈所帶來的一切,只是教材呈現形式的變化嗎?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認真研讀教材,從字里行間讀懂教材的編排如何與新課程理念有機地結合起來,更需要讀透教材,真正理解教材隱含的數學思想,展開有效教學,讓學生學會解決問題。教師既要主動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在實際背景中學習數學,在開放的課堂中經歷合作、探究實踐等,又要注意防止以「生活味」完全取代數學教學所應具有的「數學味」,要正確處理好各種關系,讓學生在比較、反思、梳理中學會數學思考,形成解題策略。
三、培養學生合作交流,關注學生評價反思
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產生合作交流的意識。教師應根據學生解決問題的實際情況,當部分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不很清晰時或者當學生提出了不同的解題方法,特別是有創新意識的方法時,可組織學生進行合作交流。而學生合作交流時,教師要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一方面鼓勵他們主動與同伴交流,表達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要讓其他學生主動關心他們,為他們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提供幫助。從而加深對問題本身的認識和解題方法的理解,有助於解題策略的形成。
在教學過程中,除了教師恰當地評價學生的想法,注意激勵學生外,還要組織小組之間、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開展積極有效的評價。讓學生通過評價他人解決問題的過程,形成自己對問題的明確見解。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對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行回顧和反思。一方面,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自己所經歷的解題活動有正確的分析。在遇到困難時,能正視困難,不輕易放棄;在順利的情況下,能保持謹慎的態度,善於發現被自己忽略的問題。另一方面,在解決問題的過程結束之後,還應完整地回顧分析和思考問題的過程,反思自己的結果是否合理,還有沒有其他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不斷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逐漸內化為成熟的解題策略
四、注重聯系生活,培養應用意識
教師除努力為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創造條件和機會之外,還應積極鼓勵學生投身現實生活,讓學生在與生活親密接觸中,學會閱讀生活,學會數學應用。而投身現實生活,教師可以隨時結合教材進行。
1、抓住生活契機學會數學關注。
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應作個生活的有心人。經常藉助學生豐富多彩的生活,抓住生活契機引導學生學會數學關注。「解決問題」教學不能僅限於教材、限於課堂,應跳出教材、走出課堂,敞開生活空間,引領學生投身現實世界,自覺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去發現、去解決,讓學生對現實世界的關注貫穿整個學習過程。
2、開展實踐活動培養應用意識。
隨著數學實踐活動的開展,一下拉近了數學和生活的距離,學生如魚得水。但活動的開展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依託孩子身邊的生活資源,依託合作的力量(同學、父母)。如結合加減法問題引導學生開展一次(和父母一起的)購物活動。學生經歷了購物、付款、找零等活動,有了一定的活動體驗,再在父母的協助下,整理有關信息,此時讓學生提出數學問題,自覺應用求和求差的綜合解題策略,解決實際問題就水到渠成了。而這種實踐活動應隨著學生年齡的增大不斷拓展空間, 讓學生在應用中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感受數學創造的樂趣。
「解決問題」教學是一個很大的課題,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它不僅僅是科研人員的話題,更需要我們一線教師主動參與,積極探索,讓我們攜起手來,以新的觀念,積極的心態,去繼承傳統應用題教學的寶貴經驗,創造性地開展教學,讓「解決問題」教學成為新課程改革中一個亮點。

⑸ 淺談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幾個問題

小學應用題教學是數學學科的一個重點和難點,每個數學教師都有同感,由於應用題與小學數學所有基礎知識緊密相關,類型較多,且方法靈活,所以一直是小學數學教師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之一。基於以上認識,我將結合一些例題,來談談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審好題
根據不同題目、不同年級、採用恰當的形式,讓學生理解題目的內容與要求。有些老師在講應用題時,不注意從問題本質出發,而是從形式上、表面上作出一些不完全正確的結論。這樣不僅束縛著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而且會造成知識上的錯誤。例如:有個老師總結加法應用題的規律是:「求一共是多少或求一個數多幾的數」用加法計算。這種提法很不全面,造成學生不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看到「一共」或「多幾」就列成加法算式,而且實際並不如此。又例如,在教學了分數應用題之後,可以設計如下問題:有一天,老師帶了600元錢到傢具公司買傢具,便看見那裡的傢具都在降價。忽然,老師看見一套傢具組合,老師很喜歡。衣櫃200元,梳妝櫃的價錢是衣櫃的4/5,床的價錢比衣櫃貴1/5。請你幫老師預算一下,老師帶的錢夠不夠?所以在應用題教學中,應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弄清問題的本質,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規律。切忌從形式上表面上出發,貽誤學生。
二、思路清
解答應用題的思考方法步驟要清清楚楚,有根據有條理,這是培養形式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一環,也是應用題教學重點。有的老師在講應用題時,忽視審題,急於計算。講例題的時候,只讀一兩遍題目,沒有認真的審題,弄清題意,就急於計算,尤其是簡單的應用題,很多老師忽視了從問題的本質去切合實際進行分析。對問題的分析,學生要有思考的餘地,才利於學生對數量間的關系的理解。因此,不能急於計算。如果簡單的應用題的分析欠了債,復合應用題的分析就成了堆。反映在學生中分析應用題往往不從題目的全部內容去思考,而是只抓住題目中的局部和表面的條件就做出判斷。例如,在教學求平均數的應用題的時候後,我們可以盡量選取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圖表或數據,讓學生結合表格來研究。如某一月的空氣污染指數,某一個班學生測驗的平均成績等等。再例如「小青買了兩本練習本,一枝毛筆,共用了四元錢。其中已知了一枝毛筆是兩元錢,問一本練習本是多少錢?」這種應用題的呈現方式單一而且封閉,都是文字敘述,兩、三個條件再加上一個問題。如果這種題目反反復復,出現的次數多了,學生的心裡就會產生厭煩。如果是那樣的話,做出來的效果肯定不佳。而對於同樣一道例題,改用其他的方式呈現,如圖文應用題。這樣就使原本枯燥乏味,冷颼颼的數字羅列的應用題變成了活潑生動,容易被學生所接受,也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特點。
三、強訓練
訓練的形式多種多樣,口頭說理,口述算式,操作教具,書面解答等都是訓練,從形式獲取知識,掌握技能,反正智力的過程來看,一般是從感性知識逐步內化;從操作教具的動作技能到口頭有聲有色的敘述,逐步內化成心智技能。因此不僅要培養學生口頭表達的能力,而且必須安排書面解題的訓練,才能了解他們心智技能情況。同時練習應有層次、有坡度。在解題過程中,老師只滿足於對問題作「清一色」的教法,不注意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上狠下功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清一色」的教法,是「封閉式」,不是「開放式」不利於開發學生的智力,不適應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服務。「一題多解」、「一題多變」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重要形式。在教學過程中,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這一教學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小華家養了35隻母雞,4個月一共產蛋3640個,平均每隻母雞每個月產蛋多少個?」時,題目一出現,應該先讓學生思考,人人動腦,學生能用自己的話說出3640÷4÷35的解題方法。解這題時,還可以先求出每隻雞4個月一共產多少個蛋,再求出每隻雞每個月產多少個蛋。此外,還可以引導學生使用別的方法,這樣就可開發學生的思維和創造能力。顯然,「清一色」的教學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得不到發展的。
四、重反饋
不僅要掌握學生口頭說理的反饋,還要包括書面作業的反饋,同時從反饋的面來看,教師應了解每個學生的解題情況。課堂教學中還應注意引導學生在正確解答應用題的同時,注意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良好的思維品質的培養,是思維訓練,創新思維獲得高效率的有力保證。要重視解題過程的評價與反思,除了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學會欣賞,體會成功的喜悅等情感、態度方面的功用以外,學生解決問題策略的形成也是不可缺少的支持。而在目前教學中,評價教學應用題的質量的主要標準是看學生應用題考試的分數。於是,便會出現這樣一種怪現象:不少學生應用題的分數很高,但是,實際上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不是很強。有的時候,學生一旦遇到新的問題,變束手無策了。在教學中,教師也可以突破教材在內容呈現方式上的局限性,採用多種多樣的形式,將「純文字化」的表達模式有機地與表格、漫畫、情境圖、數據單、情景劇表演等有效地結合起來,廣泛地採用於教學之中。這樣,既直觀又形象,而且還圖文並茂,生動有趣地呈現出素材,提高學生的興趣,滿足了多樣化的學生的需求。
總之,在應用題課堂教學中,作為教師擺正角色——做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讓學生主動地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才能有效增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能力,使我們的學生變得「聰明些、精明些」,使 他們的成長更為自信而成功地解決問題,從而促進學生素質的整體提升。

⑹ 如何提高小學一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的有效性 結題報告

一、結合實際情景,幫助學生理解題意
許多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差是因為他們的文字理解能力差,准確地說是他們對應用題文字敘述的理解力差,就是讀不懂題,導致讀完應用題學生根本不知道各個數量的確切含義,或者對題目中關鍵句子的含義把握不準。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把應用題的情景思維注入到實踐中去思考。例如,在教用錢買東西這一類應用題時,學生往往會被題目中的數字所迷惑,脫離實際去想,把題目理解得一塌糊塗。其實用錢買東西,是最常見的事情,但當把這一幕買東西的情景敘述成應用題時,學生往往會完全脫離買東西這一現實情景,只是題目中的數字在腦海里打圈圈。如果能把實際情景與應用題敘述的情景聯系起來,學生就會比較容易地把應用題解答出來。例如,第四冊數學中有這樣一類題目:小詩拿5元去1支鋼筆和5本練習本,鋼筆2元一支,練習本3角一本,售貨應找回多少錢?此題對於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一看題目就感到難做。我講課前,布置學生用5元把題目中的文具買回學校用,在講課時結合實踐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活動,會把實際情景與題目敘述的情景聯系起來想,他們會知道「1」支鋼筆的「1」字不需要列入算式計算,這時學生就比較容易地把題目解答出來:3×5=15角=1元5角(買練習本用的錢),2元+1元5角=3元5角(買鋼筆和買練習本總共用的錢),5元-3元5角=1元5角(售貨員應找回的錢)。
二、根據應用題的特點,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解題技巧
應用題雖說是題目變化多端,種類繁雜,但大多還是有章可循的。不同的題型,有不同的解題思路與方法,教師如果在日常的教學中經常性地幫助學生總結歸納解題方法,學生在答題時會少走彎路,解題效率會大大提高。下面介紹幾種小學數學應用題中常用的解題方法。
1.分析法和綜合法
分析法就是從題目的問題入手,逐步推得需知條件,直至均為已知條件為止。綜合法從題目的已知條件入手,逐步推得可求什麼,直至得出題中問題為止。例如,客車從甲地開往乙地去時每小時速度是45千米,4小時到達乙地,回來時比去時每小時多走15千米,回來時用了幾小時?這時就可用分析法:回來的時間=回來的路程÷回來的速度,回來得路程=去時的路程=去時速度×去時的時間,回來的速度=去時速度+每小時多走的,就可從問題推導到已知條件,也可用綜合法。分析法和綜合法可綜合運用,由條件向問題或由問題向條件或同時進行,這樣就較容易找到解題的方法。
2.方程法
方程法有助於學生順向思維,尋找等量關系、理清思路,從而達到解題的目的。在解題的過程中,要靈活選用方法解題。例如修路隊修一條路,第一周修這條路的1/3,第二周修這條路的1/4,第二周比第一周少修8千米,這條路有多少千米?這道題用算術方法找分率對應的具體量就比較難找,如果用方程找出等量關系第一周修的量-第二周修的量=少修的8千米,就易於接受。在用方程解應用題時讓學生嘗試列出不同的方程,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分析數量關系,可以列出不同的等量關系,引導學生對不同的方程加以比較,從中找出簡便解法,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提高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3.圖示方法
圖示方法是通過畫簡單的示意圖來揭示問題的實質,顯示數量關系的一種策略。常用的有線段圖、幾何形體的切割等。例如,籠子里有若干只雞和兔,從上面數,有8個頭;從下面數,有26隻腳。雞和兔各有幾只?運用圖示可使一些抽象的問題變得直觀形象,錯綜復雜的數量關系變得清晰明了。畫8個圓表示全是雞,圓上畫兩個線段表示雞腳(式子為2×8=16),與題意相比少了十隻腳(26-16=10),因為每隻雞兔相差兩只腳(4-2=2),在圓上再畫兩條線表示兔子就要畫五個圓(10÷2=5),這種簡單示意圖與算術方法相結合使問題更直觀化,更易於理解。
三、將數學問題生活化
從某種意義上說,數學教育就是生活的教育。尤其是數學應用題,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緊聯系在一起,大至天文、地理、環保問題、生態平衡問題,小至利率計算、商品買賣……均可在數學中找到其應用的蹤影。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而數學中的應用題則是生活在數學中的體現,它是所學過的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綜合應用。基於以上認識,我們提出應用題教學「生活化」的研究。比如,挖掘教材內容中的生活素材,尋找教材中的數學知識與學生熟悉的生活的切入點,使枯燥的數學問題變為活生生的生活現實,或者在表述方式上實現生活化,如改過去應用題「純文字化」的表述模式,有機地將表格、漫畫、情境圖、數據單等引進應用題教學。
以上幾點是自己在應用題教學中的幾點體會,提高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需要對學生長期培養,只要我們對此重視,加之科學的方法做指導,學生解題能力就會有大的提高。

閱讀全文

與淺談小學數學低年級應用題教學策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