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生體育基本理論素養

小學生體育基本理論素養

發布時間:2021-02-23 01:43:50

1. 小學體育教師應具備哪些素質

①應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質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為人師表,敬業愛崗,無私奉獻都應成為體育教師的座右銘,體育教師不僅要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思想和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還要有較好的個人品質,嚴以律已、以身做則、談吐文雅、衣著整潔、舉止文明、精神飽滿等。在市場經濟體制條件下,能自覺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腐朽思想的侵蝕,並潛移默化地去影響學生,作一個象陶行知一樣「拿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品質高尚的人。
②應具有現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
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都是體育教師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思想和觀念是人高層次心理需要的反映,它必將產生一種強大的內驅力去激勵教師全身心地投入到實現自己的教育教學追求。跨世紀的體育教師,首先必須具有素質教育的思想和觀念,有終身體育和快樂體育、成功體育的全新教學觀、學生觀、人才觀和教育質量觀。具體的說就是要從過去為教學服務、為比賽服務轉變為為提高全體學生素質服務,從只有升學才能成才,從以考分、升學率、運動成績為評價標准轉變為發展學生基本素質水平為標准,從重尖子、輕全體,重知識、輕能力,重灌輸、輕啟發,重講授、輕自學轉變為面向全體,打好基礎,發展能力,生動、活潑、主動的教學。
③應具有廣博精深的文化專業知識和教育理論:
未來學校體育對體育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以及相關學科的知識水平要求越來越高,只憑學過的專業知識顯然是不夠的,隨著現代科學與技術的飛躍發展,學科知識的滲透、交叉,新興科技成果的不斷產生和涌現,從不同的層次、不同的方面去向體育滲透,豐富和發展著體育學科知識和理論體系,使知識的陳舊率空前加速,要適應現代體育教育的需要,體育教師已不能再是僅僅懂得一些運動技能的教師,而就是一個理論扎實、基本功過硬、知識面廣、能力超人、經驗豐富、技巧通達的教育者,是一個育人的藝術家和教學的工程師,成為德才兼備,一專多能的復合型教師。
④應具有較強的教育科研和創新知識的能力:
教學過程實際上就是科學研究的過程。現代教育要求體育教師不只是個「教書匠」,而應是一個必須具有強烈時代感,不受固有觀點和模式的約束,積極探索、勇於發現、敢於開拓新領域,並在創新中生存,在開拓中發展的科研型教師。科學研究能提高教師的業務、理論水平,促使教師去接受新的知識和信息,了解新的動態、站在學科發展的前沿,使體育教學更具有新穎性、豐富性和新時代的氣息。科研能力也是衡量一名優秀體育教師的重要方面,不可忽視和放棄。
⑤應具有熟練掌握和運用現代教學技術的能力:
進入21世紀,隨著科學的進步和教學手段的日益優化,計算機、電化教學等現代技術手段運用於學校體育教學將成為普遍現象,且得到迅速發展,象幻燈、攝影、電視、錄像、計算機等一大批先進的教學設備正在學校體育的領域中悄然興起,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里,隨著科技的進步,將會慢慢滲透到體育教學、體育管理和體育科研中去,因此,跨世紀的體育教師必須強化科學知識的學習,學會使用計算機,掌握新的教學技術手段以及一些教具的使用方法,並利用先進的技術不斷改進教學手段、方法、為教學和科研服務。
⑥應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和強健的體魄: 未來教師的崗位競爭是教育發展的結果,其中部分中小學體育教師將面臨第二次就業和失業的問題,他們將進入到新型的人際關系、工作氛圍、知識體系中去。另一方面,未來教師的活動空間擴大,影響范圍廣泛,要受到不同年齡層次、不同知識結構整體的監督和效仿。因此,跨世紀體育教師必須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能抗挫折、抗失敗,應變要機智,並能及時有效地調控好自己的情緒,愉快地與他人合作,因為在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的心理特徵以及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對學生都會產生較大的影響。體育教師還必須具有強身之道,長年堅持體育鍛煉,使自己的肌膚更健美,身體更強壯,才能將祖國的下一代培養成為具有堅強、樂觀、奮發向上、百折不撓、善處逆境的良好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的接班人。
⑦未來體育教師將會是高層次、高學歷的教師:
未來者預言,在21世紀,世界上最激烈的競爭者是高素質人才的競爭,而高素質人才的競爭必將導致教育的競爭,教育的競爭,實際上就是教師素質和能力的競爭,教師素質的核心標志則又是學歷。高學歷是當今世界上許多發達國家教師素質的共同特徵,如:日本要求中小學教師都要有大學本科畢業的學歷水平,美國在《國家為21世紀師資作準備》的教育調研報告中也明確要求所有教師都要經過研究生階段的教育學訓練,預計我國在2000年前後,對具有條件的地區也力爭使小學和初中教師的學歷分別提升到專科和本科層次,經濟發達的地區高中教師和校長中獲碩士學位的都應達到一定比例,這對於跨世紀的體育教師,應及時採取各種有利措施,廣開渠道,不斷學習,努力探索來提高自己的學歷層次。

2. 如何提高小學生身體素質

現在越來越多的目光關注到學生身體的健康上來,所以對體育鍛煉的重視程度日趨上升。然而,當我們面對現在學生的體質健康時,其狀況讓人擔憂。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1、經調查發現,家長對子女體質、學習、生活及心理都比較關心,但有部分家長對子女過分的關心、溺愛,家長普遍最關注孩子的身體,但又不注意身體與營養的關系,這樣就導致了身體素質下降,有家長還認為運動會阻礙或降低體育運動量或質。2、絕大部分的學生不但有老師布置的作業,還有家長布置的,參加這個培訓班,那個輔導班,導致學生沒時間運動,學生身體素質下降,形成了惡性循環,無力參加體育運動,或沒有時間參加體育活動。3、我國中小學生膳食營養攝入存在很多問題,學生的體質令人堪憂。4、因為學校盡力追求安全,不敢進行一些運動量較大的鍛煉項目。5、大多數人只追求學生語、數、英成績,對體育及學生體質健康幾乎不聞不問。為了使學生的身體形態,身體素質切實符合「三個面向」,我們在教學中,在實施《國家體育鍛煉標准》的同時,應大力推廣《中小學生體質評價標准》,使學生的體質狀況引起家長、學校的充分重視,採取措施促進學生的正常發育,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使學生成為二十一世紀的有用人才。 我個人的看法: 一、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愛好,並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培養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終身體育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地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充分利用體育多種手段,逐步培養學生自我鍛煉的良好習慣。 二、要強化學生增強體質的意識,必須培養學生學習體育活動的興趣。教學中,首先要掌握好課堂節奏,調動課堂氣氛。如果只重視動作技術的准備,忽視教學藝術的研究,只注意自己"教授" ,而忽視學生"接受" ,是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因此,要求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精心設計教案,教法更新穎多變。只有當學生對體育運動感興趣後,才會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才會在教師的指導下自覺地去鍛煉身體,彌補自己的缺陷。 三、通過保證每天一定時間內的體育鍛煉活動,充分使孩子動起來,教師帶領學生進行一些趣味性濃的運動項目,真正讓學生的身體運動起來。 四、早操、課間操時間較短,內容單一,學生缺乏興趣。也許有人認為達不到應有的鍛煉效果,然而,這正是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品質,發展耐力素質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之一。 在小學階段,通過學校體育活動使學生在文化學習的同時,在身體形態、身體素質上都得到應有的發展和提高,作為體育教師應該把此項工作放在應有的高度給予重視。體質健康教育在本質上應該是一種養成教育。養成教育是一種長期的、廣泛的、潛移默化的綜合性教育,而家庭在養成教育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這就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的有效引導,為廣大青少年帶來充滿健康陽光的未來。

3. 一名合格的小學體育教師應具備哪些素質

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的主體發展觀、教師教學觀等觀念的轉變;在課堂改革的具體目標上,倡導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善於實踐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在課程評價上,強調通過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教師改進教學實踐功能;在教學過程上,強調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等。因而,新一輪課程改革要求新時期小學體育教師應具備一定的基本素質,是一個新的課題。
一、做受學生歡迎的體育教師
體育教師既要具備作為一名合格教師的一般要求,又要具備體育專業的特殊要求。在過去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一些體育院校培養體育師資比較偏重於運動技能的培養,甚至只重視專項特長的培養,而忽視了總體素質的提高,這種弊端顯而易見。可以見得,作為一名合格的、受歡迎的體育教師,不僅要有較高的師德修養和科學文化知識,而且還本文由論文聯盟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要具備較高的專業素質,特別是運動技能。
近幾年來,有關職能部門為提高新時期的體育教學質量,十分重視對在職體育教師的培訓工作,按照新課標實行先培訓後上崗,這對於轉變體育教師的教育觀念,提高體育教師的總體素質和業務能力都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新課程要求學生在體育學習中,在系統掌握運動技能的基礎上能形成特長。要使學生達到這一要求,體育教師就必須首先掌握相應的運動技術與教學技能,才能成為受學生歡迎的體育教師。
二、做教研型的體育教師
過去聽課、評課主要重視教師對體育教育標准和教材內容的把握是否准確,重點是否突出,難點是否突破,教法運用是否適宜,學生掌握的知識、技能是否到位,教師的教態是否自然,課的強度、密度是否合理等環節上。而新課改注重學生能否主動地學習,教學能否體現過程和方法,教師是否關注學生高尚的情感和價值觀的形成。也就是說,要立足於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去談教學,要爭取讓每個學生獲得成功。對體育課堂教學的評價不再是看教師講得如何,而是根據學生的表現來評價教師的教學水平;不再是強調用什麼理念來指導教學,而是看教學是否體現了新課程理念。因此,優化體育課堂教學,提高體育課堂教學質量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關鍵,亦是學校體育教研工作的首要目標。體育教師要以課改精神為指導,以改革課堂教學方式、方法為突破口,積極營造「備課——說課——評課」的教研氛圍,做一個教研型的體育教師。
1.研備課
集體備課的目的是要在集體討論中促進個體隱性思維的顯性化和個體顯性知識向集體顯性轉化,從而使團隊知識得以創新。在集體備課中,體育教師要以「活動設計」為中心進行三備,即備課程理念,備學生心理,備課程資源,使課堂教學盡量體現開放性和動態生成性,強化備課的實效性,淡化形式主義。
2.研說課
具體要求有三:一說教學理念。打破操作論操作的老套路,要從新的教學理念的高度進行教學思路設計。二說教學過程。關注教學的動態生成性,說體育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以及教師內心的真實體會與感受。三說教學後的改進。反思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作出今後的具體改進設想。
3.研評課
傳統評課存在「三重三輕」的現象。首先,重教師輕學生。評價重在評教師行為,而忽略了學生的學習情況,強調了課堂中教師的表演,忽略壓抑了課堂師生的多向互動。這是導致多年來「學生主體」難以在體育課堂中真正落實的重要原因。其次,重評定輕討論。傳統評課著重點在「評」,而不是「議」,礙於同事情面,教師們往往繞開焦點相互恭維,形成一種不良的教研風氣。更有甚者,把個別專家與領導的主觀意見當作經典,取代了教師們的廣泛爭鳴,使教研活動形式化。第三,重結果輕過程。傳統評課僅關注教學結果,而忽視了教師教學過程中自身的成長。包括思想認識的發展、教育觀念的轉變以及教後的感情等。這樣的評課束縛了教師的手腳,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教師教學行為的刻板化,劃一化。
三、做學生獲取成功的引導者
新課改要求教師由知識技能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指導者、幫助者,為學生的主動學習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使學生由外部剌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灌輸的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通過身體的活動和體驗努力達到學習目標。
一節好的體育課,就是要引導學生真正動起來,自覺、主動、積極地參與到課堂鍛煉項目的學習活動中去,使不同的學生收到不同的「實惠」,到下課時仍然意猶未盡。
和諧的教學氛圍是能促進學生經過積極的鍛煉獲得知識和技能,增進身體健康,提高心理健康素質,增強社會適應能力。體育課上,體育教師與學生要像一家人一樣,相互協作,配合默契,互相勉勵,增進情感,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體育的樂趣。
現實中,有些教師為了上好公開課、評優課,事先多次試上,卻「中評不中用」。這種平時教學中無法實施的「完美」課,不應提倡。體育教師應根據本校條件,選擇一些安全、實用的技巧,讓學生參與學習,從中取得最佳的收獲,形成自己的特色。另外,可聯系學生生活實際,開發和利用鄉土課程資源,增加一些家鄉的「特色菜」來豐富教學內容。
總而言之,體育教師應具備為人師表,育人為本,精益求精,專業技能較為突出等基本素質,才能在教學中更好地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鍛煉,獲取成功,追求卓越,促進身心全面發展,為國家培養出更多的合格的人才。

4.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推動了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實施,新型的體育課堂教學,必需要有新型的教學內容和要求。2015年10月,在清華附中舉辦的基礎教育高峰論壇上,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副司長申繼亮介紹,即將出台新的高中課標中將強調學生學科素養的培養,將新增核心素養以及基於核心素養制定出來的質量評價標准。申繼亮還談到,基於這樣的改革,我們就要要求所有的課程老師對學科價值、學科育人功能有很好的思考。同時,新時期的課程改革,也要求每個學科的教育教學除了發揮本學科獨特的育人功能之外,要高度重視跨學科之間的綜合育人功能。
1.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概念及特徵
學科核心素養是我國新課程標准提出的一個新的概念,是學生通過學科課程學習所形成最基本、最重要的素養,是學生在課程學習和實踐活動中養成的具有該學科特徵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品質和基本經驗的綜合。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在特定學科(或學習領域)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一門學科(或特定學習領域)之後所形成的,具有學科特點的關鍵成就,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是指自主健身,其核心能力主要包括由運動認知能力、健身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是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整合,是以學生發展素養為核心價值追求。運動認知能力是指學生對體育健身知識、運動技能和相關健康知識的獲得、轉化和評價的能力,伴隨著思維、理解和感悟等活動,是自主健身的先決條件。健身實踐能力是指學生為完成設定的體育鍛煉任務,聯系實際採取的有意參與、強化練習、比賽運用和持續健身的決策能力,伴隨著動機、態度及價值觀取向等活動,是自主健身的實現載體。社會適應能力是指學生在多變的健身環境中,表現出身體、心理和人際交往等方面的調試能力,他伴隨著調節、適應和控制等活動,是自主健身的呈現結果。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是確定體育學科課程標准、體育學科知識體系、體育學科質量評價標準的依據和導向。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形成以結構化的學科知識與技能體系為重要基礎和載體。
2 培養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方法和途經
2.1 體育教師應注重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體育教師是體育教學的組織者、實踐者,在體育教學活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教師,首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要為人師表,此外,體育教師需要定期參加各類培訓,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有效的體育教師,包括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專業的課堂組織能力和教學能力。常言道「腹有詩書氣自華」,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可直接表現為體育教師高水平的文化素養。我認為體育教師的專業素養應包括文化素養、心理素養、道德素養等,體育教師的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的高低,對學生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陶行知先生說過「在共同生活中,教師必須力求長進。好的學生在學問和修養上,每每歡喜和教師賽跑。」因此體育教師要不斷完善自我,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要以身作則,在學生面前,才能起到榜樣和楷模的作用。
2.2 體育課堂教學重視德育滲透在教學中,立德樹人,培養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強調體育教學與各類文化知識的整合性,是學生跨學科綜合能力、知識、能力和態度的綜合。小學體育教育滲透德育的方法多種多樣,體育教學也是實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如體育教師在游戲比賽中對學生進行團結的集體主義教育,使學生樹立關心他人,互幫互助的良好意識,學會與他人和睦相處,寬容他人的優秀品質;要培養學生遇到困難要敢於面對、要堅持不懈,吃苦耐勞的可貴精神;培養學生自信、果斷和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好德育功能,要將德育教育始終貫穿於課堂教學,要有針對性地結合教材內容和教學活動進行德育教育,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德育教育。
2.3 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養成自主健身的習慣體育老師以及學生家長都應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他們喜歡的體育活動,幫助他們重新樹立體育的目標是身體素質提高的理念,掌握自主鍛煉的科學方法。體育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念和端正體育態度,培養學生的自主鍛煉的能力,提高學生對體育的認識,使學生了解體育的價值。使學生了解人體身心健康和身體運動的科學知識,掌握科學鍛煉的正確方法,為終身體育打下基礎。
2.4 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體育教學中應關注學生能否適應當今與未來的發展,適應社會、終身學習、成功生活、個人發展的學科關鍵素養。體育素養發展的連續性和各個學段落實的階段性,體育教師要讓學生明確體育運動對其心理健康的影響,體育教學如何調整學生的心理平衡,如何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進體育教學目標與學生心理健康目標和諧統一,使學生身心能得到健康成長,增強自身的社會適應能力。
3 培養體育核心素養的意義
3.1 打好身體基礎回歸體育

5. 一名合格的小學體育教師應具備哪些素質 詳細

一名合格的小學體育教師應具備哪些素質 長慶橋九年制學校 胡雲霞 體育教師,往往在學生的陪伴下度過。作為一個體育教師,一個培育祖國未來的人,一個富含多種經驗的人,我們該具備哪些素質來教育學生,做個模範呢?聽了報告之後,我深有體會,結合報告和我從事小學體育教學的體會,我認為小學體育教師應具備以下素質: 一、理論素質 首先是政治方面的理論。必須學習和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政策,自覺遵守《教師法》等法規,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依法教學。 其次是教育教學方面的理論。要能運用現代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進行教學,不斷進行教學改革,全面提高體育教學效益。 二、思想素質 首先,要有強烈的事業心和對工作的責任感,熱愛本職工作,善於處理各種人際關系,具有協同能力。 其次,熱愛學生,教書育人。對於教師來說真正的愛應是對教育事業與對學生的一致性出發,把真摯的感情全部投入到學生身上。教師在向學生傳授技術時,應積極引導,對學生一視同仁。體育教師對學生的愛,要與對學生的尊重、信任、關懷和嚴格要求保持一致。 再次,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身教重於言教」,教師的表率作用是無聲的命令,對學生個性品德的形成能起到耳濡目染、潛移默化 的作用。因此,要求體育教師品行端正、作風正派、工作嚴謹認真、語言文明、舉止大方、精神飽滿、嚴於律己等。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必須首先做到,起好模範帶頭作用,成為學生的榜樣。 三、業務素質 首先,教師要從理論到實踐掌握體育教學的各種專業知識和技能技術,並能根據教改需要,不斷地學習和掌握其它新的與體育教學有關的知識與技能技術。 其次,教師必須精通所教學科的專業知識,並形成自己工作需要的知識結構,而且還要具有綜合運用知識解決教育教學工作中各種實際問題的本領。教師應具有現代教育思想,重視自身學習,不斷實踐掌握現代教學方法和教育技術,能較好地把握教學大綱和駕馭教材,設計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教學方案,具有課後總結、評價及進行教學研究的能力。 再次,體育教師應開展內容多樣的課外活動,使學校體育由常規課堂教學向課間、課余和活動課延伸,變單調枯燥的技能傳授為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變學生被動參加為主動參與,為學生健體、強身拓出一片新天地。 四、文化素質 體育是一門邊緣學科,它與眾學科相聯系,除體育專業的各種文化基礎知識外,還與文學史、歷史、藝術等學科相聯系。 首先,體育教師特別應當在文學方面加強自己的修養,使自己的講話中詞彙豐富、准確簡練、生動形象,並富有幽默感和號召力,這 樣才能大大提高體育教學效果。 其次,體育教師講解示範動作時,要妙趣橫生,課堂場面能激發學生學習動作的慾望。這種效果來自教師的組織管理能力、語言能力和儀表等。教師優美的身姿、高超的技藝和淵博的知識能使學生敬佩、信服,加上適當的管理方法、生動風趣的語言、活潑瀟灑的儀表,能使課堂產生良好的情趣效果。 再次,要掌握教育科學理論,把教育活動建立在教育規則的基礎上,積極改革教學方法,接受新的教學思想,啟發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掌握技能的強烈願望,以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 教師必須掌握並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如熟練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及放像機、錄音機、投影儀等多媒體電教儀器等。 實施素質教育,關鍵在教師。素質教育要由具有良好素質的教師去具體實施。

6. 如何培養學生的體育學科核心素養

摘要:在實施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學校體育要培養和發展學生的體育素養。本文採用文獻研究、邏輯分析、歸納演繹、系統分析法,在明確體育素養的內涵及其包含的各要素的基礎上,通過對學生體育素養的現狀分析,闡述學生體育素養的形成途徑。培養中學生掌握一定的體育技能,具備一定的體育素養,旨在實現其自身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身體素質;體育技能;體育意識;健康意識;體育素養
一、引言
我們非常關注中學生的體質問題,特別是在當今競爭異常激烈的環境下,家長都全力以赴地培養孩子成才,但是忽略了對孩子全面發展的培養。知識的積累是不斷更新的,而一個好的身體則受用終生。在當前的應試教育體制下,「每天鍛煉一小時」沒有得到很好落實,尤其是這些年來我國中學生體質有很多指標都在下降。隨著《山東省2012 年和2014 年普通高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方案(試行)》的頒布,該方案規定2012 年山東省將加試體育。該方案的實施讓體育在應試教育體制下的身份上了一個新的台階,教師、家長、孩子開始注重體育課程,並且加強了身體鍛煉,體育開始被廣泛關注。增強體質、增進健康,提高體育素養成為社會、學校、家庭關注的話題。
二、體育素養及其構成
(一)體育素養的概念
《辭海》對「素養」的解釋是「經常修習涵養」。對「涵養」一詞的解釋是:「身心方面的修養。」《現代漢語詞典》對素養的解釋是:「平日的修養。」可見,素養一詞有兩層含義,一是指人在某方面的修養,二是說這種修養是平時養成的。據此我們可以把體育素養理解為體育素養是在先天遺傳素質的基礎上,通過後天環境與體育教育的影響所產生的,包括體質水平、體育知識、體育技能、體育意識、體育個性、體育品德等方面的要素綜合體育素質與修養,它是引導人們正確認識體育,指導人們參與體育活動的理論和思想基礎。
(二)體育素養的構成
體育素養是在長期的體育教育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包含多方面的要素,且內在的各種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其構成要素有:
1.健康意識
從「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出發,沒有把競技體育的知識和技能列為體育素養的主要內容,但並不排斥學生掌握一定的競技運動技能和知識,只是認為應把競技技能作為健身手段,因而不應也沒有必要把它作為體育素養的必備內容讓全體學生掌握。故把體育鍛煉的知識和技能作為體育素養的基本內容更符合實際,也更符合全民健身的國策要求。
2.體育文化水平
體育文化水平包括兩個方面,即體育知識和體育技能。體育知識包括三個方面,即生理衛生常識、體育人文知識和體育鍛煉。具體地說就是初步了解人體身心發展的規律及基本的生理常識;了解體育活動對人體生理和心理健康的作用;能夠科學地、有計劃地安排體育鍛煉;了解和掌握相關體育人文知識;具備對重大體育賽事的欣賞能力和初步評價能力;對重大體育事件有所了解;懂得體育功能與價值。體育技能它包括鍛煉技能和對鍛煉的自我評價技能。
3.身體素質
身體素質包括健康素質和運動素質。健康素質是運動素質的基礎,所謂健康素質即具有健康的生理、心理及社會適應的身體狀態,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提升自身的運動能力,使自己具有能夠適應從事多種體育鍛煉的能力。體育鍛煉、體育比賽等體育行為的正常進行需要相應的身體素質,也就是說,體質水平影響體育行為,一般來說,體質太差會導致體育行為的減少。反之,科學、合理的體育鍛煉、比賽等體育行為可以使體質水平得到提高。
4.體育意識
體育意識取決於文化水平、邏輯思維能力、對客觀世界認識能力、個體心理素質和智等因素。一個具有強烈的體育意識的學生對體育會產生濃厚的興趣,這種興趣可以直轉化為鍛煉動機,成為激發學生進行身體鍛煉的動力,從而培養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慣,使其常年自覺地參加鍛煉,終生受益。體育意識,一方面來源於體育知識的學習另一方面來源於體育實踐(體育行為)。全面的體育知識與積極的體育意識有利於體育能的形成與發展,體育技能的提高也有利於體育意識的發展。判斷體育意識的標准:第一,是否具有一定的體育知識和體育技能。第二,是否正確認識體育的作用。第三,是否具有對體育正向積極的態度。第四,是否具有主動體育需要和行為傾向。第五,是否具有終身體育意識。
5.體育品德和體育個性
體育品德是一定的體育道德規范,是一個人在體育活動中表現出來的穩定的心理特徵和傾向,是體育道德在個體體育行為中的反映。通過體育行為表現出的體育品德也是體育個性的重要方面。
體育個性是一個人在體育活動中經常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帶有一定傾向性的個性心理特徵的總和,具有個體特點的體育意識、體育行為、體育品德和體育技能是體育個性的重要體現。
三、當代中學生體育素養的現狀
體育素養是在先天遺傳的基礎上,通過後天環境與體育教育的影響所產生的,包括體質水平、體育知識、體育意識、體育行為、體育技能、體育個性、體育品德等方面的要素。當前我國學生的體育素養整體偏低,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缺乏體育意識
受傳統思想的影響,要想在體育方面有成績就必須以犧牲智育為代價。所以在學校參與體育活動的意識缺乏整體性,學生雖然認識到體育運動的健身功能,但對許多運動項目的實際價值不甚了解。在學校、院系、班級組織的體育比賽中的參與意識和協作意識仍顯不足。
(二)學生的體育素質普遍較低
在素質教育的全面推動下,學校應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意識,然而學生的體育能力較低和終身體育意識不強。有部分學生對生理衛生知識和體育鍛煉常識的掌握程度很不夠。另外,有部分學生由於功課繁重,學生會活動和社交活動過多,抽不出時間來鍛煉。從健康意識與鍛煉習慣的角度看,其中大部分學生缺乏身體鍛煉的自覺性。
(三)忽視體育品德的修養
絕大多數學生的體育道德品質是好的,但是學生只從表面模仿,使有些學生在體育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語言與體育道德相背離。
(四)對體育個性化的忽略
學生的體育動機是影響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因素。是人們對體育需要的主觀反映。據調查顯示:部分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目的是娛樂、強健體魄、通過體育考試等。但這些動機的特點是強烈、不持久、不穩定、易變。目的一旦達到,動機隨之消失,行為停止。雖然近些年來高校體育進行了一些改革,但物化改革放在了顯要的位置,而忽視了對學生的研究。
四、學生體育素養的評價
學生體育素養評價是學校體育評價中最基本的組成部分,學生體育素養評價指標既有顯性的,如體質檢測、身體素質達標等,也有隱性的,如體育價值觀,體育態度、興趣、習慣、能力等。
(一)學生體育素養評價的原則
1.選取科學的體育素養評價因素
對學生恰當的考評不僅是一種評價方法,而且是一種激勵行為,所以體育教學考評應在正視體育文化的價值,不同學生的身體和運動基礎的差異,終身體育行為所需要的體育素養和自主能力的基礎上,將體育考評的重心轉向體育思想、鍛煉習慣、運動能力和體育素養等方面,要把學生的體育興趣、愛好、習慣和能力作為評價指標。體育教學應重視培養學生的體育動機、體育興趣、情操以及相關意志品質、氣質性格等方面,並將其納入學校體育的考核內容。改革以運動技術評定和達標的體育課考核方法,建立以體育能力和心理收益為核心的考核和成績評定方法,注重體育結果的實效性評價,促使學生在體育興趣和體育能力方面自我培養,促進終身體育觀的實現。
2.確立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
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就是在身體素質這種硬性指標評價的基礎上把體育態度、興趣、終身體育意識、習慣和能力納入學生體育素養評價體系。
對待學生體育素養評價的問題,要以新的指導思想考慮,傳統學校體育重在一個階段、某個方面的成果,而終身體育眼於全過程的多個方面的成果;傳統學校體育鼓勵競爭,常常搞「達標測試」和篩選,實行淘汰,使學生在一種有形或無形的壓力下學習,而終身體育則強調體育是一個過程,著眼於它的全過程的多個方面的表現,強調評價標準的多元性。
3.過程與結果評價相結合
所謂過程評價,從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角度講,即關注學生在現有基礎上進步的程度,當然也需要結合結果。競技運動講究客觀時空上的平等,而學校體育卻必須重視學生心理和情感上的平等;競技的結果要清晰地分出競賽者的優劣順序,而學校體育對學生學習的評定應表現出靈活性和實效性,即以學生的實際提高幅度來評定學生的學習效果,這樣就可以讓我們客觀地評價學生成績,每個學生能看到自己的進步,學生也樂於接受。
(二)學生體育素養的評價
1.把體育態度、興趣、終身體育意識、習慣和能力納入評價體系
把體育態度、興趣、終身體育意識、習慣和能力納入學生體育素養評價體系,要轉變人們的價值觀,逐步調整和改變學校體育的價值判斷標准。從終身體育思想出發,引入學生體育態度、興趣、終身體育意識、習慣和能力的評價,這不僅更加有利於學生體育素養的培養和提高,也為學校體育評價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
2.確立顯性與隱性相結合的學生體育素養評價體系框架
顯性與隱性評價相結合的學生體育素養評價觀是對傳統的學生體育學習評價的挑戰,以往的評價一般是按照競技運動項目的標准一味地用「高度、遠度、時間」等統一的顯性指標去搞「達標」,忽視了個體之間存在的先天差異。客觀上造成了學生之間的不平衡,使本來輕松、活潑的學生十分感興趣的體育活動成為一部分學生的負擔。
要建立綜合評估學生的認知、情意、技能的領域評價指標。如下表所示:
體育素養評價指標體系

3.操作上將顯性與隱性、過程與結果、起點與進步評價相結合
對於顯性與隱性指標的評價,操作上可以採取「顯性指標重視過程評價,隱性指標重視結果評價」的辦法,虛實結合,盡量提高可操作性。
從促使學生個性發展的角度講,應該重視進步度評價,即關注學生在現有基礎上的進步程度。在學校體育實踐中,有的學校嘗試了「正、反50m 跑啟迪」的教學方法改革,效果很好,從中得到這樣的啟迪:競技運動講究客觀時空上的平等,而學校體育卻必須重視學生心理和情感上的平等;競技的結果要清晰地分出競賽者的優劣順序,而面向全體學生,造就一代新人的教育就不宜將學生劃成三六九等。由此可見,對學生學習的評定應表現靈活性和實效性,即以學生的實際提高幅度來評定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習前的水平和學習後的水平相比較就可以客觀地評價學生成績了,這樣每個學生都能看到自己的進步,學生也樂於接受。
對學生體育素養評價方法可以採用評語制與等級評定製,小學低年級可採用評語制,小學高年級到高中可採用等級評定與評語制評定相結合的辦法,大學可採用等級評定製。在不同學段,對學生體育素養的評價應有不同的側重和要求,包括指標、權重與標准都有所區別。如下表:

五、體育素養的培養途徑
體育教學中應該認識到體育素養的各個方面是有機聯系、相輔相成的。首先,體育意識的培養是基礎,這也是現在積極提倡的終身體育思想的題中之義;其次,掌握基本運動技能和技術是重點,它是體育素養的外在表現形式。
(一)激發運動動機,培養運動興趣,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
運動動機是激勵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內在動力,往往以興趣和願望的形式表現出來,而運動興趣在運動動機中是最重要的成分。首先,要努力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輕松愉快的體育學習和體育鍛煉氣氛。其次,學校體育的內容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徵,合理選擇與學生年齡相適應的、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娛樂性的體育運動項目和活動。再次,學校體育學習和鍛煉的手段和方法要豐富多樣,切忌採用單一死板的體育教學和鍛煉的方法。
(二)轉變教學觀念,強化體育素養
教學改革,就是以教學理論為指導,以教育觀念改革為先導,創造性地設計和構建新的教育模式。現代的課堂教學改革進展不大的主要原因是教師的教學觀念、教育思想的轉變不大。只有對教與學的觀點先破後立,沖破舊觀念,才能真正出現按照教與學的關系的實際,按照教學規律,樹立新的教與學的觀念,只有觀念改變了,課堂教與學的改革才能進一步地深化。教學改革,主要就是學法的改革,而學法的改革又受制於教師的教法觀點。因此,我們在體育教學中應轉變觀念,注重學生體育文化素養的加強,實現知識和能力的最佳結合。
(三)加強理論課教學,多渠道豐富學生的體育知識
在學校體育課程中,理論課是教師向學生傳授體育知識的主渠道。理論課上,教師不但要向學生傳授體育運動知識,還要向學生傳授健康知識、鍛煉身體的知識、衛生保健知識。我們可以通過開設電教課、體育知識講座、體育知識競賽,向學生傳授觀看和欣賞體育競賽的知識,激發他們參與體育鍛煉的熱情,使學生充分享受運動帶來的樂趣,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我們不僅要使學生在學校期間掌握體育鍛煉的理論知識、方法和手段,更重要的是強化學生終生體育鍛煉身體的意識。
(四)完善體育環境,為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提供良好的條件
要切實培養與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就要充分開發體育課程資源。首先,重視課堂鍛煉環境。體育課堂要充分體現健康快樂的教學思想。根據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素質特點,充分考慮到他們的天性,創造一種快樂的體育人文教學環境。其次,拓展課外活動環境。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體育活動,建立與體育課一體化的課外活動體系。
(五)加強教師的自身體育素養建設
首先,體育教師要有良好的師德、無私奉獻的精神和敬業愛崗的思想品質,作學生的楷模,給學生以積極向上、奮發努力的感染。其次,體育教師還應該具有一定的語言藝術,語言盡量生動、幽默、形象,充分活躍課堂氛圍,陶冶學生情操,創造良好的心境。再次,體育教師端正的儀表和准確優美的示範動作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至關重要的。
(六)加強體育課程建設,完善課程體系
體育課程建設能豐富學生的體育與健康知識,是培養學生體育素養的重要途徑。體育課程建設要朝多樣化、生活化、娛樂化方向發展。教材要以豐富學生體育與健康知識為目的,要突出趣味性和實用性。體育課程的建設中應盡可能開設和介紹一些簡單易練、不易受場地設施的限制的運動項目,當然也可以開設一些大家喜聞樂見的運動項目。另外,還應該開設體育文化選修課,加強學生的體育人文素養,彌補體育活動課程在傳授體育文化方面的不足。
(七)拓展教學方法,提高學生體育技能
體育素養與體育技能關系密切,體育技能的提高有利於體育素養的提高。在體育教學中,學生通過身體練習,掌握動作技術,形成運動技能和技巧。當學生按照運動技能的要求通過反復練習,掌握了某種動作方式,形成動作系統,並能充分利用自己的體力去完成時,即標志其掌握了某種運動技能。學生體育技能的提高,還與課堂上思維活動的強弱和鍛煉積極性的高低有關。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多採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利用多學科知識和多種渠道進行教學。
參考文獻:
[1]王勇慈.試論體育文化素養的建構[J].中國學校體育,1999,(04):60-62.
[2]夏肖林.基於陽光體育運動的體育素養培養探析[J].教學與管理,2008(10):95-96.
[3]林宋榮,盧考純.終身體育與體育興趣、體育能力[J].體育學刊,2000,7(02):60-61.
[4]周登嵩,尹釗.試析學校體育中的素質教育[J].中國學校體育,1998(, 03):26-28.
[5]鍾凡,倪超,馮志敏.高校體育教程[M].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2005.

7. 體育理論試題答案

  1. 高校體育的任務有哪些:根據我國的教育方針和當代大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以及我國的國情,高校體育的目的是: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有效地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使其成為體魄強健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高等學校體育必須完成以下任務:
    (1)進一步促進學生身體的正常發育和機能的發展,全面發展身體素質,增強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
    (2)掌握體育基本理論和衛生知識,學會正確的運動技術、技能和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為終身受益奠定基礎。
    (3)培養良好的思想品質和道德素養。
    (4)發掘大學生的體育才能,提高運動技術水平,適應國際大學生比賽和交往的需要。

  2. 體育運動對人體運動系統的影響:體育活動對運動系統的影響

    運動系統是人們工作、勞動和運動的器官,是由肌肉、骨骼和關節所組成。運動是在中樞神經控制下產生的,便運動又強化了神經系統,使神經系統的調節更為靈敏和精確。

    1)、 體育活動對骨骼結構與機能的影響

    骨骼是人體內最堅實而又具有一定彈性的部分。由於經常的體育活動,促進了血液循環,加強了新陳代謝,使骨的結構及性能發生了變化。表現在骨密質增厚,使骨變粗。骨小梁由於受到肌肉的牽拉和外力的作用,排列更加規則。加強了骨的堅固性。經常性的運動,韌帶在骨骼上的附著部位:結節、粗隆和其他突起,變得更粗糙明顯,這有利於肌肉、韌帶更牢固地附著在上面。所有這些變化都有利於骨骼承受更大的外力作用,也就是說提高了骨的抗彎、抗斷和耐壓的性能。經常參加體育鍛練不僅使骨變粗,還可以骨骼增長。身材的高矮是由骨骼發育成長決定的。經常運動的青少年,比同年齡的青少年,身高平均高出4—7厘米。

2)、 體育運動可以增強關節的靈活性和穩定性。

經常進行體育鍛煉,既能增強關節的牢固性,又能使關節更加靈活。這是因為體育鍛煉中的許多動作都需要關節具有很大的活動幅度才能完成。體育鍛煉可以加強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以及提高關節周圍韌帶、肌肉的伸展性能,從而擴大關節運動的幅度和提高關節的靈活性,也同時加強了關節的穩定性。

3)、 體育活動對肌肉結構和形態的影響

人體在安靜時,肌肉每立方米毫米內,開放的毛細血管只不過有80條左右,肌肉中能源的含量也較少。當肌肉經過較大負荷的運動之後,不僅毛細血管的口徑增大,而且,也大量開放「備用」的毛細血管。這時每立方毫米肌肉內開放的毛細血管可增至2000~3000條,比安靜時增加30多倍。因此,血流量大增,使肌肉血液供應良好,新陳代謝旺盛。另外,在運動過程中,機體內產生一系列的生化反應,肌肉中的水分減少,蛋白質以及肌糖元等物質增多,這就使肌肉能得到更多、更充分的營養物質的供應,從而使肌纖維變粗,肌肉體積極大。這樣,肌肉就發達而有力量。

3 體育運動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適當的運動是心臟健康的必由之路,有規律的運動鍛煉,可以減慢靜怠時和鍛煉時的心率,這就大大減少了心臟的工作時間,增加了心臟功能,保持了冠狀動脈血流暢通,可更好的供給心肌所需要的營養,可使心臟病的危險率減少。
(1)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可使心肌細胞內的蛋白質合成增加,心肌纖維增粗,使得心肌收縮力量增加,這樣可使心臟在每次收縮時將更多的血液射入血管,導致心臟的每博輸出量增加,長時間的體育鍛煉可使心室容量增大。
(2)體育鍛煉可以增加血管壁的彈性,這對人健康的遠期效果來說是十分有益的,人隨著年齡的增加,血管壁的彈性逐漸下降,應而可誘發高血壓等退行性疾病,通過體育鍛煉,可增加血管壁的彈性,可以預防或緩解退行性高血壓症狀。
(3)體育鍛煉可以促使大量毛細血管開放,因此加快血液與組織液的交換,加快了新陳代謝的水平,增強機體能量物質的供應,和代謝物質的排出能力。
(4)體育鍛煉可以顯著降低血脂含量(膽固醇、b-蛋白質、三醯甘油等)、改變血脂質量,有效地防治冠心病,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
(5)體育鍛煉還可以使安靜時脈搏徐緩和血壓降低。

4 心臟機能活動的特點和心臟鍛煉的原則:

5.體育運動對肌肉形態結構的影響和肌肉鍛煉的原則:

1.肌肉體積的增大

通過體育鍛煉和訓練從外表看,明顯的變化是肌肉體積增大,主要表現在各種圍度的增加上,不同專項運動對不同部位肌肉體積增大的影響不同。肌肉體積的增大是由於肌纖維增粗,還是肌纖維數目增加,至今尚無足夠實驗證明。羅西發現,力量訓練對肌原纖維絕對體積增加了10%,威廉用貓上肢負重訓練34周後,發現肌纖維數量顯著增加。肌纖維數量及直徑增加,被認為與訓練時間密切關系。不過肌纖維的增粗還應包括更多的細胞內含物的增多和增大。

2.肌纖維中線粒體數目增多,體積增大

線粒體是細胞的供能中心。他參與細胞內物質氧化和形成ATP。在耐力性練習如長跑,自行車運動中,快縮肌纖維和慢縮肌纖維線粒體數量都有所增加,其中以前者由為明顯,線粒體的增加,為肌肉提供更多的能量,以適應耐力的需要。凱西琳曾對14名專門受過耐力訓練的18~25歲男青年進行研究,在進行長跑訓練前,訓練第14周,第28周時,在股外側肌三次活體取樣,結果表明,隨訓練時間的加長,每100平方微米的線粒體個數及線粒體體積都不斷在增加,第28周線粒體的數目,大小接近優秀運動員。

通過大運動量和超常運動量的急性實驗,表明隨運動量的加大,肌纖維內超微結構有顯著變化,主要是線粒體內的變化,由濃集到膨脹,基質電子絕對數量,外膜面積,膜蛋白及膜磷脂含量顯著增加,以適應訓練需要。

3.肌纖維周圍毛細血管增多

運動實驗證明,體力活動(動力,靜力負荷)可以使骨骼肌內毛細血管不論在數量或形態上都有所改變,肌纖維間的毛細血管平均分配數量在系統訓練後增多,其中靜力負荷組比動力負荷組毛細血管數量增加要多。靜力負荷組毛細血管迂曲的行程明顯,分支吻合豐富。動力負荷的跑步和游泳訓練,主要促使毛細血管分支吻合,對毛細血管的形態影響不明顯。運動後單位體積肌纖維毛細血管表面積增。

原則:

一、做好准備活動:在進行體育鍛練前做好充分的體育活動,對於體育鍛練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1、提高肌肉溫度,克服肌組織的粘滯性,預防運動損傷的發生。體育鍛煉前進行一定強度的准備活動,可使肌肉的代謝過程加強,肌肉溫度升高,這樣即可以使肌肉的粘滯性下降(不發僵),還可以增加肌肉、韌帶的伸展性和彈性,減少由於肌肉劇烈收縮造成的運動損傷。2、提高內臟器官的機能水平,以適應身體運動的需要。內臟器官的機能特點是生理惰性較大,適當的准備活動可在一定程度上預先動員內臟器官的機能,使正式鍛煉一開始時內臟器官的動能就達到較高水平,這樣還可以減輕開始運動時由於內臟器官的不適應所造成的不舒服感覺。3、調節心理狀態,提高神經系統興奮性。體育鍛煉前的准備活動可將鍛煉者的心理狀態調整到體育鍛煉的情景中來,同時接通各運動中樞間的神經聯系,使大腦皮層處於最佳的興奮狀態,投身於體育鍛煉之中,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循序漸進,持之以恆:1、體育鍛煉力戒急於求成,必須根據鍛煉者自身的實際情況確定運動負荷的大小,做到量力而行,尤其要注意鍛煉後疲勞感的適度。2、運動負荷應由小到大,逐步提高。開始從事體育鍛煉或中斷體育鍛煉後恢復鍛煉時,強度宜小,時間宜短,密度適宜。
3、注意提高人體已經適應的運動負荷,使體能保持不斷增強的趨勢。一般應在逐步提高「量」的基礎上,再逐漸增大運動強度,使之適應感到勝任的愉快,然後作相應地調整。隨時加強自我監督,密切注意身體機能的不良反應。三、講究運動衛生1.飯前飯後不要立即進行劇烈運動。飯前的劇烈運動,會使胃腸的蠕動減弱,消化腺分泌減少,胃腸的消化和吸收功能降低,從而妨礙食物的消化吸收,如果經常這樣,就容易發生胃腸疾病。飯後立即進行劇烈運動,會使血液從內臟各器官流向四肢,造成內臟器官,特別是消化器官的相對「缺血」。這樣,不僅妨礙消化器官的正常工作,容易引起腹痛和消化吸收功能的抑制,而且易出現心臟血管系統的不良症狀。另外臨睡前做劇烈運動也是不好的,會因精神過度興奮而引起失眠。
2.劇烈運動後不要馬上靜止休息。因為人在進行劇烈運動的時候,心臟跳動較快,毛細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多;而肌肉節律性地收縮,擠壓小靜脈血管,促使血液又很快地迴流心臟。如果在劇烈運動後忽然停下來休息,肌肉的節律性收縮就減弱或停止,原來流進肌肉的大量血液就不能通過肌肉的節律收縮流回心臟,致使大部分血液在肌肉中積存。這時,心臟里的血液就會出現暫時性減少,造成血壓降低。同時,供給腦部的血液也相應減少,出現暫時性腦貧血。這樣人就會感到心慌氣短、頭暈眼花、面色蒼白,甚至發生暈倒的現象。所以,劇烈運動後,應該繼續做一些慢跑、輕跳或邊走邊做些幫助呼吸的肢體動作,使運動量逐漸由大到小,內臟器官的活動由快到慢,待身體的神經、血管、肌肉等都恢復到了正常狀態之後,再停下來休息。

8. 小學生體育達標每一項目的標准

小學生體育達標標准如下:

小學一年級

拓展資料: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說明:

為建立健全國家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評價機制,激勵學生積極參加身體鍛煉,教育部印發《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2014年修訂)》,要求各學校每學年開展覆蓋本校各年級學生的《標准》測試工作,並根據學生學年總分評定等級。只有達到良好及以上的學生,方可參加評優與評獎。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以下簡稱《標准》)是國家學校教育工作的基礎性指導文件和教育質量基本標准,是評價學生綜合素質、評估學校工作和衡量各地教育發展的重要依據,是《國家體育鍛煉標准》在學校的具體實施,適用於全日制普通小學、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普通高等學校的學生。

閱讀全文

與小學生體育基本理論素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