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數學教材的編寫特點是什麼
小學生編寫教材的特點主要是圖文並茂,讓用圖形吸引小學生,然後標明公式運算。
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學生今後學習數學的重要基礎。那麼,作為低年級的數學教師,怎樣培養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呢?我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的:
一、激發學習計算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趣的游計算能力是每個人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能力,培養戲、生動的故事、都會使相對單一、枯燥的計算學習變得生動、有趣起來,會讓學生學得興味盎然,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游戲激趣。例如:教學數的分與合,可以採用「拍手」的數學游戲,以10的分與合為示範。教師邊拍手邊發問:廖小荷,我問你,我的4拍幾?學生邊拍手邊回答:鄧老師,告訴你,你的4拍6.這一游戲可根據學習內容的變化隨時調整互拍的結果,根據學生的熟練程度隨時調整節奏的舒緩;可隨時改變形式,如集體回答,小組回答,個別學生單獨回答、教師問學生答、學生問學生答等多種形式交叉進行。
故事激趣。以中外數學家的典型事例或與課堂內容有關的小故事激發興趣。教學中,適時地列舉中外數學家的典型事例,比如,我國著名的數學家陳景潤為了攻克「哥德巴赫猜想」,不斷演算,草稿紙就演算了幾麻袋。通過這樣生動典型的事例能激發學生的意志,喚起他們對計算的興趣;或者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小故事來活躍課堂氣氛
B. 小學數學教材編寫的主要原則有那些
(一)生活性原則
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應用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通過選擇學生熟悉的、貼近現實生活的內容和情境,溝通生活中的數學與教科書上數學的聯系,幫助學生理解和體驗從現實生活中產生和發展的數學知識,從而使學生的生活經驗促進數學知識的學習,進而了解怎樣學數學。再通過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豐富和拓展所學知識,感受數學的價值,提高學生的數學活動經驗和應用意識,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使學生明白為什麼學數學。
(二)趣味性原則
愛好是最好的老師,有愛好才能願學、樂學、主動學。本套教材把培養、激發、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愛好作為課程設計的重要思想,體現在教材的方方面面。首先,教材在素材的選擇、內容的呈現方式、插圖風格、卡通人物形象與語言、版式的設計等,都力求做到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認知特點和欣賞水平,注重突出趣味性,讓學生喜歡數學書;第二,通過多樣化的、生動有趣的故事、畫面和兒童語言,提高學生對數學教材的閱讀愛好,使學生願意讀數學書;第三,選擇學生熟悉的、感愛好的事物,設計有趣的問題情境和學生願意參與的數學活動,使他們感到學習數學是一件有意思、快樂的事情,從而願意學習數學,喜歡學數學。
(三)活動性原則
活潑、好動是兒童的天性,直覺動作思維是小學生認知的年齡特點。生動活動的、主動的學習活動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愛好,有利於改變學生被動的學習方式,培養主動學習的習慣,有利於實現在學會知識的同時,學會學習的方法。本套教材在內容呈現上,做了重大改革,即改變以例題形式羅列數學知識或事實的傳統教材模式,構建符合兒童認知活動特點的、有利於促進師生互動式的數學活動開展的課程形態。首先內容的設計和學習方式突出活動性,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解決生活中的現實問題、合作交流等,使數學學習成為兒童生活中的一項認知活動,而不單純的為數學知識學習。另外,通過開放性的、啟發性的、激勵性的活動指導,變傳統的教師講授為學生的主動探究、合作學習;變單一的答案和「最優」方法的接受為學生個性化學習體驗的交流。使學生在經歷數學化過程的活動中,構建自己的數學知識。
(四)科學性原則(非形式化原則)
新課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數學科學的發展要求數學教學做到「返璞歸真」,改變傳統數學過度形式化,一味地強調抽象、嚴謹的傾向(有的專家講,這樣的數學除了把不喜歡數學的孩子嚇跑以外,並不能給數學教育帶來多少好外)。把數學呈現為學生輕易接受的「教育形態」,有些內容呈現為「適度的非形式化」已成為國際數學課程教學改革的趨勢。本套教材科學性原則,首先體現在:用科學的思想構建教材。數學知識有其自身的規律與特點,而小學生也有其認知的規律與特點。有些內容在小學階段是不可能嚴謹和完全形式化的,所以,有些知識呈現為「適度的非形式化」是必然的;第二,遵循數學知識的科學性。在有些內容以「非形式化」呈現的時候,不能出現科學性或引起異議問題,不幹擾知識的再學習。如,「9時也叫9點」、「國旗是長方形的」和「物品邊線的長叫它們的周長」等。這些語言和描述既有利於學生理解知識,又不會影響數學的本質意義。再如,通過多種方式呈現數學問題,對問題答話不作統一要求。關於問題的答話,過去的教材中,低年級要求口答,中、高年級要求筆答。本套教材從實際問題出發,不拘形式,簡單問題只要計算過程和結果能說明問題答案,就不要求寫出答案,計算結果不能直接反映問題答案的,則要求寫出答話。如,82個皮球,每盒裝6個,算一算需要多少個盒子?算式是:82÷6=13(個)…4(個),計算結果表示,裝滿13個盒子,還剩下4個皮球。因為4個皮球也需要用一個盒子,即,一共需要14個盒子。所以,要寫出答話。
(五)過程性原則
經歷就是經驗,經歷過程就有體驗。《標准》前言中指出:「要讓學生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強調數學課程內容不僅要包括數學的一些現成結果,還要包括這些結果的形成過程。學生通過經歷學習過程,理解一個數學問題是怎樣提出來的、一個數學概念是怎樣形成的、一個數學結論是怎樣獲得和應用的等。本套教材,根據小學數學知識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通過教學活動設計保證學生經歷數學活動過程。有些活動即重過程,也重結果;有些活動則是重視過程,淡化數學知識與技能形成的結果。即,數學活動關注的重點不是目前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的結果,而是學生經歷、探究、創新、實踐等過程後所得到的體驗和機會,以及學生良好的學習體驗和數學探索的愛好。
(六)開放性原則
教材是組織教學的重要資源,「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再加工,有創造地設計教學過程」(創造性進行教學,而不是創造教材),是《標准》對教師使用教材的建議。要使數學教學成為促進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數學活動過程,倡導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方式,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等都是《標准》的重要思想和理念。本套教材努力通過多種方式呈現開放性,體現《標准》的上述要求。首先通過數學內容和教學過程的開放,支持、鼓勵教師開發課程資源和創造性地組織教學;第二,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空間,實現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個性化學習;第三,創設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和反映多種信息的情境,使每個學生都能對其中的一些問題有自己的想法,從而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第四,設計一些具有挑戰性的活動和問題,為不同學生的個性發展創造更多的機會和可能。
C. 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小學數學教材
一、數學應用題的特點
們常把來源於客觀世界的實際,具有實際意義或實際背景,要通過數學建模的方法將問題轉化為數學形式表示,從而獲得解決的一類數學問題叫做數學應用題。數學應用題具有如下特點:
第一、數學應用題的本身具有實際意義或實際背景。這里的實際是指生產實際、社會實際、生活實際等現實世界的各個方面的實際。如與課本知識密切聯系的源於實際生活的應用題;與模向學科知識網路交匯點有聯系的應用題;與現代科技發展、社會市場經濟、環境保護、實事政治等有關的應用題等。
第二、數學應用題的求解需要採用數學建模的方法,使所求問題數學化,即將問題轉化成數學形式來表示後再求解。
第三、數學應用題涉及的知識點多。是對綜合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檢驗,考查的是學生的綜合能力,涉及的知識點一般在三個以上,如果某一知識點掌握的不過關,很難將問題正確解答。
第四、數學應用題的命題沒有固定的模式或類別。往往是一種新穎的實際背景,難於進行題型模式訓練,用「題海戰術」無法解決變化多端的實際問題。必須依靠真實的能力來解題,對綜合能力的考查更具真實、有效性。因此它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潛力。
二、數學應用題如何建模
建立數學模型是解數學應用題的關鍵,如何建立數學模型可分為以下幾個層次:
第一層次:直接建模。
根據題設條件,套用現成的數學公式、定理等數學模型,註解圖為:
將題材設條件翻譯
成數學表示形式
應用題 審題 題設條件代入數學模型 求解
選定可直接運用的
數學模型
第二層次:直接建模。可利用現成的數學模型,但必須概括這個數學模型,對應用題進行分析,然後確定解題所需要的具體數學模型或數學模型中所需數學量需進一步求出,然後才能使用現有數學模型。
第三層次:多重建模。對復雜的關系進行提煉加工,忽略次要因素,建立若干個數學模型方能解決問題。
第四層次:假設建模。要進行分析、加工和作出假設,然後才能建立數學模型。如研究十字路口車流量問題,假設車流平穩,沒有突發事件等才能建模。
三、建立數學模型應具備的能力
從實際問題中建立數學模型,解決數學問題從而解決實際問題,這一數學全過程的教學關鍵是建立數學模型,數學建模能力的強弱,直接關繫到數學應用題的解題質量,同時也體現一個學生的綜合能力。
3.1提高分析、理解、閱讀能力。
閱讀理解能力是數學建模的前提,數學應用題一般都創設一個新的背景,也針對問題本身使用一些專門術語,並給出即時定義。如1999年高考題第22題給出冷軋鋼帶的過程敘述,給出了「減薄率」這一專門術語,並給出了即時定義,能否深刻理解,反映了自身綜合素質,這種理解能力直接影響數學建模質量。
3.2強化將文字語言敘述轉譯成數學符號語言的能力。
將數學應用題中所有表示數量關系的文字、圖象語言翻譯成數學符號語言即數、式子、方程、不等式、函數等,這種譯釋能力是數學建成模的基礎性工作。
例如:一種產品原來的成本為a元,在今後幾年內,計劃使成本平均每一年比上一年降低p%,經過五年後的成本為多少?
將題中給出的文字翻譯成符號語言,成本y=a(1-p%)5
3.3增強選擇數學模型的能力。
選擇數學模型是數學能力的反映。數學模型的建立有多種方法,怎樣選擇一個最佳的模型,體現數學能力的強弱。建立數學模型主要涉及到方程、函數、不等式、數列通項公式、求和公式、曲線方程等類型。結合教學內容,以函數建模為例,以下實際問題所選擇的數學模型列表:
函數建模類型 實際問題
一次函數 成本、利潤、銷售收入等
二次函數 優化問題、用料最省問題、造價最低、利潤最大等
冪函數、指數函數、對數函數 細胞分裂、生物繁殖等
三角函數 測量、交流量、力學問題等
3.4加強數學運算能力。
數學應用題一般運算量較大、較復雜,且有近似計算。有的盡管思路正確、建模合理,但計算能力欠缺,就會前功盡棄。所以加強數學運算推理能力是使數學建模正確求解的關鍵所在,忽視運算能力,特別是計算能力的培養,只重視推理過程,不重視計算過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利用數學建模解數學應用題對於多角度、多層次、多側面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是很有益的,是提高學生素質,進行素質教育的一條有效途徑。同時數學建模的應用也是科學實踐,有利於實踐能力的培養,是實施素質教育所必須的,需要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足夠重視。
加強高中數學建模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摘要:通過對高中數學新教材的教學,結合新教材的編寫特點和高中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對如何加強高中數學建模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方面進行探索。
關鍵詞:創新能力;數學建模;研究性學習。
《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數學教學大綱(試驗修訂版)》對學生提出新的教學要求,要求學生:
(1)學會提出問題和明確探究方向;
(2)體驗數學活動的過程;
(3)培養創新精神和應用能力。
其中,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是新大綱中最突出的特點之一,數學學習不僅要在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思維能力,運算能力,空間想像能力等方面得到訓練和提高,而且在應用數學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方面同樣需要得到訓練和提高,而培養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僅僅靠課堂教學是不夠的,必須要有實踐、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目的和一條基本原則,要使學生學會提出問題並明確探究方向,能夠運用已有的知識進行交流,並將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就必須建立數學模型,從而形成比較完整的數學知識結構。
D. 小學數學教材修改建議有哪些
多些 靈活的 題目 。不要 太難。這樣 有利於智力開發。
E. 怎樣寫小學數學的教學建議
小學數學教學建議
小學數學是義務教育階段一門十分重要的基礎學科。其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參與、交往互動的過程。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統一。學生學習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教師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注重啟發式和因材施教,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的機會。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數學思維訓練,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基於以上學科的特點及現階段的教學實際,特提出以下教學建議。
第1條,教學目標是引領課堂教學的航標,教學目標的擬訂須建立在教材研讀和學情分析的基礎上,要通盤考慮總體目標、學段目標、單元目標和課時目標,要善於把課時目標合理地分解為環節目標。
第2條,課時教學目標的擬訂要關注知識技能目標與過程性目標。知識技能目標的描述要明確、清晰,可檢測。過程性目標要關注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落實,著眼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可以從學生的學習任務為視角進行敘述,也可以從教師的教學任務為視角進行敘述。
第3條,教材是凝聚教學經驗,體現課程標准及教學理論的規範文本。教材提供的材料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是教師組織教學的主要依據。教學前要認真研讀《課程標准》與教材。
F. 如何進行小學數學教材分析 (轉)
一、教材分析的意義 小學數學教材是編者根據小學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數學學習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精心編寫而成的。 小學數學教材並不等於教師的講稿。教師在授課之前,還必須深入學習小學數學課程標准,認真分析和研究教材,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在此基礎上科學地組織教學內容,選用教法,精心編寫教案,實施教學,以圓滿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所以說,教材分析是教師的一項重要基本功,是教師備好課、上好課的前提。 二、教材分析的內容 要上好課,必須先備好課。而備好課的關鍵之一是依據課程標準的精神,深入地分析教材,研究教材。 一般地說,分析小學數學教材應當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分析教材的編排體系和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 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都很強的學科。各部分之間的內在聯系十分密切。義務教育階段的小學數學教材也不例外。小學數學教材是以數與代數為主線,與幾何初步知識、統計與可能性、問題解決等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編排的。分析教材的編排體系和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可以從整體上把握各類知識在小學數學教材中的分布,認清各類知識的來龍去脈與縱橫聯系,以及它們在整個小學數學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對同一類知識來說,又可以充分認識到所要教的那部分內容。其知識基礎是什麼,為哪些後續知識的學習作鋪墊等等。 掌握小學數學教材的編排體系和內在聯系後,再著手對所教的一冊教材、一單元教材或一課時教材作深入具體的分析研究,認真研究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以有效地為課堂教學服務。 (二)分析研究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 在認真分析教材的編排體系和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的基礎上,還要根據教學要求和教材特點,並結合學生實際,分析研究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以便科學地組織教學內容,設計教學過程,做到在教學中抓住關鍵,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帶動全面,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教材的重點。 確定教材的重點,要以教材本身為依據。瞻前顧後,溯源探流,深刻分析研究所教的內容,並將其放到整個知識系統當中去判定其地位和價值。 教材重點與教學重點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其聯系體現在教材重點是確定教學重點的依據,區別在教學重點和教材重點在表述上略有差異。以「分數的加法和減法」為例,其教材重點是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而教學重點是使學生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演算法則,並能應用法則正確計算。 2、教材的難點。 小學數學教材中,有的內容比較抽象,不易被學生理解;有的內容縱橫交錯,比較復雜;有的內容本質屬性比較隱蔽;也有的內容體現了新的觀點和新的方法,在新舊知識的銜接上呈現了較大的坡度;還有些內容相互干擾,易混、易錯。這種教師難教,學生難學難懂難掌握的內容以及學生學習中容易產生混淆和錯誤的內容,通常稱之為教材的難點。 例如,在兩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中,試商就較為復雜。應用題從題意理解到列出算式,對小學生來說就比較復雜和困難,因此這些內容都是難點。教材的難點,一般也構成教學的難點,同樣只是在陳述上略有不同。教材的難點具有雙重性--消極性和積極性。通常我們對難點消極的一面關注較多,這是完全必要的。但也應當看到教材難點在教學中積極的一面,它對深化認識、發展思維以及培養創新意識和數學素養有著不可替代的功能。 3、教材的關鍵 教材中有些內容對掌握某一部分知識或解決某一問題起到決定性作用,這些內容就是教材的關鍵。作為教材的關鍵,它在攻克難點、突出重點過程中往往具有突破口的功能。一旦掌握好教材的關鍵,與其相關內容的教學就可以迎刃而解。例如,掌握「湊十法」是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的關鍵,而掌握部分積的對位原理和方法是學習多位數乘法的關鍵。 教材的關鍵和教學的關鍵同樣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教材的關鍵主要是就數學知識方面而言,而教學的關鍵通常是指解決教學難點的突破口,它除指關鍵知識外,往往還包括解決難點的途徑與方法。例如,「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一節,教學的關鍵是通過割與補,將平行四邊形拼接成長方形,從而實現由未知向已知的轉化。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有時可以相同。 通過全面分析教材,准確地掌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是保證學生正確理解和掌握教材內容的先決條件。 (三)分析研究教材的練習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形式多樣,層次不一,角度多變的習題訓練,是學生掌握知識、發展思維、提高能力的必由之路。因此,練習題作為教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教材分析中應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 (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1、分析挖掘相關教材,注重思想品德教育。 2、分析挖掘相關教材,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數學思想與數學方法,有聯系,又有區別。應當說數學思想是數學方法的升華,而數學方法是數學思想的體現。由於小學數學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它所反映出來的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變多渾然一體,因此,作為一個整體提出,通常就說成數學思想方法。
G. 談談研究小學數學課程標准與教材對於小學生的意義
「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歷來是小學教師培養的重要課程。我國從1999年開始正式設立小學教育本科專業,培養本科層次的小學教師。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的開設需要在原來以師范學校為主的小學教師培養體系的基礎上,建構一套新的適應本科專業學生學習需要的課程體系,然而在十多年的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發展的實踐中,不同院校的培養方案差異很大,就小學數學學科而言,從原有中等師范學校的「小學數學教材教法」發展為「小學數學教學論」、「小學數學課程論」、「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論」、「小學數學教材研究」、「小學數學教學研究」等不同的課程。這導致小學教師培養缺乏系統性、規范性等問題。教育部於2011年頒布的《教師教育課程標准(試行)》中規定了小學教育專業的課程結構與課程設置建議。其中明確開設「學科課程標准與教材研究」和「學科教學設計」模塊,根據這一標准,「小學數學課程與教材研究」成為小學教育專業的必修課程。
H. 關於新世紀小學數學教材(北師大版)你還有哪些意見和建議
教學目標(一)通過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少幾或多幾的應用題對比,學生更好地掌握它們的分析思路和解題方法.(二)初步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通過分析,找出這兩種應用題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難點:明白兩種應用題都是用減法計算,但它們所表示的意義並不一樣的道理.教學過程設計(一)復習准備1.口算.(開火車形式)26+3027-940-437+1060-4038+656+440+28(二)畫一畫,算一算(1)有三角形12個,圓形9個,三角形比圓形多多少個?第一行畫:-----------------------------------------------------------------------第二行畫:------------------------------------------------------------------------(要求學生找出同樣多的部分和多的部分或少的部分)
I. 北京市小學數學教學的改進措施有哪些建議
教學工作的整改措施
1、把握教材:小學數學教材的各部分知識是一個有著密切聯系的知識系統,是一條環環相扣的知識「鏈條」,任何一環的脫節,都會造成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障礙,因此,一環的脫節就像多米諾骨牌效應一樣,困難越積越多,學困生由此產生。要認真閱讀理解新課程新教材,提高對教材的理解與運用能力。
2、主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要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角色體驗。更好的引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
3、完成目標、解決重點、突出難點:新課程改革以來,小學教材體系作了相應的調整。教材上的知識點與結構層次更加明了,但它注重數學來源於生活的理念,注重情景再現,學生參與體驗,這些跟我們地區教學軟、硬體配套與教材中的要求相差甚遠。教學中要著力把握教材中的重難點,合理安排教學過程,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
4、預設生成:要恰當理解教學過程的預設與生成的關系,多讀多研多思教材,做到胸有成竹,對課堂教學生成的東西要合理調控,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更多的空間。
5、要努力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四十分鍾教學效率。首先保證40分鍾課堂教學時間;其次要優化課堂結構,多給學生思考的空間與時間;第三,要保證學生課堂作業時間,提高課堂作業的效率和效果。
6、提高隨堂課教學效果,努力做到「七個要」:教學目標要簡潔,教學內容要簡化,教學過程要簡約,教學媒體要簡易,作業練習要精練,學生雙基要夯實,學生思維要靈動。
7、積極發揮區學科帶頭人的作用,一如既往的與青年教師多研討、多引導,讓身邊的青年教師少走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