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片段作文訓練

小學片段作文訓練

發布時間:2021-02-21 05:32:40

『壹』 小學作文訓練方法有哪些

1,買作文書模仿寫作。
2,培養小孩子的觀察能力及表達能力。
3,豐富小孩子的詞彙量。
4,多看兒童雜志及少兒節目。

『貳』 有沒有小學作文片段教學的循序漸進的具體訓練內容

們知道:教學原則是根據教育教學目的、反映教學規律而制定的指導教學工作的基本要求。它反映了人們對教學活動本質性特點和內在規律性的認識,是指導教學工作有效進行的指導性原理和行為准則。作文教學原則就是作文教學中遵循寫作教學的一般規律和學生認知、心理等特點,為達到一定的作文教學目的所形成的教學准則,是認識和處理作文教學中各種矛盾的依據。目前的作文教學理論書很少涉及作文教學的原則,我們認為,作文教學既要符合一般教學的規律,同時又有自身的特點,《語文課程標准》中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顯然,作文教學不同於閱讀、寫字、口語交際、語文綜合性活動,有其內在的規律,應該遵循一定的教學准則。
一、循序漸進的原則
循序漸進作為一般的教學原則,適用於所有的教學活動。我們在作文教學中特別提出這一原則,是因為我們的作文教學隨意性比較大,從作文教材的編寫到教師的教學實踐,作文教學的內在序列一直沒有很好地把握,對學生習作和作家的寫作沒有很好地區分,對學生習作的各個階段沒有清晰的把握,結果循序漸進成了一句空話。所謂循序漸進,是說按照一定的順序逐步前進、提高。序指的是次序,具體到作文教學中,按照什麼次序進行,除了要深入把握作文教學的內在規律,了解作文教學的一般特點,明確作文教學的各階段目標外,還需要結合學生不同年齡特點、不同的生活環境以及認知、情感、心理差異,綜合考量,全面兼顧,以便確定好作文教學的基本次序,只有次序清楚了,作文教學的層次才清晰,作文教學的漸進才有可能。沒有作文教學的次序,循序漸進只是一句空話。
目前作文教學的最大困難是無序狀態,教材中的作文訓練無序,教師心中無序,最終導致作文教學不夠嚴謹,同是寫一件事,三年級寫了,四年級也寫,老師認為三年級寫過,四年級自然會寫,指導也就隨意,甚至放任。因此,要遵循循序漸進原則,首先要明確作文教學的基本次序,這個次序有不同的排列方法,但不管怎麼樣的排列,作為老師要心中有數。作文能力的培養、寫作水平的提高是一項系統工作,需要教師從一年級著手,從接觸社會,認識生活,學會觀察,到字詞訓練,培養遣詞造句能力,觀察和分析周圍事物能力,一步一個腳印,一年一個台階,缺不可。一開始就提高要求,加大訓練難度,急功近利,急於求成,產生急躁情緒,學生埋怨、畏懼,從而步入害怕作文的怪圈。
把握的作文教學的次序,做到循序漸進地開展作文教學還應該注意:
1、從說到寫
教育家葉聖陶就曾經作過十分精闢的論述:「口頭為語,書面為文,……口語是第一性的,書面語是第二性的……在作文教學中,不能舍本抓末,飲水忘源,應當兼顧並重。」說和寫是語言表達的兩種方式。二者作用不同,但又相互聯系,相互促進。口頭語言是書面語言發展的先導和基礎,口頭語言的發展會促進書面語言的發展,書面語言的發展又能改進和發展口頭語言。小學作文訓練堅持從說到寫、說寫結合,符合兒童語言發展的規律。書面語言是復雜的語言形式,必須通過嚴格的訓練逐步發展。「從說到寫」是小學作文起始階段,孩子「說」優於「寫」的寫作教學初期,根據兒童年齡特點、認知特點、心理特點及學生說寫客觀實際水平,而提出的一種客觀的、科學的規律,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策略,也是教師訓練作文起步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准則。劉淼在《作文心理》一書中指出:對於小學低年級學生,運用口述+任意方式的記錄(文字、拼音、符號、圖畫等)+表達指導可以有效提高作文質量。對於中年級學生,口述後筆述仍然是很好的教學策略,對於高年級學生來說,筆述水平相對較高,可以適當運用計劃性口述提高作文質量。
顯然,運用從說到寫的策略主要適用於作文起步階段,適用於害怕動筆、作文水平低的學生。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必須經過內部語言「外化」為口頭語言,再由口頭語言逐步發展到書面語言。學生只有想得清楚,說得清楚,才能寫得明白。
從說到寫,首先要明確怎麼說,說什麼?這里的「說」不同一般教學中的說話訓練,是口頭作文訓練,一般要求說話完整、清晰、連貫,有條理。要求學生用一句完整的句子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要用四素句,包括人物、地點、時間、事件,句子不能有頭沒尾,或者有尾沒頭,或者只有一個詞語,表達的意思只有半截,讓人聽了摸不著頭腦,這都是口頭訓練中的大忌。
口頭作文的內容包括:
1、口頭描述,當場對觀察的對象進行描述,或者對過去所見所聞進行描述,一般是一個人、一幅景、一個細節、一個場景、一樣東西進行口頭描述。描述人物要抓住人物的外貌、聲音、行動、心理,讓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描繪景物要抓住景物特點,按照一定的觀察順序,描述景物的形態等;
2、口頭介紹,這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表達方式,介紹同學、自己、家人,介紹一樣新產品、一樣新東西,介紹物品的使用方法、特點、功能,介紹一種東西的製作過程和方法,這是學生日常交往中常常使用的交際形式。
從說到寫,還要處理好說和寫的轉化,怎麼把說的內容轉化為寫的文字?我們在作文指導中,經常發現,學生能說會道,但寫出來的文章語句不通,篇幅短小,結構凌亂,達不到習作要求。會說不一定會寫,會說側重於口語交際,說話所應用的表達方式趨向於口語化,包括語言的句式、詞彙、說話順序,說話時的腔調、動作、態度、表達慾望、日常口語等方面,而會寫則表示為打腹稿,思維流暢性,寫作的主題意識,分段表述的能力,語言的組織能力,詞彙的運用,修辭手法的應用等。指導學生會說,而且還要解決如何縮短說與寫的差距,把說與寫有機地統一起來,有效地把說的內容轉化為書面的文字。
具體的做法有:
①錄音法:把學生原來已說的話或想說的話原原本本地記錄下來。甚至在說的時候,錄下來,再對照錄音寫文章。或者父母在指導時,孩子一邊說,父母幫助記錄,這對於剛起步作文的學生是非常有效的訓練策略。雖然記錄下來的文字會表現出口語化現象,或者重復平板、表達不清、語無倫次的情況,剛開始非常正常,經過一段訓練後,慢慢熟練了,寫文章親切了,可以嘗試修改了,這種方法就可以放棄了。
②對照法:放寬要求,允許不會寫的字詞暫且空著,或用拼音頂替,然後再請教同學或老師補充空白,接著再修改病句,調整句序,插入必要的修飾性語言或修辭手法,把文章修改得具體通順,符合人們的閱讀習慣。把文字與原生態文字進行比較,發現其差別,從而引導學生提高閱讀能力與應用水平。
③朗讀法:會說不會寫的表現形式主要是說起來詳細,寫起來簡單,缺乏墨水。要改變這種現象就得經常訓練朗讀作文。讀一讀自己所寫的文章,就能發現許多問題,如是否通順,是否口語化,是否具體了,哪個地方不通順,立刻修改補充,學會把口頭語言轉化為書面語言。
④出聲思維法:在教學中可藉助出聲的「自言自語」進行訓練,讓學生先說後寫,通過談論再寫作。經過小聲說說,即自己說給自己聽,而後出聲發言,相互交談,補充校正,藉助於口頭語言的幫助,學生就能覺察出自己頭腦里的東西是否正確、完善,使出聲語言條理化,以後再引導有聲轉無聲。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書面語言的過程中,逐步有意識地領悟語法規律,並自覺地組織自己的語言,引導兒童說話、作文時,不但想著什麼,而且想著怎麼寫,使他們的語言逐步規范化。
2、從分到合
分是指單項、局部、片段的訓練,合是指綜合、整體的訓練。作文訓練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它的綜合性,它綜合體現學生的觀察力、思維能力、想像力、遣詞造句能力、文字書寫能力、記憶力,而且還體現在對敘述、描寫、議論、抒情、說明等表達方式的運用,各種思維形式和方法如概念、判斷、推理、分析、概括的考量。正因為如此作文訓練不僅僅是語文教師的專利,各個學科教師都應該承擔作文教學的責任。所以學科老師平時的訓練,包括觀察力、想像力、思維力、表達能力等能力的培養,都是分項的訓練,有了這些分項訓練,才有學生作文綜合能力的展示。
具體到語文的作文分項指導,應當根據作文的基本構成來展開、一篇文章,從基本的字開始,到詞到段,到文章,學生作文訓練的不同階段正體現這個脈絡。學生動筆寫文章前,要先過寫字、造句關,學會把句子組合變成片段,學會寫各種類型的片段後,才訓練寫完整的文章。(作文教學中的分合訓練雲南教育 2002年第23期 P44-45,作者 金自成 瀾滄民族中學)
丁友寬的讀寫作文訓練,把小學作文訓練分解為50個基本功,配以80個訓練項目,精心設計500個習題,從一年級的四種句法,到二年級的九種句群,三年級的七種構段法,四年級的六種篇章法,再到五六年級的綜合作文訓練,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前進,先分後合,分合得當。
以上是從作文教學的基本訓練點出發,注意從分到合。為了更好的解決學生作文中的困惑,尤其是學生寫文章不具體的毛病,還應當教會學生把寫作對象分解,把一個整體分成若干份,一份一份的敘述描繪說明,這樣合起來才能把寫作對象寫具體。
具體來說要學會:
①動作分解:把一個大動作分解為一個個的小動作,好像解剖物體一樣,在把小動作分解為一系列細小動作,甚至細微的動作。比如「踢球」,學生往往一句話就寫完了:他帶球突破,使勁一踢,球進了!如果我們學會了動作分解,把踢球動作分解為:接球、轉身、頂球、閃過、突破、踢球等,甚至我們還可以把接球分解為:插上、胸部一停、左腳一扣、身子晃過等,把這一個個細微動作分解出來,再連詞造句,組合成一篇精彩的文章。
②景物分解:描寫的景物往往由花草樹木等構成,我們可以把描寫的對象分解為一個個具體的事物,再把一個個事物細分。比如描寫校園,校園一角有各種花、樹、草,各種小生物,活動的學生等,就單寫樹,把樹分解為樹葉、樹干、樹枝、樹根、花、果實等,樹葉又可以從形狀、大小、顏色、氣味、動態、變化等方面進行描述,如此一來,要寫的內容很多,一個個細微的部分都寫清楚了,整體景物也就清晰呈現在讀者面前。
③事情分解:一件事情往往分幾個階段進行,每一個階段都聯系著不同的時間、地點、環境及人物關系,都由一系列細小的事情組成。我們往往把一件事分為開始、發展、高潮、結尾,每一個階段也往往發生一系列的事情,比如事情最精彩部分,它總是和具體的環境、人物表現、心裡感受密切相連的。《紅樓夢》中寫林黛玉進賈府,先寫進賈府的原因,母親去世,祖母疼愛,賈雨村進京幾件事交織一起。啟程到了京城,通過黛玉的眼睛描寫京城的繁華和賈府的富貴,一一見過賈母、各姐妹、王熙鳳、賈寶玉,其中寫王熙鳳的出場,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寫賈寶玉,先正裝出場,再換上日常裝飾,描寫及其精細,堪稱絕世經典。

『叄』 如何進行小學作文訓練

一、明確訓練目的
小學語文大綱對小學中年級作文規定:著重練習專寫片斷,內容真實具體,
語句屬連貫通順。教材是大綱的具體體現,是教師作文訓練的依據。教材已將大綱中對中年級作文的要求都落實到每個單元之中了,因此按大綱每次作文都要明確目的,各種作文訓練之間既要有知識的系統性,並要求循序漸進,逐步達到訓練的目標。
二、促使有話可說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初學作文感到無話可說,毫不奇怪。中年級學生生
活范圍窄小,且不注意觀察身邊的人或事,每逢作文就覺得沒寫的。因此,作文
訓練必須引導學生解決寫作材料問題。材料來源於生活,需要從生活中去汲取營養,提取寫作的材料。這就得從觀察入手,觀察是認識事物的前提,也是學生獲取寫作材料的途徑。通過觀察,儲存生活素材,有了充足的材料積累就不愁「無米下鍋」了。
三、注重讀寫結合
閱讀和寫作是相輔相成的辯證統一,會閱讀促進寫作,寫作鞏固發展閱讀的
四、修飾錘煉語言
實踐證明這樣訓練有範文作藍本,有生活作後盾,學生就會做到有話可說,學會作文。

『肆』 如何訓練小學生寫作能力

如何提高小學生寫作能力

鳳山小學

非吉紅

在小學習作教學中,不少教師都有過這樣的經歷:作文課上,有大部分學生陷入無
話可說、無從下筆的尷尬局面。那麼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呢?我在
多年的語文教學活動中做了一些嘗試,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

積累材料,讓學生有內容寫。

葉聖陶先生說:
「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
個不歇。


生活豐富多彩,因此,我們應引導學生接觸生活,從學校、家庭、社會中觀
察、積累作文材料
,
讓學生有內容寫。

1

關注學校生活。
學校生活是學生生活極重要的組成部分。
在學校里學生每時每刻
都在接觸或親身經歷一些事,心中會產生獨特的感受,這些均可成為習作的素材。如每
周一次主題班會、一年一度的運動會、勞動課上的「小製作」
、語文課上的「朗誦比賽」
等等。

2
、關注家庭生活。學生相當一部分時間在家中度過,所以教師也應引導學生留心,
不失時機地擷取習作素材。如每年的除夕夜、做小廚師、接電話、電腦上網等。

3

從豐富的農村生活中尋找題材。
農村的孩子在課余常常開展一些具有鄉村特點的
游戲活動。如捉迷藏、捉知了、捉魚等。也常常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農務勞動,
比如放牛、種菜、砍柴等,這些就是作文的好題材。

4

從自然現象中發現題材。
農村小學生的日常生活與大自然密切相關。
大自然中的
花草樹木、家畜、日出日落、山川河流等,會因時因地發生變化,如果小學生都做生活
的有心人,能留心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善於積累,這些也是作文的好題材。

5
、從典型事件中抓住題材。學生可以從學校、社會上每天都發生著許多有典型、有
教育意義的事件。教師要善於指導學生從正反兩方面挖掘主題。

6
、關注社會生活。社會生活豐富多彩,學生都樂意參與,它是學生積累素材最主要
的渠道。如通過平時春遊、秋遊,千姿百態的大自然引發學生的奇思怪想;通過觀察鄉
村、街道的重大建設激發學生對未來家鄉建設的熱情„„這些實踐活動學生印象特別深
刻,無形中充實了學生習作素材。

另外,可以定期舉辦交流會,讓同學暢談所見所聞,然後組織討論,提高學生對材
料的敏感性。當然,從生活中積累,一要鼓勵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二要教給學生觀察
方法;三要指導學生做好記錄,及時記下每天學校、家庭、社會生活中最新鮮最有意義
最動情的內容,讓日記成為「習作素材庫」
,讓學生習作時「有米可炊」


二、

積累語言,讓學生會具體寫。

寫作是運用語言的藝術。學生在習作中經常會出現「有話寫不具體」的現象,究其
原因,是缺乏語言的積累。為此,我在習作教學中作了一些有益的嘗試。

1
、語文課本中積累語言。

教育心理學指出:
「在兒童的記憶倉庫中,
豐富的語言材料的儲備,
是理解和運用語
言能力的必要條件,
也是提高思維能力和智能活動水平的基礎。
這個
『儲備』
就是背誦。

現行蘇教版教材插圖美,語言文字更美。課文中出現了許多名言警句、人生格言、成語
等好詞佳句,如道道甘泉,使人回味無窮。他們都是前人語言的精粹,是學生語言積累
的好資源。如蘇教版第六冊《廬山》學完後,可引導學生積累以下好詞:千姿百態、瞬
息變幻、四蹄生風、雲遮霧罩„„

a
誦讀佳作,培養語感。我經常讓學生熟讀那些寫得較好的文章,背誦文中的精彩
片段,要求他們把規范的語言植入記憶倉庫,並融會貫通,優化組合,形成新的信息鏈,
內化為自己的語言。但是,熟讀成誦並不是死記硬背,而是要指導學生講究方法,提高
誦讀的效果。

b
復述課文。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復述課文,既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又能將所感知的內容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同時訓練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c
練習對話。經常進行對話訓練,不僅能提高學生寫人物語言的能力,還能訓練他
們理解運用語言的能力。如兩人對話,講什麼內容,另一方必須仔細思量如何回答,做
到對答如流,詞能達意。訓練形式可採用教師和學生對話,也可以讓學生與學生之間對
話。

d
即興演講。平時,我特別注意結合作文教學創設情境,提出命題讓學生思考,然
後讓學生上台即興演講,
講述自己在生活中的見聞,
抒發自己的情感,
發表自己的見解。
對同一個題材,可以讓多名同學輪流上台演講,在交流中取長補短,然後再給予點撥、
評議、總結。這樣不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提高了,而且寫作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2
、現代媒體中積累語言。

21
世紀的今天,科技經濟高度發展,電視、電腦等媒體已進入千家萬戶。教師鼓勵
學生在欣賞精彩畫面、動人音樂的同時,用心聽其中的語言。如抗震救災中的「眾志成
城、萬眾一心」
,公益廣告等,我讓學生看電視、聽采訪,隨時記錄解說詞中美的詞語與
句子,讓學生獲得一些具有時代氣息的語言。

3


課外閱讀中積累語言。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道出了閱讀的重要性。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課
本中的好文章的同時,還應多推薦一些優秀的課外讀物讓學生閱讀。應當說,閱讀是作
文積累的重要途徑,它可以幫助學生學習祖國的語言文字,豐富學生的詞彙;它可以使
學生獲得多種知識:自然的、社會的、人生的等;它還可以啟迪學生的思想,陶冶學生
的情操。這一切,都為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閱讀是學生寫好作文的
基礎。
語文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一個小學五六年級的學生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
100
萬字。
在教學中,只要學生能讀懂的作品,尤其是名著《西遊記》

《水滸傳》等,我都大力推
薦,在閱讀過程中要求學生劃出自己喜歡的詞語與句子,然後再摘抄下來,讀一讀,背
一背
.

4


學生交往中積累語言。

學生是社會的人,也時常與他人交往。在交流中及時捕捉他人閃光的語言,先在頭
腦里暫時記憶,
後抽空做好筆錄。
要真正落實語言的積累,
筆者讓每位學生准備一本
「摘
抄本」

隨時記錄備案,
並且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品味語言,
最終內化為學生腦中
的「儲存」
,用時「呼之欲出」


三、積累方法,讓學生會合理寫。

學生有了豐富的材料,豐富的語言,但習作中還會出現「重點不突出,條理不清」
等不足現象,究其原因,學生缺少作文表達的技巧。

小學生寫的作文,一般是記事寫人、寫景狀物等,寫這類文章的關鍵是讓學生掌握
寫這類文章的方法。教師平時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盡量滲透寫作知識,並做好歸納,
便於學生積累記憶。

好的習作題材來自生活的孕育和對生活的熱愛。
可是很多學生苦於不知寫什麼才好,
認為作文很難,原因是他們的觀察和分析能力較差,不善於通過認識和捕捉生活中最本
質的事例,不懂得怎樣去表達,對身邊的許多事物視而不見,充耳不聞。所以,我們應
該在教學中要積極指導學生認真觀察身邊事、身邊人、身邊物、心中情,使學生明白,
生活中處處皆文章,只要留心生活、細心觀察、勤做記錄、善於積累,就會擁有永遠寫
不完的素材,說不定信手拈來的就是一篇原汁原味的好文章。

綜上所述,只是我從事作文教學幾年來的幾點看法,我深深認識到:不管是應試教
育的昨天,
還是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
學習語文,
重點就是培養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要想提高學生作文水平,都要把作文教學滲透到整個語文教學中,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
寫作能力。

『伍』 小學語文作文基本功訓練 怎樣把一段話寫生動

2.我笑了
我是一個愛笑的小姑娘。高興時我會笑,激動時我會笑,興奮時我也會笑;當得到別人的幫助時,我更會發自內心地露出感激的笑。
周一的早晨,要交作文本。我把書包翻了個「底朝天」愣是沒找著本,這可把我急壞了。突然,我一拍腦門:不好!我把本落在家裡了!想到這我不由得倒吸一口冷 氣,誰沒帶本都可以原諒,可我這個學習委員沒帶,肯定會受到老師嚴厲的批評。我的手下意識的在兜里摸了摸,拿出五角錢,就向傳達室跑去打電話,讓媽媽給我 送作文本來。
來到傳達室,我一下子愣住了。滿滿一屋子的同學都在排隊打電話。早自習短短15分鍾,肯定輪不上我打了。記得剛才出來時,還聽見尹老師說今天沒帶作文本的 同學放學一律留下來重寫。想到這我的心裡像突然燃燒起熊熊烈火似的,燒得我心神不定。我在傳達室外走來走去,真有點不知所措。「又忘記帶本了?」一個熟悉 的聲音在我耳邊響起。我抬頭一看是校工張師傅正笑呵呵的看著我,我苦笑著點點頭。「把這個借給你用吧!」說著張師傅從兜里拿出一部手機遞到我面前。「太好 了」我連忙接過手機,高興極了。這是一部舊手機,拿在手裡沉甸甸地。仔細看去,這部手機四周地稜角都磨光滑了,看著這個不多見的老型號,我想這大概是二手 貨。張師傅是校工,每月工資並不高,平時自己很節儉,幾塊錢的手機費對他來說是個不小的支出,想到這,我猶豫了,只見張師傅又說:「想什麼哪,快打 吧!」,我滿心歡喜地給媽媽撥電話,但電話的另一端卻傳來「嘟嘟」地響聲,「唉!媽媽的電話怎麼偏偏這個時候占線呢?」我小聲的埋怨著。這時上課鈴響 了……。
坐在教室里,我總是無法專心聽講,腦子里邊想著打電話讓媽媽給送作文本的事,邊責備自己:李京睿呀!李京睿你是怎麼收拾的書包呀?
終於下課了,我趕緊飛奔出教室,向傳達室跑去。一進門,哈哈學校的公用電話沒人用,太好了。我急忙拿起電話剛要撥號,卻聽到哪「嘟嘟」聲——校內電話占 線。這時我看見張師傅坐在椅子上小心翼翼地擦著自己心愛的手機,不時還輕輕吹去上面的點點灰塵。我走上前去,有些不好意思地問:「叔叔,您能再借我用一會 兒手機嗎?」「給你」張師傅爽快地答應到。但這次媽媽的手機卻始終不在服務區,氣的我干著急,像泄了氣的皮球,有些沮喪,「沒事,過一會再打!」張叔叔安 慰著我。
上操前,我又來打電話。剛走進傳達室,還沒等我反應過來,那部手機已經遞到我手裡。「快用吧!」張師傅誠懇地說。我急不可待地撥著電話號碼,這回電話終於 通了。我鬆了一口氣。這時我想起身邊的張師傅,忙抬頭露出微笑對他說:「太謝謝您了」這時我發現他也欣慰地笑了。

『陸』 如何進行小學生的作文片斷訓練

要看看是哪個年級的小學生。如果是二三年級的,就很好引導,可以讓學生進行實物、實人、實景、實事的寫作練習;如果是高年級的小學生,先進行實景寫作,再進行回憶式的再現景象,然後在心中打好腹稿,最後整理好寫下來。如此引導,多進行幾次以後,等小學生自己熟悉了這些做法,他們自己自然就會把寫作文的方法掌握了,並能舉一反三,寫作文也就不再是難事了。

『柒』 如何訓練小學生寫作文

在我的教學生涯中,常常聽到不少老師訴說作文教學難,我也一直在探索和研究作文教學的好方法。因為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作文訓練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訓練。它既是語言文字的訓練,也是認識水平的訓練。平時我們看到小學生有著很強的表達慾望,學生們在一起往往有說有笑,滔滔不絕。但與之矛盾的是,作文課上他們卻常常口叼筆桿,眉頭緊鎖,冥思苦想,下筆艱難,最後不得不塗沫幾筆,敷衍了事。我想,學生並非缺乏生活素材,也不是不會遣詞造句,而是由於我們訓練方法的陳舊、單調,訓練內容的枯燥乏味,大大限制住了學生的寫作慾望,使他們失去了對作文的興趣。於是,我將作文教學融於生活,讓學生感受生活,從生活中激起對作文的興趣,同時索取生活中的素材。我就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訓練學生寫作文的: 一、先玩後寫。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利用各種機會不同場合讓他們盡情地玩。在寫《有趣的游戲》時,我帶學生們來到操場上,教學生們做一種叫「三隻腳走路」的游戲,其實這個游戲不僅簡單,而且有趣,就是兩個同學站一起,用繩子把一個同學的右腳和另一個同學的左腳綁在一起,由四隻腳變成了三隻腳,但要走得快就要互相合作,游戲充分體現兩人之間的合作精神,要是步調不一致就會摔倒。我讓班上同學找好合作的夥伴,然後分成四個小組進行比賽,每個小組有四對同學,剛好全班三十二個同學都參加,哪一組先到達終點就取得勝利。同學們都很興奮,又分為男同學組和女同學組比賽,最後還各自找對手進行比賽。當我讓同學們把玩的過程,以及精彩部分寫下來,同學們輕而易舉的就能完成習作的任務。可見,做游戲不僅激發學生的興趣,還為學生提供作文的素材,學生寫作文就會感到輕松愉快。 二、先說後寫。在寫作文《記一次春遊》時,去春遊回來後,我沒有急著讓學生寫,而是讓學生按提綱分組討論。於是我列出以下的提綱:1、這次春遊你看到的大自然的景色是怎麼樣的?2、這次去春遊的路上你聽到、看到同學們的言行是怎麼樣的?3、這次春遊開展了拔河比賽、誦讀經典詩文比賽、唱歌比賽,你覺得哪種比賽最精彩?請你說說精彩的部分;其中哪位同學的表現最出色?4、這次春遊活動你的感受是什麼?由於平時寫作文時經常這樣訓練,所以同學們都很積極參與,各抒己見,紛紛發表自己的的看法,還讓每個小組選小組長記錄同學們各人討論的意見,最後各組匯報情況。班上的潘秀嬋同學寫道:「當我們六(一)班和六(二)班女同學進行拔河比賽時,聽到老師和同學的吶喊:六(二)班加油、加油……我們就一起用力的拔,繩子上的標號左右移動,最後,我們一用力,就把繩子拉過來了。真沒想到,雖然我們班女同學的個子小,力量卻這樣大,取得這次比賽的冠軍,看來,團結就是力量。」可見,同學們經過討論和聽匯報後,已經胸有成竹,寫起來就輕而易舉啦! 三、先觀後寫。我們學校舉行了「六一」晚會,在寫作文《精彩的「六一」晚會》時,我首先讓學生觀看攝像下來的晚會DVD光碟,讓晚會再一次的展示給同學們看,幫助學生回憶當時晚會的情景。因為看光碟同學們都有一種新鮮感,想看看自己和別的同學在舞台上表演的樣子,興趣很高,看得也很認真。就連平時不喜歡寫作文的許宜就同學都這樣寫:「《春之韻》這個舞蹈跳得最好看了,在優美的音樂中,小朋友們翩翩起舞,特別是許先達小朋友跳最真好,每一個動作是那樣的吸引人,臉上的笑臉是那樣的燦爛,彷彿讓大家看到了明媚的春光。」可見視覺上的新鮮感,激發同學們寫作的興趣。 四、先讀後寫。在寫《給災區小朋友的一封信》時,我找來了有關5.12四川大地震報道的報紙,讓同學們閱讀那些在地震中的小英雄們的事跡。再結合我們學校為災區獻愛心活動展現的感人事跡。班上黃明華同學是這樣寫的:「四川大地震讓那裡的小朋友們受到傷害,但他們的行為卻是那樣的堅強,特別是陳浩小朋友,他不顧自己的安危,救助了那些被壓迫在廢墟里的同學,看到他的行為讓我感動得落淚。在我們學校舉行為災區獻愛心活動中,最讓我感動的是許文函的爸爸讓許文函拿一百元錢來捐給災區,這是一個農民的心意呀!災區的小朋友們,我們就是你們的親人,有十三億中國人支持你們,你們會好起來的,希望你們能早日重建家園,過上幸福的生活。」可見,同學們通過閱讀、理解就能寫出自己的感受,寫出真情,把要對災區小朋友說的心裡話都寫在作文里了。 我是通過以上的幾種方法來訓練學生們寫作文的,學生們積累這些生活的點滴,日積月累,這就成了珍藏作文素材的寶庫。 經過幾年的訓練,現在我班上的學生再也不怕寫作文啦!

『捌』 小學作文動作描寫環境描寫片段練習300字

景物描寫片段
天,白茫茫的,似乎什麼都沒有。在天底下,一個翠綠的園子映入眼回簾,垂柳高高的,被答風吹過時,還不停的搖擺。她想折下腰去照鏡子。伴著垂柳的還有一個亭廊直直伸向入口。檯子是黑白相間的。
靜靜的湖水,像一面鏡子,把所有物體都印在了自己的身上。水裡飄落著許多枯黃的葉子,連不起眼的石頭也顯得很般配。在湖中央,有個獨立的小亭子,叫,「滄浪亭」。亭頂尖尖的,像古代時的一番情景。灰色的磚瓦,紅色的柱子,整個亭子都印在水中。
看那片綠綠的荷葉,哦!上面還開著含苞欲放的粉嫩荷花,荷葉像媽媽。相比較之下,這邊的垂柳枝幹較粗,較長,大概有七八米吧,風吹的時候,就像婀娜多姿的舞裙。
好一幅翠色慾流的「風景圖」啊!充滿了令人欣慰的詩情和畫意——

『玖』 訓練平衡力片段描寫小學作文

平衡力是人體的一種綜合身體行為能力,近些年對人體平衡力的研究,受到越來越多運動專內家的重視。容研究顯示,一個人的平衡能力在20-25歲時達到頂點,35歲後開始走下坡路,許多上了年紀的人容易摔倒,就是因為平衡能力下降了。但是,如果能堅持訓練平衡力,那人的生理年齡就會更年輕。
平衡力體現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一個平衡感好的人,走起路來步態平穩,不左右晃動,會給人以矯健優美的印象,模特在練習走步時會在頭頂放本書,這也是為了提高身體平衡力。在運動場上,平衡能力不強的人,幾乎在任何運動中都無法展示才華。
找找靈感,自己修改下吧!

閱讀全文

與小學片段作文訓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