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數學角說課稿

小學數學角說課稿

發布時間:2021-02-19 13:04:40

小學數學優秀說課稿

《等腰三角形性質定理》說課稿
一, 說教材
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一般三角形基礎知識和初步推論證明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擔負著訓練學生學會分析證明思路的任務,在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等腰三角形兩底角相等的性質是今後論證兩角相等的的依據之一,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三條主要線段重合的性質是今後論證兩條線段相等、兩個角相等及兩條直線垂直的重要依據,因此在教材中處於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 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探索並掌握等腰三角形性質定理,能運用它們進行有關的論證和計算。 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性質定理之間的聯系。
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對命題的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滲透幾何證題的基本思想方法:分析法和綜合法。
情感與態度:引導學生進行規律的再發現,培養學生勇於實踐、大膽探索的精神。 加強學生數學應用意識。 三、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定理。 難點: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性質的運用 四、 說教法與學法
課堂教學要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精神,因此本堂課我採取了「開放型的探究式」教學模式,從問題提出到問題解決都竭力把參與認知過程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全面參與、全員參與、全程參與,真正確立其主體地位。而教師只是作為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及時地給以引導、點撥、糾正。
五、 說教學過程: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在其原有認知基礎上的主動建構,因此我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將教學過程分為以下五個環節:
教學過程教學活動設計意圖
一、回顧與思考 電腦展示人字型屋頂的圖像,提問: 1、 屋頂設計成了何種幾何圖形? 2、
我們都知道它是一種特殊的三角形,那麼它特殊在哪裡呢?(兩腰相等,是軸對稱圖形) 3、它的對稱軸是哪一條呢?
由日常生活中的等腰三角形引出課題,目的在於培養學生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問題的能力。同時創造豐富的舊知環境,有利於幫助學生找准新舊知識的連接點,特別是問題3,其實就是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性質的伏筆。
除了這些特殊點,等腰三角形還有其它特殊性質嗎?這節課我們就要一起來研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質(由此引出課題)現代教學論認為,在正式進行發現過程前要讓學生對探索的目標、意義認識得十分明確,做好探索的物質准備和精神准備。
二、觀察與表達1、
觀察猜想請同學們拿出准備好的等腰三角形,與教師一起按照要求,把兩腰疊在一起,觀察一下你有什麼發現。
教師用多媒體課件演示等腰三角形ABC疊合情況,請學生思考你能得出哪些結論。 2、
得出定理學生回答發現後,教師給予指導,用規范的數學語言進行逐條歸納,得出兩個性質定理:定理1:等腰三角形兩底角相等。

定理2: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和高線互相重合。
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觀察、猜想,體驗知識的發生、發現過程,變灌注知識為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學習內容不再以定論的形式呈現,而是以問題形式間接呈現;學習的心理機制不再是僅僅是同化,而是順應。
三、了解與探究3、探索定理一、(A組口答,B組獨立解答) A組:1、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各等於幾度?
2、若等腰三角形頂角為40度,則它的頂角為幾度? 3、若等腰三角形底角為40度,則它的底角為幾度?
B組:1、若等腰三角形一個內角為40度,則它的其餘各角為幾度?
2、若等腰三角形一個內角為120度,則它的其餘各角為幾度? 3、一個內角為60度,則它的其餘各角為幾度?
(A組口答,B組獨立解答)由此引出推論:等邊三角形各個角都相等,且各個角都等於60°。

二、根據性質2填空:
(1)∵AB=AC,AD⊥BC,∴ , 。
(2)∵AB=AC,BD=CD,∴ , 。
A

B D C
(3)∵AB=AC,∠1=∠2,∴ ,
。為了對定理進行進一步探索,設計了以下練習:練習一的整體設計遵循低起點、小分階、大容量、高密度的原則,其目的是要學生掌握應用等腰三角形性質定理1與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求角的度數的規律,但教師不是直接將規律灌輸給學生,而是讓學生在練習過程中自己發現規律,使學生獲得從問題中探索共同屬性的思維能力。從認知結構看,利用三線合一性質來證明角相等、線段相等或垂直與學生原有認知結構聯系較少,需要建構新的認知結構,是一種「順應」過程,對學生來說有一定困難,因此設計了下面一組填空題,幫助學生進行建構活動。同時,提醒學生注意性質應用應以等腰三角形為前提,為例2的教學作了輔墊,起到分散難點的作用。
四、應用與提高應用舉例:如圖,某房屋的頂角
∠BAC=120°,過屋頂A的立柱AD⊥BC, 屋椽AB=AC, 求頂架上的∠B, ∠C, ∠CAD的度數。

例1:求證 等腰三角形兩底角平分線相等
A

E D

B C
由於這是個用文字語言敘述的的幾何命題,師生共同商討,將解題過程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①根據命題畫出相應的圖形,並標出字母 ② 通過分析題設結論,將命題翻譯為幾何符號語言,寫出已知與求證。
③探索證法 在尋求證法時啟發學生從「已知」、「求證」兩方面出發進行思考。從已知出發:
a:由AB=AC聯想到什麼
b:BD、CE是△ABC的角平分線聯想到什麼
c:由a、b聯想到什麼
d:由a、b、c聯想到什麼
e:由d聯想到什麼

從求證出發:證明兩條線段相等通常用什麼方法?(全等三角形)。這兩條線段分別在哪兩個三角形中?這兩個三角形全等嗎?如何證明?
本課從居民建築人字梁結構中抽象出幾何問題,通過探索實踐活動得出結論,在這里,再將得到的結論應用到實踐中,從而解決了人字梁結構中的實際問題。這樣既有前後呼應,又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的思想,有利於加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證明」的教學所關注的是,對證明基本方法和證明過程的體驗,而不是追求所證命題的數量、證明的技巧。因此在例1教學中,有意讓學生來確定學習任務與步驟,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

分析法和綜合法是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因此在這里要求學生從兩方面都能夠思考問題。但這對於剛接觸論證幾何不久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所以,由教師提出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聯想。

本題是通過三角形全等來證明兩條角平分線相等,而這對全等三角形可是△ABD和△ACE也可是△BCE和△CBD分別用到了公共邊和公共角這兩對元素,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將充分利用這一點,組織學生探索證明的不同思路,並進行適當的比較和討論,有利於開闊學生的視野。
四、應用與提高例2:已知:如圖,△
A

O

B D C O』
ABC中,AB=AC,O是△ABC內一點,且OB=OC,AO的延長線交BC與D.
求證:BD=CD,AD⊥BC
思考:(1)本題的結論有何特
殊之處?——證明兩個結論
(2)你准備如何得出這兩個結論?——分別認證或同時證明
(3)哪一種簡捷?利用什
么性質?
在此基礎上請學生按照例1的思考方法自己尋找解題思路,可以在小組間進行討論。
變式拓展:
(1) 如圖,在例2中若點O是△ABC外一點,AO連線交BC於D,如何求證?
(2) 若點O在BC上呢?
經過例1的學習,學生已有一定推理基礎,因此應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證題思路,從而學到新的研究數學學習的方法,並逐漸內化為自己的經驗。同時也體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在這里有意通過變式讓學生經歷圖形變換過程,並使他們感受到在一定條件下,圖形變換不會改變圖形的實質,最後將點O移到BC上,使學生體驗了從一般到特殊的過程。

想一想:記一塊等腰直角三角尺的底邊中點為,再從頂點懸掛一個鉛錘,把這塊三角尺放在房樑上,如果懸線通過點M就能確定房梁是水平的,為什麼?通過想一想進一步突出重點與難點,也有利於引導學生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生活,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五、心得與體會
通過今天這堂課的研究,我明確了 ,我的收獲與感受有
,我還有疑惑之處是
。請學生按這一模式進行小結,培養學生學習——總結——學習——反思的良好習慣,同時通過自我的評價來獲得成功的快樂,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六、作業
(1)作業本上相應的作業。(2)已知:D、E在△ABC的邊BC上,AB=AC,AD=AE,求證:BD=CE(1)進一步鞏固和提高所學知識(2)及時反饋、查漏補缺(3)體現層次性與開放性

六、 說評價

現代數學教學觀念要求學生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本課從定理的發現到定理的應用都有意識地營造一個較為自由的空間,讓學生能主動地去觀察、猜測、發現、驗證,積極地動手、動口、動腦,使學生在學知識的同時形成方法。整個教學過程突出了三個注重:
1、 注重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體驗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樂趣。 2、 注重師生間、同學間的互動協作、共同提高。
3、 注重知能統一,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掌握方法,靈活應用

⑵ 小學數學 說課稿

「噸的認識」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教材第六冊第三單元「千米和噸的認識」第三節的教學內容。本節課為一課時。

一、說教材

本課題教學前,學生對重量單位千克和克有了較深的認識,並能夠准確地進行千克和克單位之間的換算,這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作了知識的鋪墊和思路孕伏。通過本課題教學,使學生對重量單位有比較全面的認識和理解。這不僅是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為以後學習新知打下基礎。

教材所展現的知識結構,層次清楚,由易到難,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先通過兩幅插圖說明噸在實際中的應用,然後結合大米的重量,初步建立噸的觀念,揭示了噸與千克之間的進率1噸=1000千克。接著教材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推算體重幫助學生哇加深1噸=1000千克的認識。最後學生通過「做一做」了解並掌握噸與千克之間的簡單換算。

本課題的目標: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初步建立某些1噸重物體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掌握重量單位噸與千克間的簡單換算。

3.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

本課題的教學重點是初步建立1噸的重量觀念,這也是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和學法

本課題的教法與學法擬體現以下兩點:

1.加大主體參與的力度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中放手讓學生嘗試,讓學生在親身感受中推算,盡可能創設學生參與的情境,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

2.幫助組建認知結構

學生的認知結構由教材的知識結構轉化而來。教學中,通過復習的填空練習、新知教學中的嘗試練習、鞏固階段的綜合填空練習,向學生展示了一個有序的、完整的知識結構,從而幫助學生組建起關於重量單位及其換算的認知結構。

三、說教學程序 』

第一課時。

教具:投影片、圖片、小黑板。

1.新課導人

(1).填空。 』

1千克=( )克 3千克=( )克

6000克=( )千克 5000克=( )千克

(2)請學生說出自己的體重是多少千克。

(3)請學生說出老師的體重約是多少千克。

克、千克是我們以前學過的重量單位,它們用來計量較輕物品的重量,當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時就要用「噸」作單位。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噸的認識」。教師板書:噸的認識。

以舊引新,過渡自然,便於學生接受新知、掌握新知。

2.新課展開

第一層次,教學噸的認識。

(1)利用投影出示課本中的直觀放大圖,引導學生說出兩幅圖的圖意。

(2)教師提問:汽車的載重量是多少?火車車皮的載重量是多少?計量這類較重物品用什麼作單位?

學生回答後教師小結: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噸作單位。

(3)再請學生說一說在哪裡看見過用噸作計量單位的標志。

這一層次的教學設計圍繞教學內容和小學生認識事物的特點,在教學中先演示、提問,再小結,讓學生充分感知噸這個計量單位,為下一步教學奠定基礎。

第二層次,認識千克和噸的關系。

(1)先出示問題:大米每袋重100千克,10袋重多少千克?

再出示課本的直觀放大圖,並將圖片逐一貼出。讓學生根據教師的演示,一袋一袋地數數(100千克100千克地數),每袋100千克,10袋是1000千克,1000千克是1噸。

1000千克就是1噸,1噸等於多少千克?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1噸:1000千克。

(2)同桌同學互相說出自己的體重,並互相背一背,來感受1個同學的體重有多重。

教師提問:我們班乎均每人體重按25千克計算,40個同學的體重是多少千克?是幾噸?(40個同學的體重是1000千克,是1噸。) .

這一層次的設計,充分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積極參與學習,並親身感受和推算,有利於學生建立1噸重的觀念,突破難點。

第三層次,教學千克與噸的換算。

(1)出示:6噸=( )千克,5000千克=( )噸,讓學生試做。

啟發學生想出:因為1噸是1000千克,6噸就是6個1000千克,所以6噸是6000千克;5000千克裡面有5個1000千克,所以 5000千克就是5噸。

(2)完成課本中的「做一做」。 —

這一層次的設計,整個過程讓學生試著獨立完成,給學生動腦、動手、動口的機會,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

3.鞏固練習 。

(1)填出適合的單位。 ·

一筐蘋果重25( ) 一個乒乓球重3( )

一袋化肥重50( ) 一隻大象重6( )

一輛貨車載重4( ) 一支粉筆重5( )

(2)匹配連線。

5000千克 2噸

8噸 6千克

2000千克 8000千克

6000克 5噸

(3)計算:1280千克-1噸 6噸+50千克

72噸-23噸 93噸50千克-93噸

(4)完成練習十九第2~5題。(做在課本上)

練習形式多樣化,既有利於學生鞏固新知,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全課小結

⑶ 誰有小學數學《角與三角形的認識》說課稿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各位專家,各位老師,下午好!我來自林州一小,我說課內容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八冊教材中《三角形的認識》第一課時。下面我就從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學法分析、教學程序四個方面來進行說明。
2、教材簡析:
本節課的教學是在學生學習了線段、角的基礎上進行的,三角形是一種常見的幾何圖形,在平面圖形中,三角形是最簡單的多邊形,也是最基本的多邊形,是學習研究其它幾何圖形的基礎,在實踐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因此學好本節課內容非常重要。
3、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認識,遵循知識與技能學習必須以有利於其它目標(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態度)的實現為前提的重要理念,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一)思想目標:培養學生主動探索與合作學習的精神。
(二)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三)知識目標:①理解三角形的含義,掌握三角形的特徵和按角分類的方法;②能過實驗,使學生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4、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是:理解三角形的含義、特性及按角分類。
教學難點是:掌握三角形按角分類的方法。

二、說教法:
新課標強調: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關於三角形學生已經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因此教學活動應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在學生認知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進行。我首先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再通過多媒體直觀生動的教學,充分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感知、操作、實驗、猜測、驗證,在此基礎上進行推理、交流等活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小主人,教師則充當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的角色,通過這樣的教學,使學生在既獲得知識的同時,也培養和提高了學習的能力。

三、說學法
為了體現以上教法,全課以小組合作的形式組織教學,充分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並自己解決問題,通過「擺一擺」、「找一找」、「數一數」、「猜一猜」等環節親自體驗探索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說教學程序
本節課的教學分:情境導入、探究新知、鞏固與發展、反思體驗四部分進行。
(一)情境導入:
通過創設情境,觀看有關三角形的實物圖像(電腦出示一組畫面:三角板、金字塔、彩色旗、自行車等),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圖形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然後,讓學生圍繞三角形提出問題,歸納為①什麼叫三角形?②三角形由哪些部分組成?③三角形有什麼特性?④三角形怎樣分類?激發了學生探索的興趣,為探索新知指明了方向,
(二)探究新知:
第一部分:理解什麼是三角形?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怎樣讓已經點燃的興趣的火種閃爍出智慧的火花呢?
1、通過用小棒擺三角形,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形成概念,抽向概括出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強調「三條線段」、「圍成」二者缺一不可.
2、觀察:下面的圖形中哪些是三角形?不是三角形的讓學生說明理由(圖略),學生在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後,能很快地判斷出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並能說出理由。這樣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三角形含義的理解,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掌握概念,真正成為概念的探索者與發現者。
第二部分:探究三角形由哪些部分組成?
通過讓學生摸一摸,找一找,動手感知,然後自學課本,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很快掌握了三角形的特徵。
第三部分:探究三角形有什麼特性?
三角形的穩定性的應用十分廣泛,但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為突破這一難點,我首先設計提問,生活中有些物體為什麼要設計成三角形?然後通過實驗,讓學生親自動手拉用木條釘成的四邊形和三角形木框,學生發現四邊形木框容易變形,三角形木框不變形,使學生形象地認識了三角形具有穩定性。接著讓學生具體說說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用到了三角形的特性?讓學生感受到了三角形來源於現實生活,也應用於現實生活。
第四部分:探究三角形怎樣分類?
三角形怎樣分類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難點在於怎樣找出分類的標准,我首先讓學生小組合作:用彩色紙剪出不同的三角形。當五顏六色的紙呈現在學生眼前時,一種對美的追求使他們都迫不急待的拿出剪子,互相幫助,相互交流,很快的剪出了各種不同形狀的三角形。當學生的作品被展示到黑板上時,每一張小臉都洋溢著成功的喜悅,這時我適時地對學生進行評價,充分肯定了學生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熱情與合作的精神,然後讓學生之間進行互評。接下來我抓住時機適時拋出問題,讓學生小組討論:怎樣給三角形分類?學生踴躍地提出了按顏色分類、按大小分類等,我都一一給予肯定,重點讓學生觀察剪的三角形的角有什麼特點?通過觀察、討論、對比,使學生知道了有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從而很快的掌握了三角形按角分類的方法。再通過電腦演示集合圖,讓學生形象地理解到:把所有三角形作為一個整體,上面三種三角形作為這個整體的一部分,可以用集合圖來表示他們之間的關系,向學生滲透了集合的思想。」
三、鞏固與發展:
1、游戲:猜猜老師書中夾的是什麼角?
游戲是學生最喜歡的活動方式之一,通過猜一猜使學生知道了露出一個直角的一定是直角三角形,露出一個鈍角一定是鈍角三角形,露出一個銳角的不一定是銳角三角形,也可能是直角三角形或鈍角三角形。這時我也以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到游戲中,通過師生互動,平等交流,形成了一種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和融洽的學習氛圍,使本節課的學習氣氛也達到了高潮。
2、數一數:圖中有多少個三角形(圖略)
這是一個具有開放性的問題,學生有的提出按邊數、有的提出按角數,都一一給予肯定。強調在數的時候注意不重復數、不漏數,這樣既鞏固了新知,又培養了學生樂於鑽研,善於思考,認真細致的習慣,有效地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
四、反思體驗
「這節課你學習了哪些知識?探討了哪些問題?有什麼收獲?」
通過反思,使學生對知識有一個系統的回顧與認識,培養了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同時讓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歡樂。
總之,本節課的教學堅持了「學生是探索的主體」這一教學原則,面向全體學生,充分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讓每一個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感受了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體驗了學習數學的快樂,有效的促進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共同發展。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角說課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