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培養小學生的作文能力

培養小學生的作文能力

發布時間:2021-02-19 04:32:28

㈠ 如何培養小學生自主修改作文的能力

我們要逐步培養小學生自主修改習作的好習慣,採取多種方式,全面提高小學生自主修改習作的能力,讓小學生樂於修改習作,通過修改習作不斷提高習作水平。
一、曉之以理,導之以趣
1.講述經典故事。在我國的文學長河中,有許多修改文章的精彩故事。唐代詩人賈島「推敲」的典故,宋代文學家王安石煉字的故事,可謂感人至深。我們可以利用班隊會,把這些故事講給學生聽;並讓學生搜集這方面的故事,舉辦故事會。久而久之,古人修改文章的做法就會感染小學生,小學生就會主動地嘗試修改習作。
2.學習古人關於修改文章的詩句。唐代的盧延讓在《苦吟》中寫道:「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修改文字,苦思良久;賈島在《題詩後》中寫道:「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動人之句,需要花費一兩年的時間,何況我們小學生呢?讓學生搜集並學習古人的詩句,進行交流,引導小學生參與修改習作的活動。
3.採用鼓勵性評語激趣。我經常採用鼓勵性評語激發小學生修改習作的主動性,培養學生修改習作的興趣。在學生的習作本上,我抓住小學生的閃光點,寫到:「這句話修改得更簡潔了,你是個精益求精的好學生!」「這個結尾修改得更精練了,為你喝彩!」這些鼓勵性評語投其所好,收效顯著。我們把情感傾注筆端,化作熱情洋溢的批語,很容易激發小學生修改習作的積極性。
4.採用修改前後的習作對比激趣。選取幾個學生的習作,把修改前後的文稿一並展出,再請學生參觀議論。學生逐一對照,很明顯就可以看出同學習作的進步,引得其他學生主動修改習作。

㈡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作文能力論文

重視小學生的說話訓練與培養
說話和作文有著緊密的聯系,說話是寫作的前提和基層,說話訓練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說話能力的培養,單靠單一的訓練是不行的,需要結合語文基礎技能的訓練綜合起來進行。因為語文的各項基本技能是有著內在聯系相互影響的。首先,說話訓練必須和聽說訓練結合起來。一方面,聽是說的基礎,是吸收信息獲得材料的過程,學生只能掌握了一定的材料,才能有話可說。小學生由於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只是處於一種初級階段,所以要想讓他們能有一定的說話能力,必須先多訓練傾聽。另一方面,學生在聽話的過程中,勢必能學到一些說話的方法與技能,這對他們說話能力的訓練與培養也是大有好處的。其次,說話訓練要和觀察、思維訓練結合起來進行,觀察是學生認識客觀事物獲取感性材料的重要途徑,要比聽來的材料豐富得多。學生有了一定的素材之後,訓練和培養學生怎樣說,即怎樣表達,這是很重要的,也是有一定難度的。在訓練和培養學生的過程中,首先要讓學生說普通話,這是訓練說話的前提和根本,讓學生養成說普通話的好習慣。第二,要訓練和培養學生敢於表達,善於表達,學生不敢說,特別是在人多的場合下進行語言表達是有很大難度的,所以教師要鼓勵學生敢說,克服畏懼心理,引導學生自由表達,盡情表達,營造他們表達的環境和空間。久而久之,使得表達成為他們的一種願望,一種習慣,一種快樂。第三,在學生敢說又願意說的基礎上,訓練和培養他們圍繞一定的主題說話,並且有條理地表達,這樣,就為學生的寫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礎。當然這一環節上的訓練與培養是既要有持之以恆,又要科學地指導,在訓練的過程中,要始終圍繞《課程標准》,不能脫離《課程標准》這個綱。

㈢ 淺談小學生作文能力培養的幾點做法

一 細心觀察是提高習作能力的前提
小學生習作素材主要是以生活為基礎,平時教師要逐漸培,養孩子們觀察身邊事物,積累生活體驗的能力。學生的體驗多了,觀察得細致了,眼中的生活就更加精彩了,習作時就有話可說,情真意切。
二 善於積累是提高習作能力的保證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可以要求每個學生都准備一個摘記本,把自己在讀書過程中的好詞、佳句進行分類摘抄。因為每個孩子的興趣愛好不同、對於語言文字的鑒別水平不同,所以在摘抄過程中不能採用同等標准,充分尊重孩子們的意願,只要他們喜歡的、欣賞的都可以作為積累素材。
首先應注重積累教材課文中的寫作方法,遣詞造句的精妙,甚至標點的運用等,因為這些文章都是經過專家精挑細選的,可讀性較強。如在教學《白鵝》一課,體會第三段白鵝的叫聲嚴厲時,應讓學生找到哪些詞語寫出了鵝叫聲的特點。接著體會哪句話寫出了它能看守門戶?學生找到句子「凡有生客進來,鵝必然厲聲叫囂;甚至籬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亞於狗的狂吠"。了解「厲聲叫囂」和「引吭大叫」的區別,真正感受到作者用詞的精妙。讓孩子們把這樣的句子抄寫在積累本上,並背誦下來,學生在標點的使用和准確運用詞語方面有了積累,為日後的習作積累了素材。
其次還要鼓勵孩子們走出課本,走出課堂,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在大量的閱讀中不斷提高閱讀的賞析能力,不斷學習作者精彩的、優美的語言,把好的內容摘抄到積累本中。
三 巧抓時機是提高習作能力的法寶
課堂上要善於巧抓時機,帶領學生走進文本的同時,利用好文本語言去感悟作者的寫作方法與技巧。只有這樣,學生的習作才會表達得淋漓盡致。如在教學《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一課時,首先讓孩子們搜集有關戰爭的資料、圖片,加深孩子們對戰爭的理解與感受。課上引導孩子們進行分節朗讀,體會每小節詩歌所表達的意思和情感,同時我出示了許多戰爭前後的圖片進行對比,孩子們的心靈一下子被震撼了。從他們的內心深處迸發出痛恨戰爭,渴望和平的強烈情感。
四 勤於動筆是提高習作能力的根本
勤於動筆,經常進行語言實踐是提高學生習作能力的根本途徑,所以教師有責任幫孩子們養成勤於動筆的好習慣。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增強信心是提高習作能力的動力。的確,對於小學生來講他們更需要來自老師和家長的表揚與鼓勵,它足以成為學生前進的動力。所以,平時對於學生的習作應進行及時的鼓勵性的評價,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增強學生習作的信心要體現在平時的點點滴滴,而不是僅限於每單元後的習作。要隨時隨地用一雙「放大鏡」的眼睛去尋找每個孩子習作中的優點,只要跟自己比進步了就值得表揚。
總之,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任重而道遠,需要每一個語文教師細心,耐心,用心做好每個環節,想盡好辦法,才能達到好效果。

㈣ 如何培養小學生習作能力

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寫作文時做到說真話、訴真情,並在寫作中發展和提高寫作能力和思維水平。 現談談本人的一些觀點:
一、創設寫作情境,激發寫作興趣
新理念指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的核心因素,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學習便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勤奮的探索、執著的追求。常言道:情動於中而行於外。情感是思維的翅膀、認知的催化劑,作文一定要有感而發,不能無病呻吟。這就要求學生要善於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在寫作時找動情點,細心地感受生活的喜怒哀樂,嘗試生活的酸甜苦辣,反思學習中的成敗得失,回味經歷過的美好時光。總之,要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學生只有在真情涌動、激情盪漾、熱情似火的融情狀態下,才會煥發出忘我的探索精神,實現知識的超越和理性的升華。因此,創設一定的情境,可以激發學生情感的共鳴,這樣的學生寫出來的文章,才有生活氣息,才有真情實感,才能避免寫空話、假話和抄襲的弊端。
二、作文離不開閱讀,閱讀是寫作的基石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所以要讓學生廣泛地閱讀,不斷增加詞彙量,並在積累中有所發現、有所創新。因此,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到生活的大課堂中學習生活的語言,把家庭中人與人之間發生的事積累下來,把學校中老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班級和班級之間發生的事積累下來。 教師還要讓學生隨時摘錄,寫感受,有意識地背誦,並隨時評獎。因為小學生正是發展記憶力的黃金時段,記憶是智慧的倉庫,小學階段讓學生多記住一些東西,對他們的一生都大有益處。學生頭腦中儲存的材料與日俱增,再也沒有學生面對習作無話好說,無情好抒。從而也激發學生對作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就不再怕寫作文了。
我在教學中還很注重運用多種方法來激勵學生多讀書。我常利用晨讀時間來開展讀書比賽、優秀詩文朗誦及背誦比賽;激發閱讀興趣,鼓勵他們多看一些有趣的故事、寓言,多讀一些詞句優美、情節感人的詩詞文章。我們規定每個學生必須准備一本讀書筆記,把自己在閱讀中學到的佳詞美句抄錄下來,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日記、觀後感、評論人物時事等。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寫作素材,也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
三、適當地欣賞學生,鼓勵肯定學生
信心是學好一切的基礎,小學生年齡小,但他們上進心強,榮譽感強。他們非常看重教師對他們的評價,渴望成功、期盼正確評價是學生共同的心理,他們常常把教師的鼓勵性評價視為最受鼓舞的精神褒獎。有時一兩句鼓勵性的話,勝過一大堆指指點點。因此,教師適當地欣賞學生、肯定學生的成功能激活學生的寫作興趣,增強信心,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如教師在評價學生作文時,要以朋友的口吻、長輩的愛撫,善於發現學生作文中的點滴成績、微小的閃光點,哪怕是一個標點、一個詞、一句話,也應毫不吝嗇地給予肯定和鼓勵。教師評改作文時,要實行高分政策,欣賞學生,激勵學生,再加上自己的閱讀感受,如:你把人的心理活動寫得逼真形象、合情合理,老師非常欣賞。你把這次活動過程寫得這么精彩,說明你觀察仔細認真,想像豐富,老師真想和你們再玩一次。你的書寫進步了,繼續努力!學生看到這樣的話語,定會激發強烈的寫作慾望,產生濃厚的寫作興趣。學生在這種情緒下,必然會主動熱情地去寫他們熟悉和喜愛的人、事、物,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定會得以提高,也就達到了作文教學的理想目標。 教師只有欣賞學生、鼓勵學生,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靈活自由地選擇自己的表達方式,寫出具有真摯情感而又富有童真童趣的文章。
四、作文來源於生活,生活是寫作的源泉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源頭盛而文不竭。這番話道出了作文來源於生活,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因此,作為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走進大自然,了解社會,了解生活,了解國家大事,做到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引導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們感受生活的充實。可以對家庭中的種種瑣事、校園內的樁樁小事、鄰里之間的不同爭執,乃至街頭巷尾的見聞,去體驗生活、領悟人生。生活是取之不盡的源泉,只要把學生引向生活,讓他們在生活的廣闊天地里以飽滿的熱情去體驗生活、歌頌生活、贊美生活,才會寫出真情實感的文章來。只有將生活和作文聯系起來,讓作文素材開發成為無盡的源頭活水,學生習作時才會左右逢源、運用自如。沒有了材料,習作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生活是學生習作的主要源泉,學生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觀察,用心思考,寫作之源就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五,在作文中加強想像能力訓練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離不開想像能力的訓練,想像是創造力的翅膀,一切創造性的活動都離不開想像。秦牧把想像比作思想上的野馬,有了它,思路就開闊,思維就靈活,語言就豐實,寫文章時就會妙筆生花。有的教師通過作文命題有意識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如低年級的看圖編故事,中高年級的想像作文當我20歲的時候,2000年的中國,假如我當校長;在閱讀教學中,通過想像體會作者的感受並寫下來,如學習《假如只有三天光明》一課,有的教師讓學生閉上眼睛體會一下什麼都看不見的滋味,然後以假如只有三天光明為題寫自己的體會,這些方法都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總之,習作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豐富習作形式,提高習作興趣和信心,這對學生的習作能力都起到很大的幫助。

㈤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作文能力

因為模仿是兒童的天性,兒童的一切學習活動都是從模仿開始的。「模仿對於兒童,正如獨立創造對於成人那樣同等重要。」葉聖陶也說過:「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有法度與吸收有密切的關系。」課文習作範文到讀寫例話,正好體現了「由讀到寫」這一過程。閱讀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為了使學生得到方法於課內,然後再得方法於課外。課文,實際就是給學生借鑒提供的範例。正如葉聖陶所說:「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習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巧。」離開閱讀教學去搞作文教學,必然使學生作文失去依傍而造成作文難的後果。因此,作文經常是從閱讀教學開始的,在閱讀教學中學習人家的觀察方法以及表達方法等。
一、轉變學生的觀念,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
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有些學生寫作文很難,提起筆來無話可寫,就連自己平時生活中的所見所聞都成了用不上的廢磚頭。再加上多數教師強調學生必須寫有意義的文章,要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並且結構完整,句子通順,語言優美,文章盡量要新穎,這樣才能吸引讀者的眼球,這一系列的要求使學生從心理上有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覺,懼怕、厭寫的心理也就在這種情況下萌發形成了。所以,每當上作文課時,學生非常煩惱,不知如何下筆才能寫出老師所要求的有意義的新穎的文章,一節課搜腸刮肚,就是不知如何下筆。要消除學生的這種心理,首先要改變教學觀念。教師在教寫作時首先要降低習作要求,不必強調學生寫出「有意義」的文章,也不必強調文章要新穎等要求,這樣可以減輕孩子的心理負擔。同時,在批改作文時,更不要面面俱到地去批改,一次抓住一個點去評判。因為小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處於就事論事階段,要求的太多反而會局限他們的思維,無形之中使他們對習作產生一種畏難情緒。對於小學生的作文我們只要求他對自己的生活中的事情能表達清晰,能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且句子通順,無錯別字,會使用標點符號就可以了。處在兒童期的學生,應該是用童心寫童趣,作為教師,我們更應該用兒童的眼光看問題。讓孩子們用自己的筆來寫自己的事,使他們在心靈上有了自己的地位。這樣可以激活他們的習作興趣。此外,作文課教師必須注重因地制宜,精心設計教學,豐富作文訓練形式,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
在指導學生寫一種動物時,考慮到學生對一些奇異的動物知之較少,寫出來的文章會較單調。我就在課堂上播放了《動物世界》的視頻,此時學生們看得津津有味,最後他們寫出了題材多樣的習作。有一次,我讓他們寫一篇短文介紹自己所喜歡的植物,好幾天他們都寫不好。後來我帶他們到大自然中進行觀察,並適機點撥指導,回來後他們一下子就完成了這次習作。教寫讀後感的作文時,我組織他們到圖書室邊看書邊寫,輕音樂把他們帶進了書的世界,良好的讀書氛圍讓他們受到了熏陶感染,迸發出寫作的靈感。我還常運用多媒體提供寫作素材、指導他們練筆……一段時間後,學生對作文課有了興趣,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把口語交際滲透到作文教學中去
我們知道,一個單元的內容學完之後,就有口語交際和習作,而且這兩部分內容是相連的。有些教師把園地中的口語交際忽略去,只讓學生口頭練習,等到了習作課時再上習作,把口語交際與習作割裂開,這樣不好,應該把二者合為一體。將口語交際與習作課連在一起上,先讓學生就某一話題進行口頭上的說,大家廣開言路,會拓寬學生的思路,再將說的內容寫下來,這樣也會降低習作的難度,讓孩子們有話可寫。
三、培養細致的觀察能力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是作文教學的重要環節。我常利用課余時間,組織觀察活動,讓學生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用文字表達出來。我還要求學生勤於觀察,善於觀察,指導學生從觀察課文插圖到觀察自然景物。如教學《秋天》這幅插圖時,我引導學生先整體後部分地觀察畫面,然後說明這幅畫的主題,再引導他們找出圖上所表現的秋天的特徵:藍天上飄著白雲,金黃色的稻子,飄落的樹葉,燕子要飛回南方去。課後帶領學生到校園里,到野外去找秋天的特徵。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積累了寫作素材,克服了學生寫作無話可寫的困難。
五、讓學生寫真話,表達真情實感
讓學生寫真話,來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他們就不會有「無話」可寫的煩惱了。這就要求學生在寫作時做到以下幾點:
1.選取自己感受最深的材料。在習作中,根據題目要求,選擇那些感受最深的材料就容易表達真情實感。如《難忘的一課》,寫的是「我」在抗戰勝利後,在台灣高雄港口附近一所鄉村小學看到一位教師教學生們學習祖國文字的情景及在小禮堂參觀中國偉人像的經過後,受到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由於這些都是「我」所見、所聞、所感,因而字里行間洋溢著一種強烈的愛國主義的真情實感。
2.用詞造句要准確、實在。文章以情動人,這「情」指真情實感。要使文章的思想感情真實,用詞造句就要較准確、實在。
六、強化基本功訓練
要想讓學生把句子寫通順、寫完整,必須強化學生的基本功訓練。只有學生的基本寫作能力具備之後,才能寫出好文章。
七、讓學生品嘗成功的快樂
把每次作文的優秀篇目連同評語一同展示,讓學生共評得失,力求從各個方面得到啟發,這樣,既引導學生更積極地關心他人,關心社會,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又培養了他們良好的寫作習慣,訓練寫作技巧,讓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快樂,進而提高寫作水平。
當寫作不再成為一種沉重的負擔,當學生面對寫作不再大倒苦水,而作為一種興趣愛好時,不但「作文難」會離我們遠去,而且我們會有更多的機會欣賞到學生的生花妙筆,寫作也因此才有可能成為學生的一種才能。

㈥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作文想像能力

就小學生寫作來講,習作的過程就是以生活為原材料創作、想像的過程,學生習作水平賴於其想像力的高低和教師的正確訓練、引導。正確培養和引導學生良好的想像力是指導小學生習作想像作文的關鍵,也是體現新課程標準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徑。
1、廣泛閱讀,加強積累,激活想像力。閱讀是學生接受母語熏陶,豐富語言積累,感悟文化內涵和精華的主要途徑。指導學生廣泛閱讀不僅能夠提高其閱讀能力,而且還能拓寬視野,增長知識,促使其豐富語言積累,為想像充實原材料,進而提高寫作能力。
2、拓寬思路,活躍思維,培養想像力。正確的思考線索可以讓學生在表象、概念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科學的認識活動,通過分析、綜合、判斷、推理實現有意想像。就習作訓練來講,教師要充分利用一切學習、生活、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學會對事物從不同角度觀察、拓展分析思路,適時調整、培養、發展學生的思維方式,有效促進學生想像力的培養。
3、善教巧撥,豐富想像,提升想像力。提升學生想像力並非一日之功,也並非難不可攀。常言到「善治水者,必識水性」,作文教學和其他教學與治水一樣,教師只有吃透了課程標准和教材中的習作訓練要求,清楚學生實際,善於以標准而立,據本而教,借物聯想、假想和幻想,指點迷津,在教學中真正把教學要求落到實處,豐富學生想像,提升想像力,指導學生提高作文水平就會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㈦ 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作文能力

一、視聽結合,感知理解,提高閱讀效率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憑借著一篇篇課文,以理解內容為起點,向學生傳授遣詞造句、組句成段、連段成篇和記敘、議論、說明等語言文字運用知識。長期以來,由於閱讀的方法比較單一,缺乏生動直觀的形象,學生只能眼觀文字,耳聽講解,依靠想像來理解課文內容,不僅閱讀速度緩慢,而且認識也非常模糊,更談不上理解和掌握。對教材中的許多課文,如果在教學時充分利用電教手段,則可以給學生以清晰的感性認識,為理解課文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利用錄音,激發興趣,培養整體感知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原始動力,它能讓一個人尋求知識、研究事物產生穩定的傾向。傳統教學方法所使用的傳輸教學信息的手段,已逐漸讓生活在科技高度發展、教學條件已極大改善的今天的學生感到不滿足,甚至厭倦。電教媒體的運用,可以在教學中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直觀、生動、逼真的畫面,悅耳的音響,對學生來說是陌生的,而恰恰是這些陌生的信息,能給學生以新異感;正是這種新異的刺激,往往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讀」來感知課文了解內容,是閱讀教學的首要環節。所謂感知,是指通過眼耳等感覺器官,使事物在意識中直接得到反映。整體感知就是首先要對課文有一個總的了解,總的印象。格式塔心理學認為,整體先於部分,並決定部分的性質和意義。一篇課文在講解之前,首先要讓學生知道課文的主要內容,這樣,教師交待學習的目標才會有所依託。整體感知的另一個意義是對課文的感情基調和字詞的整體把握。在閱讀教學中,學生若能與作者在清感上產生共鳴,學習注意力就格外集中。同樣,字詞如果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其含義就難以把握。就一篇課文而言,感知能力是通過聽和讀發展起來的。一個感知能力強的人,在聽讀語言文字的同時,不需經過思考過程,憑著感知就能迅速領悟其中豐富的內蘊和情味。 傳統教法中的「讀」,主要有教師范讀、學生默讀、朗讀等形式,篇篇課文皆如此,長年累月無變化,學生自然會感到枯燥乏味。對教材中一些敘事性較強的記敘文及抒情味較濃的散文,如果採用與教材配套發行的課文朗讀錄音,其效果就會大不一樣。我們知道,播音員的語音平穩和諧,娓娓動聽,主持人的語氣輕重緩急,抑揚頓挫,令人賞心悅耳。然而,每個人的才能是有限的,不可能每個教師既有播音員的聲音又有主持人的語氣,而在教學中運用錄音媒體便能揚長避短。另一方面,學生對於自己沒有或很少聽到過的專家、名人的朗讀錄音懷有極大的興趣,注意力會更加集中。用錄音作示範和在因條件限制難於表現的伴奏、演唱等的情況下採用錄音,可以使學生正確領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幫助學生掌握規范的聲調,使學生認識改進自己的發聲練習,從而達到教學要求應有的意境。錄音手段的運用,也有利於教師集中精力進行啟發,指導教學。比如,教學《愛蓮說》時,先讓學生聽教學錄音進行感知,使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領悟朱自清先生在黑暗勢力的重壓下,仍保持自己高潔的品質,但由於其世界觀的局限,既不願和世俗同流合污,又不能投身於革命斗爭中,只能苦悶、彷徨,想解脫感情的重壓而又不可能的復雜情感,就會對學習該文的語言特色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影像,突破難點,培養分析思維能力 感知只是認識的開始,理解才是目的。理解是在感知基礎上的認識和深化。語文教材中有不少記述和介紹事物發生、發展的歷史過程以及性狀、特徵等的課文,它們對學生來說是比較陌生的,有些課文反映的客觀事物連教師自身也未見過,僅憑教材、教參的文字介紹和簡單的圖示向學生進行講解,學生難以理解。為突破這一難點,教師若善於巧借電教媒體來解決,則為理解課文、學習語言文字表達知識鋪平了道路。 閱讀教學中,一篇課文的重點、難點怎樣突出和突破,是教師感到棘手的問題。實踐證明,電教媒體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手段,它能使較復雜、難理解的內容變為直觀、淺顯的、易懂的感性材料,使學生易於理解和掌握。同樣以朱自清先生的文章《綠》為例,閱讀這篇課文,梅雨潭、梅雨瀑、梅雨亭三者的位置關系是教學的難點。課文中有這樣一段文字:「梅雨亭正對著那條瀑布,坐在亭邊,不必仰頭,便可見它的全體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這個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是空空的,彷彿一隻蒼鷹展著羽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個環擁著,人如在井底了。」這段話清楚地介紹了三者的位置關系,但學生讀後雖經教師講解,仍然沒有清晰的印象。於是,在另外一個班教學到這一段時,我便先播放了中央電視台《神州風采》欄目中介紹溫州仙岩梅雨潭風景點的錄像,讓學生在認真觀察完錄像畫面後,自己說出三者的位置關系。學生表述雖不如課文生動形象,卻也能說得清清楚楚,很快就解決了難點,而且大大節省了教師講解、啟發的教學時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且印象深刻。 二、圖文對照,集思廣益,培養作文能力 「勞於讀書」、「逸於作文」,闡明了閱讀與寫作的密切關系。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是自外而內的吸收,是學習語言;寫作是閱讀的目的,是自外而內的表達,是運用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必須以學習語言為基礎,必須通過閱讀的內化吸收來完成。在語文教學中運用電教媒體,不僅能提高閱讀教學效率,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的作文能力。 電教媒體運用於教學,不僅是知識信息的載體,而且是調控教學的有效手段。在作文教學中恰當地運用電教媒體,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採集、儲存、分析、運用寫作材料與方法信息輸出、反饋練習情況信息,以強化教學目標,優化教學效果。 (一)藉助影像進行課前指導,培養學生採集儲存寫作材料的能力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作文普遍患有「畏難症」。不論是命題作文,還是給材料作文,教師在提出寫作要求後,盡管反復提示、啟發、引導,學生還是不知從何處下筆,常有「無話可寫」之感。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寫作必須擁有與作文相關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所積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動中通過觀察所獲得的材料。」這就要求學生在寫作前必須對客觀事物和社會生活進行多側面、多角度、全方位的觀察,獲取寫作素材。由於學生平時並未做「生活的有心人」,其對客觀事物和社會生活的印象是模糊的、零亂的,面對作文題目自然也就難以下筆成文。倘若所寫之物,都讓學生走出課堂去實地觀察後再寫,這又是極不現實的。針對這一情況,可以藉助投影(或幻燈)、錄像(或電影),對學生進行課前指導。 比如,要求學生寫山水游記、狀物繪景類的作文,可用投影快速映出作文題目、寫作要求及相關的提示性文字。這樣,教師按投影字幕依次講解,既節省了板書時間,又可以加深學生印象。與此同時,播放供學生進行觀察寫作的自然山水風光錄像片(可以關掉片中的配樂及解說音響,只展示給學生直觀、完整的畫面),並指導學生逐一觀察,對所要表現的客觀事物形成完整、深刻的印象。學生有了生動可感的寫作材料,下筆成文也就比較容易了。初稿完成後,教師重播被觀察過的錄像,並打開配樂及解說音響,讓學生用自己的作文與片中的解說詞進行比較,找出觀察寫作中的疏漏和對客觀事物認識上的不足,再進行補充修改。由此而寫出的作文,質量往往比採用傳統作文指導方法,由學生自由寫出的作文要高出許多。 如果是要求學生寫敘事、說理、抒懷類的作文,亦可用同樣的方法進行,或用投影映出作文材料(文字、圖畫等),或用錄像展示客觀事物的原貌(整體、局部、細節等)、發展變化過程和社會生活畫面,並指導學生觀察思考。如根據漫畫進行說明文和議論文的寫作,可將報刊上發表的反映現實生活的漫畫用復印機復印在投影膠片上進行投影。一幅並不惹人注意的小漫畫被突然放大映現在銀幕上,能給學生以清晰、直觀的感知,倍增寫作的新鮮感。教師再通過指導學生對畫面進行觀察思考並聯系社會生活作啟發性分析,就會極大地調動起學生寫作的熱情,激發出寫作的慾望,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藉助影像進行課後評改,培養學生分析運用寫作材料的能力 作文是培養學生正確運用語言文字能力的重要途徑和手段。評改是學生作文訓練的重要環節,它的作用是指導、幫助學生分析、運用寫作材料,以不斷提高作文質量。傳統的作文教學方法是:學生包寫作,教師包評改。其結果是教師疲於奔命而學生收效甚微。如何把教師從評改作文的重負中解脫出來,又能使學生作文水平不斷提高,是一個尚未徹底解決的問題。 「把評改作文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是大家在多年的作文教學改革和探索中所形成的共識。於是相繼出現了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學生自改、小組互改及師生綜合改等評改作文的方法和措施,但由於學生的生活閱歷和知識水平畢竟有限,且操作程序繁復,難以達到預期的目標。可以說,評改作文如果不改變「紙上談兵」的方式,無論採用何種方法,教師都難得輕松,相對來說,想方設法培養學生的修改能力比包辦代勞更費心機。 有鑒於此,我們將作文評改方式由紙上轉到電教媒體中,評改方式由針對個人轉向面對集體,師生共改,集思廣益。具體做法是:學生初作成文後,教師瀏覽,並按訓練重點和作文要求,選擇反映共性問題的好、中、差作文數篇,用復印機將其復印在投影膠片上(或利用復印機縮小復印的功能將其製成幻燈片)投影在銀幕上。集中全班學生的注意力,教師教鞭所指之處,或教師示範改,或師生評議作者改,或學生多人「接力」改,等等,方式靈活。雖均為口頭評改,但卻能培養學生積極的思維能力和流暢的口語表達能力。無論是肯定作文的成功之處,還是糾正有代表性的錯誤,均能做到視聽結合,集體受益。同時,教師又能節省大量批改時間,可謂事半功倍。 如果在作文前使用了錄像(或電影)為學生提供過觀察寫作材料的作文,還可在成文後的作文評改中將電教多媒體協同使用,用錄像展示觀察內容、寫作材料;用投影提示寫作要求、學習習作,指導學生進行圖文對照、評議、修改。這樣,更能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交替運用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調動多種感官協同活動,學生分析、運用寫作材料的能力就不斷增強,作文教學質量就會不斷提高。

㈧ 如何提升小學生的作文能力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語文教學的難點。要突破這個難點,我認為應該從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著手。下面就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略抒己見,意在拋磚引玉。
一、 激發寫作興趣
激發寫作興趣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前提。愛因斯坦說過:「興趣和愛好是最大的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最好的老師是最善於培養學生興趣的人。普遍學生感到寫作困難,談「文」色變,產生厭學情緒。如果老師不及時醫好這塊心病,那麼寫作教學將事半功倍。學生厭惡寫作,最根本的原因是不知道寫什麼,如何寫。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我從他們感興趣的事做起。比如寫《一次活動》,寫作之前,有目的地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有趣的活動。如:參觀工廠、游覽名勝古跡、舉行跳繩和拔河比賽等。寫作時,先在班上進行口頭訓練,鼓勵學生人人參與,把活動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講出來,讓他們無拘無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消除對寫作的神秘感和畏懼心理。在此基礎上進行書面訓練,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完成作文,寫作興趣隨之而來。
二、培養多讀多寫
多讀多寫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學生有了寫作興趣以後,教師應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多讀多寫,否則將前功盡棄。要達到多讀的目的,除了指導學生認真閱讀語文課本中的課文外,還應該引導學生閱讀有益的課外讀物,從中吸取寫作「營養」。為了讓學生能讀到更多的課外讀物,我的做法是:首先,鼓勵學生辦好借書證,定期到學校的圖書室借書;其次,每個學期都精心設計好「班級圖書角」,為學生訂《小學生作文選刊》《小學生優秀作文》《小學生創新作文》等,並號召學生踴躍捐書。除此之外,還與其他班級友好合作,定期交換課外讀物。平時用一定的時間給學生閱讀課外讀物,並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讓學生有機會展示課外閱讀的效果,享受進步、收獲的喜悅。
讀是積累,寫是提高,只有讀寫結合,才能有效地提高寫作能力。要達到多寫的目的,首先培養學生寫好讀書筆記。具體做法是:優等生可以寫出讀過的文章的主要內容,自己的感受等;中等生可以抄錄文章中的精彩片斷、優美詞句等;後進生則不同,他們只要能抄錄幾個好詞佳句就應該給予肯定表揚。其次培養學生寫好日記。寫日記可以積累寫作素材,作文時就不必為無「米」下「鍋」而發愁。日記的內容千變化,長短不限,生活中所見、所聞、所感、所思都可以寫。寫日記要防止千篇一律,記「流水帳」,應該突出新穎。我鼓勵學生每天寫一篇讀書筆記或日記,不定期檢查,對於做得較好的學生給予誇獎,樹立榜樣,做得不夠好的學生則耐心指導鼓勵。
三、 加強作文指導,做好批改、講評
加強作文指導,做好批改、講評對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起決定性的作用。每次進行作文練習,我注重對學生進行作文指導。具體步驟是:一是指導審題,讓學生理解題目的意思,明白寫什麼,怎麼寫。二是指導立意,讓學生明確文章的中心,明白為什麼寫,是說明一個問題,表達一種感情,還是贊美一種精神等。三是指導選材,讓學生明白選擇什麼材料才能更好地為中心服務。此時,可以讓學生把自己的讀書筆記和日記拿出來,從中選擇好材料,為寫作服務。審題、立意、選材是作文指導的方向,除此之外,還應該引導學生譴詞造句,用上各種寫作手法、技巧,謀篇布局等。教師指導方法得當,學生才能寫出符合要求的作文。
對學生作文的批改、講評,我不是採取傳統式的教師承包批改、講評的做法,而是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作文的批改、講評。學生自己批改、講評作文的形式多種多樣,如師生共議共改、小組合作評改、同桌互評互改、個人自改自評等。讓學生及時發現自己作文中的缺點,學習他人作文中的優點,達到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的目的。學生改好作文後,再抄進作文本。作文交上來後,我對每個學生的作文都進行認真地批改。在給學生批改作文時,我盡可能用上一些激勵性的評語,把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挖掘出來。如別致的題目,好的開頭和結尾,一個精彩的詞句等,都給予肯定贊揚,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對寫作的信心。對於作文中存在的問題,如錯別字、用詞不當、句子不完整等等,用上固定的修改符號給學生標出來,讓學生自己修改,培養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批改過程中,認真推薦出本班的「代表作」。批改結束,及時講評。講評分為簡評和詳評兩種。簡評部分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給予表揚鼓勵,委婉地指出作文中的不足之處,並提出修改方案,防止今後重蹈覆轍。詳評班裡的「代表作」,我引導學生討論,說說這篇文章好在哪裡,存在哪些問題?如何修改?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互相啟發,達到取長補短、以優帶差、共同提高的目的。
以上是我在寫作教學實踐中管窺之見。語文教學成在作文,敗在作文。在寫作教學中,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還有待我們語文教師去共辟蹊徑。

閱讀全文

與培養小學生的作文能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