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農村小學體育課程設計

農村小學體育課程設計

發布時間:2021-02-18 12:28:50

⑴ 有關小學體育教學書籍

著作類

1、《農村小學體育課程設計》共3分冊(水平一二三)

作者:曲宗湖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4年11月

ISBN:704016014 字數:400千字

2、《課程綱要?小學體育教育人教版必修》上下冊

時間:2009-5-5編輯:科任組(周霞)編輯:科任組(周霞)

3、《運動養生》

作者:張銘
出版社:中國三峽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年08月ISBN:9787802235359

張銘,男,1969年出生。碩士,運動人體科學專業。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中國體育科學學會會員,健身健美私人教練,田徑國家級裁判。在國家體育總局體育
科學研究所群體研究中心從事國民體質、大眾健身等研究工作。參與編寫《體質測定標准知識問答》、《第二次國民體質監測報告》、《國民體質健康科技指導手
冊》等專著;發表學術論文和科普文章39篇,並獲得省部級科研成果獎。

4、《體育與健康》

作者: 鄭鴻
出版社: 遼寧大學出版社

書號: 7-5610-5185-9
發行時間: 2006年08月

5、《體育與健康》

書籍作者:夏思永,楊善乾主編

圖書出版社: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圖書
出版時間:2001-08

開本:16開
頁數:374頁
字數:336000千字

6、《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教案設計》

作者:於素梅
出版日期:2005-9-1

出版社: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7、《中學體育與健康教材教法》

作者:王啟明,王海燕,李建英主編

出版社:人民體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09-01

頁數:489
ISBN:978-7-5009-2995-6

8、《少年運動訓練問題(蘇聯體育科學研究所和體育學院關於青少年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問題論文集)》

9、《與體育教師談心》

索書號:G633.96/2
ISBN號:7-5361-3087-2

著者:李大春主編
出版者: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廣州),2004

10、《體育教學論》

書籍作者:史兵主編
圖書出版社:陝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陝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6-08

頁數:216頁 ISBN:9787561335239

11、《體育教學論》

書籍作者:毛振明/主編
圖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5-07
ISBN:9787040169119

12、《新編體育教學論》

書籍作者:鄧星華譚華 圖書出版社:華東師大

出版社:北京體育大學圖書

13、《最新學校體育教育訓練規則與運動員選拔及科學選材評價標准實務全書》

14、《21世紀體育教師繼續教育叢書:中小學體育健身園地的設計與實施》

書籍作者:毛振明,毛振鋼著

圖書出版社:人民體育

出版時間:2003-03
ISBN:9787500922735

15、《21世紀體育教師繼續教育從書:體育教師的素質與基本功》

書籍作者:組委會
圖書出版社:人民體育

組委會人民體育 出版時間:2004-05
ISBN:7500923228

16、《21世紀體育教師繼續教育叢書:青少年學生形體教育》

書籍作者:組委會
圖書出版社:人民體育

組委會人民體育 出版時間:2003-01
ISBN:7500922191

17、《21世紀體育教師繼續教育從書:體育課程的束力與靈活性》

書籍作者:杜美
圖書出版社:人民體育

杜美人民體育
出版時間:2002-12
ISBN:7500922132

18、《21世紀體育教師繼續教育叢書:學校體育測評理論與方法》

書籍作者:本社編
圖書出版社:人民體育

本社編人民體育
出版時間:2003-01
ISBN:7500922426

19、《21世紀體育教師繼續教育叢書:中小學體育健身園地的設計與實施》

書籍作者:毛振明,毛振鋼著
圖書出版社:人民體育

毛振明毛振鋼著人民體育
出版時間:2003-03

20、《中小學體育教學評價的基本理論與實踐——體育教學實用技能叢書》

作者:姚蕾,楊鐵黎
編著
出版日期:2004-11-1

出版社: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ISBN:9787811002270

21、《田徑技巧/大眾體育技巧叢書》

作者:單穎
編著
出版社:中國社會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9-1
ISBN:9787508709932

22、《乒乓球教學(現代體育運動技術教學教案叢書)》

I S B
N:9787811002232
簡化ISBN:781100223

作者:作者 ( ) 羅伯特·霍施·繪圖 ( ) 約阿希姆·努色

出 版
社: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1

23、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案例叢書
《體育與健康》教學案例精選

作者:趙偉芳,馬春花主編
出版社:中國標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1-1

ISBN:9787506654074

字數:665000

頁碼:433

24、青少年陽光快樂體育叢書:...

ISBN編號: 9787510019944

出版時間: 2010-5-1

出版社: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頁數: 160

作者: 體操、藝術體操、蹦床...

25、健美

ISBN編號: 9787807209669

出版時間: 2008-8-1

出版社: 吉林出版社

作者: 興樹森主編

26、體育網路知識系列叢書(40冊)

原價:592元

作者:

出版社:內蒙人民版

出版日期:2006.5

ISBN:720408439X

27、課余體育新視野——現代學校體育教學叢書

作者:曲宗湖,楊文軒主編

出 版 社: 人民體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1999-11-1

字數:160000

ISBN:9787500918462

28、體育教學理論問題與案例/體育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叢書/

29、體育與健康教學參考書

ISBN編號: 9787504571403

出版時間: 2008-6-1

出版社: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

頁數: 296

作者: 梁道松 主編

30、體育教學計劃編制技巧與案...

ISBN編號: 9787303097784

出版時間: 2009-2-1

出版社: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頁數: 213

作者: 毛振明,於素梅主編

31、體育與健康教學研究與案例

作者:季瀏 主編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5-1

ISBN:9787040201543

32、小學體育教學策略

書號:20100548

ISBN:978-7-303-10724-7

作者:毛振明

33、體育教學內容選編技巧與案例/體育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叢書

作者:毛振明//於素梅

出版社:北京師大

出版日期:2009-02-01

ISBN:9787303097821

頁碼:194頁

34、小學體育與健康教學案例精選/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案例叢書

作者:張吾龍//胡德剛

ISBN:9787506659840

出版社:中國標准

35、中小學體育(體育與健康)教學活動設計(新課程教學活動設計叢書)

作者: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1071878

頁碼:165 頁

出版日:2005年06月

36、體育教學實用案例(全國體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推薦叢書)

作者:全國體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組織編寫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1-1

ISBN:9787300111940

37、中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的編訂與案例/「疑難問題解決」叢書

ISBN編號:9787807435822

出版時間:2010-06

出 版 社:寧波出版社

版次印刷:2010-06

作 者:朱水敏

38、小學體育教學策略/學科教學策略系列/中小學教師教學策略書系

作者:毛振明//萬茹

出版社:北京師大

出版日期:2010-08-01

ISBN:9787303107247

39、中小學體育教學評價的基本理論與實踐——體育教學實用技能叢書

作者:姚蕾,楊鐵黎 編著

出版社: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11-1

ISBN:9787811002270

40、中小學體育與健康教學案例專題研究/校本教研叢書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8

作 者:董玉泉

ISBN:7308041824

41、小學體育與健康教學案例精選/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案例叢書

作者:張吾龍//胡德剛

出版社:中國標准

出版日期:2010-12-01

ISBN:9787506659840

42、體育教學模式問答——21世...

ISBN編號: 9787500923725

出版時間: 2003-2-1

出版社: 人民體育出版社

頁數: 191

作者: 趙立 主編

43、體育教學安全防護技巧與案例/體育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叢書

出版社: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 者:毛振明//於素梅

ISBN:9787303097807

44、中小學體育與健康教學案例專題研究(校本教研叢書)

作者: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8041829

頁碼:312 頁

出版日:2005年08月

小學教育的論文選題有哪些

你要看一下你自己究竟研究的是哪一方面,您小學教育只是代表你的專業,要看你具體研究的哪一個專業方向,跟你所擅長的去確定題目,你也可以找你的老師去商量。

⑶ 農村小學體育課程設計的目錄

一年級教學目標
一年級第一學期
第1課觀摩高年級體育課
第2課學習排隊
第3課復習隊列:二列橫隊、二路縱隊游戲:丟手絹
第4課游戲:老鷹捉小雞
……

⑷ 農村小學體育課程設計的內容提要

該書的面世,將為農村體育(兼職)教師如何依照課程標准實施系統化、科學化體育內教學提供最容直接的幫助,也為「課程標准目標理念」這一理論與「農村體育現有資源」教學實踐緊密結合做出了可喜的嘗試。
本冊為《農村小學體育課程設計》(水平1分冊教師用書12年級)。

⑸ 中小學體育課運用信息技術最大的障礙和困難是什麼,解決對策

首先,硬體環境滿足不了日常教學,課時不足。
經過兩次「普九」工作之後,農村中小學普及了計算機機房,但由於計算機產品更新換代速度快,七八年前購置的機器已經滿足不了現在的教學。以我校為例,校機房的機器是十年前教育局統一配置的,又經過後來的升級,賽揚1.7的cpu 、 128M的內存的電腦幾乎只能滿足OFFICE系列的教學,武漢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術教材,七年級下冊、八年級上冊、八年級下冊里所要求的PHOTOSHOP、FLASH等軟體就很難運行,特別是關於聲音處理、機器人方面的內容,因為缺乏相關硬體,這方面的內容就沒有納入到教學計劃中來。而且有的學校機房因為缺乏相關硬體至今沒有組成區域網,教師無法廣播教學只能一對一進行輔導,嚴重影響教學效率。
在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的課時一直是影響教師教學的主要原因。在硬體環境、師資較好的學校,信息技術課一個班一般是每周一節,而在一些比較落後的學校,信息技術課一個班甚至兩周一節。信息技術學科本身的特點,對知識連續性的要求很高,一節課45分鍾對於既要接受理論知識又要進行實踐操作的學生來說,本來就很少,再加上課與課之間相隔的時間過長,知識沒有得到鞏固,學生學什麼忘什麼,因此每節課教師都要拿出一部分時間回顧上節課的內容,如此一來,教學進度跟不上,教學內容滯後。教師完成不了規定的教學內容,學生也無法完成實踐內容,嚴重影響教學質量。
其次,信息技術老師專業化程度不高,缺乏信息技術教學的研究。
信息技術教師數量不足曾是制約信息技術教育發展的主要因素,後來經過各方面的努力,信息技術教師的數量得到了很大的補充,可是從其他學科「轉行」到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師卻佔有很大名額,這樣做確實可以彌補信息技術教師數量的不足,可也大幅度降低了信息技術教師的專業素質。盡管政府、教育局加大了信息技術方面教師的招聘力度,但受到待遇和工作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很多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不願意到農村學校任教。
信息技術學科是一門強調實際應用的學科,教學內容更新速度非常之快,這就需要教師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進行加工升華。而非計算機專業的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上是現學現教,根本就沒有精力去深究教學內容,更沒有精力和能力去研究教學方法。而且在大多數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不僅承擔著本學科的教學工作,還擔負著學校檔案管理員、學籍管理員、課件製作員、網站編輯等角色。由於農村計算機技術普及程度不夠,很多信息技術教師就成了解決計算機問題的專業人員,當網路、計算機、列印機、多媒體設備出現故障時,無論是在教室還是辦公室、會議室,都有他們忙碌的身影。面對繁雜的工作,信息技術教師不好說拒絕的同時,投入到本學科教學研究上的時間與精力也大大減少,嚴重影響了信息技術教學質量。
第三、同課多上,重復式的教學抹滅了教師的激情。
盡管目前信息技術教師的數量較過去有所增加,但在農村中小學,一所學校只有一個到兩個信息技術教師的現象非常普遍,一個教師負責一個年級甚至是兩個年級的信息技術教學任務的情況經常發生,而目前有些農村中小學,一個年級的班級數量多達十個以上,因此同樣的教學內容,教師要重復講十次左右。教學內容過多重復講授,磨滅了大多數教師的教學激情。加之班級容量過大(50人左右),機器數量不夠,常常是2~3名同學共用一台電腦,教師在教學時需要分一部分精力進行組織管理教學,因而,不少教師幾堂課下來已經是身心俱疲,教學積極性降低了,教學激情也沒有了,開始機械式的應付教學。
第四、學生信息技術基礎差、起點不一,對信息技術課沒有正確的認識
在學期剛開始的時候,筆者對校兩個年級十幾個班進行了一次學生信息技術基礎的調查。結果顯示,有一大半的學生在小學時候學習過信息技術課,有一定的信息技術基礎;部分學生直到初中才接觸信息技術課,其基礎為零。可在實際教學中筆者卻發現,有一定信息技術基礎的同學,其基礎也僅限會正確的開關機,很多學生連最基本的使用拼音輸入法打字也不會,而基礎為零的同學,面對電腦屏幕、鍵盤竟無所下手。信息技術的學習是一個連續性比較強的過程,前面學習的內容和打下的基礎對後續知識的學習產生直接影響。而課堂上老師不可能把每個同學都照顧到,這樣一來就形成了分化,基礎好的同學信息技術水平越來越好,沒有基礎的同學依舊不知所措。長期如此,部分學生便喪失了學習信息技術課的興趣。
還有一個更加嚴重的現象,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缺乏正確的認識。筆者在調查中發現,幾乎百分之七、八十的學生認為信息技術課是用來玩游戲、休息的課。甚至有學生抱怨,課堂上講解的內容太多,留給他們玩游戲的時間太少。信息技術在學生心中沒有分量,教師在課堂上所做的一切得不到學生的回應,教學便成了單方面的事,教師也失去了教學的動力。
第五、信息技術課隨叫隨停,缺乏有組織的教研活動。
目前,大多數地區義務教育階段的信息技術課還是一門非統考科目,不受領導和師生的重視。由於中、高考成績關繫到個人的前途命運,農村學生更加重視文化課的學習。每到月考、期中、期末考試前,信息技術課總會被數學、語文等學科佔去。信息技術課的教學計劃成了擺設,隨叫隨停。遇到學校統計報表、錄入學籍檔案、中考報名等工作時,信息技術課經常被停課,教師被抽調借走,去完成這些任務。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在夾縫中求生存,教師專業前景一片暗淡,教師不抱積極態度,消極面對日常教學,得過且過,不求進取,不思創新。
信息技術學科不像其他學科,可以在年級內、校內組織豐富的教研活動,提高老師的教學水平。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教師通常只有1~2名,無法在科內組織教研活動,在校內組織的教研活動中,也幾乎是由非信息技術教師進行評價,無法給出實際建議,評價一片叫好,沒有實事求是。缺乏有組織的教學交流和教研活動,信息技術教師就像井底之蛙,接觸不到新鮮而有效的教學方法和經驗,從而導致課堂教學一成不變,沒有新意和活力。
面對這些問題,都有哪些解決對策呢?筆者在此談談自己的愚見。
首先,根據現有條件,採用合理的教學方法,選擇適合的教學內容。
教師要根據現有的條件靈活組織教學,採取分組教學,讓學生自主學習。在硬體環境不理想、學生基礎差的農村中小學,要尤其重視分組教學,把信息技術基礎好的學生和基礎差的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選派有責任感的小組長,給予小組長最大權利和義務,幫助教師管理組員,督促和監督組員完成課堂實踐內容。
另外要合理改編教材,適當降低內容難度。因為小學和初中沒有完善的信息技術課程標准,沒有適合各個地區的通用教材,各個地區的信息技術教材也不盡一樣。這就需要信息技術教師根據學生的基礎來選定合適的教材,適當的時候還要對教材進行改編,例如:武漢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術教材,八年級下冊十五課《機器人訓練營》,就要進行適當修改,應該把這節課,變成一節機器人的展示課,而不是研究課,讓學生通過上網搜索,圖片展示了解機器人知識,而不是通過調配實體機器人進行學習。
其次,提高信息技術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思想觀念。
實踐證明,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才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信息技術教師要學會利用現代信息傳輸手段,加快教育信息的傳播,用現代觀教育念沖洗頭腦,徹底摒棄沉默守舊的思想,要與時俱進。那怎樣提高信息技術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思想觀念呢?首先要明確信息技術教師是什麼。信息技術教師是一名技術人員、是一名出色的授課教師、是一個管理者、是一個服務者、是一個研究者、是一個實踐者。信息技術教師要抬頭走自己的路,做學科型教師、研究型教師。專業發展要專一,不能急功近利,要靜下心來剖析自己,發掘自己的專長和興趣,把學生的發展放在事業的第一位,孜孜不倦地進行新知識的學習。其次,要在教學上下足功夫,在授課的方式和方法上,虛心求教,向同行前輩請教,向其他學科優秀教師請教。要善於閱讀,讀一些教育理論書籍,讀大師作品、經典作品,通過讀書加深自身底蘊,提高自身學養。最後,特別是農村信息技術教師要有職業信仰,要堅定不移的把信息技術教育這條路走下去。
再次,將信息技術教師還給課堂,優化信息技術課課程結構。
信息技術教師雖說是技術型的老師,但其主要的工作仍舊是課堂教學,雖說目前農村地區信息技術沒有得到充分的普及,缺少電化方面的人員,但學校可以通過招聘等方式來解決電化人員缺乏的問題,不能把信息技術教師借來填數,要把信息技術教師還給課堂,還給學生。
而如何去優化信息技術課程結構,筆者認識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1、從課程本身上努力。根據國家教育部《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的規定,《信息技術》課程在小學、初中階段課時不少於68學時,而目前絕大多數學校是沒有達到這個標準的。這里就需要各級領導對信息技術教育有充分和正確的認識,肯定信息技術教育的重要性,強調和貫徹好素質教育的方針,根據實際情況最大程度的去履行《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的規定,增加信息技術課的課時。
2、在課程結構上下足功夫。例如:在武漢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級《信息技術》上冊中,活動內容被分WORD文字處理、POWERPOINT幻燈片製作、PHOTOSHOP圖形處理,這個三活動單元。教師在進行這個三個部分的教學課程設計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基礎和接受能力,對三個模塊的課時安排進行科學的設置,避重就輕,在學生容易接受感興趣的內容上要增加課時,在難度大、對電腦硬體要求高的內容上適當減少課時。
3、要採取適當的評價方法。在學期開始時採取診斷性評價,通過問卷、訪談等調查方式來了解學生的的信息技術基礎。在平時作業管理時我們要採用形成性評價,去發現學生的錯誤,鼓勵他們學習。在一學期結束時,採取終結性評價,考察學生這一學期對所學知識的了解。
第四、加強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認識,努力提高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興趣。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是為了適應技術迅猛發展的信息時代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而設置的必修課,是以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和信息技術操作能力為主要目標,以操作性、實踐性和探究性(創新性)為特徵的指定學習領域,對於培養國家建設和國際競爭所需的信息技術人才、提高全社會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而如何讓學生對信息技術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一是社會、學校、教師要對信息技術課的重要性有足夠的了解。目前農村中小學教師的繼續教育政策已經得到全面的貫徹,在每年暑假期間都有專門的信息技術培訓,可以抓住這個機會對每個學科的每個教師去宣傳信息技術教育的重要性。各個學科的教師都正確認識了信息技術課,都重視了信息技術課,潛移默化的,學生對信息技術課,就會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二是每個信息技術教師都要守護好自己的陣地,利用信息技術課的自身特點向學生宣傳它的重要性,教師不僅要用說教的形式向學生宣傳信息技術課的重要性,而且要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自己去體會它的重要性,從而形成正確的認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人對某一事物感興趣時,認識和接受就快;而毫無興趣時,認識就慢,或者不予接受甚至極力排斥。因此要提高信息技術教學的質量必須提高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科的興趣。教師可以從玩游戲入手,上課時多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自由操作,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計算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造和思維能力。信息技術課要有自身的課堂特點,要有別於其他學科,要讓學生真正的當家作主,讓學生深切的感受到學習信息技術課是快樂的。
第五、利用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組織多元化的教研活動,開展豐富的教學評比。
傳統的教學研究形式是在學科內或者校內進行的,而信息技術學科有它得天獨厚的優勢,它的教研活動的方式除了像其他學科那樣進行公開課,優質課,教學座談等形式外還有一種信息技術學科特有的教研方式——網路教研。在農村中小學,學科內或者是校內的教研活動難以開展,校間教研活動難以組織的前提下,教師可以在信息技術教研室的安排下,進行網路教研。當然信息技術學科不能單一的採用網路教研,要常規教研與網路教研相結合,讓它們之間進行優勢互補,利用網路教研促進常規教研更上一個台階。組織多元化的教研活動,能讓信息技術教師接觸到更新穎更有效的教學模式與方法,提高教學能力。
信息技術教師除了參加每年舉行的教師教育技能大賽和輔導學生參加信息技術競賽之外,還要多參加市區校各級舉辦的公開課,優質課的評比。公開課,優質課是教師經過精心設計和准備進行的展示課,體現了教師的教學功底和專業底蘊,但有時卻不能充分體現常規課堂的情況,因此舉辦常規課評比也非常重要。信息技術教師要通過各種豐富的教學評比,認清自己的不足,集他人之所長補己之所短,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存在的那些問題和所面臨的那些困難,不是一天所成的,而是由諸多原因所造成的,我們也不能指望在很短的時間內解決那些問題,只能本著實事求是的觀點,敢於正視這些問題,採用科學的態度,不斷改革,銳意進取,就一定能讓信息技術教育在農村這片貧瘠而又渴望生機的土壤上發芽,生根、成樹、成林。
(轉載網上)

⑹ 農村小學體育課程設計的編輯推薦

一年級教學目標
一年級第一學期
第1課觀摩高年級體育課
第2課學習排隊
第3課復習隊列:二列橫隊、二路縱隊游戲:丟手絹
第4課游戲:老鷹捉小雞
第5課新學隊列:立正、稍息興趣練習:墊上各種滾動
第6課新學隊列:向右看齊興趣練習:各種墊上滾動接力
第7課廣播體操前滾翻成直腿坐撐
第8課廣播體操前滾翻成分腿坐撐
第9課廣播體操前滾翻成屈腿坐撐
第10課廣播體操前滾翻成並腿蹲立
第11課廣播體操前滾翻成蹲立——起立
第12課廣播體操技評:前滾翻成蹲立——起立
第13課正確的坐、立、行姿勢各種姿勢的自然走步
第14課新學隊列:向前看齊兩臂放在不同部位的前腳掌走
第15課游戲:看誰踢得多
第16課游戲:看誰傳得多
第17課小足球:射門、傳球
第18課拍皮球
第19課游戲:擊中高分
第20課游戲:沙包打沙包
第21課游戲:炸碉堡(投沙包比遠)
第22課上手或下手持沙包擲遠
第23課耐久跑:300~500米跑跑走走
第24課耐久跑:結伴跑跑走走300~500米
第25課冰上行走游戲:冰上行走接力、拉「車」賽
第26課雪地玩耍、游戲
第27課認讀皮尺、實際測量游戲:急中生智
第28課分組測量並記錄自己的身高結伴自主游戲
第29課填寫《體育課學習成績評價表》
第30課健身練習小組合
一年級第二學期
第1課重溫體育課堂常規游戲:摸摸這兒、摸摸那兒
第2課新學隊列:向中看齊游戲:守住自己的區域
第3課拍手操生活中的提重物跑、拉手跑
第4課拍手操生活中的折線跑、追逐跑
第5課拍手操不同開始姿勢的起跑
第6課拍手操前腳掌著地的快跑
第7課運動能力評價:30米快速跑(或7秒鍾10米往返跑1
第8課柔韌素質練習
第9課柔韌素質練習游戲:架人下縱叉
第10課技巧:縱叉
第11課技巧:縱叉(模擬組評、自評)
第12課技評:縱叉
第13課游戲:指認方位、猜拳跳步
第14課模仿動物爬行
第15課攀越肋木(或自然障礙)
第16課游戲:模特大賽
第17課游戲:高人、矮人、超人超人接力
第18課仿生動作模仿:小兔起床游戲:小兔上學
第19課立定跳遠測量方法自測和互測立定跳遠
第20課游戲:拍「元寶」模擬測試:坐位體前屈
第21課拋接籃球
第22課傳接球游戲
第23課游戲:聽名稱、指部位打、跑、追、官
第24課游戲:聽名稱、指方位傳、運籃球過線
第25課游戲:拍手接力賽
第26課游戲:單跳雙落過河溝
第27課測量體重的相關知識認讀體重秤或磅秤
第28課測量體重測試坐位體前屈
第29課填寫《體育課學習成績評價表》及《體質健康標准登記卡》
第30課路上安全常識游戲:搶占陣地
二年級第一學期
第1課充實新的體育課堂常規佳!內1游戲:丟手絹(室外)
第2課隊形練習:二、四列橫隊互變游戲:沖過封鎖線
第3課隊形練習:二、四路縱隊互變游戲:跳房子
第4課隊列練習:原地踏步——立定技巧:後滾翻
第5課隊列練習:原地踏步——立定技巧:後滾翻
第6課技巧:後滾翻
第7課隊列練習:原地向左、右轉技巧:生活中的滾動、滾翻開創練習
第8課隊列練習:原地向左、右轉技巧模擬評價:後滾翻
第9課游戲:炸碉堡(推、拋實心球0.5~l公斤)
第10課技能自評、組評:後滾翻
第11課模仿操游戲:龜兔賽跑
第12課模仿操游戲:三人組合騎馬比快
第13課模仿操游戲:投籃比多
第14課模仿操游戲:甩紙炮、拍「元寶」
第15課模仿操游戲:擊中高處目標
第16課上手持輕物擲遠
第17課辨清方位投輕物過橫繩比較遠度
第18課自評、組評:沙包擲遠
第19課跳短繩
第20課跳短繩簡單描述進步或成功後的心情
第21課學習跳短繩計數方法定時計數跳短繩
第22課三人互測跳短繩並記錄
第23課自定距離的結伴跑跑走走
第24課自然地形障礙跑、走6~10分鍾
第25課游戲:溜冰車、打滑比長
第26課游戲:看誰得分多、互射
第27課打「皮猴」(抽陀螺)
第28課分組測量並記錄自己的身高游戲:拍「元寶」、跳格子、拍球比多
第29課填寫《體育課學習成績評價表》
第30課游戲:聽指揮、兩人三足跑談自己的進步
二年級第二學期
第1課說出處於正確或不正確身體姿勢的感覺校內安全小常識、正確姿勢的走步練習
第2課隊列練習:齊步走——立定游戲:集體保齡球
第3課隊列練習:齊步走——立定游戲:不同方式的傳遞實心球接力
第4課游戲:不讓你抓到
第5課隊列練習:向後轉游戲:二人堵截一人
第6課隊列練習:向後轉生活中的實用跑
第7課不同開始姿勢的快速反應起跑
第8課30米加速跑游戲:迎面拍手接力賽
第9課模擬測驗:30米快速跑(或7秒鍾10米往返跑)
第10課運動能力評價:30米快速跑(或7秒10米往返跑)
第11課動力性柔韌練習
第12課組合柔韌、造型練習
第13課技巧:橫叉
第14課技巧:橫叉
第15課運動技能評價:橫叉
第16課游戲:換物賽跑
第17課游戲:摟腰拔河
第18課游戲:不讓球打中
第19課游戲:運球繞桿接力賽
第20課游戲:小青蛙捉害蟲
第21課游戲:跳皮筋
第22課立定跳遠
第23課運動能力評價:立定跳遠
第24課走、跑、跳、攀爬綜合練習
第25課通過不同障礙物的綜合練習
第26課復習所學隊列、廣播操
第27課小組隊列、廣播操比賽
第28課互測體重與坐位體前屈
第29課體育課學習成績綜合評價
第30課健康小知識:保護視力室內游戲:叫人同坐、添一筆
附表《學生體質健康標准(試行方案)》評分表

⑺ 農村小學是如何影響農村文化的

學校與社區的關系是終生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當今國際教育領域十分關注的問題。特別是對於發展中國家,農村小學作為當地重要的教育文化設施,能否對社區發展與轉型起到作用,成為關系農村發展的重大問題。目前我國城鄉之間發展差距仍然很大,大部分人口生活在農村,農村小學是鄉村中最普遍最常見的文教設施,又是政府投資農村教育的主要部分,因此農村小學是否能夠對當地社區發展與轉型起作用、是否與當地社區具有緊密的關系,對於我國農村人口的素質和質量、對於我國農村的轉型、更重要的是對整個國家的穩定、發展和現代化都是具有重大意義的。

一、 時代的要求
1、全球化浪潮的沖擊
正如《國際農村教育報告》所指出的:由於全球化、信息化和城市化的浪潮席捲全球,使發展中國家發生了巨大變化,它「淹沒」了發展中國家的農村地區;現代化正迅速沖擊著傳統的經濟、社會和文化模式,價值觀、掙錢機會、行為模式、社會結構及階層觀念等都經歷著勢不可擋的變化。新技術的滲透、電子媒體、通訊革命等都明顯地影響農村生活的景象,使農村地區的學習需求日益多樣化,推動著教育的發展。
即便在我國邊遠的山區、民族地區,外出、打工、電視傳播、鄉鎮政府辦公自動化、移動通訊等也都在改變著當地從兒童到老人的所有人的行為與觀念。「留守(農村的)人群」成為時下的新概念。村莊中僅有正規小學教育已遠遠不能滿足農村改革與村民發展的需要。
2、科學發展觀的指向
根據科學發展觀,中國共產黨中央適時決定把「三農(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有識之士指出,要從系統工程的觀點解決「三農」問題,即不僅要從經濟角度關注「三農」問題,還應從政治、思想、文化、社會、教育、生態、環保……等方面來關注「三農」問題。筆者曾指出的,發展中國家是一種二元社會,只有從轉型的角度,使農村從傳統的、農業化社會向現代化社會轉型,才是農村發展的正確途徑。

二、國際農村教育發展的經驗
國際經驗表明,當前全球化、信息化和城市化浪潮下的農村社會變化,必須是一種能動的和積極的過程。農村不是也不能處在等待或被動的狀態,而是要主動積極地成為這種變革的一部分。因此當前的農村變化是一種社會轉型,其實質包括農村社會全部范圍的變化,是一個多重目標。通過這種變化把人們普遍不滿意的生活條件變成物質上和精神上都更好的生活狀況和條件,而且越來越強調人類及人的潛能,把他們作為取得發展成果的基礎手段和最終目的。在這種背景下,教育是塑造和完成農村轉型的目標的基礎、載體和關鍵工具之一。農村社會轉型要求每一個人都必須進一步重新學習,以適應新的變化,不論其過去的學歷。包括為所有人的終生教育、正規和非正規教育,及非正式學習機會——必須為農村轉型服務。
當前的農村發展不是以城市為樣板的發展,而是一種經濟社會與生態結合的可持續模式,是一種主動發展,不是依附於城市的發展。稱之為農村轉型。其過程是一個建設性的,不但重視脫貧致富,更重視人的發展,即人的觀念、態度與認知。從而農村社區建設就是一個動態過程,它以社區居民共同學習和教育為起點,凝聚農村社區的共同意識、解決農村社區的各種問題,包括經濟的、社會的文化的等等,是農村社區建設的最根本要素。通過社區參與,逐漸從邊緣化邁向完全參與社會的過程。
教育發展的必要性不是指收入及商品和服務的消費上,而是指他們是否有機會獲取手段和資源以開發他們的潛能並行使其選擇權,以過上物產豐富的創造性生活。這里受教育機會、教育內容及目的是關鍵因素。(《國際農村教育報告》)

三、目前我國農村小學的狀況及其與時代要求的差距
1、目前我國農村基礎教育的狀況
目前我國設有村民委員會約71萬個(《中國農村統計年鑒》)。政府在農村教育投資的主要部分是正規中小學。大陸的小學歷來是農村最基本、最普遍的教育機構,大到鄉鎮的中心小學,小到村莊中的教學點或復式班,總計約52萬余個(《中國教育統計年鑒2001年》)。最發達時幾乎村村都有一個甚至可能是設在村民家中的教學班(點)。我國農村的另一種教育文化機構是農村成人文化(技術)學校,它大多設在鄉,現有4萬余個;更基層一些的設在較中心的村,由村民委員會設立,偶爾鄉政府給予少量資助。周圍村莊共同使用,目前約有44萬余個(《中國教育統計年鑒2001年》)。農村成人文化技術學校主要開展掃盲、技術培訓、法律學習、衛生常識宣傳等,也有開展書報閱覽、村民體育文娛活動的。我國農村的成人文化技術學校數量、分布遠不及農村小學。
當前我國農村的發展形勢對教育的迫切要求——不僅在校的中小學生需要學習,所有農村居民都需要通過各種手段獲得學習機會以參與農村社會的建設,並通過這種建設促成農村社會轉型。而在我國大部分農村最普遍的、相對來說具備一定條件和資源的教育文化信息場所就是農村小學。在當今,大陸的教育格局是政府教育投資主要在正規教育,即國民教育體系部分,在農村就是小學;而終身教育體系主要推向市場。從而,作為大陸不發達的農村,小學必須成為農村社區的中心、促進農村社會轉型的機構。
再者,中國的歷史和文化是一部宗法性農業社會的歷史畫卷。宗法觀念的遺存使得不屬於任何姓氏或家族的作為「公共機構」的學校成為最強有力的村民事務的發起者和組織者。
2、我國小學與時代要求的差距
根據時代要求及國際農村教育發展的經驗,大陸農村小學對社區發展的作用還存在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
1、課程內容和教科書充滿城市傾向,對佔全國一大半的農村人口和地域的狀況反映甚少;校本課程缺乏對社區發展和村民生存的關注,難以激發學習熱情,也對村莊發展無關痛癢。
2、教師常常不是本社區成員,對社區沒有多少了解,對村民疾苦了解不多,對社區沒有感情,對農村社區發展的迫切性沒有感觸。有些教師家住城鎮,對學校工作早來晚走,僅僅把學校工作當作謀生手段而已。
3、本地師范學校課程或教師培訓不教授、不解決與當地相關的問題,僅傳授師范一般課程。
4、小學作為當地主要的或唯一的文化教育設施,時常是除了學生上課時間,其它時間一律關門。學校的資源在課外時間不能發揮作用。學生不能使用,村民們更無法觸及。少有小學主動發展為社區活動中心。
5、教師不家訪。經常家訪的老師常常是被評為先進、優秀或模範的人。
6、農村學校除了有的地方有危房,還有設有各種專門教室的新建的樓房。但是非常遺憾的是,花了很多錢、有的還欠了債,這些樓房缺少設施、設備,裝備不起來,更缺乏各類教師和專業人員指導學生使用。時常成為擺設。脫離當地的需求。
7、學校遇到任何大小問題首先想到的是找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很少依靠(社區)村莊的力量。
此外,學生家長將教育責任推給學校,使學校工作缺乏家長配合;學校教學與社區脫離,將教育局限在教室內,限制了學生的學習經驗,脫離了社區需要與社會發展;學生的學習被捆在教室之內、書本之上,不但損傷了求知的好奇心,更讓學生成為生活的侏儒,喪失轉化知識為社區服務的動力,連自身的生活能力也難應付。
再者,在終生學習的時代,農村居民在義務教育結束之後,除了升入各類正規學校,在村莊里的學習需求很難滿足。這一事實表明,由於農村教育資源匱乏,農村人口的終身學習機會和發展權利沒有得到充分保障,使農村人口與城市人口的基本素質差距繼續擴大,農村發展面臨更加艱巨的任務。
我國農村小學與當地社區發展脫節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應試教育。
我國是一個過分看重正規教育的社會,非正規教育主要推向市場,因此政府的教育投資基本都集中在正規學校中。不論在哪一級行政區域內,特別是在不發達地區尤其如此。正規學校是當地教育資源最豐富的地方。但長期以來,由於應試教育仍佔主導地位,正規學校採取的是封閉的辦學形式,目前一般只完成義務教育中初等教育的任務,以升學為目的,基本脫離當地發展,較少與當地發展相聯系,缺少或沒有與農村社區的互動。特別是使不發達地區的寶貴教育和學習資源未能充分發揮作用,白白浪費了,沒有為廣大農村群眾所享用。

四、全球化時代,大陸農村小學應發揮的作用
社區是學校發展的土壤。只有學校與社區形成互動關系,社區與學校才能同時獲得發展,教育與社會也才能協調發展。學生在學校中學到的新知識、新技能和新態度,只有在社區獲得相應的環境才能夠對社區發揮作用。如此社區成員必須與學校同步學習,創造和營造不斷發展的社區環境。而學校、學生和教師就是社區學習的媒介,他們通過宣傳、動員、表演、示範等非正規和非正式教育形式,使村民獲得新思想、新行為、新技能。社區和家長也從這樣一些活動和專門安排的活動中了解學校、熟悉學校和幫助學校。
學校為社區服務,不僅停留在出借學校硬體設施,而是讓學校成為村民終生學習的資源,讓學校能以滿足村民的學習需要為目的,實施開放校園、鄉土教學、開展社區教育、社區參與學校等。
在全球化的時代,我國農村小學對社區發展的作用可以從不同角度或不同層面來看。
從學校方面開展的活動看,可分為:
首先是學校內的教育教學活動。由於我國農村居民居住相對分散,社會、文化、體育、娛樂生活相對不足,學校本身的一些教育活動作為一種非正式學習方式對村民就會產生影響。如學校舉行的升旗儀式、「五一國際勞動節」「十一國慶節」的假日、學校設定的「開放日」、以及學校舉行的各種全國性或教育系統或本校的兒童少年活動、學校獲得的先進設備儀器、學生的教學實踐、社會活動等,都使當地村民了解獲得外部的信息,獲得參與的機會。這些活動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一部分,但對村民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其次是學校外部的活動。又可分教育活動和非教育活動。
其中教育活動包括利用學校設施或由學校教師、學生開展的掃盲、培訓、宣講、展示、放映、集會、文化、體育、娛樂、閱覽、討論等活動。這些活動具有凝聚人心、發揚民主、激發情緒、活躍氣氛、提高素質等作用。
再次是非教育類活動。特別是在尚不太發達的地區,農村小學是唯一與政府與外部有聯系的機構,學校有責任取得上級或外部支持,牽頭、組織開展專門為村民改善生活境況的活動。例如基礎設施建設、基本生活條件的改善(衛生、環境等)、富裕地區發展網路化村莊等。
社區活動的各種形式——由工廠、農場、船廠、商店、銀行、辦公室、法院、醫院等構成場所;由管道工、醫生、木匠、農民、機械工、售貨員、漁民、建築師、科學家、牧民、廣告商等構成活動主體;由劇場、電視、舞台、音樂等構成表象世界。所有這一切社區活動形式都可以緊密地與學校的教育功能結合起來,成功地構成一種直接交往的模式,從而對學生和村民的學習和實踐活動產生深遠的意義,並指引他們不斷向有利於個人成長、社會融合及再融合的方向邁進。
從兒童發展和學校發展來看,學生是農村發展的重要力量。兒童自身具有一種參與和創造的需要和權利。他們能夠以與成人不同的視角和更加敏銳的目光,提出社區建設和關系他們自身發展的問題,必須發揮他們的這一作用,他們通過參與社區,可以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改善社區生活、改善自身的生存環境,自身獲得了社會發展能力和社會適應、社會參與能力。同時必須從小培養兒童參與社區(會)的能力與態度,成人後才能積極為社會做出貢獻和服務(葉敬忠等);學校通過與社區的聯系、社區人員的參與,了解了社區需要、獲得了社區支持,發掘了學習資源,拓寬了學習領域,擴充了學習內容,使學校更具活力與生命力,更具有本地特點。從而也創造出了各具特色的學校模式。
農村小學為社區服務,使教師認識到社區服務的教育含義,學習並非只能在教室產生,有計劃安排的社區服務,有可能帶來更充實豐富的學習功效。按照終生學習的理念,學生學習包括課堂學習和社區生活實踐,社區也是學生的學習資源。為使學生校內學習在社區有應用機會,教師需要了解、掌握社區的學習資源,了解其與課堂教學結合的方法,學生家長也需要了解終生教育理念,配合教師,協助教師從事社區參與的教學工作。從而產生學校與社區的互動,社區居民從中獲得學習經驗,也推進了社區的變化。
從農村社區的發展看,農村社區是受益最大的。它們不斷從學校從教師從學生那裡汲取新力量,獲得新信息,並不斷轉化為日常的行為和實踐。從而推動農村社區在生產生活上、文化和教育上不斷向現代化的可持續發展的方向轉變。並通過以學校作為社區活動中心的社區學習、社區參與,提高社區自身發展的內在能力,從參與社區逐漸到參與社會。
我國是一個民族和民俗文化都非常豐富的國家。農村小學與社區的互動,根據社區需求設計課程,並且促進社區發展,滿足社區的學習需要,能夠給學校帶來活力與生機,才能發展出獨特的社區生活和學校文化。
總的來說就是:
——服務對象擴大到整個村莊的所有村民;
——學校角色:從「升學機器」轉變為「社區教育文化信息中心」;
——課程資源:農村社區整體成為了一種課程的資源,課程與社區生活緊密結合,課程設計採取社區參與和家長參與的模式;
——學習內容:擴大到社區的經濟發展、生態與環境保護、衛生健康和文化休閑。
——教學方法:注重自我探索,應用各種資源,開展經驗學習;
——場所多樣化;
——成就多元評價:不以考試作為唯一標准,任何特殊表現及各種非工作成績都得到認可。

五、 創造必要條件,使農村小學發揮對當地社區發展應有的作用
有人可能會認為:這種小學對社區的作用或學校作用的擴大,需要經費,需要教育發達地區先行。恰恰相反,在發達地區,城市功能完備,社區大多為居住而建,時常是居民不熟悉社區、社區不了解居民,社區與居民脫離。他們需要在農村終生學習模式的帶動下,才能逐漸形成教育與社區的融合。但農村則不同,學校與農村居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學校有時是村莊中唯一的社會機構。它不發揮作用,農村何以發展!
但農村小學對當地社區發展發揮作用是需要一定條件的。這些必須條件是:
——在法律、法規、政策、規劃中,承認非正規教育、非正式學習與正規學習和教育具有同等的地位,才能保障農村人口享有平等的終生學習和發展的權利。
——政府與非政府組織必須以二元社會的視角、從農村需要出發,對現已處於弱勢地位的農村小學以專門的考慮和支持。包括他們所需要的圖書設備、設施和器材、農村小學教師的編制和調配、農村小學教師的培訓、晉升和資格、農村小學教師的待遇、農村小學教師的負擔等,滿足農村小學和社區學習的基本要求。
——把農村正規小學納入終生學習體系,才能保障農村居民的終生學習機會。

六、繼承並發揚農村小學為當地社區發展服務的優良傳統
進入現代社會以來,我國學者和教育家一直在不斷探索農村教育發展之路。陶行知、晏陽初、梁漱溟是他們中的著名代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及其實踐,使其成為具有世界影響的教育家。晏陽初的平民教育與鄉村建設、鄉村改造運動不僅在中國流傳至今,而且在世界三大洲傳播。梁漱溟提出了鄉村建設理論,並在鄉村設點實驗。
近幾十年來,一大批農村教育工作者如湖南省炎陵縣魯坑小學的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人大代表馬安健,雲南省大理州巍山縣慧明小學草場分校的「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畢國才及其他千千萬萬的農村教育工作者,都利用自己執教的農村小學為當地發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馬安健認為:今天的農村面貌是十年前農村教育的結果,今天的農村教育是十年後農村面貌。農村小學的學生,是未來改造家鄉、建設家鄉的接班人和主力軍,他們更需要受到良好的教育;要發揮農村小學的整體功能,促進當地社區經濟、社會的發展。他的學校建立了農林牧副漁實驗、示範基地,將書本知識與實踐結合;組織學生開展村莊調查;針對村民需求開展養魚實驗,促進了當地漁業發展;還開展了培育水稻良種、採集樹種、生產米粉絲、復收茶油等村莊活動;學校栽種了果樹實驗田,帶動了果樹專業戶的出現;建立「小學農民業余技術學校」,培訓農民建立了基建隊,還建立了「教學設備廠」,促成了村校聯辦企業;在小學開辦「中國農村致富技術函授大學炎陵縣分校」,為村民學習提供了便利;小學還牽頭在村裡建橋梁、架高壓線、建有線電視台等。他們的學校堅持了為當地社區服務的方向,發揮了學校對社區的輻射功能,使學校成為教學中心、農民繼續教育中心、農業技術推廣和指導中心,使當地村民的生活得到極大改善。村民們說「小學為我們致富帶了個頭」。
雲南省巍山縣村校點長期發揮著這樣的作用。這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國家級貧困縣,山區面積佔92.5%。只有一名教師的教學點208個。彝族教師畢國才是草場小學的教師,這是一所「單人學校(只有一名教師)」。他不僅擔任小學生們的老師,而且成為全村男女老少共同的老師。他組織年輕人辦起了「掃盲班」和「科技班」,幫助他們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調整種植結構,推廣科學種田。他帶領群眾,使草場村陸續實現了通電、通電視、通電話、通公路、通自來水,使村民生活大為改善。他創辦校辦工廠,利用機器為群眾碾米磨面,帶領村民種植藍桉、核桃、雲南松等經濟林果。他還是「編外村長」和「法律顧問」,村民有了事情都願意找他解決。他的事跡引起了英國救助兒童會的關注,它們資助了草場小學和山羊養殖場項目。這一項目的收益一部分將救助村中的貧困學生,一部分用於擴大再生產,產出的小羊無償提供給農戶。畢國才被稱為「辦好一所小學,改變一個小村莊」的山村教師。中和村離縣城18公里,是彝族村。教學點24名學生。只有一名叫陳學忠的教師。教學點承擔村裡的掃盲任務,後來又建立起成人技術學校。老師是文化、娛樂的帶頭人,全村的「紅」、「白」喜事、需要「寫」「算」以及寫春聯,都包在陳老師身上。24個學生也是義務宣傳員。他們把政府的方針政策編成歌詞,配上具有民族特色的彝族打歌調,再編成舞蹈教給學生,學生下課就跳,節假日為群眾演出。教學點還在村裡舉辦養羊學習班;村裡老鼠多,用鼠葯破壞生態,師生又宣傳養貓的好處。黃樹村離縣城45公里,人均毛收入不足400元。教學點有14名學生。瞿代堂老師兼辦掃盲班和夜校,宣傳政府的方針政策,組織群眾收看電視。開學前請村幹部商量學校工作,動員群眾自願集資投勞建學校排除危房,在小河上架橋,解決水漲時行路難問題;夜校為村民提供發展經濟的思路,村民開始植樹造林,綠化荒山,嫁接果樹。當地幹部群眾一致認為,只有辦好貧困地區的教學點,才能有效提高貧困地區人口的素質,才能使貧困地區的人民步入小康社會。
山西省柳林縣前元庄實驗學校實行「村校一體」的辦學模式,構建了「三教一體」的教育結構,建立教、科、勞一體的教學體制,走出了一條農村教育為農村發展服務的路。它們實行:村校幹部交叉任職;村裡的經濟發展和教育發展同步規劃,同步運行;教師成為村委的「智囊團」,並建立教師聯系戶制度;學校教師兼任成人教育工作,農民兼任學校教學任務;學校實驗室為農民和農業服務,村裡的田地供學生學習和實驗;學校圖書室既為學生也為農民服務。如此,溝通了學校與農村社區的聯系,密切了村校關系,村民將學校看成「自己的學校」,學校的許多問題依靠村莊迎刃而解了。前元庄的做法在山西省得到了推廣。
從近幾十年的經驗看,大陸農村小學對當地發展所起作用依發展水平不同而分為幾個階段:
第一種是貧困、邊遠地區,農民生活條件很差,各種基礎設施建設相當落後。主要是農村小學教師作為村中最有見識和能力的人,動員、組織村民改善小學條件和動員兒童入學,並同時帶領村民修路、架電線等開展社區自建活動。
第二類為溫飽基本解決、但經不起「風吹浪打」的地區。有的利用小學開展青年生產技能培訓,也有開展書報閱覽的,或開展宣傳動員村民活動。
再有就是比較富裕的地區。由於交通相對便利,建有獨立的成人文化技術學校,農村小學偶有社區活動,有時為行政安排。也有個別將設施向社區村民開放的。
在計劃經濟時代,農村小學教師大多是本村人,兼任許多村莊中的職務,從村長、會計、民兵隊長到其他各種職務,一般都與社區有比較好的聯系。近年來,由於經濟結構發生變化、再就是強調教師的學歷資格,許多教師都是師范學校畢業分配來的,比照城市情況,有些老師有時只完成教學任務,與村莊聯系較少。在全球化時代和終生教育時代,我們必須繼續繼承和發揚過去的傳統。

總之,在二元社會條件下,鑒於當前大陸農村人口的分布狀況和社區的狀況,不僅不能撤消農村小學,而且必須加強對農村小學的支持,並將其考慮在對農村學習化社區的規劃和建設中,才能保障農村居民的終生學習權利和機會,大陸農村社會轉型才有可能最終實現。

參考書目:
1、 教育部發展規劃司:《中國教育統計年鑒2001》,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11月
2、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總隊:《中國農村統計年鑒2002》,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2年10月
3、 INRULED: <Ecation and Rural Transformation>, Baoding, INRULED, 2001
4、 藍建:《發展中國家教育研究基礎》,北京,開明出版社,2001年
5、 宣兆凱:《學校社會工作學》,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
6、 葉敬忠等:《社區發展與兒童參與》,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年
7、 (台灣)社區教育學會:《社區終生學習》,台北,師大書苑,2000年
8、 (台灣)社區教育學會:《學校社區化》,台北,心理出版社有限公司,1997年
9、 余安邦等:《社區有教室》,台北,遠流出版公司,2002年

閱讀全文

與農村小學體育課程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