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體育人文素養

小學體育人文素養

發布時間:2021-02-18 03:33:49

Ⅰ 體育教師應具備哪些人文素質

①應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質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為人師表,敬業愛崗,無私奉獻都應成為體育教師的座右銘,體育教師不僅要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思想和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還要有較好的個人品質,嚴以律已、以身做則、談吐文雅、衣著整潔、舉止文明、精神飽滿等。在市場經濟體制條件下,能自覺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腐朽思想的侵蝕,並潛移默化地去影響學生,作一個象陶行知一樣「拿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品質高尚的人。

②應具有現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

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都是體育教師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思想和觀念是人高層次心理需要的反映,它必將產生一種強大的內驅力去激勵教師全身心地投入到實現自己的教育教學追求。跨世紀的體育教師,首先必須具有素質教育的思想和觀念,有終身體育和快樂體育、成功體育的全新教學觀、學生觀、人才觀和教育質量觀。具體的說就是要從過去為教學服務、為比賽服務轉變為為提高全體學生素質服務,從只有升學才能成才,從以考分、升學率、運動成績為評價標准轉變為發展學生基本素質水平為標准,從重尖子、輕全體,重知識、輕能力,重灌輸、輕啟發,重講授、輕自學轉變為面向全體,打好基礎,發展能力,生動、活潑、主動的教學。

③應具有廣博精深的文化專業知識和教育理論:

未來學校體育對體育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以及相關學科的知識水平要求越來越高,只憑學過的專業知識顯然是不夠的,隨著現代科學與技術的飛躍發展,學科知識的滲透、交叉,新興科技成果的不斷產生和涌現,從不同的層次、不同的方面去向體育滲透,豐富和發展著體育學科知識和理論體系,使知識的陳舊率空前加速,要適應現代體育教育的需要,體育教師已不能再是僅僅懂得一些運動技能的教師,而就是一個理論扎實、基本功過硬、知識面廣、能力超人、經驗豐富、技巧通達的教育者,是一個育人的藝術家和教學的工程師,成為德才兼備,一專多能的復合型教師。

④應具有較強的教育科研和創新知識的能力:

教學過程實際上就是科學研究的過程。現代教育要求體育教師不只是個「教書匠」,而應是一個必須具有強烈時代感,不受固有觀點和模式的約束,積極探索、勇於發現、敢於開拓新領域,並在創新中生存,在開拓中發展的科研型教師。科學研究能提高教師的業務、理論水平,促使教師去接受新的知識和信息,了解新的動態、站在學科發展的前沿,使體育教學更具有新穎性、豐富性和新時代的氣息。科研能力也是衡量一名優秀體育教師的重要方面,不可忽視和放棄。

⑤應具有熟練掌握和運用現代教學技術的能力:

進入21世紀,隨著科學的進步和教學手段的日益優化,計算機、電化教學等現代技術手段運用於學校體育教學將成為普遍現象,且得到迅速發展,象幻燈、攝影、電視、錄像、計算機等一大批先進的教學設備正在學校體育的領域中悄然興起,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里,隨著科技的進步,將會慢慢滲透到體育教學、體育管理和體育科研中去,因此,跨世紀的體育教師必須強化科學知識的學習,學會使用計算機,掌握新的教學技術手段以及一些教具的使用方法,並利用先進的技術不斷改進教學手段、方法、為教學和科研服務。

⑥應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和強健的體魄:

未來教師的崗位競爭是教育發展的結果,其中部分中小學體育教師將面臨第二次就業和失業的問題,他們將進入到新型的人際關系、工作氛圍、知識體系中去。另一方面,未來教師的活動空間擴大,影響范圍廣泛,要受到不同年齡層次、不同知識結構整體的監督和效仿。因此,跨世紀體育教師必須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能抗挫折、抗失敗,應變要機智,並能及時有效地調控好自己的情緒,愉快地與他人合作,因為在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的心理特徵以及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對學生都會產生較大的影響。體育教師還必須具有強身之道,長年堅持體育鍛煉,使自己的肌膚更健美,身體更強壯,才能將祖國的下一代培養成為具有堅強、樂觀、奮發向上、百折不撓、善處逆境的良好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的接班人。

⑦未來體育教師將會是高層次、高學歷的教師:

未來者預言,在21世紀,世界上最激烈的競爭者是高素質人才的競爭,而高素質人才的競爭必將導致教育的競爭,教育的競爭,實際上就是教師素質和能力的競爭,教師素質的核心標志則又是學歷。高學歷是當今世界上許多發達國家教師素質的共同特徵,如:日本要求中小學教師都要有大學本科畢業的學歷水平,美國在《國家為21世紀師資作準備》的教育調研報告中也明確要求所有教師都要經過研究生階段的教育學訓練,預計我國在2000年前後,對具有條件的地區也力爭使小學和初中教師的學歷分別提升到專科和本科層次,經濟發達的地區高中教師和校長中獲碩士學位的都應達到一定比例,這對於跨世紀的體育教師,應及時採取各種有利措施,廣開渠道,不斷學習,努力探索來提高自己的學歷層次。

Ⅱ 如何培養學生的體育學科核心素養

摘要:在實施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學校體育要培養和發展學生的體育素養。本文採用文獻研究、邏輯分析、歸納演繹、系統分析法,在明確體育素養的內涵及其包含的各要素的基礎上,通過對學生體育素養的現狀分析,闡述學生體育素養的形成途徑。培養中學生掌握一定的體育技能,具備一定的體育素養,旨在實現其自身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身體素質;體育技能;體育意識;健康意識;體育素養
一、引言
我們非常關注中學生的體質問題,特別是在當今競爭異常激烈的環境下,家長都全力以赴地培養孩子成才,但是忽略了對孩子全面發展的培養。知識的積累是不斷更新的,而一個好的身體則受用終生。在當前的應試教育體制下,「每天鍛煉一小時」沒有得到很好落實,尤其是這些年來我國中學生體質有很多指標都在下降。隨著《山東省2012 年和2014 年普通高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方案(試行)》的頒布,該方案規定2012 年山東省將加試體育。該方案的實施讓體育在應試教育體制下的身份上了一個新的台階,教師、家長、孩子開始注重體育課程,並且加強了身體鍛煉,體育開始被廣泛關注。增強體質、增進健康,提高體育素養成為社會、學校、家庭關注的話題。
二、體育素養及其構成
(一)體育素養的概念
《辭海》對「素養」的解釋是「經常修習涵養」。對「涵養」一詞的解釋是:「身心方面的修養。」《現代漢語詞典》對素養的解釋是:「平日的修養。」可見,素養一詞有兩層含義,一是指人在某方面的修養,二是說這種修養是平時養成的。據此我們可以把體育素養理解為體育素養是在先天遺傳素質的基礎上,通過後天環境與體育教育的影響所產生的,包括體質水平、體育知識、體育技能、體育意識、體育個性、體育品德等方面的要素綜合體育素質與修養,它是引導人們正確認識體育,指導人們參與體育活動的理論和思想基礎。
(二)體育素養的構成
體育素養是在長期的體育教育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包含多方面的要素,且內在的各種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其構成要素有:
1.健康意識
從「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出發,沒有把競技體育的知識和技能列為體育素養的主要內容,但並不排斥學生掌握一定的競技運動技能和知識,只是認為應把競技技能作為健身手段,因而不應也沒有必要把它作為體育素養的必備內容讓全體學生掌握。故把體育鍛煉的知識和技能作為體育素養的基本內容更符合實際,也更符合全民健身的國策要求。
2.體育文化水平
體育文化水平包括兩個方面,即體育知識和體育技能。體育知識包括三個方面,即生理衛生常識、體育人文知識和體育鍛煉。具體地說就是初步了解人體身心發展的規律及基本的生理常識;了解體育活動對人體生理和心理健康的作用;能夠科學地、有計劃地安排體育鍛煉;了解和掌握相關體育人文知識;具備對重大體育賽事的欣賞能力和初步評價能力;對重大體育事件有所了解;懂得體育功能與價值。體育技能它包括鍛煉技能和對鍛煉的自我評價技能。
3.身體素質
身體素質包括健康素質和運動素質。健康素質是運動素質的基礎,所謂健康素質即具有健康的生理、心理及社會適應的身體狀態,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提升自身的運動能力,使自己具有能夠適應從事多種體育鍛煉的能力。體育鍛煉、體育比賽等體育行為的正常進行需要相應的身體素質,也就是說,體質水平影響體育行為,一般來說,體質太差會導致體育行為的減少。反之,科學、合理的體育鍛煉、比賽等體育行為可以使體質水平得到提高。
4.體育意識
體育意識取決於文化水平、邏輯思維能力、對客觀世界認識能力、個體心理素質和智等因素。一個具有強烈的體育意識的學生對體育會產生濃厚的興趣,這種興趣可以直轉化為鍛煉動機,成為激發學生進行身體鍛煉的動力,從而培養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慣,使其常年自覺地參加鍛煉,終生受益。體育意識,一方面來源於體育知識的學習另一方面來源於體育實踐(體育行為)。全面的體育知識與積極的體育意識有利於體育能的形成與發展,體育技能的提高也有利於體育意識的發展。判斷體育意識的標准:第一,是否具有一定的體育知識和體育技能。第二,是否正確認識體育的作用。第三,是否具有對體育正向積極的態度。第四,是否具有主動體育需要和行為傾向。第五,是否具有終身體育意識。
5.體育品德和體育個性
體育品德是一定的體育道德規范,是一個人在體育活動中表現出來的穩定的心理特徵和傾向,是體育道德在個體體育行為中的反映。通過體育行為表現出的體育品德也是體育個性的重要方面。
體育個性是一個人在體育活動中經常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帶有一定傾向性的個性心理特徵的總和,具有個體特點的體育意識、體育行為、體育品德和體育技能是體育個性的重要體現。
三、當代中學生體育素養的現狀
體育素養是在先天遺傳的基礎上,通過後天環境與體育教育的影響所產生的,包括體質水平、體育知識、體育意識、體育行為、體育技能、體育個性、體育品德等方面的要素。當前我國學生的體育素養整體偏低,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缺乏體育意識
受傳統思想的影響,要想在體育方面有成績就必須以犧牲智育為代價。所以在學校參與體育活動的意識缺乏整體性,學生雖然認識到體育運動的健身功能,但對許多運動項目的實際價值不甚了解。在學校、院系、班級組織的體育比賽中的參與意識和協作意識仍顯不足。
(二)學生的體育素質普遍較低
在素質教育的全面推動下,學校應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意識,然而學生的體育能力較低和終身體育意識不強。有部分學生對生理衛生知識和體育鍛煉常識的掌握程度很不夠。另外,有部分學生由於功課繁重,學生會活動和社交活動過多,抽不出時間來鍛煉。從健康意識與鍛煉習慣的角度看,其中大部分學生缺乏身體鍛煉的自覺性。
(三)忽視體育品德的修養
絕大多數學生的體育道德品質是好的,但是學生只從表面模仿,使有些學生在體育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語言與體育道德相背離。
(四)對體育個性化的忽略
學生的體育動機是影響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因素。是人們對體育需要的主觀反映。據調查顯示:部分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目的是娛樂、強健體魄、通過體育考試等。但這些動機的特點是強烈、不持久、不穩定、易變。目的一旦達到,動機隨之消失,行為停止。雖然近些年來高校體育進行了一些改革,但物化改革放在了顯要的位置,而忽視了對學生的研究。
四、學生體育素養的評價
學生體育素養評價是學校體育評價中最基本的組成部分,學生體育素養評價指標既有顯性的,如體質檢測、身體素質達標等,也有隱性的,如體育價值觀,體育態度、興趣、習慣、能力等。
(一)學生體育素養評價的原則
1.選取科學的體育素養評價因素
對學生恰當的考評不僅是一種評價方法,而且是一種激勵行為,所以體育教學考評應在正視體育文化的價值,不同學生的身體和運動基礎的差異,終身體育行為所需要的體育素養和自主能力的基礎上,將體育考評的重心轉向體育思想、鍛煉習慣、運動能力和體育素養等方面,要把學生的體育興趣、愛好、習慣和能力作為評價指標。體育教學應重視培養學生的體育動機、體育興趣、情操以及相關意志品質、氣質性格等方面,並將其納入學校體育的考核內容。改革以運動技術評定和達標的體育課考核方法,建立以體育能力和心理收益為核心的考核和成績評定方法,注重體育結果的實效性評價,促使學生在體育興趣和體育能力方面自我培養,促進終身體育觀的實現。
2.確立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
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就是在身體素質這種硬性指標評價的基礎上把體育態度、興趣、終身體育意識、習慣和能力納入學生體育素養評價體系。
對待學生體育素養評價的問題,要以新的指導思想考慮,傳統學校體育重在一個階段、某個方面的成果,而終身體育眼於全過程的多個方面的成果;傳統學校體育鼓勵競爭,常常搞「達標測試」和篩選,實行淘汰,使學生在一種有形或無形的壓力下學習,而終身體育則強調體育是一個過程,著眼於它的全過程的多個方面的表現,強調評價標準的多元性。
3.過程與結果評價相結合
所謂過程評價,從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角度講,即關注學生在現有基礎上進步的程度,當然也需要結合結果。競技運動講究客觀時空上的平等,而學校體育卻必須重視學生心理和情感上的平等;競技的結果要清晰地分出競賽者的優劣順序,而學校體育對學生學習的評定應表現出靈活性和實效性,即以學生的實際提高幅度來評定學生的學習效果,這樣就可以讓我們客觀地評價學生成績,每個學生能看到自己的進步,學生也樂於接受。
(二)學生體育素養的評價
1.把體育態度、興趣、終身體育意識、習慣和能力納入評價體系
把體育態度、興趣、終身體育意識、習慣和能力納入學生體育素養評價體系,要轉變人們的價值觀,逐步調整和改變學校體育的價值判斷標准。從終身體育思想出發,引入學生體育態度、興趣、終身體育意識、習慣和能力的評價,這不僅更加有利於學生體育素養的培養和提高,也為學校體育評價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
2.確立顯性與隱性相結合的學生體育素養評價體系框架
顯性與隱性評價相結合的學生體育素養評價觀是對傳統的學生體育學習評價的挑戰,以往的評價一般是按照競技運動項目的標准一味地用「高度、遠度、時間」等統一的顯性指標去搞「達標」,忽視了個體之間存在的先天差異。客觀上造成了學生之間的不平衡,使本來輕松、活潑的學生十分感興趣的體育活動成為一部分學生的負擔。
要建立綜合評估學生的認知、情意、技能的領域評價指標。如下表所示:
體育素養評價指標體系

3.操作上將顯性與隱性、過程與結果、起點與進步評價相結合
對於顯性與隱性指標的評價,操作上可以採取「顯性指標重視過程評價,隱性指標重視結果評價」的辦法,虛實結合,盡量提高可操作性。
從促使學生個性發展的角度講,應該重視進步度評價,即關注學生在現有基礎上的進步程度。在學校體育實踐中,有的學校嘗試了「正、反50m 跑啟迪」的教學方法改革,效果很好,從中得到這樣的啟迪:競技運動講究客觀時空上的平等,而學校體育卻必須重視學生心理和情感上的平等;競技的結果要清晰地分出競賽者的優劣順序,而面向全體學生,造就一代新人的教育就不宜將學生劃成三六九等。由此可見,對學生學習的評定應表現靈活性和實效性,即以學生的實際提高幅度來評定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習前的水平和學習後的水平相比較就可以客觀地評價學生成績了,這樣每個學生都能看到自己的進步,學生也樂於接受。
對學生體育素養評價方法可以採用評語制與等級評定製,小學低年級可採用評語制,小學高年級到高中可採用等級評定與評語制評定相結合的辦法,大學可採用等級評定製。在不同學段,對學生體育素養的評價應有不同的側重和要求,包括指標、權重與標准都有所區別。如下表:

五、體育素養的培養途徑
體育教學中應該認識到體育素養的各個方面是有機聯系、相輔相成的。首先,體育意識的培養是基礎,這也是現在積極提倡的終身體育思想的題中之義;其次,掌握基本運動技能和技術是重點,它是體育素養的外在表現形式。
(一)激發運動動機,培養運動興趣,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
運動動機是激勵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內在動力,往往以興趣和願望的形式表現出來,而運動興趣在運動動機中是最重要的成分。首先,要努力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輕松愉快的體育學習和體育鍛煉氣氛。其次,學校體育的內容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徵,合理選擇與學生年齡相適應的、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娛樂性的體育運動項目和活動。再次,學校體育學習和鍛煉的手段和方法要豐富多樣,切忌採用單一死板的體育教學和鍛煉的方法。
(二)轉變教學觀念,強化體育素養
教學改革,就是以教學理論為指導,以教育觀念改革為先導,創造性地設計和構建新的教育模式。現代的課堂教學改革進展不大的主要原因是教師的教學觀念、教育思想的轉變不大。只有對教與學的觀點先破後立,沖破舊觀念,才能真正出現按照教與學的關系的實際,按照教學規律,樹立新的教與學的觀念,只有觀念改變了,課堂教與學的改革才能進一步地深化。教學改革,主要就是學法的改革,而學法的改革又受制於教師的教法觀點。因此,我們在體育教學中應轉變觀念,注重學生體育文化素養的加強,實現知識和能力的最佳結合。
(三)加強理論課教學,多渠道豐富學生的體育知識
在學校體育課程中,理論課是教師向學生傳授體育知識的主渠道。理論課上,教師不但要向學生傳授體育運動知識,還要向學生傳授健康知識、鍛煉身體的知識、衛生保健知識。我們可以通過開設電教課、體育知識講座、體育知識競賽,向學生傳授觀看和欣賞體育競賽的知識,激發他們參與體育鍛煉的熱情,使學生充分享受運動帶來的樂趣,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我們不僅要使學生在學校期間掌握體育鍛煉的理論知識、方法和手段,更重要的是強化學生終生體育鍛煉身體的意識。
(四)完善體育環境,為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提供良好的條件
要切實培養與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就要充分開發體育課程資源。首先,重視課堂鍛煉環境。體育課堂要充分體現健康快樂的教學思想。根據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素質特點,充分考慮到他們的天性,創造一種快樂的體育人文教學環境。其次,拓展課外活動環境。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體育活動,建立與體育課一體化的課外活動體系。
(五)加強教師的自身體育素養建設
首先,體育教師要有良好的師德、無私奉獻的精神和敬業愛崗的思想品質,作學生的楷模,給學生以積極向上、奮發努力的感染。其次,體育教師還應該具有一定的語言藝術,語言盡量生動、幽默、形象,充分活躍課堂氛圍,陶冶學生情操,創造良好的心境。再次,體育教師端正的儀表和准確優美的示範動作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至關重要的。
(六)加強體育課程建設,完善課程體系
體育課程建設能豐富學生的體育與健康知識,是培養學生體育素養的重要途徑。體育課程建設要朝多樣化、生活化、娛樂化方向發展。教材要以豐富學生體育與健康知識為目的,要突出趣味性和實用性。體育課程的建設中應盡可能開設和介紹一些簡單易練、不易受場地設施的限制的運動項目,當然也可以開設一些大家喜聞樂見的運動項目。另外,還應該開設體育文化選修課,加強學生的體育人文素養,彌補體育活動課程在傳授體育文化方面的不足。
(七)拓展教學方法,提高學生體育技能
體育素養與體育技能關系密切,體育技能的提高有利於體育素養的提高。在體育教學中,學生通過身體練習,掌握動作技術,形成運動技能和技巧。當學生按照運動技能的要求通過反復練習,掌握了某種動作方式,形成動作系統,並能充分利用自己的體力去完成時,即標志其掌握了某種運動技能。學生體育技能的提高,還與課堂上思維活動的強弱和鍛煉積極性的高低有關。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多採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利用多學科知識和多種渠道進行教學。
參考文獻:
[1]王勇慈.試論體育文化素養的建構[J].中國學校體育,1999,(04):60-62.
[2]夏肖林.基於陽光體育運動的體育素養培養探析[J].教學與管理,2008(10):95-96.
[3]林宋榮,盧考純.終身體育與體育興趣、體育能力[J].體育學刊,2000,7(02):60-61.
[4]周登嵩,尹釗.試析學校體育中的素質教育[J].中國學校體育,1998(, 03):26-28.
[5]鍾凡,倪超,馮志敏.高校體育教程[M].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2005.

Ⅲ 試論如何培養小學生的人文素養

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孩子的認知能力有差別,不能一視同仁。平版時多注意發現孩權子的優點,並及時贊美,幫助孩子樹立信心。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孩子的心理雖然不成熟,但他有自己的思想,家長要因勢利導。盡量讓孩子決定一些事情。中國的傳統是「嚴父慈母」,家長比較專制,一般不考慮孩子的感受。中國的父母總希望孩子能實現自己未實現的目標,而國外的家長總是幫助孩子圓夢。

培養孩子的參與意識。孩子是家庭的一員,他想通過自己的勞動來證明自己,家長不能扼殺孩子的這種心理。應鼓勵他們幫助整理餐桌、整理書包等。但有些家長擔心孩子做不好,或是怕孩子受累,就自己代理,逐步發展到什麼事都自己決定,不考慮孩子的意見和建議,最後導致孩子喪失了獨立性,養成依賴心理。

Ⅳ 小學生人文素養自我評價

本人自入學以來,一直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各方面表專現優秀。有屬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和工作責任心,堅持實事求事的原則。
本人思想端正,能吃苦耐勞,有崇高的理想和偉大的目標,注重個人道德修養,養成良好的生活作風,樂於助人,關心國家大事。
在校期間,本人一直勤奮學習,刻苦鑽研,通過系統地學習掌握較為扎實的基礎知識。由於有良好的學習作風和明確的學習目標,曾獲得"優秀團員"、"三好學生"等榮譽,得到了老師及同學們的肯定,樹立了良好的學習榜樣。
在課余時間,本人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增強身體素質,也熱愛勞動,積極參加校開展的各項文體活動,參加社會實踐,繼承和發揚了艱苦奮斗的精神,也參加了校文學社和書法協會,豐富了課餘生活,使自己在各方面都得到了相應的提高。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本人堅信通過不斷地學習和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學生,以優異的成績迎接挑戰,為社會主義建設貢獻我畢生的力量。

這就只有優點了,可能還包含了你沒有的優點的,你好好看看,呵呵

Ⅳ 小學生人文素養是什麼

體現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尤其關注對學生人格的培養,使學生獲得全面發展,加強了語文的人文性。近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人文素養的傳承和弘揚,通過學習達到如下目的:一、感受人文素養的豐富內涵,認識中華民族人文底蘊的博大精深。二、逐步提升人文素養,培養民族精神。

Ⅵ 論:體育教師如何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

論當代體育教師的人文素養 一、 人文素養內涵所謂人文素養,指的是作為完整的人所具有的人文精神的素養。「以人為本來創造和表達人性化的自由生活理想和價值理想」,就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表現為探索人生、人性、人權、人的本質以及人在世界中所處的地位,提倡關心人、愛護人、重視人的價值,維護人的尊嚴,遵循人的本性而生活」。在中國古代很早就有了對人文精神的精闢論述,《周易·賁卦》中稱:「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也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強調,共產主義社會是「以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顯而易見,個體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應該包括身體的發展,這就是倡導體育人文精神的基本依據,其核心是要主動表現體育對人類生存意義及價值的終極關懷。二、 學校體育教學中人文素養現狀中國學校體育的發展,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在發展過程中,中國學校體育在形式上主要受西方國家,特別是深受前蘇聯的影響。在西方國家,體育早已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學校體育也發展得更加完善和合理。西方人文教育者主張把價值教育放在整個教育的首要地位,將人性貫穿於教育的全部過程,使整個教育人性化;加強自由與責任的教育,將自由與責任視為現代倫理生活的核心價值。但在我國,沒有學習西方體育的精神內核,學校的體育教學一直是以「三基」為目標,運動技能的掌握和體質的好壞實際上成了學校體育的終極目標。學校體育的教育理念也非常狹隘,即強調「體育就是對身體的教育」的教育觀念。另外,在中國打造世界體育強國的過程中,在實施金牌戰略的影響下,學校體育更加註重體育技術的傳授、體育技能的培養,而對於學生自主性的要求,個體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等人文素養的培育則很少或根本不見蹤影。三、 體育教學中人文素養缺失的原因1、教育指導思想的偏離。體育教育的指導思想應該是以人為本,以學生健康為首要目標,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終極目標。我國的教育理念雖然強調的是「德、智、體」的全面發展,但是受傳統思想的束縛和歷史原因的影響,現實的學校教育卻是只重視智力和德育,而對體育則奉行有之不多,缺之不少,可有可無的態度。在具體的教育實施過程中,學生的體育課成了一種配角,隨時可以停課、換課,被其他老師佔用,被其他活動佔用。純生理的體質關懷成了學校體育的唯一目標,體育教育成了名副其實的「體質教育」或「體力教育」。2、體育教學要素的人文素養匱乏。體育界過去長期忽視人文學科,從專業師范院校走出來的體育教師深受其害,帶來的是體育教師對文化知識的淡漠,對「人文素養」認識的模糊,這樣在教學中就不能讓學生體會人文精神的豐富內涵;體育教材和教學大綱沒有體現人文精神的內容,教法陳舊,沒有特色,不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和靈氣;體育教學內容從小學、中學到大學,一直貫穿著「三基」的內容,這樣對於培養人才有弊無利。體育教學評價更是對學生自由發展的極大桎梏。學生喜歡的體育運動項目不是體育測評的內容,極大地限制了學生的積極性,教師的教學也被限制於缺乏特色的評估體系中。另外,在體育教學中對動作技能的掌握和生理負荷的過分強調,忽略了學生情感和能力方面的發展。教育者一味強調學校體育的社會屬性,忽略了個體的豐富性和差異性,以統一的目標限制學生目標追求的廣度,束縛了學生個性的發展;教學中一味苛求動作的規范性和准確性,削弱了學生參與體育學習的熱情;體育課顯得十分死板,不能給學生帶來快樂和激情的宣洩,反而成了負擔和羈絆。四、 教師人文素養要素1、化素養。常言道「腹有詩書氣自華」,豐富的學識可直接表現為體育教師高水平的文化素養。當前,體育教師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表達能力較差,寫作能力欠缺,直接影響體育教師的學習能力、創造能力。體育教師在進一步加強體育知識學習的同時,更應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史哲知識水平,掌握中國傳統文學的精華,吸收文學中寶貴的營養。同時,應加強對現代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理解能力,提高自己的創造性,特別是依據現實條件創造性地開展體育活動,完成體育教學的能力。體育教師文化素養的提高,必將對學生個體的發展、全面素質的提高產生重要影響。2.心理素養。當今社會生活節奏日益加快,人們的生存空間日益狹窄,世界日趨一體化,人的生存價值已經更多地指向心理層面。面對嚴峻的生存與競爭壓力,人們必須具有健康樂觀的心理素養。對於體育教師來說,學校激烈的競爭環境,不盡如人意的工作環境和福利待遇等,都需要體育教師具有良好的心理素養。良好的心理素養應包括對體育工作濃厚的興趣、豐富的情感和優良的意志品質等。有了這些良好的心理素養,掌握了相關的心理學知識,就能夠樹立穩固的事業心,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能夠愛護學生、感染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能夠創造性的開展工作。3.道德素養。體育教師應具備良好的道德素養。道德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道德素養是個人通過道德教育和後天環境的影響所形成的,是一種起穩定的長期作用的內在品質。體育教師要有高尚的職業道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願意獻身於體育教育事業;體育教師要有高尚的社會道德,誠實守信,謙虛謹慎,作風正派,團結友愛,注重儀表,等等。這樣,教師才能為人師表,才能向學生進行正確的思想道德教育;在面對社會違規違法現象時,才敢於挺身而出,伸張正義;在維護學生的合理要求和正當權益時,才能夠主動反映情況。在新的時期,還應該審時度勢,把握時代脈搏,與時俱進,不斷強化自身的道德素養。4.美學素養。美學素養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隨著知識、思想、道德的積累和升華而表現出來的一種對美的鑒賞能力,它是「比文化、道德等素質更高、更綜合的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教育要促進人類的文明進步,體育教育也擔負著同樣的任務。體育教師不但要培養健康的學生,更應該培養健美的學生。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說過:「體操者,一方以健康為目的,一方實以身體為美的形式之發展。」提出了把體育作為美育的重要手段,倡導在體育中具體實施美育,使學生達到「雄軀壯干」。體育教師的美學素養應包括體育教師正確的審美觀。因為體育是自我認識也是使別人認識自己的一種好形式。體育運動的特點是競爭激烈、對抗性強,成敗立見分曉。在激烈的競爭中,運動的技術、戰術、思想、風格都表現得十分突出,學生的素質、技藝、勝敗觀、內心世界都暴露無遺。擁有正確的審美觀,才能指導學生分清美與丑,好與壞,鼓勵先進,鞭撻後進。體育教師還應掌握相關的美學知識,對美的本質、美的形態、美的形式等有較深入的研究,同時掌握體育各個項目的美的特點、體育審美教育的相關要素,提高美學素養,增強對美的鑒賞能力,才能使學生增強感受美、認識美、理解美的能力,才能用美的事物凈化學生的心靈,才能使學生在將來創造更多美的事物。5.精神素養。教育的終極目的,就是要提升人的精神境界。體育教育同樣擔負著培養人高尚的世界觀、人生觀的重任。體育教師崇高的精神素養,會造就更優秀的學生。在當今社會中,物質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極端個人主義思潮影響嚴重,如何看待自身的社會地位、職業聲望、職業收入等,都需要體育教師不斷自我完善,不斷提升自己的精神素養,如此才能為培養優秀人才,才能為社會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五、結論體育教師是體育教育中最具有活力、影響力和創造力的決定性因素。在當前的體育教育改革中,我們應當不斷進行體育課程改革,不斷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但是,首要的前提應該解決決定性因素———人的問題,也就是體育教師的人文素養問題。在上面提到的體育教師的人文素養要素中,文化、心理、道德、美學、精神五個要素彼此密切聯系、相互依託,缺一不可。當我們的體育教師都具有崇高的人文素養的時候,就會變不利為有利,變曲折為坦途,體育教育事業才會蒸蒸日上,我們的國家才能始終走在世界前列。

Ⅶ 如何提高人文素養

論如何提高人文素質
摘要:我國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基本被大學以前的應試教育磨滅殆盡,大學生人文素質普遍不高,不能很好的理解人文寓意,加之社會一些主流片面價值取向的誘導及家庭因素的影響。使大學生漸漸變成了「唯物主義者」,對人文素質失去耐心。在不斷加強人文教育及宣傳的基礎上,校方還應該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富有人文情懷的學習生活環境,以大學為中心,將人文魅力輻射到每個學生的生活之中。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為基礎才能提高人文素質!
一:大學生人文素質培養起點低、認識差,大學人文教育有很大局限性。

人文素質指人們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綜合品質或達到的發展程度。在大學生進入大學校園以前,只是在小學經歷的映像不深的思想道德教育,而初中和高中都在中考及高考的逼迫下而把這類課當做考試科目來學習,看報道說由於就業壓力越來愈重,學習文化要從娃娃抓起,現在小孩思想課面臨危機!不過他們放棄道德培養後換來的就業率是否可靠呢?反正我不太相信他們能就業,我也慶幸我小學時學過幾年道德課,不然這論文沒法寫了。在中學階段的教育是以題海戰略為主,父母、老師一般都認為學生成績好就是好學生,而其他方面的缺點都被良好的成績所掩蓋,這叫「一優遮百丑」;慘痛的應試教育往後,在高中對於理科生來說,差不多進入了人文素質培養的真空階段!怎天只為了高考那兩天的效果而放棄思考其餘事情的時間,這樣的教育,對我們以後的現代化建設與國家富強有多大推進在此先不談了;但是它對學生以後健全人格的塑造是有毀滅性打擊的!在此教育情況下學生常常無暇深刻的去想除了高考以外的事這就導致了高考以後一些同學感到迷茫、徘徊、害怕。當真正到他們夢寐以求的大學時,對大學生活的強烈不適應,感到很迷茫!開始對高中只讀書不生活的環境的留念。這是很可笑的,就像一個被關在監獄里的囚犯,每天由他人安排,與外界脫離,當他們真正刑滿釋放時,又想回去。所以說中國現階段的教育出來的學生很奇怪,在高中時一心想上大學,到大學後又開始想回到高中時代去。因為學生在人文素質太低了!過多的去考慮「事」而不考慮「人」。使學生現在換上「恐人綜合症」,對自身不能很好的定位。從而產生失落、徘徊到害怕!這就促使他大學很可能主觀回到高中階段,又開始以應試為目標的學習,以此來逃避這樣的生活,跟可怕的是肯定會出現許多在大學階段無作為的人,他們由於迷茫困惑及懶惰,會採取既不學習文化,也不學習生活的人,怎天睡覺,從這個角度來說,大學正在變成「少年養老院」。談何建設國家,創造價值。這就是從小忽視人文素質培養之害!
剛剛說了,高考過來的學生都有「恐人綜合症」,這就使大學人文教育面臨嚴重的問題,一方面他的為以前落後的人文培養買單;另一方面,他得在4年裡培養一個具有高於普通公民人文素質的大學生;呵呵,有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之嫌。但是話說回來!作為大學生如果都不能有良好的素質,那我們有什麼理由去要求那些一天為生活奔波只求三餐溫飽的人注意素質呢?所以說這個任務重,但還是必須完成的。大學人文素質的培養課多了,但還是存在不足,在教育方面泛泛而談。說的觀念往往和我們見的不一樣。當然,有總比沒有好,至少給我寫這篇論文藉以反思「人文」的機會。大學即有學校的氣氛,又有社會的氣氛,學校中的人文精神很重要,人文宣傳必不可少。只有校園有一個強烈的人文氣氛才能使大學逃出高考之前的「人文」缺失。所以大學不能將人文教育擺在課堂上,要讓他充滿校園。有人會說,大學是個社會,社會才是培養我們人文素質最好的老師;但是社會培養的人文往往是有缺陷的,拜金主義、虛情假意、勢力浮誇···········也許這樣的人文離校後能更好的融入我們的社會,但這樣是社會改變人,而不是人改變社會。弊端不斷被主流大學生不斷強化,那社會談何進步。
3.當今的大學生獨生子女很多,隨著物質生活的提高,基本上我們需要什麼就給什麼,大多數父母忽視了對孩子們思想道德教育,造成一部分孩子自私、狹獈、唯我獨尊的習慣。胡錦濤同志在十六大報告中深刻提出,要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規范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深入進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宣傳教育,引導人們樹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誠實守信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教育,特別要加強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引導人們在遵守基本行為准則的基礎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作為大學承擔著培養四化建設所需人才的搖籃,在人才質量把關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未來的社會發展需要綜合素質的復合型人才。但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在人才質量關上起著重要意義。高尚的道德品質並不是一夜之間就可以形成的。我們在大學期間學英模、趕先進,加強道德修養是十分必要的。無德無才,廢品;無德有才,危險品;即有德又有才才是珍貴品。
二:大學生人文素質的提高
首先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老師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大學中對學生影響最大的人。他不僅要傳道、授業、解惑,還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感化學生。所以對人文素質教師隊伍的要求就更嚴格,作為教師自己都忽視首先修養,又怎樣加強學生的道德修養呢?現在許多教師只管書本的教學任務,忽視思想道德教育,台上教師上課時而有些學生卻在下面講話、看小說、零食等不文明行為是對教師的勞動成果不尊重的行為,應該受到嚴厲的譴責。但學生畢竟是受教育者,如果教師不說或懶說,這是對教育的不負責任。教師不但承擔著教學任務的職責,而且也承擔著育人的義務,如果學生養成了這些壞習慣,走上工作崗位上如何能肩負建設社會重任呢?所以說應該加強教師的思想道德修養,其次建立一套科學完整的思想教育體系,貫穿於大學教育的始終,開設相應的思想道德教育教材,並設立專項研究機構,根據學生狀況因材施教。大多數在象牙塔里的莘莘學子,走向社會就是我們祖國的未來建設者。大學階段是我們這些大學生價值觀、人生觀形成的重要階段,我們大學生教育者承擔著不可推卸的重要責任。
加強大學生學英模、趕先進,自覺提高人文修養的學習氛圍,從過去全社會學雷鋒,學習孔繁森,黃繼光等,給人們的思想也帶來一定浪潮,今天我們的大學教育將學習先進、英模的活動開展的怎樣呢¡至今我所見的也只是學術報告、信息交流等一些專業技術報告。而各行各業的先進事跡報告在我們高校講座中幾乎沒見過,也只是從報紙、新聞里能見到。特別是我國最近發生的「抗旱保糧」及一些災難,對我國經濟的發展帶來很大的影響,在這非常時期涌現出來的舍己為人的先進事跡,很值得我們當代大學生去學習。她們的道德品質是那麼高尚,我們的高校教育者應在這些災難結束後將這些英雄請進我們高校,給我們的當代大學上一堂活生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課。比請一些文化表演要好得多!類似這樣的活動應多開展,這將對我們當代大學生的影響有深遠的意義。

要深入進行調查研究,准確把握大學生人文素質狀況。當前大學生的主流是積極健康向上,有理想、有道德是他們的主體形象。但隨著經濟成分、社會落後價值、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樣化,大學生在道德問題上的矛盾和困惑也明顯增多。對於大學生的思想狀況要實事求是地調查和分析,要透過現象把握本質。對於大學生中比較普遍存在的道德觀上的某些觀點和傾向性問題,要在教學中作深入的剖析、正確的回答。在摸清大學人文素質狀況,研究其形成特點和發展規律的基礎上,以便更好規劃和確定大學階段人文教育的內容和方法。
要豐富和拓展「人文素質修養」課程教學的內容。明確了大學生人文素質建設的主要內容。應當說,這就要求我們豐富和拓展教學內容,在已有的基礎上,加強研究,把人文素質培養的核心說充分講清楚,把以人為本原則說充分講清楚,把「人」作為人文素質培養主體的基本要求、和著力點說充分講清楚。
總結:自我評價能力,是指人以一定社會的道德准則和道德思維活動為基礎,對自己的思想品質和道德行為作出價值上的鑒別和判斷的能力。其實質是指自我評價的適當性程度。一般而言,適當性越高,說明自我評 價能力越強,反之則越弱。本研究中自我評價的適當性程度,是通過比較人對自我控制能力的評價及其他人對他自我控制能力的評價而得出的。兩者間的一致性程度越高,說明人的自我評價越適當,能力就越強,反之則越弱。所謂自我體驗能力,是指人在對自己的思想、言論和行為作價值上的判斷時產生的一種情感體驗能力。 它與兒童的自我道德認知和評價是分不開的。自我控制能力,是指人在道德意志行為中善於自覺地掌握和支配其情感與行動的能力。兒童自我控制能力的發展與其認識水平有關,與他們控制自己的需要、興趣等直接願望的水平有關。做為以人為本的人文素質教育,就應該努力的讓學生提高自我評價能力、自我體驗能力、自我控制能力;這才是人文素質教育的核心。

Ⅷ 在體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人文素質

在中學體育教學中實施人文教育的策略研究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所確定的新課程的核心目標即課程功能的改變: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要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學會做人,關注「全人」的發展。美國聖母大學校長赫斯伯主張,完整的教育應同時包括:「學會做事」和「學會做人」兩大部分,他認為「學會做事」必須接受科學教育,養成科學精神;「學會做人」必須接受人文教育,養成人文精神。以人為本,弘揚人的主體精神正是21世紀的教育主調。

一、 人文精神與人文教育的內涵

人文精神泛指人文科學體現出的對人類生存意義和價值的關懷,是一種以人為對象、以人為中心的思想,主要包括人的信念、理想、人格和道德等。人文精神追求人生美好的境界、推崇感性和情感,著重想像性和多樣化的生活。所謂人文教育,是指培養學生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養的教育,人文教育的核心是人文精神, 人文教育是人文精神在教育中的滲透和體現。當代人文主義教育從傳統人文主義教育的立足個人,逐漸轉變為既關心個人,又關心他人、集體乃至整個人類。它所強調的核心內容主要有:人的尊嚴、理解與寬容、自由與責任、對人類和自然都懷有關懷、慈愛之心。為此,當代人文主義教育思想強調,加強文學、哲學、藝術、倫理、社會、歷史、地理等人文學科的教學;把價值教育放在整個教育的首要地位;將個性教育貫穿於全部過程中,使整個教育人性化。

二、 在中學體育教學中實施人文教育刻不容緩

1. 中學體育的現狀呼喚人文教育

首先,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由於刻意地去追求技術動作、達標成績,為考而教,一味的用高度、遠度、時間等統一的指標去實施教育過程和評價教育效果。體育本來是一門活潑、有趣,讓學生天性得以自由張揚的科目,卻變成了單調而枯燥的訓練,其結果是學生的興趣地不到關注,特長得不到發揮,身體也未必健康.

其次,現代環境下的獨生子女,由於自身條件的優越性,往往在體育活動中惟我獨尊,不願與同伴合作,缺乏協作精神;在體育比賽中輸給對手,則會怨天尤人,推卸責任,缺乏理解、寬容和同情心。自私、冷漠,不願意幫助他人;學生的意志力薄弱,不肯吃苦,情感脆弱,易受挫折。

2.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體現人文教育

新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突出強調要尊重教師和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選擇性,注重教學評價的多樣性,使課程有利於學生的運動興趣,並促進學生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諧地發展。

以人文精神為價值取向的學校體育應是「一種強調體育本質、文化價值、主觀意識、行為能力等的教育過程,其建設不僅有美化身體的文化,以及身體語言表述的文化,有相應的體育法規、條例、制度。此外,還應系統的講授中西體育的文化、文明成就、發展規律和當代主題等內容。」

三、 實施策略

1.教師觀念的更新及自身人文素養的提高是對學生實施人文教育的基礎條件

作為對學生直接實施人文教育的傳播者,教師必須改變原有的等級觀念:教師在上,學生在下,教師主動,學生被動。只有師生建立了平等的關系,師生之間互尊、互重、互愛,平等交流,這樣人文教育的理念才能被學生接受。如果體育失去了對人的關懷,只是嚴肅枯燥的訓練學生,將無益於學生的健康和成長。

其次,體育教師也必須注重自身人文素養的提高。人文教育不是知識傳授,不能採取灌輸的方式。人文教育是一個漸進性的啟迪、感悟過程,需要長期的耳儒目染。在這里,教師的師德人品、言談舉止、儀表氣質、治學精神、教學態度等等都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重要的東西永遠取決於跟學生面對面交往的教師個性,教師的個性對年輕人的心靈影響所形成的那種教育力量,是無論靠教科書、靠道德說教、靠獎懲制度都無法取代的。」

2.教師對課堂教學的合理把握是對學生實施人文教育的主要途徑

(一)通過設置合理的教學目標,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體現人文價值

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有意的將人文教育滲透其中,並通過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教學過程的設計來體現體育學科的人文價值。如在上室內課《奧運會知識》一課時,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就應明確:本節課要通過學生對奧運會知識的了解,知道中國在歷屆奧運會上取得的成績,懂得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成功的歷史意義,從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在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教學過程的設計上,通過提問、觀看錄像、網頁搜索、集體討論等方式,既讓學生掌握相關知識,同時又對學生進行了一次愛國主義教育。

(二)抓住適宜的時機,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滲透人文思想

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把握各種適宜的時機,將人文化的思想滲透在對學生的教育之中。例如,在中國女足取得世界盃亞軍後,教師可以在贊揚中國女足取得成績的同時,通過具體的事例讓學生明白,在這些成績的背後,中國女足的姑娘們付出了巨大的痛苦和汗水,甚至是傷病的代價。中國女足姑娘的這種精神是一種奉獻精神,同時也是對祖國的熱愛和尊敬。這樣就可以使學生受到生動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受到精神上和道德情感上的熏陶。

(三)通過把握教學過程的細微環節,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體現人文關懷

尊重情感的自由,才能有真摯的情感抒發,而只有真情才能打動人而獲得廣泛的社會化的情感共鳴。 「當學生精神不振時,你能否使他們振奮?當學生過度興奮時,你能否使他們歸於平靜?當學生茫無頭緒時,你能否給予啟迪?當學生沒有信心時,你能否喚起他的力量?你能否從學生的眼睛裡讀出願望?你能否聽出學生回答中的創造?你能否覺察出學生細微的進步和變化?你能否讓學生自己明白錯誤?你能否用不同的語言方式讓學生感受關注?你能否讓學生覺得你的脈搏與他們一起歡跳?你能否讓學生的爭論擦出思維的火花?你能否使學生在課堂上學會合作,感受和諧的歡愉、發現的驚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於把握學生情感的細微變化,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尊重和理解學生,對學生實施人文化的關懷。融情感、激情、意志、關愛於教育過程,這是人文教育的一個重要層面。

(三)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在體育教學中展示人文精神

有效的人文教學方法應是「討論」、「對話」、「實踐」和「反省」。在討論中,討論各方的立場得以展現,在對話中對話雙方的觀點受到質疑,在實踐中實踐者感受人文素質和人文精神的價值,在反省中個體發現內心的矛盾與沖突。教師在教學中要合理運用這些方法,尊重學生的觀點,促使學生進行交流,張揚學生的個性發展,啟發學生不斷地完善自我,培養學生求知創新、勇於探索的科學態度。

3. 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是對學生實施人文教育的必要保障

人文教育思想認為,學生要發展和提高,必須把知識經驗納入自己的認知結構中,內化為自己的能力素質,這個內化需要有主體積極主動的參與和獨立深刻的思考。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作為學校文化建設的一部分,也應為人文素質培養創造良好的氛圍。

(一)創設人文化的體育文化環境

如在校園里豎立體育名人塑像,懸掛體現人文精神的警句格言,通過黑板報、櫥窗向學生宣傳體育文化知識,舉辦人文主題講座等等,這樣既可以美化校園環境,又可以使青少年學生從中受到思想上的啟迪和精神上的陶冶。

(二)體育項目和活動要注重人文性

學校體育活動和競賽應盡量淡化競技,而多重視學生的參與面和選擇面。例如舉辦一些趣味性的集體項目,鼓勵人人參與。項目的設置要考慮因人而異,例如對胖一點的同學可以舉行拔河或者掰手腕比賽;對於瘦小的同學可以舉行鑽圈或跳繩等比賽。這樣可以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積極地投入到體育鍛煉的隊伍中去。

科學教育和人文教育是相互促進、相互發展的。在當今時代,人們除了對科學、經濟、物質的追求外,更注重對精神和價值的追求,這對一個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是至關重要的。在中學教育階段對學生加強人文教育,培養人文精神,這不僅是科學的需要,更是國家的需要,社會的需要。

Ⅸ 什麼是小學生人文素養

應該懂禮貌,說話不會亂罵人懂得尊敬長輩

閱讀全文

與小學體育人文素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