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多媒體與小學數學教學

多媒體與小學數學教學

發布時間:2021-02-17 13:34:45

㈠ 淺談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怎樣正確使用多媒體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實驗稿)》明確指出;「義務教育的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它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由此可見,學生要發展,就必須體驗學習的過程,而獲得體驗的最好方法就是親身參與。獲得體驗的過程不僅僅是知識的獲取,更積極的意義在於這是一種生命的歷程,是生活的體驗。課堂教學正是實現這一體驗的載體。課堂教學是學生體驗知識形成過程、獲取知識、形成技能、獲得成功體驗從而和諧發展的過程,而這一系列目標的實現都與教師傳統地位的轉變、指導職能的發揮密不可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走下講台,走近學生,以精練實效的「導」為指引,將參與體驗、探究、操作、思考的權力還給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充分地讓學生去參與、去體驗。
那麼什麼是體驗呢?「體驗」的「體」,意為設身處地、親身經歷; 「驗」,意為察看感受、驗證查考。所謂「體驗學習」,即使學生置身於一定的情境(真實的生活情境、模擬情境)之中,引導他們去感受、去考察、去經歷,最終達到認識和掌握。
下面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更好地體驗學習。
一、創設「表現情境」,讓學生在成功的喜悅中體驗
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喜悅,便會激起無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一個孩子如果從未品嘗過學習勞動的歡樂,從未體驗過克服困難的驕傲──這是他的不幸。」因此,教師要努力創設「成功」情境,讓每位學生在順境中體驗快樂,在逆境中探究。那麼學習就會真正成為學生生活中的重要感情經歷,使學生擁有通過主動參與而獲得的豐富情感體驗。以教學「認識物體和圖形」為例,為了使學生體驗到自我創造的成功感,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情境:小組合作用不同形狀的實物搭一搭,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獻上一份禮物。對學生的每一幅作品我都給予肯定與贊賞,學生們看見自己的作品得到老師的認可和同學的贊許,一股成功感油然而生,學習的勁頭更足了。
又如教學「認識人民幣」,課前我以爭當「小博士」為活動情境,請學生調查人民幣的有關知識,讓他們先去生活中獲取新知識的素材。教學時我請學生介紹自己對人民幣的認識,因為學生們課前做了精心准備,課上都爭先恐後地發表自己的觀點。為了使每一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我先讓每個學生在四人小組里說,然後讓每一個小組推薦一個同學上台說,介紹時他們興致勃勃,有的從顏色、圖案、大小等特點上介紹人民幣,有的介紹有關識別假幣的知識,還有的說起外國貨幣的名稱和錢幣發行的歷史。聽了學生豐富多彩的介紹,我都給予肯定的評價,其他學生也發出了贊嘆的聲音,學生在這樣一種自然和諧的氛圍中得到了知識,更積極的意義在於,通過參與開放式的學習活動,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這種情感進而轉化為更積極參與學習的動力,為後一階段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情感基礎。
二、創設「故事情境」,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體驗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對新異事物總是充滿興趣,因此,把教材中的一幅幅畫面反映的問題情境編成饒有趣味的簡短小故事,再利用多媒體課件,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就能夠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之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活動中。例如,在教學「比一比」時,我設置童話故事情境引入學習內容:三隻小豬長大了,要離開爸爸、媽媽自己生活了,他們各自蓋了一間小房子,大哥蓋了一間草房子,二哥蓋了一間木頭房子,小弟蓋了一間磚頭房子。房子蓋好了,他們高高興興搬進了自己的小屋。可是有一天,來了一隻又餓又渴的大灰狼,先後對著大哥、二哥的房子使勁一吹,結果大哥和二哥的房子都給吹垮了。沒辦法,哥倆趕緊跑到小弟家裡。這次不管大灰狼怎麼吹,磚頭房子一動也不動,後來,三兄弟都豎起大拇指說:「還是磚頭房子最牢固」。這一天,天氣可好了,河裡的小魚高興地在水裡游來游去,咦!為什麼那邊的草地上那麼熱鬧!小魚「嘩啦」跳出水面。一瞧,哦,原來三隻熱心的小豬在幫他們的鄰居小兔蓋最堅固的新房子呢!他們你搬木頭我搬磚幹得可歡呢!小兔子的房子很快就蓋好啦!那邊的石桌上放著許多好吃的,肯定是熱情好客的小兔招待小豬的。隨著畫面的出示,學生在一種充滿童話色彩的氛圍中學習、探究。
三、創設「活動情境」,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體驗
低年級的學生通常要將他們日常生活的許多活動規范化、系統化,並在其間得到經驗,通過已有經驗去感知新事物。正是通過已有「經驗」,學生才能經歷知識從具體到逐步抽象的過程,從而獲取知識,得到新的經驗。一年級學生的數學學習就是以經驗為基礎的認識過程,因此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是學生的「數學現實」。由於年齡特點,小學生頭腦中的「數學」往往和成人的理解有不同的含義,數學對於小學生來說,是他們對生活中的數學現實的解讀。因此,教學要從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數學現實」出發,通過與教材內容發生交互作用,在教師引導下由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做數學,用觀察、模仿、實驗、猜想等手段收集材料,獲得體驗,將生活中的有關數學現象的經驗進行類比、分析、歸納,加以總結與升華,豐富與發展學生的數學事實材料,逐步建構起較為規范化、系統化的數學知識。例如,在教學「認識物體和圖形」時,我通過談話引導學生體驗學習:「同學們,你們每組都有一個裝滿東西的袋子,這是智慧爺爺送給你們的禮物,想知道是什麼禮物嗎?」把袋子里的東西倒出來後,及時提出問題讓學生把形狀相同的放在一起,從而引導學生親手分一分,通過學生操作,初步感知立體圖形的特徵,並學會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在此基礎上教師揭示立體圖形的概念。幾何初步知識的教學就是要在學生熟悉的經驗基礎上進行,將學生混亂的、粗糙的認識加以整理,幫助學生把幾何形體從他們熟悉的實物中分離出來.在這一活動中,學生通過已有經驗去操作,再通過操作得到新的學習經驗,學生體驗到的是從已知到未知的過程,而這一過程也正是新知形成的過程。
四、創設「交流情境」,讓學生在合作探索中體驗
由於每個學生的經驗以及對經驗的觀念不同,因此不同的學生對事物理解也不可能完全相同,他們站在不同思維角度所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反映面,可利用這些反映面來引發學生交流,使學生互相促進。讓學生在小組交流、合作探索的情境中體驗,所體驗到的不僅僅是對知識的感知和更新的認識,更是同學之間情感的交流,思維火花的碰撞。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經常利用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展示認識、自我反省與自我提升,而新教材所提供的很多現實有趣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都為學生合作學習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例如,教學「長短」一課時,我首先讓學生觀察學具袋中的物品,把觀察到的情況在組內交流,使學生初步感知物體有長有短,然後通過操作探究比較長短的一般方法。通過分組活動,讓學生親自體驗比較物體長短的方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
又如,教學「9加幾」時,我先出示學校運動會的場景圖,引導學生觀察,並把觀察到的結果說給組內同學聽。學校運動會這一情境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很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學生初步感知全景圖意的基礎上,教師及時提出有關計算的問題,把計算問題和情境有機結合起來。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使用的方法也可能是多種多樣的,這時讓學生把自己的方法在同組內交流,然後讓學生在全班說說自己的演算法和想法,針對學生的發言情況,教師重點說明「湊十法」的計算過程,使學生明確「湊十」的思維過程,並引導學生比較各種演算法的特點,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體現「演算法的多樣性」。這樣的過程,將原來由教師講解的計算過程交給了學習小組去討論,通過小組交流、合作探索,形成了演算法的雛形,也讓學生再次體驗到了知識形成的過程,當學生發現自己的計算方法和老師一樣或是更為簡便時,他們又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總之,小學生「體驗學習」的過程就是「知識建構」的過程。這不僅僅是在接受知識,更是通過自己的經驗在構造自己對認識客體的理解,是一種設身處地的移情,進而達到對大自然奧秘、事物固有秩序的尊重,甚至對整個物質世界的關注。因此, 「體驗學習」不僅是用「腦」去學習,更是用「心」去學習,用心靈去體會,用整個身心去感受、理解。而我們教師的職責就是為學生創設多樣化的情境和學習機會,同時給予適時的指導與激勵的評價,讓學生在情境中求知,在求知中體驗,在體驗中自然和諧地發展。

㈡ 如何實現多媒體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完美融合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多媒體教學被越來越多的在課堂上使用,運用現代多媒體輔助教學已成為時代的需要,教學改革的需要。而且將會帶來教育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教學過程的深刻變革。數學學習是抽象和枯燥乏味的,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合理運用多媒體進行有效的教學,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從被動的知識接收者轉變為主動的探索者和個性化的獨立學習者,還能使一些抽象、難懂的內容變得易於理解和掌握。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們如何根據需要恰到好處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呢?在這里想談一談個人的一點體會:

1、 善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小學生因年齡小天生好動,尤其在學習時,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情感因素,即: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只有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才有參與的可能,那麼,怎樣才能調動學生的感官,讓他們對自己的學習活動充滿興趣呢?興趣,是指人們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進行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和情感狀態。興趣是興奮劑,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巨大內趨力。學生一旦對所學內容產生興趣,就會表現出巨大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習效率也會不斷提高。

2、 動態演示,激發學習興趣 。

動態的事物比靜態的事物更能引發學生的注意,更能調動學生的興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技術能為教學創設一個生動有趣的教學情景,化無聲為有聲,化靜為動,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利用多媒體演示比教師用其他手段演示更形象、逼真,把它與學生實際操作相結合,幫助學生正確掌握操作方法,形成操作技能,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學「米、分米、厘米的認識」時,測量線段的長度,先將尺放大顯示在屏幕上,然後用閃亮、移動的方法介紹測量方法,再顯示正確與錯誤的一些測量方法讓學生判斷,最後指導學生進行測量。這樣教學能使學生有效地掌握測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克服了使用中的難點,提高了實際操作能力。又如:在「圖形的旋轉」教學中,我製作了有運動效果的多媒體課件,將許多個旋轉的現象以直觀的運動形象展現在學生的眼前,通過學生的觀察發現不同的運動現象,根據運動的不同分類識別旋轉的位置。

3、利用多媒體淡化教學重難點,增加信息量,有效提高課堂效率 。

多媒體教學不僅能把知識更多.更快地傳授給學生,還節約了時間,增加了容量,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由於人的視覺作用勝於聽覺作用七倍,因此只有在多種現代教學媒體參與下的課堂教學才充滿生命力,增大教學密度、優化教學過程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證。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具有信息容量大、檢索快、傳播效率高的功能,它可以讓學生充分利用多種感覺(如聽覺、視覺)進行學習,加快教學速度,不斷鞏固、深化新知,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4、多媒體教學可以加深概念的理解 。

數學教學的第一步就是引入概念,也是學生在教師下的「引入」,教師根據已有的教材和知識作出一系列符合一定經驗與事實的再認和推測性想像,讓學生經歷數學家發現新概念的最初過程,牛頓曾經說過「沒有大膽的猜測,就做不出偉大的發現」,而猜測也是推動學生數學思維的強大動力,因此引入,利用多媒體呈現學生熟悉的情景,如:學習《分數的產生和意義》時,呈現一個蘋果或蛋糕的實物,平均分給2人、3人、4人,現要學生來計算它們各分得多少個?學生利用多媒體操作很快完成概念的形成和理解。

5、 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巧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

今天的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已是一種司空見慣的現象。作為課堂教學的輔助手段,它對課堂教學有著深遠的影響,教師、學生對它都喜聞樂見。多媒體雖然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方便大大提高了我們的課堂效率但這不等於是整堂課全用和天天都用,在利用多媒體之前,教師一定要清楚本節課的需求,設法找出多媒體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學習效果,使學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做不好的事,恰到好處地利用多媒體。所以要牢記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本質與根本目的,該出手時才出手,靈活運用。

㈢ 淺談如何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小學數學教學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學與教的方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給數學課堂帶來了無限的生機。多媒體聲像並茂,促進了教學形式的多樣化,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小學數學課堂中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學會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數學學習活動中。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呢?本人談談以下幾點做法: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光明的教學途徑之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上要想獲得最好的教學效果,學生興趣這一環是關鍵的一步。有了興趣,學生才能在課堂教學中發揮主體作用,自覺主動地學習;才能更好地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並掌握於自己的腦中。多媒體技術正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良好工具,它能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可以將動態的畫面、鮮艷的色彩、直觀的圖形、和諧的聲音等有機整合,直觀形象地作用於學生的多種感官,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情境,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例如,我在教學第一冊「認識鍾表」這一內容時,利用多媒體設計了如下內容:明明小朋友的生日到了,媽媽給她買了一件精美的禮物,大家看看是什麼?PPT顯示一個精美的禮品盒, 打開後出現一塊可愛的電子表。學生們被精美的電子表所吸引,提問:你們知道電子鍾表是用來干什麼的嗎?學生自由回答後,我說同學們說得很對,電子鍾表可以讓我們及時知道時間。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電子鍾表。利用多媒體,通過新朋友明明的生日禮物,讓學生產生了好奇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很順利地導入了新課,同時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再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我運用電腦設計了動畫片《小狗狗坐車》:小狗狗去停車場坐車,停車場里有三輛車,車輪分別是:A.正方形;B.車軸不在圓心的圓形;C.車軸在圓心的圓形。提出問題:假如你是選車員,你會為小狗狗選哪種車輪的車?有選A的,有選B的,有選C的,各抒己見,很有創意,非常熱鬧。接下來我播放動畫,小狗狗坐在一輛車輪是A的車上很顛簸,小狗狗一臉不舒服的樣子;小狗狗坐B車也顛簸,愁眉苦臉;小狗狗坐在C車上不顛簸,很開心。提問:為什麼小狗狗坐在C車上開心呢?學生依據剛剛所學的知識很容易想到:要使汽車不上下顛簸,必須使車軸至車輪的距離處處相等,也就是車軸必須裝在圓心處。圓心到圓邊上的距離都相等,這個距離就是半徑。這個問題情境具有強烈的趣味性,讓學生在笑聲中鞏固了所學知識,並體驗到了知識運用在實際生活中的成功感。多媒體生動有趣的圖像動態顯示,使抽象的數學概念形象化,激發了學生以極大的興趣投入學習。
二、動態演示,加深知識的理解掌握
小學生生活知識面窄,感性知識少,抽象思維能力相對較弱,課堂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將教學中無法用粉筆描述的各種圖像、動畫等抽象的東西,用多媒體直觀形象地呈現給學生看,能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如教學《加減混合》時,學生往往弄不清計算過程,都要分兩、三步進行口算才能算出結果。特別是第二步計算要用第一步算出得數作加數或被減數,學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的得數,或者由於看不見第一步的得數而造成第二步計算的困難。為了幫助學生順利掌握加減混合的計算順序,並克服因為看不見第一步計算的得數的計算障礙,我在教學上運用了多媒體,用動畫形式幫助學生理解加減混合的意義和計算順序。在教學先加後減的混合計算時,屏幕上出現草坪里有8隻羊在吃草,又走來5隻,一會兒又走了4隻的場面,然後根據畫面所反映的羊只數的變化過程引出算式8+5-4。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這樣,一方面直觀地反映了先加後減的加減混合算式的意義,另一方面又表明了計算順序,取得了在黑板上難以達到的教學效果。再如《線段、射線、直線》的教學,我們可以先在屏幕上顯示一組圖形,讓學生辨認直線和線段;然後將線段向右邊似光線射出一樣勻速延伸形成射線,使學生看後悟出射線是怎麼形成的。藉助多媒體課件還能將那些看似靜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動起來,從而使學生較容易地找出事物之間的聯系,促進對知識的理解。
三、利用多媒體教學,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常規式傳統教學往往是一支粉筆在黑板上辛勤耕耘,學生看到的是平面圖像,聽到的是單調的寫字聲音,教師板書慢,浪費了大量時間,描述起來還不一定規范。而多媒體教學可以把一些問題形象直觀、動態演示出來,讓學生形象地看到事物發展的過程,理解事物變化的規律,把抽象的知識轉化為一定的物質形態,變得形象具體、生動活潑,能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如在解答關於「火車過橋過隧道,計算橋長或隧道長」的問題時,學生往往會把火車行的路程與橋長或隧道長等同起來,如計算:一列長300米的火車以每分700米的速度通過一座橋,用了5分鍾的時間,這座橋長多少米?」大多數學生會這么計算:700×5=3500(米)。為了解決這一錯誤的計算,我用多媒體模擬火車通過一座橋:一列火車在隆隆聲中到達橋頭,從火車頭到達橋頭開始,在橋的下面跟隨火車頭同步出示火車行的路線,直到火車尾離開大橋為止,這樣學生就很容易得出「大橋長度=火車5分鍾行的路程-火車長度」這一關系式了。再如在學習《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時,學生容易忽略公式「底×高÷2」中的「÷2」,是公式沒有記清楚,還是粗心呢?不管哪個原因,究其底就是學生對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不夠明白,記憶不夠深刻,如果學生知道三角形面積公式的由來,肯定就不會出錯。所以我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利用多媒體先演示了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通過移動,最後拼成一個長方形,然後再利用自定義動畫的效果,底和高用紅色閃動幾次,有利於學生直接觀察出三角形的底和高與長方形的長和寬的關系。最後再移動其中的一個三角形,讓學生明白這任意一個三角形的面積都是與它等底等高的長方形面積的一半。再用任意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得出上述的結論,通過計算機的演示讓學生再來說說整個推導過程,並說說:為什麼要除以2?如果不除以2,計算出來的是哪個圖形的面積?學生在動手操作、欣賞多媒體課件演示、討論等多個環節中充分感悟了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及由來。這樣,在多媒體課件的使用過程中,採用動態演示與講解,觀察與操作融為一體,做到了把知識化難為易,成功地突破了教學難點,從不同角度豐富了感知,掃清了學習的障礙,找到了問題的突破口,使學生對應掌握知識,理解得更透徹。
四、增強練習效果,提高知識鞏固效率
練習是鞏固所學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徑,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在練習鞏固中,由於運用多媒體教學,巧妙設計練習,省去了板書和擦拭的時間,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練習素材、更多的練習和表現自己能力與成就的機會。教師可以預先擬好題目,運用電腦設置多種題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漸進地突出重難點,當學生出錯後(電腦錄音)耐心地勸他不要灰心,好好想想再來一次,再一次復習鞏固知識。激發學生「樂學樂做」的情感非常重要,這符合小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同時也為教師提供了及時獲得學生真實的學習成效和學習態度等反饋多媒體的方法和途徑。
總之,多媒體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是數學教學改革中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教師要發揮多媒體教學優勢,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同時也要清楚地認識到,多媒體技術不管如何發達、如何完善,它都不可能完全代替傳統的教學方式。這就要求廣大教育工作者把握好使用多媒體的「量」和「度」,從而有效發揮多媒體教學功能。

㈣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

一、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能激發學生的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媒體是教學信息的載體,是傳輸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它的作用不僅能用來傳遞教學內容,而且還會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調節課堂氣氛,創設情境,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被人們喻為「思維的體操」,尤其是小學生對其興趣淡薄,加之,小學生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多媒體以其強烈的趣味性、多樣的色彩、悅耳的音樂,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集聲、像、色為一體的,動靜結合的生動直觀、內容豐富的教學環境,使無聲的教材內容變得有聲有色。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材內容,適量引進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能充分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學生的注意力始終有一種吸引作用,產生濃厚的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樣變「苦學」為「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使學生自然地步入積極思維的狀態之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二、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能夠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拓展學生的思維
作為一名教師重在「授之以漁」,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關鍵是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知其然,還需知其所以然。利用多媒體計算機,對於教學上的一些重點、難點,通過生動的演示,配合學生的自己動手操作,老師的講解,就能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和手感,把觀察和思維結合起來,有利於突出教學上的重點,突破教學上的難點,加深理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1.突出重點。如教學「9加幾」時,「湊十法」是本課的學習重點。教師利用多媒體計算機設計了以下教學片段:先出示16個圓形的圖(左邊9個,右邊7個),先讓學生利用已經學會的知識列出算式,再利用動畫效果,將7個圓中1個圓移到9個圓這一邊,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討論,用怎樣的方法算得最好。最後,學生自己總結出了「湊十」的方法。這樣,通過多媒體計算機,把知識的內在聯系動態展示給學生,為學生提供了思維的線索,並引導學生展開分析、綜合等一系列思維活動,最終獲取知識,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
2.突破難點。難點往往是關鍵性的知識,也往往是學生學習的障礙。巧妙運用多媒體計算機可以幫助學生突破學習的難點,正確而又深刻地理解新知。如在教學《圓的面積》時,這個內容很抽象,教學的重、難點都是要讓學生理解並掌握圓面積公式的推導,如果運用傳統方式教學,學生很難理解「等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就越接近長方形」這個道理。如果改成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把一個圓2等分,用紅綠表示兩個半圓,再把兩個半圓平均分成8個小扇形,將小扇形一個一個從半圓中移出排成紅綠兩隊,又把兩隊合並成近似長方形並閃爍顯示,然後依次進行16、32等分的割補、拼合,讓學生直觀地感知當等分的份數越來越多時,圓面變換後的圖形越來越接近長方形。學生的思維就會由模糊變得清晰,能夠想像到無限分割的情形,理解圓是可以轉換成一個和它等積的長方形。一個復雜的化圓為方,化曲為直的問題在有限的時空內讓學生得到認知感知,學會了推導圓面積的計算公式,且有機地向學生滲透了極限的思想。
三、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素質教育要求教師注重學生的思維、探究和創新等各方面能力的培養,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因此,教師在設計和運用課件時,應考慮通過課件促進學生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培養學生對所學學科的情感,使學生的探究能力與創新能力等得以形成。如在教學推導長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時,運用多媒體課件在屏幕上展示出一個長方形(長5cm,寬3cm),圍成長方形的四條線段在閃爍,長和寬也分別用數據表示出來,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找到長方形周長的求法。在多媒體的輔助下,學生列出三種不同算式:5+3+5+3=16(cm),5×2+3×2=16(cm),(5+3)×2=16(cm)。然後通過比較,歸納出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是: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這一個教學環節,培養了探索和創新意識。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四、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能夠培養良好的交互性
設計和運用多媒體課件應將學生放在首要位置,應有針對性地設置一些「教師、學生、多媒體」交互性的活動,盡可能地引導學生學會動口、動手和動腦來解決問題。必要時可出示一些引導性的圖文和動畫,也可設置相關的游戲,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在快樂中學到知識。如在教學《圓的認識》一課時,教師就問:「車輪是什麼形狀的?」同學們會脫口而出:「圓形的。」又問:「為什麼造成圓形的呢?能不能造成三角形、正方形……」並趁機用多媒體課件演示三角形、正方形車輪的汽車向前運動的情境。學生們連忙回答:「不行!因為三角形、正方形有棱、有角,開不動。」接著又出示橢圓形車輪的汽車費力地滾動的鏡頭,接著提問:「橢圓形沒有稜角,這樣行嗎?」學生們思考片刻後回答:「汽車前進時一會兒高,一會兒低,不平穩,還是不行!」漸漸地橢圓的輪子變圓了,汽車飛快地跑起來。這時學生「哇!圓的才行呀!」可見,通過輪子動態、清晰的「演變」過程,使學生輕松地領悟到車輪造成圓形的原因,正確建立了圓的概念,明白了「在同一個圓內,所有半徑長度都相等」的道理。在設計練習鞏固中,教師也可以把預先擬好的題目運用多媒體設置多種題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漸進地展示給學生。當學生答對時,課件里的老師會表揚他「你答對了,真聰明!」當學生出錯後,會耐心地勸他「請你再來一次吧!學生在多媒體的表揚和鼓勵下,便會認真地思考。

㈤ 小學數學教學怎樣選擇多媒體

何為多媒體技術呢?多媒體技術是一種把文本、圖像、圖形、聲音、動畫等多種形式的信息有機進行結合的一種技術,它通過計算機進行綜合處理和控制,能夠完成一系列的交互操作。多媒體教學是指利用多媒體技術綜合處理語言、圖像、聲音等多種媒體信息,將抽象的教學內容變為形象的、具體的信息,幫助同學們輕松的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的一種教學手段。
一、多媒體教學技術應用的現狀
1.學生動手思考的機會不斷減少
現在的多媒體小學數學教學課件一般都是教師提前准備好的,教學環節僵硬無創新,授課方式受多媒體影響靈活性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現在教師課堂上很少動用粉筆,涉及到數學方面的公式、計算題等都是經過多媒體簡單的投放,學生們缺少了實際動手的機會,筆記越記越少,思考越來越少,只是簡單的坐在那聽講。
2.教學內容的傳授受到忽視
現在很多教師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教學課件的製作上,過分的看重多媒體教學,使數學教學流於形式。很多教師把自己的教學課件做得內容翔實,色彩斑斕,但是在講解是只是簡單的照本宣科,沒有進行詳細的講解,忽視了實質的教學內容。小學數學教師面對的是小學生,他么剛接觸數學知識,接觸抽象的思維,這短時間急需要老師進行講解、輔導和幫助,但老師忽視了關鍵的內容,對學生們的長期發展極為不利。
3.多媒體教學工具依賴過重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不斷流行於教學,很多老師開始依賴上了多媒體工具。不管是教案的學習好、課前准備、課程進行、課後輔導所有的過程都需要多媒體工具。遇到突然斷電或者硬碟損壞等情況,有的老師甚至會出現茫然不知所措的情況,不知如何進行下一步教學。歸根結底是對多媒體教學工具的過份依賴,這樣極度不利於小學數學教師的發展。
二、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豐富表象知識,形成抽象思維意識
多媒體技術具有信息量大,可以圖文並茂的特性。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巧妙的利用這一點,適時的進行巧妙的演示,利用多媒體的特性對小學生進行點撥和誘導,豐富學生們的感性知識,幫助他們突破思維的障礙,形成抽象思維意識。比如一題如下:「把一個邊長為3cm的正方體,所有表面都塗成黃色,然後切割成體積為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總共能有多少塊呢?其中一面、兩面、三面有黃色顏色的有幾塊?」解答本題就需要小學生具有較高的空間思維能力,本題對於部分小學生來說就會感覺到棘手。這時我們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形象的「切割」、「提取」、「旋轉」,這樣就會幫助學生們解答和理解,突破思維的障礙,形成自己獨有的抽象思維。
2.利用多媒體突破難點、重點內容
數學知識需要抽象的思維意識,對於小學生而言,這一點有一定難度。我們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把圖形、文字、聲音等信息進行集合,全面的刺激小學生們的感官,使他們多緯度、多空間的接受信息,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解決小學數學課堂上的難點和重點。比如在講解圓錐概念時,小學生們理解起來就有很大難度,我們利用多媒體先進行谷堆、圓錐形建築物的投影,然後把具體的實物圖像去掉幾何圖形,這樣進行難點、重點的講解,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做到因材施教,突出學生主體
多媒體教學為學生提供了更廣泛的獲取知識的途徑,教學方法也開始由傳統「填鴨式」教學向「啟發式教學轉變,開始突出學生為主題的地位。利用計算機的個別輔導、小組輔導、分組輔導等功能可以將個別輔導和整體教學相結合,做到因材施教,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此外多媒體教學可以了解和掌握小學生們的學習進程,依此進行合理的教學任務安排,為學生們留有足夠的自我學習時間。
4.運用多媒體教學,及時反饋教學信息
在多媒體教學中,多媒體在為學生們提供不同學習素材的同時也為他們提供了豐富的練習資源和自我表現的機會。通過多媒體及時反饋練習的情況,可以讓教師及時把握小學生的學習成效和自己的教學成果,做好下一步教學。例如在「角的認識」章節,學生們最易犯的錯誤是「構成角的兩邊長短與角的大小」的概念性錯誤,這一錯誤可以很好的利用多媒體統計練習結果而反饋出來。這樣我們小學數學老師在下一步教學中就有所目標、重點和側重,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長期的如此教學,我們小學生的學習成績會不斷提高,有利於做好當前小學數學教學工作。
三、結束
多媒體教學對於小學生來說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它在教學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視。但是我們要想多媒體教學發揮更大的作用,避免其不利的影響,就應該合理、科學、有效的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應用多媒體教學的技術。

㈥ 如何利用多媒體促進小學數學教學

能把形象直觀的教學引進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引申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我們一直在研討的課題。在研討中,越來越多的學校認識到現代教育技術和信息持術的重要性,我校從多渠道籌措資金,建成了教師電腦備課室、多媒體教室等。
硬體上馬後,在教學中如何利用這些有利的條件,改變現有的教育方式,使現在信息技術與我們的教育教學緊密地聯系起來,為我們的教育教學服務呢?
在教學實踐中,我有一些看法和做法,在這里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
一、利用多媒體,巧妙引入新課。
萬事開頭難,一堂課也是這樣的,如果教師能夠在引課的時候吸引學生,那麼這堂課就成功了一半。如果當我們感覺單純憑借語言的描述很難一下子就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的時候,可以嘗試利用多媒體手段,帶領學生步入知識的海洋。為了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除了教師的行為、語言,教學的設計之外,採用多媒體教學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手段。
例如,在《8、7、6加幾》一課中,我運用計算機設計出多媒體課(教學片斷)師:小紅和她的幾個好朋友約好到人民公園去玩,正准備上車時,售票阿姨擋住了去路,她說必須答對車門上的題目才能給他們開門。同學們願意幫助他們嗎?生說願意。師用課件出示口算題:(略)生口算出答案。學生全部答對了車門就開了。他們上了車後,司機大伯又笑眯眯的對他們講,對上我的口令才能車才開的了。設置配音效果,生齊答。車子就開了。
在課的開始,復習了10、9加幾的口算和8、7、6的湊十法,鞏固舊知,為新課做好鋪墊。在教學設計上,我並沒有設計單純的口算題,而是利用了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慾旺盛,對新事物有著天生的親切感。 並根據一年級兒童的心理用他們喜愛的故事情節激發興趣,引入新課,通過聲情並茂的電教媒體對學生形成刺激,使學生產生學習的心理需要,進而主動參與學習活動。通過動畫、聲音、色彩等來創設情境,渲染氣氛,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實踐證明,這樣的復習新知,往往是效果顯著的。這樣一來我們利用計算機教學,使學生學得輕松,學得快樂,真正體現了教與學融為一體。
二、利用多媒體,使抽象的問題變得具體形象,易於學生接受。
在一年級的教學中,我發現,由於學生年齡小,對一些抽象的問題不易理解,而對一些具體形象的事物卻記得特別牢固,例如,我發現他們在計算5-3時,不是對抽象數字的分析綜合,而可能是用五個手指減去三個手指、五個蘋果吃了三個等具體的事物形象形成的表象相加出來的。所以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對於一些學生不容易理解的抽象問題,我利用多媒體課件,使教學由抽象到直觀、文圖並茂、聲像畢具,形象生動,啟發學生的思維聯想。
例如,在講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中的填未知加數時。我考慮到教材內容是學生在小學階段最早接觸到的用括弧代替不知道的加數的代數知識,是高年級求未知數x和解方程的初步鋪墊,以適應高年級的代數知識的學習。
遵循低年級學生的直觀形象思維和具體形象思維佔主導地位的思維原則,通過讓學生先看直觀圖來理解題意,再看圖填算式中的未知數,幫助學生理解填未知加數的含義,有利於學生直觀形象地掌握所學知識。所以在設計課件時,我先設置用形象直觀的實物,然後出示填空題。
三、利用多媒體,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事物的直覺形象思維只停留在表象階段,抽象邏輯思維才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質與內在規律。列寧指出:「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並從抽象的思維到實踐,這就是認識真理、認識客觀實在的辯證途徑。」意思就是說人認識客觀真理是從形象思維入手,再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的過程。形象思維雖然是認識客觀事物的基礎,但只是屬於認識的初級階段,它所反映的只是事物的表象,只有從形象思維發展到抽象邏輯思維,才能使認知深化到事物本質及其規律性。
所謂抽象邏輯思維主要是對具體的事物通過比較、分析、綜合、概括與推理、判斷等過程,從而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概念、法則、定律、性質和本質特徵。小學數學知識內容具有抽象性和邏輯性等特點,因此十分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抽象的邏輯思維能力。然而,小學生的思維正處於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過渡的階段,這種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要與直接感性的經驗相聯系,所以仍然具有十分明顯的具體形象性。
例如:《三角形面積計算》教學目標:是1、理解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2、會用公式正確計算三角形的面積。3、會解答有關三角形面積計算的應用題。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是建立在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的,首先從特殊的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著手,通過操作知道直角三角形的面積是這個(即與它對應的)長方形面積的一半。在三角形面積公式推導中,應培養學生的剪拼操作能力和對圖形的想像力,因此在學習時先操作計算機:用兩個形狀、大小相同的三角形進行剪拼,先把其中的一個三角形,沿著它的高剪成兩個小的直角三角形,把它們和另一個三角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其中每個直角三角形的面積都是相應的小長方形面積的一半,所以這個三角形的面積是整個長方形面積的一半。
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是教學的重點,對學生的操作能力和對圖形的想像力有一定的要求,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學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教師設計了應用信息技術的智能化的交互功能,操作幫助鍵觀察計算機中動態演示三角形如何拼成長方形的過程。
學生在計算機動態演示的過程中,領悟了三角形的面積是如何從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中推導出來的,從而推導出三角形面積的公式是: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S=ah÷2
學生在操作、實踐的過程中,探究了知識的產生與發展過程的來龍去脈,理解了本課知識的形成,注意力非常集中,思維十分活躍,了解了許多平面圖形之間是有內在聯系及其相互聯系的,只要找到了這種聯系就可以將要學的圖形轉化為已學過的圖形,通過新舊聯系求得所要求圖形的面積,無論三角形面積計算或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都是如此。由於信息技術能形象地用動畫展示動態的變化過程,有利於啟迪學生的思維活動,使他們的想像聯想能力得到發揮,由此知識掌握很扎實,同時又學會了把問題轉化為知識,也學會探究了學習的方法,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抽象概括與分析、推導等思維能力。
四、利用多媒體,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由於一年級的學要將他們日常生活的許多活動規范化、常識經驗系統化。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及道德情操,有著重要的作用。
有段時間,我發現班裡的一部分學生總是上學遲到,根據這一現象,我在教學《認識鍾表》這一課時設計了小主人洋洋的新朋友鍾表這樣的情境:嘟嘟是一個剛上一年級的小學生,他有一個好朋友鬧鍾。這天早晨8時半了,洋洋才到校。
看到這里,同學們都皺起了眉頭,我讓大家說一說,洋洋這樣的行為對不對。同學們暢所欲言,紛紛批評洋洋上學不應遲到。那我們上學應該怎麼做呢? 緊接著我讓同學們說一說自己應該怎麼做。聽到這里,同學們紛紛舉手錶示,不學洋洋,要按時到校。這時,那些經常遲到的同學也認識到了錯誤,決心按時上學,再也不遲到了。
通過這節課,從學生的數學現實出發,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將生活中有關的數學現象和學生的現實情況相聯系設計教學,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此及彼。使學生認識到要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這樣做往往比傳統的說教學更讓學生樂於接受。
五、利用多媒體,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例如:《幾何畫板》軟體是一個平面幾何工具軟體。該軟體功能強大,可以動態地呈現幾何關系。教師利用它既可以根據教學需要編制課件進行課堂教學,又可以讓學生利用這一工具在計算機上探索,製作各種幾何圖形、進行各種變換,從而可以發現和研究圖形的內在關系,為學生提供一個十分理想的「做數學」的環境,幫助學生形象化地理解幾何關系,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生的主人。這些都是傳統的數學教學無法做到。
利用多媒體教學,為學生提供比較充足的探索與創造的空間,讓學生盡量釋放創造的潛能。這樣一來,促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進行再創造,實現了真正的數學學習。通過不斷地實踐和總結,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即改變了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同時也把教師從繁瑣的課堂教學中解放出來,把課堂的寶貴空間和時間留給我們的孩子,使學生在圖、文、聲、像的情境中培養興趣,開闊思維。
我相信,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們的教育信息化也會變被動為主動,變不自覺為自覺。讓我們瞄準未來,大膽實踐,勇於探索,不斷創新,為推動教育現代化的進程而努力奮斗。

㈦ 如何提高多媒體在小學數學教學中

「所謂現代教育技術是指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對教與學過程和教學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評價和管理,以實現教學優化的理論和實踐。」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提高,現代化教學媒體已經進入了教學課堂,發揮其獨特的優勢。在數學教學中合理地運用多種媒體,不僅能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而且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我的具體做法:
一.運用多媒體教學,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傳統教學由於媒體單一,只能教師講,學生聽,以教為主,導致學生厭學。多媒體教學已改這些弊端,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例如,二年級「確定位置」一課教學中,創設了學生熟知的生活場景,課的伊始多媒體課件播放的小動物伴著音樂節奏排隊做操這一富有情趣和童趣的動態畫面吸引了學生,在情境中教師適時提出問題:「老師喜歡的一隻小動物在第2排第4個,小朋友找找看是哪只小動物?」學生憑借已有的生活經驗,用自己的方法,找出了不同的動物,設疑:「老師喜歡的是一隻小動物,你們卻找出好幾只,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問題一出引發學生探討,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後在全班達成共識:「因為老師沒說從哪邊看,我們有的從前看,有的從後看……所以找的小動物不一樣。可以定好從哪邊看。」接著計算機「模仿」做操的小猴、小熊說話聲:「我在第1排第1個。我在第2排第3個。」設計了「從小動物的話中你知道了什麼?」這一開放性的問題,以及「你在教室中的位置可以怎樣說?」等有數學思考、探究價值的問題,學生在問題驅動導向下,對提供的各種信息,進行觀察、分析、操作,展開了自主性、探索性的學習活動,並在充分的交流、相互的補充中完善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不僅學會了有條理地表述自己的觀點,還學會了認真聆聽、相互評價、贊賞,反思自己和別人看法、接納正確的觀點,提高了原有的認識。教學「除法的初步認識」時,開始我問:把8個分成2份,有幾種擺法?我先讓全體學生用小塑料棒動手擺,有的擺成1個和7個,有的擺成2個和6個,有的擺成3個和5個……我利用投影出示了4種不同的擺法,讓學生觀察哪一種分法得到的兩份同樣多?學生很容易從「同樣多」過渡,理解「平均分「的實際含義,突破了教學難點。我上《三角形的認識》一課時,有許多知識並不是按照慣有的模式直接講給學生聽,然後再讓學生去記。在認識三角形具有穩定性這一環節中,我先是讓學生事先准備好小木條,並在兩端打好一個孔,用來靈活固定,也有用塑料條來代替的。並在課堂上讓學生動手實踐、組合成可以活動的三角形和長方形。小組合作、互相幫助完成。這樣一個動手製作的過程看起來好象是手工課,可同學們興趣特別濃,這也讓數學課堂變的輕鬆起來了。完成後,我請同學們用雙手去拉伸這兩個圖形,並把得到的結果告訴給你的夥伴們,看看你們的結論是否相同?結果是什麼?整個過程非常輕松愉快,老師只是適當的組織了一下教學,從製作到實踐操作並且得出三角形具有穩定的特性拉伸不易變形,而長方形則有相反的結論,這些都是學生自己完成的,這樣的課堂每個學生都是課堂的主人,都能積極地參與其中,教學效果特別好。
二、運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於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用智慧和靈感。數學本身比較抽象、枯燥,學生對本學科興趣淡薄,加之學生的年齡特徵(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單一傳統的數學教學方式造成學生數學創新素質能力難以提高。而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傳統教學中的困難.多媒體教學可以利用各種教具、學具、投影、錄像、錄音等媒體,集光、形、色於一體,直觀形象,新穎生動,能夠直接作用於學生的多種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象生動的畫面,言簡意賅的解說,悅耳動聽的音樂,及時有效的反饋,使學生保持旺盛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吸引長期的注意力,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達到了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例如:在學生學完「認識人民幣」後,為了讓學生充分體驗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鞏固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教學時,我利用多媒體軟體設計製作了「虛擬商店」,讓學生去實踐購物。在購物過程中,學生學會了看商品上的標價,還學會了拿錢找錢,也學會了合理花錢,懂得了節約用錢。這一情景創設讓學生身臨其境,近距離接觸生活實際,感受數學知識的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在體驗中學習知識,在實踐中運用知識,並滿足了學生喜歡參加的實踐活動。使學生不僅學會了用腦去想,而且學會了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嘴去表達,用手去操作,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在學習「分數的初步認識」,一開始上課就展示故事情境:八月十五,孫悟空,豬八戒分月餅,兩種分法兩個人都不幹,為什麼呢?學生對兩個人物非常喜歡,感覺他們也在分月餅,覺得有意思,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彷彿看了一場動畫片,注意力被吸引,因此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
三、運用多媒體互動平台,發散學生的數學思維。
數學教學是培養學生思維的。與傳統教學相比,在教學中引入多媒體課件,可使學生在快慢適宜、因人施教的過程中可以得到更完善的思維訓練,更深刻地領悟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
在教學「連乘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時,一堂課以春遊活動為主線,以錄象形式和多媒體動畫課件模擬現實,再現春遊的的現實情景,將教學例題與習題作恰當改編融入其中。「你想知道什麼?」「你能解決什麼問題?」 學生探究學習的積極性來自於充滿疑問和問題的情境,面對著一幅幅真實生動的情景和呈現的各種信息材料,學生熱情頗高主動性極強,自己提出了:「我想知道我們一共有多少個同學參加春遊?」「買飲料用了多少錢?」「乘坐兩輛客車夠不夠?」「買門票需要多少錢?「包船游覽共要多少錢」「飲料瓶回收了多少個?」等問題,並積極探索、交流解決問題的策略。這些現實中的實際問題就在學生或獨立或合作探討的形式下一一得到解決,並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逐步掌握了兩步連乘的解題思路。
四、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增大課堂信息容量和教師控制教學信息的靈活性,提高教學效果。
決定課堂容量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學生的接受能力,電教手段給學生的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觀教學,加快了學生理解進程,相當於增強了學生的認知能力,從而縮短了學生對同樣內容的接受時間,為增大課堂容量提供了很好的條件。另一方面,課堂容量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板書、速度的影響,尤其是當需要板書的文字和需要作的圖比較多的課堂上,粉筆書寫和作圖對課堂的速度起到了較大的制約,利用電教手段可以根據需要把一些圖形、題目的分析或解答過程在課堂上適時地在學生面前再現出來,這樣大大豐富了教學手段,拓展了師生交流地渠道,提高了課堂效率。如:在學完了「統計的知識」後,我布置了一道實踐題,要求學生利用所學的統計知識對一周的溫度進行記錄,並根據調查的數據分別製成統計圖和統計表。反饋時,屏幕上展示收集的數據及製表和制圖的過程,學生一下子明白了:最正確、合理的應該是折線統計圖,製成條形統計圖不妥。同時,再把學生自製的折線統計圖在投影上反饋,幫助學生清晰地認識到不足之處,找到了解決的辦法。再如教學「圓柱體的體積計算」這一課時,為了推導圓柱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師需要演示操作:把圓柱體進行分割,拼插成長方體,由長方體的體積公式:長方體的體積 = 底面積 × 高,得出圓柱體的體積計算公式也是底面積× 高,再由圓的面積計算公式進一步推導得: v=πr rh 。那麼,在學生分小組操作完後,師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彌補了用板書無法完成的遺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信息交流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起主導作用,學生起主體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對信息流向、流程的控制上。人機交互性使得教師能根據信息特點、學生特點和課堂的實際情況,實時地控制信息的表現形式和頻度,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另一方面,人機交互性使學生可以通過上機直接操作課件,控制信息傳輸的速度和次數,或通過多媒體教學,還能實現學生之間、學生和教師的多向交流,這些都使學生在教學中有更強的參與度,更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如:在「圓柱體和圓錐體的認識」中,對圓柱體是如何形成的,屏幕上出現一個長方形,長方形沿著它的一邊旋轉,掃過的面形成陰影,旋轉一周,屏幕上便出現一個圓柱體;圓錐體的形成則用同樣的方法教學。這樣,學生對知識容易理解,也樂於接受。
六、運用多媒體教學,能實現課堂教學有效及時的反饋、矯正 。
傳統教學中,教學效果往往要通過批改作業或測驗才能了解到。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實現對學生課堂練習的即時反饋,一方面滿足了學生急於了解自己學習效果的願望,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使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反饋信息,在做下一步教學決策時更主動。如:「角的度量」中,直接把一個稍大的透明塑料量角器放在投影儀上量角,從屏幕上學生可以輕松地掌握度量角的方法;同樣,學生是否已掌握了度量的方法,也只要讓他們把自己操作的過程通過投影來展示、交流及反饋,就可以了解到。
七、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充分發展個性,因材施教。
《新課程標准》指出數學教學的目標中,有一條是這樣的: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打破了齊步前進,整齊劃一,解決了因材施教的問題。利用計算機的分組輔導,個別輔導,交互輔導功能,教師可以將整體教學和個別輔導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因材施教,自由地發揮個性。這樣的課堂能呈現出多邊互動、輕松愉快、生動活潑的場面,每個學生都在自覺地尋求知識發展自己,於是主動性、積極性、趣味性由於現代教育技術的介入而融為一體,學習效率和教學技能相應得到提高。如在一堂課的鞏固練習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電教手段,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設計要求不同的題目,讓不同的學生都得到不同的發展。
總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多媒體)的優勢,既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又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發散學生的數學思維,還可以增大課堂信息容量和教師控制教學信息的靈活性,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及時的反饋與矯正,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不僅給學生創設了一種寬松的學習氛圍,而且使學生在學習中始終保持興奮、愉悅、渴求思索的心裡狀態,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趣味性融為了一體。由於現代信息技術的介入,小學數學教學課堂呈現出多邊互動、輕松愉快、生動活潑的場面,每個學生都在自覺地尋求知識發展自己,使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集中解決了教學重難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確實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

㈧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運用多媒體教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注意力不能持久,思維形式較具體形象,在他們眼裡,數學無疑是一門抽象、枯燥、復雜的學科。如何都能使抽象、枯燥、復雜的數學問題具體化、趣味化、簡單化呢?通過實踐證明,合理利用聲音、動畫、視頻、投影、幻燈等電教媒體手段,為學生創造一個色彩繽紛、聲像同步、亦動亦靜、能再現生活又高於生活的情景進行課堂教學,就可以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變苦學為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使學生自然地步入積極思維的狀態之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閱讀全文

與多媒體與小學數學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