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在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中做到"減負增效
減負增效一直以來是教學中所面臨的較為復雜的議題,既要減負但同時又要增效,這是我們教師所期盼的理想境界,但在實踐中往往又把握不住分寸,正像付炳建老師所說的「向著真理的方向多邁一步,真理將變成謬誤。」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學生跳進了題海不能自拔,學生漫無邊際地做著一張張試卷和一頁頁練習題,身心疲憊。教師中也經常聽到同樣的抱怨:「看我給他們做了那麼多練習,考出的成績仍然那麼差!」聲聲嘆息中有著學生的無奈,教師的失望。我感到事態發生至此也有其客觀原因:教材的不斷更改,內容的不斷加深,教師課堂教學目標設定的不科學,課外輔助教材的隨意拔高令教師家長和學生都進入了誤區。我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面對新教材的教學也曾經感到過迷茫。單就生字教學來說,一課中既有認讀字,又有必寫字,認讀字的要求是會讀不一定要會寫,必寫字則要求是能讀會寫。但是在許多反饋的練習中,包括口頭的和書面的,認讀字的要求和必寫字的要求是同等的。平時在詞語的抄寫中,也增加了一些認讀字的抄寫,但是在反饋中發現學生對字詞的掌握是不牢固的。因為根據學生的學習規律,和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是沒能力掌握那麼多生字的。我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感到有些慚愧,盲目趨附大勢,在工作中造成了事倍功半的效果。在專家的推薦文章中提到了兩個吃透即「吃透學生和吃透教材」正可謂一語中的。對於「吃透教材」,我認為只有認真鑽研教材,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科學地設計教學方案,在作業布置中遵循規律,尊重差異,體現分層。不斷提高自己的整合能力;而對於「吃透學生」,我感到每一位學生確實存在差異,要精確地進行學情分析,要明確學生的認知現狀,這是我教學的基礎,在教學中還是要遵循循序漸進的規律,要更多的關注中等生和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不斷提高教學效果。語文學習要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閱讀能力、動手能力,有利於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培養,更重要的是能引領學生走進生活、體驗生活、感悟到生活處處皆語文。他們的學習是快樂的,更是高效的。作業是鞏固教學效果的有力手段,也是反饋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合理地布置一點課外作業是必要的。對於作業有效性的探索文章在網上有很多,有什麼「活動式作業」,「創設情景式作業」,「開放式作業」,「合作性作業」,「分層性作業」等等真可謂五花八門,歸根結底有效的作業要教師精心的設計和認真的批改。平時在教學中要總結出經典基礎性作業和練習,這些作為常規試題和作業必做;一些拓展,探究性作業和練習要選做。部分作業結合課文知識點在課堂中完成,做到及時高效。低年級以識字、寫字為主,而低年級孩子的特點是好動、貪玩,因此經常會出現孩子在抄寫生字方面潦草浮躁的問題。針對這一點我採用的是「認真減少」制。寫的認真的同學會得優加星,這樣,孩子的寫字作業便可以減少,這個方法提高了孩子寫字的興趣,同時也養成了認真寫字的良好學習態度。抄詞語這項作業很枯燥,但又不能少,如何讓抄詞語變得有趣味,讓孩子們樂意去抄,需要激勵措施。我的方法是每篇課文的詞語抄三遍,如果連續三篇課文聽寫全對,那麼下篇課文的詞語可以只抄一遍。這樣一來就大大激勵了孩子的能動性,在抄寫詞語時不是一味地機械地為了完成作業而抄寫,而是主動去記憶。於是這項作業便有了分層,基礎好的孩子可以做其他更有效率的作業,基礎不夠好的孩子只能多抄幾遍加深記憶。讀課文對於低年級來說也是必不可少的作業,但是很多學生往往把它當任務完成。現在,我給學生預設的作業是自主預習課文,在讀書的同時針對課文提出相關問題,查閱相關資料,完成出色者,給予卡通貼紙的獎勵,學生現在的預習積極性越來越高。同時,我覺得自己沒那麼容易做到「輕負高質」,所以只想在自己平時的教學中盡心盡力做好每一件小事。首先,認真地對待每一份作業,特別是後三分之一的學生,更要多花時間對其進行輔導,作業面批,盡量布置一些淺顯的作業,不斷增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其次,真誠地和每一位學生相處,如果我們和學生關系融洽和諧,學生們了解並認同你,認同你的教學方法,認同你的課堂的交流方式,這樣,學生的學習熱情才會提高,也才會使每一堂課讓學生學有所得,長此以往必然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總之,我要學習借鑒先進典型,結合所教學生的特點,不斷改進現有教學模式,狠抓課堂教學中的單位時間效率,合理設計作業,優化評價機制,真正做到減負增效。
❷ 小學語文課堂如何減負增效
陸海花 在要求落實「減負增效」的大背景下,我正式踏上小學語文的講台快一個學期了,在此僅能淺談個人的一些觀點以及做法。 什麼是減負增效呢?減負增效中的「減負」並不等於教學內容的減少,也不等於學習時間的減少。「減負」不單純是學生課業負擔數量上的減少,更重要的是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漸進而深刻的革新,是教育觀念的變革。否則,學生的課業負擔今天可能被減下來了,但在明天卻又可能以另外一種方式附加上去。教學減「負」不減「質」,在「減負」的同時又要「保質增效」,這才是真正的減負增效!我們必須要堅定不移並且要深入推進「增效減負」這一教育使命;「減負」是減去學生過重的心理與學業負擔,「增效」是提高教育教學效益,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減負」是工作的抓手,「增效」是工作的歸宿;「減負」與「增效」二者是因果邏輯關系,而非平行概念,盡管「增效」的手段並非「減負」一種。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實施「減負」、「增效」的主陣地。既要「減負」又要「增效」,最根本的辦法就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要把「減負」真正落在實處,必須深入到課堂教學的領域中去,確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用心對待每一節課是減負增效的關健。 首先,備好課是優化課堂的基礎。 為了讓「減負增效」真正落到實處,提高課堂效率,學校加強了集體備課的力度。我們三年級語文組經常就教學重難點的把握、教學方法的使用、教學環節的安排、課堂作業的布置等問題進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討,達成共識。集體備課這種方式便於集中教師們的集體智慧,也便於我這樣缺乏教學經驗的新教師及早進入軌道,對提高課堂效率和減輕學生負擔非常有幫助。 我們討論後明確制定教學目標時,一定要關注學生學情和教材特點,要單純和明確和務實,不說空話和大話。要正確透徹的理解每課的編排意圖和例題與練習題的前後聯系。課堂導入要直接明了,不繞圈子,杜絕花哨。這樣才能落實課堂教學,真正做到「減負增效」。 其次,上好課是優化課堂的途徑。 小學語文課堂要從「聽、說、讀、思」四個方面入手,注意培養了學生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注意學生的學法指導。「給人於魚,不如授人於漁」,「教是為了不教」,教法應成為學法的示範,讓學生會學是我們語文教學的重要目的。主體參與是激發學生學習意願的關鍵所在,傳統的課程教學是越俎代庖,重師者傳授,輕學者參與,致使學生的時間與精力大量浪費,學習動機受挫。蘭·達本教授認為:教學可以看成是提供特定的情境來培養兒童的一種措施。學習是學習者自身內部發生的過程,他越是投入,就越具有動力,也就越能順利完成這一過程。如果在課堂上採用傳統的教學手段,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教師機械訓練,學生被動學習。那麼學生就缺少閱讀實踐,缺少朗讀感悟。這種單一的教學過程模式,顯得枯燥乏味,費時多效果差。 有些教師上課時沒有時間概念,上到哪裡是哪裡。若沒有完成原本應一堂課完成的內容,就延長一節課時間或教學時數,把完整內容分割開完成,這是不可取的,不符合最優化原則,也加重了學生負擔,降低了教學效率和教學的藝術性。所以,為了提高課堂效率,切實減負增效,教師應把握好一堂課的時間結構,優化課堂結構。 「減負增效」並非一句口號,要真正實現這一目的,我還需要在教學設計上多下苦功, 向各位 老師多多學習。希望能讓學生們學得輕松,快樂,扎實!有所悟,有所得!
❸ 淺談語文教學中如何減負提質
課堂教學是提升教學質量的主要環節,要從根本上減負增效提質,就必須「打造有效課堂」。推進有效教學,推進減負增效提質,勢在必行。
❹ 關於小學語文教學減負增效的措施
要做好校外課程資源的拓展和利用,包括圖書館、博物館、科技館、展覽館等豐內富多彩的社會性課程資容源和鄉土地理、民間習俗、傳統文化、生產和生活經驗等廣泛的鄉土資源,是學生真正處在一個學習的環境之中,生活即教育。
❺ 小學教師語文課堂上如何實施減負增效
和學生講些比較有趣的話題,如:以課文中的一個主題和同學討論討論自己的回經歷(最答好是寫景的課文)。我們老師經常和我們講一些很有趣並是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情。多多少少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活躍一下(不是打鬧的那種,是讓他們放鬆),一般教學經驗高的老師,會很巧妙的把一些知識轉入一個話題當中,這樣就容易記住。
~採納一下~
❻ 小學語文如何減負增效
聽到過3種有趣的說法,說:教師負擔重,學生負擔重,是惡性循環的教學;教師負擔輕,學生負擔重,是誤人子弟的教學;教師勤鑽研,學生負擔輕,才是減負增效的教學。
那麼什麼是減負增效呢?我認為減負增效中的「減負」並不等於教學內容的減少,也不等於學習時間的減少。「減負」不單純是學生課業負擔數量上的減少,更重要的是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漸進而深刻的革新,是教育觀念的變革。否則,學生的課業負擔今天可能被減下來了,但在明天卻又可能以另外一種方式附加上去。教學減「負」不減「質」,在「減負」的同時又要「保質增效」,這才是真正的減負增效!我想,這一觀念的出現其實也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為一線的語文教師,我們該怎麼來落實減負增效呢?小學語文教學的主陣地是課堂,當然,減負增效也得從課堂教學入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改進課堂教學形式正是切實可行的辦法之一。我嘗試著對課堂模式進行了摸索,優化課堂結構。
首先是激發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
主體參與是激發學生學習意願的關鍵所在,傳統的課程教學是越俎代庖,重師者傳授,輕學者參與,致使學生的時間與精力大量浪費,學習動機受挫。蘭·達本教授認為:教學可以看成是提供特定的情境來培養兒童的一種措施。學習是學習者自身內部發生的過程,他越是投入,就越具有動力,也就越能順利完成這一過程。如果在課堂上採用傳統的教學手段,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教師機械訓練,學生被動學習。那麼學生就缺少閱讀實踐,缺少朗讀感悟。這種單一的教學過程模式,顯得枯燥乏味,費時多效果差。
在上第七冊課文《小鎮的早晨》時,課前我請孩子們各自畫一幅小鎮早晨的美景圖。通過對文章的理解和日常生活的所見所聞來呈現他們腦海中的小鎮。不少同學都畫出了他們心目中不同面貌的小鎮。當我請他們來介紹自己所畫的畫時,驚喜地發現在繪圖的過程中,大家對於課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有位同學在畫上畫了街道和攤位,小攤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蔬菜水果。他告訴我們他所畫的是熱鬧的小鎮,結合他和媽媽去市場買菜時看到的場景,他的圖中許多人們在街上買賣蔬菜水果,熙熙攘攘,充滿了生機和活力。通過他的畫和介紹,讓我們領會了文章的內容,不僅看到了、更感受到了小鎮早晨熱鬧的景象。
這堂課在同學們自己介紹討論,師生互相交流的熱烈氣氛中結束了。在本課教學中,我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的這一舉措,無疑是激發了學生潛在的學習意願。這時的教學目標,不再是教師強加於學生的,而是學生個體發生的探究意願。在教學中,學生始終保持一種積極主動的狀態,拉近了課本和生活間的距離。因此,課堂上,學生們輕輕鬆鬆地,就掌握了需要學習的知識,還獲取了許多課本以外的東西,在減負的同時也提高了教學質量。
針對所教班級學生喜愛表演的特點。我還在課內、課外設計了一些活動,讓他們一展所長。例如在教學《筍芽兒》一課時,同學們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就顯露出強烈的表演欲。於是,我們就用了一堂課的時間。請學生自由組合,以課本劇的形式將筍芽兒成長的過程表演了出來。那堂課可謂是精彩紛呈,笑聲不斷。課前孩子們忙著寫劇本,選角色,安排場景道具,忙活著卻又快樂著。最後出現在大家眼前的是各種版本的,經過改編後的《筍芽兒》,有各自的特色卻又不脫離課本。這樣的一堂課,使學生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課文內容,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表演能力。
其次是實施差異教學。
早在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承認學生在個性與才能上的差異,主張根據學生的個性與特長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注重補偏救弊,促進學生的正常發展。每個班級中學生的基礎、理解能力、學習能力等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如果按原有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作業布置,那麼對於能力強的學生來說思維難以拓寬,自主性難以得到發揮;而能力弱的學生學習可能變得越來越吃力,心理壓力越來越大。
因此,我認為在語文教學中實施差異教學,能更好地達到減負增效的目的。從學生不同的水平、興趣、和學習風格出發來設計差異化的教學內容、過程與成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布置課後作業的時候,對於部分作業的設計,我分了一些層次。有些作業中,有基本題,附加題,自選題。比如在完成拾貝集,即對好詞好句好段的摘錄時,對於寫作能力較好的同學,要求他們能夠仿寫,或寫出讀後感。對於能力較弱的同學則只要求摘錄。這樣,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學習中都有相應的收獲和提高,把他們從過多的作業中解脫出來,作業量少效大,減輕了作業負擔又提升了作業質量效果。何樂而不為呢!
以上這些就是我在教學中一點粗淺的嘗試。「減負增效」並非一句口號,要真正實現這一目的,我還需要在教學設計上多下苦功,向各位老師多多學習。希望能讓學生們學得輕松,快樂,扎實!有所悟,有所得!
❼ 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增效減負
減負要真正落到實處並進行到底就要提高教學效率,語文教學也不例外。提高語文內教容學效率可從備課、課堂、作業這三個方面進行。備課時,教師要充分了解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精心設計並細化教學環節,設計出適合本班學生的教學設計。上課時.要運用多種現代化教學輔助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用獨特教法,注重滲透學法指導,對學生進行扎實有效的語言文字訓練。在作業設計上,應精心設計,避免機械、粗糙、繁瑣的作業方式,靈活地布置作業,有效地鞏固知識。總之,語文教學要減負就要增效。
❽ 淺談語文教學如何減負增效
減負要真正落到復實處並進行制到底就要提高教學效率,語文教學也不例外。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可從備課、課堂、作業這三個方面進行。備課時,教師要充分了解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精心設計並細化教學環節,設計出適合本班學生的教學設計。上課時.要運用多種現代化教學輔助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用獨特教法,注重滲透學法指導,對學生進行扎實有效的語言文字訓練。在作業設計上,應精心設計,避免機械、粗糙、繁瑣的作業方式,靈活地布置作業,有效地鞏固知識。總之,語文教學要減負就要增效。
❾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減負與增效
1 【內容摘要】新課改下語文教學中存在著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現象,以及造成這一現象在教師這方面的原因。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採取減負的措施,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新課改 減負 語文教學 新課改以來,語文教學改革表面上轟轟烈烈,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姿態,但其繁華背後不禁令人憂心如焚。在傳統教育的影響下,大多數語文教師並沒有真正貫徹新課標的理念,只有極少數教改先鋒在新課改領域里闊步前進。在中高考指揮棒的揮舞下,許多教師仍在新課標的門檻上退縮與徘徊。語文課堂教學仍然是「我講你聽」、「我寫你記」,學生掌握老師圈定的知識,背著老師給的答案,機械、單調地吞下一些自己並未領悟的「知識」。重復練習成為提高學生成績的唯一途徑,語文課堂的耗時、低效、拖沓等現象普遍存在。課外,家長們也為孩子增加負擔,制訂「加餐」計劃。這些孩子除了完成家庭作業外,還要在周末參加「寫作輔導」、家教等來填補剩餘的時間。孩子們將來要考大學,現在不抓緊拿什麼跟別人去競爭?學生們不得不埋首於書山題海之中。今日模考,明日單元檢測,後天學科競賽,唯一能帶來些許興趣的音樂、體育、美術課卻常常「名存實亡」,被「瓜分」殆盡。學生的課業負擔過重也就不言而喻了。 從近幾年中考語文試卷看,課內內容的考查占總比分的13%左右,而且主要集中在古詩文這一內容上。為了保證中考成績,語文教師不得不找尋各種課外資料,讓學生做大量的練習。教師只想讓學生在反復操練中加深印象,鞏固知識。學生的課業負擔重,教師的工作未必輕松,作業要批改要分析,學生要輔導。然而教師的工作績效考評,主要依據學生的考試分數,名次在前的有獎金。也許只是一分、半分之差,就決定了這位教師一學期的教學成績。只有名列前茅,這位教師才是領導、同事、學生、家長眼中的「好老師」。因此,教師面臨社會、學校、學生和家長的希望甚至是無限責任的情況下,在許多方面條件沒有達到素質教育要求的情況下,教師用最為樸素的「熟能生巧」來應對家長望子成龍的迫切希望,似乎是一種無奈下的必然。由於語文教學違背素質教育的本質,對學生採取了大量的「題海戰」、「疲勞戰」,學生學語文的興趣索然,他們的語文能力也變得更為薄弱,教學質量不見提高,更是大打折扣。 面對巨浪呯訇的減負浪潮,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實施減負的措施而不影響教學質量呢? 一.首先要改變教師觀念。 一些教師認為,「做總比不做好,多做總比少做好」,似乎是「多多」益善。教師的職責不是簡單地把課本、教參上的文字重復講出來,讓學生聽明白,不出錯誤;不是讓學生死記硬背,搞「題海」,使學生成為缺乏創新的低能者。教師應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及時恰當地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的思維活動過程達到完整。也就是說,教師是要塑造靈魂而不是禁錮靈魂。只有教學思想轉變了,才能做到設計出先進的教學思路,即不只是給出結論,而是更注重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才能切實做到「減負增效」。在語文教學中,面對一篇篇文質優美的文章,如果教師把它支解成字、詞、句、段,那樣還有什麼美感可言?在教學中,設法找到 2 一個切入口,能打開學生思路,能調動學生積極性,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完成課文學習,不但掌握知識,還培養了語文能力,真正做到「授之以漁」,其他的文章也會手到擒來、迎刃而解了。例如在講授莫懷戚的《散步》時,由情境導入,然而設計了一個問題:閱讀這篇文章,讓你感動最深的人或事是什麼?在學生的討論講評過程中,學生的感受其實超過了自己的預期。其中有一個男生說,他最喜歡文章中的「妻子」這一人物形象。他的理由是這個妻子在散步時,沒說過一句話,但她與丈夫相處得很融洽,她很賢惠,很溫柔,是一個賢妻良母。因為她,這個家才是那麼的溫馨和睦。能有這樣獨到的富有個性的感受,正是我們語文教學所追求的。在新課改實施的今天,我們教師應該及時地轉變教學思想,確立正確的教育理念,不斷地探索追求。 二.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造成學生課業負擔過重,與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學能力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向活動。教師起著引導作用,學生發揮主體作用。只有教師認識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才能更好地認識到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如何開展施教活動。要提高課堂效率,實則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俗話說得好: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應有一桶水。如果教師具有較強的教學能力,能夠合理地分配教學時間,使學生在規定時間內接受有效的信息多,理解程度深,教學的效果就好,就可以在課堂上,基本解決應當解決的問題。反之,如果教師的教學水平不高,教法不當,重復無效的教學活動過多,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得不到足夠的信息量,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達到預期的目標,就只有想方設法不斷延長教學時間,搞加班加點和題海戰術,學生的學習負擔隨之加重。因此,研究並切實提高教學效率,是減輕學生負擔的重要途徑。如何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呢? 1.教師要繼續進行業務培訓。課堂教學要貫徹新課改理念,教學中要與實際相結合,做到「新」、「實」、「活」。 「新」就是要樹立新的觀念,掌握先進的前沿教學信息和現代教學技術。「實」就是實實在在地進行教學基本功的培訓和考核。「活」就是鼓勵教師教有創新,學生學有創見,創造充滿創新精神的教學氛圍。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追求教學藝術的個性化,創造出不同的教學風格。教師必須得不斷學習充電,吸取先進的教學思想和手段,提高自身素質和教學能力,為高效率的教學創造自身條件。 2.要在備課上下功夫。備課,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教師在備課上應多研究,多斟酌,多進行教學探索。俗話說: 「不打無准備的仗。」准備充分,對一堂課的教學思路,教學邏輯清晰可見,教學目標明確無誤,是高效率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因而,教師應化幾倍於一堂課的時間和精力去備好一堂課。在進行語文教學之前,首先要備教材。教師要反復地看教材和輔導材料,吃透教材的組織結構,重點和難點,對每一篇章做到心中有數,領會教材所需達到的教學目標和素質教育的目的。其次要備學生。教育應該是建立在愛之上的教育,只有愛學生才不會把學生僅當作裝知識的容器,才會為學生考慮,才會不斷地去換位思考:「如果我是學生,我需要怎樣的課堂?我能承受多少作業量?我還有哪些需求?」等等,如果經常這樣去換位思考了,那才會和學生更貼近,學生也會因「親其師」,而「信其道」,才能真正促發「增效」的原動力。因此備課時,站在學生的角度,從學生學習的心理、習慣、思維出發,制定最佳的教學方案。為此,教師要充分了解所教班級的每個學生,可以通過多接觸、多談心、多融洽的手段和方式弄清每個學生的興趣動機、接受能力、理解水平、個別差異;弄清所教班級的整體差異和特點,然後才能「以學論教」和「因材施教」。例如所任兩個班級 3 802 班和804 班,兩班的基礎不同、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不同、學生的個性特徵也不同,因此教學中也應有不同的教學方法,針對不同學生准備不同層次的不同問題等。第三要備教法。教育界有個說法:教無定法,但教有法。教法是建立在學生學法的基礎上,是在結合考慮教材、學生、設備和教師自身的特點基礎上,再以教學法的體系中優選出上好一堂課的教學方法。教師要全面考慮,恰當選擇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率。應立足於「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孔子說「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寓教於樂,讓學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識,掌握知識和學法,提高素質的教學境界。教師在考慮利用教學手段上也應該是積極的,傳統和現代手段相結合,形式多樣,目的是使學生直觀、形象、生動地掌握好語文知識,加深對知識的印象。譬如,聽錄音,可以正音,可以處理語調語速,培養朗讀能力,也能使學生豐富思想情感;看錄像,做到形象與聲音兼而有之,更加直觀生動。多媒體的使用,更是調動了學生視覺聽覺,有助於突破教學內容的重難點,把抽象的、難以直接用語言表達的概念和理論以直觀的、易於接受的形式表現出來,增強了說服力,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第四要備內容。一般說來,教材規定了教學基本任務,但是如何處理教材,如何安排詳略,如何突出重點、難點,如何設計創設情境導入等,是大有文章可做的,處理得恰當與否將直接影響教學效率的高低。通過大量語文教學實踐,事實證明:如果課堂信息量過少,教學節奏拖沓,環節鬆散,會造成時間浪費;但如果信息量過多,密度過大,超過學生的承受能力,使學生一知半解,同樣會造成時間的浪費。再則,若教師照本宣科,機械地處理教材,學生就會感到味同嚼蠟,索然無味;但如果教師任意聯想,插科打渾,與學生逗樂子,雖可以調節課堂氣氛,但無效知識增多,也會導致學生的思維缺乏方向和深度,造成學生思想空洞,能力低下。教師必須精心設計教案,創造性地處理教材,使教學內容的深淺難易和教學信息的多少疏密恰到好處,從而使減輕學生負擔與提高教學質量達到最佳結合。第五要備練習。在以前,教師搞「題海戰術」的很多,布置的練習沒有選擇性,不管是有用無用,是否重復等擺出了一大堆,學生苦不堪言,窮於應付,當然收效是事倍功半。現在要減負,就必須精選習題,尋找一些起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題目;精心琢磨,所選題目能否反映所學內容,突出重點、難點;分層設計,不搞一刀切,具有一定的梯度;薈萃精華,具有針對性。這樣的習題才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語文教學活動中,作業布置注意到了精選化、適量化、差異化。把適量的作業留給學生以利適當拓展課堂容量,對知識尤其是新授知識能起到鞏固消化和查漏補缺的作用。還根據實際學生的語文基礎與能力的不同,留出有彈性的、有差異的作業。這樣,既控制訓練及作業量,又落實教學核心內容,還提高實效,減輕學生負擔。 三.應該開辟學生的第二課堂——活動課。如開設文學社,組織有趣的成語比賽,展開演講比賽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培養興趣,發揮特長,陶冶情操,磨煉意志,增長才幹,充分發揮才智才情,豐富課餘生活,結束應試教育一統天下的局面,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以逐步提高。 語文學科具有博大精深的人文內涵,語文園地奼紫嫣紅,春色無限,包涵著豐富的語言,豐厚的人文,綿綿的情思,深邃的哲理。語文教學應該以她獨特的魅力,啟迪著學生的心智,陶冶著學生的情操。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益,使學生減輕過重課業負擔,提高學習效率,更可以讓學生有充裕的時間參加娛樂、社會實踐活動。 4 參考文獻: ①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 1999 年6 月 ②教育部發出《關於在小學減輕學生過重負擔的緊急通知》和《合理安排中小學生課餘生活加強中小學生安全保護工作的通知》 2000 年
❿ 如何上好一節語文課落實減負增效
5
時間短,把學習習慣的培養定位於課堂行為規范效果更佳,當然也可以根據需要定位於作業習慣,閱讀習慣等等。
每日一言,就是每天送給學生一句名人名言。「優秀就是把最簡單的事做到最好,把最簡單的事做到最好,優秀就會成為一種習慣。」是我最喜歡的送給孩子們的每日一言。先講故事:蘇格拉底讓把學生甩胳膊的動作每天做100下。10天以後,蘇格拉底問:「誰還在堅持做那個甩手動作?」大約80%的學生舉起了手。20天之後,蘇格拉底又問:「誰還在堅持做那個甩手動作?」大約50%的學生舉起了手。3個月之後,蘇格拉底又問道:「那個最簡單的甩手動作,有誰在堅持做?」這一次,只有一位學生舉起了手,他,就是後來成為古希臘另一大哲學家、大思想家的柏拉圖。
什麼是最簡單的事?甩胳膊是簡單的事,寫字時頭放正,肩放平,眼裡本子一尺遠,胸離桌子有一拳,手離筆尖有一寸,也是是簡單的事。剛開始學生都能做到,一天,一年,真正做到的人並不多。學生理解了每一項學習習慣,看似都是簡單的事,不簡單的原因是長期堅持不容易。讓學生體會到學習並非高不可攀,樹立學習的信心,認識習慣的重要。理解了學習的過程就是對許多簡單的事情重復做、長期做,做得認真,做得用心,越做越好,就是優秀。
三是每日點撥 滲透學習方法 。
著名科學家達爾文和德國哲學家苗卡爾都指出:「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美國心理學家赫伯特.格喬伊說:「未來的文盲已不是不能閱讀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我國古代也有「授人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生受用無窮。」教師必須讓學生學會學習。
學習方法是指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的、適合自身特點的一系列措施、方式、手段。不同的學習階段,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對象與學習環境,學習方法也不同;課程特點不同,學習方法當然也有差異。因此,教師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課型,針對不同的內容和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採取不同的方法。此外,每個人的基礎、智力、能力、氣質、性格等個人素質不同,條件和環境不同,適合的方法也就不完全一樣。所以,指導學生學習方法既要選擇面向全體,又要關注個別差異。
學生學習方法的分類決定於其學習的分類,有多少類學習,就有多少類學習方法。心理學家對學習的分類看法不一。學習活動歸屬於活動,學習方法的分類可參照活動的
6
分類。從學習的過程來看,可以分為預習、聽講、復習、作業、考試的方法。從學習的內容來看,可以分為識字、閱讀、作文等學習方法。識字、閱讀、作文的學習方法隨著教學內容的安排及時滲透。
預習、聽講、復習、作業、考試的方法的指導,再接新班或新學期,都通過專題講座的方式進行,並在在課堂上結合內容進行指導。為了突出方法的指導,提高學生對改進學習方法的重要性的認識,專門利用課前談話每日點撥環節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學生進行指導。比如有關復習話題的課前談話第一次講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讓學生明白學習要及時復習。復習到什麼程度呢?第二次講給學生講學習程度對記憶的影響。及時復習必須適當過量,如果背十遍能記住,最好背15遍,也就是過量50%效果最好。第三次再講及時復習的有效方法——過電影。先講李政道讀書如何「過電影「,接著講怎麼過電影?「每節課下來想一想:這節課學的那篇課文?課文分幾部分?主要內容是什麼?表達了作者什麼感情?寫作方法有哪些?然後啟發學生下課、走路、休息、上廁所、睡前都可以」過電影」。告訴學生利用邊角時間過電影,每天六節課計算,每節課後用兩分鍾來「過電影」回憶,中午和晚上睡前分別以5分鍾、10分鍾回憶所學內容,便可產生永久的記憶,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課前講了,平時新課學完後,和學生一起「過電影」,學生漸漸掌握了方法。
板塊三:新課20分鍾 精心設計 梯度訓練 突出重點
提到高效課堂,不由想起中學時代的兩位教師。一位是代數老師,每次上課,板書滿滿登登,經常是下課了內容還沒講完。第二天上課,講解錯題至少在10分鍾,甚至半節課,新課又講不完,作業的正確率可想而知。一位是化學老師,他新課從來只講半節課,然後寫作業。寫作業之前他幾乎要把每道題點撥一遍,學生一般當堂10分鍾左右完成作業,剩下10分鍾他要求背公式、記概念,當堂知識當堂消化。他坐在講台改作業,最晚課間作業絕對改完,學生作業全部面批。當時心想,化學老師真輕松。代數老師總說我們錯題太多,兩節課作業都改不完。偶爾學生有錯題,不打×,當面點撥後再去改,最終學生的作業本上全是紅色的√,幾乎沒有×。開始,我還有點納悶,作業應該獨立完成,老師怎麼總是點撥後才讓做,而且對做錯的同學如此寬容呢。等到期末考試時才發現,全年級化學平均成績在各科中排行第一,95分以上一大片。而我班代數平均成績不足80分,85分以上寥寥無幾。當時,並不明白差異的深層次原因。今天自己從事教師的職業,站在課堂效率的角度,重新審視兩位老師的課堂教學,頗受啟發。
7
代數老師高耗低效,辛辛苦苦沒把學生教會。化學老師精講精練,輕輕鬆鬆把學生讓學生學會了,還完成了作業,一點不佔用課余時間。那位高耗低效,辛辛苦苦沒把學生教會的教師,可以想像得到備課大而化之沒傷腦筋,上課眉毛鬍子一把抓,講不清聽不懂,每節課老師苦口婆心糾錯題,形成了惡性循環。課上累的原因是課下沒受累——備課教材挖掘不深,重難點把握不準。那位精講精練,輕輕鬆鬆把學生教會的化學老師,可以推測到課下如何精心備課,鑽研教材,把握重點,選擇教法,備課受累了,上課學生學會了,教師自然輕鬆了,成績好也是必然。
同樣是受累,只不過累的時間不同,教學效果有天壤之別。看來我們當教師的,還是在備課上受點累比較劃算。那位可敬的化學老師備課把握訓練重點,設計梯度訓練,學生學得輕松,堪稱減負增效的典範。
相信大家都聽過「數學教學清清楚楚一條線,語文教學模模糊糊一大片。」在語文教材的編排上,似乎看不出有什麼明顯的層次性。語文教學聽說讀寫,通過一堂課的學習,學生有多少收效,很難量化,很難評價。
觀摩名師成功的課堂教學,我們發現語文教學也可以是「清清楚楚一條線」。這條線就是教學思路。要設計出清清楚楚一條線的教學思路,必須認真研讀課程,准確把握學段訓練重點,然後把目標分解到每冊教材,每個單元,直至每篇課文,並且找准文章的切入點。如果陷入語文教學模模糊糊一大片的困境,就只能說明教師還不具備分解目標,突出重點的能力。教材在課程內容、課程目標、課程主體的定位上,都是很有針對性、有重點,只有準確理解,才能由邊際走向靶心。
知識體系梯度訓練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原則,體現梯度性。堅持從簡單到復雜,從模仿到運用,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梯度訓練包含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指從知識體系的角度進行梯度訓練;比如比喻的修辭手法,低中高學段課文都有涉及,每個學段的教學目標是有區別,要求是逐步提高的。低年級只需要了解把什麼比做什麼即可。中年級就要分清本體、喻體和比喻詞,能說出作用,並且能寫出簡單的比喻句,在作文中運用。高年級就必須分清明喻、暗喻、了解借喻、博喻,結合語境分析表達效果,不是寫一句比喻句,而是寫一組比喻句。梯度訓練包含第二層含義指從每節課根據學生個體差異設計的分層練習落實梯度訓練。再以高年級比喻句教學為例,仿寫比喻句設計以下兩個練習選做其一,就是面向全體,分類推進,讓優生吃飽,讓後進生吃好。
1、天上的雲像 ,像 ,像 。 2、春天像 ,讓世界奼紫嫣紅;
8
春天像 ,讓世界充滿音符; 春天像 ,讓世界充滿歡樂; 春天像 , ; 春天像 , 。
板塊四:作業復習15分鍾 精講多練 當堂作業 循環復習
精講多練是提高課堂效率的必由之路。「精講 」要求教師的講課做到內容精要、方法恰當、語言精煉。精講既為了給多練騰出時間,更為了給多練提供指導。在語文教學中,「多練」是讓學生充分動口、動手、動腦,從事閱讀、表達等活動,使他們在獲得字、詞、句、篇等語文基礎知識的同時,練就聽、說、讀、寫等基本技能。就講和練的關系說,精講既為了給多練騰出時間,更為了給多練提供指導。
練即「訓練」。「訓練」是什麼?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早就對「訓練」作出了比較經典的解釋,即「訓」是教師的訓導和教誨;「練」是學生的練習與實踐。「訓練」是達成語文能力核心目標的基本手段和途徑。資深語文教學研究專家楊再隋先生就曾指出:「就小學語文教學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奠基固本,要求切實,訓練扎實,效果落實。」的確,語文課不僅要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而且要「訓練扎實」。訓練,從語言的運用形式上看,分為口頭語言訓練和書面語言訓練。因此把課堂練習備進教學設計是本色語文課堂的真實需要。
公開課或平時聽課,學生課堂上完成作業的時間太少甚至是沒有,往往是一堂課下來,下課時間已到,教師自認為沒有講完,還要拖堂幾分鍾時間,捨不得把課堂上的時間留給孩子做作業。這樣一來,就導致了學生在課間草草完成課堂作業,書寫潦草,正確率低。那位化學教師設計不同層次的作業,每節課留出讓學生當堂作業,面批,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查漏補缺,當堂知識當堂掌握,值得借鑒。
「舊書不厭百日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學生所學的知識不是復習一兩次就能鞏固的,要細水長流,先緊後松。教師可利用下課前的五分鍾,引導學生概括本節知識點、回憶本課知識點,復習本單元知識點,聽寫易錯生字詞語、背誦默寫課文最難片段。每項知識點至少有六次強化印跡的機會,並且這六次是在學習過程中不同階段進行的,做到及時鞏固,不斷循環重復。復習也不需次次必背,對於學過的內容,也許只要瀏覽一下,易混淆難記內容,稍加提醒,反復多次累加起來,一定會在記憶的可板上印上難忘的痕跡。不要小看下課前的五分鍾,它的復習效果遠遠超過課下學生自己復習半小時。
9
「減負」是手段,不是目的。「減負」的真正目的是為了全面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教師的自身素質,讓每個學生有一份快樂的心情,讓學生變苦學為樂學。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學生才會樂學、願學,教育教學效果才能得到保證,最終實現減負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