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數學優秀課題實例

小學數學優秀課題實例

發布時間:2021-02-16 23:11:29

小學數學教學案例有哪些

101教育PPT有很多,隨便發一篇給你吧
人教一年級數學上冊《1—5的認識》教案
學情分析:
學生在幼兒園接觸過1-5各數,他們能夠熟練地數數,有的甚至能夠疏導100多,從表面上看,他們已經很熟悉這些數了,但是這一階段的學生缺乏對數的整體意義的理解。大部分學生在生活中見到過這些數,對它們的用處有了一些了解,但是沒有感受到身邊處處有數,對生活中離不開數的價值缺乏體驗,還沒有對這些數產生較強的喜愛之情。
教學目標:
1、 在觀察農家小院圖提取信息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初步感知1~5各數的基數含義,知道1~5的數序,並會認、會讀、會寫這5個數。
2、 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數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1~5的基數含義和寫法。
教學難點:
1~5的寫法,初步建立數感。
課時准備: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教師:小朋友們喜歡做游戲嗎?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小游戲,請同學們舉起你們的雙手,跟著老師一起做。我說一句你們跟著說一句。(師生一起做變變變的游戲)
師:剛剛我們變手指是從幾根指頭變到幾根指頭的?(隨機引出一根指頭到五根指頭的)
師:今天我們學習《1-5的認識》板書課題(1-5的認識)
二、實踐探索,合作交流。
1.師:現在是秋天,秋風送爽,碩果累累,這是一個收獲的季節。看這位老奶奶,家裡收獲了很多東西,同學們瞧瞧,這幅圖裡面都有什麼東西呀?
(南瓜/花朵/老奶奶……)
2.生自主觀察,圖中有多少個南瓜、多少朵花?並隨機指導三、指導學生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數。
1.師:圖中有什麼數量是1?
(一個老奶奶/一隻小狗/一串玉米。)
教師:(那我們數量1的東西數完了,接下來應數數量幾的呢?)那就請同學們數出圖中可以用數「2」表示的東西。
2、師:它們的數量都是2,可以用數「2」表示。2數完了應該數幾呢?就請同學們數出圖裡面可以用數「3」表示的東西。
3、 3數好了接下來應該怎麼數?
4、請同學們數數,圖中有什麼可以用數「4」表示的呢?
5、小雞和向日葵的數量都是4,可以用數「4」表示。接下來我們應該數?
6、:請同學們說說圖中有什麼可以用數「5」表示?
(南瓜、玉米的數量是5,可以用數「5」表示)。
四、指導認讀。
教師:現在我們一起看一下這個計數器。上面有幾顆珠子?
教師:1顆珠子可以用1表示,我們再加一顆珠子,現在是幾顆啊?(相機做練習)
五、指導書寫
教師: 1是從上往下寫,稍稍有些傾斜;2像一隻小鴨子; 3像小耳朵;4要寫得直直的,不能有彎曲的地方。
六、練習
生在方格本上寫1~5。
七、布置作業
課本第16頁的做一做兩道題完成。
教學反思:
1~5學生們在幼兒園都已經學習過了,這節課的主要目的在於感知1~5各數的基數含義,知道1~5的數序,並會認、會讀、會寫這5個數,通過圖片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探討。但實踐下來發現課堂游戲少,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可以在接下來的課堂上多開發一些數學游戲,激起學生的興趣。

② 從幾個案例看小學數學課題教學中的預設與生成

目標正確就抄是指制定的教學目襲標既要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又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目標是設計教學過程的依據,是課堂教學的總的指導思想,是上課的出發點,也是進行課堂教學的終極回宿。如何制定出一個具體明確又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呢?首先要認真鑽研教材,結合數學課程目標和教學內容,制定出本節課的教學計劃:要使學生把握哪些知識、形成什麼樣的技能技巧、達到什麼樣的熟練程度、會用哪些方法解題等,這就是雙基目標。其次是考慮通過這些知識的教學,應該培養學生哪些思維能力,這是思維能力的目標。再次是想一想通過這些知識的教學,對學生進行哪些思想教育,培養哪些良好的道德品質,這是滲透思想教育的要求。最後是考慮哪些地方可以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這是創新教育的要求,這也是課堂教學最重要的目標。

③ 小學數學小課題,給高分!! !

小組成員:陳姝穎、洪雨彤、劉錦文
活動名稱:一億有多大
活動時間:2012年9月23日星期日下午
活動主題:我們三個人組成的小組,開始做「一億有多大」的數學小課題試驗。我們這次選取的是一盒彩色的小球,先測算出一個小盒能裝下多少小球,再通過推理計算,來得出1億個小球需要多少個同樣大小的盒子來裝?

活動步驟:
1、 測量小球的直徑:0.6厘米
2、 測量一個盒子的體積:2.3×2.5×1.75=10.0625(立方厘米)

3、 測試一個盒子可以放下多少顆小球:45(顆)

4、 計算:多少個體積為10.0625立方厘米的盒子能放下1000顆直徑為0.6厘米的小球 ?
(1) 1000÷45=22.222
(2)因為有餘數,需要23個盒子才能裝下,最後一個盒子可以裝幾顆小球:
(3)22×45=990; 1000-990=10,因此,1000顆小球需要23個盒子,最後一個盒子里裝10顆。
5、 計算:多少個10.0625立方厘米的盒子能放下10000顆直徑為0.6厘米的小球 ?
(1) 10000÷45=222.222
(2)因為有餘數,需要223個盒子才能裝下,最後一個盒子可以裝幾顆小球:
(3)222×45=9990; 10000-9990=10,因此,10000顆小球需要23個盒子,最後一個盒子里裝10顆。
6、 計算:多少個10.0625立方厘米的盒子能放下1億顆直徑為0.6厘米的小球 ?
(1) 100000000÷45=2222222.222
(2)因為有餘數,需要2222223個盒子才能裝下,最後一個盒子可以裝幾顆小球:
(3)22222222×45=99999990; 100000000-999999990=10,因此,1億顆小球需要2222223個盒子,最後一個盒子里裝10顆。

結論:
1億顆直徑為0.6厘米小球需要2222223個10.0625立方厘米的盒子來裝,最後一個盒子里裝10顆。

通過這次數學小課題活動,同學們了解了什麼是體積,體積如何計算,並學會推算的基本方法。運用的計量工具有:尺子,計算器。

一堂綜合實踐課

松坪學校小學部 六(5)班 楊茗

在上周四,我們班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綜合實踐課。內容是測量雞蛋的體積。
課前,祝老師把我們分成了6個合作小組。每個小組准備一瓶水,一個長方體容器和一個雞蛋。
開始上課了。首先,祝老師先用多媒體給我們播放了烏鴉喝水的圖片,接著問我們:「你們在低年級的時候都學過一篇課文叫《烏鴉喝水》。那麼,烏鴉是怎樣才喝到水的呢?」我們都說是烏鴉將石子扔進瓶里,石子佔了水瓶里的空間,導致水面上升。烏鴉才喝到了水。祝老師誇獎我們說得對。接著,祝老師取來一個裝了一點水的瓶子。再將一些石子投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面隨著石子的增加逐漸上升。祝老師又問:「同學們,我們可不可以利用烏鴉喝水的原理,來測量雞蛋的體積呢?」我們都說可以。於是,祝老師便讓我們自己動手作實驗,測出雞蛋的體積。我們小組先是經過一番討論,確定操作方案,然後動手測量。
我們測量的步驟是:
第一步:在長方體容器內倒入適量的水。第二步:放入雞蛋,通過測量並計算出其體積。第三步:取出雞蛋,通過測量並計算出其體積。第四步:用第一次測量的體積減去第二次測量的體積所得的差就是雞蛋的體積。我們小組的同學在操作中,有的測量,有的計算,還有的做記錄。不一會兒我們就得出了雞蛋的體積是48立方厘米。
過了一段時間,各小組都做完實驗了。老師讓我代表我們小組講述我們小組的操作過程、方法和結果。於是我把我們小組的操作過程寫在黑板上,我們的方法得到了老師的肯定。老師把各小組的方法匯總,跟我們說:「大家都利用了烏鴉喝水的原理測量出雞蛋的體積。那麼,今天大家有什麼收獲呢?」同學們都說出了自己的感受。在老師的啟發下,同學們一致認為,可以利用這個原理來計算出不規則物體的體積,例如西紅柿,土豆等。
下課後,同學們還在議論紛紛,互相傾訴著上課的感受。我也很有感慨,我明白了,任何事情都有關聯,比如我們語文課學的課文《烏鴉喝水》,和數學也有著緊密的聯系,而我們當時學完這篇課文時,並沒有理解這么透徹。因此,通過這堂課,我不僅知道了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體積的方法,而且我更深的體會到語文課的課文中蘊藏著豐富的科學知識的哲理。今後,我在學習語文時不僅只是注重學習語文的語言和文字,還要認真分析文中的內涵,把語文課和其他學科緊密地聯系起來,使我所學的知識能融會貫通。

神奇的減法算式

南山實驗學校南頭部四(二)班黃迪瑋
指導教師:曾衛明

在數學的大千世界裡,蘊藏著許許多多的奧秘。今天,我就發現了減法算式里的一種神奇規律,神奇得讓人無法相信!
你一定很想知道吧!我就告訴你吧。一道普普通通的減法算式,你只要把「被減數」、「減數」和「差」相加再除以「被減數」,結果一定是等於2。你們是不是有不相信的感覺?說我在吹牛、說謊呢?不用急,一會兒就讓你目瞪口呆了。
現在我們就來做驗證一下吧。「5-4=1」是一道簡簡單單的算式,但具備了「被減數」、「減數」和「差」這三個重要條件。如果把「被減數」、「減數」和「差」加起來再除以「被減數」,也就是(5+4+1)÷5,結果是等於2。你一定還不太相信,以為是碰巧,那我們就再來試一試。
例如,64-38=26,(64+38+26)÷64=2;
150-90=60, (150+90+60)÷150=2;
4839-2761=2078,(4839-2761-2078)÷4839=2;
…………
以上幾個例子,足以證明減法算式里確實有存在著「(被減數+減數+差)÷被減數=2」這個規律。「為什麼呢?」著急的你一定會問。其實,其中原理非常神奇而又簡單。大家都知道「被減數-減數=差」。根據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反過來想,可以得到「差+減數=被減數」。從這個關系中我們可以看出「差+減數」所得的和就等於 「被減數」。當「被減數」、「減數」和「差」加起來時,它的和就相當於兩個「被減數」。當它再除以「被減數」時,意思就是問加起來的總數(兩個「被除數」的和)里有多少個「被減數」,所以必定就是2了。
這個巧妙的規律,隱藏在減法算式中。如果你非常清楚它們三個之間的關系,就可以了解其中的奧秘了。
運用這個規律,我們還可以很快地解決一些數學「難題」。
如:一個減法算式里被減數、減數與差加起來的和是48,問被減數是多少?
分析與解:
因為(被減數+減數+差)÷被減數=2,
所以(被減數+減數+差)÷2=被減數,
所以被減數=48÷2=24。

開家米粉店
海濱小學六(1)班 李憬昱
20萬元說多不多說少不少,倒可以開家米粉店安安穩穩做生意。
(1) 先用15萬元買一個小店。
(2) 剩下5萬元做為第一個月的流動資金。
每月開支如下:
僱傭8個員工,買月工資800元,共:
8 * 800 = 6400(元)
米粉原料,每碗1元,每天大約500碗,每月一共:
1 * 500 * 30 = 15000(元)
每月總支出:
6400 + 15000 = 21400(元)
5萬元流動資金還剩:
50000 — 21400 = 28600(元)
(3) 28600元做為機動資金。
每月營收:
每碗米粉售價6元,每月賣出15000碗,每月共收入:
15000 * 6 = 90000(元)
每月利潤:
90000 — 21400 = 68600(元)
收回成本時間:
200000 / 68600 =~ 3(月)
大約3個月時間就可以收回成本。做這個生意不會有太大風險,既不會賺成爆發戶,也不會虧得很厲害。
指導老師:劉永國
2004-5-9

一定要知道步長嗎?
南山實驗學校南頭部四(1)班學生 郭嘉鴻
指導老師:曾衛明

數學第七冊最後我們學習了步測。解答步測應用題時由於步驟多,數量關系復雜,加上長度單位的聚化,同學們都覺得麻煩,出錯現象特別多。有沒有其更加簡便的解題方法呢?解題中我發現不少與步測有關的應用題其實不需要同書上哪樣按部就班地先求出步長再算出最後結果。
如,第七冊練習十三第四題:
李新沿80米長的直路走了四次,第一次124步,第二次125步,第三次126步,第四次125步。照這樣的步子,他從學校到家走了500步。他家離學校在約有多遠?
按照書上介紹的解題思路,這道題該這樣解答:
1、 先求出步長是多少。
(124+125+126+125)÷4=125(步)
80米=8000厘米
8000÷125=64(厘米)
2、 再算出他家離學校在約有多遠。
500*64=32000(厘米)=320米
答:他家離學校大約320米。
其實,這道題我發現還有更簡便的解題方法。解法如下:
1、先求出80米李新平均一次走多少步。
(124+125+126+125)÷4=125(步)
2、再求出500步是125步的幾倍。
500÷125=4
3、 然後求出他家離學校在約有多遠。
80*4=320(米)
答:他家離學校大約320米。
這樣解答不需要進行長度單位的聚化,做起來又對又快,非常方便。
從對這道題的思考中,我發現凡事只要積極思考,勤動腦筋,就一定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

海龜到底能活多少歲?
南山實驗學校南頭部四(2)班 湯碧君 陳 瑤
指導老師:曾衛明
大家都認為龜是長壽的吉祥物,因為龜的壽命的確非常長,傳說龜能活一千年。但是,當我從數學課本上看到有關海龜年齡的練習題時,發現海龜只可活180歲。我感到很奇怪,人常說龜長壽,怎麼書中說海龜只能活180歲?是不是弄錯了?
我帶著一個大問號走進了老師的辦公室,想問個究竟。
沒想到老師的回答更讓我感到意外。老師說,海龜一般活不到150歲。
對這個回答我更有疑問了,到底誰說的對?我決定自己設法去尋找准確的答案。
信息課上,我打開電腦,迫不及待地從網路搜索引擎中鍵入「海龜,壽命」幾個字,再點按「搜索」。轉眼間幾百條有關海龜壽命的信息馬上來到了我的面前。資料顯示,《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有記載的目前世界上發現壽命最長的海龜也僅152歲。
我又搬來了《中國兒童網路百態的生物》、《少兒動物網路》、《少年兒童網路》……翻遍了這些書。上述書中都認為海龜只能活100歲左右。
的確,不但傳說中龜能活一千年的說法沒有根據,課本上的數據出現了錯誤。
我於是對這道習題中關於獅子、大象的年齡也進行了一番「考證」。發現題中獅子、大象的年齡也與事實有較大的出入。課本上的習題是這樣說的:
「獅子可以活40年,大象活的年數是獅子的2倍,海龜活的年數比大象活的年數的2倍還多20年。海龜能活多少年?」(人教版,小學數學第八冊第20頁第1題。)
通過計算,我們可以得出:獅子能活40年,大象能活80年,海龜能活180年。 按理說這一般是指平均年齡,但各方面的資料表明事實並不是這樣。
關於獅子:
——幼獅2~3年後性成熟,成年的雄獅多離群營獨立生活。壽命約20年。(中國大百全書——生物卷)
——在武漢動物園,一隻叫「中中」的獅子已度過了它的30歲生日,這一年齡相對於人來說,意味著它已是85歲的老人了。野生獅子的壽命大多在17歲左右,人工飼養條件下的獅子正常壽命在20至25歲之間。獅子步入20歲就被稱為老齡,目前「中中」 已是人類所能觀察到的最年長的獅子了。(:北京青年報肖陽 賈紅兵)
關於大象:
——亞洲象,12~15歲性成熟,壽命約60年。非洲象,約15歲性成熟,壽命60~70年。(中國中學教學網路全書 生物卷)
——英國皇家防止虐待動物協會(RSPCA)……最近完成的一份報告顯示,動物園大象的壽命已大大縮短。這份研究報告說,歐洲動物園內所飼養的大象壽命僅有15年左右,而野生大象的壽命則長達60至65年。
關於海龜:
——海龜的壽命最長可達152年,是動物中當之無愧的老壽星。(《世界吉尼斯紀錄大全》)
——海龜的壽命相當長,有的可以活到100年以上。
可見,正常情況下獅子的壽命約20年,一般不超過30年;大象的壽命一般在60~70之間;海龜的壽命最長約150年,一般在100年左右。
我想本來是一道可以讓我們同時了解數學與生物知識的應用題,但是數據資料卻出現了錯誤這會帶給同學們不好的影響。我希望編書的叔叔阿姨一定要仔細認真,不能為了題目好計算就忽視知識的准確性。

巧算雞蛋的體積
松坪學校六(5)班 夏昊

星期四上午,在期末復習迎考的緊張時刻,我們六年(5)班上了一節有趣的綜合實踐課。
上課前,老師把十多個牛奶盒剪開一個面(當然是最小的那面),再讓我們把牛奶盒洗干凈。
「叮零零……」伴隨著一陣清脆悅耳的上課鈴聲,同學們陸續走進教室,坐在座位上,靜靜地等老師來上課。當老師揭示本課學習內容——測量雞蛋的體積後。同學們就小聲議論起來「雞蛋的體積有計算公式嗎?」「就是算出來了,也肯定很復雜。」「老師肯定有絕招!」「對,肯定有。」就在我們感到茫然時,老師講起了「烏鴉喝水」的故事,並用實物做了演示。接著問我們為什麼烏鴉往瓶子里扔石頭水位會上升呢?同學們抓腮摸耳,左思右想難以回答,最後一位同學隨口說了聲:「石頭佔了瓶子的空間。」老師說了聲「對!」便從講台上拿起一個小瓶子,瓶里只有半瓶水。他從旁邊抓起一把石頭,小心而又有序的把石子一粒一粒地放進瓶子里 , 瓶里的水面慢慢升高,最後快溢出瓶口了。老師風趣的說了聲:「這下連小嘴麻雀也能喝著水了。」一句話逗得大家呵呵直笑。
在烏鴉喝水這個故事的啟發下,加上課前老師要我們准備的這些長方體容器和水。如何測量雞蛋的體積,我心裡已經有了一些眉目。當老師要我們分組進行測量時,我最先說出了我的測量方法。同學們聽後都表示贊同。於是,教室里沸騰起來,有的倒水,有的測量,有的計算,還有的做記錄。我們小組計算得最快。我們用的是水位下降法。其方法是:
第一步,先把雞蛋和水一同放入長方體牛奶盒使雞蛋完全浸沒在水裡,並計算出它的體積。
第二步,取出雞蛋後,再計算出長方體牛奶盒中的水的體積。
第三步,用雞蛋加水的體積減去水的體積,得到的差就是雞蛋的體積。 當老師要每個組匯操作過程和計算的結果時,楊茗代表我們組做了精闢的講解贏得了老師誇獎和同學們的贊許。坐在後面聽課的老師也投來了贊許的目光。我們像吃了蜜糖似的,心裡美滋滋的,一種成就感由然而升。
當每個小組匯報完後,老師接著又說到:「大家剛才做的水位上升和下降法,都能測量出雞蛋的體積,但有的時侯停水或缺水,大家想想可以用什麼物質代替水呢?同學們互相小聲議論著。「對了,可以用沙子!」一個同學像發現新大陸地大聲說。接著老師便又用沙子為我們做了演示。試驗證明沙子的可行性。
最後,老師問我們這節課學到了什麼知識,郭俊羽第一個搶先答道:「以後計算不規則的物體的體積都可以用這種方法來計算。」是啊!用這種方法就可以計算出蘋果,西紅柿以及其它不規則的物體的體積了。大自然充滿著無窮的奧秘,有待我們去發現,去探究。
一節生動、活潑、有趣的綜合實踐課就這樣愉快的結束了。

④ 急求小學數學先進教師事例!

本人在工作中堅持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政策。熱愛黨的教育事業,積極投身教育教學改革工作中,身先垂範,教書育人。

《數學》是小學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為提高我鎮數學科教學質量,自主管全鎮數學教研以來,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強理論學習,提高數學教師的理論水平。

要全面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推進教育改革,必須理論先行。為此,工作中,除了要求教師自學繼續教育書籍外,還組織教師學習課標新理念,此外,每次外出學習回來,我向老師進行匯報,並把所帶回來的優質教學光碟刻錄分發給村級學校,以實現優質資源共享,全面提高教師理論水平。

二、抓實課堂教學,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課堂是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只有抓好課堂教學,提高學生數學素質養,才能真正把素質教育落在實處。以中心校為龍頭,抓好全鎮校本教研。每學期,除了組織村級教師參加中心校本教研活動外,還組織中心校骨幹教師送教下鄉,其中2007年秋學期,我本人親自把一節《可能性》教學送到寨東小學;2008年春,舉行一次畢業班數學復習探研課,兩次組織畢業班領導小組為畢業班出畢業摸擬試題。受到村小教師的歡迎;同時,還多次組織骨幹教師下鄉聽課指導,提高村級教師課堂教學水平。

三、重視青年骨幹教師培養。

學科要發展,離不開優秀的力量。為此,每學期,我們明確培養目標後,即落實任務,讓她們在工作中瀝煉、成長。2007年秋學期覃子惠老師在思練小學校本教研活動中上了一節《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得到聽課教師的肯定;2008年春學期,樊麗娥老師參加忻城縣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展示比賽獲二等獎。

四、積極參與教育科研,提高自身素質。

在A43子課題《如何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課題研究中,本是此課研究的主要成員。為此,在課題研究中,我積極收集資料,多次組織課題成員理論,並主動承擔課題研究的探研課與匯報,積極撰寫教學論文,並有多篇論文獲區縣等級獎。

五、主要成績。

2007年論文《10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設計》獲縣論文比賽一等獎,區級二等獎。

2007年8月推進素教中成績顯著榮獲二等獎。

2008年4月參加全縣小學數學教師課堂教學觀課議課比賽獲二等獎。

⑤ 小學數學教學案例分析

課題: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
一、教學設計:
1 學習方式:
對於全等三角形的研究,實際是平面幾何中對封閉的兩個圖形關系研究的第一步。它是兩個三角形間最簡單,最常見的關系。它不僅是學習後面知識的基礎,並且是證明線段相等、角相等以及兩線互相垂直、平行的重要依據。因此必須熟練地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並且靈活的應用。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一部分內容,遵循啟發式教學原則,用設問形式創設問題情景,設計一系列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操作、觀察、探索、交流、發現、思維,使學生經歷從現實世界抽象出幾何模型和運用所學內容,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真正把學生放到主體位置。
2 學習任務分析:
充分利用教科書提供的素材和活動,鼓勵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推理、想像等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體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培養學生有條理的思考,表達和交流的能力,並且在以直觀操作的基礎上,將直觀與簡單推理相結合,注意學生推理意識的建立和對推理過程的理解,能運用自己的方式有條理的表達推理過程,為以後的證明打下基礎。
3 學生的認知起點分析:
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已了解了圖形的全等的概念及特徵,掌握了全等圖形的對應邊、對應角的關系,這為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條件做好了知識上的准備。另外,學生也具備了利用已知條件作三角形的基本作圖能力,這使學生能主動參與本節課的操作、探究成為可能。
4 教學目標:
(1) 學生在教師引導下,積極主動地經歷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的過程,體會利用操作、歸納獲得數學結論的過程。
(2) 掌握三角形全等的「邊邊邊」、「邊角邊」、「角邊角」、「角角邊」的判定方法,了解三角形的穩定性,能用三角形的全等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 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推理能力,發展有條理地表達能力,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5 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重點:三角形全等條件的探索過程是本節課的重點。
從設置情景提出問題,到動手操作,交流,直至歸納得出結論,整個過程學生不僅得到了兩個三角形全等的條件,更重要得是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體會了一種分析問題的方法,積累了數學活動經驗,這將有利於學生更好的理解數學,應用數學。
難點:三角形全等條件的探索過程,特別是創設出問題後,學生面對開放性問題,要做出全面、正確得分析,並對各種情況進行討論,對初一學生有一定的難度。
根據初一學生年齡、生理及心理特徵,還不具備獨立系統地推理論證幾何問題的能力,思維受到一定的局限,考慮問題不夠全面,因此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適時 點撥、引導,盡可能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參與到合作探討中來,使學生在與他人的合作交流中獲取新知,並使個性思維得以發展。。
6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媒體(資源)和教學方式

復習過渡
引入新知

創設情景
提出問題

建立模型
探索發現

歸納總結
得出新知

鞏固運用
及其推廣

反思小結

提煉規律
電腦顯示,帶領學生復習全等三角定義及其性質。

電腦顯示,小明畫了一個三角形,怎樣才能畫一個三角形與他的三角形全等?我們知道全等三角形三條邊分別對應相等,三個角分別對應相等,那麽,反之這六個元素分別對應,這樣的兩個三角形一定全等.但是,是否一定需要六個條件呢?條件能否盡可能少嗎?
對學生分類中出現的問題,予以糾正,對學生提出的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要給予肯定和鼓勵,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生需要,發展學生個性思維。

按照三角形「邊、角」 元素進行分類,師生共同歸納得出:
1 一個條件:一角,一邊
2 兩個條件:兩角; 兩邊;一角一邊
3 三個條件:三角; 三邊;兩角一邊;兩邊一角

按以上分類順序動腦、動手操
作,驗證。
教師收集學生的作品,加以比
較,得出結論:
只給出一個或兩個條件時,
都不能保證所畫出的三角形
一定全等。

下面將研究三個條件下三角形
全等的判定。
(1)已知三角形的三個角分別
為40°、60°、80°,畫出這
個三角形,並與同伴比較是否
全等。
學生得出結論後,再舉例體會
一下。
舉例說明:如老師上課用的三
角尺與同學用的三角板三個角
分別對應 相等,但一個大一個
小,很顯然不全等;再如同是
等邊三角形,邊長不等,兩個
三角形也不全等。等等。

(2)已知三角形三條邊分別是
4cm,5cm,7cm,畫出這個三角
形,並與同伴比較是否全等。

板演:三邊對應相等的兩個
三角形全等,簡寫為「邊
邊邊」或「SSS」。

由上面的結論可知,只要三角形三邊的長度確定了,這個三角形的形狀和大小就確定了。
實物演示:
由三根木條釘成的一個三角形框架,它的大小和形狀是固定不變的,三角形的這個性質叫三角形的穩定性。
舉例說明該性質在生活中的應用

類比著三角形,讓學生動手操作,研究四邊形、五邊性有無穩定性

圖形的穩定性與不穩定性在生活中都有其作用,讓學生舉例說明。

題組練習:
P140 2 ( 學生舉反例說明)
3 ( 對有能力的學生要求把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根據自己的理解寫出推理過程。對一般學生要求口頭表達理由,並能說明每一步的根據。)

教師帶領,回顧反思本節課對知識的研究探索過程,小結方法及結論,提煉數學思想,掌握數學規律。

在教師引導下回憶前面知識,為探究新知識作好准備。

議一議:
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交流。受教師啟發,從最少條件開始考慮,一個條件;兩個條件;三個條件…經過學生逐步分析,各種情況漸漸明朗,進行交流予以匯總,歸納。

想一想:
對只給一個條件畫三角形,畫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嗎?
畫一畫:
按照下面給出的兩個條件做出三角形:
(1) 三角形的兩個角分別是:30°,50°
(2) 三角形的兩條邊分別是:4cm,6cm
(3) 三角形的一個角為 30,一條邊為3cm
剪一剪:
把所畫的三角形分別剪下來。
比一比:
同一條件下作出的三角形與其他同學作的比一比,是否全等。

學生重復上面的操作過程,畫一畫,剪一剪,比一比。
學生總結出:三個內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學生舉例說明

學生模仿上面的研究方法,獨立完成操作過程,通過交流,歸納得出結論。

鼓勵學生自己舉出實例,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學生那出准備好的硬紙條,進行實驗,得出結論:
四邊形、五邊形不具穩定性。

學生練習

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回顧反思,歸納整理。

z+z平台演示

z+z平台演示,教師加以分析。
學生分組討論,師生互動合作。
經過對各種情況得分析,歸納,總結,對學生滲透分類討論的數學思想。

結論很顯然只需學生想像即可,z+z平台輔助直觀演示。

學生動手操作,通過實踐、自主探索、交流,獲得新知。

舉例時,電腦輔助演示讓學生感受反例的作用。

z+z平台播放三角形穩定性及四邊形不穩定性在生活中的應用.

z+z平台顯示題組練習

檢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應用能力。

再次滲透分類的數學思想,體會分析問題的方法,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

7教學反思

(1) 本節課的設計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知識為載體、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為重點的教學思想。教師以探究任務引導學生自學自悟的方式,提供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舞台,營造了思維馳騁的空間,在經歷知識的發現過程中,培養了學生分類、探究、合作、歸納的能力。
(2) 在課堂教學設計中,盡量為學生提供「做中學」的時空,不放過任何一個發展學生智力的契機,讓學生在「做」的過程中,藉助已有的知識和方法主動探索新知識,擴大認知結構,發展能力,完善人格,從而使課堂教學真正落實到學生的發展上。
(3) 「樂思方有思泉涌」,在課堂教學中,時時注意營造積極的思維狀態,關注學生的思維發展過程,創設民主、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讓學生暢所欲言,這樣學生的創造火花才會不斷閃現,個性才的以發展。

⑥ 小學數學比較新穎的研究課題

科技教學在小學教育中的意義

說明:現在手機、電腦、平板電腦越來越普遍,小學生對這些電子產品的熱愛無法阻擋。我們就要思考一下怎樣正確利用電子產品。

⑦ 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典型案例分析 速求啊

長方體和正方體是學生十分熟悉的立體圖形,在生活中經常要求解它們的表面積,例如:計算做一個長方體形狀的魚缸需要多少材料。雖然學生已經學會了如何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但是由於學生缺少生活實踐經驗,導致計算出來的結果不符合實際要求:多加了一個上面的面積。一個看似很簡單的問題,學生似懂非懂:魚缸的外形是什麼樣的?長方體嗎?計算所需材料的面積是否就是計算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魚缸沒有哪一個面,所以實際上是計算哪幾個面的總面積?如何計算這些面的面積?《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教材內容和教育資源引導學生對於以上幾個問題進行探索、發現,在認識矛盾沖突是如何產生的以及如何解決問題的驅使下開展探究活動,讓學生去解決魚缸製作的問題來開展教學。當學生經歷了探索發現的過程,就學會了如何用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實踐,並且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表述能力。同時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了探究、發現問題和靈活地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充分體現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學習的地位。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正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計算正方體的表面積。
2.使學生能夠根據實際情況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里幾個面的總面積,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空間觀念,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活動過程:
一、引導學生學習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1.回憶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長方體表面積的概念以及如何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那麼誰來說一說什麼叫做表面積以及如何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
(拿起一個正方體的模型,手摸著面)提問:正方體的面有什麼特點?正方體的表面積 是指什麼?正方體里每個面的面積怎樣算?所以可以怎樣計算正方體的表面積?
3.歸納引入新課:
正方體的6個相同的正方形面的總面積就是正方體的表面積。正方體的表面積怎樣求呢?這就是這節課的主要內容(板書課題)
4.教學例2
提問:題目條件是什麼,讓我們求什麼?求至少要多少平方厘米硬紙板就是求正方體的什麼?你會算嗎?
(課堂實錄:有同學提出可以用長方體的表面積計算公式,因為長方體是一種特殊的正方體,所以可以這么做。有小部份同學同意這個觀點,但是通過計算後認為方法太繁,可以用簡便方法。)
(點評: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課是否有好的開頭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針對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上課一開始,我首先利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模型進行導入,先請學生思考用什麼方法計算正方體的表面積,接著根據以前所學的知識進行推導,從而引出新的計算方法,使得學生愉快主動地進入學習情境,強化了有意注意,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對新的知識進行探索。通過教學的導入,明確了教學的目標,確定了研究方向,這時再引導學生學習就事半功倍了。)
師:小結:正方體的6個面是面積相等的正方形,所以求它的表面積只要用棱長乘棱長求出一個面的面積,再乘6。
二、魚缸的製作問題
說明:我們已經學會了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在實際生產和生活過程中,有時不需要計算6個面的餓總面積,只需要計算某幾個面的總面積。這就要根據實際情況思考要求哪幾個面的面積和,並思考每一個面的面積怎樣算。如例3。
1.幫助學生回憶魚缸的形狀(長方體,但是沒有上面)
2.如何計算所需材料的面積?(就是求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但是要減去上面的面積)
3.教學例3
(出示長方體模型,把它看成魚缸的模型)
(1)魚缸缺少哪個面的玻璃?(上面)
(2)要求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玻璃,要算幾個面的面積和?哪幾 對面有相同的梁個?哪個面只有一個?如何計算每一個面的面積?(5個面,沒有上面,左面=寬*高前面=長*高 底面=長*寬)
(3)指名學生板演,集體訂正。
(點評:在教學中採用學生生活中較熟悉的物體「魚缸」啟發學生如何計算製作一個魚缸所需材料的面積,也就是計算長方體某幾個面的面積之和。這個事例在生活中較普遍,再加上利用一些模具進行教學,使得學生在學習中能夠更好地聯系實際情況進行學習。以上這一系列的活動表現了完整的探究過程,都體現讓學生經歷整個教學的探究過程。)
(4)改變題目要求,使得長方體的寬和高長度相等,觀察模型,你發現了什麼現象?怎樣計算比較簡便?
學生1:長方體的寬和高相等時,它的左面和右面是兩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學生2:長方體的寬和高相等時,它的前、後、上、下四個面是完全相同的長方形。
學生3:這個長方體沒有上面,所以只要算5個面的面積,它的前面、後面、下面這三個面完全相同
說明:寬和高長度相等時,長方體的前面、後面、下面這三個面完全相同(魚缸沒有上面),所以只要算出一個面的面積乘以3就可以了,在加上左面和右面的面積,就是魚缸所需材料的面積數量。
(點評:數學是很嚴謹的,所以在學生敘述的時候要規范學生的語言,我在教學的時候還注重評價,運用語言和體態及時給予適當的鼓勵和指導,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第三位同學回答地最完善,所以我表揚了他在敘述數學問題時所具有的嚴謹性,同時要求全班同學在這方面要向他學習。)
書P42頁練習二的第一、二題。
(點評:要計算長方體某幾個面的面積之和,關鍵是要知道如何計算長方體每一個面的面積,這些練習可以幫助學生進行鞏固,而且通過指名學生口答練習,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有利於以後教學的實施)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教學反思:
一、積極參與,發現問題
在教學中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那麼在教學中必定要注重學生經歷學生研究的過程。在活動中,一方面要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另一方面要使得學生通過活動,根據所學的知識發現問題,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猜測結果,同時教師進行適當引導。在整個活動過程中,要讓每一個同學都參與這種研究學習的過程,通過本身的實踐活動去尋求問題的答案,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利用本身所掌握的知識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一課的教學中,我首先幫助學生回憶上節課的內容,提出相應的問題進行復習鞏固,同時提出新問題——正方體的表面積是如何求解的?然後讓學生根據所學的內容進行合理的猜測,並且舉例證明觀點是否正確,最後由我來歸納總結。設計探究問題:1.你能根據表面積的概念說一下什麼叫做正方體的表面積嗎?2.如何計算正方體的表面積?還進行全班討論,正方體表面積計算方法和長方體表面積計算方法的區別與聯系。通過這種研究性的探討以及對比的方式,教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從本質上理解了表面積的概念而且學會了如何根據實際情況求解長方體某幾個面的面積之和,使得學生真正融入到課堂的教學中,體現本身的學習自主地位和主人翁感。
二、以事實為依據,解決問題
在製作魚缸的問題中,首先幫助學生回憶生活中的實物,然後出示簡易模型進行教學。先問學生魚缸有沒有蓋子,接著啟發學生猜想如何計算製作魚缸所需材料的面積數量,從而引出問題,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求解長方體某幾個面的面積之和的問題上來,這就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探索慾望。通過教學引導發現問題後,利用事實為依據,和學生一起解決問題。讓學生經歷一系列的探討研究過程,從不同角度發現問題。同時提出新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離開教室,對數學的學習保持一種新鮮感和神秘感。
三、鞏固知識,歸納要點
改變題目的要求,發現新問題,全班討論。經過多位同學敘述,他們便發現某些同學的認識是片面的,所敘述的內容是不完整的,所以結論不完全正確。要想得到全面正確的結論,就要用充分的事實來說話,資料這樣才能得到正確的結論。針對某些典型的錯誤觀點可以進行討論,推翻,說出問題的結果和原來預測的不同點(區別),然後和學生一起總結,加深印象。同時正確評估學生的觀點,通過練習,鞏固新舊知識,思考與討論問題的答案,大膽的進行猜測,做好記錄,最後歸納要點或者規律。新課程強調:教師是科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和親密的夥伴。我遵循這些理念開展以引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探究氣氛也更活躍,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有了一定提高。
四、教學需改進之處:
教師進一步做好「六認真」工作,提高教學能力,掌控好學生上課時的氣氛,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發現問題和解決典型問題,培養學生的敘述能力和運用能力,使得我們的教學工作能夠讓學生學以致用,全面發展,成為一個「十」字型人才。

⑧ 我想要一份小學數學課題研究的計劃以及研究資料等。 郵箱:[email protected]

一、 課題提出

1、基於教師成長的需要——教師應該成長為反思型的研究者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對於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要求和舉措在不斷強烈,要求教師成為研究者已成為大家的共識。教師成為研究者,指的是教師要參與到教育研究中去並成為研究的主體,而不僅僅是一個「傳道、授業、解惑」者。與專業理論研究者不同,教師從事教育研究是為了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學,而不是為了建構宏觀的教育理論。所以在這樣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成為反思型研究者,認識到自己教學的思想基礎、教學理念,認識到要把自己的教學變成和學生相互聯系的活動,從而創造出更加完美的課堂。

2、基於課堂教學特點的考慮——加強課堂教學片段的反思

在具體的課堂教學實踐過程中,因為課堂是鮮活的,是變化的、動態的、生成的過程,是師生共同成長的生命歷程。課堂教學是師生精神的旅遊和探險,是教師構思和教學實際之間的對話過程,不完美甚至有錯,才是它的真實存在。它可能有教師面對學生發問而回答不出的尷尬,它可能有學生面對問題所作出的「越軌」甚至「錯誤」的回答,它可能有未能完成教學目標的遺憾,這都是正常的。而這種不完美往往會給課堂本身增添許多耐人尋味的地方,使之變得更美麗、更精彩。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縱橫交錯的數學知識內容的呈現,課堂教學是一個開放的、動態的過程,是由無數的教學片段組成。在這樣一個過程中,是師生向未知方面挺進的旅程,它隨時可能遇到曲折和阻隔,但也隨時可能發現美麗的通道和亮光,需要我們老師真正靜下心來,不斷加強實踐和反思,真正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也許我們無法讓每一堂課完美無瑕,但一個又一個成功片段的演繹,恰恰支撐起課堂教學的精彩天空。

3、基於本校數學教研狀況的考慮——重於反思,力求提高教學質量

審視我校傳統的數學教研活動,研究的主題並非來自教師在教學中碰到的急需解決的現實的、真實的問題,其研究的方式也相對比較保守,形式比較單一,缺乏多向交往互動的有效平台。傳統的教研方式已經不能滿足教育發展和教師發展的要求,我們必須改革傳統的、陳舊的且不合時宜的教研活動模式,力求以課題研究為校本教研載體,促進教師專業可持續發展。鑒於此,我校提出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精彩片段》的課題進行研究,從教學片斷這一小處著眼,圍繞教師在教學中碰到的急需解決的現實的、真實的問題,共同反思與研討,以此建構一種互動、對話的研究平台和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提高教師參與活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有效地促進教師教科研水平的提高。同時,通過討論、分析總結和提煉,形成豐富的、有價值的研究成果,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成果共享。

二、 本學期研究目標

1、 組織、實施小學數學教學精彩細節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學生學習的有效性首先體現在學習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體驗學習過程;教師教學的有效性首先體現在能否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對知識的主動建構。我們要研究教學精彩細節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聯系,及如何注重精彩細節的設計,讓教師和學生更好的互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2、 組織、實施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精彩細節的設計與應用策略的研究。「精彩細節」並非是隨意摘取一段,而是要選擇重要的、有價值的細節,大致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考慮:從學生角度:對學生成長起重要作用的;從教師角度:對教師講是較難處理,存在問題或困惑的。從課堂教學角度:是處於教學中的重要位置的。

三、本學期研究內容

1、對教材的理解、對基礎的掌握、對思維能力的培養的案例研究。

2、課堂教學中發生意外情況處理的案例研究。

3、新課導入、課堂問答、範例演講、課堂反饋、歸納小結等案例研究。

四、本學期課題研究方法和手段

1、文獻法。通過專題輔導、培訓學習、收集相關資料,了解學習現代課堂教學有關理論,指導課題研究,為課題組成員夯實理論基礎。

2、調查研究法。通過調查我校數學課堂教學現狀,了解教師對待數學課堂教學固有的方式,分析成因,尋求實驗的突破口。

3、個案分析法。通過課題組教師結合自身和對其他教師數學課堂教學實例的反思分析,制定解決的方法,最終形成有效的反思途徑和方法。

4、集優法。收集整理課題組數學教師及其他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片段反思的案例,有效地解決課堂教學中問題,形成優秀案例集,成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範本。

5、經驗總結法。在對反思案例研究的基礎上,認真總結,將課題研究中形成的經驗,進行梳理,撰寫有價值的專題論文,課題研究報告,讓課題能夠得以推廣。

7.研究的具體步驟及進度安排(包括階段時間劃分、階段研究內容、階段成果形式)

五、課題組主要成員以及在課題內的分工

課題組負責人:

印永生 :負責課題的總設計;統籌課題的運作;把握課題研究方向;

課題組組長:

匡 艷: 研究課題的有關理論;組織課題的教研活動;編制課題的管理方案

課題組主要成員:

倪金玲:負責實驗課題各階段的計劃、總結

張 紅:負責實驗過程、資料的收集、整理、存檔

祝詠梅 盧 敏:負責低年級數學組相關子課題的研究

徐彩鳳 丁榮國:負責中年級數學組相關子課題的研究

周 文 姚春霞:負責高年級數學組相關子課題的研究

六、本學期研究活動安排

3月份:

①課題組制定相關計劃、完成本學期課題階段研究計劃,個人本學期課題研究計劃,以及學生學習方式個案記錄、課題研究的基礎性資料

②開展快樂數學課程超市活動(1-6年級)

③本月的課題研討課:陳敏 六年級 《百分數應用的復習》

④組織學生參加「我是數學家」競賽活動(3-6年級)

4月份:

①各年段老師認真完成本月課堂研討記錄、教科研日記,並由各年段課題主要負責人收集整理

②本月的課題研討課 鄂友宏 五年級

5月份:

①各年段老師認真完成本月課堂研討記錄、教科研日記,並由各年段課題主要負責人收集整理

②本月的課題研討課 四年級和三年級

6月份:

①各年段老師認真完成本月課堂研討記錄、教科研日記,並由各年段課題主要負責人收集整理

②本月的課題研討課 一年級和二年級

③各課題組成員認真完成本學期的個人研究總結,課題組完成本學期課題階段性總結。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優秀課題實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