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體育課如何處理好體能訓練和技能訓練的關系
體能不是一下子就能提高的,所以體能訓練更多的是靠自己平時的訓練,體育課上的訓練只是給你一些體能訓練的空間,至於技能訓練比較重要,技能就是技巧性、學識性的東西,要認真學,所以體育課教的技能訓練要認真學,並且課下也要練習。
Ⅱ 如何提升學生體質體能的措施方法
1.學校要主動營造鍛煉氛圍,有效的發揮班主任的作用,體育老師與班主任密切配合,組織各種形式的鍛煉活動,引導學生去參與體育鍛煉,及時的給予表揚和鼓勵,調動學生的熱情,培養學生的鍛煉習慣和健康意識.
學校要向家長宣傳「健康第一」、「每天鍛煉一小時、幸福生活一輩子」……提高家長認識,更加關注子女的體質健康問題.調動家長的積極性,發動家長的創造力,從營養、體育鍛煉、個人衛生等各個方面與學校配合,增強學生體質,培養學生的健康意識,養成學生良好的習慣,強化學校教育效果.
學校要組織一系列的小型體育活動和競賽,時間要定期、內容要豐富、形式要多樣,為學生搭建一個展示的平台,讓學生有個展示自己參加體育鍛煉獲得體質健康成果的舞台.要設立各種獎勵辦法和激勵措施,獎勵面要大、要廣,針對多數學生,激發興趣,幫助小學生確立一個體育鍛煉的努力目標.
學校要組織好一年一度的「學生體質健康標准」測試工作.體育教師要加強學習,吃透精神,嚴格執行標准,認真檢測,做好各項的數據統計匯總,及時分析,掌握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做好跟蹤調研工作. 2.學校要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為學生健康成長做好服務工作.抓好教育教學流程的管理,走「低負高效」的路子,保證學生每天在校有1時的體育活動時間.教師要把好教學關,向課堂要效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文化課老師不佔用學生過多的課余時間,不加重學生作業負擔,還給學生課余活動時間.
教師要強化責任意識,牢固樹立「健康第一」,自加壓力,切實作好教育教學工作,有效的發揮體育課、課外活動、課間操、櫥窗板報等教育陣地,從學生的需要出發安排教育內容,多方位的對學生施加影響,為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提高多作貢獻.
體育教師要積極與校衛生室,以及其他科目老師聯系、配合,認真做好對學生的健康教育工作,搞好衛生知識宣傳,進行飲食與營養、運動與保健的指導.加強對學生進行常見病防治知識的學習,特別是季節性傳染病知識的宣傳、學習,提高學生健康意識和良好的衛生習慣,增強對學生的適應能力和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體育老師要加強鑽研,積極實踐「新課標」,在課堂上多下功夫,讓學生喜歡體育課,讓學生樂學、樂練,扎扎實實的上好課.教學中做到課堂與課後相結合,發展技能與體能相結合,傳授知識與培養意識相結合,加強對學生進行體質健康意識的培養,促進學生健康意識的形成,強化對學生健康行為能力的指導,切實提高小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體育教師要發揮主觀能動性,根據「新課標」的精神,創編出更多好的體育活動內容和形式,組織學生鍛煉,提高學生體質,為學生體質健康作貢獻.
Ⅲ 論述體育教學過程中運動技術學習和體能發展過程的區別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中關於課程特性的描述是這樣的:「……特性之一就是健身性——強調在學習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過程中,通過適宜負荷的身體練習,提高體能和運動技能水平,促進健康成長……」基於這一解釋,可以看出是通過運動技能和方法等這些主要內容,通過運動技能等的的學習與應用來達到增強體能、增進健康目的目的。
目前的體育課堂教學我認為存在的最大問題是:由於對運動技能的教學理解偏頗,出現了兩個極端:一是過分追求運動技能的系統性和完整性,不分學段、不考慮年齡特點,嚴格按照競技化模式、成人化規則進行學、練。其結果是運動技能掌握一般化,學生沒有獲得運動的快樂體驗,學的不高興,久而久之,不喜歡運動技術的學習,甚至厭學導致體能下降。二是淡化運動技能教學,運動技能教學的過分隨意化,一味的讓學生去學習、體驗、感受,人文性目標關注較多,忽視了運動技能教學的設計與指導。結果是學生沒有學到什麼技能,充其量是身體進行活動,體驗不到掌握技能提高後的快感。正如北京體育大學姚蕾教授所說:新一輪體育課程與教學改革不盡如人意的,多年過去了,新理念層出不窮,但有說服力的教育實驗報告至今未能看到,很多體育老師無所適從,不少地方的體育課不能正常開展。這場改革初期,有專家主張未來的體育課要實現「三自主」,學生願意玩什麼就學什麼,老師願意教什麼就教什麼,給體育教學留下了極壞的後遺症……這足以引起我們高度關注。
教育部決定在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實施「體育、藝術2+1項目」,通過學校組織的課內外體育的教學和活動,讓每個學生至少學習掌握兩項體育運動技能……。這說明運動技能教學仍然是新課程理念下體育與健康教學的主幹領域,它能體現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的課程性質。教學中,我們應避免以往的極端做法,在體育運動技能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發展學生體能。
如何加強運動技能教學,發展學生體能
2.1採用學生愉悅接納的方式,培養和激發學生對技能、體能訓練的興趣。
沒有體能的發展,體育課就變成了休閑課,只有通過身體的反復練習,才能達到掌握知識、增強體質、發展體能的目的。因此,首先要培養和激發學生對體能訓練的興趣,採用游戲、趣味球類或繞圖形跑等學生悅納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增強參與意識,在練習中享受到快樂,從而提高其練習的積極性,發展他們的體能。如乒乓球運動是中學生普遍喜愛的運動,但對專項的體能訓練,學生不感興趣。在安排體能練習時,教師可利用游戲、競賽等方法,並結合技能進行教學,運動量、運動負荷要循序漸進,使學生通過乒乓球的練習和各種有關的專項練習,體能進一步得到發展。
2.2採用學生容易接受的方法,有效地加強運動技能,發展學生體能。
在體育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經驗,進行創新體驗和練習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使學生既掌握運動技能,又提高體能水平。如在快速跑教學中,教師可根據學生掌握技能的情況進行分組,對起跑慢的學生可採用各種預備姿勢、突發信號的反應起動練習,對動作速度、靈敏性差的學生可採用快速站立跑、蛇形跑、快速仰卧起坐、搶繩子等多種形式的練習,使學生在發展體能的同時,體會到體育練習的樂趣,從而培養終身體育的習慣。
在教學生一項新的運動技能時,教師首先要把各個環節的技術要點講清楚,在學生練習的過程中,對出現的問題,要採取有效的方法及時解決。如正面雙手頭上擲實心球的技能教學,應教會學生正確的持球技術、預備姿勢和最後用力及發力後怎樣維持身體的平衡。通常最後用力階段是正面雙手頭上擲實心球技術的核心環節,技術的好壞直接影響投擲距離的遠近。在教學實踐中我把擲實心球技術編成順口溜,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後腿蹬,前腿撐,抬頭、挺胸要收腹,直臂前擺把指撥,最後換腿保平衡。通過幾句話把整個投擲技術貫穿在一起,學生很容易就記住了技術要點。再如,跳遠的技術動作由助跑、起跳、騰空、落地四個技術部分組成。快速的助跑和正確有力的起跳結合技術是跳遠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師應讓學生反復體會擺腿擺臂的相互配合和擺腿時的送髖動作。擺臂要注意提肩、拔腰、向上頂頭,擺腿要向前上送髖。起跳後要將起跳腿的髖、膝、踝關節充分蹬伸,起跳騰空後不忙於彎曲或向前抬起跳腿。要待身體越過拋物線最高點以後,再做放擺動腿和向前收起跳腿的動作。掌握助跑與起跳結合技術後,學生能樹立信心,從而取得優秀的成績。
2.3採用體育和德育並重的方式,加強運動技能教學,發展學生體能。
運動技能訓練是長久而辛苦的,學生容易產生厭惡的情緒而不能堅持下去,因此在體育訓練的同時,教師還要做好學生的德育工作,對學生多鼓勵、多表揚,針對學生的不同心理表現,不失時機、恰如其分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使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全身心地投入到掌握技能的過程中。教育學生要正視各種困難和問題,學會用全面、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從而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可根據不同情況,充分地理解、尊重和信任學生,創設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自主練習的積極性,並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使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刻苦練習能夠達到明確而具體的要求。如在耐久跑教學中,加強意志品質的教育尤為重要。可開展班級間的長跑通訊賽、象徵性的長跑比賽,並不斷公布班級的團體成績,這樣既能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又能激發學生進行長跑鍛煉的積極性,從而把教學和教育融為一體,使學生的體質增強、運動技能的掌握和道德品質的形成在實踐中互相促進、同步發展。
3.注重運動技能教學與發展學生體能的有機結合
學生的體能是運動技能學習的基礎和保證,運動技能是人體體能的發揮和拓展。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把二者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既掌握運動技能和方法,又發展體能。如在雙手頭上擲實心球的教學中,容易出現下列錯誤,要及時採取相應的發展體能的方法。(1)持球時手心沒有空出。說明學生手臂和手指的力量太差、手拿不住球,對這部分學生要加強手指和手腕及上肢的力量練習,如握力練習,利用手指的斜體俯卧撐等。(2)預備姿勢一是背弓不足,說明背肌力量差,應讓學生背對肋木練習拉伸技術,背拉肋木形成滿弓,俯卧墊上的兩頭起等;二是後腿彎曲不夠,說明下肢力量較差,應讓這部分學生練習蹲跳起、單足跳或跪姿推球等,體會下肢的發力動作。(3)投擲實心球時向下砸球,實心球在空中沒有飛行弧度,說明學生沒有理解實心球技術的原理,出手時間過晚。教師可在投擲牆上畫一定高度的投擲線,或拉一根2-3米高的皮筋,使學生將實心球投過皮筋,糾正學生出手角度不對,出手過晚的現象。對於在投擲過程中出手過慢的學生,可讓他們利用輕器械如軟排來替代實心球練習。在實心球的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出現單純用上肢發力的現象,說明這部分學生的協調性差,對技術理解不透徹。所以在運動技能的教學過程中要多增加一些協調性的練習,如仰卧兩頭起體會腰腹發力的感覺,前拋後拋實心球體會投擲過程中身體協調用力的感覺,還要加強理論的學習,提高學生對技術的理解程度。
教學中體能練習是手段和方法,運動技能學習是目標要求。以下提供一種運動技能教學的設計思路。
案例:耐久跑
1.教學目標:初步掌握耐久跑的途中跑技術,發展耐力素質,形成相互鼓勵的意識,培養頑強的意志品質,提高對耐久跑的信心。
2.教學內容:途中跑
3.教學步驟:
(1)自定2分鍾的慢速節奏跑,要求學生在跑的過程中體會技術動作、呼吸方法、呼吸節奏和慢跑節奏
(2)2人一組自定慢跑速度的5分鍾伴同跑,要求學生2人一組,跑速一致,快者應鼓勵慢者,並肩跑進,跑下來後,交流體會。
(3)教師提問:影響堅持跑下來的因素是什麼?(學生可能回答:速度的控制、耐力水平、同學的鼓勵、堅強的毅力和信心等)
4.評析:本案例以耐久跑為載體,設計多目標的達成,努力使學生不斷掌握耐久跑的途中跑技術,而且也提高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如堅強的毅力、信心等)和社會適應能力(如學生的相互交流、相互鼓勵等)。
Ⅳ 如何讓學生主動參與體能的發展
朋友您好,學校要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為學生健康成長做好服務工作。抓好教育教學流程的管理,走「低負高效」的路子,保證學生每天在校有1時的體育活動時間。教師要把好教學關,向課堂要效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文化課老師不佔用學生過多的課余時間,不加重學生作業負擔,還給學生課余活動時間。教師要強化責任意識,牢固樹立「健康第一」,自加壓力,切實作好教育教學工作,有效的發揮體育課、課外活動、課間操、櫥窗板報等教育陣地,從學生的需要出發安排教育內容,多方位的對學生施加影響,為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提高多作貢獻。體育教師要積極與校衛生室,以及其他科目老師、配合,認真做好對學生的健康教育工作,搞好衛生知識宣傳,進行飲食與營養、運動與保健的指導。加強對學生進行常見病防治知識的學習,特別是季節性傳染病知識的宣傳、學習,提高學生健康意識和良好的衛生習慣,增強對學生的適應能力和對疾病的抵抗能力。體育老師要加強鑽研,積極實踐「新課標」,在課堂上多下功夫,讓學生喜歡體育課,讓學生樂學、樂練,扎扎實實的上好課。教學中做到課堂與課後相結合,發展技能與體能相結合,傳授知識與培養意識相結合,加強對學生進行體質健康意識的培養,促進學生健康意識的形成,強化對學生健康行為能力的指導,切實提高小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體育教師要發揮主觀能動性,根據「新課標」的精神,創編出更多好的體育活動內容和形式,組織學生鍛煉,提高學生體質,為學生體質健康作貢獻。學校要主動營造鍛煉氛圍,有效的發揮班主任的作用,體育老師與班主任密切配合,組織各種形式的鍛煉活動,引導學生去參與體育鍛煉,及時的給予表揚和鼓勵,調動學生的熱情,培養學生的鍛煉習慣和健康意識。學校要向家長宣傳「健康第一」、「每天鍛煉一小時、幸福生活一輩子」……提高家長認識,更加關注子女的體質健康問題。調動家長的積極性,發動家長的創造力,從營養、體育鍛煉、個人衛生等各個方面與學校配合,增強學生體質,培養學生的健康意識,養成學生良好的習慣,強化學校教育效果。學校要組織一系列的小型體育活動和競賽,時間要定期、內容要豐富、形式要多樣,為學生搭建一個展示的平台,讓學生有個展示自己參加體育鍛煉獲得體質健康成果的舞台。要設立各種獎勵辦法和激勵措施,獎勵面要大、要廣,針對多數學生,激發興趣,幫助小學生確立一個體育鍛煉的努力目標。學校要組織好一年一度的「學生體質健康標准」測試工作。體育教師要加強學習,吃透精神,嚴格執行標准,認真檢測,做好各項的數據統計匯總,及時,掌握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做好跟蹤調研工作。很高興為您服務,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謝謝您的支持和鼓勵。
Ⅳ 如何落實學生在體育課上的體能訓練
摘要:分析體育高考學生的體育基礎,制定科學合理的訓練計劃,採用不同的訓練手段,加強心理訓練與營養恢復,是提高體育運動成績的重要環節。 關鍵詞:體育 高考 訓練 體育專業高考是學校高考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由專業課考試和文化課考試兩部分組成,既要保證文化課學習時間與成績相對穩定,又要有相對固定的訓練時間來保證專業課成績的提高。對於每年帶高三年級體育高考訓練隊的教師來說,接受體育高考生的專業訓練工作,肩上的擔子很重。首先在選擇學生方面要看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文化課的成績,兩者要兼顧,並對個別有意向報考體育院校的學生進行「個性」的分析,預測其專業發展水平,設置有效的目標,使其堅定信心到術科考試和高考結束;其次要因材施教,根據不同的體質和專業制定系統、科學的訓練規劃並落實到每一堂訓練課中。筆者多年來帶高三體育高考訓練隊進行訓練,總結和積累了一些實際的經驗,現談談自己的帶隊經驗。 一、體育考生的現狀。體育考生的生源,一部分是自己喜歡體育運動且有個別特長項目而報名參加訓練的,另一部分是因文化課的成績不理想考不上自己心目中的大學而轉報體育專業的,想投機在體育專業上做最後一搏。這些學生絕大多數是沒有經過系統的訓練,沒有什麼特長項目,甚至連鉛球都沒有摸過,對體育專業課考試的情況更是一無所知,有的也沒有參加過什麼體育競賽,比賽經驗就更談不上了。由此推斷,現在基層中學體育特長生生源的身體素質是不理想的。 二、體育專業術科考試情況。體育專業術科考試是普通高考的笫一炮,考好了對後面文化科的考試有著積極的影響,所以術科考試非常關鍵。體育術科分數線也一年比一年高,從術科考試的情況來看,要求體育考生各項目平衡發展才能達到分數線。從考試項目、考試情況、考生的現狀來看,想在體育術科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必須從體育考生的管理和訓練等方面著手。 三、制定訓練計劃制度。體育考生的特點是好動、貪玩、自律性較差,在管理上的確是非常困難的事。所以對他們的訓練管理必須要跟得上,要有嚴格的訓練制度來約束他們,對他們的學習、訓練、生活都要有明確的規定;同時要加強跟班主任的聯系,了解考生各方面的情況;教練也應多與考生溝通,了解、掌握他們的真實想法,加強心理疏導,做良師益友,這樣就更有利於管理和訓練水平的提高。 為了提高運動成績,對體育考生進行系統的、有組織的、有目的的科學訓練必須制定訓練計劃。 四、制定學年度訓練計劃。學年度的訓練計劃要有明確的訓練任務,合理安排訓練內容、運動量,在實際操作中採用單周計劃較好。由於考生訓練水平較低,應重點發展全面的身體素質和技術訓練,發展一般耐力素質、速度素質、力量素質等,適當加大強度,減少運動量有利於考生體能的恢復。要掌握循序漸進的原則,安排訓練的量和強度要從小到大,訓練的內容由簡單到復雜。可以先安排走跑結合練習,如越野跑、變速跑等,可以根據學生的訓練水平,適當調整間歇時間、重復次數和跑距,主要發展學生的速度耐力和有氧、無氧乳酸混合供能能力。力量素質是決定各項成績的重要因素,沒有力量成績就不會有大的提高,而協調能力是決定力量發揮能動效應的關鍵,所以要安排力量素質與協調性練習交叉進行、共同發展。根據學生訓練水平的不同,可採用不同重量的杠鈴蹲起、負重跳躍、負重加速跑、上坡跑,加強腿部及腰腹力量,運用十字往返跑、追逐跑和各種游戲來改善學生的靈敏性和協調能力。 五、訓練手段與方法是教練員和運動員完成訓練任務的關鍵。運動訓練手段多種多樣,作為教練員應掌握各種訓練方法和手段及其特點、注意問題等,在運動訓練過程中正確地、有針對地選擇和運用,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考生的成績。如速度訓練要採用重復訓練法,速度耐力的訓練要採用間歇訓練法,力量訓練可變換訓練方法用不同的重量進行組合練習。 六、強調訓練後的放鬆練習和飲食營養,加快恢復。只有恢復才有成績的提高,教練員一定要把放鬆性練習放在重要位置,主要做好:(1)從思想上教育學生,沒有放鬆練習就沒有成績的提高,讓學生認識到放鬆性練習的重要性。(2)認真安排訓練內容,切實達到放鬆的實效。(3)教師要做好監督作用,並指導幫助學生完成放鬆練習動作,如兩人一組的按摩練習,互相倒立、互背、慢跑等。 七、多安排心理素質訓練。心理素質是運動場上的靈魂,沒有好的心理素質就沒有學生在考場上的良好發揮。高考訓練隊的學生,一般心理素質較差,比賽經驗少,自信心不足。一要經常和學生談心,使其提高自信心,增強求勝的慾望和不服輸的精神;二要多安排學生參加一些運動會,增加比賽經驗;三要增強學生的臨場興奮性,消除心理的緊張情緒,讓更多的學生觀看訓練課。 總之,訓練手段很多,我們應選擇最有針對性和最有效的方法來訓練才能在短時間內提高考生的成績。
Ⅵ 體育課上如何進行體能內容的教學
將教學實踐與學校實際情況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堅持全面、系統地實施體能教學 。要回培養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 ,讓學答生喜歡體育鍛煉,喜歡各種形式的體育活動。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制定教學內容。例如小學階段的孩子是最天真好學的,他們活潑好動,易於接受新動作、新方法,特別喜歡一些擬人化、情境化的游戲形式, 所以我們就要從這方面出發,多從被教育的人的特點出發,從他們的角度看問題並制定教學內容。
Ⅶ 什麼是體育課的知識與技能
額。。孫頭。。呵呵。。。
真是個稱職的好老師呀。。
「懂」,是指教師要系統掌握體育學科的知識。身體運動機理的運動生理學、肌肉運動規律的運動解剖學、新陳代謝的生物化學、人的著力點的運動力學、緊急救治的運動醫學等自然科學的知識要掌握,社會科學方面的就更多了,也要掌握。比如社會中的體育是什麼,奧林匹克是什麼;學校體育都應做哪些工作;體育教學中都有哪些規律;等等。這些課程教師都要學好,才能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滲透給學生。
教師一定要有把這些知識合理地、聰明地編排到課程中去,讓學生接受。比如上一節羽毛球的練習課,你可以問學生,你握拍的關節是那個關節,引出腕關節的生理知識,這就是一種比較聰明的做法。
「會」,就是體育教師自己首先得有技能。教師什麼都不會,怎麼會有體驗呢?教師自己都沒體驗,怎麼能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和方法教學生呢?有人說,我不會游泳,我也能教出世界冠軍。是有這樣的人,但這樣的項目是體能型的,他告訴你練多少次,運動量上去就行了。他沒教你技術,因為有專門的教練教技術。
現在北京市正在搞體育教師的教學基本功過關活動,有一個硬指標:教師的技術如果不好,就下崗。這個措施挺好,教師是一定要掌握運動技術的。
當然,體育教師僅僅有了體育技能還不夠,還要掌握好教學技能,有很好的教學能力。姚明籃球打得好,就一定能當好老師嗎?不一定。對7歲的孩子應該先教什麼,對11歲的孩子先教什麼,這是教學技能,姚明沒學過,怎麼練習?
體育教師的教學技能還包括口令、示範、站位。教師怎麼站學生才能看得清楚,怎麼站才能不出危險,這都是技能。
第三個是「樂」,老師首先得自己弄明白什麼是運動樂趣,然後才知道學生的樂趣在哪裡。以足球為例,踢進球了學生才有樂趣,踢不進去就沒有樂趣,就不踢了。
日本小孩玩足球,球場上一邊設置三個球門,三個防守,這好玩吧。這樣的足球比賽增加了學生的進球的機會,讓更多的學生體會到足球的樂趣。但可能有人會問,這是足球嗎?我進了球就是足球啊。在學生階段,這樣的做法是可取的。
要把運動技能練習和興趣結合起來,方法有很多。比如跑步,教師可以讓學生抖著空竹跑、推著鐵環跑,都行!你讓學生一次次機械地傻跑,誰都不願意跑。
第四個就是「練」,教師一定要讓學生鍛煉身體,要有一定的運動量。比如教單杠中的引體向上,肯定有些學生上不去。沒關系,你先讓學生做做俯卧撐,做做臂卧撐,練練臂力。學生的肌肉發達了,做單杠練習就沒什麼大問題了。
孫頭。。記得謝我
從網上瞎找的哦。。。「借鑒」。。
Ⅷ 如何有效地促進信息技術與體育課程的結合
提高體育教學質量是中小學體育的永恆主題,質量與教學的效果、效率、效益是密不可分的。巴班斯基認為:教學的有效性是「以最少必要的時間和精力,爭取最大可能的效果。」提高教學的有效性要「著眼於教學過程的最優的效果和效率」。有效的體育教學要從教學最優化的理論出發,整合現代信息技術優勢,優化教學方法與手段,改善學生的體育學習方式,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性,提高體育常態教學的效果、效率、效益。
信息技術與體育教學的整合研究是當前體育課程改革的熱點和教學創新的支點,是提出學生體育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課堂增效的重要手段。本文針對「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教學整合的有效性研究」課題,通過信息技術與體育教學整合的實踐與案例,分析體育實踐課與理論課整合教學的有效途徑,理性思考與辯證認識信息技術與體育教學整合的有效性。
一、信息技術與體育教學整合的特殊性分析
體育課分為實踐課與理論課兩種類型。體育課大多為實踐課,實踐課大多在教室外進行,這種體育教學本身的特殊性決定了信息技術運用的方式有其特殊性,而信息技術環境的建立與使用,應該與運動技術技能教與學這一特殊的教學形式緊密相連。信息技術與體育教學的整合既要遵循體育課堂技術技能教學特點和特殊的授課方式,又要為促進學生掌握體育知識、技能與方法服務。因此,體育教學中要廣泛應用和充分融合信息技術手段,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信息資源、呈現和播放功能,信息反饋功能等,來轉變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實踐能力,實現以信息技術改善體育學習的目標。
新課程下的體育課堂應該是一個師生共同探索知識、學練技能和發展智力的自由空間。因而建立適合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環境尤其重要,「整合」就是要以現代信息技術全方位地「重構」體育課程與教學的過程。因此,「整合」需要在更廣闊的信息化背景下,重新審視信息技術給體育課程教學帶來的變化,探索信息技術環境下體育教學目標、內容、策略和手段等方面的全面革新;同時,積極整合現代信息技術資源,滿足教師教學的需要和學生發展的需求,開拓信息技術的應用途徑,為實現常態課的有效教學服務。
筆者認為,信息技術與體育學科課程教學的整合,應該從體育學科教學的本位出發,思考教學觀念的全面整合;應該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目標要素出發,體現教學目標的有效整合;應該從將靜態的知識與復雜的技能轉化成動態的利於實踐的媒體信息和感官表象,突出教學內容的深層整合;應該從課堂教學是「學生、教師、教學內容、信息媒體」相互作用的互動系統的觀念出發,形成四者交融與互依關系的充分整合;應該從教學內容的開發與生成思路出發,探索體育學科教學資源的有機整合。
二、信息技術與體育教學整合的主要方式
筆者對「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教學整合的有效性研究」課題研究過程中的推出的18節體育課進行了歸類與分析,發現在所有了組內研討課和對外公開課中,體育實踐課佔77.8%(其中館內實踐課佔72.2%,館外實踐課佔5.6%);室內基礎理論課佔22.2%。(見表一)
信息技術與體育教學整合課例類型表(表一)
課的級別
課的類型
總 計
對外公開課
校內公開課
組內研討課
館內實踐課
館外實踐課
室內理論課
2節
4節
12節
13節
72.2%
1節
5.6%
4節
22.2%
18節
這18節課中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主要有8種類型。表中可見(見表二),使用PPT呈現技術的頻度最高,利用視頻播放技術的頻度次之。進一步分析發現,體育實踐課教學以運用PPT呈現、視頻播放、動畫圖形(或模型)的操作演示、課堂教學現場攝錄與回放等技術居多;教學形式一般為一課一機。而室內理論課教學中,運用PPT呈現、視頻播放等技術的頻度也較高,並對一些新興媒體與網路技術進行了廣泛的教學探索,如運用「專題學習網站」的學習、運用博客技術的課堂互動、以及使用電子白板工具與軟體等;教學形式一般為多人一機或一人一機。
體育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歸類表(表二)
技術運用
PPT 呈現
視頻播放
動畫呈現
拍攝與回放
資料庫檢索
專題學習網站
博客技術
電子白板
頻 度
16
13
5
7
3
1
1
1
註:其中包含同一次課使用多種信息技術手段。
18節課中使用信息技術手段方面各有優勢和特點,有的課只應用單一的媒體技術手段,有的課使用了多種媒體技術和網路手段;其中也有一次課多次使用同一種技術手段,或一次課將多種技術手段的交叉使用的。
三、信息技術與體育教學整合的有效策略
體育實踐課的室外教學環境往往限制了信息技術的使用,但體育館內的實踐課教學使用信息技術手段是完全可能的。雖然以操作性運動技術技能教學為主的體育教學部分地限制了信息技術的全方位使用,但在近幾年來的教學實踐中,我們也探索出了信息技術與體育技術技能教學相融合的系列方法。體育理論課教學在教室里進行,信息技術與理論課教學的整合也與其他學科一樣,其探索取得了長足的進展。筆者通過體育實踐課和理論課教學實踐來展示信息技術與體育課程整合的成效。
1、基於PPT播放與媒體呈現的整合策略。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習目標、內容與要求,以及知識、方法與手段等,一般都是通過教師簡單的講解「傳達」給學生,學生以聽與記為主,這種語言陳述形式缺乏直觀性和可讀性,因而識記與理解都在不同程度上打了折扣。學生對知識與方法等的內化,急切需要一個認知和感悟的過程;學習知識與技能也應該從形象、具體的實例與具像,直觀或模擬直觀中建立動作表象,逐漸概括出各個抽象的動作概念。如果用多媒體呈現課堂教學的內容與要求、知識與方法,就能有效地改善學習環境與交往方式。例如:上課伊始,教師利用PPT呈現課堂學習目標與學練要求,呈現主要知識與技能的名稱與要領,呈現並講解課堂學習方法……。這些內容對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與要求、內化知識與方法起到了促進作用。將這些本來由教師單一口頭講解的內容,結合PPT呈現給大家,學生在聽覺記憶的基礎上增加了視覺記憶,促進了多感官獲取信息的效果,增進了記憶和理解的可能性。
2、基於分解技術與模擬演示的整合策略。學生學習運動技術動作過程中,教師的直觀示範是必不可少的,但往往一些較為復雜的、連續的、快捷的技術動作的直觀效果不佳。將本來連貫快捷和瞬間即逝的動作環節,通過分解動作和慢鏡頭呈現出來,並將動作的各個階段加以分解處理,清晰地模擬演示出了技術動作細節,讓學生能仔細地看清每一個動作環節和肢體每一處運動軌跡與方式,增加了學生對技術動作的直觀體驗,便於學生理解動作效用和含義。教學中再結合教師的講解與直觀示範,為學生學習技術動作提供了方便。例如:在高二長拳對練套路新授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雙人對練套路技術動作,以及各對練動作和環節的分解動作,並通過動作慢鏡頭講述動作的攻防要義……。這種技術動作視頻和分解動作的定格,刺激了學生的視覺,學生紛紛模仿起對練動作。這對於學生形成動作概念、建立動作表象和掌握動作技能有重要意義。
3、基於自主設計與動畫呈現的整合策略。體育教學過程既是學生體能鍛煉與技能學練的過程,也是智能的發展和自我認知水平提升的過程。運用FLASH動畫「元件」來創編隊形變換方法、模擬隊形變換移動路線,能增進學生學習小組討論與交流的幾率,分享隊形變換創意成果,縮短了創編的時間,提高了創編的效率;同時,通過模擬演示的呈現,可能提高學生對隊形變換的整體感覺,通過小組間的及時評價與交流分享,可能激活同學們的創新熱情,豐富同學們的創新素材。在此基礎之上的隊形變換技能練習會更加有活力與激情。例如:高一《創造奇跡》組合技術教學,當學生基本掌握組合技術動作時,為增強健美操的集體表現力,教師以語言提示各小組自行設計集體舞蹈表演時的隊形變換方法。各小組同學分別圍攏在各自的電腦前,以課前准備好的FLASH動畫「元件」為素材,設計出各小組自己的隊形變換「創意」,再通過投影呈現出來進行展示和評價,繼而進行隊形變換操練……。由各小組設計的隊形變換,通過動畫圖標變換和移動,成功地呈現出隊形變化的動態「模型」,生動地展示出同學們隊形變換技能的構思與創意。
4、基於錄像拍攝與視頻回放的整合策略。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在不斷的自我反思和反省的過程中獲得的,評價能力也是在自身完成技術動作優劣的評判中提高的。信息技術的存儲再現、媒體播放功能,最直接地將學生學習的實際場景呈現在大家面前,方法簡單、效果直接,有利於同學們重溫自己的技能學習的水平,有利於同學們針對性反思自身學練效果。例如:在高一搏擊操組合技術新授課上,教師請見習的同學拍攝全班同學技術動作的學練情況,並對一些技術動作做得比較好的或比較差的同學進行特寫……。當搏擊操組合技術的分解動作教完之後,教師組織全班同學觀摩學練鏡頭的錄像回放。同學們通過錄像進行自評與互評;教師通過錄像整體講評技術動作的優劣,提出需糾正的動作和改進的方案……。通過拍攝學練鏡頭,再進行錄像回放,學生能直接觀察自己、同伴及全班同學的學練現狀,觀看時會驚訝自己的動作水準,感嘆別人優美的動作。
5、基於網路平台和博客技術的整合策略。利用網路體育資料庫與博客技術探索改善體育理論課的學習方法。課前創設內容豐富、圖文聲像並茂的網路體育知識資料庫,課中利用網路平台的博客互動技術實現師生、生生間的互動交流,有效地拓展體育理論課教與學手段與途徑,初步實現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學習形式。例如:在《體育健身的環境選擇》一課的教學流程為:在網路教室、一人一機的教學環境之中,學生根據課堂學習目標,帶著問題自學課文,羅列課文知識點……。學生通過博客分組討論,進一步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並確定本小組資料檢索的主題……。學生根據學習目標和網路路徑查詢網路體育知識資料庫,查找《體育健身的環境選擇》一課的拓展性學習資料,進行選擇性學習……。收集本課拓展性信息和素材,並加以整理,形成個人發言提綱……。學生通過網路博客參與全班同學的對話交流……。各學習小組提煉學習提綱與知識點,各位同學自己梳理並完成作業(網路上設置的測評題)……。師生共同總結全課,反思與評價學習過程……。基於網路平台和博客技術的學習,既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學習興趣,又能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和思維空間。這對於學生主動建構知識、互動交流與自主評價都有積極意義,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資料收集整理能力和自我評價能力的形成。
研究過程中,我們還嘗試以多媒體技術創設課堂情景,促進學生探索知識、學練技術技能、激發情感;嘗試通過提供學習素材,引導學生進行創新設計,促進課堂教學資源的動態生成;嘗試通過網路布置回家作業,促進學生課外體育知識、技能的學習;嘗試通過課外收集資料,服務於課堂教學,增大課堂容量等。我們一直力圖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信息資源功能、信息傳輸功能、技術支持功能和網路傳媒功能,為體育學科常態課教學服務。
四、信息技術與體育教學整合的理性思考
信息技術既是促進體育教學的新工具、創生學習內容的新資源,又是優化體育學習的新環境、改善教學方法的新手段。信息技術與體育課程教學的整合,不僅是媒體與網路的簡單應用,而且是媒體及網路技術與體育學科的有機融合,也是資源、工具、手段和環境的充分整合。信息技術的運用有效地激發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有利於突出體育教學重點、化解體育教學難點,有利於學生更好地掌握體育基礎知識與技術技能,有利於拓展學生的體育知識面、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能力,有利於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效益。
當然,也需要辯證認識與理性思考信息技術與體育教學整合的有效性。體育教學中大力提倡和合理使用信息技術手段是十分必要的,但決不能受「工具理性」的影響,過分地誇大信息技術在課堂增效中的作用。第一,信息技術不可替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不能替代教師的講解、示範、交流、演示、討論等到教學活動。第二,運用信息技術要實事求是、分清主次,既要科學合理、務求實效,又要適時、適量和適度。不能佔用學生知識技能的有效學習時間,也不能取代學生以身體練習為主的體育學習形式。第三,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從學生的主體需求設計課堂教學,綜合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來促進學生的體育學習。第四,信息化環境下的學習,仍要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信息技術成為學生主動學習、開拓學習的助手。
Ⅸ 小學體育課如何培養學生團隊精神和合作能力
目前,在青少年甚至成年人中都存在著一意孤行,缺乏團隊精神的現象。在體育教學中有意識培養孩子團結協作的精神,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還能使學生是為了集體的榮譽而努力的拼搏。比如,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選擇需要互助合作才能完成的競賽或游戲讓學生比賽,比賽完後分析獲勝或失敗的原因,讓學生知道只有服從集體利益,即使自己吃虧也是光榮的。要使學生能更好的樹立團結協作精神,必須先讓學生明白團結協作精神的內涵。「團結協作的精神」就是奉獻精神。如在體育訓練和比賽中,人們贊揚「陪練」,人們贊揚「打配合」。人們贊揚球場上的「傳球者」,就是贊揚其奉獻精神。「團結協作精神」也是實干精神。一個集體,一個運動隊中,如果有人習慣於講空話、套話,擺花架子,做花樣子,或者好大喜功,做一說十,那麼他首先傷害的就是內部人員的心。那就要求一是團隊 1、目標教學法。 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和接受能力,考慮學生的年齡、心理、生理特點及認識水平,分階段設立不同目標,有意識的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2、表揚鼓勵法。 這一方法能促進全組學生在練習中的鬥志,振奮精神,在心理上達到良好的狀態而投入學習。即使學生勉強完成動作,全組也要充分肯定,同時我也讓學生用掌聲或言語激勵同伴頑強拼搏,堅持到底。我覺得我還可以表揚一部分同學的勇敢,表揚一個小組的齊心協力等,以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在各項活動中的位置,形成不甘落後,力爭上游的積極心態。 3、小群體組合法。 在練習中,教師讓學生按各自的興趣愛好,友伴組合成不同的小組進行訓練。當然,不能把生理、心理素質差的學生組合成群體,而要把他們分散在各個小群體中,讓基礎好的同學幫助他們,這樣能使學生獲得個人需要的滿足和個人發展的滿足,體會到互助協作、友愛、信賴的愉快,感到溫暖餓人際關系,從而有利於培養他們的心理素質。 4、游戲競賽法。 這種活動內容豐富方式多樣,游戲競賽的運用既有趣味又有對抗性,易將學生的心理調節到高度興奮狀態。有的學生自我表現慾望的發揮,既發展了學生團結協作精神,又培養了克服困難的意志。如我在籃球運球教學中要求學生降低重心,那麼一味單純練習呢,使學生產生枯燥、厭倦感,於是我將此練習通過競爭游戲練習就會產生好的效果。 5、理論結合實際法。 教師利用室內課教學,播放一些集體體育競賽短片,叫學生們在視覺上建立團結協作的意識,以便在今後的課外體育活動中更好的去實施。 在體育活動中培養學生間的團結協作精神和集體主義感,能在運動中體驗運動帶來得樂趣,可以大膽的表現自我,增強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