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
留守兒童教育是當今農村勞動力轉移過程中帶來的問題,而且將是一個時期內長期存在且無法迴避的問題,由於這一人群仍在加大,問題更加凸顯,因此,我們必須把這些問題納入到社會經濟發展總目標中加以解決,才能夠標本兼治,徹底解決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 (1)政府應加大投資,興建打工子女學校,改善學生學習的硬環境。逐漸打破一切影響和限制打工子女就近入學的條條框框,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費,使打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與城市兒童同等的待遇,在打工子女學校里,由於孩子們有著相似的經歷,也比較容易喚起他們的自信,進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對集體的歸屬感。針對當前雙親外出打工的中小學學生雙休日和暑假無人監管的情況,結合「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國家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等項目的實施,在有條件且必要的地方改擴建一批農村中小學寄宿制學校,可以解決「留守兒童」無人照看、學習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問題,解除進城務工農民工的「後顧之憂」。同時加強對寄宿制學校的教學、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建立「打工村兒童扶助中心」,面向所有的在讀學生,專門聘請教師來管理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可以開展夏令營、社會調查和勤工儉學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2) 盡量改善學生的寄居軟環境。從調查中發現,絕大多數留守學生寄居在祖輩家裡,由於兩代人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教育難度很大。所以,我們首先從改善學生的寄居環境出發,建議做好以下三項工作: 1)幫助代理監護人樹立正確的「家教」觀念。通過成立「家長委員會」、「家長學校」定期對代理監護人進行專題講座,召開培訓班,使他們了解留守學生的特點,懂得留守學生的心理,以及應該注意的問題。2)加強家校聯系。 ①通過家訪,加強與代理監護人聯系。寄居家庭更需要教師上門家訪,通過家訪,老師幫助代理監護人正確分析寄居學生的存在的各種問題,提出教育措施。在平時,學校還應建立家校聯系卡制度,要求老師向學生公布電話號碼,當學生求助而代理監護人又無法提供幫助時,可以通過聯系卡或電話跟老師取得聯系。 ②老師應時時與遠方父母保持聯系。老師是代理監護人、學生、及學生父母之間的橋梁,當寄居生活已經嚴重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時,老師應該及時聯系孩子父母,根據孩子的特點,重新選擇寄居家庭,盡一切可能減少寄居學生的心理障礙,以避免出現更大的損失。3)遠方父母要和代理監護人、孩子經常保持聯系。其實,孩子的許多問題都是因為父母不在身邊而產生的。因此,學校在每學期要發出「給遠方父母的一封信」,告訴他們不應該用一個「忙」字推脫,要經常來信來電。每次來電來信,不能一味地訓斥或威脅,而應注重溝通方式,進行耐心地詢問、了解,幫助孩子解決存在的各種問題,鼓勵孩子的每一個進步。父母對孩子最了解,因此父母與代理監護人之間應加強聯系,了解各種信息,交流施教方法。 (3)針對當前家庭、農村社區和學校之間缺乏有機的合作與溝通狀況,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社區和學校聯動的運作機制:政府要加大對留守兒童關愛的宣傳力度,培養全社會關注留守兒童的良好氛圍;學校要採取一系列措施加強對學生的抗挫折和困難的教育,增強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村委會應建立農產鄰里管護網,做到每個留守兒童均有人照看,使留守兒童充分感受到社區的關懷;家庭、村委會和學校之間做到各負其責,及時溝通、及時了解,遇到問題及時解決,從制度上形成對留守兒童的最堅強有力的保護網,保證他們的健康成長形成農村社區,多方面關心留守學生。農村有著大量的人力資源優勢,每一個農村小組都可以建立一個學習型社區,讓村委會和學校建立聯系,讓村幹部和社會各界共同關心留守學生的教育。 。 (4)家長要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使孩子能夠充分感受到父母的愛;要正確處理生產、創收與子女教育的關系,不能以犧牲孩子的成長和未來為代價來換取眼前暫時的利益;要與學校和老師保持經常性聯系,隨時了解子女學習和發展情況,並對他們進行及時的引導教育。臨時監護人要真正負起教養孩子的責任和義務,努力為他們營造近似完整結構家庭的心理氛圍和教育環境。 (5)學校把「留守學生」當作一項課題研究。首先,教育的關鍵在教師,提高教師綜合素質,特別是把教師培養成研究型、學者型教師是目前學校必須加強的一項工作。本課題的研究一方面是使「留守學生」得到健康全面發展,同時也使教師的素質得到全面的提高。其次,作為學校生源重要組成部分的「留守學生」,他們的表現情況如何直接影響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加大對他們之中在心理、性格、行為、學業上有問題或有困難的學生的教育矯治,有利於整體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從而促進學校內涵式的持續發展,實現學校辦學目標。要建立留守學生檔案,形成對留守學生的系統管理。首先建立家長聯系卡,責任明確到班主任。班主任把本班的留守學生的詳細資料包括學生的住址、家長的聯系電話、監護人、學習、思想、心理等方面內容整理好建立成家長聯系卡。班主任經常與父母聯系,介紹學生的平時情況,定期通電話家訪,跟蹤思想教育。一方面向這些隔代撫養者反映該生在校情況,另一方面指導他們如何配合學校教育管理好孩子。其次建立心理有偏差學生的檔案。此類學生的檔案主要包括班級的《心理偏差學生名單》和《偏差學生轉化談話記錄》兩份表格。班主任把學生分配到任課老師,實行導師制,讓任課老師一起做此類學生的思想轉化工作,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對學校而言,任課老師也是德育的重要資源,也是心理老師,他們對學生品德發展有重要影響,正如彼得斯所說:「不管你是不是願意,每一位教師都是道德教師。」
B. 國家對留守兒童有啥政策
我個人建議解決留守兒童的辦法就是取消省外不限戶籍上學,就可以在哪裡打工把孩子帶到哪裡上學了。放寬子女就讀政策制度,給國家也節省了資助留守兒童的開銷。
C. 如何激發農村留守兒童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興趣
1.農村留守兒童體育教育現狀
現代中國教育的三種基本教育形態是家庭,學校,社會,這三種教育形態在社會明細分工的前提下擔任著各自的教育使命。家庭教育作為人的教育的出發點,是決定留守兒童能否社會化的首要因素。家庭教育再完美孩子的主要學習場所還是要在學校,學校教育在兒童教育中佔有重要地位,社會教育是在學校教育基礎上的升華,每個人包括兒童都要在社會環境中學習和生活。當前農村留守兒童的體育教育問題凸顯主要還是由於家庭教育沒有到位,學校教育也並沒有在整個留守兒童體育教育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社會教育對於留守兒童來說更是遙不可及。
1.1 家庭教育的缺失導致當前農村留守兒童體育教育學生參與度不高的現狀。父母長期外出務工使得農村留守兒童得不到家長正確的教育導向,體育教育導向就更不用說了,使得留守兒童對於家長的概念僅限於爸媽這樣的稱謂,基本在心靈上零交流,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交流出現了次級群體交往模式,父母從來都不是孩子各方面條件發展的參與者。
1.2 留守兒童的動手能力的缺乏導致當前農村留守兒童體育教育陷入僵局。盡管留守兒童是社會的弱勢群體,但是他們都是由爺爺奶奶監護長大,老人自己擁有的一切去無條件溺愛留守兒童,導致孩子的動手能力缺乏,不願意花力氣去參加體育課,學習一些不太需要動腦以及動手的知識,這也是阻礙了留守兒童體育教育的發展。
1.3 不切合實際的體育教育課程違背了農村留守兒童體育教育的宗旨。農村留守兒童體育教育的宗旨是使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展,而不是僅僅是讓留守兒童帶著走出農村走向城市的目的去學校學習,體育教育可以豐富留守兒童的校園生活,讓留守兒童不總是感覺到父母不在身邊的凄涼感。所以要合理規劃農村留守兒童的體育課程。
2.提升農村留守兒童體育教育合理措施
2.1 轉變觀念,創新方式。轉變重文化輕體育的觀念,轉變留守兒童只能靠文化成績跳出農門的觀念,轉變體育課只是附屬學習課程的觀念,留守兒童依然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做一個對人類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才。在留守兒童體育教育的問題上還必須要體育老師隨時關注留守兒童的在體育教育過程中表現,要打破傳統的任其發展的體育教育模式,創新體育教育方式。例如有趣的教育方法,學習一些學生感興趣的體育知識,體育教育過程中注重與留守兒童的互動,並不僅僅是肢體上的互動,通過體育教育還有必要進行心理上的互動。
2.2 師資力量的充分保證。農村留守兒童是一個特殊的弱勢群體,全社會各界人士都有責任來關注這樣一個弱勢群體的發展。在當前留守兒童體育教育現狀中,師資力量及其匱乏,學校要招聘留守兒童的體育任課老師時一定要嚴格,要求必須是具有較高文化素養,具有很強的社會責任感,有愛心,願意為農村留守兒童的體育教育事業奮斗終生。體育任課老師能夠懂心理學是最好的,定期為留守兒童做心理輔導,了解留守兒童的心理狀態,發現問題及時通知家長、學校,盡快解決在留守兒童身上已經發現的問題。最重要的一點,體育任何老師必須受到和其他文化課老師一樣的待遇,不可厚此薄彼,這樣體育老師才能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留守兒童的體育教育事業中去,使得弱勢群體不再弱勢。保證師資力量是不斷鼓勵有志於投入到體育事業的高中畢業生報考體育院校,接受大中專體育院校的專業培養。同時還可以鼓勵報考國家三支一扶支教的考生,投身到留守兒童的體育教育事業中,為社會貢獻一己之力,回饋社會。
2.3 增加對農村體育場地,硬體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當前農村留守兒童體育教育設施簡陋,很難找到一個像樣的學生操場。體育場地、硬體設施建設是當務之急。政府部門以及社會各界應當重視這個問題,"再窮不能窮教育",這句話同樣要用在當前留守兒童體育教育設施的建設上來。教育相關部門應該提交可行性報告,申請資金建設,還可以靠社會各界人士組織募捐。"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一直以來都是中國的傳統美德。留守兒童需要更加完備的體育設施來學習體育課程,漂亮的體育場地,完備的體育設施,不僅僅可以在體育課上給留守兒童帶來愉悅,在課後留守兒童依然可以利用已有的體育設施學習娛樂,沖淡留守兒童心中那份孤獨、寂寞,利於留守兒童身心更加健康的發展。
2.4 規范現有的體育教學方式。傳統的農村體育教育就是集合與自由活動這樣毫無新意,以及趣味性的教學方式,學期末老師總是以文化課考試很重要為由,在形式上組織學生期末考試。這樣的體育教學模式只是形式上的體育教學,沒有任何意義可言。保證體育教育工作行之有效,必須規范當前的教學方式。將體育教學如同文化課教學一般加入到學校整體工作的測評系統,並不以升學率單一準則對學校和老師進行評估,學校老師同學生一樣,需要各方面全面發展,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體育教育工作規章制度的建設,讓留守兒童的體育學習變得更加流程化、合理化。
2.5 因地制宜的設計體育教育課程。農村留守兒童的體育教育可以因地制宜設計課程,不需要嚴格按照城市體育教育課程設計。農村的許多自然資源是城市中沒有,在留守兒童的體育教育中完全可以合理的利用這些資源。中國是一個城市化率僅佔1/2的國家,對於農村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有著廣闊的前景,農村和城市在體育教育發展上還有很大差距,但是農村完全可以建設有農村特色的體育教育。例如對農村特有民俗的繼承都可以體現在體育教育上,培養留守兒童對傳統民俗的興趣,不僅傳承了傳統文化,還可以豐富留守兒童的業餘生活。還有例如體育老師帶領同學爬山也是體育教育的一種體現方式,留守兒童在登頂後體會到的成就感,肯定要比完成一項體育器材贏來的成就感更加強烈。
D. 國家對農村留守兒童上學有什麼優惠政策
《國務院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中對農村留守兒童上學有以下規定:
三、完善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
(三)加大教育部門和學校關愛保護力度。
縣級人民政府要完善控輟保學部門協調機制,督促監護人送適齡兒童、少年入學並完成義務教育。
教育行政部門要落實免費義務教育和教育資助政策,確保農村留守兒童不因貧困而失學;
支持和指導中小學校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心理、人格積極健康發展,及早發現並糾正心理問題和不良行為;
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相對集中學校教職工的專題培訓,著重提高班主任和宿舍管理人員關愛照料農村留守兒童的能力;
會同公安機關指導和協助中小學校完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加強校園安全管理,做好法治宣傳和安全教育,幫助兒童增強防範不法侵害的意識、掌握預防意外傷害的安全常識。
中小學校要對農村留守兒童受教育情況實施全程管理,利用電話、家訪、家長會等方式加強與家長、受委託監護人的溝通交流,了解農村留守兒童生活情況和思想動態,幫助監護人掌握農村留守兒童學習情況,提升監護人責任意識和教育管理能力;
及時了解無故曠課農村留守兒童情況,落實輟學學生登記、勸返復學和書面報告制度,勸返無效的,應書面報告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依法採取措施勸返復學;
幫助農村留守兒童通過電話、視頻等方式加強與父母的情感聯系和親情交流。
寄宿制學校要完善教職工值班制度,落實學生宿舍安全管理責任,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引導寄宿學生積極參與體育、藝術、社會實踐等活動,增強學校教育吸引力。
E. 幼兒園老師可以帶留守兒童參加哪些活動
可以舉辦個寫信或製作心意卡寄給在外工作的父母,幼兒園活動看學童樂
F. 我是小學二年級學生,我為什麼要參加關愛留守兒童公益活動,這個問題怎麼回答
您好,小學二年級學生,參加關愛留守兒童公益活動是特別不錯的,對於這個活動有很大的積極作用,你可以圍繞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來回答就可以了。望採納,謝謝
G. 如何激發農村留守兒童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興趣
1.農村留守兒童體育教育現狀現代中國教育的三種基本教育形態是家庭,學校,社會,這三種教育形態在社會明細分工的前提下擔任著各自的教育使命。家庭教育作為人的教育的出發點,是決定留守兒童能否社會化的首要因素。家庭教育再完美孩子的主要學習場所還是要在學校,學校教育在兒童教育中佔有重要地位,社會教育是在學校教育基礎上的升華,每個人包括兒童都要在社會環境中學習和生活。當前農村留守兒童的體育教育問題凸顯主要還是由於家庭教育沒有到位,學校教育也並沒有在整個留守兒童體育教育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社會教育對於留守兒童來說更是遙不可及。1.1 家庭教育的缺失導致當前農村留守兒童體育教育學生參與度不高的現狀。父母外出務工使得農村留守兒童得不到家長正確的教育導向,體育教育導向就更不用說了,使得留守兒童對於家長的概念僅限於爸媽這樣的稱謂,基本在心靈上零交流,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交流出現了次級體交往模式,父母從來都不是孩子各方面條件發展的參與者。1.2 留守兒童的動手能力的缺乏導致當前農村留守兒童體育教育陷入僵局。盡管留守兒童是社會的弱勢體,但是他們都是由爺爺奶奶監護長大,老人自己擁有的一切去無條件溺愛留守兒童,導致孩子的動手能力缺乏,不願意花力氣去參加體育課,學習一些不太需要動腦以及動手的知識,這也是阻礙了留守兒童體育教育的發展。1.3 不切合實際的體育教育課程違背了農村留守兒童體育教育的宗旨。農村留守兒童體育教育的宗旨是使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展,而不是僅僅是讓留守兒童帶著走出農村走向城的目的去學校學習,體育教育可以豐富留守兒童的校園生活,讓留守兒童不總是感覺到父母不在身邊的凄涼感。所以要合理規劃農村留守兒童的體育課程。2.提升農村留守兒童體育教育合理措施2.1 轉變觀念,創新方式。轉變重文化輕體育的觀念,轉變留守兒童只能靠文化成績跳出農門的觀念,轉變體育課只是附屬學習課程的觀念,留守兒童依然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做一個對人類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才。在留守兒童體育教育的問題上還必須要體育老師隨時關注留守兒童的在體育教育過程中表現,要打破傳統的任其發展的體育教育模式,創新體育教育方式。例如有趣的教育方法,學習一些學生感興趣的體育知識,體育教育過程中注重與留守兒童的互動,並不僅僅是肢體上的互動,通過體育教育還有必要進行心理上的互動。2.2 師資力量的充分保證。農村留守兒童是一個特殊的弱勢體,全社會各界人士都有責任來關注這樣一個弱勢體的發展。在當前留守兒童體育教育現狀中,師資力量及其匱乏,學校要招聘留守兒童的體育任課老師時一定要嚴格,要求必須是具有較高文化素養,具有很強的社會責任感,有愛心,願意為農村留守兒童的體育教育事業奮斗終生。體育任課老師能夠懂心理學是最好的,定期為留守兒童做心理,了解留守兒童的心理狀態,發現問題及時通知家長、學校,盡快解決在留守兒童身上已經發現的問題。最重要的一點,體育任何老師必須受到和其他文化課老師一樣的待遇,不可厚此薄彼,這樣體育老師才能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留守兒童的體育教育事業中去,使得弱勢體不再弱勢。保證師資力量是不斷鼓勵有志於投入到體育事業的高中畢業生報考體育院校,接受大中專體育院校的專業培養。同時還可以鼓勵報考國家三支一扶支教的考生,投身到留守兒童的體育教育事業中,為社會貢獻一己之力,回饋社會。2.3 增加對農村體育場地,硬體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當前農村留守兒童體育教育設施簡陋,很難找到一個像樣的學生操場。體育場地、硬體設施建設是當務之急。部門以及社會各界應當重視這個問題,"再窮不能窮教育",這句話同樣要用在當前留守兒童體育教育設施的建設上來。教育相關部門應該提交可行性報告,申請資金建設,還可以靠社會各界人士組織募捐。"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一直以來都是中國的傳統美德。留守兒童需要更加完備的體育設施來學習體育課程,漂亮的體育場地,完備的體育設施,不僅僅可以在體育課上給留守兒童帶來愉悅,在課後留守兒童依然可以利用已有的體育設施學習娛樂,沖淡留守兒童心中那份孤獨、寂寞,利於留守兒童身心更加健康的發展。2.4 規范現有的體育教學方式。傳統的農村體育教育就是與活動這樣毫無新意,以及趣味性的教學方式,學期末老師總是以文化課考試很重要為由,在形式上組織學生期末考試。這樣的體育教學模式只是形式上的體育教學,沒有任何意義可言。保證體育教育工作行之有效,必須規范當前的教學方式。將體育教學如同文化課教學一般加入到學校整體工作的測評系統,並不以升學率單一準則對學校和老師進行評估,學校老師同學生一樣,需要各方面全面發展,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體育教育工作規章制度的建設,讓留守兒童的體育學習變得更加流程化、合理化。2.5 因地制宜的設計體育教育課程。農村留守兒童的體育教育可以因地制宜設計課程,不需要嚴格按照城體育教育課程設計。農村的許多自然資源是城中沒有,在留守兒童的體育教育中完全可以合理的利用這些資源。中國是一個城化率僅佔1/2的國家,對於農村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有著廣闊的前景,農村和城在體育教育發展上還有很大差距,但是農村完全可以建設有農村特色的體育教育。例如對農村特有民俗的繼承都可以體現在體育教育上,培養留守兒童對傳統民俗的興趣,不僅傳承了傳統文化,還可以豐富留守兒童的業餘生活。還有例如體育老師帶領同學爬山也是體育教育的一種體現方式,留守兒童在登頂後體會到的成就感,肯定要比完成一項體育器材贏來的成就感更加強烈。
H. 關愛留守兒童志願活動應注意什麼
FGDFDSFSDGSG
I. 與留守兒童開展互動小游戲
1:組織拔河
2:老鷹捉小雞
3:分組 把腿捆起來 10個人1排 分組 看哪個組先到終點 給小獎勵 給什麼 自己看著辦 這些都是培養孩子合作能力的 你們都參與進去 和孩子一起去玩 哄孩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