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數學教師面試試講題目會是什麼內容,求解…
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一般包括: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探究新知,精講點撥,鞏固練習,課堂總結,布置作業幾個環節。先把思路理清,再填具體內容,講起來應該很順手。
既然是面試,就必須讓自己的課給面試者留下很深的印象,現在中小學都在推行課程改革,在之前必須認真閱讀課程標准,了解新的課程理念。利用一個小時通覽教材後,確定重難點,重在理論獲得的過程,而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本身。十分鍾很短,但應該是精華,整個教學過程應是一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探究合作的過程。但不能只停留於形式,最後要很好地論述三維目標。
2. 小學數學教師面試試講10分鍾
我覺得最好提前自己排練一下,在家自己掐表,隨便找一個內容,模擬一下
3. 小學數學教師面試15分鍾試講怎麼安排呢
小學數學教師面試15分鍾試講主要是通過抽簽,確定你講課的內容。
你參加小學數學試講,就是讓你講小學數學的內容。根據你抽到的簽,在15分鍾內把抽到的數學知識講解明白。其實就是像老師講課那樣,上一節15分鍾的數學課。
教師的教學方案必須建立在學生的基礎之上.新課程標准指出,「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教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之上.」
筆者認為教學中成功的關健在於:教師的「教」立足於學生的「學」.
1、從學生的思維實際出發,激發探索知識的願望,不同發展階段的學生在認知水平、認知風格和發展趨勢上存在差異,處於同一階段的不同學生在認知水平、認知風格和發展趨勢上也存在著差異.人的智力結構是多元的,有的人善於形象思維,有的人長於計算,有的人擅長邏輯思維,這就是學生 的實際.教學要越貼近學生的實際,就越需要學生自己來探索知識,包括發現問題,分析、解決問題.在引導學生感受算理與演算法的過程中,放手讓學生嘗試,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並適時調動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方法,然後讓學生自己去比較方法的正確與否,簡單與否.這樣學生對算理與演算法用自己的思維方式,既明於心又說於口.
2、遇到課堂中學生分析問題或解決問題出現錯誤,特別是一些受思維定勢影響的「規律性錯誤」比如學生在處理商的小數點時受到小數加減法的影響.教師針對這種情況,是批評、簡單否定還是鼓勵大膽發言、各抒己見,然後讓學生發現錯誤,驗證錯誤?當然應該是鼓勵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意見、看法、想法.學生對自己的方法等於進行了一次自我否定.這樣對教學知識的理解就比較深刻,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學生通過對自己提出的問題,分析或解決的問題提出質疑,自我否定,有利於學生促進反思能力與自我監控能力.
3、數學教學活動應該是一個從具體問題中抽象出數學問題,並用多種數學語言分析它,用數學方法解決它,從中獲得相關的知識與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和應用數學的意識,感受教學創造的樂趣,增進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獲得對數學較為全面的體驗與理解.因此,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思想、方法,獲得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
4. 小學數學教師資格面試試講題目都有哪些
教學目標:
1. 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能正確地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 通過操作、觀察、比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滲透轉化的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平行四邊的面積計算公式,並能正確運用。
教學難點: 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播放運載「嫦娥一號」探月衛星的火箭成功發射的錄像。
2.師:為了紀念這個有意義的時刻,我們學校的小朋友們在數學活動上利用一些圖形拼出了運載「嫦娥一號」的火箭模型呢!
3.(課件出示拼成的模型)讓學生觀察火箭模型是由哪些圖形拼成的。
提問:如果比較這些圖形的大小,要知道它們的什麼?哪些圖形的面積是我們已經學過的?怎樣求?
4.比較其中的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誰的面積大,誰的面積小,可以用什麼方法?(引導學生說出可以用數方格的方法。)
二、數一數
數方格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
(1)提出要求:每個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不滿一格的都按半格計算。
(2)學生用數方格的方法計算兩個圖形的面積並做好記錄。
(3)反饋匯報數的結果,得出:用數方格的方法知道了兩個圖形的面積一樣大。
(4)提出問題:如果平行四邊形很大,用數方格的方法麻煩,能不能找到一種方法來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5)觀察記錄的數據,你發現了什麼?
(6)引導學生交流發現並全班反饋得出: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長方形的長相等,平行四邊形的高和長方形的寬相等,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長方形的面積相等。
(7)提出猜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三、拼一拼,做一做
(1)提出要求:利用三角尺、剪刀,動手剪一剪拼一拼,把平行四邊形想辦法轉變成我們已學過面積計算的圖形,完成後和小組的同學互相交流自己的方法。
(2)學生分組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3)學生展示不同的方法把平行四邊形變成長方形。
(4)教師利用課件演示把平行四邊形變成長方形過程。請學生觀察並思考以下兩個問題:
A.拼成的長方形和原來的平行四邊形比較,什麼變了?什麼沒變?
B.拼成的長方形的長與寬分別與原來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什麼關系?
(5)交流反饋,引導學生得出:
A.形狀變了,面積沒變。
B.拼成的長方形,長與原來平行四邊形的底相等,寬與原來平行四邊形的高相等。
根據長方形的面積公式得出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並用字母表示。
(6)活動小結:我們把平行四邊形轉變成了同它面積相等的長方形,利用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得出了平行四邊的面積等於底乘高,驗證了前面的猜想。
四、鞏固練習
(1)(出示例1)平行四邊形的花壇的底是6 m,高是4 m。它的面積是多少?
(2)學生獨立完成並反饋答案。
五、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學生自由回答。)
六、布置作業
1.請學生完成課本上的習題;
2.觀察生活中的四邊形,並量一量,計算四邊形的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