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學數學的教案怎麼寫
首先要吃透教材,把教材的編寫意圖弄明白,讀懂參考教學用書很重要.
其次要備學生、專備課文屬、備自己,有教學思路
教案的格式:一教學內容分析;二教學目標(分為認知目標,技能目標,情感目標)三教學重點與難點;四學習者特徵分析;五教學策略與設計;六教學過程(重點);七教學評價設計;八課後反思及自我評價.
Ⅱ 小學數學教案模板
額。。復雜啊!
Ⅲ 怎麼編寫小學數學教案想要一個模版作參考,學習一下,為以後做老師打基礎。
數學第一冊第一單元:比較
單元教材分析
單元教材分析:本單元教科書是在第一課「師生交流」的基礎上開始的。比較的思想和方法是數學課程的重要內容,本單元結合學生的游戲和身邊熟悉的事物,通過學生能夠理解的一些簡單概念,初步了解比較的思想和方法,主要內容有「同樣多、多些、少些」「高矮」「長短」「大小」和「輕重」等。教學中,要注意加強學生原有生活經驗和書本內容的聯系,要重視學生生活經驗的交流,豐富和提高。使學生體會比較的思想和方法,經歷簡單的推理活動,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和學習中的樂趣,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單元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了解「同樣多、多些、少些」「高、矮」「長、短」「大、小」和「輕、重」的含義,會判斷並會用這些術語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讓學生經歷簡單的推理活動,培養學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做游戲」「討論、交流」等方式,使學生初步了解比較的思想和方法,經歷將生活中的事物用數學語言描述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了解生活中有許多有趣的事情都是數學的內容,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觀察事物、善於思考的習慣。
教學總時數:3課時
第一課時:同樣多、多些、少些
教學內容:教材第4—5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能結合具體事物說出「誰比誰多」「誰比誰少」以及「誰和誰同樣多」。
過程與方法:通過做游戲,使學生體驗多、少和同樣多的含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做游戲,激發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體驗學習的快樂。
教學准備:課件、椅子和花片
學習方式:游戲活動、體驗交流、動手操作
教學過程: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交流空間
情
境
創
設 教師談話引入:
同學們喜歡做游戲嗎?這節課,我想請幾位同學來玩做椅子游戲,誰想來?(教師在教室前面准備好5把椅子) 6個小朋友玩做椅子游戲,其他同學觀察結果。 創設游戲情境,激發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興趣,體驗學習的快樂。
探
究
與
體
驗 (一)認識多少
1、提問:發生了什麼事情?
2、提問:椅子為什麼不夠啦?你知道了什麼?
3、出示小朋友和椅子一一對應的圖,提問:誰比誰多,誰比誰少?
在學生匯報的基礎上,教師小結。
(二)認識同樣多
1、師:同學們真聰明,能夠從游戲中學到知識,真棒!現在老師又拿來一把椅子,我們再來做一次游戲,怎麼樣?
2、這一次的結果怎麼樣?
3、出示小朋友和椅子一一對應圖,提問:小朋友和椅子怎麼樣?(在學生匯報的基礎上教師小結)
學生自由發言。
學生討論,知道有6個小朋友,5把椅子,小朋友多,椅子少。
學生全班交流,說出小朋友比椅子多,椅子比小朋友少。
6個小朋友接著做游戲,其他學生觀察討論。
學生自由發言:得出這回都有座位了。
全班交流,小朋友和椅子同樣多 兩次游戲的設計目的在於引導學生在玩的過程中發現問題,體驗多少和同樣多的含義,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實
踐
與
應
用 1、完成練一練第1題。
教師提出要求:擺黃色的花片要與紅色的花片同樣多。
2、完成練一練第2題。
出示水果圖,提問:哪種水果多?哪種水果少?你是怎麼知道的?
學生動手擺,動口說。
學生觀察水果圖,重點說一說自己是怎麼比的。 通過讓學生動手擺、動口說,把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活動中,提高學生動手操作及對知識的應用能力。
通過讓學生觀察圖畫比較多少,提高學生觀察和分析能力。
教學反思:學生接受起來較容易。但學生表述起來誰比誰多比較困難。
第二課時:高矮、長短的認識
教學內容:教材第6—7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結合身邊的事物進行高矮、長短的比較,了解這些概念的含義,使學生能夠進行高矮長短的比較。
過程與方法:通過呈現身邊的事例及實踐活動,了解比較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准備:課件、鉛筆、粉筆、線繩
學習方式:結合具體事物、討論交流、實踐活動
教學過程: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交流空間
情
境
創
設 情境引入:
1、這節課,老師想和同學們比一比高矮,誰想來?
2、教師指一名同學與老師比高矮。
3、提問:老師和這位同學比誰高誰矮?
學生觀察並進行判斷、交流。 師生比高矮這一活動,即貼進生活又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創設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探
究
與
體
驗 1、師:剛才老師和一位同學比了高矮,那麼你想和其他同學比一比高矮嗎?注意比完後一定要把結果告訴老師。
2、請學生拿出自己的鉛筆與教師的粉筆比較一下,說說哪個長,哪個短。
3、提問:在生活中,我們還可以拿什麼進行高矮長短的比較?
全班學生互相比高矮,全然匯報交流,比較結果。
學生自由發言。
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讓學生親自比較,廣泛交流,認識高矮,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達到人人參與的目的。
結合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進行比較,認識長短,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引導學生尋找生活中的事物進行比較,體現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
實
踐
與
應
用 1、實踐活動
師:剛才,同學們學會了比較高矮,現在,我想請幾位學生進行從矮到高的排隊活動。
教師注意引導學生發現高和矮都是相比較而言的。
2、完成「練一練」
第1題:出示第1題圖,提問:哪座房高?哪座房矮?還可以拿什麼進行比較?
第2題:出示圖,提問:哪條繩長?哪條繩短?
第3題:
(1)出示圖,提問:哪條繩長?哪條繩短?
(2)教師拿出3根線繩照圖的樣子演示一下,驗證學生的答案
第4題:出示圖,提問:誰個子高?誰個子矮?為什麼?
第5題:出示圖,提問:圖上的事物你可以怎樣進行比較?
幾名學生到前面進行排隊活動,然後大家一起來交流和討論排隊的情況。
學生認真觀察畫面,全班交流。
學生自由回答。
學生自由回答。
持懷疑態度的學生可親自驗證。
學生直接回答。
學生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排隊的實踐活動,即能幫助學生體會高和矮都是相比較而言的,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練一練中的題目,通過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畫面,實際演示等方式,引導學生大膽討論,全班交流,從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了學生認真觀察、善於思考的習慣。
教學反思:學生接受起來較容易。大部分學生能表述誰比誰長。
第三課時:大小、輕重的認識
教學內容:教材第8—9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熟悉的事物和自己的體驗,了解大小的含義,感受物體的輕重,並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用天平表示的圖,說出哪個物體輕,哪個物體重。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親自體驗,感受物體的大小和輕重。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在利用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初步的數學思考和簡單的推理。
教學准備:課件、天平、蘋果、羽毛球、飲料和麵包實物。
學習方式:觀察討論、親自體驗
教學過程: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交流空間
情
境
創
設 出示兩幅情景圖,提問;誰大?誰小?誰輕、誰重? 觀察畫面,全班交流。 通過觀察情景圖,讓學生初步了解大小輕重的含義,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探
究
與
體
驗 (1) 教師拿出1個蘋果和1個羽毛球,提問:誰輕?誰重?
2、讓學生用手掂一掂,親自體驗一下輕和重的感覺。
3、教師拿出一聽較小的飲料和一個較大的麵包。
(1)猜一猜,誰輕?誰重?
(2)把飲料和麵包放在天平上。
(3)讓學生用手掂一掂。
4、出示兩幅天平圖。
提問:
(1)你發現了什麼?天平兩端一樣高,說明了什麼?
(2)一個菠蘿和一個梨,哪個輕?哪個重?
(3)把一個菠蘿和一個梨放在天平上進行驗證。 學生討論交流。
學生輪流用手掂蘋果和羽毛球。
學生猜測。
學生仔細觀察,知道飲料重麵包輕。
學生輪流掂飲料和麵包的輕重。
學生觀察圖,交流自己的看法。
學生嘗試推理,各抒已見。
學生仔細觀察天平兩端,怎麼樣 ?討論:說明什麼?嘗試簡單推理驗證。 關於輕重的內容,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相對少一些,讓學生經歷猜一猜、掂一掂 ,然後在天平上看一看這一過程,充分重視了學生的親自體驗,為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創造了有利的空間。
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提問、交流,培養了學生的簡單推理能力。
實
踐
與
應
用 完成「練一練」的內容
第1題:出示水果圖,提問:西瓜、菠蘿和桔子哪個最大?哪個最小?
第2題:出示天平圖:提問:一雙鞋和兩個本哪個重?一隻鞋和一個本哪個重?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給重的做記號。
第3題:出示兩幅天平圖,提問:肥皂、牙膏和香波誰最重?誰最輕?
請你給最重的塗紅色,最輕的塗黃色。
第4題:出示兩幅圖,提問:圖上的事物,你可以怎樣比較?教師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學生看圖回答問題。
全班交流
學生在書上做記號
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學生在書上塗色。
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培養學生觀察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做記號,充分體現了學習的自主性。
本題的兩幅圖反映的是同一件事,教師在指導學生看懂題目後,放手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然後在全班交流,充分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人這一理念。
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並進行比較,不但鞏固了所學知識,而且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
教學反思:學生接受起來較容易。課上讓學生用實物親身感受輕重、大小的概念,效果較好。學生學習積極性較高。
Ⅳ 小學數學經典教案格式
第一單元 小數的認識和加減法
主備人:
參備人:
第1課時:
[教學內容]:小數的意義[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體會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小數。
2.通過實際操作,體會小數與十進分數的關系,理解小數的意義,知道小數部分各數位名稱及意義,會正確讀寫小數。
[教學重、難點]:通過實際操作,體會小數與十進分數的關系,理解小數的意義,知道小數部分各數位名稱及意義。
[教學過程]:
一、 生活中的小數
(事先布置學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數)讓學生說說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價格用到小數外,還在哪些地方見到過小數。
結合樹上的例子讓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說明在每個情境中消失表示的是什麼,由此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小數意義的興趣。
二、 小數的意義
1. 自學小數的意義
2. 小組交流
匯報:出示正方形,把這個正方形平均分為10份,取其中的1份,用分數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數表示是0.1;把這個正方形平均分為100份,取其中的1份,用分數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數表示是0.01。
3. 以1米為例結合具體的數量理解小數
把一米長的線段平均分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數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數表示是0.1米;把這條線段平均分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數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數表示是0.01米。
4. 歸納小數的意義
通過學生的討論歸納出小數的意義。
5. 小數部分的數位及讀寫:
⑴小數部分的數位及數位間的進率
先復習整數部分的數位,再介紹小數部分的數位,一位小數是十分之幾,小數點右邊的第一位是十分位;兩位小數是百分之幾,小數點右邊的第二位是百分位;三位小數是千分之幾,小數點右邊的第三位是千分位。
在計數器的各位上撥3個珠子,說一說各表示多少,體會數位間的進率。
⑵小數的讀寫
讓學生試讀,注意提醒學生小數部分的讀法與整數部分不同。
⑶寫一寫、讀一讀、說一說。
對照計數器寫出小數,並讀一讀,說出各數位上的數表示什麼。讓學生先獨立完成,再小組交流。
6.數學游戲:通過數和形的對應,加深對各數位間關系的理解。
7.作業:第 頁
Ⅳ 小學數學教案怎麼寫
一.教學內容:(這一節課所講的內容)
二.教學目標:(就是這節課講完後你要達到的目的,列:讓學內生熟練掌握(.... )能根據(...)來進行簡容單的計算)
三.教學重點:(一般是本節課的概念性知識)
難點:(一般是本節課根據概念性知識來解決問題之類)
四:教學過程:(這一部分要分細一點)
1.創設情景,課堂導入:(方法自己選擇或設計)
2.進入新課(或復習課)
3.根據教學內容而定,
4.課堂小結.
5.隨堂練習.
6.總結.
五.作業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