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平移和旋轉 在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中是如何安排的重難點有什麼不同
平移和旋轉是依據《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實驗稿)》(以下簡稱《標准》)的要求,在小學數學里新增加的教學內容。平移和旋轉是物體或圖形在空間變化位置的方式,認識平移和旋轉對發展空間觀念有重要的作用。本套教材兩次教學平移和旋轉,第一次安排在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二次安排在第二學段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
三年級中教學重點:能夠聯系表象對物體的運動作出判斷、會看懂圖形平移的方向和距離,根據結論體會過程與方法,運用方法尋找結論。教學難點:會看懂圖形平移的方向和距離,根據結論體會過程與方法,運用方法尋找結論。四年級中教學重點:畫簡單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在方格紙上把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連續平移兩次,將簡單圖形旋轉90°。教學難點:在方格紙上把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連續平移兩次,將簡單圖形旋轉90°。
2. 二年級數學平移和旋轉的原則是什麼
二年級數學平移和旋轉的教學原則是:
1、通過生活事例,使學生初步了解圖形的平移變換和旋轉變換。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
2、只要求學生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去感知這些現象,不要求對這兩個概念進行定義,更不需要學生去背誦結論性語句。
3、使學生能正確判斷圖形的這兩種變換,在認識平移和旋轉現象中,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3. 小學數學 平移和旋轉有什麼方法理解和做題 針對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如何講解,並且畫出來
結合生活中的例子
4. 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平移與旋轉如何教學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在沒有多媒體的情況下,作為教師只能因陋就簡,自己動手製作教具了。方法是:按照如圖方法,讓學生直觀感覺什麼是平移。學生有了直觀感覺,學習起來就容易多了。旋轉教具製作可依照平移的方法製作。祝你能順利的教好學生。
5. 小學二年級數學作業,平移和旋轉
平移是指物體上的所有點沿一條直線移動,後者是指物體繞一條直線作轉動
6. 小學數學 平移和旋轉有什麼方法理解和做題
小學數學里來的平移和旋轉一般是源不涉及立體幾何的吧。
對於一個圖形來說,平移可以看作是這個圖形上的每個點(尤其是圖形的頂點)都按照題目要求平移。比如題目說將一個長方形向上平移3個單位,再向右平移5個單位,可以先找到長方形的4個頂點,先後把這4個頂點向上平移3個單位,再向右平移5個單位。完成之後,把平移之後的4個頂點用直線連成長方形,這個新長方形就是平移之後的圖形。
旋轉其實與平移相似。旋轉通常都是指一個圖形,圍繞一個點(這個點叫旋轉中心),向某個方向(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一定的角度。比如題目給了一個長方形,要求圍繞它左下角的頂點逆時針旋轉60度,做題時可以先將長方形的其它3個頂點與旋轉中心用直線連接(這樣就有了3條直線),然後把這3條直線依次逆時針旋轉60度(需要藉助量角器),完成之後,把旋轉後的3條直線的3個端點與旋轉中心連成長方形,這個新長方形就是旋轉之後的圖形。
7. 小學三年級數學題關於平移與旋轉
不是平移,也不是旋轉:
平移與旋轉是對剛體而言的,所以運動時物體任意兩點之間的距離不變,並且不會變成其鏡像。一個點的運動總是可以看成平動的。
平移是物體運動時,物體上任意兩點間,從一點到另一點的方向與距離都不變的運動!
也可以定義為:平移是物體運動時,物體上每一點的「運動情況相同」的運動。
後一種定義有一點不太好:初始位置不相同得看成「運動情況相同」,但軌跡形狀大小相同,卻不一定是「運動情況相同」,比如說一個圓環繞環心轉動,每一點的軌跡是即形狀相同又大小相同的。
旋轉是物體運動時,每一個點離同一個點(可以在物體外)的距離不變的運動,稱為繞這個點的轉動,這個點稱為物體的轉動中心。所以,它並不一定是繞某個軸的。
我記得我高中里的書上有「既作平動又作轉動」的說法,要特別澄清一下,「既作平動又作轉動」,通常「即不是轉動,又不是平動」,只是可以看成兩種運動的疊加。
我說「通常」,是指這樣一種情況:繞某一點的轉動是可以看成繞另一點的轉動加上一個平動的結果的!特別是在轉動中心在物體外的時候,常也被看成「既作平動又作轉動」,這時候這種運動「是轉動,但不是平動」。
還有,有一種常用的情況是這樣的:把物體看成繞質心(或幾何中心)轉動,也就是說常把轉動的中心取在質心,或者形體的幾何中心,而質心(或幾何中心)如果有運動就稱為「有平動」,而不管是不是可以看成物體在繞另外點運動
是第24個``老師錯了吧
8.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 鍾擺的運動是旋轉嗎—教學《平移和旋轉》一課有感
基本信息 鍾擺的運動是旋轉嗎?—教學《平移和旋轉》一課有感 關鍵詞:鍾擺、平移和旋轉、圓周。 內容摘要:鍾擺的運動是旋轉嗎?這一問題困惑了許多老師,更讓很多學生摸不著頭腦。本文通過精心的教學設計讓這個抽象的問題迎刃而解。 《平移和旋轉》是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的內容。本課的內容是教材中新增加的,它是把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平移和旋轉現象作為學習與研究的對象,從運動變化的角度認識空間與圖形。從數學意義上講,它還是一種基本的圖形變換,對於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掌握變換的數學思想方法有很大的作用。當我拿到新教材備課時,在教材第24頁發現了這樣一句話:「風扇葉片、螺旋槳和鍾擺的運動是旋轉。」在我的記憶當中,鍾擺的運動怎麼說也和旋轉不沾邊,應該算是擺動。帶著這個問題我詢問了我周圍能接觸到的許多教師以及專家,被詢問的人幾乎毫不猶豫的回答:「不是,鍾擺的運動怎麼會是旋轉呢?應該屬於擺動。」「照這樣說,人手臂的擺動也應該算是旋轉了?體育課上就不應該說是兩手擺動,而應該說是兩手旋轉了?」……可是這本實驗教材是集中了多少位課程專家和特級教師的智慧和經驗啊!怎麼會弄錯呢?肯定是我們受到了以前的生活經驗的影響,還是靜下心來好好想想吧!對,先翻翻新課標,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標准第二節空間與圖形中這樣說到:「結合實例,感知平移、旋轉、對稱現象。如: 方向盤和水龍頭開關的轉動以及鍾擺的運動都是物體的旋轉現象。」「快查查詞典上是怎樣解釋旋轉的?」有人提醒我,我趕緊查現代漢語詞典。詞典中是這樣解釋旋轉的,「物體圍繞一個點或一個軸作圓周運動,如地球繞地軸旋轉,同時也圍繞太陽旋轉。」哦!看來,鍾擺的運動屬於鍾擺圍繞一個點作局部的圓周運動,也應該屬於旋轉的范疇。可是這一概念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講比較抽象、復雜,其中旋轉中的局部旋轉現象連我們這些老師一下子都沒有轉過彎更別說是學生了。如何化抽象的概念為通俗易懂的生活現象呢? 如果在教這一課時,教師一開始沒有很好地引導學生感悟什麼是旋轉?什麼是平移?馬上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旋轉與平移現象,學生很容易把旋轉和平移相混淆。如果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把這些概念用文字概括告訴學生,可能相應的練習學生會掌握得很好,而到實際生活中卻又不會應用了。我們都知道數學來源於生活,其實平移和旋轉的現象在生活中經常見到,每一個學生都親身經歷過。我想矛盾的焦點集中在以下幾個問題:老式窗戶的運動方式,教室里開門、關門的運動方式,鍾擺的運動方式,明明是旋轉,可大部分學生卻會誤認為是平移。面對這種現象,如果我們只是一味地提示、告知、並反復強調,什麼樣的運動方式是旋轉,什麼的樣運動方式是平移,學生還是聽得稀里糊塗。於是我在課的一開始,就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探討:「鍾擺的運動方式屬於平移還是旋轉?」學生中明顯有爭議,面對學生的困惑,教師沒有回答,而是從口袋裡拿出一個特殊的教具:在細繩的一端繫上一個白色的粉筆頭,一隻手捏住細繩的另一端慢慢地小幅度地搖晃。(指在模仿鍾擺的運動)接著,搖晃的幅度漸漸加大,並在黑板上漸漸形成一個圓形的運動軌道(教師邊搖晃粉筆邊順勢在黑板上畫出它的運動軌跡),最後又回到一開始的小幅度的搖晃,請學生說一說,通過剛才的觀察,現在你覺得鍾擺的運動方式是平移還是旋轉?為什麼?這時學生一致認為鍾擺的運動方式應該是旋轉,因為它是圍繞一個點在做圓周運動,只是它旋轉了其中的一小部分。緊接著,老師出示一些運動方式的圖片讓學生來判斷是平移還是旋轉?例如:老式木頭窗戶的運動方式,教室里開門、關門的運動方式。然後把我課前收集的一些學生身邊的生活情景圖(游樂園的游樂項目)如:游覽車、摩天輪、風車等給學生判斷,讓學生感受數學在我們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平移、旋轉的現象在生活中雖隨處可見,但平移旋轉的特點要讓學生用語言表述很難。於是,我用動作的准確性(用手勢比劃、肢體演示)彌補語言表達的不足。在教學平移、旋轉的現象時,我讓學生用手勢比劃平移、旋轉的運動方式;在教學物體往垂直方向平移時,我讓學生用身體演示電梯上下運動的方式。讓學生在比劃演示中感知平移、旋轉的運動方式。 最後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列舉一些旋轉與平移的現象。由於教師把抽象的概念通過讓學生用眼觀察、動手操作、自身體驗化為學生看得到、摸得著的現象。因而學生都能舉出生活中許多有關平移、旋轉的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