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中數學思維有哪些
1、對應思想方法
對應是人們對兩個集合因素之間的聯系的一種思想方法,小學數學一般是一一對應的直觀圖表,並以此孕伏函數思想。如直線上的點(數軸)與表示具體的數是一一對應。
2、假設思想方法
假設是先對題目中的已知條件或問題作出某種假設,然後按照題中的已知條件進行推算,根據數量出現的矛盾,加以適當調整,最後找到正確答案的一種思想方法。假設思想是一種有意義的想像思維,掌握之後可以使要解決的問題更形象、具體,從而豐富解題思路。
3、比較思想方法
比較思想是數學中常見的思想方法之一,也是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手段。在教學分數應用題中,教師善於引導學生比較題中已知和未知數量變化前後的情況,可以幫助學生較快地找到解題途徑。
4、符號化思想方法
用符號化的語言(包括字母、數字、圖形和各種特定的符號)來描述數學內容,這就是符號思想。如數學中各種數量關系,量的變化及量與量之間進行推導和演算,都是用小小的字母表示數,以符號的濃縮形式表達大量的信息。如定律、公式、等。
5、類比思想方法
類比思想是指依據兩類數學對象的相似性,有可能將已知的一類數學對象的性質遷移到另一類數學對象上去的思想。如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長方形的面積公式、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和三角形面積公式。類比思想不僅使數學知識容易理解,而且使公式的記憶變得順水推舟的自然和簡潔。
6、轉化思想方法
轉化思想是由一種形式變換成另一種形式的思想方法,而其本身的大小是不變的。如幾何的等積變換、解方程的同解變換、公式的變形等,在計算中也常用到甲÷乙=甲×1/乙。
7、分類思想方法
分類思想方法不是數學獨有的方法,數學的分類思想方法體現對數學對象的分類及其分類的標准。如自然數的分類,若按能否被2整除分奇數和偶數;按約數的個數分質數和合數。又如三角形可以按邊分,也可以按角分。不同的分類標准就會有不同的分類結果,從而產生新的概念。對數學對象的正確、合理分類取決於分類標準的正確、合理性,數學知識的分類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梳理和建構。
8、集合思想方法
集合思想就是運用集合的概念、邏輯語言、運算、圖形等來解決數學問題或非純數學問題的思想方法。小學採用直觀手段,利用圖形和實物滲透集合思想。在講述公約數和公倍數時採用了交集的思想方法。
9、數形結合思想方法
數和形是數學研究的兩個主要對象,數離不開形,形離不開數,一方面抽象的數學概念,復雜的數量關系,藉助圖形使之直觀化、形象化、簡單化。另一方面復雜的形體可以用簡單的數量關系表示。在解應用題中常常藉助線段圖的直觀幫助分析數量關系。
10、統計思想方法:
小學數學中的統計圖表是一些基本的統計方法,求平均數應用題是體現出數據處理的思想方法。
11、極限思想方法:
事物是從量變到質變的,極限方法的實質正是通過量變的無限過程達到質變。在講「圓的面積和周長」時,「化圓為方」「化曲為直」的極限分割思路,在觀察有限分割的基礎上想像它們的極限狀態,這樣不僅使學生掌握公式還能從曲與直的矛盾轉化中萌發了無限逼近的極限思想。
12、代換思想方法:
他是方程解法的重要原理,解題時可將某個條件用別的條件進行代換。如學校買了4張桌子和9把椅子,共用去504元,一張桌子和3把椅子的價錢正好相等,桌子和椅子的單價各是多少?
13、可逆思想方法:
它是邏輯思維中的基本思想,當順向思維難於解答時,可以從條件或問題思維尋求解題思路的方法,有時可以借線段圖逆推。如一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第一小時行了全程的1/7,第二小時比第一小時多行了16千米,還有94千米,求甲乙之距。
14、化歸思維方法:
把有可能解決的或未解決的問題,通過轉化過程,歸結為一類以便解決可較易解決的問題,以求得解決,這就是「化歸」。而數學知識聯系緊密,新知識往往是舊知識的引申和擴展。讓學生面對新知會用化歸思想方法去思考問題,對獨立獲得新知能力的提高無疑是有很大幫助。化歸的方向應該是化隱為顯、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化未知為已知。
15、變中抓不變的思想方法:
在紛繁復雜的變化中如何把握數量關系,抓不變的量為突破口,往往問了就迎刃而解。如:科技書和文藝書共630本,其中科技書20%,後來又買來一些科技書,這時科技書佔30%,又買來科技書多少本?
16、數學模型思想方法:
所謂數學模型思想是指對於現實世界的某一特定對象,從它特定的生活原型出發,充分運用觀察、實驗、操作、比較、分析綜合概括等所謂過程,得到簡化和假設,它是把生活中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模型的一種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認識和處理周圍事物或數學問題乃數學的最高境界,也是學生高數學素養所追求的目標。
17、整體思想方法:
對數學問題的觀察和分析從宏觀和大處著手,整體把握化零為整,往往不失為一種更便捷更省時的方法。
⑵ 如何形成正確的數學思維
一是追求滲透,啟發領悟。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兩種現象:一是單純地進行知識點講解,二是輕例題教學、重課堂練習。二者的本質是一樣的,即只追求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掌握常見題型的解答,而不注重分析知識和習題背後的數學邏輯。長期採用這樣的教學方式,會磨去數學本身的學科魅力,不利於學生數學思維的養成。
教師應當把知識教育與思維訓練巧妙融合,把思維訓練滲透到每一節課,植根於每一個知識點。要根據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指導學生運用觀察、實驗、比較、猜想等方式,充分揭示思維過程,把概念的形成、結論的推導、規律的概括等過程滲透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親歷知識發生、發展的曲折而生動的思維過程,讓學生近距離感受數學思維的美。
二是積極動手,引導思維。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們的手指尖上。」小學生有足夠的動手慾望,對數學這樣一門思維體操來說,將抽象思維和「動手動腳」結合,往往有意想不到的積極效果。我在講授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時,找了12個小正方體積木,讓學生試試可以拼成哪些不同的長方體,又讓學生測量它們的長寬高,引導學生思考長寬高與體積的關系,最後推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看似簡單的一項操作,卻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為提高。有學生課下找到我,問其他多邊體的組合是否也適用這個公式。這充分說明動手實踐對學生數學思維的激發。
三是任務驅動,激發活力。小學生處於對周圍事物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慾的認知階段,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適當給學生布置一些信息任務,提出一些數學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和任務進行課堂學習。設立任務時,應注意任務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要能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思維空間。比如,講授立方體的表面積時,我特意了解到某學生即將過生日,然後准備了一份需要包裝的小禮物和彩紙,要求全班學生幫我用最少的彩紙完成任務。學生的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動起來,為了完成任務,他們提出了很多充滿童趣的方案。這時,我再提出讓他們測量小禮物的長寬高,並介紹面積的計算公式,引導學生用數學思維解決實際問題,進而思考:如果立方體的表面是不規則圖形,該怎麼計算?一個普通的表面積計算就拓展為對整個幾何圖形知識系統的探究。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猜想的過程,就是數學思維的培養過程。由此可見,任務驅動的過程也是數學思維開拓能力、實踐探究能力提升的過程。
⑶ 小學數學思維方法有哪些
一、逆向思維方法
二、對應思維方法
三、假設思維方法
四、轉化思維方法
五、消元思維方法
六、發散思維方法
七、聯想思維方法
八、量不變思維方法
⑷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思維
小學數學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世紀之交,千年更迭,歷史進入了以信息時代和經濟為重要標志的新時代。我們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產業結構調整。加入WTO,實現第三部戰略目標等諸多機遇和挑戰。《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指出:「數學教育在這種國內國際背景下,要求我們更新教育觀念,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要求我們在繼續搞好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的基礎上,數學教學要著重培養學生高層次數學思考的能力和創新精神。」目前相當一部分學生解決常規問題比較熟練,而解決非常規問題的能力相對比較薄弱,數學創造性思維能力不足。這種現狀表明了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等高層次數學思維能力的迫切性。貫徹《數學課程標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要求數學教師轉變教育觀念,地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維的發展,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特別是創造性思維。何謂創造性思維?多湖輝哲學創作中對創造性思維這樣定義:「創造性思維,是一種具有開創意義的思維活動,即開拓人類認識新領域、開創人類認識新成果的思維活動。創造性思維是以感知、記憶、思考、聯想、理解等能力為基礎,以綜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為特徵的高級心理活動,需要人們付出艱苦的腦力勞動。一項創造性思維成果往往要經過長期的探索、刻苦的鑽研、甚至多次的挫折方能取得,而創造性思維能力也要經過長期的知識積累、素質磨礪才能具備,至於創造性思維的過程,則離不開繁多的推理、想像、聯想、直覺等思維活動。」這大概是對創造性思維的一種廣義的解釋。如果說能從這個定義中找到什麼是數學的創造思維的話,則可以抓住「它是一種感知、記憶、思考、聯想、理解等能力為基礎的高級心理活動,」和「它離不開推理、想像、聯想、直覺等思維活動」。所以說數學的創造思維首先是一種新的思維活動,是一種綜合性很強的思維活動。可見,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必須以數學學習活動為載體,將學生自我因素與教師因素和環境因素有機協調,這樣才能形成「感知、記憶、思考,聯想,理解」等行為一體的綜合心理活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數學思維。一、引導探索學習,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自主建構。創造離不開思維,創造能力的核心是創造性思維。在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合作者,教師的作用要的在於點撥,「潤物細無聲」地引導學生探究、獲取知識,學會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例如,在教學「數的奇偶性」時,教材創設了船在北岸,由北岸駛向南岸,再由南岸駛向北岸,問擺渡第101次後船在北岸還是南岸?學生往往在初次遇到這個問題時,基本上找不到思維的原點,更找不到思維的方向。這時,老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首先確定船的初始狀態的位置(北岸),再使學生明確擺渡第1次時,船的位置(南岸),然後引導學生思考第2次,船在哪岸?引導到這兒,學生便能主動探索,最終發現規律,獲取感知和聯想,最終開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二、讓學生想像參與,保持積極的思維狀態創造性思維有創造想像的參與。因為創造性思維的成果都是前所未有的,而個體在進行思維時藉助於想像,特別是創造想像來進行探索。創造性思維只有創造想像參與,才能從最高水平上對現有知識經驗進行改造、組合,構築出最完整、最理想的新形象。例如,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的提出就是以地球繞太陽運轉、月亮繞地球運轉、大海潮汐現象、蘋果落地等事實為前提,先在頭腦中進行創造想像,然後進行推理而產生的。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在高度抽象的理論物理領域中有許多傑出的創造性成果,他大多是運用創造想像來進行研究的。他對想像力的評價是:「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格地說,想像力是科學研究的根本因素。」(一)培養學生猜想的思維習慣猜想是數學上的合理「想像」,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方法,是創新、創造的前奏。「數學事實首先是被猜想,然後才是被證實」正如有了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後,才吸引了一批像陳景潤那樣的數學家孜孜不倦地去研究,去探索。在數學發展史上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如摩根的關於地圖著色的「四色猜想」,「笛卡爾歐拉公式」正是這些獨具魅力的猜想,深深吸引了無數數學家投身其中去研究,去攻克,成為推動數學發展的強大動力。美國G.波利亞所說:「在你證明一個數學定理之前,你必須猜想到這個定理,在你搞清楚證明細節之前,你必須猜想出證明的主導思想」。所以在數學教學上更要重視猜想,在課堂上運用猜想培養學生的探索創新能力。在五年級「雞兔同籠」的教學中,我在導課時這樣說「老師今天帶來了5位尊貴的客人,你們猜猜他們是誰?」學生們猜測到是「雞和兔」,我說「你們猜得很對,但是老師也只看到這五位個客人的頭,你們能猜一猜這五位客人中雞和兔各有多少只嗎?」於是在猜測中,學生就得出了一對一對的數據,接下來,我問「要知道雞和兔,到底有多少只,還需要知道什麼條件?」學生於是想到了腿,在猜測的過程中,學生思維的泉水被激起,接下來再嘗試調整,發現規律,學生思維的體系得到很好的聯通。(二)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提出問題是思維活動的出發點,愛因斯坦和英樂爾德曾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僅僅是一個數學的或實驗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待舊的問題,卻需要創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教師在數學教學中,也要像語文課程那樣,給學生示範提出問題的多種思路,這不僅是對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也是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例如:我們可以多讓學生做一些給出已知條件的應用題,讓學生提出問題;也可以通過錯例,讓學生質疑錯誤發生的原因;還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做變換條件的練習。在實踐教學中,我們知道,從一年級到六年級,各年級都在檢測學生開放性提出問題的能力。但是,令我們教師不滿意的結果是,學生在提出問題時,要麼脫離題意,要麼過於簡單,比如:六年級的數學統計圖分析,常有根據圖意提出問題的檢測,學生按說應該提出與本年級程度相關的數學問題,可是學生往往提出的是一年級水平的數學問題(一般都是哪個項目最多,哪個項目最少的問題)。雖然檢測中問題的提出具有開放性,學生提出了一年級水平的問題也能得分,但是學生提出的問題質量性就不高。這就像別人正在吃米飯,你到跟前問:「你吃的是米飯嗎?」這雖然也是一個問題,如果這個問題是幼兒在問,人們還會覺得可愛,如果是相對大得多的孩子在問,被問到的人又會怎麼想你呢?作為教師,我們不能只把學生的分數看到重要的程度上去,而要躬身教學,確確實實的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思維能力,這樣我們的教育才能夠創新,我們的學生才能夠成才,我們的國家才能夠發展。三、開發教材資源,給學生尋找創造性思維的契機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要學習的東西很多,他們不可能在有限寶貴的時間內學完所有的知識,教師要在開發教材資源上,提供給學生有價值的數學資源。所謂有價值的數學資源,這里主要指那些對提高思維品質有潛在作用的數學知識。例如:數學中隱含條件,數學中的各種思想,具有智能價值的數學思維能力(如主要用於分析問題的模型化能力,主要用於解決問題的應用能力和一般意義上的推理能力等)以及具有人格建構作用的各種數學品質。教師要善於開發教材資源,利用新教材對數學綜合領域的開發和重視,積極培養學生利用已有經驗探索新知識的能力,用有效提問的方式,引發學生思考,給學生尋找創造性思維的契機,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新教材六年級數學教學「扇形統計圖」的教學中,教材要求的是學生能夠認識並學會分析扇形統計圖,了解其特點,能根據扇形統計圖的相關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在教學中,學生能夠通過數學閱讀,掌握扇形統計圖的特點,並能在老師的引導下學會分析扇形統計圖,本節教學知識的掌握對學生來說是相對容易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少遇到思維的障礙,也不易引起思維的碰撞,表面上看來,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沒有契機。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家庭收入,繪製成扇形統計圖在班級展示。學生就走進了收集數據,整理數據,計算百分比的過程,可以說,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思維系統性得到了鍛煉,但是並沒有創造思維的滲透。但時,當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上述活動後,在如何把各項收入的百分比准確的繪制在圓中表示扇面的大小時,學生的問題就出現了。這時,學生就要思考,扇面的大小如何繪制?於是,學生就開始想法,最終,學生聯想到周角360度的知識,又聯想到「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用乘法」的數學知識,還用到了畫角的方法,才准確的繪制出自己家庭各項收入分布情況統計圖。學生在完成統計圖後,還把各項收入的扇面塗上不同的顏色,即直觀又美觀。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不但在此得到發展,而且還欣賞了數學的美。四、營造寬松環境,鼓勵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誕生羅傑斯提出:「有利於創造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首先,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知識,發揮創造性,必須轉換教師角色,使學生成為課堂合作、交流、表達、展示的主人。隨著新課改的深入,雖然專家們呼籲還學生一個生命靈動的主動課堂,但是不少教師還是沉醉在自己滿堂灌,齊聲喊的整齊劃一的課堂之中,限制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教師應以訓練學生創造性思維為目的,保留學生自己的空間,給學生的精彩留白,激發學生的展示與表達。哪怕是一個錯誤的表達,它也可能是學生創造性思維萌芽的火花,而這種表達,也可能啟發其他學生或老師思維靈感的滋生。創造性思維的特點之一就是它的靈活性。在創造性思維的過程中,新的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案的產生往往帶有突然性,這種突然性產生新思路,新方案的狀態,成為靈感。所以,如果教師能給學生營造一個寬松無憂的教學環境,學生便不會因為懼怕出錯,懼怕嘲笑,懼怕責罰而不敢表達。沒有積極主動表達的渴望,思維可能停滯,更何談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壓抑的環境,嚴格的責備,致使多少美妙的想法,奇特的思維夭折在恐懼之中,摧殘在開口之先。教師的教鞭下沒有了瓦特,教師的課堂上沒有了愛迪生,教師的認為無可救葯中趕走了三毛,這些後來成功的人,反而因為離開了學校課堂的束縛,成就了自己的天才夢想。孔子《論語》的自由談,成就了門徒72賢。但是,我們現實的生活中,不是每個學生都有愛迪生,三毛那樣的家庭環境,那樣的父母引導,他們可能因為求學環境的壓抑,老師的怠慢,夭折了思維,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淹沒了生命的精彩。所以,只有在寬松和諧的教育環境之中,學生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五、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組織適合學生需要的數學活動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數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應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注意使學生在獲得間接經驗的同時能夠獲得直接經驗。」數學活動經驗的積累是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標志,是學生不斷經歷、體驗各種數學活動過程的結果。創造性思維是在不斷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的過程中積淀和發展的。數學活動經驗和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需要在「做」的過程和「思考」的過程中積淀,是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逐步積累的。可見,數學活動是數學課程目標體系的支點。有了這個支點,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得以真正實現,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才能得到激發,這就像勞動產生了智慧一樣,數學課程目標的全面實施才有了可能。(一)做卡片的啟示女兒7歲,老師要求做10個相同的心形卡片。她開始把做好的第一個卡片放在硬紙板上用手拿著剪,卡片滑動,她剪得很艱難。兩張過後,她把剪好的卡片按著畫在硬紙板上,克服了滑動,畫出來再剪,剪得快了一些。四張過後,她把剩下的硬紙板兩張兩張重疊在一起,畫好後再剪,成功的完成了任務。我問女兒,怎麼想到的後來這兩種剪法,女兒隨意說:「做著做著就想到的唄!」女兒的話,啟示了我,做中學,做中思,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離不開做中學的數學活動。(二)「做中學」是培養創造性思維的不竭動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倡導學生「做中學」的教學思想,在數學問題的探究中,在數學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中,尤以「做中學」最為有效。學生在「做中」才能發展探究,開闊思路,經歷體驗,產生聯想,獲得感悟,積累智慧,創造性思維得到激發。小學數學教材,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教學活動素材,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能達到對新知識的真正建構。例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圓柱與圓錐」表面積的計算時,我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學具模型,學生在做中,理解並推出了這些立體圖形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也為後續圖形的與折疊做好鋪墊,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在做中,學生掌握了這些立體圖形中所隱藏的隱含條件,而這些隱含條件,恰好是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思維基礎。(三)數學活動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觸發……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經驗基礎之上。」小學數學教材,編排的數學活動,尤以綜合實踐領域為多。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數學教學活動時,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教材編寫者的意圖,安排適合的教學活動,切記揠苗助長,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也就是說,在數學活動的設置中,教師要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讓他們有「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感覺和渴望。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十分重要。小學教育是學生受教育的啟蒙階段,它對於成就一個人的生命才華有重要的意義。我們要感悟並實踐新課程,認真開發教材資源,充分重視種種思維能力間的聯系和滲透,有效的進行思維訓練。在引導學生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探索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創造條件,使他們能適應發展中的社會,並且使自己能成為成長中不斷更新的人。參考文獻[1]徐巧英.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通覽[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3.[2]劉清平李聰睿.小學數學課程標准[S].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2.[3]多湖輝.創造性思維[M].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
⑸ 小學數學中有哪些思維能力
一)從數學的特點看:數學具有抽象性和邏輯嚴密性。數學本身是由許多判斷組成的確定體系。這些判斷都是由數學術語和邏輯術語以及相應的符號所表示的語句來表達的,並且藉助邏輯推理由一些判斷形成新的判斷。而這些判斷的總和就構成了數學這門科學。小學數學內容雖然比較簡單,也沒有嚴格的推理論證,但都是經過人們抽象、概括、判斷、推理、論證得出的真正的科學結論,只是不給學生進行嚴密的合乎邏輯的論證。即使這樣,一時一刻也離不開判斷、推理。這就為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二)從小學生的思維特點看:小學生正處在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特別是中、高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發生了「飛躍」或「質變」。具體地說,10—11歲學生開始能逐步分出概念的本質特徵,能初步掌握比較科學的定義,能領會概念之間的邏輯關系,也能獨立進行一些簡單的邏輯分析,並進行間接的推理(即由幾個判斷推出新的判斷)。因此可以說,這一階段正是發展學生形式邏輯思維的有利時期。
由此可以看出,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中提出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既符合數學學科的特點,又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
⑹ 小學數學最核心的思維方法是什麼
小學數學的思維方式很多
比如有聯想思維,發散思維,但是最重要的應該是那種實際性的具象一點的思維方式
⑺ 小學數學思維能力訓練是哪些內容
一、創設情境、激發思維濃厚的興趣及豐富的情感是積極思維活動的源泉,創設情境是激發學生思維的重要途徑,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創設思維情境,不斷激發學生思維的熱情和情趣,使學生處於一種積極的思維狀態,通過設問、提問、實驗等各種方法,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可以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觀察和思考的興趣,使學生能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二、創設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創新思維心理學告訴我們:自由能使人的潛力得到最大的發揮,而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必須有民主,平等地教學氛圍。在課堂教學中,學習氛圍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師生關系,「親其師而信其道」,師生情感融洽,使學生敢想、敢問、敢說,從而誘發創新思維。1、創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重視師生感情交流。教學既是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與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的語言、動作、神態要和藹克清,有一定的感染力,要不斷的激發學生的強烈求知慾,鼓勵學生勇於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幫助學生樹立必勝的信心,這樣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即感到積極緊張,又感到非常輕松愉快。2、給學生多提供獨立思考問題的機會,讓學生真正參與學習之中,才能提高課堂效率。周玉仁教授說:「要為學生多創造一點思考情境,多一點思考時間,多一點活動餘地,多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多一點體驗成功的愉快。」例如:在教學長方體、正方體體積之後,我拿出一塊不規則的石頭,讓學生求它的體積,如果不改變石頭的形狀你能求出它的體積嗎?正當學生迷惑不解時,我把盛了一部份水的長方體水槽放在講桌上,引導學生,通過實驗,這時課堂氣氛活躍,爭著要講自己的想法,我因勢利導讓學生量出水槽的長、寬,又讓學生測量水面上升的高度,使學生弄清水面上勝的高度就可以算出石頭的體積,然後讓學生動筆計算,學生很快算出石頭的體積。同時也感到成功的喜悅。3、加強自評、互評學習結果,讓學生大膽發表不同意見,可以在同學中討論,對有心意和創建的解答教師要給充分地肯定。在課堂教學中,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題。三、把握時機,發覺創新思維新舊知識間的連接點,生長點,是激發學生思維發展有利時機,往往可以給學生一個馳騁想像的空間,可以這樣想也可以那樣想,這就為學生進行思維活動打下了良好伏筆。學生可以在頭腦中想像舊知識向新知識的過渡。在主動探索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比較,啟迪學生用語言概括出新概念,對建立起的新表象組成要素進行判斷,作出合乎邏輯的推理,進而進行內化,達到知識間的守恆。四、動手操作,誘發創新皮亞傑說過:「動作性的活動對兒童理解空間觀念具有無比巨大的重要性。」數學知識產生於生產生活的實際需要,具有培養人們創新思維活動獨特的優越性。因此,在數學知識的教學中,教師要盡量讓學生動手操作,在操作中獲取知識、發展思維。這種在教師指導下的動手操作,學生手腦並用、自主探索,參與了獲得知識全過程,學的積極主動,滿足了學生好動的需要,使他們嘗到了探究知識的樂趣,進而激活了他們的創新思維。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初步的創新能力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艱巨任務,為培養出適應現代化建設的高素質人才打好基礎。
⑻ 小學數學思維總結
數學思維立足於孩子的未來,以數學為載體,著手於孩子最熟悉的場景,目的是將孩子打造成復合型人才。
和真正的數學思維課相比,傳統教育方式還不能有效地利用現代化手段對孩子進行教育,不能將課程、環境、老師、教學方式、評估、學生等與現代化手段結合,融入到一起。
向左轉|向右轉
傳統教育
而真正的數學思維課則是注重與現實世界的聯系,從孩子熟悉的場景入手教學,傳授知識,激發孩子探索的興趣;同時,注重學習的過程對思維的鍛煉,為未來的學習做事打下基礎,而不僅僅是注重試卷得分。
數學思維教育還具有如下特徵:
1、跨學科融合性
數學思維的鍛煉,為孩子跨學科融合打下基礎,讓孩子能綜合思考,去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2、動手體驗
教育過程中,強調孩子的動手動腦能力,鍛煉孩子的首腦眼協調能力,讓孩子在自己熟悉的實踐活動中學習數學知識,提升思維能力。
3、情境設定
結合知識、思維設定出符合孩子心理和認知的場景,讓孩子置身於熟悉的生活場景,間接地進行實踐,將來能更好地把課堂情景遷移到現實生活中進行實踐。
4、協作與競爭
以小班分組互動式教學,強調孩子相互討論溝通,相互協作,既鍛煉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樣也讓孩子進行思維碰撞,相互啟發,還能增強孩子的競爭意識。
最後要跟講的是,向孩子提問,需要擁有邏輯性,能夠真正的啟發孩子思考,能有效鍛煉孩子的思維能力,讓孩子成長為有用的、智慧的、復合型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