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敘述文 我的老師500字!
我們的老師,胖胖的,個子高高的,臉形很圓。戴著一副800°眼鏡,猶如一個博士。老師留著一頭長發,她心地善良,和藹可親。有一次,我寫的字歪歪扭扭的,非常難看。張老師把我留了下來,讓我重新寫。一直讓我把字寫工整、規范為止,老師才讓我回家。我當時很恨老師,心想:不就是幾個字嗎 ?寫好寫壞不都是一樣嗎?干嗎這么一遍又一遍地寫,硬是把字寫規范,真是浪費時間。回到家,我把挨留的原因告訴了媽媽,媽媽對我說:「字是門面,從寫字上能看出一個人的性格。老師嚴格要求是對的,是對你負責,你寫一手好字是自己的,誰也盜不去。」聽了媽媽的一席話,我明白了老師的用意,使我更加敬佩老師了。從那以後,我就象個一年級的小學生,天天堅持練字,無論寫什麼作業都堅持把字寫工整,寫規范。過了一段時間,我的字比以前漂亮了,規范了,還多次受到老師的表揚。這都是張老師嚴格要求的結果啊!
在我心中有一支永不熄滅的蠟燭,永遠燃燒著生命之火,永遠都充滿著生機與活力,這支蠟燭是不是很像在我們身邊的一位很值得我們敬佩的人呢?他在課上給我們講做人的道理;在課後是我們的益友,如果同學遇到不明白的問題,她還會耐心地教導我們,沒錯,他就是我們的老師, 「蠟燭時刻在提醒著我們,要處處為他人著想。」這也許是老師常說的吧!
一年了,老師曾為了我們掉過多少「珍珠」?而我們呢?卻時常惹她生氣,心中真是難過,也很後悔:我,一名中學生,沒有全身心地努力。老師,我想對您說:「您為我們操勞,任勞任怨;您帶我們進入知識的海洋,在那裡遨遊,使我們懂得書中的樂趣;您精心備課,與我們一起品味書中美妙的午餐;您如好朋友似的關切我們;是您,是您,還是您!您像一根紅燭,為後輩奉獻出所有的光和熱!您的品質和精神,可以用兩個字來形容那就是——燃燒!不停的燃燒!您像一隻會說話的小鳥,來為我們講課,是那麼得豐富多彩,每一個章節都彷彿在我面前打開了一扇窗戶,讓我看到了一個斑斕的新世界……
偉大的老師,我們敬佩您。
我的老師
第一次看到我的級任老師時,我實在不敢相信,面前這個矮矮的年青人竟然就是我的老師.後來老師自我介紹,我才知道,原來老師就是「頂港有名聲,下港真出名」的顏銘賢老師.曾經聽人家講過「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這句話果然在我的老師身上得到印證,也因此帶給我非常豐富的學習生活.
我的老師外表雖然不是很突出,但是他教書非常認真,他會將很難的數學用最簡單的方式解釋給我們聽,所以原來我最害怕的數學,就在老師慢慢的教導下,越來越喜歡.
上課的時候,老師常常講他小時候的事給我們聽,他說現在的小孩子實在真好命,就像捧在手中的寶貝;但是也真可憐,社會競爭這麼厲害,不能好好的享受童年的生活.不像他們小時候可以在田野間到處玩樂.老師講得天花亂墜,讓我實在好羨慕.
老師經常鼓勵我們,他說做人要有「感恩的心」,「吃果子拜樹頭,飲泉水思源頭」,我們現在能過這麼好的生活,都是前人流血流汗所努力而成的.做人不要想一步登天,要腳踏實地去做才會有成就.雖然有時候我不知道老師的話意思是什麼,但是他誠懇的表情,卻給我非常深的印象.
老師每一天都有很多的工作要做,還要照顧我們在學校的生活,實在真辛苦.每次下課,老師改作業的時候,我們都會圍在老師的桌邊和他聊天,他會一邊改作業一邊問我們生活上的事情,就好像朋友一樣.有一次我們看到老師有幾支白頭發,我們就笑說:「老師老羅!」,結果他不但不生氣,還說看我們一天天長大,懂事情,是他最高興的.
我們有這麼好的老師,實在是我們的福氣.希望我們這些當學生的能體會老師的苦心,好好的學習,才不會辜負老師和父母的恩情.
上了初中,我就像一匹野馬,終日賓士在大草原上,不肯鑽入書中,學習成績也因此退步了很多.
然而,一次偶然的機會,徹底地改變了我.
剛開學不久,學校里要舉行語文閱讀比賽,語文老師挑選了十位同學進行免費的閱讀指導.我對這事的態度是不屑一顧的,因為當時在我的字典里根本不存在"進步"這類詞.
第二天放學時,我驚奇地發現公布欄里的名單中有我的名字.我疑惑不堪,問號占據了我整個腦海.向來不具備"打破沙鍋問到底"精神的我,這時卻下定決心要拉直這個問號.於是,在一次放學時,我磨磨蹭蹭地收拾書包,等同學們都離開教室時,我鼓起勇氣走到正在批改作業的老師身旁,輕聲地問:"老師,我的成績並不突出,而且我學習並不認真,為什麼公布欄中會有我的名字 "
老師站了起來,似乎看了我很久很久,然後把手輕輕地搭在了我肩上,微笑著說:"因為你是我的學生呀!你也是老師的希望!"
老師,還是那麼站著,彷彿已站在了我的心裡,打開了我心中的神秘之結——老師愛學生的理由就這么簡單!
一樣的寬,一樣的美
1.
我是個愛美的女孩,尤其喜愛穿嗽叭型的牛仔褲.暑假逛街時看到一條很有個性的嗽叭褲,我死纏爛打要媽媽買下.我如願以嘗地得到了這條嗽叭褲.
開學初,我興高采烈地穿上盼望已久的嗽叭褲,哪知學校規定不準穿嗽叭褲.不過,沒關系,校有政策,我有對策.在第二天六點半時,我乘著人多,混進了進校的人群.下課時,我被老師叫進了辦公室,老師看了看我的褲子說:"樂樂,你的褲子很美,但是褲腳處是不是太誇張了 我覺得對學生來說,自然美才是最美的."我覺得老師說得很有道理.
回家後,我把褲子徹底打入"冷宮."可是天天面對可望而不可即的褲子,心裡總是癢癢的,抱著僥性的心理,我又穿了一次.哪知運氣不好,被值周老師看到,並扣了班級的分.心想:這次"死"定了.老師沒有我想像中的可怕:"樂樂,你的褲子依然很美,但我發現你不自在了.你知道其中的原因了,是嗎 "
這次,我把褲子徹底地打入了"冷宮".褲子寬寬的,雖然沒穿在身上,但老師那顆寬容的心卻一直伴隨著我,一樣的寬,一樣的美!
蝴蝶結
2.
老師的辦公桌上放著一盒包裝精美的月餅,上面的蝴蝶結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那麼刺眼.我的腦海中浮現出早自習時的一個畫面:
一個"摩登"少婦站在教室門口,招呼老師出去.
依稀聽見她們的對話:
"老師,我家阿黃讓你費心了,以後還請你多多關照.這點薄禮,表表我們的心意."
漸漸地,她們的說話聲淹沒在了同學們琅琅的書聲中,我只聽到那少婦悻悻地說了一句:"什麼學校規定嘛!"然後看到她抱著月餅禮盒,怏怏地離開了.
可是辦公桌上又出現了那個月餅禮盒,難道老師她……
那節語文課,我沒心思上,原本優美的文字,在我眼裡全成了一些沒有頭緒的符號……
下午,我把作業本端到老師辦公室,發現月餅禮盒不見了.放學時,我卻看見阿黃提著月餅禮盒回家.噢,原來,原來我錯怪老師了.
此後,我就有了蝴蝶結情結,覺得它才是世間最奕奕生輝的東西.
師恩難忘
3.
臨近教師節,我又想到了您——敬愛的顧老師.瞬間,回憶起了您教我們學習時的情景.
還記得嗎 無論什麼時候您總是以微笑的態度來面對我們.無論我們犯了多大的錯誤,您都是心平氣和地在那兒給我們講道理.
還記得嗎 那次,學校舉行歌詠比賽,同學們都不辭辛勞地練歌.音樂課上在練,自休課上也在練.而您也時時刻刻站在我們身邊,幫助我們,指導我們.有時,您還跟著我們一起唱了起來,您說這叫同甘共苦,當時我們都笑了,我們知道一遍,一遍,又一遍地唱其實也挺累人的,我們讓您去休息吧您又不肯,總是在我們身邊.終於到了比賽那天我們高高興興地唱完了歌,可結果,我們連預賽都沒進去,同學們都哭了.您卻大老遠跑去給我們買了東西來鼓勵我們……
您就是這樣一位處處為學生著想的好老師.您的微笑,您的鼓勵,一直陪伴我成長.
車上情
4.
教過我的老師有許許多多,但使我難以忘懷的,卻是一位素不相識的老師.
這件事就發生在今年暑假,我乘車去溫州奶奶家,車剛停穩,我就迫不及待地上了車.啊,車上人肩擦肩,腳碰腳,擠得我喘不過氣,加上車子一會兒前進,一會兒剎車,弄得我是頭暈腦脹.一陣難受,胃裡像翻江倒海一般,一股酸酸的東西涌了上來.我強忍著,但是越忍越難受,終於"哇"地一聲嘔了出來,臟東西飛濺在一位婦女的身上.
我的心一緊,心想非得挨罵不可."你怎麼了 "我像個犯人低著頭,腦里一片空白,還沒等我說話.她就站起來,擦去身上的臟東西,又說:"你不舒服嗎 "我點點頭.她說:"那你坐我這兒吧!""是坐呢,還是不坐 "正當我猶豫不決的時候,她開玩笑地說:"我是老師,我命令你坐我的位置.""您是老師 "我一臉驚訝.她微笑著點了點頭.我終於坐了下來.這時,我注意到這位老師胸前有枚鮮紅的校徽,這枚校徽是那麼紅,那麼閃亮.
雖然我和這位不相識的老師只見過一面,雖然她也只是一位普通的老師,但是她在我的記憶中怎麼也不會磨滅.
老師笑著哭了
5.
第一名!運動會我們班得了第一名!一種從未有過的興奮迅速地感染了我們,我們歡呼,我們雀躍……
發獎狀和獎品的時候,我突然想到什麼,回頭看見班主任正在遠處看著我們,她站在那兒,杵著一動不動.遠遠地,我依稀看到老師的臉上呈現出一種幸福的喜悅,只見她不斷地用手拭擦著臉頰,我突然好像是被針猛地扎了一下:老師哭了!她竟然哭了!她是笑著哭的!
平日里那嚴厲的老師頓時不見了,她只是一個與我們共苦辛,同歡樂的孩子……
迷 你 Sir
6.
數學Sir乃音樂愛好者也,其幽默度不亞於周星馳,至少我認為.
一日,一Student又因貪睡遲到了,而第一節恰好是數學Sir的課.這Student戰戰慄慄地走進教室:"報…報告!"只見數學Sir走到他的旁邊,摸了摸他的頭,"含情脈脈"地說:"我等你等得花兒都謝了,我等得海兒都枯了!"台下眾生傾倒一片,從那以後,班裡再也沒有人遲到過……
又一日,數學Sir提出了一個較有難度的問題,台下一片寂靜,無人敢妄自發言.阿Sir見此情景,便對眾生嘆息道:"別留下單身的我獨自講課!"而後台下立即熱鬧活躍起來……
於是乎,班上掀起——歌詞熱!
同學假期相遇,見面便問:"你在他鄉還好嗎 "
借像皮者:"同桌的你,問你借塊橡皮."借來後感謝曰:"謝謝你的愛!"
受過數學Sir的傳承,在我遇到困難時,我會告訴自己:"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不要怕,擦乾淚,至少我們還有夢……"oh,數學Sir,謝謝你,不僅是我,你聽:"數學Sir,你在我們眼中是最美,我們愛你一萬年!"
老師也是花朵
7.
都說"兒童是祖國的花朵,祖國的希望,教師是園丁,培育著花兒健康成長……"可是在我眼裡,老師也是花朵.
老師,有花朵般和藹的笑容,有花朵般純潔的心靈,有花朵般哺育果實的精神.
好花若要成就輝煌,需要日日夜夜的准備.而老師,窗前的台燈亮到深夜.除了備課,改作,還要不停地給自己輸營養——他們要不斷地豐厚自己的知識.他們也像花一樣開得那麼燦爛,只是,他們把輝煌留給了果實……
花兒需要陽光和雨露,而老師,也需要關心和理解.學生抱怨作業多,家長抱怨老師不夠嚴,家人抱怨老師回家太晚……面對這種種抱怨,老師依然是毫無怨言……
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無私奉獻的園丁,也是最美的花朵!
8.
您辛苦了,老師
送您一束五彩的鮮花,
表達我們對您的敬意;
送您一首動聽的歌曲,
表達我們對您的感激.
您是慈愛的母親,
是您告訴我們:
遇到困難時,
不要輕易說放棄.
你是辛勤的園丁,
是您告訴我們:
進取的幼苗,
能結出成功的美果.
您是無私的蠟燭,
是您告訴我們:
要學會奉獻,
獻出一份溫暖和光明.
您無微不至地關心我們,
孜孜不倦地教導我們,
不分晝夜地辛勤耕耘,
無私地把青春奉獻.
您辛苦了,老師!
樓主採納我吧。。。。狠辛苦拉拉。。。
Ⅱ 小學教師晉級的教育敘事怎麼寫
撰寫教育敘事研究應該說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應該是百花齊放,千姿百態,給人以啟迪和回味。以下幾點我認為要考慮的:
1、「教育敘事」必須基於真實的課堂教學實踐。對真實的課堂教學實踐可以做某種技術性調整或修補,但不能虛構。
2、每個「教育敘事」必須蘊涵一個或幾個教學事件,即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某一個有意義的「教學問題」或發生的某一種意外的」教學沖突」。
3、由於它是對具體的教學事件的敘述,因此要有一定的情節性和可讀性。它不同於教學之前的「教學設計方案」(或「教案」),也不同於教學之後的「教學實錄」(或」課堂實錄」)。
4、每個「教育敘事」所敘述的教學事件必須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蘊含一定的教學理念、教學思想,具有一定的啟迪作用。
5、「教育敘事」可以反映以自己的方式化解教學事件之後獲得的某種教學效果,也可以反映教師忽視了教學事件之後導致的某種教學遺憾。
6、「教育敘事」的寫作方式以「敘述」為主。這種」敘述」可以是上課的教師本人在反思課堂教學的基礎上以第一人稱的語氣撰寫的」教學事件」。要盡可能地」描寫」教師自己在教學事件發生時的「心理」狀態,常常用」我想……」、「我當時想……」、」事後想起來……」、」我估計……」、」我猜想、……」、」以後如果遇到類似的事件,我會……」等等句子。此類心理描寫實際上是將教師的個人教育理念、個人教育思想滲透在某個具體的教育事件上,體現了教師在「反思」某個具體的教育事件時顯露出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及個人教育思想。
7、一份完整的「教育敘事「必須有一個照亮整個文章的」主題」。這個「主題」常常是一個教學理論中已經在談起、討論的問題,這個」主題」是所敘述的教學事件中產生、蘊含著的,而不是將某個理論問題作為一個」帽子」,然後選擇幾個教學案例作為例證。
附教育優秀敘事一例:
教師要善於及時發現課堂中生成的問題
今天我聽了一節練習講評課,練習講評課到底該如何上這里暫且不說,我要說的是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善於發現問題實在是太重要了。
講的是閱讀初一下《未選擇的路》完成課文練習:
第二個問題是「請你說說關於路的一些名人名言?」
學生1: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魯迅
學生2: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路安在?-----李白
學生3: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應該說學生回答得都很不錯,初一的學生能作這樣的回答,可見課外是作了精心准備。
接著一個學生站起來說:追求真理的路,本是人類共同的(理想)……(沒聽清楚)。老師一聽,覺得很陌生,於是就問:「是誰說的?」這個學生一時答不上來,下面是一片鬨笑聲。
我感到非常遺憾!
遺憾之一:是這一位學生沒有說:「是我說的」。我們的學生進入幼兒園起就灌輸要當聽話的好孩子,強調的是整齊劃一。這使我想起《讀者》2004年第4期上有一篇文章叫《保護好你孩子的天賦》,文章通過對1979年中美小學教育的考察,做了以下比較,得出了一些簡單的結論:
美國:
1.每個學生無論成績好壞,能力優劣,都趾高氣揚,躊躇滿志……
2.小學二年紀的學生加減乘除還在掰手指頭,就整天鬧著要創造發明,想著把地球調個頭……
3.美國小學重視音體美,輕數學……
4.小學課堂幾乎處於失控狀態……
中國:
1.中國小學生課堂上把手放在胸前或背後,老師發問才舉起右手……
2.中國有一種作業叫「家庭作業」……
3.中國把考試分數最高的學生稱為最優秀的學生,並頒發證書,而其他人沒有……
4.中國小學生起得很早,7點鍾的時候,大街上最多的是學生……
文章最後的結論是:中國小孩是世界上最勤奮的學生,也是起得最早的,他們的分數是世界上任何學生都比不上的。但,20年過去了,美國培養了幾十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的科學文化遠遠走在中國的前面。
我們的學生就是不敢說「是我說的!」,缺的正是美國孩子那種自以為是的自信和躊躇滿志的敢說敢想;也許這位學生有這樣的想法,但就是不敢說出口。難怪上海師范大學現代教學技術系研究生導師黎加厚老師經常說一句話:我們中國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在幼兒園的時候就被消滅掉了!
遺憾之二:是這位老師沒有鼓勵他說出來,更沒有阻止學生的鬨笑,或者對學生的鬨笑加以引導和討論。
教師沒有這種意識,一種鼓勵學生敢於發表不同意見的意識,這位學生的回答顯然與眾不同,即使不敢肯定是自創的,但與眾不同是可以肯定的,教師就要鼓勵他說出來是誰說的,如果說「是我說的!」,那就更了不起,保不準我們班裡將來會出一個或者幾個名人?誰敢說我們這位同學將來一定不是名人呢?我們從小就應該有這種自信,應該為這種自信鼓掌!這是一個多麼有發揮價值的問題。
教師也沒有對學生的鬨笑加以引導和討論,學生的鬨笑是明顯地傷害了學生,打擊了學生的自信,我們學生之所以不積極參與活動,不敢發表獨立的見解,很重要的原因不盡是怕教師批評,而是怕講錯了被同學恥笑,講對了是英雄,講錯了就成了被恥笑的對象,因此寧肯不說。即使從保護學生的自信與發言的積極性出發,教師也應該設法阻止學生的鬨笑,或者加以引導討論,讓鬨笑者明白這位學生的可貴之處以及自已的不是。
可惜我們這位教師沒有這一種意識,由此看來,教師最可貴的是要善於及時發現課堂中生成的問題。記得一位偉人說過: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
Ⅲ 小學體育教師的教學風格有哪幾種
一、能力綜合:小學全科教師的專業屬性特徵
「小學全科教師」作為一個學理性概念的正式提出在中國,目前在國內為數不多的研究中,一般認為小學全科教師是由具備相應資質教師的教育機構專門培養的、掌握教育教學基本知識和技能、學科知識和能力結構合理、能承擔國家規定的小學階段多門課程的教學工作、從事小學教育教學研究與管理的教師。按照這個定義,為區別於傳統的分科教師,小學全科教師的特殊規定性往往被界定在勝任小學階段多門課程的「全科教學」能力上。但是,「全科教學」是否足以成為小學全科教師質的規定性呢?
(一)認識誤區:當前我國全科教師是農村小學教育應時之需下的「被全科」
與西方不同的是,我國小學全科教師的實踐並非完全是社會經濟與教育理念發展的產物,相反,其最早的政策設計與實施大多集中於中西部地區,是農村小學教育現狀的應時之需。2006年,湖南省實施「農村小學教師定向培養專科計劃」,首次提出培養五年制專科層次的「全科型」小學教師。由此肇始,江西、貴州、重慶、廣西等省(自治區)相繼把培養全科師范生作為解決農村教育現實困境的突破點,並逐漸將其學歷層次提升至本科。
全科教師首先面向農村小學成規模定向培養,一方面是因為我國農村地域遼闊、地形復雜、居住分散,使農村小學點多面廣,而且規模小,尤其是中西部地區,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龐大的農村人口流動使本地常住人口減少,學校生源也直線下降,許多學校不得不採取「小班化」的教學組織形式。而另一方面,農村小學師資缺乏、年齡老化,且學歷層次、學科結構不合理,以至跨年級、跨年齡教學的現象十分普遍。由於「目前很多農村小學和教學點的教師實際已經充當著『全科教師』的角色,一個教師身兼多個學科教學任務的情況非常普遍」。因此,相關省市在定向培養全科教師時,主要目的就是解決師資短缺的問題,尤其是解決「音體美等小學科專業師資缺乏」的問題。在這一背景下,「全科教學」被視為小學全科教師崗位勝任力的主要特徵,小學全科教師也往往被簡單地描述為「語數外通吃、德音體美全扛」,或者「樣樣通、科科行」。
審視「全科教學」特徵下的農村小學全科教師,某種意義上是一種「被全科」,其教育實踐在本質上仍然是「分科教學」,因為它所依託的課程形態仍然是相互割裂的學科課程,所追求的價值存在仍然是各個學科邏輯知識體系的縱深傳授,只是在任教科目上有數量的增長而已。這種「全科教學」定義下的全科,並沒有在傳統分科教學之外建立起對小學教育、小學教師角色的獨特理解,也沒有基於自身教育哲學而設定的教學組織形式以及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它只是當前我國農村教育應時之需的一種誤讀。
(二)理念溯源:「綜合能力」是西方發達國家小學教師的專業核心素養
如果「全科教師」的核心素養並非「全科教學」,那麼什麼又是其區別於傳統分科教師的質的規定性呢?溯源國際范圍,發達國家雖然沒有明確提出小學全科教師這一概念,但一般都是採用小學師資全科培養與實踐的模式。如美國在「博雅教育」的傳統下,十分注重小學教師通識能力的養成,並明確提出初等教育教師以承擔多學科教學為原則;法國認為小學教師應該是多才多藝的,小學教師進行資格認定時要考查其多科教學的能力;英國小學教師是不分科的,要求能勝任全國統一課程中任一學科的教學;德國要求師范生必須掌握執教學科與相鄰學科的關系,能夠從事小學綜合理科或文科的教學工作;日本則要求小學教師在國語、數學、手工、體育、音樂等領域都要擅長。
西方發達國家之所以採用小學師資全科培養與實踐的模式,是認為「小學教師是一種綜合性職業」。作為綜合職業的小學教師,他們需要勝任「包班制」的教學與管理。「包班制」是一種小班化的教育組織形式,每班學生數20人左右,由1~2個教師全面負責一個班級除音樂、美術等技能學科之外的其他學科。西方早期「包班制」的雛形,是希望在保持班級授課制優勢的同時也能有效克服其局限性而開展研究的結果,主要孕育於19世紀末出現的選擇法教學形式,如美國的巴達維教學法。到20世紀50年代,包班制已在美國小學占據主導地位,被認為是兒童中心教育思想在教學組織形式上的體現。以激活學生主體性為基點,「包班制」從教育觀念到教育行為都較班級授課制發生了深刻變革,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評價乃至於教學空間都得以重組。在這樣的教學組織形式下,小學教師的重要任務是將分裂的學科知識與兒童豐富的生活世界聯系起來,以「導航者」的角色、用「全景視角」引導兒童探究真實存在的生活世界。同時,在增強師生、生生互動的過程中,亦能以綜合而非割裂的評價發現、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因此,勝任「全科教學」——准確地說是「多科教學」只是小學教師的基本能力之一,而教師最重要的核心素養則是在一定寬度的知識上形成相關的「綜合能力」。
(三)未來取向:「走向綜合」是我國未來小學教師培養與實踐的發展趨勢
小學全科教師要走出「全科教學」的誤區,真正建立起自己的專業特徵,則應「走向綜合」。實際上,20世紀末21世紀初,在借鑒國際教育發展經驗及反思國內教育現狀的基礎上,我國小學教育已提出了綜合課程的改革走向,如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就提出課程結構要改變「過於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設置綜合課程」,課程內容要改變「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課程實施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綱要》同時明確規定「高中以分科課程為主」「初中階段設置分科與綜合相結合的課程」,而小學階段則應「以綜合課程為主」。適應綜合課程的改革需要,《小學教師專業標准(試行)》要求小學教師「適應小學綜合性教學的要求,了解多學科知識」和「了解所教學科與社會實踐、少先隊活動的聯系,了解與其他學科的聯系」。
從實踐層面來看,1989年杭州大學和賣魚橋小學首先合作開展了「小學低年級包班教育實驗」,實驗以「讓學生成為學習主人」為目的,探討通過支持型課堂氛圍的形成,寓教於樂,讓學生在「玩」中學,課桌椅也改變了傳統的固定行列,可以進行靈活的組合。實驗結果認為「包班制」對學生個性的最優化發展和學習態度、興趣、情感因素提高等長期效應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但也面臨著師資數量、質量以至教室布局等推廣實施的現實制約因素。
就目前來看,我國小學全科教師的廣泛實踐還主要是面向農村教育,但隨著經濟發展以及適齡入學兒童的減少,小額包班制已逐漸成為可能,上海、杭州、南京、深圳等地於近年相繼啟動了「包班制」的教學探索。因此,小學全科教師不僅是解決農村教育的應急之策,也是未來我國小學教育的改革之路。但作為卓越教師培養目標的小學全科教師,已不能再簡單地界定為勝任「全科教學」,它在價值訴求及能力特徵上都被賦予了更為豐富和獨特的內涵。
二、回歸啟蒙:未來小學教育改革的價值訴求
如果課程綜合、能力綜合是未來我國小學教育及小學教師的發展趨勢,那麼我們有必要對其存在價值的合理性進行論證,而這種論證應建立在對小學教育特徵及小學教師角色的反思與再詮釋基礎之上。雖然研究者和實踐者均認為教育應以人的身心發展規律為依據並以促進人的發展為目的,但在我國現有的教育體制中,依然缺乏對受教育者在不同學段身心發展特徵及其發展任務的清晰分辨與定位。學生從小學開始,一直到大學,都被納入知識邏輯體系傳授的軌道中,知識,更多的是文本知識獲得被作為教育目的,而「人的發展」這一根本任務則被遮蔽了起來。小學全科教師的價值訴求就在於重新回歸「人的發展」,理解和尊重小學階段在人生發展中獨特的啟蒙地位與作用,立足於「整個孩子」的心智與德性開發,為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在全科教師的視野里,「小學教育是全面素質性、基礎素質性、綜合素質性的教育」。因此,小學要提供的教育,不只是割裂了的、碎片化的文本知識教育,而應是一種整體性的啟蒙教育,這種啟蒙教育不僅是關於「生活世界」的知識啟蒙,同時也是興趣的啟蒙與人性的啟蒙。
(一)知識啟蒙:立足生活世界
真實的「生活世界」是立體而豐富的,它並不是任何一個學科,也無學科之分,不同學科只是詮釋了世界的不同部分或者使用了不同的詮釋方式;知識本身是沒有價值的,它只有在詮釋和改造「生活世界」的過程中才能獲得自身的價值。將人類在漫長歷史中積累的各類直接經驗整理為間接經驗,轉化為知識並進行傳承、發展是學校教育的主要功能,而將知識學科邏輯化則被認為是一種更有效的傳承路徑。
但這一傳承過程所出現的問題是,學科知識漸行漸遠,逐漸遠離了真實的「生活世界」。在小學,我們用成年人的思維方式來設計課程與教材,「課程被『剁碎』,一次讓兒童學習一塊,以為兒童得到所有的單獨碎塊以後,就會有了整體。這樣,兒童的學習只是努力記住了別人對經驗結果的敘述」。學生最終獲得的只是「書本」和「文字」的知識。而知識從哪裡來?為什麼要學習知識?知識和生活有何關聯?怎樣才能用更多的知識理解和改造更豐富的世界……這些在啟蒙階段本應予以回答的問題卻統統被懸置了起來。其結果是,學校並沒有將學生引至世界本源與發展的探尋之路,卻造就了「腦力消耗,神經衰弱,獨創力麻痹,對於周圍事實之觀察力遲鈍,並在那種競爭名次的狂熱中使理想的精神遭到衰滅的學生」。
因此,回歸啟蒙教育的小學,應用「有機的課程」代替各門學科堆積而成的課程,這些課程不是割裂、孤立的存在,而是彼此關聯,為兒童構建起一個關於世界的、豐富的立體圖視;它們尊重兒童的身心特徵與現有經驗基礎,能夠與兒童真實的生活以及現代社會、科技發展密切聯系起來。對兒童而言,這些知識不是不言自明的存在,也不是毫無意義的存在,而是以問題為中心,能夠整合起來並解決現實困惑,為他們打開通往「生活世界」背後秘密的一扇大門。
(二)興趣啟蒙:激發主體自覺
如果知識啟蒙需要我們回答「教什麼」,那麼興趣啟蒙則需要我們回答「怎麼教」。當我們為兒童打開認識「生活世界」的大門時,其本身的方法不應是枯燥、乏味的,而應足以激發其興趣,使其對周圍事物產生主體自覺的參與和探究意識。
筆者曾走進小學調研,很多一線校長都談到小學作為人生啟蒙的第一步,孩子們萌發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以及「參與」的意識很重要,也即需要對世界、生活、新事物有「興趣」。同時,縱觀中外教育史,很多兒童教育家都十分關注兒童的「興趣」培養,因此,興趣啟蒙應是小學的重要任務之一。一方面,興趣是影響兒童知識學習深度與專注度的重要因素,也是影響其未來發展方向的持續的內生動力。「只要喚起學生的興趣,孩子的天賦素質便能得以發展,他們的愛好、才能、志向、稟賦就能得以確立。」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使人厭倦就是教學的最大罪惡」。另一方面,小學也是個體興趣的重要發展期,兒童對周圍事物充滿好奇、喜歡探究是人類早期適應環境的必然選擇。蘇霍姆林斯基認為,人的內心有一種成為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需求,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兒童就其天性來講,是富有探求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發現者……孩子精神生活的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具有強烈的求知慾」。教育所要承擔的責任,就是順應兒童的這一天性,幫助兒童發現探究的樂趣,並發展其在某些領域所具備的特殊潛力,實現自我設計與自我超越。
因此,回歸啟蒙的小學教育,學生不再是被灌輸的對象,教師也不再是教學內容的權威傳授者和教學過程的單方控制者。教師所要做的是創造一種自然的、批判性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學習中參與問題提出與解決的全過程,體驗成長的困惑與快樂,產生對所處世界廣泛的好奇心,從而開啟其積極的思維、智慧和潛能。
(三)人性啟蒙:發展健全人格
「使人發展成為人」是教育的終極目的,而人性是人之所以成為人的根本。教育所關照的人,不是學科知識所割裂的、以學業成績為唯一評判標準的單向度的人,而是具有健全人格的「全人」。在教育史上,無論人們對於人性本善、本惡還是非善非惡存在多少爭議,但在教育應使人「向善」這一問題上始終是一致的,所謂「育,養子使作善也」,就突出了人以及人的教育的倫理本性。
小學是個體接受學校系統教育的起始階段,也是人性萌芽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人的性格開始養成、品格開始塑造,人性發展就「如同種子,不長成香花,就會成為毒草」。中國古人所言「從小偷針、長大偷金」,很形象地詮釋了人性萌芽對於未來人生軌跡的隱含意義,而這種軌跡亦將會在長遠的意義上影響到未來世界的形成方式。因此,「我們必須要知道如何去喚醒沉睡於兒童靈魂中的人性」。
關注兒童心靈、洞啟其人性需要提供一個「有準備的環境」,使「兒童在『有準備的環境』下藉助『吸收性心智』來達到『精神或心理胚胎』的不斷完善」,換言之,「兒童利用他周圍一切塑造了他自己」。這個「有準備的環境」需要為兒童提供愛、溫暖、理解、關心、禮貌等良好的成長生態與營養源,這本身對教師的健全人格和專業情意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就教育的內容與方式而言,則要求教師不僅能進行學科知識技能的傳授,亦能關注兒童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同時能突破學科本位,在跨學科領域里以人文關懷的方式促進兒童的德性與心智同步發展。回歸啟蒙的小學教育,任何學科都不應是孤立的知識存在,而應是關切人類安全與幸福、能以兒童理解的人性方式的存在,這是因為「一切科學對於人性總是或多或少的有些關系,任何學科不論與人性離得有多遠,他們總是會通過這樣或那樣的途徑回到人性」。
三、「GSP」能力:勝任啟蒙的全科教師素養願景
綜上所述,開端於我國中西部,為解決我國當前農村教育困境而定向培養的小學全科教師,在走向以啟蒙教育為主旨的未來卓越小學教師培養目標時,其內涵已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未來的卓越小學全科教師,並非只是追求教授科目上的「全」,更重要的是他們要能適應基礎教育改革與小學啟蒙教育發展的需要,能以「全人理念」和「全景視角」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基於這樣的素養願景,我們可以嘗試從通識能力、學科能力、專業能力三個維度,構建小學全科教師自身的「GSP」能力模型,以描述其崗位勝任力的基本特徵。
(一)通識能力:理解世界與他人的敘事想像力
「G」指通識能力,它是以「育人」而非「制器」為目的,培育兒童成為素質全面、人格完善的公民所應具有的能力。通識能力要求教師在面對學生源於生活世界的各種困惑與興趣時,能以足夠豐富的知識進行回應,這樣的知識不必是精深的,但應該是廣博的。
同時,僅僅是知識視域的擴展尚不足以形成通識能力,兩千五百年前,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就說過:「知道很多事情並不一定就能了解。」對全科教師而言,通識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的知識寬度上沉澱形成人類的「敘事想像力」,即具備足夠的智慧以閱讀別人的故事,能通過另一個人的眼光觀察世界的能力。只有具備這樣的「敘事想像力」,我們才可能走出狹隘的自我視野,建立起對世界豐富性與復雜性的理解,以及對他人的認知與同情。
培養「敘事想像力」是兒童發展、人性啟蒙的重要任務,而小學生獨特的向師性和依賴性,決定了教師在其成長中扮演著言傳身教的關鍵角色,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能夠形成以「敘事想像力」為內核的寬闊思維、氣度以及人文情懷,在教育教學活動以及與兒童的日常交流中,能以自然潤化的思維方式、言行舉止引導兒童在整體世界——而非自我的視野中認識自我,正確理解自己與他人、自然和社會的關系,建立起參與社會、承擔責任的意識以及正直、同情、仁愛等美好的品性,以濡染兒童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發展成為具備完整人性的「人」。
(二)學科能力:多學科的跨界詮釋與重構力
「S」指學科能力,是全科教師從事小學教育教學活動所必須具備的學科知識以及相關能力。學科能力上的「全」,並不是要求全科教師均衡掌握小學各學科的精深知識。實際上,小學教師也很難在所有學科領域都達到精通,尤其是音、體、美等技能學科,即使是發達國家以及我國台灣地區,在實行包班教學的情況下,四年級以上的班級也往往配備有專門的單科教師。
因此,所謂學科能力上的「全」,更重要的是形成與啟蒙教育相適切的、綜合性的知識結構。這種綜合性知識不只是簡單的文理交叉,也不只是對知識總量做簡單的加法,而是要形成一種多學科的跨界詮釋與重構能力。這種能力要求全科教師能以「全景視角」打破學科壁壘,以社會現實問題或技術實踐問題來整合、詮釋知識,以對小學生進行整體性的知識啟蒙。目前我國小學全科教師人才培養尚處於起步階段,在其職後專業發展政策支持環境(如職稱評審)尚未成熟的情況下,其學科能力可預設為「1+1+N」,即系統發展「1」門語文或數學學科能力,並以此為核心分別形成較強的文科綜合與理科綜合能力;選擇發展「1」門技能(音樂、體育或美術)學科能力,形成初步的技能特長和相關的鑒賞、應用能力;全面了解「N」門與小學教育教學相關的各學科知識,能滿足基於小學生認知水平的、探究整體世界需要的綜合教學設計。
(三)專業能力:勝任全人啟蒙的教育創造力
「P」指專業能力,是全科教師專業化水平的重要標志,是其區別於其他職業的主要特徵,具體內容是以教育學、心理學為基礎的教學、研究與管理能力,即「TRM」能力。
無論是分科教師還是全科教師,「TRM」都是其作為教師的重要專業特徵。作為全科教師,其同時還應以更為豐富的「全景視角」發展自己的教育創造力,為兒童的「全人」啟蒙營造更為完整的成長生態。因為包班教學組織形式下的師生、生生互動將更為密切,並產生更為深刻的群體之間的相互影響,全科教師應具有更強的班級文化建設意識與能力,以積極的班級文化氛圍促進兒童的身心和諧發展。在突破單一學科視野之後,全科教師應具有對學生進行全面評價以發現、發展學生多元智能的能力。同時,針對小學生的認知、情感特點,如對教育、教學活動的外在表現勝於對內容本身的興趣,全科教師應提升自己的教育親和力、感染力和藝術性,發展自身在兒童教具、玩具製作和游戲創編等方面的創意能力,以勝任兒童興趣啟蒙的需要。
Ⅳ 急求一篇關於老師的作文 敘事的
我要感謝媽媽,因為她歷盡千辛萬苦把我帶到這個世上;我要感謝爸爸,因為他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幽默神」,帶給了我無數的歡樂;我要感謝同學,因為他們帶給了我莫大的幫助;我要……但我最想感謝的是曾經教過我五年級的語文老師——溫老師。我永遠望不了老師對我的關心與幫助……
記得剛上五年級的我,還是一個膽怯的女孩,根本無法像別人一樣,與同學快樂地交談。直到遇見溫老師,我的血好像大海的波浪滔天,不斷地沸騰。也許是老師的面孔和藹可親、也許是老師講課很活潑吧,我突然好想舉手發言,暢講一番。渴望擊倒了害怕,我講得生動具體,贏得了同學們的一片掌聲。老師叫我坐下後,親切的問了我一句:「你叫什麼名字?」我的臉立刻紅了,但心裡卻高興地飛上天去:因為老師問我名字,表明已經對我有好的印象啦!最後,我想:既然是老師,就應該想成是一家子嘛!於是,我大聲地說了一聲:「陸燕儀!」
在作業本,老師第一次給我的評語是;燕儀,基礎扎實的你,老師記住了!我想:老師,我愛您!我爸爸也是親切地叫我一聲:「燕儀!」現在,您也這樣叫我,突然覺得有一股暖流向著我沖來……
但是,老師也有批評過我。因為我寫的字退步了,老師問我:「是我教你教得不好嗎?」我連忙搖頭,說:「不,不是!您說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我都聽得入耳!」「那就是你的問題嘍!」老師立刻皺起眉頭說。我無言以對。「認真點,專心點!」老師說。我說:「哦!」走出辦公室以後,我很想哭,因為作為一個好學生,是不應該被老師叫到辦公室去批評的。但是,我又想:老是只是關心而已,對我說了幾句話,還不是為了我好嗎?我幹嘛要哭呀!我應該高興才對呀!這時,眼淚好像退潮一般退了回去,我也高興地回到了教室。
期末考完試後,我驚奇地發現語文考了96.5分!看到這個蠻高的分數後,對自己是百分百滿意!但老師卻說:「要不要打你4下,考得那麼低分!」搞得我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回到家後,我把事情告訴給爸爸,爸爸說:「是呀!打你是對的。為什麼滿足於現狀呢?你要永遠不滿足,只有這樣才能爬得更高呀!」我恍然大悟,老師真是用心良苦啊!
啊!老師,您的愛就像水一樣毫無雜色,一樣平凡又不可缺少呀!您知道嗎?我多麼想輕輕地摘下一片天,可它是那麼遙遠,怎能比得上您的和藹;我想輕輕扯下一朵雲,可雲兒怎能比的上您的純潔;我想輕輕摘下一朵花,可它怎能比得上您給我的人生點綴的絢麗多彩呢?最後,我想說一句:「感謝您, 老師!」
或
有一種淚水獻給老師
5月12日,一片沉重的黑色。但就是在廣袤的暗夜裡,也有星星點點的燭燈,微弱但清澈,讓人仰望。黑夜中的人,才如此行色匆匆,一路向前。
袁文婷,26歲,什邡市師古鎮民主中心小學教師。地震當時,教室里的孩子都嚇得呆坐著,不知所措。清麗,而瘦弱的袁文婷,一次次地把學生從三樓抱下了一樓,當她最後一次沖上三樓時,樓房完全垮塌。事後,曾經的暗戀者發帖訴說了對這個"冰冷的美人"的追思:我只恨當初沒有勇氣和你說上一句話……
苟曉超,畢業於西南大學,以全縣第一名的公考成績,到偏僻的通江縣洪口鎮永安壩村小學任教,今年24歲,本命年。5月12日,在他第三次沖到頂樓去救班上的孩子,教學樓的一根橫梁砸了下來。事後,許多人才知道,當天,也是他剛舉行完婚禮後上班的第一天。
瞿萬容,21歲綿竹市遵道鎮歡歡幼兒園老師,用後背牢牢擋住一塊垮塌的水泥板,讓孩子獲救。孩子的母親跪在廢墟前哭喊"瞿老師":去天堂的路上一路走好。王周明,27歲,什邡市紅白鎮中心小學二年級老師,湯鴻,26歲,紅白鎮中心小學一年級老師,各自都是在救出10多名孩子後犧牲。汶川縣映秀小學四年級老師嚴蓉,救出13個孩子後,教學樓全部塌了下來。而她只有1歲半的女兒雯欣,成了孤兒……
本來,最不願意看到的,就是他們的犧牲。"如果不去救孩子,就絕對不會犧牲。"倖存者一遍又一遍地哭訴。但是這個"如果",在袁文婷、苟曉超他們的心裡,是一種恥辱。所以,他們的犧牲卻隱含了一種必然性——越是有責任感的老師,在不可抗的大災當時,他們本能守望的位置,離死神也是越近的。
長歌當哭。在大雨滂沱的初夏,他們的屍身,成了一個漫長的冰冷。他們的QQ頭像,再也不會亮起。他們的唯一收成,是幾行還不懂得節制的淚水。筆者意外地發現,在汶川大地震中犧牲的,年輕老師很多,而且大多是輿論中經常批判的沒心沒肺的"80後"——就在初夏的時節,以初夏的年齡。
師德的丟失,看來是一個偽命題。它不過是在浸淫著"教育買賣論"的功利現世,暫時蟄伏了起來。它的魂魄,一直都縈繞在上空,象古老的工匠,站在了陽光和陰影的截面上,成為一道光線的柵欄。在牧神的午後,歡快的麥田是孩子們的,而陰霾無法覬覦。最艱難的時候,它燃燒得最壯烈。
塵世中,最寶貴的是生命。誰把生命讓渡給了別人,而自己化成一捧黃土?被救了的孩子,幼嫩的心裡將永遠記住,在塵世之外,還有一個地方叫天堂——在那裡,令人淚流滿面的高貴生命,不再如煙花一樣短暫。被救了的孩子,小手牽得更緊,在無數慈航中,不會忘了有袁文婷、苟曉超老師的那一個。
怎樣?!
Ⅳ 2015年度幼兒教師自我敘事
幼兒園教育教學常規管理工作是推進保教工作的關鍵,做好教育教學常規管理是提高保教質量的最基本的前提和保證。本學期,我園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在上級 主管部門的關心支持和在園長的精心指導下,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重心,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為依據,扎實基礎、追求優質,凸顯特色,不斷優化幼兒園一日活動,在提高幼兒整體素質、不斷提升幼兒園保教質量上又跨出了堅實的一步。回憶一學期來的工 作,有辛苦的付出也有成功的喜悅,現將一學期以來在教學管理工作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績總結如下: 一、強化日常管理,提高工作實效 本學期,我們認真執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與《泰州市幼兒園一日活動常規實施細則》的精神,真正讓一日活動更加合理、科學。 首先,抓好各類計劃的制定與實施。學期初,我們組織各年級組深入學習《綱要》《指南》,根據各領域的教育要求和年齡段幼兒的發展目標,在園長室的指導 下,以省編教材為主幹,同時整合其他教材的優秀課程,以及我園多年積累的園本課程資源,形成本年度教育教學計劃。其次,注重對各班《一周活動計劃安排表》 制定的檢查與指導,要求老師們在制定周計劃時,做到科學合理地安排一日活動,保證幼兒每天1小時戶外體育活動、2小時戶外活動、3小時游戲活動。同時,幼 兒園根據實際情況,制訂了《戶外場地安排表》、《專用活動室安排表》,園領導採取每日例檢、隨機抽檢的方式對各年級組、各班一日活動開展情況、計劃執行情 況、備課情況進行檢查,並作好檢查記錄,檢查結果在每周周前會議上評議,從而促進教師在活動中盡量多給幼兒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保證幼兒每天有適當的自主 選擇和自由活動時間、保證幼兒在集體活動中的積極參與……在這種和諧優化的教育情境中,每個幼兒的創造性都能得到保護、受到重視,師生關系進一步和諧,從 而使幼兒在愉快的氛圍中有所收獲、有所進步。 第二,認真執行聽課與評課制度。為加快我園師資隊伍建設,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培養和造就一 批骨幹教師,促進我園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和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本學期,我園繼續認真執行聽課、評課制度,推門聽課、集體觀摩聽課、師徒互相聽課等形式 有機結合,即興點評、骨幹教師點評、小組評議多種評議活動,幫助教師提高對教學活動的組織、反思能力,全面推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隨堂課)本學期, 領導班子成員聽了分管年級組內每一位青年教師的隨堂課,並從活動設計、課堂組織、師幼互動等方面進行了針對性的分析和評價,對存在的不足之處提出改進意 見,對隨堂課不合格的老師實行「回頭看」的辦法,切實幫助青年教師提高了課堂教學能力。 (2)開放課)4月份,我園小班、中班舉行了家長開放日活動,在家 長開放活動的准備過程中,我們重視開放課的試教與完善,組織教師互相聽試教課。經過組內教師的評課、磨課完善後,由園長室聽課把關。這樣,全園小班和中班 的30多位老師的開放課都經過了至少3輪的試教與修改,成熟完善的課堂教學給參加活動的家長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有效提高了老師們的業務能力。 二、深化教育科研,提高辦園品位 為了強化「教科研興園,教科研興師」的意識,作為「全國教科研先進單位」、 「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基地幼兒園」,我們注重以教育科研為抓手,通過規范、務實的研究,不斷提高幼兒園保教質量,提升幼兒園辦園品位。 (一)我園開展「講課程故事」研討活動 為了深入推進省「十二五」規劃課題《課程故事促進教師專業自覺的實踐研究》的深入研究,3月31日的周前會上,一幼分本部、中虹兩個會場分別開展了講課 程故事研討活動。活動中,老師們「說故事」、「議故事」、「析故事」,活潑、流暢的活動安排將《在課程故事中促進教師專業自覺的實踐研究》的課題研討推向 了一個高潮。 「講故事」環節中,由各組推選出的7名教師代表分別進行講述。雖然她們的講述風格各異,但都有精彩表現)吳輝霞老師講述了 發生在繪本教學中的故事《哈哈哈,太好笑了》,她繪聲繪色、惟妙惟肖的講述把故事演繹得鮮活生動;李婷婷老師講述的課程故事《小名片 大智慧》發生在閱讀區活動中,在ppt背景圖片的襯托下,她的講述使聽者彷彿置身於故事場景之中;還有《快樂的旋轉》《沒有錯事的氣球》《沉浮的秘 密》…… 「議故事」環節中,老師們根據要求6人一組,分別就「講述者的內容中有『故事』嗎?」「故事中的情境、人物、情節是什麼?」 「故事中老師有理念上的沖突嗎?課程實施是否進行調整了?」「認為好的課程故事應該怎麼寫?」四個問題進行了認真的討論。只見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心中的 想法在此暢所欲言地表達,思維的火花在這里激情地碰撞。另外,在集體討論交流的基礎上,各組還分派代表到講台上向大家匯報了講述了本組討論的結果。 最後,唐翠萍、曹霞副園長帶領大家一起進行了更深更精更準的「析故事」環節,給老師們深入淺出地進行了《如何撰寫課程故事》的精彩講座。講座中,她們首 先圍繞「有沒有故事?」「課程故事與教育案例、教育敘事的區別?」「課程故事有何特點?」三個問題向大家進行了介紹。接著還著重講解了課程故事寫作的幾大 要求,即真實客觀、蘊含有意義的沖突、具有情節、有問題性。 在對課程故事「聽、議、析」的三步曲中,老師們且聽且想、且思且語,逐漸明晰了對於「課程故事」的概念,更好地了解了「寫好課程故事」的撰寫要求,為我園規劃課題《在課程故事中促進教師專業自覺的實踐研究》往縱深發展打下了基礎。 (二)全員參與,開展科學游戲研究 根據幼兒園教科研工作部署,近期,一幼本部組織全體教師開展「科學游戲教學研討」。 研討活動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是搜集內容,由各班老師搜集、整理適合本年齡段幼兒的科學游戲,經過大家的積極參與,共獲得27個科學游戲創意;第二 階段是設計教案,在搜集內容的基礎上,老師們經過交流、評議,選出了《連連看》、《有趣的火車軌道》、《水的傳遞》、《神奇的海綿寶寶》等9個有新意、探 索性強的科學游戲進行教案設計;第三階段是實施活動方案,5月初,各年級組以「一課三研」的方式實施活動方案,同年級組的老師積極參與聽課、評課,午休 時、放學後,老師們不知疲倦地為改進活動策略、完善活動過程進行認真的研究和討論。 深入的實踐與研究,帶給幼兒的是充滿挑戰、激發探索 的豐富活動,帶給老師的經驗的積累、專業的提升。在第五屆沿江六縣市科學教學觀摩研討活動中,我園大班科學活動《連連看》憑著巧妙的過程設計、生動的師幼 互動給與會代表留下深刻印象,在共同體送教活動中,該活動和小班《神奇的海綿寶寶》獲得共同體幼兒園老師的稱贊與好評。 (三)一幼前進分園開展泰州市「十二五」規劃課題方案解讀活動 2月24日下午,一幼前進分園組織全體教師進行了泰州市「十二五」規劃2014年度一般立項課題《借用生態化體育游戲發展幼兒體能的實踐研究》的課題方案解讀活動。 此課題方案是結合我園「快樂運動、健康成長」特色而確立的,課題主持人為副園長蔡衛鳳,所有教師都參與研究。蔡園長首先帶領大家一起從課題的選題設想、 研究價值、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等多方面逐項研讀了課題報告。通過研讀,老師們更清楚地了解了本次課題的核心概念「生態化體育游戲」的內涵,即將幼兒與環境 之間有機融合,利用最自然、綠色、樸素的材料,通過豐富多樣的組織方式,給予幼兒愉快的運動體驗,幫助幼
Ⅵ 中小學教師如何撰寫教育敘事——校本研修專題之三(上)
它是當今世界課程改革背景下廣泛流行的一種教育科研方法,近十年來也頗受我國教育界關注,一線教師和研究者也樂於使用。但是對於農村學校尤其小學教師來說,還存在一定的誤區:其原則、特點、操作策略如何?它與教案、教學設計、教學隨筆、教育論文、教學案例等幾種文體的寫作有什麼不同?究竟怎樣的教育敘事才是優秀的?為此,本人不揣淺陋,再談校本研修專題之二——教育敘事——的撰寫,以便釐清,有裨益於同仁。 一、什麼是「教育敘事研究」概念(一)敘事與教育敘事「敘」是敘述,「事」即故事。合言之,敘事(narrative)就是陳述人、動物、宇宙空間各種生命事物身上已發生或正在發生的事情。教育敘事(narrative in ecation)是從文學敘事遷移到教育研究領域中的一種方法。教育敘事就是「講教育故事」,講述敘事者親身經歷的教育故事。它是以敘事、講故事的形式記錄自己的教育實踐、教育生活中發生的各種真實鮮活的教育事件和發人深省的動人故事,表述自己在實踐過程中的親身經歷、內心體驗和對教育的理解感悟。(二)教育敘事研究將敘事研究運用於教育領域,就是教育敘事研究(narrative research in ecation)。最初起源於20世紀70年代的西方教育研究領域,經過80年代加拿大的幾位課程學者的大力倡導,至90年代末開始引起我國教育研究者的關注,並被逐漸運用於教師的教育教學經驗研究中。教育敘事研究又稱「教育故事研究」,是由研究者(「我」,多數情況下是參與行動研究的教師本人,下同)以第一人稱的方式敘述自己研究過程中所發生的一系列教育事件。其實它是自己對自己的研究,「是一種平民的思維和話語方式」。除了敘述之外,還要進行反思、評析,是「講教育故事+反思或評析」。它是研究者採用「講故事」的方式「敘述」自己的教育故事,實質是「反思」自己的教育,即「以敘事的方式反思並改變自己的生活」。 因此有人認為,教育敘事研究就是敘事化的教學反思。由於教育敘事研究是為改進教師的日常教學生活而進行的「行動研究」,因此也有人將它稱為「敘事的行動研究」。可見,所謂的教育敘事研究,簡單地說,就是指以敘事的方式開展的教育研究。它是研究者通過對有意義的教學事件、教師生活和教育教學實踐經驗的描述和分析,發掘或揭示內隱於日常事件、生活和行為背後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和教育信念,從中發現教育的本質、規律和價值意義。宏觀上,它還能以此改進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以更鮮活的形式豐富教育科學理論,促使教育政策的制定與實施更加完善和靈活。這里需要指出的是,開展這種研究活動就叫教育敘事研究,若將教育敘事研究活動撰寫成論文,就稱為「教育敘事研究報告(ecation narrative study)」,人們習慣將兩者都簡稱為「教育敘事」。如《安慶市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手冊》中規定的「教育敘事」這一文體其實就是指「教育敘事研究報告」;本文標題亦然,後文中除大、小標題之外有時也簡單稱為「教育敘事」。二、教育敘事研究的理論策略既然教育敘事研究對象是教師的教育活動,那麼它必須具備「有意義的校園生活、教育教學事件、教育教學實踐經驗的描述與分析」的內容和特點。(一)教育敘事研究的內容1、學習理論、積累經驗。學習有關教育敘事理論——理論支撐,這是研究前提,也是激發教師智慧的源泉、提升敘事研究的奠基石。積極關注教育經驗、關注學生每一天的發展變化,注重教育敘事的方法研究與運用。2、研究教師的教育活動。研究教師的教育思想,尋找教師生活故事中所蘊涵的教育理念。研究教師豐富多彩、絢麗多姿的教育活動,不斷提升自己的水平,並由此帶來教育的整體升華。3、研究教師的教育對象。研究學生的認知與情意特點、人格特質,研究學生的年齡特徵、個性差異、身心規律,研究學生感興趣、常思考的學習活動等。(二)教育敘事研究的分類與層次根據不同的視角可將教育敘事研究分成不同的類型。1、教育敘事研究的類型。根據教育行為涉及對象,分為教學敘事、生活敘事(管理敘事或德育敘事)和自傳敘事;根據教師行為,分為生活敘事、思想敘事、課堂敘事;根據敘事主體,分為個體敘事和群體敘事、自我敘事和他人敘事;根據敘事內容,分為教育行為者的思想敘事、教育活動敘事、教育行為對象敘事。2、教育敘事研究的層次。一個完整的教育敘事應包括敘述事件、反思事件和升華事件三個方面。據此,教育敘事研究也就相應分為三個層次:一是情景層(對教育、教學過程和細節的描述);二是經驗層(對情景知識的討論,對教育、教學經驗進行總結和反思);三是理論層(情景中的具體經驗在更大的教育、教學范圍內的普遍性意義和價值,如啟示、經驗、教訓)。(三)教育敘事研究的特點華東師大教授、博士生導師鄭金州指出:「教育敘事研究的基本特點是研究者以敘事、講故事的方式表達其對教育的理解和解釋。」教育敘事研究最顯著的特點,是以教師自我反思將教育實踐與教育研究有機地融為一體。1、敘述過去的教育故事:敘述故事內容是實際發生、已經過去的教育故事。敘述者既是說故事的人,也是故事中的角色。2、故事情節完整曲折:敘事談論的是特別的人和特別的沖突、問題,或使教育生活變得復雜的事情,是有曲折的情節、有意義的相對完整的故事,富於戲劇沖突。3、故事人物形象具體:特別關注敘述者的親身經歷,不僅把作者自己擺進去,把寫作的對象從知識事件轉換為人的事件,而且採用「心理分析」技術,對某個人或某個群體的行為作出解釋和合理想像。4、教育理念是歸納出來的:教育理論、教育信念是從過去的具體教育事件及其情節中歸納出來的,而不是演繹的。(四)教育敘事研究與相近文體的區別1、與教學論文的區別:表述方式上,教學論文以說理為目的,以議論為主,展開論證;教育敘事是以敘事為目的,通過故事說明道理,以記敘為主,兼有說明和議論。思維方式上,教學論文寫作一般是演繹思維、從抽象到具體;而教育敘事則屬於歸納思維,方式相反,從具體到抽象。2、與教案、教學設計、教學實錄的區別:教案和教學設計都是事先設想好的教育教學思路,寫在教之前,是對准備實施的教育措施、教學過程的說明或表述,是預期、不是結果;教育敘事則是對已發生的教學事件的反映,寫在教之後,是事實、是結果。教學實錄與教育敘事都是描述教學情境,但內容的詳略、描述的角度又有不同:教學實錄有聞必錄,它記錄整個過程的全部內容;而教學敘事則依據不同的主題有所選擇,甚至只是過程的某一方面、某一情境或某一片斷。3、與教學案例(研究)的區別:教學案例與教育敘事都是以故事的形式呈現,但兩者又有不同:教育敘事敘述的只有一個完整的故事,是個案;而教學案例則是教學的整合,在教育敘事的基礎上,以某個核心主題為對象,可選取若干個有典型意義的、不同角度的教學故事進行研究、反思和討論,是宗案。4、與教學隨筆的區別:兩者共同點是敘述教育情境,夾敘夾議,反映個人的思考。但教學隨筆寫作形式比較靈活,通常對教學活動有感而發,自由灑脫,屬於感性化的教育故事式的散文;而教育敘事所敘述的教學事件必須有典型性,蘊含一定的教學理念、教育思想,反思也較深刻,其理性色彩濃厚,具有一定的啟迪作用,能於平常中見深刻、於細微處見精神。三、教育敘事研究的操作策略教育敘事研究的操作過程其實就是研究者的具體設計並實施的過程。(一)確定研究問題教育敘事研究是有「教育」意義的問題:一是研究者對該問題確實不了解,希望通過此項研究獲得一個答案;二是該問題對研究者來說具有實際意義,是他們真正關心的問題。(二)選擇研究對象選好對象是確保研究順利實施的前提。需要研究者與被研究者的互動與合作。研究者要有靈敏的「嗅覺」,能細致入微地把握研究環境、研究對象;研究活動要得到被研究者的認同、理解與合作。(三)進入研究現場這是研究者獲取真實資料的直接來源。現場觀察教師的生活,理解教師做法的背景,進而把握教師的行為、觀念所賴以產生的深層原因。要善用慧眼發現和搜集鮮活的故事,並做好現場筆錄(有人形象地稱為「鋼筆錄像」),及時轉化為教育故事文本。(四)開展觀察訪談為獲取更多的信息,需圍繞研究問題開展觀察訪談。觀察力求客觀,避免「先見」或「預設」的干擾,要求研究者具備敏銳的觀察力、親和力;訪談力求開放,使被訪者能輕松思考並回答問題,以確保研究自然、真實。(五)整理分析資料從實際出發,力圖創設現場感,既要淋漓盡致地展現真實的教育生活,又要剖析現場各種信息,解析故事現象所隱含的重要價值。研究者應注重從所收集的大量資料中尋找出「本土概念」,即被研究者經常使用的、用來表達他們自己看世界的方式的概念,凸現研究的「個性」特徵,彰顯研究報告的「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