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窮人》這篇課文的講解
課文《窮人》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課文講的是漁夫和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後,主動收養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皇專治制度統治下的社會現實,表現了桑娜和漁夫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
背景資料;
德國首相俾斯麥建立的歐洲秩序 論保加利亞危機期間的俾斯麥外交 柏林會議後五年的時間里,德國首相俾斯麥建立了一個包括俄國、奧匈、義大利、 羅馬尼亞等國的復雜的同盟體系,歐洲的國際政治一時為俾斯麥同盟所左右,柏林成為歐 洲外交舞台的中心。1885年爆發的保加利亞危機卻使俾斯麥同盟瀕臨破滅的邊緣,本文擬就危機期間歐洲各大國間展開的激烈外交角逐,探究19世紀晚期歐洲大國外交和國際環境的某些特點。
(一)
普法戰爭後,統一而強大的德國在歐洲崛起,完成了對歐洲國際政治環境革命性的 改造,同時卻造就了困擾世界達一個世紀之久的德國問題:德國的天然優勢和其他歐洲國 家不接受這一優勢的矛盾。1戰敗不僅使法國失去了阿爾薩斯和洛林,剝奪了它在歐洲大陸 的主導地位,更大大惡化了它的地緣政治環境。這樣法國對德國來說就成為一個無法和解 的國家。法國單憑自身的力量難以對付德國,無論是為了自保,還是准備復仇,法國都需 要同任何與德國敵對的國家結盟。這就使得涉及德國的危機均會加劇,而很難局部化,因 此也就限定了德國外交的基本走向。在俾斯麥看來,孤立法國、維護歐洲現狀與保障德國 安全是一回事。俾斯麥面臨的國際環境極其復雜:為了孤立法國就必須保持俄國、奧匈和 德國三個君主大國的保守聯合,為此他還需要對俄奧關系發展施加影響,俄奧關系過於密 切以致於撇開德國,或者為爭奪巴爾干發生沖突都會損害德國在歐洲的外交地位。在把俄 德友誼視為德國外交基石的同時,他還不能得罪在近東、中亞與俄國尖銳對立的英國。18 75年-1878年的近東危機,反映了俾斯麥政策相對於歷史環境的局限性:俄奧矛盾的激化 ,使俾斯麥難以長期迴避在俄奧間作出選擇的問題。俾斯麥通過1879年的德奧同盟暫時找 到了出路。同盟的真正歸宿是1881年6月結成的俄奧德三皇同盟,這就使德國得以繼續保持 對俄奧關系的牽制及在兩者之間的調停地位。
1885年9月,土屬東魯米利亞省發生革命,並宣布與保加利亞公國合並。素來以保加 利亞保護者自居的沙皇亞歷山大三世不能容忍經由不聽命於他的亞歷山大大公之手實現兩 地的統一,從而鞏固大公在保加利亞國內的地位。俄國試圖通過大國協調迫使保加利亞取 消合並,但保加利亞統一的既成事實,已不可逆轉。俄國的保加利亞政策面臨空前失敗, 巴爾干醞釀著新的危機。
1886年1月,狂熱的沙文主義者布朗熱就任法國陸軍部長,在法國掀起了一場要求向 德國復仇的狂潮,德法關系驟然緊張。 兩場危機同時發生,俾斯麥同盟面臨嚴峻考驗。與此同時,被俾斯麥視為德國外交根 基的三皇同盟即將期滿,而且續約無望。國際局勢有完全失控的可能,俾斯麥做夢都害怕 的東西夾擊之勢眼看就要成為現實。德國如果在俄奧巴爾干競爭中採取支持奧匈的政策,就要承受俄德關系破裂,並因此向法國提供潛在盟友的後果。而在當時環境下又完全排除 了放棄奧匈的可能性。 保存奧匈帝國的獨立與大國地位,是俾斯麥歐洲秩序的重要環節。奧匈一旦在外部壓 力下解體,不僅會危及歐洲均勢,使德國外交失去迴旋餘地,也將打破德意志帝國內部微 妙的政治平衡。
1885-1887年的保加利亞危機,重新打開了東方問題,造成了俄奧對抗的前景。俄土 戰爭俄軍浴血奮戰,二十萬將士喪命疆場,收獲的卻是難以下咽的苦果。1886年9月,亞力 山大大公在俄國壓力下被迫遜位。11月,沙皇特使考爾巴斯未能迫使保加利亞攝政當局推 舉出俄國中意的大公候選人,鎩羽而歸,俄保斷交,俄國在保加利亞的影響喪失殆盡,沙 皇的「尊嚴」被踐踏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巴爾干形成了俄軍即將入侵,並引發大國沖突的危殆局面。
俄國一旦進軍保加利亞,勢必控制羅馬尼亞。屆時匈牙利將處於俄屬波蘭、羅馬尼亞 、保加利亞的三麵包圍之中。奧匈的多瑙河生命線也有被切斷的可能。保持在巴爾乾的勢 力和影響,既是奧匈大國地位的象徵,也是帝國生存之所系。11月13日,奧匈外相卡爾諾 基在匈牙利議會發表演說:俄國無權佔領保加利亞並單獨決定其命運,否則兵戎相見。俄 國輿論大嘩,普遍認為俄奧協調已失去意義,俄軍方和泛斯拉夫派考慮對奧匈實施軍事打 擊。
俾斯麥同盟最直接的目的是約束俄奧,防止兩國沖突。他此時的基本策略是對兩國實 施雙向抑制,敦促兩國在三皇同盟框架內解決分歧。針對奧匈在英國慫恿下可能採取的強 硬政策,他一再發出警告,保加利亞是俄國的勢力范圍,德奧同盟只具有防禦性質,要幫 忙找英國去。3對於俄國,他再三表示,德國願意支持俄國的保加利亞政策,但奧匈的大國 地位不容犧牲,出路在於俄奧就劃分巴爾干勢力范圍達成妥協。
俾斯麥扮演「誠實的掮客」,雖然暫時迴避了在俄奧間作出選擇的問題,卻暗含著 同時疏遠兩國的危險。奧匈不由要問:「德奧同盟究竟還有什麼價值?」「德國有兩個盟 友,奧匈只有半個。」5如果說德奧同盟在1879年的締結加劇了俄國的孤立感,迫使它回到 與德奧結盟的軌道上來的話,那麼在此時,它只能加深俄國的敵意。1886年11月,沙皇在 接見新任法國駐俄大使拉布萊時表示:俄國希望法國強大,兩國需要並肩攜手,共度難關 。這番表示,一方面是考爾巴斯使命失敗,沙皇挫折感加深的結果,也是對卡爾諾基國會 演說的回應。要想按俄國的意願解決保加利亞問題,就得排除奧國的阻撓。奧匈的實力並 不構成威脅,關鍵是德奧同盟。如果俄國要發動對奧匈的戰爭,或使俄國的戰爭威脅產生 效果,必須預先阻止德國的介入。唯一的希望在法國。有跡象表明,俄國軍方和泛斯拉夫 派,通過著名報人、保守的民族主義者卡托科夫從10月末起已對沙皇的決策傾向施加了重 大影響。為了牽制德國,沙皇有可能急劇改變其歐洲政策,法俄結盟的前景已隱約可現。
俾斯麥同盟體系面臨崩潰的危險。布郎熱運動為俾斯麥擺脫困境提供了良機。
(二)
第三共和國成立後,法國政局一直動盪不寧。80年代上半期,費理內閣當政期間,法 德關系還有過一段「殖民協約」的好時光。但是阿爾薩斯、洛林問題始終是兩國關系中難 以彌合的創口。1885年費理「殖民內閣」倒台,標志著法國復仇主義勢力的抬頭。以著名 詩人戴魯萊德為首的民族主義團體愛國者聯盟到1886年7月成員已逾十萬,成為法國政治和 社會生活中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布郎熱進入夏爾.費雷西內閣任陸軍部長後,一時成為 法國復興、收復失地、對德復仇的象徵。1886年秋季起法德關系趨於惡化。
俾斯麥並不懼怕法國的實力,哪怕是一個復仇主義的法國。它的目光始終注視著東方 。問題的復雜性在於兩場危機幾乎同時發生。一旦德國捲入奧俄巴爾干沖突,很難指望法 國會袖手旁觀。那時德國就必須正視兩線作戰的冷酷現實了。
1886年夏,戴魯萊德訪問俄國,鼓吹法俄結盟。6月,卡托科夫在《莫斯科新聞》上 撰文,批評外相吉爾斯的歐洲政策,呼籲從根本上改變俄國的外交路線。他指出俄國將抽 象的君主團結原則置於自身的國家利益之上,是犯了歷史性錯誤。俄國必須擺脫束縛,在 外交上恢復行動自由。時稱『卡托科夫的攻擊『。
在當時的情況下,法俄政體懸殊,戰略利益和戰略重點存在嚴重分歧,兩國並沒有立 即結盟的可能。法國不會以犧牲自身在近東地區的長遠利益,來支持俄國當下的巴爾干政 策。俄國更不可能幫助法國收復阿爾薩斯和洛林,而冒破壞現狀並與德國交惡的風險。但 是如果壓力和受挫感過強,法俄為了擺脫困境,就有可能形成利益的契合點。誰也不能保 證兩國最終不會走到一起。1887年1月,俄國特使舒瓦洛夫為彌合分歧,修補俄德關系訪德 後,來自俄國方面的沉默進一步證實了俾斯麥對俄國可能改變政策的猜疑。俾斯麥調整策 略,決心利用德國現有的外交資源和法國的事態發展,為重新組織德國的外交陣容尋求契 機。 保加利亞危機發生後,英德間展開了激烈的外交角逐。兩國都不願率先出面干預而結怨俄 國,同時又都需要避免在未來歐洲的外交競技場上陷於孤立。若能造成對方與俄國的相互 制衡之勢,本國外交將獲得空前的主動權。英國首相索爾茲伯里對俾斯麥的意圖深感疑慮 ,擔心英俄一旦為巴爾干問題發生對抗、沖突,而深陷於巴爾幹事務,俾斯麥將趁機擊破 法國。英國的策略是催促奧匈充當巴爾乾的反俄先鋒,以使對奧匈承擔同盟義務的德國無 路可遁。俾斯麥則大肆渲染德法邊境的緊張局勢,製造戰爭迫在眉睫的輿論,恫嚇法國政 府,擴軍備戰不要過分,與德國為敵不會有好結果。同時藉此向英奧和俄國表明德國必須 全力應付法德危機,無暇東顧,巴爾干危機只能靠那些在該地區有切身利益的國家自己去 解決。
1882年締結的德奧意三國同盟,1887年5月即將期滿,締約方對同盟的興趣都不大。但隨著 法德危機和保加利亞危機同時發生,義大利在俾斯麥心目中的重要性明顯上升。俾斯麥利 用1887年2月同盟續約的機會,以支持義大利北非擴張政策為代價,加強了三國同盟內部的 團結,阻止了敵對國家對義大利的拉攏,同時為奧匈對付俄國爭取到了安全穩固的後方。
更意味深長的是,這就為以義大利為橋梁,建立同義大利在殖民地問題上有共同利益,並 保持密切合作的英國與三國同盟國家的聯系創造了條件。
當時,英法間由於1882年英國單方面佔領埃及後形成的埃及問題,存在尖銳矛盾。布郎熱 運動的沙文主義鼓噪也同樣針對英國。英國若能在埃及問題上爭取到三國同盟國家的支持 ,將大大加強其與法國談判時的地位。如果能促使英國在巴爾干採取一項堅定的維護現狀 的政策,並在近東地區調動起足以遏製法俄的力量,奧匈的安全就有了保障,德國也就能 夠避免直接捲入近東事務而與俄國發生沖撞。為了向英國施壓,俾斯麥表示:德國在大陸 上看住法國,英意就獲得了行動自由,英意在北非聯合遏製法國,並與奧匈合作在近東共 同對付俄國,歐洲的均勢及和平就可能保住。但是如果英國不參加歐洲政治,勢必陷於孤 立,而德國也就沒有理由要去反對法國在北非和俄國在近東的擴張原望。在俾斯麥的策動 下,1887年2月,英意互換照會,3月奧匈也以照會形式加入,三國訂立了《第一次地中海 協定》,承諾共同維護地中海現狀。
地中海聯合結成後,法國政府進一步認識到與俄國結盟政策的非現實性和危險性。法 國的結盟願望越迫切,俄國的要價也就越高,一旦不能滿足俄國的要求,反而會招致無謂 的怨恨。更有甚者,還會誘發德國發動「預防性」戰爭。如果法國支持俄國的保加利亞 政策,就需要承受與所有歐洲國家對抗的後果。11法國政府必須主動緩和法德關系,以免 跌入俾斯麥設下的外交陷阱。5月,法國政府解除了布郎熱的職務,法德危機趨於緩解。
(三)
德國地處中歐,一面臨海,三面被圍。積極有效的東方政策是德國外交的基石。如果 德俄長期對立,德國外交就是一盤死棋。反之,德國就可以在東西方之間操縱自如,進退 有餘。在俾斯麥眼裡,孤立法國與聯合俄國,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保加利亞危機發生 後, 俾斯麥一方面鼓動俄國在巴爾干推行前進政策,一方面以此來動員抵制俄國擴張 的地中海聯合。同時向深感孤立的俄國證明德國友誼的可貴。 俄國外相吉爾斯認為,無論是保障俄國黑海地區的安全還是解決保加利亞問題,俄 國都需要保留俄德奧三皇同盟,至少要維持與德國的友好合作。在目前,法俄結盟對俄國 不利,法國也不可能同俄國結盟。俄國如果失去了德國,將意味著徹底孤立。至於沙皇 亞歷山大三世的態度,正如德國駐聖彼得堡大使施魏尼茨當時指出的那樣:「沙皇從外交 政策的需要考慮,必須保持與德國的聯合,從順應民意和國內穩定考慮,他又必須在公開 場合表現出對德國的憎惡。」
卡托科夫3月發表的社論深深刺痛了沙皇,置沙皇於非常尷尬的境地,文章披露了三 皇同盟這個秘密,並予以猛烈抨擊。這就迫使沙皇要麼放棄與德國的聯合,要麼公開表態 支持三皇同盟,而這正是沙皇要竭力避免的結局。沙皇在震怒之餘對卡托科夫提出懲戒。 卡托科夫影響的縮減,反襯出吉爾斯地位的鞏固。
鑒於沙皇斷然拒絕續訂與奧匈的條約,5月,俄德在柏林重開談判,准備以俄德雙邊協 定取代原先的三皇同盟。在討論中立條款時,俾斯麥試圖通過全面支持俄國的近東政策誘 使俄國同意,在俄奧沖突的情況下,德國有條件的中立。為此俾斯麥向俄國談判代表宣讀 了1879年德奧同盟條約文本,以期表明德國無意承擔與德奧同盟條約內容相悖的義務。
1887年6月18日,俄德在對中立條款涉及法奧遭締約方進攻時情形均作了保留的條件 下,簽訂新約,即《再保險條約》。在俾斯麥看來,條約雖然未能確保在俄德沖突的情況下 俄國無條件的中立,鑒於法德兩國對於1871年以來現狀的不同態度,法國需要的同盟,必 須是進攻性的,《再保險條約》至少排除了這種可能。而法國若不能在事先爭取到俄國的 支持,也就不可能獨自挑戰德國。現狀、和平、德國的安全都有了保障。
通過《再保險條約》與先前的《德奧同盟條約》兩相呼應,俾斯麥又重新確立了對 德奧的雙向抑制。俾斯麥藉此向俄奧表明,德國將始終與被進攻方站在一起,共同對抗侵 略。誰破壞歐洲和平,誰就是德國的敵人。但是,俾斯麥還必須正視另一個危險,俄國如 果挑動奧匈率先發動進攻,德國將怎樣應付?15圍繞《再保險條約》簽訂問題俄國內部的 爭斗,沙皇立場的動搖,條約簽訂後俄國在保加利亞問題上對德國無休止的索求,使得俾 斯麥對條約的價值大打折扣。他對沙皇和德俄友誼的信心,從此不可挽回地動搖了。
1887年7月,在違背沙皇意願的情況下科堡的斐迪南被推選為保加利亞大公,俄國訴 諸武力的可能增強。俄國報界充斥了對德國的謾罵。8月,戴魯萊德借出席卡托科夫葬禮之 機,再次訪問俄國。俾斯麥對時局深感憂慮。俄國既已靠不住,德國必須另謀出路,以防 萬一。17 5月,法俄共同迫使蘇丹放棄了英國特使沃爾夫與土耳其達成的,有關英國從埃及 撤軍的方案。法俄合作之勢,引起了了英德的共同警覺。索爾茲伯里擔心,如果奧匈因得 不到援助而被迫同俄國妥協,就可能回到三皇同盟時期對英國極為不利的孤立被動局面。
18俾斯麥趁勢將《德奧同盟條約》文本送交倫敦,並在11月22日致信索爾茲伯里。信中表 示:「如果奧匈帝國之獨立受到俄國侵略的威脅,或者英意遭到法國入侵的危險,德國始 終有責任採取進入戰線的政策。」19在英國確認了德國對奧匈支援的程度後,1887年12月 12日,和16日,英、奧、意三國互換照會,達成《第二次地中海協定》,基本上排除了俄 國佔領保加利亞,或挾持蘇丹,控制土耳其海峽的可能。俄國如果向奧匈挑釁,將遭到英 奧意圍攻。在這一背景之下,俄國開始退卻。1888年1月俄國在德國的支持下要求土耳其政 府宣布斐迪南當選為非法,遭到英奧意的聯合抵制。4月土耳其滿足了俄國的要求。俄國挽 回了一部分面子,此後保加利亞問題也就不了了之。
(四)
《再保險條約》和《地中海協定》造成了英奧意與法俄在近東和地中海地的相互牽制之勢 ,同時又阻遏了法俄結合,保證了德國在歐洲大陸的主導地位。然而俾斯麥的體系卻包含著極大復雜性和矛盾性,其促成的對德國有利的均衡局面本質上是脆弱的。20因而他的外 交歸根結底仍 只是一種拖延問題的權宜之計。
作為現實政治的大師,俾斯麥將外交藝術發揮到了極至。現實政治促成了德國的統一 和鞏固,俾斯麥對現實政治的迷戀,卻最終使統一後的德國自食其果。盡管隨著德國的統 一,俾斯麥由現狀的破壞者轉變成了現狀的維護者,但形勢已今非昔比。在民族主義浪潮的沖擊下,他鼓吹的君主團結原則已失去了維系力。對強權赤裸裸的追求已成為各國維護 自身安全與利益的基本手段,國際關系增添了新的不穩定因素。21「卡托科夫的攻擊」就 是對俾斯麥富有諷刺意味的回敬。
在俾斯麥的時代,歐洲大國關系日趨僵化緊張。德國的統一,使中歐失去了歷史上 的緩沖作用,它不再能為大國間爭奪霸權的斗爭,提供警戒和補償的空間,以至於徹底改變了歐洲強權結構。22均勢外交所賴以運作的大國關系的鬆散性正在消失,標志便是1879 年德奧同盟的締結。事實上,德國已很難做出其他選擇。俾斯麥的同盟,正是對這一變化的本能反映,它反過來也鞏固強化了這一趨勢。大國關系緊張,是俾斯麥同盟成立的緣由,也是它得以維持的必要條件。俾斯麥的外交風格,集中體現了自負與焦慮結合的心態。為了阻止敵對力量的聯合,確立德國在歐洲大陸不可動搖的領導地位,保持大國關系適度的緊張是必要的。盟國間如果關系緊張,他就鼓勵合作,一旦它們和睦相處,他就撤回支持,並製造摩擦。然而,俾斯麥的策略也許會為德國爭得盟國,卻也往往使德國失去了朋友。23當時的德國,從本質上說是屬於現狀的國家,對於正在崛起中的德國,不誠信的惡名,可能比好戰更危險。歐洲國家對德國政策的信心、信任是保持德國外交地位的前提。而俾斯麥的謀略往往產生相反的效果。隨著歐洲局勢逐步緊張,一個充滿敵意、猜疑和不安全感的國際環境已初現端倪。與大國關系開始僵化緊張同步的是德國政策逐漸喪失平衡和彈性。1886年 10月,俾斯 麥在給兒子的信中就已暗示:俄奧一旦開戰,不論誰是進攻方,德國都別無選擇,只能站 在奧匈一邊投入戰斗。24俾斯麥在台上時,尚可憑借自己高招的外交技巧和崇高威望,抵 消其政策的消極後果,在他之後,便後繼無人了。
1890年俾斯麥去職,德國新當局放棄《再保險條約》,四年後法俄結盟,俾斯麥的歐 洲秩序也隨之崩解。
② 《窮人》的教案
教學內容分析:
《窮人》是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第三組課文。 這是一篇講讀課文,講的是漁夫和妻子桑娜同情。關心鄰居 西蒙,在西蒙死後把她的兩個孩子收養的事。反映了窮人的生活 貧窮、困苦,贊美好人之間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美好情感。表 現了他們的品德。文章的思想感情真實。感人,用詞造句准確、 實在。教學這篇課文,要先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理解課大的思 想內容,而後著重看看作者怎樣用朴實的語言,恰如其分地表現 真實感情。
學生特徵分析:
本班學生中下生面較廣,學生基礎知識未夠扎實,思維能 力、想像能力。朗讀水平等還有待提高。他們對朗讀較感興趣。 《窮人》-課是名家名篇,文章寫得真實,自然,很能感動人。 是一篇朗讀的好材料。我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中重點引導 學生通過感情的朗讀去體會文章的內容以及思想,並把.一些基本 功的訓練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學得扎實。
教學目標:
教養:
1、記住「啞、寡、魁、梧、嘿、霉、哺」等7個字的音、 形、義,並會寫。記住多音字「哦」的讀音和意思。
2、能結合課文,說出練習1「拍擊』,等10個詞語的意思。
3、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能回答練習2的4個問題。 個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特別是最難反映人物的性格及思想 感情的句子。如:描寫桑娜心理活動的句子及漁夫的話。
5、體會文章是如何用准確、朴實的語言,表達人物的具情 實感的。
教育:
1、體會沙俄時代窮苦漁民的悲慘生活。
2、學習窮苦的勞動人民朴實、善良、樂於助人的美德。
發展:
1、通過想像畫面,感情描述畫面,補充省略的內容,提高 想像能力。
2、通過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提高分析思考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課文第二段(桑娜抱回孩子的經過)是重點段。教學時既要抓 住中心又要和本單元訓練項目「真情實感,恰如其分「聯系起 來。
教學難點
1、通過對重點詞語的理解,說出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理解作者如何通過朴實准確。恰如其分的詞句表達出入 物的真情實感。
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
1、以教師飽含情感的語言啟迪學生的心靈。
2、讓學生在心領神會中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並 以感情的朗讀去表達情感。
基本功訓練組合法:根據教學目標,設計多種形式的練習,把 讀、寫、議、練習有機地結合起來。
教學媒休:
幻燈機、幻燈片。
課前准備:
1、學生課外預習,熟悉課文內容,運用工具書,聯系課義 自學生字詞。
2。找出疑難問題。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栗點: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2、質疑問難。
3、明確學習目標。
4、學習第一段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人新課,揭示課題(5分鍾)
我們知道,窮人是受苦的人,是生活貧困的人。在我們小學 階段的學習中,學過哪些課是講窮人的故事的?(《賣火柴的小 女孩》、《小音樂家楊科》、《伏爾加河上的纖夫》等)。這些 課文,有的揭露了資本主以社會的黑暗,反映了窮人生活的悲 慘;有的表現了窮人嚮往幸福,追求美好境界的思想感情。 今天,我們再學一篇課文,題目就是「窮人「。這篇小說是 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4分鍾)
那麼這篇課文的「窮人」指的哪些人?文章又是通過寫「窮 人」的什麼事來反映人物的品質的了請大家帶著這兩個問題默讀 課文。
誰能說說課文主要寫了哪些人物了他們的關系怎樣?
西蒙(寡婦)------>兩個孩子
2、回答導言提出的第二問。
課文主要寫「窮人」的一件什麼事?表現了「窮人」的什麼 品質?
3、課文按什麼順序寫入事情發展順序)請按事情發展順序分 段。
三、啟發學生質疑問難。(6分鍾)
下面請同學們把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提出來。看誰提的問題 質量高。要著重考慮文章的中心。寫法。結構,不要糾纏在個別 情節上。
(讓學生思考提出問題)
四、明確學習目標:(5分鍾)
1、大家提了不少問題,下面我也想問問你們出們根據自 己讀課文的初步印象,根據你對這篇課文特點的了解,你們考慮 一個問題:「你認為你學這篇課文應當從裡面學什麼?琢磨琢 磨,也就是說學這篇課文的目的是什麼?
2、老師歸納學生的意見,得出:
(1)通過理解課文能回答課後的問題。(理解方向)
(2)文章寫得生動感人,怎麼樣才能把文章寫得生動感人?看 看我們能不能從這課中學到一些方法(寫法上)
(3)學習窮苦人民,樂於助人的高尚品德。(思想上)
五、學習第一段:(20分鍾)
1、默讀課文,誰能說說這段主要寫了什麼?
(寫桑娜在寒風呼嘯的深夜,焦急地等候出海捕魚的丈夫歸 來。)
(1)文章寫桑娜擔心著丈夫用了一個什麼詞?(心驚肉跳)
什麼是心驚肉跳?
(2)桑娜為什麼會心驚肉跳了
①外面波濤轟鳴,狂風怒吼,正起風暴。
②夜也深了)
找出有關句子讀。
(3)桑娜擔心什麼?(丈夫會出事),從哪看出?(為丈犬祈禱)
口讀。
師:是啊,在這么惡劣的天氣里,即使是大輪船在海上航行 也很危險,何況是一隻小船呢!
再指導朗讀桑娜為丈夫祈禱一句。(讀出焦急、祈求的語 氣,加上動作)。
(4)學到這,你覺得桑娜的家境怎樣?桑娜的心地如何?
(家境貧困、心地善良)
(5)你們說桑娜家境貧困,為什麼課文又寫她家裡「溫暖而 舒適」,你是怎樣理解的了
(這種「舒適』,只是相對而言,只不過是僅僅說得過去而 已:爐火末滅,屋內干凈,孩子們能安睡。而這些,是靠漁夫夫 妻二人的勤勞和心血才能維持啊!)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講讀第二。三段。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是如何用准確。朴實的語言, 表達人物的真情實感。
3、理解課後練習第2題中的(2)、(3)小題,第3題。
4、進一步落實教學目標的「教養目標」和「發展目標」。
教學過程:。
一、導語:(l分鍾)
上一課。我們學了《窮人)的第一段,作者把我們帶到海邊 的小屋裡。海上飛起著風暴。沒有月亮,外面又黑又冷。我們仿 佛看到了在這狂風怒吼。波濤轟鳴的夜晚,女主人公桑娜正坐在 屋望焦急地等待著出海打漁的丈夫歸來的這樣一畫面。
這節課我們繼續往下學。
二。講讀課文。
第二段(20分鍾)
1、默讀第二段。思考,這段寫了什麼2
2、再迅速看課文,看看這段主要講了幾層意思了
a、桑娜探望西蒙。
b、桑娜發現西蒙死立,便把孩子抱回家…
c、桑娜的矛盾心理。
3、我們先看看桑娜去看望西蒙這一層,丈夫能否平安歸來 還不知道。這時,她卻想到了西蒙,由此看來,她對西蒙怎樣?
(同情、關心)
讀這些句子,讀出這種關心和同情,因為是「想」,聲音要 輕些。
4、當她推開寡婦西蒙的屋門時看到些什麼?默讀下面的課 文。
(1)師:從這段中,你們覺得西蒙家的生活怎樣貧窮? 西蒙做為二個母親,多麼不願丟下孩子撒手而去。可是病重 的她還是不得不含著悲痛不舍的心情離去了。大家想想,西蒙死 了,丟下那兩個很小的孩子,如果投入求助會怎樣?(發揮想像)
(2)渲染:是啊!另口么年幼的孩子,沒有父親又失去了母親, 他們怎麼活下去呢?啊!是誰?是誰把他們抱回家呢了一一是桑娜!
5、請個別同學讀桑娜抱孩子回家這一自然段。思考:當桑 娜把孩子抱回家時,她想到什麼沒有?(沒有) 從哪裡知道?「她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但是她覺 得非這樣做不可。』』
(1)她沒有想到什麼, 馬上把孩子抱回家,這是一個什麼 動?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嗎?(毫不猶豫)
渲:想想,當時,她有沒有想,家裡多了兩張嘴,吃飯更困 難?(沒有)她有沒有想把人家的孩子抱回家,自己的孩子會更苦? (也沒有)她有沒有想家裡七口人如今變成九口人,她和丈夫更 苦?(更沒有)
(2)她這樣做,完全是出於什麼去幫助西蒙?
(出於良心的驅使,出於她善良的心地。)
師:是啊,這完全是窮人的本色,窮幫窮!
朗讀訓練:師讀本小節一。二兩句,生齊讀第三句「她自己 也......」
6、抓住課後第2題的第3小題深入理解。
(1)桑娜把西蒙的孩子抱回自己家裡以後,她想到些什麼?
(請找出有關的句子讀讀。)
①你們讀了這段話後,覺得桑娜此時的心情是怎樣的了
(忐忑不安。害怕、矛盾)
②什麼叫忐忑不安?從哪看出她忐忑不安?
(說話斷斷續續,語言前後矛盾)
③這個斷斷續續用什麼標點符號表示八省略號》
④這個省略號除了表示說話斷斷續續外,有的地方是省略了 口些內容的。下面請同學們用忐忑不安地語氣讀這段,並把省略 了的內容補上。(發揮想像,感情朗讀)
⑤學生讀。
示範,「是他來了……」(表示她心甘情願,語調稍微平 些。)
學生再讀。
i,小結:這段寫得好嗎?作者並沒有用豪言壯語去寫桑娜的語 言和心情,而是那樣平平常常地,卻是那樣真實、准確地寫出桑 娜作為一個善良。純朴的婦女此刻的真情實感。
講讀第三段: (19分鍾)
1。默讀第三段,思考:漁夫回家後,桑娜怎樣把西蒙死了 的情況告訴他們的?
點撥:(1)丈夫一回家,桑娜有沒有馬上把西蒙死了的情況 告訴丈夫?(沒有)
(2)正當桑娜內心充滿擔憂,害怕。矛盾的時候,丈夫忽然 問起來了,桑娜的心情會更怎樣?
請把描寫桑娜的語言。神情的句子擾出來讀讀,想想桑娜為 什麼會這樣八充分讓學生讀。講》
如:從「不敢抬起眼睛看他」可見桑娜內心是帶著害怕,又 過意不去。
1、總結課文,體會感情,概括中心思想。
2、進一步體會「真情實感。恰如其分」?的寫作特色。
3、鞏固練習。
4、感表朗讀全文。
教學過程:
一、課文為什麼以「窮人」為題?(5分鍾)
:》雖然人窮,但為了幫助人家,寧願吃苦受累,像這樣的窮人 在當時的沙皇統治下的社會里,會不會中有桑娜這么一家呢? 、是啊,我想,要是桑娜家遇到了困難,西蒙也會這樣做的, 所有的窮人也會誠心去幫助的。
二、討論中心:(3分鍾)
(幻燈)提示:課文寫了的事,贊揚了的美好品質。
三、體會文章的寫作特色。 (10分鍾)
這篇文章沒有華麗的詞語,也沒有慷慨激昂的語句。正相 反,它用詞造句朴朴實實。恰如其分,表達了真倩實感,所以寫 得相當感人占你能舉例說說哪個地方用詞樸素卻又令你感動?
四、感情朗讀全文:(7分鍾)
五、想像,說話訓練。 (15分鍾)。』
如果桑娜把抱回西蒙的兩個孩子的事直接告訴丈夫會出現怎 樣的情景?要求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反映人物的內心世 界。注意語言朴實、恰如其分。
1.講的是漁夫和妻子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後,不顧自家拮據情況,主動收養她的兩個孩子內的故事,真實地容反映了沙俄專制制度統治下的社會現實,表現了桑娜和漁夫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
2.漁夫整天靠打漁為生,孩子們沒有鞋穿,整天光著腳跑來跑去,只能勉強填飽肚子。
3.窮人中的嗯【ng】讀第二聲。
祝你學習更上一層樓!
幫忙採納
謝謝
④ 《窮人》備課
窮人-說課稿
一、導入課文
我用設疑激趣的方法導入課文。走上講台,出示課題後,我問:「同學們,看到這個題目,你們會有怎樣的想法?」待學生發表完自己的見解,情緒高漲之時,我趁機導入:「本文是被稱為『俄國文學泰斗』的列夫·托勽斯泰的作品……」並在此簡介作者,「這位文學巨匠會給我們講述一個有關窮人的什麼故事?會和你想的一樣嗎?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樣的導課設計,目的之一,是激發學生探求新知的興趣;目的之二,由簡介作者的文學地位,喚起同學們對他的崇敬之情,進而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文章的學習之中。
二、教學思路及教程設計
這一內容我分以下三步來談:
1、初讀課文,自學字詞,了解大意,梳理思路。這一環節旨在掃除閱讀障礙,感知大意,總攬全局,使學生學習全文時有一種居高臨下的感覺。
2、精講細讀,體會感情。這一環節是教學的重點。由於文章篇幅較長,為了實現長文短教,我先用情境教學法把學生一步步帶入故事情節之中,再用抓重點詞句的分析理解,以占帶面的導讀法,幫助學生讀懂全文。
學習第一段。我先用配有音響效果的課文錄音把學生帶入一個海風呼嘯的夜晚,一個漁家的小屋。極富感情的朗讀,逼真的模擬效果,激發了學生學習熱情。在此基礎上,我抓住本段的中心詞「溫暖而舒適」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從中體會主人公桑娜的勤勞能幹。用對比的方法,體會窮人悲慘的生活。並在此設置疑問:這里的「溫暖而舒適」僅僅是指「地掃得乾乾凈凈,爐子里火還沒有熄……」這些外在的表象嗎?它還有沒有更深刻的內涵?這樣巧設懸念的設計,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
第二段篇幅較長,但內容易理解。所以我讓學生繼續聽配樂朗讀,了解故事的發展。先抓住本段的重點句,讓學生從這朴實的語句中深入領會桑娜那顆善良的心;再引導學生用圈、點、勾、畫法找出相互依存對桑娜行為、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並著重理解桑娜抱孩子後忐忑不安的心情。這一段是全文的重點,最能突出桑娜美好的心靈,因此,我細扣其中的每一句話,先教給方法,再讓學生學會運用,從而使其明白此時桑娜復雜、矛盾、憂慮不安的內心世界。為了讓學生體會作者描寫桑娜此時心理活動傳神的寫作手法,我以文中大量使用的省略號為突破口設計問題,說明這樣寫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實可信,並指出這正是「真情實感,恰如其分」的具體表現。這樣,不但突出了本文的訓練重點,而且學以致用,教給了學生寫作的技巧。
第三段的故事極富戲劇性,集中表現了漁夫夫婦倆的善良。但從中也流露出一種無奈,一種悲哀。為了幫助學生感受到這樣的感情,我抓住重點詞、對話、表情、動作的描寫,讓學生自行品味。
文章結尾一行,我主要讓學生體會這精彩的瞬間,主人公那美好善良的心靈在不謀而合之時迸射出的燦爛光芒!體會這樣寫言已盡,而意無窮。
全文教學完畢,在此解決第一段設下的疑問:為什麼這間漁家小屋「溫暖而舒適」?使學生認識到,是因為主婦桑娜的勤勞能幹,更主要的是在這間漁家的小屋裡還洋溢著一種濃濃的溫情!
這一環節教學使學生深刻地領會了全文所蘊含的真摯情感和寫作特色,並強化了重點訓練項目。
3、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加深對課文的認識。這一環節旨在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再頭昏腦脹感受文中核實的語言中所包含的真摯感情,體會作者行文思路和獨具匠心的寫作特色。
三、結束課文
我設計了這樣的結束語:「漁夫和妻子桑娜收養了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以後的日子將是何等的難熬,相信此刻同學們的心中都充滿了無限的憂慮。請大家打開想像的翅膀,續定『桑娜拉開了帳子』以後。」
這樣結束課文,能給學生留下一個思維空間,既發揮了他們的想像能力,又提高了其寫作能力。
板書設計及其說明文字。
網站上有7個教案,1個說課稿,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