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結合小學數學新課程標准(2011年版)談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小學數學課程標准》提出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中小學生要學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①培養學生合理安排時間有計劃地學習的習慣;②培養學生認真預習的習慣;③培養學生書寫規范,坐姿端正的習慣;④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⑤培養學生認真獨立完成作業並自覺檢查的習慣;⑥培養學生認真閱讀的習慣。
Ⅱ 2011年小學數學課程標准和2012年的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是不是一樣的
2012年小學數學新課程標准和2011 版的有點不一樣,2012年小學數學新課程標准書已經出來了,我們都已經考過了。
Ⅲ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准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准
第一部分 前 言
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並進行廣泛 應用的過程。20世紀中葉以來,數學自身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特別是與計算機的結合,使得 數學在研究領域、研究方式和應用范圍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數學可以幫助人們更好 地 探求客觀世界的規律,並對現代社會中大量紛繁復雜的信息作出恰當的選擇與判斷,同時為 人們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種有效、簡捷的手段。數學作為一種普遍適用的技術,有助於人們收 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數學模型,進而解決問題,直接為社會創造價值。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它不僅要考 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 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 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一、基本理念
1.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 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
--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
--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2.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夠幫助人們處理數據 、進行計算、推理 和證明,數學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數學為其他科學提供了語言、思想 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術發展的基礎;數學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創造 力等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 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3.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 容要有利 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內容的呈現應採用不 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由於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 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的不同,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 有個性的過程。
4.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 上。教師應激發 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 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5.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 和改進教師的教 學;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 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 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6.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學與教的方式 產生了重大的影 響。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特別要充分考慮計算器、計算機對數 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大力開發並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 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更 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二、設計思路
(一) 關於學段
為了體現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的整體性,《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實驗 稿)》(以下簡稱 《標准》)通盤考慮了九年的課程內容;同時,根據兒童發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徵,將九年的學習時間具體劃分為三個學段:
第一學段(1~3年級)、第二學段(4~6年級)、第三學段(7~9年級)。
(二) 關於目標
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結合數學教育的特點,《標准》明 確了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的總目標,並從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 等四個方面作出了進一步的闡述。
《標准》中不僅使用了"了解(認識)、理解、掌握、靈活運用"等刻畫知識技能的目 標動詞,而且使用了"經歷(感受)、體驗(體會)、探索"等刻畫數學活動水平的過程性 目標動詞,從而更好地體現了《標准》對學生在數學思考、解決問題以及情感與態度等方面 的要求。
知識技能目標 了解(認識) 能從具體事例中,知道或能舉例說明對象的有關特徵(或意義);能根據對象的特徵,從具體 情境中辨認出這一對象。
理解 能描述對象的特徵和由來;能明確地闡述此對象與有關對象之間的區別和聯系。
掌握 能在理解的基礎上,把對象運用到新的情境中。
靈活運用 能綜合運用知識,靈活、合理地選擇與運用有關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數學任務。
過程性目標 經歷(感受) 在特定的數學活動中,獲得一些初步的經驗。
體驗(體會) 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對象的特徵,獲得一些經驗。
探索 主動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通過觀察、實驗、推理等活動發現對象的某些特徵或與其他對象的區別和聯系。
(三) 關於學習內容 在 各個學段中,《標准》安排了"數與代數" "空間與圖形" "統計與概率" "實踐與 綜合應用"四個學習領域。課程內容的學習,強調學生的數學活動,發展學生的數感、符號 感、空間觀念、統計觀念,以及應用意識與推理能力。
數感主要表現在:理解數的意義;能用多種方法來表示數;能在具體的情 境中把握數的相對 大小關系;能用數來表達和交流信息;能為解決問題而選擇適當的演算法;能估計運算的結果 ,並對結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釋。
符號感主要表現在:能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量關系和變化規律,並用符 號來表示;理解符 號所代表的數量關系和變化規律;會進行符號間的轉換;能選擇適當的程序和方法解決用符 號所表達的問題。
空間觀念主要表現在:能由實物的形狀想像出幾何圖形,由幾何圖形想像 出實物的形狀,進 行幾何體與其三視圖、展開圖之間的轉化;能根據條件做出立體模型或畫出圖形;能從較復 雜的圖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圖形,並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關系;能描述實物或幾何圖形 的運動和變化;能採用適當的方式描述物體間的位置關系;能運用圖形形象地描述問題,利 用直觀來進行思考。
統計觀念主要表現在:能從統計的角度思考與數據信息有關的問題;能通 過收集數據、描述 數據、分析數據的過程作出合理的決策,認識到統計對決策的作用;能對數據的來源、處理 數據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結果進行合理的質疑。
應用意識主要表現在: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數學信息、數學在 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 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面對新的數學知識時,能主動地尋找其實際背景,並探索其 應用價值。
推理能力主要表現在:能通過觀察、實驗、歸納、類比等獲得數學猜想, 並進一步尋求證據、給出證明或舉出反例;能清晰、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做到言 之有理、落筆有據;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能運用數學語言合乎邏輯地進行討論與質疑 。
為了體現數學課程的靈活性和選擇性,《標准》在內容標准中僅規定了學生在相應 學段應該 達到的基本水平,教材編者及各地區、學校,特別是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願望及其發展的 可能性,實施因材施教。同時,《標准》並不規定內容的呈現順序和形式, 教材可以有多種 編排方式。
(四) 關於實施建議 《標准》針對教學、評價、教材編寫、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提出了建議,供有關人員參考 ,以保證《標准》的順利實施。
第二部分 課程目標
一、總體目標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夠:
● 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知 識(包括數學事實、數學活動經驗)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
● 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 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 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 ,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 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情感態度和一般能力 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發展。
具體闡述如下:
知識與技能
● 經歷將一些實際問題抽象為數與代數問題的過程,掌 握數與代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 經歷探究物體與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和變換的過程,掌 握空間與圖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 經歷提出問題、收集和處理數據、作出決策和預測的過程,掌握 統計與概率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數學思考
● 經歷運用數學符號和圖形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建立 初步的數感和符號感,發展抽象思維。
● 豐富對現實空間及圖形的認識,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 思維。
● 經歷運用數據描述信息、作出推斷的過程,發展統計觀念。
● 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過程,發展合情推理能 力和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能有條理地、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
解決問題
● 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並能綜合 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 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 展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
● 學會與人合作,並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
● 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情感與態度
● 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與求知慾。
● 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 自信心。
● 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及對人類歷史發展的作用, 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造,感受數學的嚴謹性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 形成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及進行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以上四個方面的目標是一個密切聯系的有機整體,對人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 們是在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中實現的。其中,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的發展 離不開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同時,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必須以有利於其他目標的實現為前提。
二、學段目標
第一學段(1~3年級) 第二學段(4~6年級) 第三學段(7~9年級)
知識與技能 ● 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萬以 內的數、小數、簡單的 分數和常見的量;了解四則運算的意義,掌握必要的運算(包括估算)技能。
● 經歷直觀認識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過程,了解簡單幾何體和 平面圖形,感受平移、旋轉、對 稱現象,能初步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獲得初步的測量(包括估測)、識圖、作圖等技能。
● 對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過程有所體驗,掌握一些簡單 的數據處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確定現象
● 經歷從現實生活中抽象出數及簡單數量關系的過程,認識億以內的數,了解分數、百分 數、負數的意義,掌握必要的運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給定事物中隱含的規律,會用方 程表示簡單的數量關系,會解簡單的方程。
● 經歷探索物體與圖形的形狀、大小、運動和位置關系的過程,了 解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 基本特徵,能對簡單圖形進行變換,能初步確定物體的位置,發展測量(包括估測)、識圖 、作圖等技能。
● 經歷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掌握一些數據處理技 能;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游戲規則的公平性,能計算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 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符號的過程,認識有理數、實數、代數式、方程、不等式、函 數;掌握必要的運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體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和變化規律,並能運用 代數式、方程、不等式、函數等進行描述。
● 經歷探索物體與圖形的基本性質、變換、位置關系的過程,掌握 三角形、四邊形、圓的 基本性質以及平移、旋轉、軸對稱、相似等的基本性質,初步認識投影與視圖,掌握基本的 識圖、作圖等技能;體會證明的必要性,能證明三角形和四邊形的基本性質,掌握基本的推 理技能。
● 從事收集、描述、分析數據,作出判斷並進行交流的活動,感受 抽樣的必要性,體會用 樣本估計總體的思想,掌握必要的數據處理技能;進一步豐富對概率的認識,知道頻率與概 率的關系,會計算一些事件發生的概率
數學思考 ● 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的數字信息作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描述現實世界中的 簡單現象。
●在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運動的探索過程中 ,發展空間觀念。
●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與類比。
●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
● 能對現實生活中有關的數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釋,會用數、字母和圖表描 述並解決現實世界中的簡單問題。
●在探索物體的位置關系、圖形的特徵、圖形的變換以及設計圖案的 過程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進行歸納、類比與猜測 ,發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能對結論的合理 性作出有說服力的說明。
● 能對具體情境中較大的數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釋和推斷,能用代數式、方程、不等式、函數 刻畫事物間的相互關系。
●在探索圖形的性質、圖形的變換以及平面圖形與空間幾何體的相互 轉換等活動過程中,初步建立空間觀念,發展幾何直覺。
●能收集、選擇、處理數學信息,並作出合理的推斷或大膽的猜測。
●能用實例對一些數學猜想作出檢驗,從而增加猜想的可信程度或推 翻猜想。
●體會證明的必要性,發展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
解決問題 ●能在教師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
●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有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
●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能從現實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
●能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並試圖尋找其他方法。
●能藉助計算器解決問題。
●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
●能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並嘗試解釋所得的結果。
●具有回顧與分析解決問題過程的意識。
●能結合具體情境發現並提出數學問題。
●嘗試從不同角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並能有效地解決問題,嘗試 評價不同方法之間的差異。
●體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能用文字、字母或圖表等清楚地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並解釋結果 的合理性。
●通過對解決問題過程的反思,獲得解決問題的經驗。
情感與態度 ●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夠積極參與生動、直 觀的數學活動。
●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 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了解可以用數和形來描述某些現象,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 系。
●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 理性。
● 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對周圍環境中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具有好奇心,能夠主動參與教師組織的數學活動。
●在他人的鼓勵與引導下,能積極地克服數學活動中遇到的困難,有 克服困難和運用知識解 決問題的成功體驗,對自己得到的結果正確與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在學習中可以取得 不斷的進步。
●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認識到許多實際問題可以藉助數學 方法來解決,並可以藉助數學語言來表述和交流。
●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推斷等數學活動,體驗數學問題的 探索性和挑戰性,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對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觀點有提出疑問的意識,並願意對數學問題 進行討論,發現錯誤能及時改正。
●樂於接觸社會環境中的數學信息,願意談論某些數學話題,能夠在數學活動中發揮積極作 用。
●敢於面對數學活動中的困難,並有獨立克服困難和運用知識解決問 題的成功體驗,有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體驗數、符號和圖形是有效地描述現實世界的重要手段,認識到 數學是解決 實際問題和進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了解數學對促進社會進步和發展人類理性精神的作用。
●認識通過觀察、實驗、歸納、類比、推斷可以獲得數學猜想,體驗 數學 活動充滿著探索性和創造性,感受證明的必要性、證明過程的嚴謹性以及結論的確定性。
●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對數學問題的討論,敢於發表自己 的觀點,並尊重與理解他人的見解;能從交流中獲益。
第三部分 內容標准
本部分分別闡述各個學段中"數與代數" "空間與圖形" "統計與概率" "實踐與綜合應用"四個領域的內容標准。
"數與代數"的內容主要包括數與式、方程與不等式、函數,它們都是研究數量關系和變化規律的數學模型,可以幫助人們從數量關系的角度更准確、清晰地認識、描述和把握現實世 界。
"空間與圖形"的內容主要涉及現實世界中的物體、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及其變換,它是人們更好地認識和描述生活空間並進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統計與概率"主要研究現實生活中的數據和客觀世界中的隨機現象,它通過對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對事件發生可能性的刻畫,來幫助人們作出合理的推斷和預測。
"實踐與綜合應用"將幫助學生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經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決與生活經驗密切聯系的、具有一定挑戰性和綜合性的問題,以發展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加深對"數與代數" "空間與圖形" "統計與概率"內容的理解,體會各部分內容 之間的聯系。
不全,因為這個帖子容納不下。
Ⅳ 2011年小學數學新課標十大核心概念是什麼
2011年小學數學新課標十大核心概念
1、數感
2、符號意識
3、空間觀念
4、幾何直觀
5、數據分析觀念
6、運算能力
7、推理能力
8、模型思想
9、應用意識
10、創新意識
Ⅳ 2011小學數學新課標以前的「新課標」有什麼區別和改進
還是有所不同的,把所有的目標都指向學生,都是以學生的發展為基礎
Ⅵ 2011年小學數學新課程標准與2014年小學數學新課程標准有什麼不同
學習知識的目的是相同的,我們只需要認真的去學習就夠了,何必在乎他是什麼版本的教程呢
Ⅶ 2011年新修訂的小學數學課程標准內容有哪些
第一部分
前
言
一、課程性質
二、課程基本理念
三、版課程設計思路
第二部分
課程目標
一、總權目標
二、學段目標
第三部分
內容標准
第一學段(1~3年級)
一、數與代數
二、圖形與幾何
三、統計與概率
四、綜合與實踐
第二學段(4~6年級)
一、數與代數
二、圖形與幾何
三、統計與概率
四、綜合與實踐
第三學段(7~9年級)
一、數與代數
二、圖形與幾何
三、統計與概率
四、綜合與實踐
第四部分
實施建議
一、教學建議
二、評價建議
三、教材編寫建議
四、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建議
附
錄
附錄1
有關行為動詞的分類
附錄2
內容標准及實施建議中的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