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淺談如何利用繪本指導低年級
讓學生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充分感悟到繪本的魅力,愛上閱讀,則是每個教師需要思考的。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淺析一下對低年級繪本閱讀指導策略的思考。
一、轉變教師角色,尋找給孩子講故事的感覺
著名特級教師蔣軍晶在研究課外閱讀的過程中多次感嘆現在的孩子大多在一個缺失講故事氛圍的環境中長大。他遺憾地指出:不僅孩子的父母不會講故事,就連老師也只會一味照本宣科,導致孩子從小缺失故事心,童話心。因此,低年級的繪本閱讀指導必須首先轉變教師角色,努力尋找一種爸爸媽媽坐在屋檐下講故事的感覺。如:在指導《猜猜我有多愛你》等情感類的繪本時,教師應該營造一種親密的情境,把自己當做故事的主人翁將故事娓娓道來;在指導《蚯蚓日記》等輕松詼諧的繪本時,教師可以把自己當成是小蚯蚓,給學生講述自己每一天遇到的有趣或不解的事,並用圖文的形式記錄了下來。講到動情懸疑的地方,教師還可放慢節奏,跟學生互動交流,增加他們繼續閱讀的興趣。
二、減少閱讀功利性,增強閱讀的趣味性和互動性
低年級學生自控能力比較差,所以,興趣就是推動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一個人閱讀一本厚重又晦澀的書籍對他們來說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久而久之便會養成怕讀書的心理。因此,在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中,激發並保持學生的閱讀興趣是十分重要的。繪本本身的圖文並茂就足以吸引學生把它從頭到尾翻完,但如何指導學生精讀一本有價值的繪本,教師可以從以下兩點安排教學。
1.學會觀察發現,培養孩子發現美的眼睛
著名雕塑家羅丹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發現美。」低年級的學生擁有一顆純潔善良的心,也就擁有了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在繪本閱讀指導中,教師可以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去仔細觀察圖畫中人物的表情,背景的色彩,周圍環境的變化等,然後去猜測他們的心情,揣摩作者的意圖。例如,教學《我媽媽》時,作者在「我媽媽是一個有魔法的園丁」中的配圖很有意思,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自己觀察媽媽背後那些花盆裡都長出了什麼?為什麼作者要這么畫呢?如果沒有教師的引導,學生很容易就一翻而過,忽略了作者為了想要表達「我媽媽真的、真的很棒」的主旨,畫了一幅很有創意很美麗的畫。在教師每一次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觀察繪本的時候,學生會在慢慢觀察中培養一雙會發現美的眼睛。繼而,學生就會更加熱愛閱讀、熱愛生活。
2.引導猜測想像,培養孩子發散性的思維
故事的魅力就在於它引人入勝的曲折性和情節性。一本好的繪本也會有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情節。因此,在繪本閱讀指導中,巧妙地抓住繪本的轉折處,設置懸疑,讓學生去猜測,就更能增加繪本閱讀的趣味性。在教學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時,可以讓學生根據上文來猜測接下來小兔子將要說的話,並讓學生模仿小兔子的口氣和動作說一說、演一演,不僅增加了課堂氣氛的活躍性,也激發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在教學繪本《想吃蘋果的鼠小弟》時,在鼠小弟碰到了海獅前可以讓學生猜猜它怎樣才能吃到蘋果呢?你覺得故事會怎麼發展?學生猜測完後,教師再繼續講述鼠小弟遇到了海獅,學生會讀得更有樂趣。在繪本《蚯蚓日記》教學結束後,可以讓學生續編故事或仿寫故事,這樣不僅鞏固了學生對這本繪本的認識,還開動了他們的小腦袋,進行了發散性思維的訓練,張開了想像的翅膀,讓學生自由自在地遨遊天空。
三、多元評價,指引孩子閱讀的方向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評價要綜合考查學生閱讀過程中的感受、體驗、理解和價值取向,重視對學生多角度、有創意閱讀的評價。」因此,在繪本閱讀指導過程中,教師更應該充分利用評價的作用引導學生走上熱愛閱讀的道路。每個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接受新知感悟新知的能力不同,所以在學生復述故事,猜測情節時,教師應該以鼓勵評價為主,利用積極的評價語言讓孩子保持對閱讀的興趣,並根據教師的評價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在教學中,教師還可充分發揮同伴的力量,利用學生間的互評來引導學生正確感悟繪本的主旨大意。課後,教師可以利用親子閱讀中家長的評價,給學生閱讀充分的肯定和針對性的指導,讓學生感悟到閱讀是一件快樂的事情,閱讀是一件可以受人賞識的事情。例如,在教學繪本《獾的禮物》時,教師可以利用有指導性的評價語引導學生對死亡的正確認識,盡管獾永遠離開了,但他所留下來的「禮物」卻像礦藏一樣,永遠都在幫助有需要的人。也可讓學生互相評價他們對獾的認識。最後,可以讓學生將《獾的禮物》講給爸爸媽媽聽,讓爸爸媽媽評價自己的這個故事講得是否感情投入、語氣得當。利用多元評價,鼓勵學生積極感悟讀物的同時,也可充分激發學生對文本多角度、有創意的理解,讓學生真正學會閱讀。
㈡ 如何上好小學語文課的2000字論文
一、營造氛圍,讓學生在參與中發展
參與是學生智力與能力發展的關鍵。教師必須努力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激活學生的熱情,促使其主動參與。要營造和諧的氛圍,教師必須具有嶄新的學生觀,相信學生是具有巨大潛能的生命體。不要越俎代皰,細嚼慢喂,將本來可以富有情趣的識字教學,變得機械枯燥、索然無味。
要營造和諧的氛圍,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識字教學中,我們設計了這樣的開放性環節:讓學生說出自己從哪兒已經學會了什麼字;用什麼辦法記住哪個字。學生自選生字匯報,學習的自主權大了,利於學生自我表現,讓每個學生在參與中體驗成功。
要營造和諧的氛圍,教師的評價語言要幽默,富有情趣,富於激勵。教學中,我們允許學生識記字形方法的多樣性,不輕易否定學生。學生在教師寬容的評價中,變得有信心、有創見。
二、引導發現,讓學生在實踐中形成能力
新大綱強調:「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隨著學生經驗的積累,我們也就逐步簡化識記生字的過程,增加學生獨立識字的機會,發揮其主體性,引導他們自己想辦法,發現行之有效的識記方法,獨立掌握生字,並在實踐中不斷運用,形成識字能力。
漢字的字形雖然繁簡難易不同,但是識記字形還是有一定的規律、方法。當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識字經驗,我們也就放手讓學生自己想辦法記字形。學生看到生字,就會調用已有的信息,將生字與熟字聯系起來,進行比較記憶了。於是,學生驚喜地發現:原來語文中的記字形,可以利用熟字加加減減。此時,我們引導學生總結出自己發現的識字方法,學生也就非常自然地說出功法」「減法」「換法」。至於有的獨體字,則引導學生說出「筆順法」,稍難的字則是幾種方法的「合法」。然後,讓學生用自己發現的識記字形的方法,對照生字,進行檢驗。學生運用自己發現的識記方法,記起生字來,簡單有效,學習生字也可以變得輕松自如,學生情緒高漲。這樣,學生在識記字形的實踐中,在老師的引導下,發現、總結出了記憶字形的方法,經歷了艱辛的腦力創新過程,品嘗到了成功的快樂,也就自然而然地成為識字的主人。他們會在以後的實踐中,不依賴於任何幫助,自己選擇合適的方法,主動運用,持之以恆,不斷訓練,逐步形成能力。
三、打破常規,讓學生在識字中享受快樂
實踐中積累的識字經驗,成為學生識生字的基礎。漢字造字的規律性,為放手讓學生嘗試識生率提供了可行性。教學中,我們常常啟發學生:「假如讓你造這個字,你會怎麼造呢?」學生興趣盎然,積極動腦,不僅掌握了生字,更重要的是在主動參與、體驗識字的過程中,獲得了成功的快樂。
我們還利用歸類識字中認識同族字的特點,嘗試著打破常規,讓學生根據詞語,運用規律,自己研究歸納出生字。如教第三冊的「識字8」時,我們首先教給學生基本字「包」,讓學生掌握音、形、義。再讓學生找出帶有「包」的熟字「跑」,作為例字引導學生發現:「跑」是用兩部分合起來表示的,「足」與字的意思有關,「包」與讀音差不多。接著出示新詞:花( )、 水( )、火( )、吃( )。學生藉助聲旁「包」宇,利用形旁表義的特點,自己試著創造出這幾個生字。然後,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所創造的字,並說出理由,又在班上交流。這樣的設計,打破了歸類識字課的一般做法,引導學生發現形聲字的規律,運用規律識字,把學生當作探求知識的主人。這樣的教學活動,其意義已超過了識字教學本身,讓學生在參與中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四、指導編謎,讓學生輕松記住字形
低年級學生對謎語有濃厚的興趣。為了能讓識字教學變得活潑有趣,我們利用學生的心理特點,將謎語與學生的識記生字聯系起來。除了編謎讓學生猜字外,更主要的是引導學生抓住某些漢字的字形特點,進行聯想,學著編謎語。教學「閃」字時,先引導學生把字拆分成「人」「門」,在老師的動作暗示下,學生心領神會,編出了謎語「人很快進了門」,學生不僅記住了字形,還懂了字義呢。又如「獸」字是小學階段學生容易寫錯的一個字。教學中,先讓學生把字分解成四部分,再引導學生聯想到野獸的特點,學生編成了謎語「頭上兩只角,整日田裡跑,張著一大口,兇猛又可怕」。學生學著編謎語,一定會認真分析字形,抓住特點。這樣的過程,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在學生的主動參與中,在輕松的氣氛中,難點已化解。同時,發展了學生的想像能力和表達能力。
五、引導創境,讓學生巧妙記住宇形
有些生字字形復雜,或某些部件與熟字相近,低年級學生往往張冠李戴。教學中,我們找出各部件的聯系,或抓住容易錯的地方,引導學生創設特定的語境,進行聯想,讓他們在形象風趣的語言中,巧妙地記住字形,強化了識字效果。如「柳」字,一直到高年級都有學生把右邊的撇忘掉,我們在教學中就抓這一重要筆畫,引導學生想像著微風吹來了,柳枝是什麼樣子呢?有的柳枝細些,微風中輕輕地飄了起來;有的柳枝粗些,微風中還是那樣直直的。形象的語言,使學生再也不會將那「微風中飄起的柳枝」給忘了。
引導學生創設特定的語境,將特別的字形與形象的情境聯系起來。學生以後運用這個生字時,腦海中一定會浮現出相應的情景,想起那形象的提示語言,一定不會把字寫錯了。
實踐證明,一年級識字教學中,靈活地融合上述幾點的做法,學生能主動參與,成為識字的主人,提高了識字的能力,實現了自身的發展。
㈢ 議論文如何施行"先學後教"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是美國著名的實業家羅迦·費·因格所著,被選入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語文的教學內容,具體編排在第四單元第一課,屬於「關注科學」單元。文章聚焦創造性思維,談如何培養創造性人才的問題。文章先用四個圖形引出「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觀點,然後層層推進,提出「不滿足於一個答案,不放棄探求」的重要性,以及創造性思維必備的要素,最後得出結論:任何人都有可能成為富有創造性的人。
文章一開始,作者就用設問的方式來引出主題——「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並且給出了相當充分的理由,即「由於看圖形的角度不同,四種答案全部正確。」,從而質疑了我們頭腦中早已根深蒂固的慣常思維模式——「正確答案只有一個」。作者還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事實上,若是某種數學問題的話,說正確答案只有一個是對的。麻煩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並不像某種數學問題那樣。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方法並非只有一個,而是多種多樣。由於情況的變化,原來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現在往往不靈了。正因為如此,如果你認為正確答案只有一個的話,當你找到某個答案以後,就會止步不前。因此,不滿足於一個答案,不放棄探求,這一點非常重要。」
這就告訴我們,我們不止要找出解決問題的正確答案,而且還要發散思維,要創造性地思考,給問題找出不止一種的正確答案,在一個問題上探求多種答案,才可能全面地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那麼我們找到了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路徑之後,怎樣去發掘解決問題的其他方法和途徑呢?作者很明確地告訴了我們:這一切「有賴於創造性思維」。如果我們尋根究源,肯定會深入地思考:什麼是創造性思維呢?人們怎樣才能具有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呢?
對這一問題的回答,作者沒有簡單地給出概念,然後再用具體的實例來加以佐證,而是先亮出一個與之密切相關的問題,即「創造性思維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通過這一問題的引入,引發了人們思維的積極性,作者這種引人入勝的筆觸在文中頗為常見。在對要素進行解析的時候,作者也沒有說我怎麼怎麼樣之類的話,而是通過第三者來作答,然後自己再稍加點撥和歸納,從而體現了一種與讀者探究的教學藝術,可謂是對「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不同的人不同的思考可能會得出不同正確答案「的有效印證。
作者認為知識是形成新創意的素材。「富有創造性的人總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識,使自己學識淵博。從古代史到現代技術,從數學到插花,不精通各種知識就一事無成。因為這些知識隨時都可能進行組合,形成新的創意。這種情況可能出現在六分鍾之後,也可能在六個月之後,六年之後。但當事人堅信它一定會出現。」
作者認為知識只是一種新創意的素材,至於這些素材能不能形成新的創意,則有賴於人們組合和利用素材的方式和方法、態度和意識。如文中所述「發揮創造力的真正關鍵,在於如何運用知識。創造性地思維,必須有探求新事物,並為此而活用知識的態度和意識,在此基礎上,持之以恆地進行各種嘗試。」作者還給出了兩個實例:一是約翰·古登貝爾克將原來毫不相關的兩種機械葡萄壓榨機和硬幣打制器組合起來,開發出了印刷機和排版術;一是羅蘭·布歇內爾把電視接收器作為試驗對象,發明了對戰型的乒乓球游戲,從此開始了游戲機的革命。通過這兩個實例,將其論點進一步形象化地再現在了讀者面前,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和文中論點的說服力,可謂匠心獨運。
接著作者通過一個問題,即「不過,這種創造性的思維是否任何人都具備呢?是否存在富有創造力和缺乏創造力的區別呢?」,引出了創造性思維的第三大要素——非凡的靈感(即頓悟)。為了說明人人都具有創造性思維的能力,人們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高下之分,只在於人們善不善於抓住極細微的「非凡的靈感」(當然也要考慮其他創造性思維的因素),作者引出了某心理學專家組的調查結論:「富於創造力的人,認為自己具有創造力;缺乏創造力的人,不認為自己具有創造力。」他指出「不言而喻,在創造的宇宙里,貝多芬、愛因斯坦、莎士比亞是光輝燦爛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數情況下,即便是他們,也並非輕而易舉就能獲得如此非凡的靈感。相反,這種非凡的靈感,往往產生於這樣的過程:關注極其普通、甚至一閃念的想法,並對它反復推敲,逐漸充實」,並提出了區分一個人是否擁有創造力的主要根據之一,就是「擁有創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細小的想法。」反觀之,那些由於沒有自信或對自己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沒有自我意識和自我發掘的人,常常因為壓制了自己的思維潛能,使很多「非凡的靈感」與自己擦肩而過,從而喪失了一次次發現、發明的重大機遇。
最後,作者為了回應課文前面的人人都具有創造性思維的能力,並在這種能力的作用下,可以給一個問題找出不止一個的正確答案,給我們歸納出了課文的主旨:「任何人都擁有創造力,首先要堅信這一點。關鍵是要經常保持好奇心,不斷積累知識;不滿足於一個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運用所得的知識;一旦產生小的靈感,相信它的價值,並鍥而不舍地把它發展下去。如果能做到這些,你一定會成為一個富有創造性的人。」
可見,人要想做一個富有創造性的人,就必須具備三個重要的因素:一是廣博深厚的知識,二是知識的正確、有效、充分的運用,三是善於抓住「非凡的靈感」,不斷用自己的知識去創造、去創新。這就是《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給我們留下的巨大財富。
㈣ 如何教好小學語文"第一課"的論文
反思第一課的教學,學生的興趣比較濃,注意力也比較集中。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a o e》是漢語拼音的第一課,上好了第一課,能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生今後學習拼音的興趣。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一、導入激興趣,讓課堂學習置身在童話背景中。
拼音教學容易枯燥乏味,加上一年級孩子年齡小,注意力不持久,活潑好動,易接受直觀生動事物等特點。因此要在教學中努力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把學生帶入一個「有聲有色」的拼音樂園去學習。上課伊始,我先跟大家介紹了學好拼音的重要性,接著,我利用童話故事把學生引入學習中:「今天,老師帶你們到一個非常神奇的地方去認識一些新朋友,那就是拼音王國,你們想去嗎?拼音王國住著三大家族:韻母、聲母和整體認讀音節。今天我們先到韻母宮去認識三個單韻兄弟。看,他們都藏在了這幅圖里呢。」(課件出示)教師用親切的語言將拼音字賦予了生命,一下子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將孩子自然而然地領進了拼音王國,激發了孩子和拼音娃娃交朋友的熱情,激發了孩子主動參與的興趣,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
二、利用情境圖,讓拼音教學化難為易。
課標指出:兒童學習漢語拼音,是一個從言語實踐中來,又回到言語實踐中去的過程。教師要善於藉助兒童已有經驗,使教學化難為易,提高漢語拼音教學效率的有效策略。學生低年級的教材,每課都配有畫面優美的情境圖。教師利用好插圖表音、表形的特點,啟發學生學習,就能使拼音教學化難為易。如:出示了課文插圖後,老師問:「在這個美麗的小山村裡,你看到誰在干什麼?生:「一個小女孩子在學唱歌。」師:「她是怎麼唱的?」「張大嘴巴」。教師帶著學生學著小女孩子的樣子唱「aaa」。學生從學唱歌中,不知不覺學會了讀音。「聽到小女孩的歌聲,大哥ɑ就跑出來了。」課件演ɑ從小女孩的頭部出來。「你看的ɑ樣子像什麼?」學生很快就懂得了圖跟字形的聯系。接下來,學生很容易就藉助圖學會了o e音和形。
三、以多樣形式,保持學習興趣。
一年級的孩子注意力不持久,單靠課件、圖片是遠遠不能讓他們保持學習興趣的。上課時要讓他們手腦並用,把游戲引進課堂,以使他們時時保持良好的學習興趣。如在學習a o e 這三個字母時,我讓學生一邊讀順口溜,一邊用手做動作:「張大ɑ ɑ ɑ,嘴巴圓圓o o o,嘴巴扁扁e e e。」通過做動作強化了對發音口型的記憶。然後,教師就跟同學做「猜一猜」的游戲,老師擺好口型,學生讀出音來。在學習四聲時,我讓學生邊讀邊伸出食指比劃四聲,幾次下來,學生就能較快地區分清四聲了。檢查學生對字母是否掌握,通常我會讓大家玩「開火車」游戲,這時學生總是會興味盎然地高舉小手,積極性很高。
四、及時肯定,增強學習興趣。
小學生總是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肯定,讓他們感受成功的喜悅,能增強他們學習的興趣。對學生的表揚,有時可能一個贊賞的眼神,一個輕柔的撫摸,一句激勵的語言。如上課時,我跟同學們說:「嘩,你們真不簡單,第一次上課,就這么會聽課了。」學生一聽,更認真聽講了。有時,課上了一會,我會突然指著一個同學說:「這位同學真厲害,這么長時間都能堅持坐得這么好,我真佩服他。」其他沒坐好的同學聽了,也趕快挺直了腰。一節課中,只有不時給學生注入「興奮劑」,才能讓學生長時間保持學習的興趣。
㈤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從哪些方面寫我是一名剛剛參加工作一年的小學老師
千世界,無奇不有,在我們數學王國里也有許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現在的第九冊的練習冊中,有一題思考題是這樣說的:「一輛客車從東城開向西城,每小時行45千米,行了2.5小時後停下,這時剛好離東西兩城的中點18千米,東西兩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與小英在解上面這道題時,計算的方法與結果都不一樣。王星算出的千米數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數少,但是許老師卻說兩人的結果都對。這是為什麼呢?你想出來了沒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們兩人的計算結果。」其實,這道題我們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種方法,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但仔細推敲看一下,就覺得不對勁。其實,在這里我們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就是「這時剛好離東西城的中點18千米」這個條件中所說的「離」字,沒說是還沒到中點,還是超過了中點。如果是沒到中點離中點18千米的話,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種,如果是超過中點18千米的話,列式應該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所以正確答案應該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和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兩個答案,也就是說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BR>在日常學習中,往往有許多數學題目的答案是多個的,容易在練習或考試中被忽略,這就需要我們認真審題,喚醒生活經驗,仔細推敲,全面正確理解題意。否則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錯誤。
㈥ 如何實現小學語文教學中先學後教
課堂參與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形式,也是教師與學生互動的必然環節。所謂有效參與是指在課堂中學生能夠積極有效地開展學習活動,在教學實踐中得到發展。一節優質有效的語文課,應該使全體學生全程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傾聽、發言、觀察、思考、交流並有所得,有所發展。
然而在一些語文課堂上,我們仍可以看到:一節課下來學生發言很活躍,可發言的總是那幾個人;課堂上「一問一答」較多,大多數學生只是在傾聽、記錄;小組討論時,成績好的同學看侃侃而談,而學困生一臉呆滯、茫然或是興趣缺缺;學生只是就老師所給的問題進行思考、討論,卻很少提出質疑……
怎樣讓更多的孩子「動」起來,積極有效地參與到學習中來,是語文課堂教學亟待要解決的問題。
一、創設民主情境,擴大參與的廣度。
新課程是「一切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教師應尊重學生,把學生看成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主人,珍視學生的獨特個性,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也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於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氛圍。」我常在課堂教學中,與學生們討論教學的安排,給學生以選擇的機會。例如在安排學習內容的先後順序時,我會徵求學生的意見:「大家覺得咱們先學哪一部分好呢?」或「同學們比較喜歡哪一首詩?咱們就先學這個吧?」雖然只是一兩句商量的話語,學生們卻非常歡迎,因為這讓他們有了做主人的自豪感,感受到被尊重的愉快,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活動中,進而培養學生做學習的主人的意識和能力。
民主的情境下,不僅教師與學生之間是平等的,學生與學生之間也是平等的。學優生和學困生,他們參與機會是平等。課堂上,小組合作學習這一課堂組織形式可以讓全班所有的學生動起來,積極主動地、合理有效地參與教學過程。而教師應幫助學生全面實現角色轉變,高效地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構建生生平等互助的課堂。創設民主的情境,可以增強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可以使課堂上沒有被愛遺忘的角落,真正是落實參與的廣泛性的有效策略。
二、指導學法,推進參與的深度。
1、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培養預習能力。「教」前預習是聽課前的一種預備工作,是學生自己摸索,自己動腦,自己理解的過程,也就是自己學的過程。其著眼點是為學生自己「更好地學」,為教師「更好地教」,為真正實現課堂的有效、高效打下基礎。我主要指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預習:(1)先閱讀課文內容,形成初步感知;(2)藉助工具書,積累字詞,流利朗讀課文;(3)結合課本上的習題和《新課程學習指導》,學習再讀課文,運用「圈劃勾點」法,批註心得、感想和疑問。
通過預習,學生有了初步的探索,上課時便能就已學懂的部分發言,將思考的部分進行交流,就不理解的部分提出疑問。用教育學的理論說,帶著問題上課,求知慾更強。變被動為主動。可以大大減少無效參與。
2、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培養質疑問難的能力。「學起於思,思源於疑。」質疑,最能調動學生讀書、思索、答問的積極性,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平時的教學中,我鼓勵學生就不懂的問題在書上做上記號,做一些筆記,對同學之間回答的問題也可以質疑並有根據地提出自己的見解。
三、激勵評價,實現參與的持久度。
評價具有導向、激勵的功能。它可以幫助學生及時地獲得反饋信息,認清目標,彌補不足,繼續努力。在學生積極有效的參與之後,我們應藉助開放而具有激勵性的評價,使學生不斷體驗成功的樂趣。這是主體參與不斷深化和參與步驟不斷升級的重要保障。
建立激勵性的評價機制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評價原則:應客觀公正,正面鼓勵為主,評價與點撥相結合。
(2)評價方式:應綜合使用語言評價、用手勢或態勢評價、適當物質獎勵等多種方式。
(3)評價主體:應放開評價的權利,不僅有教師的評價,還應該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學生進行自我評價,有利於提高學生參與評價的積極性,有利於積累自我認識和自我期望,有利於學生不斷追求新的目標。而學生相互評價,能夠使學生體驗到自我評價與同齡人評價之間的差距,從而發展他們的自我認識。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還能夠對已經進行的學習活動及其效果的認識更加全面和充分,有利於改進他們的後續學習。」
一句贊揚「你說得太好了」,一句鼓勵「別著急,再想想」,一句中肯的分析「……說得不錯,但還要注意……」,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個肯定的手勢,一陣喝彩的掌聲……都會使學生感到親切、安全,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保持、提高了學習興趣,使他們樂於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成功,既是參與的結果,更是參與的起點。
「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沒有成功的課堂教學」。一堂優質有效的語文課,能使全體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傾聽、發言、觀察、思考、交流並有所得。作為教師,我們應努力讓學生「動」起來,從參與的廣度、深度和持久度上下功夫,精心設計課堂活動內容,保證學生每一次參與都有效,保證每一次課堂活動都能收到積極效果,使學生真正成為語文教學的「主人」,促進學生主動發展。
㈦ 小學語文教育論文
相關資料,僅供參考
淺談語文教學中情境創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如何進行語文情境的創設就是一個焦點問題。最初,很多語文教師將語文教學中的情境創設局限在課堂導入的范圍之內,於是語文課出現了熱熱鬧鬧開場,匆匆忙忙結束的怪現象。幸好,現在這種錯誤傾向已經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扭轉,人們對於語文教學情境創設問題的理解和研究也有了可喜的進展。如,人們這樣給語文情境創設下定義:是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引入製造或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他們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教學內容,促進他們的心理機能全面和諧地發展,提高教學效率。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語文情境的創設可以包括以下2個方面:1. 利用導入引導學生快速進入課程學習;2.引導學生有效參與學習的全過程。那麼到底怎樣才能達到我們的預期目的呢,我主要談以下幾個方面的認識:
語文情境教學的幾點認識
摘要 情境教學具有情感性互動性等特點,能較好地帶動學生投入課堂氣氛中來。本論文主要從情境教學的特點、方法出發,結合平時教學實踐及點滴感悟,融入自己的分析總結,切實地提出有關情境教學的認識。
淺談「情境教學」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情境教學」是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應運而生的一種現代教學方法。現代教育教學理論認為,「情境教學」就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和學生無意識的心理特徵,通過圖片、音樂、文學語言等多種教學手段的運用,再現教材情景、背景或環境,從而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緒反應,給學生以強烈的真實感,以更好地達成預期的教學目標。《語文新課程標准》明確要求,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即情景、背景或環境)。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以現代教學手段為媒介,積極開展「情境教學」使學生自融其中,融情入境。「情境教學」具有以下的主要作用:
情境化教學在語文課堂中的運用
一、語言描繪,帶入情境
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因此,導語設計的好與不好,將直接影響整節課的課堂效果。可以說,好的導語是開啟學生興趣之門的鑰匙。教師如果能通過巧妙的導語設計,把學生的感情引入到課文情境中來,那將會為這堂課的成功奠定基礎。
語文情境教學初探
一、「情境教學法」的內涵
情境教學簡單地說就是創設一定的情境,激起學生的情,達到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實際的需要,創設一定的場景或氛圍或提供具體的活動場景,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能夠主動學習,迅速而准確地理解教材內容,促使他們的心理機能和諧、全面地發展的一種教學方法。
關於語文情境教學的幾點經驗
一、導入情境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課伊始,教師如果能通過巧妙的導入設計,調動學生,創造出學習、競賽、思考、優美等等各種於課堂教學目標相對應的情境,那就為一堂好課奠定堅實的基調。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常有這樣的體會,當一節課的開始學生們積極發言,那被調動不僅是學生,甚至還包括我們自己。可以說,好的導入,是打開學生興趣之門的鑰匙。可是萬事開頭難,以下是我參考眾多名師結合個人教學實踐後的一點感想。
語文教學中的情境設計
一、情境教學的界定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書先生灌輸式的教授方式在中國延續了千年之久,這種現象的出現不可否認同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思想有很大的聯系。如今中國千百年來的封建制度的影響雖然已經減弱,但在教育領域內起的消極作用仍然不可忽視,現在的教育中還存在著「教師教是為了應考,學生學也是為了應考」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