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請就平均數概念的教學做一份教學設計。
一、說教材1、教學內容: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八冊第四單元的第二課時。 2、教材分析: 新《數學課程標准》中也將「統計與概率」安排為一個重要的學習領域,強調發展學生的統計觀念。本單元正是在此基礎上,向學生介紹統計的初步知識的。本課則是在學生初步認識統計後進行教學的,它包含兩部分,即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和求平均的方法。 3、教學重難點: 平均數是統計工作中常用的一種特徵數,它能反映統計對象的一般水平,用途很廣泛。所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掌握求平均數的計算方法是教學的重點。而「平均數」又和過去學過的「平均分」的意義不同,正確理解平均數的實際意義和應用就是教學的難點。 4、教學目標: 基於這樣的認識,教學中我們就不能只停留在「簡單地給出若干數據,要求學生計算出它們的平均數」上,而應充分引導學生理解「平均數」概念所蘊含的豐富、深刻的統計與概率的背景,幫助他們認識到平均數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意義與廣泛應用,並能在新的情境中運用它去解決實際問題,從而獲得必要的發展。 二、說教法: 由於「平均數」意義比較抽象,難以理解,容易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求平均數」作為一類應用題,而現行教材中應用題往往脫離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我根據學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認識規律和教學的啟發性、直觀性和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等教學原則,積極創設真實的、源於生活的問題情境,以「學生發展為本,以活動為主線,以創新為主旨」,採用多媒體教學等有效手段,以引導法為主,輔之以直觀演示法、設疑激趣法、討論法,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扮演好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角色。 三、說學法: 在學法指導上,我努力營造平等、民主、和諧、安全的教學氛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通過觀察、操作、比較、分析等活動,讓每個學生積極參與,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主動探究,去發現、構建數學知識。通過小組合作中的互相討論交流,讓學生從中學會與他人交往,分享同伴的成功,解釋自己的想法,傾聽別人的意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教師還要讓學生進行自己我反思,自主評價,以提高解決問題和綜合概括的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課一開始,我用多媒體出示這樣的情景:「星期天,三個好夥伴一起去釣魚。他們分別釣了6條、11條、4條。請你想個辦法,使他們的魚同樣多。」[由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離不開數學,從而對數學知識產生親切感,能更好地激發學生愛數學、學數學的興趣。] 接著讓學生動手操作火柴棒,要求以最快的速度擺出結果,然後讓學生閉上眼睛反思剛才的操作過程,概括出「移多補少」的方法。再用多媒體繼續演示「又來了一個同學,他釣了11條」,讓學生在頭腦中想像「移」的過程並交流。[我們知道「平均數」與「平均分」是不同的概念。因為平均分得的結果是一個實實在在的量,而平均數卻只是一個表示中間狀態的抽象數量。因而在教學時,我並未讓學生進行操作,而是通過讓學生在交流與想像中感受「平均數」的實際意義,為隨後的深化作好預設。] (二)聯系生活,提出問題 在學生初步理解了「平均數」的含義後,我又聯系學生熟悉的「買半票」引出身高的話題,讓學生介紹一下自己的身高,隨意抽取幾位作比較。接著,我又請第一排和最後一排同學起立,比較身高並說說你是怎麼比的。學生會覺得這個問題太容易了,因為坐在最後的同學往往個子比較高。我又請第3小組和第4小組同學起立,再進行比較,學生發現高矮不一,不好比,想到把每人的身高加起來再比,又發現兩組人數不一樣,還是無法比較。 學生懸念頓生,思維處於欲罷不能的憤悱狀態,我抓住時機設疑:「有沒有更好的辦法,能准確地比較出這兩組同學哪組更高一些?」鼓勵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引導總結出最佳方法是通過求他們的平均身高來比較。[「學起於思,思源於疑。」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為探索活動提供了動力,明確了方向,使學生進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激發了他們的探究慾望。]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最後引導學生觀察表格,比較第3小組和第4小組哪組更高,使學生體驗用自己的探索解決問題的成功。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繼續挖掘表格中隱藏的信息,交流體會,提出新的問題「全班同學的平均身高是多少?」,讓學生估算,再通過筆算驗證,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知道全班同學的平均身高後,我又順勢出示全國四年級小學生10年前和現在的平均身高統計表,讓學生聯系自身實際進行比較,教育學生要積極鍛煉,並且珍惜幸福的生活! (四)實踐運用,體驗生活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要應用於生活,才能體現其價值及魅力。在學生理解了「平均數」的含義,學會了求「平均數」的方法後,我又引入了以下現實情境: [通過情境的辨析,問題的解決,既深化了學生對「平均數」概念的認識,體會到「求平均數」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意義,同時也為學生創造了自由表達、廣泛交流的機會,提升了他們「數學交流」的能力。] 為了讓學生感受平均數的用途廣泛,我又讓學生自由交流生活中所見到過的平均數,再通過報刊新聞開擴學生的視野,體會平均數在各行各業中的廣泛用途。 (五)評價總結,拓展延伸 課末,我讓學生當評委給這節課打分,當學生為最後得分爭論不休時,及時設疑:「以誰的分數為標准呢?什麼分數是最公正的?」引導學生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看似隨意一筆,卻足見教師的匠心。通過「給教師打分」及平均分的計算,既強化了本課的新知,再現了「求平均數」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又使老師得到真實的信息反饋,同時還為隨後的課堂小結作了巧妙的預設,可謂「一舉三得」。]
②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 平均數 教案中教學反思怎樣寫
寫教案的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十項:
一.課題(說明本課名稱)
二.教學目的(或稱教學要求,或稱教學目標,說明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三.課型(說明屬新授課,還是復習課)
四.課時(說明屬第幾課時)
五.教學重點(說明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六.教學難點(說明本課的學習時易產生困難和障礙的知識點)
七.教學過程(或稱課堂結構,說明教學進行的內容、方法步驟)
九.板書設計(說明上課時准備寫在黑板上的內容)
十.教具(或稱教具准備,說明輔助教學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書寫過程中,教學過程是關鍵,它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一)導入新課
1.設計新穎活潑,精當概括。
3.提問那些學生,需用多少時間等。
(二)講授新課
1.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三)鞏固練習
1.練習設計精巧,有層次、有坡度、有密度。
(四)歸納小結
(五)作業安排
布置那些內容,要考慮知識拓展性、能力性。
③ 小學數學四年級平均數ppt
PPT(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是微軟公司的演示文稿軟體。用戶可以在投影儀或者計算機上進行演示,也可以將演示文稿列印出來,製作成膠片,以便應用到更廣泛的領域中。利用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不僅可以創建演示文稿,還可以在互聯網上召開面對面會議、遠程會議或在網上給觀眾展示演示文稿。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做出來的東西叫演示文稿,其格式後綴名為:ppt、pptx;或者也可以保存為:pdf、圖片格式等。2010及以上版本中可保存為視頻格式。演示文稿中的每一頁就叫幻燈片,每張幻燈片都是演示文稿中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的內容。
.如果Word文檔中的格式是結構化的且符合生成PPT的規范,那麼就可以直接生成規范的PPT。Word文檔中每個「標題一」就對應PPT中新幻燈片頁的標題。該「標題一」下的其它子標題和正文內容就對應該幻燈片頁下的標題和內容。
④ 小學數學求平均數
小學數學求平均數首先要理解平均數的概念,平均數就是指的是分得回同樣多,他就是答平均數。就比如說六個糖,要三個盤子里,這三個盤子里可以你隨意分,然後可以。第一個盤子分一個,第二個盤子分兩個,第三個盤子分三個 ,自己可以分一下,然後當每個盤子裡面都分兩個的話也就三個盤子每個盤子兩個,一共是六顆糖,這時候就把六顆糖平均分到了三個盤子里,每個盤子里是兩顆糖 ,這就是平均分。解決平均分的問題要用除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