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教育部規定中小學生每天在校體育鍛煉時間不少於多少
《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規定:「對學生在校期間每天用於體育活動的時間給予保證。」《學校體育工作條例》要求中小學校要保證學生每天有一小時體育活動的時間。
黨的十六大把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質,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之一。青少年的健康素質是全民族健康素質的基礎。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
(1)中小學生課外體育活動陳舊擴展閱讀
2004年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結果再次顯示,我國中小學生部分身體素質,特別是爆發力、力量、耐力素質及肺活量等指標持續下降,超重與肥胖學生的比例增加,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繼續上升。鑒此,教育部下發了《教育部關於落實保證中小學生每天體育活動時間的意見》。
為切實提高廣大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現就保證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工作提出以下意見:
一、開齊並上好體育課。各地中小學校必須按照國家有關中小學體育課設置的規定和要求,開齊並上好體育課,小學1~2年級每周為4課時,小學3~6年級和初中每周為3課時,高中每周為2課時。地方和學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削減、擠占體育課時間。
二、保證課外體育活動時間。凡沒有體育課的當天,學校要組織學生參加一小時課外體育活動,課外體育活動時間應排進課表,形成制度。寄宿制學校要實行學生出早操制度。
三、實行大課間體育活動制度。近些年來,許多地方和學校為落實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通過調整作息制度,在課間操的基礎上,延長活動時間,豐富活動內容,形成了25~30分鍾大課間體育活動形式。
從這些年的實踐情況看,這種活動形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也得到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好評。各地要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盡快推廣大課間體育活動形式,並形成制度。
學校要將大課間體育活動排入課表,按時進行。各地和學校要積極探索、不斷豐富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組織形式和活動內容,科學、合理地安排運動負荷。
四、落實必要的物質保障。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保證中小學校體育經費的投入,支持中小學校認真執行《中小學校體育場館設施、器材配備目錄》,購置必要的體育器材,建設、改善體育場地設施。
尚未達到《中小學校體育場館設施、器材配備目錄》要求的學校,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作出相應的規劃,採取有效措施予以解決。同時,學校還應結合實際,因地制宜,積極建設快樂體育園地,努力滿足青少年學生體育活動的需要。
五、加強組織管理。中小學校要切實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把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的工作納入學校教育、教學內容中,認真落實。
校長是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的第一責任人,學校各部門及廣大教師要關心和支持這項工作。凡直接參加組織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的體育教師、班主任及文化課教師,均應計算工作量。
六、建立督導、檢查和工作評比制度。各級教育督導部門要將落實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工作,納入對中小學校的綜合督導內容及評估指標體系,加強督導檢查。
同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也要把這項工作,列為對學校日常教學工作的檢查、學校校長年終考評以及有關的工作評比內容之中,定期進行檢查、督促,使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工作落到實處。
B. 怎樣提高小學生課外體育活動
教育體質的限制,不能讓小學生有更多的體育活動時間。所以,這要合理協調各方各面,先培養小學生的活動興趣,最好培養一兩項體育長處,就可能促進小學生的課外體育活動。
C. 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管理應注意什麼
課外體育活動要合理運用課余時間,開展各種小型、多樣、靈活、自由的專運動鍛煉。課外體屬育活動可以班為單位,也可以小組為單位,因地制宜地開展。班主任要負責領導、教育,由學生幹部負責組織,也可由少數體育愛好者自願組織活動。學校教務人員要經常檢查,協調解決活動中的一些具體問題。這些活動應把達標活動、課外運動和體育競賽結合起來。在內容方面,堅持生動活潑、講求實效、持之以恆的原則。由於季節變化,項目安排要能適當,如夏季可安排乒乓球、游泳及活動量小的田賽活動,冬季可安排跳繩、踢毽和跑步等。教導處應把課外的體育活動與體育課交錯安排,列入課表,保證每天有1小時的體育活動時間。安排時還要注意場地、器材合理分配,並有防止傷害事故的措施。
D. 課外體育運動訓練的組織形式有哪些
1、農村中小學課余體育訓練的重要性總結我國運動訓練的實踐經驗,並按照「思想一盤棋,組織一條龍,訓練一貫制」的要求,可以把我國運動訓練的組織形式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三個層次,在各層次中包括訓練的各種組織形式,形成培養優秀運動人才的梯隊。農村中小學課余體育訓練是我國運動訓練的初級形式,是:「牆基之基」。1984年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發展體育運動的通知》提出了:「學校在增強學生體質的同時,積極發展業余訓練,培養競技體育人才。」1990年國務院頒布的《學校體育工作條例》中規定:「學校應當在體育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的基礎上,開展多種形式的課余體育訓練,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術水平,」這些規定使我們明確了課余體育訓練是學校體育工作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在學校教育工作中佔有重要地位。中小學校課余體育訓練是我國運動訓練體制中最初級的一種業余訓練組織形式,處於基礎位置,只有打好基礎,才有可能從中發現和培養優秀體育後備人才。農村中小學在我國學校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所以農村中小學課余體育訓練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著我國體育人才的培養和發現。2、當前農村中小學課余體育訓練存在的問題勿庸諱言,當前我國的體育事業蒸蒸日上,已處於世界體育強國之林,但由於種種原因,在訓練的最初級形式中卻存在著一些致命問題,為此筆者就目前的部分問題提出一點拙見,願與廣大同仁商榷。2.1觀念陳舊,體制欠合理,導致生源短缺。在農村,對體育工作者存在嚴重偏見。如「拍毛蛋」的「體育腦筋」、「吹響響」的「一二一」老師等。這些就成為體育教師的代名詞。就學校而言,也存在著「體育體育,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了不要」的錯誤認識。不少有體育特長的苗子,經體育教師的選拔動員,但他們還是對體育訓練不敢問津。即使部分學生從事了課余體育訓練,並考入高一級訓練的中級形式一一體育運動學校(體育運動學校的學宗旨是為高一級形式的訓練隊、校培養輸送體育人才或培養合格的小學體育教師和少年兒童業余校的教練)。進行更為系統的學習訓練,但到了畢業時,有相當多的學生就業無門,嚴峻的現實迫使很有體育天賦的人才對訓練的中級形式運動學校只能是望而卻步。從而在農村中小學課余訓練工作中造成生源極度短缺,這從定西地區體育運動校招生情況就可以看出。1986一一1997年報考體育運動學校的人數在500一一600人之間,到1999年僅為200——300多人,以後逐年減少。另外在農村中小學管理體制中,中小學課余體育訓練的學生,只有參加高考,且被高等院校錄取,才算教師的成果。如果被縣業余體校錄取或考入中級形式的體育運動學校,心血必將「付諸東流」,這樣的評價體制,大大的挫傷了體育教師對課余體育訓練的積極性。再者農村學生雖然純朴憨厚,吃苦耐勞,在訓練中總有那麼股韌勁。但大多數家庭由於經濟困難,在從事體育訓練時,又多增加了家庭的負擔。如營養的保障、運動服、鞋的購置等。對於學生及家長,他們付出的心血,目的就是上學讀書跳出「農門」,擺脫貧困。而農村中小學課余體育訓練工作就是從小培養和發現體育人才,但大多數學生到了訓練的中級形式後停止前進。面對這些滯後的觀念,經濟的貧乏,就業的困難等,試問在農村又有誰願參加課余體育訓練?2.2應試教育觀的束縛難以解除。在國家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有些教育主管部門評價一個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高低,還是看當年的合格率或高考上線率(小學兩科合格率,初中的六科合格率,高中的高考上線率)。這些都是教育主管部門層層分解的硬指標。而對體育工作抱著應付態度。一些學生因種種壓力,雖然愛好體育,並有體育特長,但因班主任、任課教師怕影響合格率百般阻撓。如有縣、地組織的各種競賽活動,便臨時抽調學生,進行突擊訓練或乾脆取消參加比賽。嚴峻的現實使各教練所帶為數不多的運動員,大多是由於文化課基礎太差,到了高中二、三年級,以謀求體育高考,進入大學校園。諸如這些嚴重違背學校課余體育訓練方針的做法,又怎能落實《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完成體育課余訓練的任務呢?2.3學生偏科現象嚴重,致使思想紀律散漫正是由於生源的短缺,導致生源質量的下降,部分學生從事了課余體育訓練,而放鬆,甚至放棄了文化課基礎知識的學習,放棄文化課學習又導致了學生思想紀律的散漫。這給學校管理帶來一定的難度,在他們的心目中考體育運動學校主要是看運動成績,而文化課成績是次要的。到了參加高考抱著撞一撞的思想,這種認識最終導致他們的半途而廢。試想沒有扎實的文化課基礎知識,怎能理解掌握有關體育運動方面的知識、技能、技巧呢?3、提高農村中小學課余體育訓練質量的對策建議針對現狀,我們應當採取哪些對策呢?筆者作為一名體育教育工作者,從工作經驗和切身體會出發提出一下建議:3.1改變觀念,提高認識,加強素質教育農村中小學課余體育訓練,我們應解放思想,改變陳舊觀念,提高對體育的認識。正如毛澤東所說:「體育一道,配德育與智育,而德智皆寄予體,無體是無德智也。」「體者,載知識之車而寓道德之舍也。」所以,社會各界應消除對體育工作者的偏見,積極關心和支持體育工作。在學校力口強素質教育的今天,要完成學校課余體育訓練的任務,提高課余體育訓練水平,就必須遵循「選好苗子,打好基礎,系統訓練,積極提高」的十六字方針。使學生能夠從德、智、體、美、勞得到全面發展。讓農村中小學課余體育訓練工作發揮其應有的功能。3.2改變管理體制,保證生源,放眼未來。要確保農村中小學課外體育訓練的生源,就必須提高認識,只要學生有體育方面的特長,社會、學校、家庭要給予支持,學生本人,要樹立遠大的理想,放眼未來。向訓練體制的高級形式努力奮斗,爭取為國爭光,為家鄉添彩,為體育事業增磚添瓦。從管理體制方面講,學校應肯定課余體育訓練的成績。如向縣隊、業余體校、體育運動學校輸送的體育人才,各種競賽所取得的成績等等,從而調動體育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使其甘心投身於農村體育事業的發展之中。對訓練的中級形式一一體育運動學校,在學生畢業時(不能進入高一級訓練形式的學生)。在待遇上應建立一定的制度,協調各地政府,有關部門擇優安排就業。比如:到畢業前參加省級或國家級體育競賽,獲得過省前三名,國家前八名或在學校運動成績達到國家一、二級運動員標准;校三好學生;優秀班幹部等等,而不是一概不管,無法就業。3.3協調好學習和訓練之間的關系,使之課余體育訓練良性發展對農村中小學課余體育訓練,要明確它的業余性,在訓練過程中正確處理好文化課學習和體育訓練之間的關系。如果因為訓練而放棄文化課的學習,那將得不償失,訓練因文化基礎的薄弱而無法進一步深造。而且只有處理好文化課學習和體育訓練的關系,學校、家長以及任課教師才能更好的支持課余體育訓練工作。這樣學校課余體育訓練才有保障。因此,這就要求我們農村中小學的體育工作者,要積極配合學校、班主任、任課教師,常抓他們的思想教育工作,使體育業余訓練與文化課學習,達到學練相長,共同提高。總之,只有在各方面的關心和支持下,才能進行科學選材,精心培養,夯實基礎,系統訓練,積極提高。使我國的農村體育事業充分發揮「牆基」作用。
E. 課余體育的形式有哪些
長期以來,由於受陳舊的傳統教育思想束縛,受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影響,體育教學課大多仍沿襲前蘇聯教學結構的模式,其教學過程在教師的主宰和嚴格控制下,學生被動的學習主體。學校課外活動過程存在著隨意性和盲目性,與體育教學課在知識、技術、技能方面的實踐相脫節,這與當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要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精神大相徑庭。因此,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引導學生自主學練,培養自主實踐能力,已成為課程教學改革的必然。作為一名體育教師,如何在課外體育活動的教學管理中,體現這一思想,實現主體性教育。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1、體育活動課概念的定位
學校體育課分學科類課程(體育與保健)和活動類課程(課外體育活動課)二類課程,在終極目標上是一致的,都是為了促進人的身心兩方面的和諧發展;體育與保健課主要是通過系統的知識技術傳授,使學生掌握體育學習方法,繼承優秀的當代體育文化和民族體育文化。培養學生的興趣,是活動課學習的基礎。而課外體育活動是指在教學大綱以外,或以學科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活動以外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在學生中開展各類教學活動。課外活動的主要特點是學生根據個人的興趣和愛好,或者是一部分興趣、愛好相同的組成的興趣小組、社團等從事自主的、獨立的活動,它不是全體學生必須的課程,也不是課程限制選取修或任意選取修的內容。課外活動中有的教師參加,有的是學生自已組織活動。另一方面講,它也是體育教學的延伸和補充。但它有弊端,在於它仍然是以單一學科課程模式看待,使學生生動活潑、自主發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特別應該指出的是,學校課外體育活動與部分有特長的學生進行課余運動訓練,都屬於課堂以外的教育活動,都是在「課外」進行的,但他們是有區別的。那種把教師精心指導下的課余運動訓練,也籠統地作為課外體育活動的組成部分,認為有待進一步商榷。
2、課外體育活動課的目標
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培養學生的興趣和愛好,發展學生的能力和個性,養成經常鍛煉身體的習慣,為終身體育打下基礎。重視學生在大量的體育活動中,加深對體育原理的理解和運動體驗,以提高體能、活躍身心,培養學生的體育實踐能力;同時要求把知識的學習、技術的掌握、技能的形成與意志品質的培養、心理需要的滿足、情感的體驗相協調,使之和諧發展。
3、當前課外體育活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3.1對課外體育活動不夠重視
課外體育活動計劃的制定、內容的選擇、組織形式和活動方式的調控是整個活動教學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由於教師對活動課的認識不全面,活動評價體系不健全。活動反饋調整不及時,活動管理體制不完善,隨意更改和取消活動;尤為普遍的是活動過程比較散亂,較普遍的「放羊式」的活動過程。
3.2學校對課外活動的組織管理比較薄弱
目前許多學校的體育工作,都是在主管校長的領導下由體育教研組具體負責。學校對活動過程缺少思想上的導向,對課外體育活動無計劃、總結,對活動過程和組織人員沒有檢查、考評措施,沒有把成績列為教師工作考評內容影響了教師積極性的發揮。
3.3學習負擔重的負面影響
現代教育思想並沒有擺脫傳統教育的幽靈。在中考、高考的指揮捧作用下,學生大量的時間應付沒完沒了的作業、考試上,課外活動時間時常被佔去。沉重的課業負擔,壓制了初中生活潑好動的天性,嚴重摧殘了學生的身心健康。
3.4場地器材的缺乏
近年來,學校規模不斷發展,學生人數增多與場地器材不成正比,體育經費缺乏、設施陳舊、運動場地不足、器材奇缺是多數學校普遍存在的問題,特別是農村學校,尤為普遍。學生興趣廣泛,適合學生參加的項目,因場地、器材、師資的限制,實在難以滿足大部分學生的需要,一部分學生逐漸對體育失去興趣。
4、改變目前學校課外體育活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1健全課外體育活動和評價體系
具體、明確、科學的課外體育活動的目標是進行活動教育管理的前題。《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在宏觀上制訂了學校體育工作目標。各校根據實際情況,對課外體育活動的過程、活動的效果等制訂了明確的目標和工作職責。健全課外體育活動中可操作的目標體系,以此作為班級課外體育活動檢查分析和評價依據;同時把課外體育活動工作列為優秀班主任、基層先進及文明班級、三好學生的重要條件。增強對課外體育活動的意識。對活動的有關因素實行有效控制。
4.2健全課外體育活動的指揮系統和評價體系,加強活動管理
課外體育活動的管理,必須通過健全的學校體育的指揮系統,使教師和學生明確活動目標和活動過程的標准,在活動中自覺地貫徹執行,進行自我調控。當前應建設一支從上到下的統一管理隊伍。一般應包括學校體育領導小組、體育組、班主任和體育委員四個層次,學校體育領導小組與體育教研組在活動中應認真做好活動情況檢查、記錄、調整及定期進行總結、評價,明確活動的導向作用。
課外體育活動的評價是促進活動課質量的關鍵。通過檢查學生的出勤、活動內容的執行、活動的組織情況和活動的效果,同時獲取信息。學校應根據實際情況,逐步完善一套有益於提高課外體育活動的質量和效果的全面評價體系。
4.3加強課的教學改革,強化健康意識
要從根本上改變目前學生運動不足,體質不良的現象,促進學生健康發育,養成持之以恆自覺鍛煉身體的習慣除學校領導重視和全體教師不懈努力外,關鍵要加大教育制度、升學制度的改革。體育教師要加強對體育的目的性教育、科學性鍛煉身體教育,在學生主觀上認識到課外體育活動的價值和意義。學校因地制宜地創造條件,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興趣愛好,多舉行些學生喜聞樂見的體育項目和小型比賽,滿足學生的健康需要,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
4.4拓寬渠道、增加體育經費投入
特別是農村學校,場地小、器材缺、經費少是長期困惑體育活動正常開展普遍存在的問題。為此,應抱著勤儉辦體育外,要充分提高現有場地、器材的使用效率;同時,各級領導要重視體育經費的投入,使場地、器材逐步完善。
5、建議
介於現階段課外體育活動的實際情況,展望學校教育改革賦予課外體育活動的新的發展前景,積極推進素質教育。今後一段時間內我們應該注意:
(1)課外體育活動應以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個體需要為出發點,,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和愛好。學校組織學生體育活動時,應考慮學生的特點和學校的實際去選擇和開展學生所喜愛的體育活動內容,使體育活動即滿足教育教養的需要,又滿足學生個體的需要,養成鍛煉的習慣,為終身體育打基礎。
(2)搞好各種形式的校內體育活動,建議根據各校實際開展大課間操活動,保證一小時的體育活動時間。
(3)建立對體育活動的考核、評價體系,加強對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與管理,建立由領導、教師、學生組成的監督管理體制,做到人員落實、時間落實、場地器材落實、活動內容落實、評價措施落實,提高體育活動的整體效益。
F. 教育部提出,中小學生每天要兩小時體育活動,你覺得這符合實際嗎
我覺得這是不切實際的,而且這件事已經不止一次的提過了,但是最終落實到學校的時候就不切實際了。
像是歐美國家他們的教育體制跟我們不太一樣,首先他們下午三點開始就是學生自己的時間,而大多數孩子都喜歡去體育運動,別說兩個小時了,有可能會時間更長,這也是為什麼田徑項目一直是歐美國家的長處,因為人家從小的鍛煉就比我們國家的孩子時間多很多。
結合以上的情況我們國家想要達到每天都有兩個小時的運動時間還是不大可能的,當然了發展整個國家的青少年身體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希望我們國家的有關部門能夠提起對這方面的重視,畢竟少年強則國強。
G. 中學生課外體育活動時間探究的結題報告
hao123精彩資訊,每日最新最熱隨時 頭條新聞 娛樂八卦 精彩視頻
校組建有體育興趣小組、學生單項體育俱樂部(體育協會)等體育組織,使學校課外體育鍛煉組織形式和內容多種多樣,形成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二是調整課外體育活動時間,確保學生有足夠時間參加體育鍛煉。為保證學生每天有足夠時間參加體育鍛煉,這兩年來我縣各個中學都有不同程度地調整課外體育活動時間,並以課的形式落實到課表上,目前我縣各中學早操時間約有15—20分鍾,課間操普遍是20——30分鍾,下午課外體育活動課一般是35—45分鍾,這從時間安排上已有一小時以上體育活動時間,若每個學校都能扎扎實實地組織開展好課外體育活動,那麼我縣中學生課外體育活動質量會大有提高。
(三)組織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外體育活動新格局。
1.教師實現轉變觀念,樹立學生主體觀。我縣中小學課外體育活動長期以來大多是沿用老模式較多,這已越來越不能滿足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需要,隨著學校體育改革不斷深入,我們以「素質教育」、「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要求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樹立學生主體觀,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尊重每個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人格,從根本上說,就是教師尊重學生在課外體育活動過程中的自覺性,自主性和創造性,以學生的個性發展與個體需要出發點,結合學校實際和學生身心特點去選擇和開展學生所喜歡的體育活動內容,本著學生自覺、自願、自主的原則,以有利於增進健康和體質出發,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體育活動。
2.堅持以人為本,面向全體學生組織開展課外體育活動。長期以來,由於受到陳舊的傳統教育思想束縛和片面追求升學率以及體育競技成績至上的影響,我縣有不少中學課外體育活動仍沿用傳統課外體育活動的模式,活動內容單調,組織形式單一、乏味,有的學校只重視體育運動隊和體育特長生的訓練指導。這種單一 的課外體育活動格局不可避免地受到沖擊,並必然會被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外體育活動所取代。所以組織開展課外體育活動我們盡最大的努力,採取最有效的辦法面向全體學生,力所能及滿足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需要,不管採取何種形式、內容,我們都以學生為本,堅持以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個體需要為出發點,注重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和愛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主動發展。
四、因地制宜地組織開展課外體育活動,引導學生逐步養成自主鍛煉的習慣。 根據調查統計,我縣目前還有相當一部分中學體育場地器材尚未滿足學生體育鍛煉的需要,在狹小的場地和有限的體育器材下,要想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從硬體來講是一個大問題,難度是可想而知。因此,各個學校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因人而異結合自身的場地器材條件,師資力量及學生的特點,開設相應的課外體育活動項目,並根據不同的年級,不同的學期,不同的階段來選擇學生所喜愛的活動內容和練習手段。一年多來,在我們政協文體委員活動小組的提議下,縣教育行政部門十分關心學校課外體育活動工作,各個中學都能結合實際,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發揮有限的體育場地器材的作用。有很多學校能從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個體需要出發,能考慮本校學生特點和學校實際去選擇和開展學生所喜歡的體育活動項目,逐步改變純競技式的成人化的運動項目,重視民族體育內容,比如:城廂鎮二中、寧武一、二中課外體育時間,學校籃球場和乒乓球場熱鬧非凡,學生對這兩項運動興趣極高,充分調動了學生鍛煉的積極性,初步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體育運動項目;縣民族中學能充分利用縣業余體校人力和體育場地資源,重點開展籃球運動和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這兩項運動已成為該校體育傳統項目,而且這兩年來一直保持領先地位,通過因地制宜地開展體育活動,我們發現在課外體育活動中,不但能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還能培養學生自主鍛煉的習慣。
五、課題研究的效果分析
(一)深入了解掌握武鳴縣中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現狀,提出了合理的建議。
通過調查發現,我縣中學生課外體育活動參與行為只屬一般(可參見課題調查報告,以下同)。令我們深感優慮和擔心的是,我縣中學生在正常工作日和天氣下,每周參加3次以上課外體育活動(早操和課間操除外)的人數只佔被調查人數的32.20%;被調查的23所中學中還有9所學校每周組織開展課外體育活動不到3次;能保證每天有一小時以上體育活動時間的僅占被調查人數的10.30%。面對如此現狀,就主要原因我們進行各方面的調查結果表明:學生學習壓力大,課業負擔過重是首要因素。其次是課外體育活動時間得不到保證。第三是學校體育場地、器材缺乏。第四是學校沒有組織好課外體育活動。第五是學生尚缺乏自我鍛煉能力。
中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參與意識的強弱是其是否積極參與課外體育鍛練的思想基礎和動力,從調查中可發現我縣中學生的課外體育參與意識較強,絕大多數學生較喜歡課外體育鍛煉,然而由於受到傳統重智輕體觀念的影響,還有極少學生體育意志令人擔擾。因此,體育教師應針對性地加強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積極引導,加大中學生體育意識的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的最活躍因素,對激發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和提高體育鍛煉效果有十分重要作用。調查結果表明,我縣中學生的課外體育參與興趣還算可以,大部分學生對早操、課間體育活動較感興趣(占被調查人數的69.6%),很多學校都能認識到抓好兩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這方面靈馬一、二中、武中、武高、鎮一中等中學都有自己一套比較完整的組織管理措施,致使學生做操比較認真、投入,做操質量較高。然而,還有個別學校不夠重視兩操活動,尚缺乏管理經驗,學生做操馬虎,沒精打采。因此,我們要結合本校實際情況,有必要對現行的早操,課間操的內容和形式作一些改進,除了做廣播操外,還可增添一些學生所喜愛的體育活動,組織形式也可不拘於一種,既可集體活動,也可分散活動,從而使兩操活動對學生產生持續的吸引力。調查中我們還發現,我縣中學生有90%以上較喜歡球類運動,特別是籃球運動這與我縣群眾籃球運動,基礎較好有直接關系。因此,學校組織開展課外體育活動應著重從球類運動入手,為學生終身體育打下良好基礎。
我縣中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出於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愉悅身心、促進社會交往和提高體育運動技術水平的學生占被調查人數的60%以上,這表明中學生思想上對參加體育活動的價值和功能的認識是正確的。我們應抓住這一有利條件,因勢利導,積極引導,科學合理地安排體育活動,使方法和手段更符合學生的實際,發揮更好的鍛煉效果。
(二)調查分析影響我縣中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主要因素,並提出了相應對策。
通過深入調查和分析,目前影響我縣中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主要因素可歸納為內因和外因兩大因素。其中,內因包括參與動機、參與意識、和參與興趣等因素,關於這方面內容已在前面提到,在此不再重復。至於外因包括教育體育體制和方針政策、學校認識與觀念、學校體育場地器材設施條件、學校組織管理和家長及老師等因素。
由於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黨的教育方針政策不能很好地得以全面貫徹,一些學校把升學生率的高低作為衡量學校辦學水平的唯一標准,致使學校片
面追求升學率,而勿視了學校體育工作。觀念是行動的先導,是推動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內面動因。我國應試教育觀念「重智輕體」的傳統觀念還比較嚴重,學校體育工作仍然還沒有得到應有重視。因此,教育行政部門及學校領導老師,必須提高認識、更新教育觀念,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學校體育工作。
學校體育場地器材設施是學生從事體育活動的物質保證,近幾年來,我縣各中學體育場地器材設施雖大有改觀,但尚未滿足學生多樣化體育鍛煉的需要,學校學生人數多,但體育場地器材有限,這是制約我縣各中學組織開展課外體育活動的重要因素。所以,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領導,要想方設法改變體育場地器材設施落後現狀,以保證學校體育工作的正常開展。學校組織管理是開展的課外體育活動的基本措施。根據調查結果表明,我縣有52.28%的中學生和24.66%的體育老師認為,學校組織開展的體育活動內容單調,形式單一;有29.60%的學生和10.96%的體育老師認為學校課外體育活動缺乏組織者,組織管理跟不上。由此可見,學校課外體育的組織管理至關重要,從組織開展活動內容、形式以及組織者都要科學化、規范化,嚴格按照我國政府部門有關決定、通知、條件等來執行,並在《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的指導下,大膽創新,敢於實踐。
家長和老師是否支持學生參加體育鍛煉,學校領導是否重視體育,體育老師的責任心和工作作風,會影響到學生是否積極參加課外體育活動與基本因素。調查表明,有94.60%的學生家長支持自己子女參加課外體育鍛煉,有59.16%的學生希望在課外體育活動中得到體育教師的組織指導。實踐證明,哪個學校領導支持和關心體育工作,體育活動老師盡職盡責,班主任支持並經常鼓動學生參加體育鍛練,那麼學校體育工作會搞得非常出色,其中,我縣雙橋一中、靈馬一、二中,城廂鎮一、二中、縣民族中學,縣實驗學校、武鳴中學、武鳴高中等等學校在這方面工作做得比較好,課外體育活動質量較高,所取得成績令人滿意,得到社會、家長和學生的認可和稱贊。
(三)探索出有效組織開展學校課外體育活動的基本途徑和方法。
課外體育活動作為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涉及面很廣,內容也很多,要有效組織開展課外體育活動,必須得到全校各方面的協調配合,共同努力,齊抓共管,活動才能有較地進行。通過一年多的實踐活動,我們主要從建立課外體育活動的管理體系和改進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形式、內容等兩種途徑及方法入手,推動學校課外體育活動全面逢勃發展。
1.建立課外體育活動的管理體系。
(1)加強組織管理: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建立由負責教學管理工作的領導主管。政教處、教務處督促、檢查考勤、量化評分,體育教研室組織實施,班主任、輔導老師和各種體協等配合管理的課外體育活動體系。
(2)明確目標管理:明確各層次管理人員的職責范圍和相應的權力,做到有職有權,職責統一。
一是學校領導小組要專門研究學校體育工作計劃的落實情況與提高質量的辦法。二是政教處、教導處每天有人負責監督課外體育活動開展情況,檢查並協調活動中出現的問題,確保活動正常開展。三是體育組、班主任、輔導老師、體育協會等互相配合,根據學校體育工作任務和目標,制定相應的活動時間表、活動內容、活動組織形式及措施等。
(3)完善制度管理:確保課外體育活動正常開展必須要完善各種制度,運用制度進行管理,做到:①活動有組織、有計劃。根據學校實際情況,結合學生興趣、愛好、能力分別成立不同的單項體育協會(俱樂部),由學生與體育組、
輔導老師一起制定每學期活動計劃,並按計劃組織開展活動。②活動時間得到保證。學校嚴格按有關教育法規、通知、條例等來執行,認真抓好早操、課間操和課外體育活動課的工作,確保學生每天有一小時體育活動時間。③活動有檢查評比。由政教處、體育組、學生體育協會共同組成考勤和檢查評比小組,對活動過程和結果進行檢查和考評,並公布於眾,並作為評定「先進(文明)班級」的依據,從而保證課外體育活動優質高效地開展。
2.改進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形式和內容,為學生創建豐富的課外體育活動平台。
改革學校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形式,提高學生的興趣和參與積極性,課外體育活動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滿足不同學生的個人興趣和愛好,充分發揮學生的參與主動性和積極性。由於學生的興趣、愛好、能力等個體差異很大,運動水平參差不齊,若沿用傳統的活動模式,固然可以保證活動的開展,但存在著主觀意識消極淡薄的弊端,不利於學生的個性和能力的發展。嚴重影響鍛煉活動的質量,所以,組織課外體育活動我們除了面向全體學生安排一些集體鍛煉項目之外,主要是在兩種形式上下功夫,即一是組織課外體育競賽活動。二是組織學生體育協會(體育俱樂部)。由學生自主選擇參加各種單項體育俱樂部,讓學生自己組織開展各種各樣體育競賽活動,自我鍛煉,自我提高,教師則給予指導及協助。
改進課外體育活動的內容,滿足學生體育鍛煉和心理要求,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目前學校課外體育活動所開展的活動項目一般比較單一、老化,我們體育教育工作者要加大對體育運動項目的研究與開發。一年多來,我們認真貫徹《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有關精神,注重對現有的體育運動項目加以改進,抓住運動中的主要因素,簡化規則,靈活運用規則;簡化技戰術,降低難度要求,注意對新興的體育項目的引用,不斷挖掘具有民族特色的體育活動項目。例如:課外體育活動中,我們以中學生所喜歡的籃球運動為龍頭,在各種單項體育俱樂部的配合下,擴大活動范圍,增加活動內容,使活動形式多樣化、內容豐富多樣。其中籃球競賽我們簡化很多規則,讓規則更接近我們學生的運動水平,組織形式上多採用三人制,四人制和五人制籃球賽相結合。為能讓更多學生有機會上場參與比賽,我們還把每場球分成五——六節進行比賽,而且規定每個學生最多能上場比賽1或2節,球賽中間休息時間還附加投籃比賽,並將投籃比賽成績加入總分,這樣不但能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滿足了學生體育鍛煉的需要,而且大大提高了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四)因地制宜進行體育鍛煉的習慣基本養成,學生的體育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有限的體育場地器材下,因地制宜地進行體育鍛煉是我縣中學組織開展課外體育活動的一個新亮點。如今有不少學校能根據實際情況,充分利用校內體育資源,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發揮校內現有體育場地器材的多種用途,發揮一物多用。有的學校已重新整合一些陳舊的體育場地器材設施,化「大」為「小」,活用「小」場地,引導學生進行適合小場地開展體育活動(如:三人籃球賽、五人制足球賽,乒乓球賽、踢毽子比賽,跳繩比賽„„),誘導學生對這些比賽逐漸產生興趣,形成愛好,養成自主鍛煉習慣。在充分發揮校內體育活動場地器材優勢作用的同時,很多學校能充分利用校外體育資源,其中,縣城的學校都能與縣業余體校合作,開展各種體育項目訓練與比賽,共同研究挖掘具有民族特色的體育活動項目,如:板鞋、綉球、珍珠球、武術、跳竹竿舞等等。農村基層學校能充分挖掘校外自然環境所賦予的優勢(山坡、草地、公路、江河„„),創造出各具特色而又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場地、器材和活動形式,並利用這些優勢條
件開展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如:中長跑、越野跑、 游泳、爬山、遠足等等),以達到體育鍛煉的目的。
中學生體育能力對實現學校體育目標,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至關重要,中學生體育能力正處在形成、提高、發展的關鍵期,我們充分利用課外體育鍛煉有利時機,積極引導學生因地制宜地開展學校優勢運動項目,模擬體育俱樂部形式開展活動,培養學生自主鍛煉,自我管理能力,不斷提高學校體育活動技術技能水平。實踐證明,學生對學校優勢體育項目興趣極高,參與積極性高,而且在自己的體育組織里學生們興趣得到滿足,個性得到發展,自主鍛煉能力得到提高,才能得到施展,身心也十分愉悅,也對培養學生組織能力和社交能力有積極作用。通過一年來的實踐研究,參加各種單項體育組織(俱樂部)的學生的體育能力都有較大的提高,而且能帶動全校體育逢勃發展。例如:我們城廂鎮中學生籃球俱樂部每學期不僅承辦學校各種籃球賽,而且還負責組織指導各班級籃球隊的訓練和比賽工作,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及雙休日,在輔導老師的指導下,自己組織訓練和比賽,自我提高,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文體活動,成績突出。其中,在2004年縣中小學生體育運動會中榮獲初中男子組和女子組籃球賽第一名和第二名,是歷年來沒有得過的好成績;田徑俱樂部也負責協助學校舉行一年一度的學生田徑運動會,在2004年縣中小學生體育運動會中榮獲初中團體總分第二名,這也是我鎮中學生歷來最好成績的一次;乒乓球俱樂部每學期都將乒乓球聯賽貫穿於整個學期活動過程,在2004年縣中小學生體育運動會中榮獲團體總分第二名的好成績,同時獲得男子單打冠、亞軍。由此可見,成立學生單項體育俱樂部不但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潛能得到發揮,體育運動技術技能水平得到提高,而且能提高學生的體育能力。
六、討論
由於研究的時間較短,學生形成的體育意識和鍛煉習慣尚不夠穩定,學生體育俱樂部模式還要進一步完善,因地制宜進行自我鍛煉能力有待提高。為此我們今後要:
(1)繼續以體育新課標為指導,進一步探索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外體育活動,不斷提高學校課外體育活動的質量。
(2)繼續加強研究,使學生形成初步的「自主鍛煉」的方法、能力、意識與終身鍛煉的體育觀念逐步形成習慣。
《中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現狀的調查研究》課題組
2006年6月15日
H. 幼兒園區域性體育活動存在哪些不足
1、視活動形式,輕視活動效果 學校課外體育活動的內容有:課間廣播操、各種體育活動比賽等,但其中不少是流於形式,缺乏實效。如學校廣播操一練幾年都是老一套,學生所做動作都變了味,觀其學生懈怠的神情,機械性的動作,特別是中學生,小學還好一些,這種情況又有何等價值可言呢?至於學校開展的運動會與文體活動,猶如夏天的一陣暴雨氣勢不小,來的快消失的也快,很難給學生產生效果,學校收獲的是有了開展文體類活動的檔案材料,大多數學生得到只是飽收了同伴表演的眼福。其結果是:活動過後學生再也沒有時間去體驗,去真正意義上的運用鍛煉來健身。 2、重視球類項目,輕視其它項目 中學生在校所學的體育運動項目種類可謂不少,其中可選擇用來健身的運動項目有中長跑、武術、韻律操、器械體操和各種球類運動等。目前在學校課外體育活動中,主要以球類活動開展的最為頻率,而每次活動中,卻出現「臨淵羨魚」者多,參與者少的尷尬局面;也許是球類運動具有一定的觀賞性,易於組織管理的特點,從而使學校忽視了對其它體育項目的組織與安排。 3、重視非畢業班,忽視畢業班 在「全體發展,個性發展、主動發展」等素質教育態勢面前,各中小學開展的課外體育活動似乎有所增多,但也僅是學校局部年級的部分學生在參加活動。在調查中了解到初一、高一年級學生參加學校開展的活動總數的七層以上,畢業班的學生幾乎沒有課外活動安排,還有部分中學的畢業班體育課竟然少了1節,反而剝奪了學生所有的體育活動時間,學校如此一手抓素質,一手抓應試教育的理念及工作方式,長期下去學生的身心健康豈不令人憂哉! 4、重視特長生,忽視後進生 當前學校通過開展體育活動來提高學生建康水平是一個長期系統的工程,那麼如何盡快凸顯學校體育工作的成效呢?轉而多數學校只偏面的重視對體育特長生和體育骨乾的重點培養,其目的是為學校參加各種體育賽事爭奪名次。學校這種厚此薄彼僅局部於重視開展少數人的體育活動或訓練,而忽視了對後進生終身體育習慣及興趣的培養,與學校發展全體學生的自我鍛煉能力和自我健康能力的教育目標要求有著明顯的脫節。 5、重視男生活動,忽視女生活動 在學校課外體育活動場所,很難見到女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或鍛煉的身影,糾其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女生缺乏參與運動鍛煉的主動性(女生的心理特點所決定的)二是教師對女生的課外體育活動缺乏組織安排。男生對體育活動興趣與愛好易顯於行動上,較為主動,而女生雖有一定的參與慾望,但不外現,在觀望中期待,顯的較為被動,以至教師在安排活動時只重視男生,而忽視對女生的精心安排與耐心組織,久而久之女生也就失去了積極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慾望與興趣。
I. 課外體育活動建議及意見
1 解放思想,提高認識
學校領導和教師要提高素質教育的戰略意識和緊迫感,在輿論導向、體育課程、教材建設、師資隊伍、科學管理、評估等方面為素質教育創造條件。
2 解放思想,深化體育教學改革
新課標已實施多年了,但在教學實踐中,還存在很多問題。我們每一位體育工作者,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積極參與體育教學改革。
3 處理好「主導」與「主體」的關系
學生的主體地位表現在學習選擇的自主性加大,突出主動性的理性,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體育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的主體地位來設計課的全過程,講解示範,精簡清晰;組織實施,活而不亂。以學生練習為主,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
4、理順好學生學習效果與興趣選項的關系
滿足學生學習興趣是新課程改革的成果之一,但在體育課選項是,不以自身健康需要,而以個人好惡取捨。鑒於學生對體育的認知程度偏低,違背了新課程改革的最終目的。在選項時宜採用學生「自主式」選擇與教師的「指導式」選擇相結合,以減少學生選項的盲目性。
5、 加強教師業務素質
學校體育工作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體育教師的工作質量。隨著體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體育觀念的不斷更新,工作在一線的部分體育教師,無論在專業技術理念,還是在體育思想方面均已不適應當前體育改革的需要。因此,提高教師自身素質,是體育教學改革的關鍵。首先,體育教師應具備較高的文化素養、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較強的教學能力,強壯的身體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這就要求加強學習,轉變教育觀念,提高業務能力;其次,體育教師要有進取意識,加強自學,改善教學方法,對課程內容進行教學改革,以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再次,教師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時間和機會,互相間進行教學觀摩討論分析,不定期的自我改革教學形式和方法。
6、 開展好課余體育活動
能否搞好課余體育活動,直接影響到學校體育整體效益, 學校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全面發展課余體育活動。中央7號文件明確指出:要確保學生每天一鍛煉小時。沒有體育課的當天,學校必須在下午課後組織學生進行一小時集體體育鍛煉並將其列入教學計劃;每天上午統一安排25-30分鍾的大課間體育活動,認真組織學生做好廣播體操、開展集體體育活動;同時,對學校運動會也需要進行改革,可以根據學校實際,做到人人有體育項目、班班有體育活動、校校有體育特色。通過改革,促進了學生對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也帶動了我校體育整體水平的逐步提高。
7、 加強體育設施建設
體育器材的不足是阻礙體育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因素。學校應統籌協調、因地制宜,加強學校體育設施特別是體育場地建設,把體育場地、器材的建設納入學校議事日程並做到體育經費專項專用。盡可能的配足必要的體育器材可以發揮體育器材的多種功能,充分利用好發體育器材,並加強自製器材的開發和利用,利用現有條件,修舊利廢,為開展體育教學創造物質條件。
8、 建立良好的體育文化氛圍
教育的真正力量,不是突出,而是滲透、彌漫,天長日久的影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起著陶冶、導向、激勵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