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12歲小學生每天的運動量
小學生7~12歲,骨骼肌肉進入迅速生長發育高峰期,這是決定一個人一生的體格、體質的重要時期。從這時起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加上合理的營養,充足的睡眠,就可使兒童的身體得到良好的平衡的發展。
兒童要想鍛煉好身體,必須掌握科學的方法和正確的原則。根據人體生理的基本規律、和年齡、性別、體質的狀況等具體情況和客觀條件,選擇合適的項目,並在一定原則指導下,合理安排運動量,有計劃地進行體育鍛煉。這一階段兒童年齡較小,自覺性較差,必須予以正確的指導。
(1)全面性原則。兒童體育鍛煉的基本目的在於全面發展身體各部位、各器官系統的機能,增強體質。為此,就要科學地安排各項活動,使身體得到全面系統的發展,每個運動項目對身體的影響都是有側重面的,如速度和體操練習,主要鍛煉神經、肌肉,耐力練習則側重心肺功能的加強。從兒童鍛煉的基本目的出發,應有針對性地從事全面的鍛煉,以促使身體在力量、速度、靈敏、耐力、柔韌、彈跳及各器官系統的功能得到全面、均衡地發展。
(2)漸進性原則。兒童的體育鍛煉要和成年人一樣,和干其他事一樣,掌握一個循序漸進的原則。比如跑步,要從速度、距離方面逐漸增加運動量,給兒童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安排的體育鍛煉項目也要由簡到繁,不要使兒童產生畏難情緒。不要妄想"一口吃成個胖子",要知道"欲速則不達",拔苗助長只能產生副作用,甚至產生過度疲勞和運動損傷。
(3)經常性原則。體育鍛煉要持之以恆,堅持不懈,這樣,鍛煉的效果才能累積起來發揮作用。"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一暴十寒",是達不到鍛煉目的的。同時,兒童還應把堅持體育鍛煉作為鍛煉自己意志,毅力的過程。
(4)要有準備活動和整理活動。即指運動前後要有一個過渡。准備活動是使人體從相對安靜狀態逐漸過渡到運動狀態,使植物神經系統、心、肺、肌肉、韌帶等器官系統逐漸興奮,提高活動水平,以適應劇烈運動的需要,減少意外情況的發生。准備活動可根據運動的項目安排,如擴胸、慢跑,深呼吸等。同樣道理,肌體從劇烈運動狀態到恢復平靜,也需要一個過程和一些整理活動,以恢復平靜的呼吸,使血液循環、心跳恢復到平時的狀態,放鬆緊張的肌肉和神經,避免突然停止活動而帶來的意外。整理活動可安排一些放鬆體操、慢跑、行走等。
(5)興趣性原則。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兒童有了興趣,自然就能積極主動地堅持鍛煉,發揮主觀能動性,這樣才會收到較好的效果。家長和老師要注意引導,激發兒童的鍛煉興趣。如結合游戲進行,結合兒童對各類體育明星:武術高手、足球明星、籃球健將等的崇拜,加以正確的引導,必能激發兒童的興趣。同時應注意保護兒童的興趣。因兒童注意力不易集中,容易疲勞,鍛煉時間、運動量要合理安排,避免引起兒童的厭煩情緒而影響興趣和鍛煉效果。
鍛煉時間的安排
是否每次鍛煉都要面面俱到,一天的鍛煉時間如何安排呢?當然所有素質的鍛煉都做一遍是不可能,也沒有必要。交叉進行即可,每天可在早上和下午各鍛煉半小時左右。
早晨空氣新鮮,是一天中鍛煉身體的最佳時間。清晨的鍛煉,可使兒童從睡眠抑制狀態過渡到清醒狀態。清晨的鍛煉可先安排一些柔韌性鍛煉,使身體各部位充分伸展活動開來,如頸部練習、肩部練習、腰部練習、壓腿、踢腿等。活動開以後,可以做一些綜合性運動,如跑步,爬樓梯等。
經這一大的緊張學習,下午的鍛煉可安排得劇烈和豐富一些。如可根據兒童的興趣愛好做些捉迷藏、跳繩游戲,也可安排足球、排球、籃球、乒乓球等運動,有條件的還可安排游泳、滑冰等項目。但下午的活動也不能過於劇烈,以免過度疲勞,影響晚上的學習和休息。
⑵ 小學生體育達標每一項目的標准
小學生體育達標標准如下:
拓展資料: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說明:
為建立健全國家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評價機制,激勵學生積極參加身體鍛煉,教育部印發《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2014年修訂)》,要求各學校每學年開展覆蓋本校各年級學生的《標准》測試工作,並根據學生學年總分評定等級。只有達到良好及以上的學生,方可參加評優與評獎。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以下簡稱《標准》)是國家學校教育工作的基礎性指導文件和教育質量基本標准,是評價學生綜合素質、評估學校工作和衡量各地教育發展的重要依據,是《國家體育鍛煉標准》在學校的具體實施,適用於全日制普通小學、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普通高等學校的學生。
⑶ 小學生一天運動量多少合適,多少時間
玩到開心,運動到忘記寫作業就好
⑷ 小學生每周體育標準是多少課時
1-2年級體育課相當於每周4課時,3-6年級體育課和7-9年級體育與健康課相當於每周3課時。
根據《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教基[2001]28號)規定的義務教育階段體育(體育與健康)課占總課時10-11%的比例,1-2年級體育課相當於每周4課時,3-6年級體育課和7-9年級體育與健康課相當於每周3課時。各地在制訂體育課程實施計劃時,應明確小學體育和初中體育與健康課的周課時要求,確保開足體育課。
課程設置的原則:
1.一般性與選擇性相結合:
在課程設置方案中,尊重智力殘疾學生的教育需求,通過一般性課程來滿足其生理、心理和社會發展的需求,最大限度地開發他們的潛能;同時,通過選擇性課程來滿足學生的個別化需求,促進他們多方面的發展。
2.分科課程與綜合課程相結合:
在課程組織形式上,分為分科課程和綜合課程,力求既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基本規律和認識理解事物的普遍特點,較全面滿足學生的一般性需求;又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整體理解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學以致用,把所學知識運用到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實踐中。
3.生活適應與潛能開發相結合:
在課程功能上,強調學生積極生活態度的養成,注重對學生生活自理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與訓練,關注學生潛能的開發,培養學生的個人才能。
4.教育與康復相結合:
在課程特色上,針對學生智力殘疾的成因,以及運動技能障礙、精細動作能力缺陷,言語和語言障礙、注意力缺陷和情緒障礙,課程注意吸收現代醫學和康復技術的新成果,融入物理治療、言語治療、心理咨詢和輔導、職業康復和社會康復等相關專業的知識,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5.傳承借鑒與發展創新相結合:
在課程開發上,繼承我國特殊教育取得的成功經驗,借鑒國內外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先進理論和成功實踐,結合智力殘疾學生教育教學實際,通過探索、總結、發展和創造,不斷調整、修改和完善課程,使課程更適合智力殘疾學生的需要和發展。
⑸ 國家規定小學生每天鍛煉不少於幾小時
一小時。
小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重視學生體質健康。以「讓每個學生都能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為目的,切實落實小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
(5)小學體育運動量是多少擴展閱讀:
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
鼓勵日常健身活動。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學校等都應實行工間、課間健身制度等,倡導每天健身一小時。鼓勵單位為職工健身創造條件。組織實施《國家體育鍛煉標准》。完善國民體質監測制度,為群眾提供體質測試服務,定期發布國民體質監測報告。
切實保障中小學體育課課時,鼓勵實施學生課外體育活動計劃,促進青少年培育體育愛好,掌握一項以上體育運動技能,確保學生校內每天體育活動時間不少於一小時。
推動場館設施開放利用。積極推動各級各類公共體育設施免費或低收費開放。加快推進企事業單位等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學校體育場館課余時間要向學生開放,並採取有力措施加強安全保障,加快推動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將開放情況定期向社會公開。提高農民體育健身工程設施使用率。
⑹ 小學生每天運動量在多少為宜
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都住在高樓里,兒童與同伴玩的機會也比以前少了很多,造成很多兒童的運動量與他們對活動的自然需求有很大的差距。運動量不足對於兒童的危害性是很大的。首先,運動量不足的兒童心血管系統和呼吸系統的能力比較弱,使得兒童在從事體力活動和腦力活動時容易疲勞,運動量不足的兒童身體的抵抗力也不如運動多的同齡人。其次,運動量不足會造成兒童身體協調性、平衡性較差,這對兒童未來的發展也是不利的。另外,運動量不足的兒童在今後的成長中肥胖的發生率要高於運動量充足的兒童。
兒童運動的特點是興奮快、運動中強度較高。因此,同一動作不要重復太多次,一方面是兒童身體上會感覺疲勞,另外兒童好奇心強,興趣產生快、消退也快,重復多次會讓兒童心理上產生厭倦。
就兒童的運動時間而言,由於體質、發育程度都不一樣,要「因孩而異」。兒童運動時疲勞出現早,但是恢復也很快,只要經過短暫的休息即可恢復,因此無法給出一個確切的時間界限,只要兒童願意繼續運動就是可以的。大體而言,由於兒童的生活主要以體育游戲為主,因此這些體育游戲應每天堅持,每天時間累積應不少於1小時。家長應對兒童進行合理的引導,鼓勵兒童進行運動,逐漸減少兒童看電視、玩電腦的時間,幫助兒童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⑺ 全國小學生體育運動平均面積是多少
中小學生人均體育活動面積達到5平方米以上。
⑻ 小學四年級的運動負荷標準是多少
合理的體育鍛煉是促進學生生長發育,提高學習工作能力,增強體質的有力手段,也是培養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重要措施。有研究表明,只有使體育鍛煉的運動負荷達到極限的壓力下,體力、心理和智力的自然潛力才能得到充分發揮,達到增強體能,延長創造性工作年限的目的。但是,運動負荷過大,又容易引起疲勞和損傷。因此,對於生長發育期的學生,安全、有效的體育鍛煉運動負荷的研究成為本標准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國內外雖有各級各類學校體育課教學大綱,但沒有中小學生體育課和課外體育活動的運動負荷標准,說明本標準的研製很有必要。
本標准參考成年人體育鍛煉運動負荷的要求,結合中小學生生長發育期的年齡特點,體育課教學的需要,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和《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的有關規定,通過中小學體育課運動負荷現狀調查和現場實驗研究,制定了中小學生體育課和課外體育活動運動負荷強度(靶心率)的衛生要求,對每次鍛煉時間和每周體育鍛煉的次數作了明確的規定。因此,本標准符合國情,與學校體育、衛生的有關法律和法規沒有矛盾,是學校體育衛生監督的依據。
本標准從1998年10月1日起實施。
本標准由衛生部衛生監督司提出。
本標准由華西醫科大學、哈爾濱市衛生防疫站負責起草;成都市教委、成都市衛生防疫站參加起草。
本標准起草人:魏嗣瓊、李殿元、陳希寧、張建新、施興國。
本標准由衛生部委託北京醫科大學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負責解釋。
1范圍
本標准規定了普通中小學校身體健康學生的體育課和課外體育活動運動負荷的適宜范圍。
本標准適用於普通中小學校身體健康學生的體育課和課外體育活動。農業中學、職業中學、中等專業學校也應參照執行。
2定義
本標准採用下列定義。
2.1靶心率target heart rate(THR)
達到最大運動強度時的心率稱為最大心率(HRmax),通常達到最大功能的60%~70%時的心率稱為靶心率。
2.2健康學生health student
是指能按體育課教學大綱要求上體育課,並經常進行體育鍛煉的學生。
2.3課外體育活動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體育鍛煉,或從事具有一定運動負荷的體育活動和集體游戲。
3中小學生體育鍛煉運動負荷的衛生標准
3.1健康中小學生體育課和課外體育活動的基本部分的靶心率不應低於120次/min,也不得超過200次/min。
3.2健康中小學生體育課和課外體育活動時間,每天不得少於1h。
3.3健康中小學生體育課和課外體育活動每周不得少於五次。每次鍛煉基本部分的運動時間應為20~30min。
3.4對月經正常的女生,月經期間要減少運動量,應避免增加腹部壓力和全身劇烈震動的運動,停止游泳等水下運動。對月經異常的女生,月經期間應停止體育活動。
4中小學生體育鍛煉運動負荷的監測方法
4.1指標
以運動負荷、每周鍛煉次數和每次鍛煉時間為監測指標。
4.2對象
根據人力,每學時體育課或課外體育活動,對身體發育、健康狀況和體育成績上、中、下等的學生分別隨機抽取1,3,1名,即共5名學生為對象。
4.3方法
4.3.1個體評價
4.3.1.1運動負荷的測定:測定每一個學生的一學時體育課或課外體育活動基本部分每項運動後的即刻10s心率,換算成一分鍾心率,並進行評價;其實測心率平均數在120~200次/min的衛生要求范圍內為運動負荷適宜,低於120次/min為運動負荷過小,高於200次/min為運動負荷過大。
4.3.1.2問卷法:用事先設計好的問卷,要求受檢學生認真、如實填寫。了解受檢學生前一周(在校的五天內)體育鍛煉次數(包括體育課和課外體育活動),每次體育鍛煉的時間(准備活動和整理活動除外)。一周內鍛煉五次,每次鍛煉20~30min為適宜。
4.3.2集體評價
在上述個體評價的基礎上,統計運動負荷、每周鍛煉次數和每次鍛煉時間三項指標達到衛生標準的人數。受檢學生有4名上述三項指標達到衛生標准要求,即該次體育課或課外體育活動符合衛生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