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有效培養小學生數學的審題能力
如何有效培養小學生數學的審題能力
我認為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可以採用以下的培養策略。
(一)、閱讀習慣——審題的前提
實踐表明,構成一些學生學習數學感到困難的因素之一是他們的閱讀能力差,在閱讀和理解數學內涵方面特別無能。的確,許多學生讀題時一目十行,在未加充分思考的情況下就盲目的按已知條件去碰數,影響了解題能力的形成。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重視數學閱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1、讀准。讀題是解題的起步,是培養審題能力的開始。通過讀題,使學生明確題意,為進一步思考做准備。教學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對讀題的形式和要求應做出明確的規定,如大聲讀、輕聲讀、默讀、讀通句子、不漏字、不添字,弄清題目情節,分離條件與問題,理清題目結構。因為數學題目中多讀一字或少讀一字,意思可能會大相徑庭。如:本學期我上的示範課「求一個數上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應用題這節課,在講例題時:「華龍商場共有電視機65台,已賣出25台,賣出的是總台數的幾分之幾?」
我出示例題後,我緊接著出示「審題能力」的(1)讀准:(讀題時可以大聲讀、輕聲讀或默讀,讀題時不添字、不漏字、更不能讀錯字,應把句子讀通順)
讓學生根據要求讀題,再指名學生展示讀題,看學生讀的是否規范、標准。讀的好的應給於表揚。
2、標記。為了促使學生在讀的同時加強感知,可指導學生在關鍵的、重要的字詞下面做標記,養成認真讀題的習慣,以便讓他們排除一些無意注意的干擾,在解題時提高自己的注意力。例如有的題目中提到的「多」、「少」、「除」、「除以」等比較容易忽視或容易混淆的字詞可加著重號,可為正確解題打下良好的基礎。如:進行完讀准後又出示(2)標記:(要求找出題目中的重點字、詞、句子,並做標記)
讓學生找重點字、詞、句子,並做標記。
指名學生匯報。
3、表達。學生「數學語言」的特點及掌握數學術語的水平,是其智力發展和接受能力的重要指標,數學語言發展水平低的學生理解能力差,理解問題常常發生困難和錯誤。因此,在學生讀題後要重視數學的表達,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把題目的情節、問題、條件逐一表述出來,把題目內容轉化為鮮明的表象,通過有聲言語活動,使學生對題目的結構意義達到正確完整的理解。如:最後出示(3)表達:(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概括題意)
指名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概括題意。概括好的給予肯定和表揚。讓學生表達出:「25台是65台的幾分之幾」。
鞏固練習時也按照「審題能力」的三個步驟進行練習。本節課學生學得很好,都能按照此方法來認真審題並能正確解答此類題目。
(二)、分析綜合——審題的核心
綜合是指從條件推出問題,即從因到果;分析是指從問題追溯到條件,即問果索因。隨著學生思維自覺性的增強,在審題時,不僅讀懂題意,而且在頭腦中通過分析綜合建立已知和未知的橋梁,溝通兩者之間的聯系,這是審題的核心,也是解題思維過程的核心環節。因此,要注重培養學生審題過程中的分析綜合能力。
(三)、圖中會意——審題的突破
應用題呈現的問題情境總是精煉、概括、抽象的數學語言,像工程問題、相遇問題等工農業生產中的一些專用詞語或內容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學生缺乏一定的知識經驗儲備,給題意的理解帶來困難。這就要求依靠再造假象,將題目包含的信息轉化成一定的直觀形象(如線段圖、表格等),依靠對直觀的感知來支持抽象思維,使審題有所突破,起推波助瀾的作用。有了圖這一具體形象的中介力量,能直觀地揭示題目中各種數量關系,有些學困生也能理清其中的關系了,審題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審題能力是一種綜合性的數學能力,抓好審題能力的培養這一環節,學生的分析、判斷和推理能力以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就會從無到有,從低水平向高水平發展,從而提高數學的解題能力。
這也許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同學們堅持不懈的努力,加油!
❷ 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審題能力的背景
對題目意思能正確領會,還需要對題目進行正確、全面的觀察。心理學認為,觀察是人的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知覺,它是知覺的高級形式。同時,觀察與思維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在觀察的過程中自始至終地伴隨著思維活動。教師還必須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
1.觀察要有順序地進行
比如,出示一道例題圖,學生總是雜亂無章地觀察著,還有的孩子重復著回答別人已經回答過的數學信息,這種現象我們經常會遇到。由於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在觀察事物的時候,往往被情景圖中艷麗的色彩、可愛的形象所吸引,看到什麼就什麼就說什麼,缺乏條理性,因此,教師在學生看例題圖時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教給學生觀察圖畫的順序,這樣學生就能按照老師的要求,有順序地觀察插圖上的景物,說出有價值的數學信息,避免出現遺漏或是重復的情況了。
2、觀察要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
學生生活在信息豐富的社會里,生活經驗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資源,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是一個經驗的激活、利用、調整、提升的過程,是自己對生活現象的解讀。數學學習離不開學生的生活經驗。
(三)重視學生的認知基礎
不同學生的認知基礎大不相同,這不僅與他們的年齡有關,還與他們的生活背景有關。高段的學生認知能力相對而言較強些,也有著較為豐富的生活經驗,一些較為復雜的題目也能自己審題分析並有序地做下去。因此,在平常的練習中,要以學生的認知水平來讀題、審題、分析題意。對於學生不理解的地方要耐心講解,直到學生理解為止,注重學生認知水平的提高,以便學生在以後的練習中能自己解決相關的題目。
❸ 如何培養高年級小學生數學審題能力
審題是成功解題的前提,高年級學生審題能力的強弱,不僅直接影響到解題過程的正確與否,而且也將影響到解題的結果。因此,小學高年級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越來越受到教師和家長的關注,要想提高高年級學生的解題能力,首先就要提高他們的審題能力。
1.多讀。
學生在審題時,往往要藉助語文的學習方法,那就是多讀。題目中給出的條件和問題往往是語言文字,所以在審題時,首先要理解文字的內容和意思。有的學生之所以沒有審清題,就是由於他們沒有讀懂題的意思。比如:一塊白菜地的形狀是三角形,它的底是30米,高是20米。如果每平方米種8棵大白菜,這塊地一共可以種多少棵大白菜?對於這道題,有的學生沒有讀懂「每平方米種8棵大白菜」的意思,居然用白菜地的面積除以8,這種做法自然是不正確的。如果學生能夠多讀一讀,揣摩清楚這句話的意思,這道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2.多劃。
在低年級,教師經常要求學生用線劃出題目中關鍵的詞語或短句,以此來幫助學生理解題意。但到了高年級,這樣的學習方法逐漸被學生丟掉了,學生似乎認為劃線太浪費時間了,而且顯得幼稚,對劃線的方法嗤之以鼻。然而,就算是教師,在做復雜題的時候,有時也會分不清題中的主要條件和次要條件,以及多餘條件。劃線能夠幫助我們分清題中的主幹,理清思路,對解決問題的幫助很大。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多劃一劃,劃出題目中的關鍵詞語、短句,以及題中的問題。
3.多說。
小學生越是到了高年級,越不願意開口說話,有什麼想法總藏在心裡,不願意說出來供別人分享。對於審題,學生也存在這樣的現象,那就是不願意表達自己對題意的理解。學生在說的過程中,思維會被激活,對於理解題意有很大的幫助。一個善於說的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往往比不善於說的學生要好。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時刻注重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一方面,讓一些學生交流自己的解題思路,另一方面,讓其餘學生在傾聽別人發言的過程中加深對題意的理解。
4.多畫。
在高年級,學生對畫線段圖、示意圖等作圖方法的運用意識較弱,常常用思考來代替畫圖,總是嫌畫圖麻煩,不想畫圖。但是,有許多題需要藉助作圖來解決問題。比如:用4個棱長是2厘米的小正方體拼成一個大長方體,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是多少?有些學生想當然地認為結果只有一個,實際上結果並不唯一。雖然有些題沒有要求用畫圖來解決,但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使得學生養成審題時畫圖的習慣,從而促進學生審題能力的提高。
5.多檢查。
學生在讀完題以後,就匆忙下筆,往往出現了錯誤。學生在審題時難免會出現判斷上的失誤,如果學生能夠檢查一下,就會立刻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並及時進行糾正,從而避免了錯誤的發生。比如:有的學生在讀題時將「最少」看成了「最多」,如果不檢查,就會求出「最多」的那種結果,顯然是錯誤的。因此,引導學生養成檢查的好習慣對於學生的審題能力的提升會有很大的幫助。
❹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審題能力
[正文節選]數抄學是一個有機襲的整體,數學審題要著眼於整體,全面考察,從宏觀上對數學問題進行整體分析,才能避免審題失誤,解題正確。因此,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審題習慣,並從各方面進行心理、思維訓練,引導他們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以培養他們的審題能力。…… [關鍵詞]審題能力; 小學生; 認真審題; 數學概念; 數量關系; 思維品質; 培養學生; 數學問題; 失誤; 應用題; 點擊這里下載閱讀PDF格式全文(不支持迅雷等下載工具,請關閉相關下載軟體後點擊下載。) 下載所需積分:10 獲取積分的辦法: 1.在本站上傳教學資源,具體請見:考試周刊雜志社會員上傳教學資源獎勵辦法(試行);2.購買積分,具體請見:考試周刊雜志社積分購買辦法(暫行)
❺ 淺談小學數學中如何有效培養孩子的審題能力
在小學數學中,學生的審題是否准確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解決問題准確率的高低。因此,在教學中老師要充分重視培養學生的審題習慣,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針對學生解決問題時在審題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結合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做法和思考,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一、學生在審題中存在的問題
(一)讀題困難
1.文字閱讀困難
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常常會碰到讀題困難,特別是一年級的學生,既有識字上的障礙,又有理解上的困難。隨著學生識字量逐步的增大,讀題困難集中到理解這一點上。尤其是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讀懂題意成為最突出的問題。而很多學生往往不能用自己的語言清楚地表述題意。
2.獲取信息不全
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面臨更大的搜集和處理信息能力的挑戰,他們得根據學習的需要,通過閱讀等多種途徑獲取信息。但是有些學生往往不能完整地提取已知條件、未知條件特別是隱含條件。還有一些圖文結合的解決問題,條件給的不明顯,需要從圖中或文字中去挖掘,這樣的題學生比較困難。
如在教學《用連除解決問題》有這樣一道練習題:18片鈣片裝一瓶,小輝每天堅持吃,早晚一次,每次三片。一瓶葯夠吃幾天? 18÷3=6(天), 學生只注意了用文字表示的「每次三片」,卻忽視了「早晚一次」這條信息(即每天需要吃兩次),學生沒有完整的提取題目中的信息。
3.生活知識經驗匱乏
受到小學生年齡特點和認識規律的影響,他們的一些生活經驗比較粗糙,對事物的認識存在著片面性,這些生活經驗的不足,往往會給學習帶來一定的錯誤。如人教版二下第95頁第8題,學生在解決「下半場2隊得了( )分」這個問題時,由於缺少生活經驗,沒有讀懂籃球賽上下半場比分之間的聯系,直接回答:「下半場2隊得了67分。」
4.信息混淆
新課程跳出「人為應用題」的框架,改變問題情景的呈現方式,由單一的小情境逐漸轉向包含多元信息的問題情景。當題目有很多的信息時,學生往往不能透過繁雜的現象抓到本質的東西,不會從中篩選提煉有用的信息。
(二)推理能力欠缺
正確解決問題的關鍵是審清題目中所蘊含的數量關系,學生對於這種抽象數量關系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難。如四上第48頁第7題,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常出現如下錯誤:16×3﹣16=32(元);16×3÷(3+1)=12(元)。此類錯誤原因在於學生對「買3棵送1棵」這句話缺乏深入的理解,不能將其中隱含的信息分解成解決問題所需要的信息,從而使問題指向不能,解題思路混亂。
針對上述現象,教師必須隨著學生認知特點的變化,對學生進行必要、適時的審題能力培養,這樣才能及時促進學生解題能力的發展。
二、培養學生審題能力的策略
(一)重視讀題,理解題意
1.有序的讀取信息和問題
低段解決問題的題材開放,呈現形式豐富,主要有圖畫、對話、表格等,這對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收集信息,讀懂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也是必備的環節。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大多數低年級的學生在解決問題時,只把這些所謂的「信息」過目了一下,就急於動筆,沒有看清題目中的數據、問題以及關鍵字的意思。因此,教師要對學生收集信息加強指導。在呈現情境圖後,圖中的信息可能不是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的,首先理清圖中信息的順序,然後學會從具體的圖畫或對話中收集相應的信息。經過嘗試,我覺得可以引導學生採用「①②③讀題法」,「①」是先看的條件,「②」是後看的條件「③」是問題。無論是圖畫的實際問題,還是圖文結合的實際問題,或者純文字的實際問題,在學生初步讀題後,都可以標出「①②③」。如一年級下冊第71頁的第11題:
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自己讀讀題目的意思,然後問「你覺得這兩個信息哪個放前面更合適些,最後讓學生說說這兩個信息的關系。只有學生能有條理地表述各個信息的關系,才能更好地理解題意。
2. 指導信息中蘊含的意思
受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的影響,低段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不理解題目的意思,這時老師需要及時地指導題目中蘊含的意思,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式來表述題意。在此過程中,學生將題目的意思轉化成了自己的認識,這樣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例如三年級上冊第47頁第3題:其中第一個問題,部分學生可能不知道怎麼解決,那麼老師可在此處作適當的鋪墊。「要求籬笆長多少米,其實就是要我們求什麼問題?」通過鋪墊學生就會明白其中就是要算出這個長方形菜地的周長。
3.聯想信息之間關系
有些題目中信息比較隱蔽,不易察覺,或者信息的數量雖然較多,但與所要解決問題並不一一對應。如何才能讓學生准確地找到有用信息呢?實驗證明應該讓學生主動尋找、運用一定的邏輯思維選擇有用信息。其實培養學生聯想信息之間
❻ 如何培養一年級小學生數學審題能力
哈哈,培養。1.你給他篇復雜的文章(600字)訓練他,需要他1分鍾看完,專然後讓他說大體意思。屬反復訓練,直到他能夠幾乎完全說下來(包括細節),就算成功了。2.讓他多做題,了解題型了就等於會了一半,另一半屬於已知的變化還有認真的考驗,所以審題好的前提就是態度認真。3.先讓他學好語文,不會語文審題也更不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