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端午節的習俗小學作文

端午節的習俗小學作文

發布時間:2021-02-09 23:22:58

① 端午節風俗的作文。

端午節、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等是我國傳統的節日。每逢佳節倍思親;回無論是遠在他鄉的遊子,還是近答在咫尺的家人都要聚在一起,過一個團圓節。
「端午節」由來已久。分大端午和小端午。小端午是農歷五月初五大端午是在五月十五。「端」字有初始的意思,「端午」就是五月的第一個逢五。端午節又叫「龍舟節」「詩人節」「燈節」。說起這些節日,還有一段悲涼凄美的故事呢!戰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投江自盡,周圍的人紛紛走到江邊劃船打撈。人們爭先恐後的,要把屈原救上岸。打撈了很久以後,人們還不見屈原的屍體,就回家拿米團扔往江中,不讓江中的魚、蝦、蟹、鬮等把屈原的屍體吃掉,於是有了現在的吃粽子、賽龍舟。
「端午節」最重要的習俗就是吃粽子了。粽子一般用黃米和糯米做成。把黃米或者糯米,還有包粽子的竹葉泡在盆里一天一夜。再用葉子把粽子包成三角形,每一個角放上大棗或花生,為的是不讓米溢出來。粽子包好後,連同雞蛋一起放到大鍋里,慢火煮一下午。粽子煮好後,打開鍋,芳香四溢,竹葉的香味,粽子的清香,沁入到雞蛋中,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

②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小學二年級作文怎麼寫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端節、蒲節、重五節、端陽節、天中節、天長節、五月節、女媧節、龍
子節、詩人節、女兒節、娃娃節、龍船節。香包節、沐蘭節、白賞節、解粽節、粽包節,時在農歷五月初五(唯溫
州地區為紀念明代忠臣劉景下獄而定在五月初四),並有「小端陽」(五月初五)與「大端陽」(五月十五)之分。

據晉周處《風土記》記載「端者,初也。」即每月初五這一天,唐玄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當時的宰相為了討
好皇帝,避「五」字的諱,於是把「端五」改為「端午」。這一改意思更加明確,古代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
月為卯,順次五月為「午」,因此端午即五月初五。

端午節的起源、傳說頗多,主要的有:

①普遍的說法是紀念受國詩人屈原,據唐文秀《端午詩》記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
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②紀念各族英雄人物。這裡麵包括替父報仇雪恥的伍子胥。安貧守節的介子推,為操練水軍而創設龍舟競渡的
越王勾踐,威震西域的伏波將軍馬援,反對朱棣篡位的諫臣劉景,投江祭父的孝女曹娥,大理白族堅貞不屈的白潔
夫人,西雙版納神勇的傣族王子岩洪蹩,苗家的屠龍英雄保兒,採集百花降病魔的藏族姑娘蓮花,歲暮捉鬼的鍾馗,
忠於愛情的蛇仙白

娘子等。

③原始宗教的植物崇拜。如《詩經。大田》中有「與其黍稷,以享祭祀」的記登,以及《風土記》中「仲夏端
午,烹騖角黍(粽女)的記載。

④夏商周三代的蘭浴說。道教定農歷五月初五為「地臘」,是日要香場沐浴,驅逐瘴氣,祭奠神祖,以保平安。

⑤古代吳越民族的圖騰祭說。吳越先民斷發文身,以「龍子」自居,每逢端午,都要賽龍舟、拋筒粽娛神,以
求部落昌盛,以上諸說,長助並存,沒有定論。

端午節的禮俗、食俗。

①避惡去毒。古人認為五月是個「惡月」,「陰陽爭,血氣散」,漢人應劭的《風俗通義》甚至有「俗說五月
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的記載。因此自古便有端午避惡去毒的禮俗。《夏小正》提倡「蓄采仙葯」,《後漢
書》主張「朱索五色柳桃印為門戶飾,以止惡氣」,《荊楚歲時記》也肯定「采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

的作法。因此,後世端午節由許多習俗與食俗(諸如掛鍾馗像,貼午時符,採集蟾酥和草葯,懸掛菖蒲、艾草、
石榴花、大蒜頭和龍船花。祛除蠍子、毒蛇、壁虎、蛤蟆與蜈蚣等五毒;飲用雄黃酒、硃砂酒和菖蒲酒,小兒塗雄
黃、佩香袋、掛葯包與系五彩絲,賜扇,沐格蘭湯;熙游避災,露天飲宴;賽龍舟;比武;吃鹹蛋和粽子,喝龜肉
湯等),無不出自避兵鬼、驅魔癘、止病瘟、強身體之目的。從這個意義上講,端午節應當是個防禦疾病、衛生保
健的節日。

為了使之更有情趣,它在傳承過程中還融進了祝福、納吉、游戲、踏青、競技、美食等內容,顯得文采煥燦,
英華紛

披。

更有意味的是,端午節的許多宴席均用葯物或避邪的名稱命名,如《東京夢華錄》記載的「艾人宴」,《武林
舊事》記載的《禳會宴》,《勝飲篇》記載的「菖蒲宴」,《歲時廣記》記載的「解粽宴」等,這都可作為「端午
辟惡」的佐證。

端午節各地有不同的風俗,較流行的有龍舟競渡,也叫賽龍船,傳說是為了拯救落江的屈原。其它的活動還有
插艾、貼符、掛圖等。

③ 端午節有哪些風俗習慣作文三年級

端午節習俗

一年裡,我最喜歡的節日就是端午節。端午節又叫端陽節,重五節。是農歷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是;吃粽子,賽龍舟,插艾葉,喝雄黃酒等。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
端午節一早,我剛睜開眼,就看見奶奶在外面忙真什麼。過去一看,原來奶奶在插艾草,餐桌上還擺著用艾草煮成的雞蛋和幾個想噴噴的粽子。這時我才想起今天是端午節。看著煮的綠綠的雞蛋和香噴噴的粽子,口水都忍不住要流下來,幾分鍾,兩個雞蛋和粽子就沒了影。
到了晚上,爺爺把飯上完了,爺爺從櫃子里拿來一個瓶子像是葯酒的什麼東西,還要我們每個人喝一口。我問爺爺;『這是什麼呀?』爺爺笑著說:「這是雄黃酒,喝了能避邪。」我端過雄黃酒,喝了一口,感覺辣辣的,但心裡想著:這樣我就可以避邪了,辣算什麼。
端午節過去了,但它留給我許多美好的回憶。

④ 端午節的作文(分由來、風俗、活動)。300字,小學生三年級作文,親。!!!!

關於端午節作文:端午節故事來源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鍾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端午節的第一個意義就是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戰國時代的楚國人,生於楚威王五年夏歷正月初七,或謂生於楚宣王二十七年,卒於楚襄王九年。端午節的第二個意義是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里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端午節第三個意義是為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後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端午節第四個意義是紀念現代革命女詩人秋瑾。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國,後人為敬仰其詩,復哀其忠勇事跡,乃與詩人節合並舉行紀念,而詩人節亦因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定為端午節。秋瑾字睿卿競雄,號鑒湖女俠,小字玉姑,浙江紹興人,幼年擅長詩、詞、歌、賦,且喜騎馬擊劍,有花木蘭、秦良玉在世之稱。28歲時參加革命,影響極大,預謀起義,開會時為清兵所捕,不屈,於光緒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紹興軒亨口英勇就義。懸鍾馗像: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鍾馗像,用以鎮宅驅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姓鍾馗,即武舉不第,願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後,瘧疾痊癒,於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於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掛艾葉菖蒲: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賽龍舟:當時楚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香港有競渡,近來英國人也有仿效我國人作法,組織鬼佬隊,進行競賽活動。吃粽子:荊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為恐魚吃掉,故用竹筒盛裝糯米飯擲下,以後漸用粽葉包米代替竹筒。飲雄黃酒:此種習俗,在長江流域地區的人家很盛行。游百病:此種習俗,盛行於貴州地區的端午習俗。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⑤ 寫篇小學作文要寫明端午節的來歷、習俗、怎麼過的

每當粽子的清香開始在小村莊里彌漫時,兒時的我就知道端午節快要到了。

如今,有關端午點點滴滴的記憶,時常涌現在我的腦海,聞著粽香,也便嗅到了童年的時光,感覺那麼近,彷彿那些事就發生在昨天。

那時,鄉下特別重視端午節,當時我不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只知道每年家裡就像過年一樣隆重地過端午節。兒時腦海中雖然有一點點關於紀念屈原的傳說,而所謂的伍子胥的忌辰、孝女曹娥等傳說,我卻一無所知。

小時候過端午,佩戴香囊和系五綵線是必不可少的。農歷五月初一早上,趁著太陽還沒有出來之前,大人們要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們的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裡。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裡,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端午食粽子是我們家鄉的主要習俗。一進五月,家裡就開始浸泡糯米了。媽媽一般都會准備一簍米進行浸泡,同時也把乾的蘆葦葉放在水裡浸透做棕葉,可能是泡好的糯米會更粘些吧,我記得多年來媽媽一直是這樣做。

端午前一天,媽媽和姐姐就一起動手把粽子包好,放在大水盆里備著。我偶爾也會搗亂,試著學她們的樣子,左手拿著粽葉彎過來,做成圓錐形,然後右手向漏斗里放米,把米壓緊抹平後把棕葉反饋過來蓋好,握住後再用絲線捆緊系好,三角形的粽子就包好了。記住纏繞的絲線千萬不能鬆散,否則煮粽子的時候就容易散開了。你可別小看了這手頭功夫,因為我多次失誤過,也曾被媽媽數落了多次。

包粽子的時候還可以放一些花生、紅豆、大棗、雞肉等摻在糯米里做餡,製作不同口味的粽子。媽媽喜歡在米里摻紅棗以圖吉利,據說,小孩子吃棗粽多,將來讀書就會早中狀元,我還真的年年吃了不少。後來狀元倒沒有中上,學是有的上了,在我身上還算靈驗吧!而我最喜歡吃米里加肉的,吃起來香而不膩,現在回想起來還特別嘴饞呢!

端午節的早晨,大人除了打掃房前屋後的衛生還要准備早餐,而我們小孩子算是最忙的了。我們凌晨兩三點就起來,一群夥伴先去遠處的樹林找拔艾蒿,然後抱著艾蒿要到麥田裡洗臉,沾沾麥葉上的露珠圖吉利。順路還要折一枝帶著桃子的桃枝,放在大門口,老人說那樣可以逃避災禍。而且還要在太陽出來之前趕回家,把艾蒿掛在門楣、插於窗口,並用艾葉泡在水盆內里洗臉,據說有驅魔祛鬼之神效。我們高興地做著,感覺不到一點點累,算是應對盛大的節日吧。

家裡人在煮粽子的鍋里一定要煮雞蛋,有條件的還要再煮些鴨蛋、鵝蛋,吃過蘸糖的甜粽之後,要再吃蘸鹽的雞蛋「壓頂」。據說吃五月粽鍋里的煮雞蛋夏天不生瘡;把粽子鍋里煮的鴨蛋、鵝蛋放在正午時陽光下曬一會再吃,整個夏天不頭痛。小時候家裡雞少,為了過節讓全家人都能吃上雞蛋,媽媽要攢上很久的時間,那時很少會用錢買雞蛋的。我和姐姐一樣都會把自己分的雞蛋放在衣袋裡不捨得吃,還真不忍心把帶著粽香的雞蛋吃了,只好等和小朋友頂過之後再慢慢消滅掉。

有關端午節的記憶,充滿了我的童年,雖然清貧卻讓我回味。

童年的端午節是快樂的,那種幸福開心的感覺好像離我很遠很遠,也許是好多年沒有那麼開心隨意地在家過節的緣故吧!

而現在遠離家鄉的我,每逢端午會依然早起,雖然尋不到艾蒿的蹤影,卻只能觸摸一下桃枝,行走在街道上,用心感覺一下端午的氛圍。

⑥ 小學生關於端午節的作文

印象中的端午節
我生在離成都只有八十多公里的一個小村裡,我那裡屬於丘陵地帶,從小到大,在我的印象里我們那裡的端午節一定要喝雄黃酒(在頭一年將中葯雄黃浸泡在酒瓶里,到了第二年端午節就可以用喝),小孩還要在額頭擦一點雄黃酒.同時在當天中午自家要煮吃鴨蛋,記得小時候每年我們都要吃2個,因為我家條件不好,平時是很少有機會吃到蛋的,那時的我挺喜歡過這節,因為不光可以吃鴨蛋,還要吃粽子,雖然從小到大我都沒有看到過我媽包粽子,但是我們姐弟倆卻從來沒有少吃一次,每年都是吃外婆送來的.
記得我家剛建完房子的那一年,由於家裡的儲蓄全用完了,還欠了不少債,父母只好從節約上出發,那一年,我婆也到小姨家去過節了,我想肯定吃不了,結果鄰居家的大媽專給我們姐弟倆送來幾個,從那以後我對粽子和鴨蛋總是百吃不大厭,甚至到了現在,我都愛吃這兩樣食品,條件好了,我也工作了,有能力購買自己喜歡吃的東西了.也就是在去年,我蘇州一個朋友結婚,去她家才真正第一次看到包粽.因為她們那裡有一種習慣,結婚時要吃粽子.
還有一次,那是在我過生日的時候,我一個人在外地讀書,那天我特想吃粽子,就去超市裡買了幾個粽子和鴨蛋,同時請我同學吃,她們還笑我說,那有這樣過生日的人呀,太對不起自己了,同時也說我小氣,不請她們吃大餐.而今天也是我的生日,我卻不能吃到粽子,雖然有太多好吃的東西,以及禮物,但是,從內心來說我還是想吃個粽子.可是沒有會請我吃,所以我昨晚專門去買了粽子,做為自己送給自己的生日早餐.

學生作文:兒時的端午節
端午節在中國的民間節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粽子、茶雞蛋、插艾蒿等都是端午節的特色。
小時候過端午節我足足能提前興奮上一周,因為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粽子了,那個時候生活比較單調,也很苦,不是過節平常是什麼也吃不到的。說起粽子,它不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過程中,體現著樂趣。每年端午一到,母親在頭一天晚上跑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親一起包,綠綠的粽葉里加上糯米和大棗,包成三棱形的粽子,包好後放在大鍋里足足煮上3、4個鍾頭,之後母親把粽子泡在備好的兩水桶內,涼了以後細細地撥開竹葉,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紅的大棗就露出頭來,蘸白糖再吃,那時吃起來是那麼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節前夕,家家把在山上採的艾蒿插在門上,說是為了避邪,我們小孩只是效仿著做,不懂其中的含義。
端午節早晨,起床後,母親在我們的手腕和腳踝上纏上五彩的絲線,今後一直帶著,據說可以去病除邪。其實在我心裡,這些五彩的絲線在我心裡是那些精美手鐲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會花些錢給自己的小孩買香荷包帶在身上,我的母親是自己親手用些小布頭做的,裡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這樣我們也很高興。
回憶兒時過節是快樂的,節日的氣氛也比現在濃。

端午節紀念屈原作文
戰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後來,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他們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毀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著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著難以抑制的憂郁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

公無前229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著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郁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楚頃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襄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佔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後,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同時拿來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葯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

從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劃龍舟,投粽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端午亦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
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系起來。俗說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後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粽子樣。
農歷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中天等,它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熏蒼術、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壓邪。盡管端午節年年過,但是關於端午節的來歷,卻不甚清楚,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諸說。

一,紀念屈原說。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北周宗驚《荊楚歲時記》的記載。據說,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汩羅江,死後為蚊龍所困,世人
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粽子於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汩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二,迎濤神說。此說出自東漢《曹娥碑》。春秋時吳國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後,化為濤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節。

三,龍的節日說。這種說法來自聞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 他認為,五月初五是古代吳越地區「龍」的部落舉行圖騰祭祖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吃粽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粽子投入水裡常被蛟龍所竊,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二)競渡與古代吳越地方的關系尤深,況且吳越百姓還有斷發紋身「以像龍子」的習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絲系臂」的民間風俗,這應當是「像龍子」的紋身習俗的遺跡。

四,惡日說。據《史記》記載,孟嘗君田文生於五月初五,其父曾令其母遺棄田文,理由是這一日生的孩子要害父。東漢《風俗通義》也有「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的說法。東晉大將王鎮惡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給他取名為「鎮惡」。宋徽宗趙桔五月初五生,從小寄養在宮外。可見,古代以五月初五為惡日,是普遍現象。這樣,在此日插菖蒲、艾葉以驅鬼,薰蒼術、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就是順理成章的事。

五,夏至說。持這一看法的劉德謙在《「端午」始源又一說》和《中國傳統節日趣談》中,提出三個主要理由:(一)權威性的歲時著作《荊楚歲時記》並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節日風俗,卻把吃粽子寫在夏至節中。至於競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燭寶典》把它劃人夏至日的娛樂活動,可見不一定就是為了打撈投江的偉大詩人屈原。(二)端午節風俗中的一些內容,如「踏百草」、「鬥百草」、「采雜葯」等,實際上與屈原無關。(三)歲時風物名著《歲華紀而》對端午節的第一個解釋是:「日葉正陽,時當中夏。」也即端午節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節又可稱為天中節。由此看來,端午節的最早起源當系夏至。

諸說紛出,而以紀念屈原說影響最為廣泛。由於屈原的人格偉大,詩藝超群,人們也願意把這一紀念日歸之於他。

端午節介紹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鍾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
懸鍾馗像: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鍾馗像,用以鎮宅驅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姓鍾馗,即武舉不第,願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後,瘧疾痊癒,於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於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掛艾葉菖蒲: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賽龍舟:當時楚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香港有競渡,近來英國人也有仿效我國人作法,組織鬼佬隊,進行競賽活動。

吃粽子:荊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為恐魚吃掉,故用竹筒盛裝糯米飯擲下,以後漸用粽葉包米代替竹筒。

飲雄黃酒:此種習俗,在長江流域地區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此種習俗,盛行於貴州地區的端午習俗。

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今年的5月31日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相傳古代詩人屈原就在農歷五月初五這天投江自殺,後人為了紀念他,把這天當作節日,有吃粽子、賽龍舟等風俗。
他們都有共同的想法,去幫助關愛這些受災的人們。
你看,捐款處的隊伍排得像條長龍,有白發蒼蒼的老人,有捧著壓歲錢罐的孩子。一個老漢走來,他的衣服又臟又破,走路顫顫巍巍。當他從口袋裡掏出錢時,人們驚呆了。一枚枚硬幣,一張張破皺的紙幣,一共一百零五元。他是一個乞討者,這錢不知他攢了多長時間。這錢他完全可以在飢餓時買個饅頭充充飢, 這時他也可以在嚴寒買件衣服來抵擋。可他卻毫不猶豫全部捐了出來,也許這是他的全部家當。
在這個大地震中還有許許多多感人的故事,這只是其中一個小小的部分。
災難雖然無情,卻打不垮我們,我們被愛這巨大的力量緊緊團結在一起,希望就在前方。

⑦ 端午節習俗作文

農歷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但我感覺,南方的端午節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端午節特色.

端午節是為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每到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家家戶戶都會包一種"中山蘆兜棕:.圓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鮮的竹葉來縛棕,裡面放有配料,分有咸粽子和甜粽子兩種口味.甜粽子有蓮蓉,豆沙,栗蓉,棗泥:鹹的呢,就是鹹肉啊,燒雞,蛋黃,干貝,冬菇,綠豆,叉燒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個鍋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後,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彌漫整個廚房.......

解開扎藤,剝開粽子葉,甜粽子里藏著紅紅的粽肉,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騰著蒸汽,散發著一種特有的蒸棕香.兩粽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塞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著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是幫極了!最最令愛吃甜食的我深愛的還是棗紅般的甜粽子.端午時節,家裡包了一大把粽子,總要送親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為謝意送給我們.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總有從姨媽,外婆家帶來的吃不完的粽子.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顰鼓動時雷凌凌,獸頭凌處雪微微.沖破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這是唐朝盧肇寫的《競渡詩》。十分突出了龍舟賽的宏觀場面。然而,在我的家鄉廣州也有在端午節劃龍舟的習俗,俗稱「扒龍船」。在端午節這一天村裡都會組織一次小型的「扒龍船」比賽。家家戶戶身強力壯的男人都要參加,女的靠一邊,只有觀看的份兒。五六條窄窄的,瘦長的舟子,前頭是一個大大的龍頭。十多個人坐在一起,奮力地劃槳前進,力爭第一個到達終點。盡管下著針兒般的雨點兒,船上的人淋得遍體濕透,分不清是汗還是雨,但是這點是不要緊的。再這關鍵時刻,贏了比賽才重要.......劃完龍船的男人會在中午的時候聚集在村裡的大祠堂內吃一頓豐盛的「龍船飯,然而我們村裡的女人也是沒份參加的,所以,到底有什麼菜式我也不清楚,因為,我是女孩子。

村裡的「扒龍船」太小兒科啦!對我來說一點也不過癮。要看還是電視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龍舟賽。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條「傳統龍」參加角逐。長長的龍船上坐滿了肌肉鼓鼓的大漢。中間是鼓手,前頭的人吶喊助威,聲勢震天,霸氣。威風,震撼.......細雨霏霏,江水涌涌。在此,男兒盡顯勇敢,堅強本色,了不得!在北方,「扒龍船」的風俗是不常見的,因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節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轟轟烈烈,激情熱鬧。這就是我家故鄉端午節的獨特之處所在。

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龍舟響當當,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贊頌。吃著正宗的家鄉粽子,看著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裡頭別有一番滋味。

⑧ 端午節的風俗習慣作文30字

[端午節的習俗]

我們中國有很多傳統的節日。端午節是其中重要的一個節日。今天我就為大內家介紹一下容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這個節日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愛國人士、文學家屈原的,傳說屈原投江後,人們很著急,劃著龍舟去救他,可到他身邊時發現屈原已經死了,為了不讓魚蝦吃了他的屍體,人們把粽子扔下江喂魚蝦。這些行為經過演變成了今天賽龍舟和吃粽子的習俗。
此外端午節還有其他已些習俗,比如於門上插艾或菖蒲驅邪,系長命縷,飲雄黃酒或以之消毒等。
今天國家為了讓國民不忘我們的傳統,恢復了端午節的假期。人們在這一天家人團聚,共同緬懷愛國詩人屈原,分享祖國日益強大的喜悅,展望充滿希望的未來!

⑨ 端午節習俗的作文

說到端午節,大家一定都知道。端午節有很多名字。比如:端陽節、賽詩節、重五節等等。端午節有很多風俗,像吃粽子、賽龍舟、戴五絲線、吃「五黃」等。
說到粽子,我可是很喜歡。我見到的粽子有兩種,一種是竹葉粽,一種是竹筒粽。餡兒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紅棗餡的,豆沙餡的,有香米餡的,有糯米餡的,有八寶粥餡的,這些餡都是粘粘的,吃在嘴裡又香又甜,好吃得很!恐怕你饞得都要流口水了吧!
我聽家長說,端午節還有一個故事呢。楚國時期,當時正是五月初五,屈原因受冤枉,抱著石頭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百姓聽到這個消息後,劃船去搭救,可是打撈了半天都沒撈到。他們怕魚蝦吃了屈原的屍體,就在汨羅江上劃龍船、丟粽子,引開魚蝦。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人士,一直把賽龍船、吃粽子的習俗延續到今天。
寫端午節習俗的作文二:端午節的習俗(414字)
端午節有許多的習俗,如吃棕子、賽龍舟等。在我媽媽的故鄉――三明就有一種「插茱萸」的習俗。

茱萸是一種草,它細細長長的,又是綠油油的。每到端午節,當地的老人們就會在自家的每一個門的兩旁都插上一?茱萸,以求神靈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節,我們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見外公搬來一節長梯,在門的旁邊(門框前)架好,然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茱萸草,拜了拜天,口裡念念有詞,然後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後,外公仔細找這門邊的裂縫,等到找到了裂縫之後,再把那一?茱萸草插上去,然後下來。
我們和外公在遠處得意洋洋望著大大小小的門上被我們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風徐徐吹過,門旁的茱萸在微風中輕輕搖擺著身體,好像笑這對我們說「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端午節習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隨這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少人會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議:大家要保持這種習俗把古老又悠久的習俗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

⑩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

在我們的中國有著許許多多古老的傳統節日,現在我為大家說說端午節吧!端午節又稱為專端陽節,是我們中國十屬分隆重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前的舊習俗,直到現在人們還在過端午節,它是紀念我國戰國時期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農歷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了,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還有有趣的劃龍舟比賽呢!奶奶在家已經煮好了香噴噴的粽子,打開鍋蓋滿屋都飄著粽子的清香,讓我聞得口水直流個不停。我迫不及待地剝開粽子葉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真是回味無窮呀!
吃完粽子後,爸爸帶我去看劃龍舟比賽,這里人山人海,車水馬龍的可熱鬧了!比賽開始了,各個隊伍都蓄勢待發,隨著一陣槍聲一條條龍舟飛快地劃過水面,猶如一支支箭向前飛去。在場的觀眾們興奮喊道著加油加油,在為參賽者加油鼓勵,參賽者們聽了心裡充滿了信心使勁地劃槳,水花到處飛濺。各條龍舟你追我趕的,最後,落後的一號終於追上了遙遙領先的二號第一個沖過了終點,觀眾們不禁歡呼起來,到處都是一片歡樂的海洋。啊!這真是我最難忘的一天了。
中國的傳統節日真是豐富多彩呀!他就像一座巨大的寶庫,還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等著你去找呢!

閱讀全文

與端午節的習俗小學作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