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數學信息技術課

小學數學信息技術課

發布時間:2021-02-07 22:05:25

1. 怎樣運用信息技術上好小學數學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恰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融入學科教學,以形象具體的「圖、文、聲、像」來創造教學的人文情景,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清晰化,使學生的思維活躍地參與教學活動,使其重視實踐操作,科學地記憶知識,並且有助於學生發揮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思考,主動探究,使教師以教為主變成學生以學為主,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就此問題,淺談一下本人在實際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一、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是艱苦的腦力勞動,學生一旦有了興趣,對事物有了美感,也就變「苦學」為「樂學」了。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那麼怎樣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直是我們數學教師探索的主題,改變教學態度、改變教學方法等等。現在信息技術在教學的出現,給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帶來了一個全新的局面。
第一、信息技術手段進入課堂,給數學課堂教學注入了一股活力,給學生帶來了新鮮感。通過屏 幕出現的那一副副生動的畫面,吸引了全體學生的注意,那高質量的音響效果喚起了學生學習的慾望和勁頭,那變化有序的文字不再使學生感到數學知識的單調和枯燥乏味。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能起到強烈地吸引著學生,激發了學生求知慾,形成了一股學習的動力的效果。例如我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 時,我使用了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先在屏幕上用動畫顯示了一個長方體的展開和合並不斷出現的畫面作為主題畫面,通過一隻小兔騎著摩托車在長方體的棱上繞圈,並加上美妙的音樂,一下吸引了同學的注意力,使同學們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同學們對於老師要上的數學課充滿了渴望,學習熱情高漲。
第二、信息技術進入課堂,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實踐 證明:當學生對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產生了興趣以後,他們就會有很高的學習熱情。這時,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和策劃者(教師)就應該為他們創設各種條件,使他們主動參與進來,成為學習的主人。例如在教學五年級下冊《分數的意義》時,我先讓用動畫引出現豬八戒和孫悟空分西瓜的故事。故事裡由於孫悟空沒有把西瓜平均分成四分,師兄弟產生意見,為了搞好團結,共同保護唐僧西天取經,現在需要同學們幫忙解決問題。這時候學生的積極性就被調了起來,迫切地想知道下面的內容。他們就會深入地、興致勃勃地學習這方面的知識,並且廣泛地涉及與之有關的知識,遇到困難時表現出頑強的鑽研精神。從而活躍了課堂氣氛,達到了教學目的。
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教學優化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在數學課堂上運用信息技術進入課堂,不僅可使一些使本教師難教、學生難懂的概念、法則、公式在學習上教學簡單化、形象化,也可以方便數學教師更好地突破知識的重點、難點,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地展現給學生,化抽象為簡單。在學生學習的角度看並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優化和練習,並且不斷鞏固新知識。
(1)在概念、法則、公式教學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變抽象為具體,讓學生感性地掌握知識。老師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進行適當的思考、討論、操作、答問、質疑、總結。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獲得知識,發展思維、提高了能力。例如在教學面積的含義時,我把它分為兩部分教學,先教學物體表面的面積,然後教學圍成的平面圖形的面積,最後讓學生得出面積的含義。在教學中,通過信息技術演示引導學生得出物體表面的面積、桌面的面積、操場的面積,從而得出物體表面的面積,由什麼是正方形的面積、長方形的面積得出圍成的平面圖形的面積,再概括出面積的含義。
(2)信息技術進入課堂,有助於教師解決重點、難點。如在「體積和體積單位的認識」一課中,教學重點是理解體積的含義,認識體積單位;教學難點是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正確表象。這些內容都比較抽象,我利用信息技術的作用在教學邊講解邊演示,電腦出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物體有多大,並與學生操作相結合,變抽象為具體,誘導啟發學生,創造良好的思考問題的環境,促進他們動腦筋,使所有學生都去思考問題,除了應用信息技術手段以外,我還利用三把米尺組合成一個1立方米的正方體,讓一個組的學生走進去,從而感知到1立方米的正方體可以藏12個人。通過生動的演示和實驗使學生有所領悟,有所發現,有所創新,突破了本課的重點難點。
(3)利用信息技術的優點在教學中優化練習設計,鞏固新知識。新授課中的鞏固練習,就是運用知識解決問題。這時不是簡單地重復書上學到的東西,這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不斷優化練習。信息技術在教學在這方面具有很大的優越性。在「練習」的設計方面更富有彈性,體現練習的階梯發展趨勢,有易到難,體現差異教育:學生開始從模仿型的基本練習——變為提高辨析能力而設置的判斷練習——再變為糅合知識而設置的綜合練習等等。另外,老師在練習課上從基本問題出發,循序漸進地設計練習內容和增加難度,設計一定的嘗試練習題和發展性練習題,使學生知道知識的內在聯系及規律,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不依常規去尋求變異,使學生既長知識,長智慧。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在這方面同樣有很大的優越性,不僅數學題型變化多樣,而且一題多變,可以讓學生通過多層次,多角度的練習,提高了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生活中的數學,從而提高學生數學的能力。
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大教學密度和提高信息接受量。
自從新教材實施以來,很多老師都有同感,就是我們所使用的教材課容量比老教材多了不少,而課時安排卻沒有增多,特別是一、二年級的數學,一個星期只有3節課,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中提高教學效率。如果使用過去的手段,增加每一節課的信息含量,存在一定的難度。教材內容是有限的,而課堂教學採用信息技術手段後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把與有關的內容引入課堂,從而拓寬學生的視野,加大課堂的容量。例如在講授「第十冊《統計圖》的教學」一節時,我利用電腦的Excel功能,設計了簡單折線統計圖和復合折線統計圖,教會學生如何運用Excel功能。本來兩節課才能完成的教學任務,我一節課就完成了。學生通過在電腦室上課,動手操作,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優勢對於重點、難點知識部分進行特殊區分顯示,比較歸納,得出結論。以往需要兩節課時完成的任務,在運用了信息技術教學之後,壓縮成了一節課時來完成。運用信息技術進行科學,可以將教材按要求重新組合,增加課堂信息傳輸量,加大密度,同時又充分調動學生運用多種感覺器官,投入積極的思考,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這樣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信息技術為中介的整個課堂得到了優化,提高了教學的效果,還能減輕學生盲目地死記硬背的負擔。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有利於促進學生學習興趣,激活學生思維,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由於課件設計的形象生動,使學生右腦的直覺形象思維得到較充分的訓練和提高,可以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又由於問題的設計和啟發易於多樣化和綜合化,易於知識之間的滲透和條理化,把左腦的抽象邏輯性與右腦的具體形象性相結合。通過這樣,教師就更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思維力,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創新教育的實施和創新型人材培養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讓生活走進課堂。
數學本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為了讓學生學有用的數學。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瞄準與學生生活經驗的最佳聯結點,並架起橋梁,使數學知識因貼近生活而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感受生活化的數學,用數學眼光看待周圍的生活,增強學生的數學意識,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和素養,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設計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他們實際的生活素材。例如,我教學五年級 「數學活動課」一節時,錄像播放師游「廣州東方樂園」的情景。參加這次活動的學生有980人,教師38人。門票價格為成人票每張10元,學生票每張5元,30人以上可以購買團體票,團體票每張6元。問:請你設計一種最為省錢的購票方案。同學們展開熱烈的討論,各自提出自己的設計方案。
創設生活情景,突出主體地位。把教材內容與生活情景有機結合起來,使數學知識成為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現實,讓數學貼近生活,使學生真正體會到生活中充滿了數學。例如,我在教學「幾和第幾」時,讓學生模擬人們排隊買票的情景,把靜止的畫面變成生動的場景,在生動有趣的生活中學生加深了對基數與序數的認識,學會了處理生活中的問題。 將信息技術融合到小學數學科教學中來,充分運用各種信息資源,讓生活走進數學課堂。
總之,把現代信息技術融入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去,發揮其主導作用,創設生動形象的生活的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讓學生從繁瑣的學習中解脫出來,形成合作交流、主動探索的學習氛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素質教育實施,達到優化課堂教學,增強教學效果。從而有效地培養更多的跨世紀的創造性人才。

2. 如何利用信息技術上好小學數學課

目前,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已成為一個熱點問題。小學信息技術與各個學科課程的整合都呈現出勃勃生機。而《新課程標准》也指出:「現代信息技術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所以為了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有效性,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應該恰當、正確地藉助計算機進行輔助教學,使我們的數學課堂「避免無效教學,革除低效教學,」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益。那麼,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應該怎樣利用信息技術來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呢?下面談談自己在教學中的幾點收獲。

3. 如何讓信息技術服務於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常言說: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師講課導入得好,不僅能吸引住學生,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而且能燃起學生智慧的火花,使學生勇於探索,有興趣,積極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反之學生很難馬上進入角色,學習不會積極主動,教學不容易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一定重視教學伊始的導入藝術。多媒體具有強大的音像等功能,能使導入自然,趣味橫生。所以,運用多媒體,不僅能優化數學課的導入,節省板面,而且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用。例如在《分數的基本性質》一課中,在課題導入中老師就說:「同學們,上課前我給大家講一個故事,」一邊說一邊簡單地操作滑鼠,學生一下子被屏幕上的有趣的畫面吸引了,課件一邊演示,老師一邊講故事:猴山上的小猴子特別喜歡吃猴王做的那些又香又甜的大餅,一天猴王做的大餅新鮮出爐,它的三個孩子吵著說:「我要吃餅,我要吃餅。」於是猴王把三塊香甜的餅分給三隻小猴子吃,它先把第一塊餅平均切成四塊分給老大一塊,老二嫌小便吵著說「一塊太少了,我要兩塊。」猴王於是把第二塊餅平均切成八塊分給了老二兩塊;老三更貪了,吵著說:「兩塊太少了,我要三塊。」於是猴王把第三塊餅平均切成十二塊分給老三三塊。同學們,猴王到底給哪只猴子分的餅多些呢?因為有直觀的故事情節,有多媒體生動有趣的圖像動態顯示,抽象的數學概念就變得特別形象、生動,學生學習分數的興趣就被極大地激發了,在動態的課件演示過程中學生輕松愉快地獲得了有關分數的知識。並且輕松地將本課題的重點引入進去了。
數學課難免存在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內容,這就要求教師有意設置一些懸念,使學生產生積極探求問題奧秘的心理,即「疑中生奇」,從而達到「疑中生趣」,為了激發學習興趣,多媒體在這方面的運用,就能得到充分的體現。當然,在設置懸念時也要注意適度,不「懸」時學生不思即解,達不到激發學習熱情的目的,太「懸」學生望而生畏,百思而不得其解,也不會收到好的效果。例如:在復式折線統計圖的教學過程中,出現需統計的年份不是連續的,但是要求正確地反映出數量的增長變化,且畫圖時必須每年要留出位置。我首先讓學生通過課件觀察畫圖的方法,他們會看到表示年份的豎線緩緩的自動移入,但是又留了一些空格,這時都產生了疑問。對於表示年份的豎線距離不相等這一問題,我問學生為什麼,大多數都有了一定的見解。隨後,學生們表現出積極地想要躍躍一試的姿態。此時,順利地將本課時的重難點一並托出。我再重新演示課件,要求學生認真聽講述,使學生加深了對新知識的理解,掌握了畫圖的方法。因此,我們的教學應該重在教材的鑽研,注意多媒體課件與教學內容的聯系將教學過程的設計擺在第一位,運用多媒體輔助我們的數學教學,使學生經過認真觀察去發現新穎的多媒體畫面所表現的數學問題,通過思維進行整理,從而使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得到良好的訓練。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於興趣。」實踐證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此,在課堂上要適當地運用多媒體、創設情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問題」是學生求知慾、好奇心的流露,是學生提高學習能力的前提,有了問題人們才會去鑽研,才會去探索,正是這種求索性心理傾向,有力地推動學生不斷地帶有疑問去學習、去思考、去探究。但是,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難。教師利用課件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可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勢,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和深入探索的思維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知識的生長點、疑難點、模糊點創設一些富有啟發性、趣味性、實用性的問題情境,讓學生處於主動的思考中,再通過教師的適當點撥和引導,使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和探索掌握知識,並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如:在教學圓的周長公式推導這一章節時,為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圓的周長」概念。利用多媒體課件中的彩色線條閃爍圓周長所在的曲線。教學圓柱的認識,利用多媒體演示長方形沿著一條長為軸旋轉一周得到一個圓柱這一抽象的空間圖形驗證學生的猜想。教學「軸對稱圖形」時引導學生觀察圖形的對折、重合等動畫,幫助學生理解軸對稱圖形的特徵及對稱軸的意義。
現代信息技術教學能夠創設集圖、文、聲、色及網路交互於一體,利用多種表現形式,多樣、生動、有趣地模擬和呈現實際生活情景,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加強學生的直觀印象,有利於溝通生活中的數學與課堂上的聯系,從而豐富小學數學教學的內容,這樣可以彌補傳統教學方式難以克服的重點、難點的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學《圓的面積》時,考慮到實驗過程的復雜和難以具體操作,學生也難以掌握和應用。於是,我引入計算機技術充分運用CAI演示:用紫色線段表示圓的半徑,用紅色曲線表示圓的周長,用藍色表示圓的面積,並將圓多層次地等分成2份、4份、8份、16份、32份、64份……,使學生直觀感受並領悟到:一個圓分成很多的扇形,等分的份數越多,小扇形就越接近於等腰三角形,圍成的那條封閉曲線就越接近直線。此時,我適時地啟發學生想像和分析並讓學生運用CAI去動手分組剪拼操作:怎樣把圓轉化成一個已學過的圖形?在豐富的學習資源下,同學們的答案有把圓剪拼成近似長方形、平形四邊形、三角形以及把圓剪拼成梯形等各種圖形。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探究:所拼成的圖形的面積與圓面積有什麼關系?所拼成的圖形的面積的長(底)、寬(高)與圓的周長、半徑是什麼關系?學生通過觀察所拼成的圖形與圓的內在關系,都能概括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這樣,既有效地解決了教學中的重點,突破了難點,又豐富了學生的學習資源,優化了教學過程,提高了教學質量。
眾多實踐表明,應用多媒體教學是一種高效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它讓學生在學習中高度保持興奮、愉悅、渴求上進的心理狀態,它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起著重要作用!

4.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巧用信息技術

一、利用信息技術,激發興趣愛數學 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他們具有好奇、好動、有意注意時間短、持久性差等特點,這往往影響課堂學習效果。因此,如何在一上課就抓住學生的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是每個教師都要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利用信息技術正好可以解決這一問題,多媒體信息技術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色兼備,學生十分感興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可為小學生增設疑問和懸念,激發小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積極性,所以恰當地加以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內容,從而有效地實現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提高教學有效性。比如教學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的比較時,我教師設計了這樣的課件:一條線段慢慢圍成一個長方形,此時長方形的四條邊閃動,表示是周長,然後出示一個長方形,閃動的是整個長方形,表示是面積。學生從直觀了解了周長和面積的意義,此時教師無需更多言語,只需藉助多媒體,便無聲地傳遞了教學信息,將不易表述的內容清晰、形象、生動地展示在學生面前。這樣的教學學生十分感興趣,自然學得好,記得牢。

二、利用信息技術,促進理解學數學 數學的學科特點是比較抽象、概括,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規律,他們的感性知識少,抽象思維能力較弱,但他們容易接受直觀形象的事物,利用這一特點,在教學中合理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既能加強直觀,又有利於抽象概括,增加學科的趣味性,可以有效地避免學生的厭學情緒、減輕學生過重的學習負擔,使學生始終保持興奮、愉悅、渴求知識的心理狀態。這對於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有效性起著重要的作用。

三、利用信息技術,強化實踐操作教學。 利用信息技術教學,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實踐操作可以促進知識的內化。根據小學生的特點,要使學生真正能掌握所學知識,發展智力技能,只有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參與到獲得知識的思維過程中去,才能促進課堂教學的優化。電化教學能使學生動眼看,動耳聽、動手做、動腦想、動口說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獲得更理想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時,在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的面積轉化時,讓學生根據要求自己動手操作,通過操作有些學生對轉化的過程還是理解的不夠透徹,為了突破這個難點,充分發揮電教優勢,在教學時通過電教媒體動畫演示剪、拼、移的過程,然後再通過電教媒體進行轉化前後的比較,使學生清楚的認識轉化過程,這樣利用多媒體媒體教學使學生強化了感知。

四、利用信息技術,巧妙突破教學重難點 數學教材中,有些內容比較枯燥抽象難以理解,盡管老師講得口乾舌燥,學生還是不知所以然。在教學中,可以適時利用電教媒體將教材中抽象的內容、教學的重難點化難為易,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識,從而增強數學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和生動性,為釋疑解難創設巧妙的突破口。如我在教學「正方體、長方體的認識」一課時,通過電教媒體動畫演示,讓學生目睹長方體或正方體的一條棱通過移動和相對的棱可以完全重合,從而得出「長方體或正方體相對的棱平行且相等」這一結論。這既強化了重點,突破了難點,又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利用電教媒體以動態的效果將抽象內容直觀形象的展示給學生,學習的難點也在不知不覺中巧妙地化解了。 五、利用信息技術,貼近生活教數學 知識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數學同樣來源於生活,又運用於生活,脫離了生活的學習,將變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將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展現在學生面前,能夠極大地引起學生探討知識的興趣。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會發現學生在解決書本問題時非常流利,但在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時,就束手無策了。究其原因?只要我們深入思考就會發現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責任者是我們教師,是我們教師在教學的時候過分地把知識「純粹」化,而忽略了知識與生活的關系。

新課程理念中,始終強調教學是以「學生發展為本」,「以思維訓練為核心」,在今天這樣一個信息化時代,數學教師應該以豐富的信息資源為基礎,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有機結合,為小學數學學科的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學習地位得以真正確立,使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得以真正實現,使終身教育和學習社會化成為可能。

5. 如何進行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學科的整合

一、激發興趣,提高參與度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是有個性的,他們的活動受需要和興趣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動須以某種興趣作為先決條件」 。由此可見「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 。學生之所以對數學感到枯燥、無味、怕學, 其原因之一是由於數學知識本身的抽象性和嚴謹性所決定的,再者就是受傳統教學手段和方法的局限,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新課標》中強調指出:我們在教學中必須「關注學生學習興趣和經驗」 。
在信息技術的教學環境下,教學信息的呈現方式是立體的、豐富的、生動有趣的!面對如此眾多的信息呈現形式,小學生一定會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理,而這種好奇心一旦發展為認知興趣,將會表現出旺盛的求知慾,極大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二、化靜為動,揭示內在規律多媒體信息技術具有多種感官同步進行的直觀效果,能
夠將教學重點和難點一一呈現出來,向學生展示教學情境、提供豐富感知、呈現思維過程,
使學生聞其聲,見其形、入其境,讓學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極大
地支持了學生對邏輯推理、問題解答和數學觀念的尋求與研究。尤其是引導學生對一些抽象
的數學知識進行概括的過程中,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動態演示,形象揭示
知識的生成過程, 化抽象為具體、變理性為感性。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 藉助於觀察和比較,逐步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 從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識的本質。
三、聯系生活,體驗知識生成建構主義學習觀強調:學習不是老師向學生傳遞知識、信息,學習者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學習者自己主動建構知識意義的過程。每個學習者都是在其現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對新信息主動進行選擇和加工,從而建構起自己的理解。
在以往的教學中受教學手段的限制和學生年齡特點的制約,學生掌握起來總是有一定困難。而結合學生生活實際運用多媒體動態演示,為學生創設視聽情境,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效果,讓學生體會知識的「動態生成」過程,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6. 小學數學課堂中如何有效應用信息技術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如何有效地運用信息技術》
【內容提要】21世紀是信息技術佔主導地位的世紀。計算機的普及應用給社會和科技帶來了一次空前的發展,也給教育教學改革帶來了歷史的飛躍。但是如何能有效的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富有成效的小學數學教學創新實踐呢?本文就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地運用信息技術作一些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信息技術 課堂教學

21世紀,是一個全球化、網路化、信息化的知識經濟時代,時代要求教師更新教育觀念、調整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模式。而教學模式轉變的核心是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與實踐能力。數學是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小學生的思維正處於由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向抽象邏輯思維為主的過渡階段,小學數學必須在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架起一座橋梁,而信息技術正是這樣一座橋梁。在新的形勢下,掌握現代信息教育技術,並正確合理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這是信息時代的要求,也是創新教育的要求。但是如何能有效的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富有成效的小學數學教學創新實踐呢?本文就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地運用信息技術作一些初步的探討。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求知慾

小學生好奇心強,要想不斷地啟發學生的求知慾,只有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策劃者、組織者和指導者,如果教師能抓住教材中所蘊含的創造性因素,激起學生學習情感,創設富有變化、能激發新異感的學習情境,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過程,使他們在心理上造成一種懸念,處在一種「心求通而未得」的心理狀態。

例如,在教學「平面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這一課題時,先通過復習幫助學生理清「組合圖形」間相結與內含的關系,再由觀察計算機網路展示的各種組合圖形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圖,提出:如果要計算這些實物圖形的面積,該怎麼想?學生回答,看該實物圖近似於什麼圖形,就運用圖形面積計算公式進行計算。在計算機將實物圖變化為規則圖形後再提問:現在你會計算它們的面積嗎?學生發現盡管變化成規則圖形,但因為沒有學習過它們的面積計算公式,故還是無法計算。此時我就追問:你們現在最想知道什麼呢?這一問題引起學生議論紛紛,有些說我們先要把這個圖形分割成幾個以前學過的圖形,並利用相加或相減來計算出這個圖形的面積。最終師生共同歸納出「平面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的方法。這一課題的提出是通過計算機網路展示出生活中的數學情境後,調動起學生的求知慾,再由他們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後,躍躍欲試地想去努力解決問題,這時學生的學習興趣已達到最高點,他們的思維開始活躍,充分做好了全身心投入到新課學習活動中的准備。這種學生的思維,完全是主動學習的一種表現,更是培養創新意識所不可少的。

三、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突破教學難點

小學生的思維正處在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這就構成了小學生思維的形象性與數學的抽象性之間的矛盾。如何解決這一矛盾,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能夠成功地實現由具體形象向抽象思維的過渡。由於多媒體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色兼備,所以恰當地加以運用,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同作用,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內容,從而有效地實現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例如,在講解"圓的面積"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圓面積計算的方法這一重點,我先在電腦上畫好一個圓,接著把這個圓分割成相等的兩部分共16份,然後通過動畫把這兩部分交錯拼好,這樣就可以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反復演示幾遍,讓學生自己感覺並最後體會到這個近似的長方形面積與原來的圓的面積是完全相等的。再問學生還發現了什麼?這個近似的長方形的長、寬與圓的什麼有關?從而導出求圓的面積公式。使得這課的重難點輕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

三、注重學法指導,變「授魚」為「授漁」

法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一個不好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則教人發現真理。」在教學中,我們老師不僅要讓學生了解一些現成的理論,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懂得這些理論是如何獲得的。應該強調的是「發現」知識的過程,以及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而不是簡單地獲得結論。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教授就曾敦促我們教師「不要教死知識,要授之以方法,打開學生的思路,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教師要認識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例如,在推導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教學中,學生通過分組進行剪拼、操作等活動,有的把圓剪拼成近似長方形;有的把圓剪拼成近似平形四邊形;有的把圓剪拼成近似三角形;還有的把圓剪拼成梯形。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分別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在這一過程中,使學生嘗到了獨立思考的樂趣,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學生沉盡在勝利的喜悅之中。一般推導圓面積公式教學到此結束,可教師並沒有就此罷休,而就此設問:"把圓剪拼成哪種圖形的方法最為簡單最易操作、推導?"教師這一提問把學生的思維興趣推向高潮,這時教師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優勢,逐一展示推導圓面積公式的各種方法,學生很快歸納出最簡單易行的方法並說明為什麼。這樣使學生達到了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把學生的思維提高到一個新台階。

四、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時運用多媒體,可以調整學生情緒,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人曾說:「沒有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慾望。」根據心理學規律和小學生學習特點,有意注意持續的時間很短,加之課堂思維活動比較緊張,時間一長,學生極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下降等,這時適當地選用合適的多媒體方式來刺激學生,吸引學生,創設新的興奮點,激發學生思維動力,以使學生繼續保持最佳學習狀態。 學生學習有了興趣,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根據情境教育的原理,創設充滿美感和智慧的學習氛圍,可使學生對客觀情境獲得具體的感受,激起相應的情緒,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使他們潛在的能力得到充分發展。

總之,恰當地選准多媒體的運用與數學課堂教學的最佳結合點,適時適量的運用多媒體,就會起到"動一子而全盤皆活"的作用,發揮其最大功效,就可以減輕學生學習的過重負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素質教育實施,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符合現代化教育的需要,有效地培養更多的跨世紀的創造性人才。

7. 如何在小學數學中巧用信息技術教學

在當今的教育中,信息技術可以看作是各類學習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在學科的學習活動中結合使用信息技術,以便更好地完成課程目標。但這不等於是整堂課全用和天天都用,要牢記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本質與根本目的,該出手時才出手,靈活巧用。
1、化靜態為動態時用,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利用多媒體的優越功能,不僅可以把課本里的畫面由靜態變為動態,而且能把一些比較抽象的難理解的問題通過圖像、聲音、動畫等方式模擬成原生現實過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求知慾望。
2、化抽象為形象時用,讓學生思維得到放鬆
小學生的思維正處在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這就構成了小學生思維的形象性與數學的抽象性之間的矛盾。如何解決這一矛盾,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能夠成功地實現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
3、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時用,簡化學生的思維
利用多媒體輔助數學課堂教學,可以優化學生認知過程。現代教育技術可以把抽象的、難懂的知識點通過形、聲、情形象化,讓學生直接感知和理解教學內容,有利於突出重點,化解難點,優化學生的認知過程,簡化學生的分析,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對重點部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通過「變色」、「閃爍」、「平移」等手段突出重點,刺激學生感官,引起學生注意,幫助學生審題,啟迪學生思維。在幾何知識的教學中,這一點尤其明顯。
4、化膚淺為本質時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教學有關幾何初步知識時,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形象直觀的來進行動態模擬演示: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使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去觀察幾何形體的內部結構,了解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從而揭示他們的本質屬性,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空間想像能力。

8. 如何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小學數學課

如何運抄用信息技術提高小學數學課
縱觀人類的教育發展史,我們知道,教育的每一次重大變革和發展都離不開科學技術的進步,教學媒體也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而不斷發展、變化的,教學媒體是傳遞教學信息的工具,是聯系教師與學生的通道和橋梁。教學媒體的發展、變化對教學活動中的教學方式、教學手段、教學范圍和教學效果等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強調:「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要注意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的整合,注重實效。」即要充分考慮信息技術對數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向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進教與學的方式,使學生樂意並積極地投入到數學活動中去,從而提高數學課的教學質量。以下是筆者在《三角形的面積》一課教學過程中的一些體會。一、開課運用,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創設一種使學生主體參與、興趣濃厚的課堂教學氛圍,是喚起和增強學生主體參與意識的體現和保障,也是培養、提高學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信息技術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