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數學電教媒體導入新課例談

小學數學電教媒體導入新課例談

發布時間:2021-02-07 16:25:57

① 如何利用多媒體促進小學數學教學

能把形象直觀的教學引進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引申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我們一直在研討的課題。在研討中,越來越多的學校認識到現代教育技術和信息持術的重要性,我校從多渠道籌措資金,建成了教師電腦備課室、多媒體教室等。
硬體上馬後,在教學中如何利用這些有利的條件,改變現有的教育方式,使現在信息技術與我們的教育教學緊密地聯系起來,為我們的教育教學服務呢?
在教學實踐中,我有一些看法和做法,在這里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
一、利用多媒體,巧妙引入新課。
萬事開頭難,一堂課也是這樣的,如果教師能夠在引課的時候吸引學生,那麼這堂課就成功了一半。如果當我們感覺單純憑借語言的描述很難一下子就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的時候,可以嘗試利用多媒體手段,帶領學生步入知識的海洋。為了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除了教師的行為、語言,教學的設計之外,採用多媒體教學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手段。
例如,在《8、7、6加幾》一課中,我運用計算機設計出多媒體課(教學片斷)師:小紅和她的幾個好朋友約好到人民公園去玩,正准備上車時,售票阿姨擋住了去路,她說必須答對車門上的題目才能給他們開門。同學們願意幫助他們嗎?生說願意。師用課件出示口算題:(略)生口算出答案。學生全部答對了車門就開了。他們上了車後,司機大伯又笑眯眯的對他們講,對上我的口令才能車才開的了。設置配音效果,生齊答。車子就開了。
在課的開始,復習了10、9加幾的口算和8、7、6的湊十法,鞏固舊知,為新課做好鋪墊。在教學設計上,我並沒有設計單純的口算題,而是利用了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慾旺盛,對新事物有著天生的親切感。 並根據一年級兒童的心理用他們喜愛的故事情節激發興趣,引入新課,通過聲情並茂的電教媒體對學生形成刺激,使學生產生學習的心理需要,進而主動參與學習活動。通過動畫、聲音、色彩等來創設情境,渲染氣氛,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實踐證明,這樣的復習新知,往往是效果顯著的。這樣一來我們利用計算機教學,使學生學得輕松,學得快樂,真正體現了教與學融為一體。
二、利用多媒體,使抽象的問題變得具體形象,易於學生接受。
在一年級的教學中,我發現,由於學生年齡小,對一些抽象的問題不易理解,而對一些具體形象的事物卻記得特別牢固,例如,我發現他們在計算5-3時,不是對抽象數字的分析綜合,而可能是用五個手指減去三個手指、五個蘋果吃了三個等具體的事物形象形成的表象相加出來的。所以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對於一些學生不容易理解的抽象問題,我利用多媒體課件,使教學由抽象到直觀、文圖並茂、聲像畢具,形象生動,啟發學生的思維聯想。
例如,在講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中的填未知加數時。我考慮到教材內容是學生在小學階段最早接觸到的用括弧代替不知道的加數的代數知識,是高年級求未知數x和解方程的初步鋪墊,以適應高年級的代數知識的學習。
遵循低年級學生的直觀形象思維和具體形象思維佔主導地位的思維原則,通過讓學生先看直觀圖來理解題意,再看圖填算式中的未知數,幫助學生理解填未知加數的含義,有利於學生直觀形象地掌握所學知識。所以在設計課件時,我先設置用形象直觀的實物,然後出示填空題。
三、利用多媒體,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事物的直覺形象思維只停留在表象階段,抽象邏輯思維才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質與內在規律。列寧指出:「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並從抽象的思維到實踐,這就是認識真理、認識客觀實在的辯證途徑。」意思就是說人認識客觀真理是從形象思維入手,再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的過程。形象思維雖然是認識客觀事物的基礎,但只是屬於認識的初級階段,它所反映的只是事物的表象,只有從形象思維發展到抽象邏輯思維,才能使認知深化到事物本質及其規律性。
所謂抽象邏輯思維主要是對具體的事物通過比較、分析、綜合、概括與推理、判斷等過程,從而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概念、法則、定律、性質和本質特徵。小學數學知識內容具有抽象性和邏輯性等特點,因此十分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抽象的邏輯思維能力。然而,小學生的思維正處於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過渡的階段,這種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要與直接感性的經驗相聯系,所以仍然具有十分明顯的具體形象性。
例如:《三角形面積計算》教學目標:是1、理解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2、會用公式正確計算三角形的面積。3、會解答有關三角形面積計算的應用題。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是建立在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的,首先從特殊的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著手,通過操作知道直角三角形的面積是這個(即與它對應的)長方形面積的一半。在三角形面積公式推導中,應培養學生的剪拼操作能力和對圖形的想像力,因此在學習時先操作計算機:用兩個形狀、大小相同的三角形進行剪拼,先把其中的一個三角形,沿著它的高剪成兩個小的直角三角形,把它們和另一個三角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其中每個直角三角形的面積都是相應的小長方形面積的一半,所以這個三角形的面積是整個長方形面積的一半。
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是教學的重點,對學生的操作能力和對圖形的想像力有一定的要求,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學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教師設計了應用信息技術的智能化的交互功能,操作幫助鍵觀察計算機中動態演示三角形如何拼成長方形的過程。
學生在計算機動態演示的過程中,領悟了三角形的面積是如何從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中推導出來的,從而推導出三角形面積的公式是: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S=ah÷2
學生在操作、實踐的過程中,探究了知識的產生與發展過程的來龍去脈,理解了本課知識的形成,注意力非常集中,思維十分活躍,了解了許多平面圖形之間是有內在聯系及其相互聯系的,只要找到了這種聯系就可以將要學的圖形轉化為已學過的圖形,通過新舊聯系求得所要求圖形的面積,無論三角形面積計算或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都是如此。由於信息技術能形象地用動畫展示動態的變化過程,有利於啟迪學生的思維活動,使他們的想像聯想能力得到發揮,由此知識掌握很扎實,同時又學會了把問題轉化為知識,也學會探究了學習的方法,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抽象概括與分析、推導等思維能力。
四、利用多媒體,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由於一年級的學要將他們日常生活的許多活動規范化、常識經驗系統化。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及道德情操,有著重要的作用。
有段時間,我發現班裡的一部分學生總是上學遲到,根據這一現象,我在教學《認識鍾表》這一課時設計了小主人洋洋的新朋友鍾表這樣的情境:嘟嘟是一個剛上一年級的小學生,他有一個好朋友鬧鍾。這天早晨8時半了,洋洋才到校。
看到這里,同學們都皺起了眉頭,我讓大家說一說,洋洋這樣的行為對不對。同學們暢所欲言,紛紛批評洋洋上學不應遲到。那我們上學應該怎麼做呢? 緊接著我讓同學們說一說自己應該怎麼做。聽到這里,同學們紛紛舉手錶示,不學洋洋,要按時到校。這時,那些經常遲到的同學也認識到了錯誤,決心按時上學,再也不遲到了。
通過這節課,從學生的數學現實出發,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將生活中有關的數學現象和學生的現實情況相聯系設計教學,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此及彼。使學生認識到要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這樣做往往比傳統的說教學更讓學生樂於接受。
五、利用多媒體,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例如:《幾何畫板》軟體是一個平面幾何工具軟體。該軟體功能強大,可以動態地呈現幾何關系。教師利用它既可以根據教學需要編制課件進行課堂教學,又可以讓學生利用這一工具在計算機上探索,製作各種幾何圖形、進行各種變換,從而可以發現和研究圖形的內在關系,為學生提供一個十分理想的「做數學」的環境,幫助學生形象化地理解幾何關系,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生的主人。這些都是傳統的數學教學無法做到。
利用多媒體教學,為學生提供比較充足的探索與創造的空間,讓學生盡量釋放創造的潛能。這樣一來,促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進行再創造,實現了真正的數學學習。通過不斷地實踐和總結,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即改變了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同時也把教師從繁瑣的課堂教學中解放出來,把課堂的寶貴空間和時間留給我們的孩子,使學生在圖、文、聲、像的情境中培養興趣,開闊思維。
我相信,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們的教育信息化也會變被動為主動,變不自覺為自覺。讓我們瞄準未來,大膽實踐,勇於探索,不斷創新,為推動教育現代化的進程而努力奮斗。

② > 能從兩個圓的面積得出環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嗎_數學教研:小學數學多媒體導入新課例談

·人教新課標六上:《圓的面積公式推導拓展》總結反思 人教新課標六上回:《圓的面積公式推答導拓展》總結反思 濟南市歷下實驗小學 王玉嫚 這節《圓的面積推導拓展》,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六年級《圓的面積》的拓展延伸。圓是小學階段最後的一個平面圖形,學生從學習直線圖形的認識,到學習曲線圖形的認識,不論是學習.....·人教新課標六上:《圓的面積公式推導拓展》說課稿 人教新課標六上:《圓的面積公式推導拓展》說課稿 濟南市歷下實驗小學 王玉嫚 一、說教材 教學內容:人教版六年級上冊圓的面積,公式推導的拓展。 圓的面積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內容,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直線圖形的周長和面積,並且對圓已有初步認識的基...·人教新課標六上:《圓的面積公式推導拓展》教案 人教新課標六上:《圓的面積公式推導拓展》教案 濟南市歷下實驗小學 王玉嫚 設計理念: 杜威主張 從做中學 。他認為, 在做事裡面求學問 ,比 專靠聽來的學問好得多 。

③ 如何在多媒體環境下有效導入數學新課

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課的起始階段,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把他們思緒帶進特定學習情境中,對一堂課教學的成敗與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運用電教媒體導入新課,可有效地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激發聯想,激勵探究,為一堂課的成功鋪下了基石。
一、以舊聯新,搭橋鋪路
如採用這種「溫故而知新」方法,在投影片的設計上要找准舊知識和新舊知識的聯結點,並因情況而異採用不同的方式。一種是聯想式:如教《環形面積的計算》時,可做一框兩幅抽拉投影片。教學時,先出示兩個半徑分別為5厘米和2厘米的圓,讓學生先計算出兩個圓的面積,然後啟發學生想:圓的面積和環形面積有什麼聯系?能從兩個圓的面積得出環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嗎?最後老師演示抽拉投影片,把兩個圓重疊在一起,形成兩個同心圓。學生通過形象直觀的投影演示,理解了環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是用大圓的面積減去小圓的面積,從而實現了知識和方法的「遷移」。學生學得積極主動、輕松扎實。另一種是對比式,如教《有餘數的除法》時,先投影顯示六個梨、三隻盤子,指名學生到投影儀上把六個梨平均分放在三隻盤子里,他們很快分完。這時老師在投影儀上又加一個梨,這時繼續讓學生把七個梨平均分在三隻盤子里,結果剩下一個梨無法平均分。趁勢讓學生思考這兩道題:什麼變了?什麼沒有變?剩下的數叫什麼數?通過觀察比較,學生理解了正好分完的叫「整數除法」;不能正好分完的叫「有餘數除法」。剩下不能分的數叫「余數」。這樣既溫習了舊知識又掌握了新知識。同時有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這樣對知識得掌握也較為深刻。
二、激發興趣,啟動認知
創設情境,使學生迅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是激發學習興趣,萌發求知慾望,啟動認知的有力措施。如教《循環小數》時,為了在課堂伊始使學生產生新奇感,啟動思維;同時也為分散教學難點,一位老師制一幅形象逼真、彩色清晰的紅綠燈投影片。上課開始時將此片映出後老師讓學生觀察投影片。並讓學生說出日常看到的紅綠燈,學生說出了交通崗上的紅綠燈,並說出了綠、黃、紅燈總是依次的變化。這時老師接著說:「它總是按一定的順序,不斷地重復出現,那麼我們就可以說紅黃綠燈總是依次不斷地重復出現。這種現象叫循環現象。日常生活中有這種循環現象。數字運算中也會出現類似的現象。今天老師就和你們一起研究。」這樣的教學導入,不但突破概念形成過程中的難點,而且激發了學生的認知興趣。由形象具體的實物表象直接轉入認識數字排列規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設障立疑,激發思維
「學起於思,思起於疑」。思維一般都從問題開始。在導入新課時,可以適當創設「問題意境」,提出疑問以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和積極思維。一位老師在教《長、正方形面積計算》時,先出示兩個圖形。讓學生想辦法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有的學生說:用割補法,把兩個圖形重合起來比較。有的同學說 :用一平方分米的單位進行測量。老師在肯定了同學們積極主動精神後,又提出新問題:「要想知道天安門廣場的面積、我們國家的土地面積還能用這種方法嗎?」同學們領悟到這種方法太麻煩,不實際。「那麼,有沒有更簡便的方法求圖形的面積呢?到底怎麼求它的面積呢?疑問萌發了學生求知的慾望,同學們躍躍欲試。開始了新知識的探求。
四、設置懸念,引導探究
懸念可以造成一種急切期待的心理狀態,具有強烈的誘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這是老師常用來設計導入新課的一種方法。設置的懸念應具有「精」、「新」、「奇」的特點,在技巧上則應「引而不發 」、「令人深思」。例如有一位教師教「三角形內角和」時,老師在投影上出示一直角三角形玻璃板(是用三塊玻璃拼成的),並提問:「你們知道這個三角形內角和是多少度嗎?」學生對此感到新奇,渴望得到答案。這時老師並沒有把現成的答案告訴學生;而是進一步引導探究。算一算:拿出自己的兩個直角三角板,算算每個三角板的三個內角和是多少度?量一量:讓學生用量角器度量一下三個內角和是多少度。折一折:讓學生拿出自己准備的正方形紙,沿對角線對折,得到一個三角形。這個三角形三個內角和是原正方形四個內角和的一半。然後老師打出投影把三角形玻璃的三個內角拼在一起,幫助學生驗證一下自己的探究結果。這種方法,不僅令人耳目一新,而是把學生引入探究——發現——解決問題的一個學習過程,使學生獲得思維之趣,參與之樂,成功之悅。
五、引導觀察,建立表象
實物、教具或投影比語言更有說明力和真切感。運用實物、模型或投影等,有助於學生第一信號系統和第二信號系統協同活動。化抽象為具體,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經驗,直觀鮮明地揭示客觀事物的關系,可以使他們獲得較深的感受。這是教師導入新課通常採用的方法之一。如有位教師在講「三角形的認識」時,上課開始,投影顯示紅領巾後告訴學生,紅領巾的形狀是三角形。學生建立表象後,讓學生例舉生活中的實例,教師也參與舉例。投影顯示三角旗、房架後,並提問:「紅領巾、小三角旗、房架,雖然它們的大小、顏色、材料等各不相同。但從它們的形狀來看,有什麼共同的特徵?引出了三角形的概念。通過直觀演示和語言的點撥,為學生理解教材、掌握概念奠定了基礎。
六、創設情境,激發求知
情境式導入新課的特點是把形、情、境、理熔於一爐。利用音樂、投影、錄音、錄像等手段以渲染課堂氣氛,為學生理解教材提供特定的情境。如一位教師教「相遇問題」時,為掃清學習障礙,創設了這樣的情境:用活動抽拉片,讓學生理解「同時」、「相向」兩概念的意義。拉動活動片,使學生理解了相距、相遇兩概念的含義,促進了對新知識的探求。
當然,導入的形式還遠不止這些類型。關鍵是要掌握人,因時、因地而變的法則,但是不管採用什麼方式導入新課,都應當在傳授知識、啟迪智慧、陶冶情操諸方面取得好的效果。做到生動有趣,引人入勝,言簡意賅,有的放矢,盡量給學生審美情趣上的滿足。

④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師課堂導入技能課堂導入案例活動記錄

情景展現出示圖片學生觀看,引導學生思維想像展開討論,例如:情景展示5x +8x =83 ,求x ?,教師出示:1,x +3x=6 x=3/2, 2, 3x -x=8 . x=4,等,引出本節課知識等。

⑤ 優秀參賽論文如何運用電教媒體導入數學新課

電教媒體技術終究是一種先進的教學輔助工具,只有作為語文課堂教學的專一個重要補充,屬並不能代替有主觀能動性的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教師在運用電教媒體手段時一定要視具體情況,時刻把握教材,緊扣學生心理,抓住電教媒體的最佳作用點。本文分析了電教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的舉足輕重的作用,並提出多媒體教學有助於學生思維和啟發創新。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運用電教媒體進行導入講授與總結

宋霞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導入、講授與總結是教學的三個環節。在教學中,著重抓好這三個環節,恰當地運用電教媒體,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導入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確實,好的開頭是課堂成功的一半。教師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運用電教媒體,創設出好的課堂開頭,上課一開始就能深深地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點燃起學生求知慾望的火花,使他們能情緒飽滿地主動地去接受新知識。 導入教學有很多方式方法,現擇要介紹如下: 1.音樂激趣導入 《月光曲》一文記敘的是100多年前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全過程。課文以兩條線索貫穿全文,明線是事情的發展順序,暗線是貝多芬的情感起伏的變化,而這一變化又是由盲姑娘情感變化交織而成的。要想講清這兩條線索,體會課文內容的含義,重要的是講好開頭,引導學生進入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去學習,去理解,去體會。我的做法是這樣的,學生齊讀課文後,即放《月光曲》樂曲,這時優美的曲調,清新的旋律,立刻吸引了學生,引起了學生探究的興趣。 此時,教師伴隨樂曲的進行,運用富於感染的語氣道來:「現在我們聽到的是鋼琴曲──《月光曲》。《月光曲》是怎樣譜寫成的它的內容是什麼表達了貝多芬怎樣的思想感情這些問題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主要內容。」教師的巧妙點撥引發了學生欣賞音樂時探究的心理,又交代了本節課教學的重點;學生對《月光曲》的欣賞,也激起了他們學習課文的興趣。 2.創設情境導入 小學課文中,許多文章文筆清新、意境優美,有的是借景抒情,有的是敘事抒情,有的是喻理抒情。教學這類課文,教師可藉助電教手段,創設出課文情境,激起學生樂學的情趣,使他們帶著愉悅的情感步入課文的意境。如《鄉村的傍晚》一文,作者描繪的是鄉村傍晚的美景,情景交融,恰似一幅生動的多彩的畫面。我根據鄉村傍晚時間的推移,設計了三張投影片。講課開始,先出示投影片,加之配樂朗讀,這時在學生面前分別看到的是:夕陽染紅了半邊天,夕陽還探著半個臉,最後一縷晚霞已隱去等三個不同時間的景物。學生在耳邊聽到的是洗衣姑娘爽朗的笑聲,孩子們放風箏時的嬉戲聲,大人們的呼喚聲,牧童的柳笛聲,以及牛兒的哞哞聲……聲像同步,情景交融,展現給學生的是具有鄉土氣息的美的感受,使他們賞心悅目。此時,教師激勵學生:「讀書吧,它會使你得到新的知識。」學生滿懷情趣,投入到鄉村新天地的學習體驗中。 二、講授1.設疑啟思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常常抓住重點詞語和含義深刻的句子,進行讀、劃、思、議。這些詞句在課文中起到點明主題、提示中心的作用。教學中如果抓住這些詞句,重點設疑,啟發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去學習,可以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如《草船借箭》中的「神機妙算」一詞是課文最後通過周瑜的話出現的,這是周瑜自嘆不如的感慨之言,也是對諸葛亮這一人物的高度概括,光理解「神機妙算」一詞,學生很難體會人物的性格,悟出人物之間的關系,必須放在借箭過程中去理解。故此應圍繞「神機妙算」啟發思考:在借箭過程中,哪些地方體現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重點學習借箭的經過,同時配合使用復合投影片。講「去借箭時」,推上底片。投影出現一支船隊連接向北岸開去。「受箭時」,放下復合片,呈現的是船隊頭西尾東一面受箭的情景。諸葛亮下令調轉船頭時,把投影片翻過來映出,出現的是船隊頭東尾西另一面受箭的情景。 投影的演示,使學生看清了借箭的全過程,再加上教師繪聲繪色的引讀,學生各抒己見的議論,課堂教學異彩紛呈,井然有序。學生認識到,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就在於他知天文,曉地理,識人心,巧謀劃,進而體會到,諸葛亮能克敵制勝的關鍵在於他運籌帷幄文治武功的經天緯地之才,及其胸懷天下、審時度勢、高瞻遠矚的氣魄。藉助電教手段,既省時又省力,突出了重點內容。 2.直接突破難點 《黃河象》、《奇異的琥珀》等課文,屬於科普作品,其間包含著豐富的科學知識和推理過程。讓學生參與科學家的推理過程,讓學生經過自己的智力活動,支配、運用已有知識,從中探求真理,發現真知是培養思維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於是我把閱讀的思維突破點、結合點安排在假設—推測—成因—結論上。如講《黃河象》一文,即採用變序式教法,先講難點第四段(推測依據),再講第二段(故事過程)。設計製作投影片(剛發掘時象骨架圖),讓學生認真地觀察投影,動腦思考:(1)發掘時為什麼先發現象牙(2)骨架為什麼斜斜地插入沙土裡為什麼腳踩礫石先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大膽地假設推想,再讓小組推薦代表發言。各組代表各抒己見,互相補充修正,不斷完善。最後教師指導學生歸納成因及小結:先發現象牙是由於黃河象落水時曾抬頭呼救過;從「沙土」和「礫石」可以推測在很早很早以前,這里曾是一條河;從「腳踩礫石」可以想像黃河象失足落水那一瞬間的情景。在推測中,學生的頭腦進行了一番緊張的比較、分析、判斷的邏輯思維活動,直接突破了難點,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3.長文短講 講《開國大典》時,我採用長文短講的方法,抓住入場—大典—閱兵—遊行這一發展順序,突出重點段的學習,發揮電教的優勢。在講「大典」過程中(第二段),用三張投影片和一段毛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的原始資料片精講這一部分內容。這樣的講解,烘托出大典的熱烈氣氛,使學生置身於開國大典的興奮之中。 三、總結課堂結尾正是總結規律、理清順序、提示中心的重要環節,具有畫龍點睛之功效。課堂教學總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朗讀欣賞 如《桂林山水》一文, 總結時適時適度地播放桂林山水的錄像片,讓學生欣賞品味「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詩句,再通過配樂朗讀又把學生帶入到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仙境之中,使學生對桂林山水的美的形象、美的清調、美的旋律發出由衷的稱贊。 2.鞏固升華 如學習《挑山工》一課,講讀後,投映投影片:在高高的山上,一條通向極頂的小徑,一個穿紅背心的挑山工,肩負重擔,正弓著腰向上攀登。學生仔細觀察後,結合課文內容認真思考,紛紛發表見解。通過熱烈討論認識到: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在心中樹立起一個目標,朝著目標像挑山工那樣,堅持不懈,腳踏實地,不停地攀登,就一定能夠達到勝利的頂峰。這樣就在學生的頭腦中深深地印上一個穿紅背心的挑山工永遠攀登的形象,這種印象對於學生以後踏上人生之路,將起到多大的作用,是我們現在難以估量到的。

⑦ 淺談如何利用多媒體導入數學新課

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課的起始階段,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把他們思緒帶進特定學習情境中,對一堂課教學的成敗與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運用電教媒體導入新課,可有效地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激發聯想,激勵探究,為一堂課的成功鋪下了基石。
一、以舊聯新,搭橋鋪路
如採用這種「溫故而知新」方法,在投影片的設計上要找准舊知識和新舊知識的聯結點,並因情況而異採用不同的方式。一種是聯想式:如教《環形面積的計算》時,可做一框兩幅抽拉投影片。教學時,先出示兩個半徑分別為5厘米和2厘米的圓,讓學生先計算出兩個圓的面積,然後啟發學生想:圓的面積和環形面積有什麼聯系?能從兩個圓的面積得出環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嗎?最後老師演示抽拉投影片,把兩個圓重疊在一起,形成兩個同心圓。學生通過形象直觀的投影演示,理解了環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是用大圓的面積減去小圓的面積,從而實現了知識和方法的「遷移」。學生學得積極主動、輕松扎實。另一種是對比式,如教《有餘數的除法》時,先投影顯示六個梨、三隻盤子,指名學生到投影儀上把六個梨平均分放在三隻盤子里,他們很快分完。這時老師在投影儀上又加一個梨,這時繼續讓學生把七個梨平均分在三隻盤子里,結果剩下一個梨無法平均分。趁勢讓學生思考這兩道題:什麼變了?什麼沒有變?剩下的數叫什麼數?通過觀察比較,學生理解了正好分完的叫「整數除法」;不能正好分完的叫「有餘數除法」。剩下不能分的數叫「余數」。這樣既溫習了舊知識又掌握了新知識。同時有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這樣對知識得掌握也較為深刻。
二、激發興趣,啟動認知
創設情境,使學生迅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是激發學習興趣,萌發求知慾望,啟動認知的有力措施。如教《循環小數》時,為了在課堂伊始使學生產生新奇感,啟動思維;同時也為分散教學難點,一位老師制一幅形象逼真、彩色清晰的紅綠燈投影片。上課開始時將此片映出後老師讓學生觀察投影片。並讓學生說出日常看到的紅綠燈,學生說出了交通崗上的紅綠燈,並說出了綠、黃、紅燈總是依次的變化。這時老師接著說:「它總是按一定的順序,不斷地重復出現,那麼我們就可以說紅黃綠燈總是依次不斷地重復出現。這種現象叫循環現象。日常生活中有這種循環現象。數字運算中也會出現類似的現象。今天老師就和你們一起研究。」這樣的教學導入,不但突破概念形成過程中的難點,而且激發了學生的認知興趣。由形象具體的實物表象直接轉入認識數字排列規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設障立疑,激發思維
「學起於思,思起於疑」。思維一般都從問題開始。在導入新課時,可以適當創設「問題意境」,提出疑問以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和積極思維。一位老師在教《長、正方形面積計算》時,先出示兩個圖形。讓學生想辦法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有的學生說:用割補法,把兩個圖形重合起來比較。有的同學說 :用一平方分米的單位進行測量。老師在肯定了同學們積極主動精神後,又提出新問題:「要想知道天安門廣場的面積、我們國家的土地面積還能用這種方法嗎?」同學們領悟到這種方法太麻煩,不實際。「那麼,有沒有更簡便的方法求圖形的面積呢?到底怎麼求它的面積呢?疑問萌發了學生求知的慾望,同學們躍躍欲試。開始了新知識的探求。
四、設置懸念,引導探究
懸念可以造成一種急切期待的心理狀態,具有強烈的誘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這是老師常用來設計導入新課的一種方法。設置的懸念應具有「精」、「新」、「奇」的特點,在技巧上則應「引而不發 」、「令人深思」。例如有一位教師教「三角形內角和」時,老師在投影上出示一直角三角形玻璃板(是用三塊玻璃拼成的),並提問:「你們知道這個三角形內角和是多少度嗎?」學生對此感到新奇,渴望得到答案。這時老師並沒有把現成的答案告訴學生;而是進一步引導探究。算一算:拿出自己的兩個直角三角板,算算每個三角板的三個內角和是多少度?量一量:讓學生用量角器度量一下三個內角和是多少度。折一折:讓學生拿出自己准備的正方形紙,沿對角線對折,得到一個三角形。這個三角形三個內角和是原正方形四個內角和的一半。然後老師打出投影把三角形玻璃的三個內角拼在一起,幫助學生驗證一下自己的探究結果。這種方法,不僅令人耳目一新,而是把學生引入探究——發現——解決問題的一個學習過程,使學生獲得思維之趣,參與之樂,成功之悅。
五、引導觀察,建立表象
實物、教具或投影比語言更有說明力和真切感。運用實物、模型或投影等,有助於學生第一信號系統和第二信號系統協同活動。化抽象為具體,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經驗,直觀鮮明地揭示客觀事物的關系,可以使他們獲得較深的感受。這是教師導入新課通常採用的方法之一。如有位教師在講「三角形的認識」時,上課開始,投影顯示紅領巾後告訴學生

⑧ 小學數學課堂如何導入新課

課前導入是一節完整的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環節,它猶如電影的「序幕」和樂曲的「引子」,對於接下來的教學工作有著重要的引導作用。通過課前導入,可以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帶領學生進入學習的狀態。同時,課前導入還起到了為新課內容做鋪墊的作用。數學學科是小學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學好數學是每一個學生的奮斗目標,因為它不僅對於學生將來的學習和升學大有幫助,更重要的是數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它在我們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也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要想搞好數學教學工作,就要充分重視每一個教學環節,努力搞好每一個細節部分的工作,其中,重視課前導入技巧就是每個數學教師都要重視的問題。與其他階段的數學教學工作相比,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時候一定要針對小學生這個年齡階段所具有的一系列特徵,運用課前導入的技巧,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潛力,提高教學質量。那麼,我們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有哪些比較常用的課前導入方法呢?
一、溫故知新導入法
通過溫習舊知識來進行課前導入是一種最常見的導入方法,也是很多教師非常喜歡採用的方法。通過這種方法,不但起到了復習舊知識的目的,同時還很好地為新知識的講授打下了基礎。尤其是像數學這樣的學科,數學是一門結構嚴密、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其中很多的知識都是一環套著一環,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有可能會影響學生對於新知識的掌握。例如,在學習「三角形的分類」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復習之前學過的關於「角的分類」的內容引入新課。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憶一下之前學習過的角度分類有哪些。這時候很多同學就開始思考並回答出過去學過的角的分類有「直角、銳角、鈍角、平角和周角」,接著教師再讓學生闡述這些角的分類的依據是什麼。在這樣層層的復習和引導之下,學生逐漸地把「角的分類」同「三角形的分類」聯繫到了一起,進而不知不覺地進入到了新課的學習中來。
二、實物演示導入法
小學階段的學生在思維方式的特點主要表現為以形象思維為主,一些實實在在的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最易於為學生所理解和接受,然而,有些數學知識往往又比較抽象,這樣就使得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小學生在理解上出現了困難。而這時候,如果教師能夠適當地用一些實物來進行教學,就更有利於學生對於知識的理解和消化。例如,我在講到「長方體和正方體」這部分的內容時,由於立方體是一個略帶抽象性的知識,為了盡可能地把知識表現的具體化,我在上課之前就拿出了很多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實物,讓學生觀察這些具體的實物,然後根據自己所觀察到的現象總結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這樣在導入階段,就已經讓學生初步地掌握了本節課程的精髓部分,接著教師在接下來的教學活動中就會顯得很輕松。
三、聯系生活實際進行導入
數學學科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換句話說,數學知識在我們周圍的實際生活中比比皆是。我們就可以利用數學這一優勢,從實際生活入手來導入新課。例如,教學上「百分數」的知識時,為了讓學生切身體會到百分數的意義,我在上課之前收集了很多的食品包裝袋,在這些食品包裝袋上,都有食物成分的說明,而其中很多都是用百分數來表示的,我讓學生認真觀察這些包裝袋上的信息,然後給學生一一解釋這些信息中百分數的含義,這時候,學生在理解這些百分數的時候就會有實物作為參照,這樣學生就更容易理解所學的知識了。同時,通過實際生活作為導入的切入點,也可以使學生切身體會到數學知識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設疑導入法
小學階段的學生有一個很重要的心理特點就是好奇心重,很多學生遇到不懂的問題總是本能地希望搞懂它,而好奇心在心理學中也被認定為重要的內驅力。換句話說,如果學生對於數學問題持有強烈的好奇心,就會激發他們去學習、思考和探究,這樣,在積極的學習態度下,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的時候就會事半功倍。因此,在運用課前導入技巧的時候,精心設疑就成為了一個不錯的導入方式。例如,我在講到「方程」的知識時,首先給學生提了一個問題:「4箱蘋果比4箱梨子少24千克,平均每箱梨子重20千克,問每筐蘋果重多少千克?」很多同學一看到這個題目紛紛表示會做,並且拿起筆開始算了起來。過一會兒,有一部分同學就把正確答案算出來了。接著我又問:「大家覺得這個題目難做嗎?」很多學生表示有一點難度。這時,我對學生說:「今天我要教給大家一種既簡單又快捷的方法來做這道題目,一旦你們學會了這個方法,做題的速度會比現在快一倍。」一聽到這里,很多學生立刻睜大了眼睛,表現出了強烈的好奇心。這樣,我再開始「方程」知識的講授,學生就會表現得興致勃勃。
五、游戲導入法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師在進行課前導入的時候如果能夠利用游戲對於孩子的吸引力來進行導入工作,這樣很容易就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電教媒體導入新課例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