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在小學數學計算課中應用先學後教當堂訓練
1、教師可以根據訓練目標設計懸疑
2、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小組交流
3、反饋交流信息
4、歸納、總結交流信息,形成知識。
5、鞏固練習,知識拓展
⑵ 運用「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時,有哪幾個主要環節
「先學來後教,當堂訓練」是一源種先進的、科學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也是一種課堂結構和教學方法,它是符合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搞新課程改革,就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老師講學生聽為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怎樣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呢?「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作了科學的回答。「先學」和「當堂訓練」都是自主學習,「後教」是合作學習,全過程都是探究性學習。不僅如此,它還處理好了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三者之間的關系。課堂上,先讓學生自主學習,然後,教師檢測自學效果,從中發現學生在自學當中沒有學懂的疑難問題,這些問題學生個人解決有困難,這時,教師再組織學生合作學習,此時的合作學習就有了必要性,也有了合作的內容(自學當中出現的問題)、合作的目的(解決這些疑難問題)、合作的方式(更正、討論、教師講評)和合作的對象(同學、老師),最後還是自主學習。
⑶ 如何實施「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
實施「先學後教,當堂訓練」,准確把握這一教學模式中諸多概念、環節、技巧十分重要。
一、「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在課堂上呈現為「六個環節」,這六個環節有嚴格的時間控制。
1.導入新課,板書課題環節。一般是開門見山進入新課並板書課題,也經常採用設問激疑法起動新課,引出課題並板書課題。
2.揭示目標,明確任務環節。一般採用投影或小黑板方式呈現。要求簡明扼要,具體明確,實實在在。具體講,就是揭示本節課要理解什麼、記住什麼、演算什麼、學會什麼等等,切忌空洞拔高、口號概念滿天飛。
3.自學指導環節。一般在課前做好了充分准備。或者設計系列性思考問題,或者設計多種形式的導學思考習題,從自學內容、自學方法、自學時間、自學要求四個方面給予學生以明晰的指導、引導,讓學生的自學避免盲目性。前三個環節總共用時1分鍾左右。
4.先學環節。一般包括學生看書和動態檢測兩個小環節。看書自學的內容比較多,一般可以因材施「看」,如看課文、看例題、看定義、看注釋、做實驗、圈問題、做標記、發現疑難、歸納要點、做與例題相類似或相反的試題等等。總之,要手腦並用,積極思考。動態檢測是對看書自學效果進行檢查測驗的手段,一般有提問、板演、書面練習等形式。實際教學中很多人都採用書面練習,也就是此前「自學指導」時給出的導學思考題和練習題。動態檢測中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錯誤,並積極思考備課,為進入「後教」環節做好准備。這一環節用時需要7分鍾左右。
5.後教環節。2014濟南二模。一般包括訂正、討論、補充、總結幾個小環節。方式上通過訂正、討論,各抒己見,會的教不會的,必要時教師出面幫助學生補充、訂正、歸納、總結、完善,目的是讓學生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鞏固,最終形成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一環節用時15分鍾左右。
6.當堂訓練環節。這一環節通過訓練鞏固當堂所學內容,並把知識轉化為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堂堂清」。在訓練設計上要特別講究,如低起點、小坡度、多層次、多類型,有必做題目、選做題目、思考題目等等,讓不同學習狀況的學生都達到不同的訓練目的。這一環節用時不少於15分鍾。
在學習內容復雜的情況下,「先學後教,當堂訓練」還有兩種變化形式。一是「先學」「後教」兩者粘連在一起反復出現,直到完成學習任務。二是「自學指導、先學、後教」三者粘連在一起反復出現,直到完成學習任務。
二、導入新課簡潔明快。平常上課很多人為導入新課頗費盡了心機,引經據典,東拉西扯,目的只是為了營造氛圍,激發興趣。這種做法不能說不好,但是經常有人為此而造成課堂頭重腳輕,導入設計喧賓奪主。「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課堂導入卻要求三言兩語,直入正題。通常有兩種做法。一是開門見山,單刀直入,點明課題;二是以設問激趣的方式,快速引出課題。用時在幾十秒之內。這樣就省去了一些花架子式的鋪墊、渲染,為課堂學教訓練節省了時間。
三、揭示目標具體可操作。課堂目標設定緊扣內容,文字表達具體明確,如語文課「能正確地誦讀課文」、「掌握生字詞」、「正確劃分段落」、「能夠翻譯並背誦課文」等,數學課「能正確運用去分母的方法解含有分母的方程」、「能按照有理數的運算順序正確地進行混合運算」等。2014北京二模(海淀東城西城朝陽二模)。揭示方式有兩種,一是投影揭示,二是小黑板呈現。低年級學生可以口述叮囑。目的是讓師生明確本節課將要學習什麼內容,按照什麼程序,達到什麼目的。這里,蔡校長有專門的論述,「文化課揭示的教學目標主要是理解知識、培養能力方面的,至於情感、價值觀等方面的教學目標應由教師把握,靠教師的形象、氣質、情感、教學藝術甚至教師的一舉一動等滲透進行,一般不作為向學生揭示教學目標的內容」。這是很務實而有效的態度和做法。實際上,文與道的關系就像水果與葡萄糖、維生素的關系一樣,人們吃水果的目的無疑是想獲取葡萄糖、維生素,但吃的時候只能是學習洗凈、咬碎、嚼爛,而不是學習如何直接吸入葡萄糖、維生素。
四、自學指導只圍繞學習內容設計,精要具體,科學恰當。怎樣自學指導,要根據學材的不同情況而定。一般學材板塊性強,文路清晰,內容簡單,能夠一次性學完的那些內容作為一個自學指導單元,指導可以用設置問題、習題的方式進行。問題、習題的多少#from 本文來自學優高考網www.gkstk.com,全國最大的高考資源網 end#以引導學會為原則。有時一節課只有一次自學指導,有時一節課需要多次自學指導,但一般課堂上不宜反復太多,自學指導三四次即可。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自學指導只是一個開始,隨後圍繞自學指導中提出的問題、習題必然要進行「先學後教」,因此,自學指導很關鍵,問題、習題設計要精心思考,反復推敲,既要精要具體,又要能夠覆蓋和帶動全部要學習的內容,使之不存遺漏。
五、「先學」是關鍵。「學」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項活動。但可以肯定地說,即使是教了一輩子書的人如果沒有做過深入探究,他也說不出「學」這一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當然,讓這樣的人在課內外指導學生「學」,也就不會知道怎麼指導,或者只會陷入說教、講解的老套里去。實際上,現在絕大多數課堂都是在不知「學」為何物的情況下進行的學法教育。因而學生的「學」被老師的講所代替,課堂充斥著滿堂灌、填鴨式。「先學後教,當堂訓練」課堂的根本價值在於讓人看到了「學」這一認知行為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具體表現形式,比如看書(有讀課文、看例題、做標記、看注釋等)、提問、發言、辯論、板演、檢查、做實驗、做習題等,都是「學」這個活動的具體內容,都需要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去正確實施並獨立完成相關任務。所以,先學有兩個小環節,一是看書,二是檢測互動,並有詳細的操作要領,規定了教師的行為,明確了學生的做法。先學不是讓學生盲目地看書,而是在自學指導下的緊張有序地動腦動手活動。2014天津二模。這樣的「學」意義重大。
六、「後教」很微妙。這一環節的內容主要是訂正、討論、歸納、總結。說它微妙是因為這些行為中「教」字難於體現。我們一般的認識是,「教」就是老師的活動,如講、提問、解答、總結、強調等,而這里的「教」並非如此。從對象上說,有教師教,有學生教;從關繫上說,有教師教學生,有學生教學生;從方式上說,有提問解答,有訂正補充,還有討論辯論、歸納總結等。這里老師的組織引導作用十分重要。當學生無法理解時,老師要點撥,化解難點;當有些認識需要統一時,老師要訂正確認,明確要點;當學生各執一端、爭論不休時,老師要引導認識,形成多角度思考並得出不同結論。雖然是「教」,但要強調以學生活動為主,在互動中理解,在理解中學會。
七、當堂訓練要見實效。這里的訓練內容和方式因學科不同而不同。一般的訓練都要圍繞課堂目標進行。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課堂活動訓練,一種是書面作業訓練。活動訓練如朗讀、背誦、討論、辯論、練習等,老師認真設計組織,務必人人參與,訓練要有實效。書面作業有如下幾個特點:①內容以與本節課有關的課本作業為主,適當予以拓寬加深;②作業題要呈現出先課內後課外的特點,從基本概念、基本知識訓練做起,低起點、密台階、緩坡度,多層次、多類型,有必做題,也有選做題和思考題;③作業量要適當,要能夠保證下課前完成,並且上交已經完成的作業;④學生做作業時老師要巡視課堂,但不宜發現問題就大聲輔導,要保持課堂安靜,確保學生集中精力做作業;⑤可以當堂對已經完成的作業進行批改,可以留意學習困難生的作業狀況,收集問題,准備課外輔導;⑥時間不少於15分鍾。
八、幾個特別需要准確把握的事項。①課堂是訓練場,必須堅持讓學生有學有練的原則,整個過程學生都必須手腦並用。②課堂目標任務必須明確而適量,能夠當堂完成「導」、「學」、「教」、「練」諸環節,做到「堂堂清」。③必須明確「學」和「教」兩個概念及其對應的課堂行為,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的積極性,既能保證讓老師正確地教,也要能夠保證讓學生充分地學。④「討論」是一個被高效教學用壞了的概念,「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課堂討論形式與高效教學不同,它是圍繞某個問題進行的集體討論,學生可以自由發言參與討論,卻不一定要分組圍坐,只要能讓學生質疑問難、暢所欲言、積極主動地表現就可以了。2014上海二模。實際上,不圍坐不打破學生已經形成的學習習慣,課堂討論返到積極自然,效果很好。⑤教師在課堂上必須始終盯緊學習基礎薄弱的學生,以發現問題、糾正錯誤為主要活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糾正錯誤的過程中學會辨析並且獲得正確的認知。⑥教師必須儲備一個激發引導優秀學生拓寬視野、擴大知識與能力的問題、試題庫,有計劃地引導優秀學生在課內外拓展認識,訓練思維,提高能力。
⑷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實施「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
讓學生先自己預習,發一張預習講義,上課時給學生講具體內容,留下十分鍾當堂完成一張測試講義,內容不要太多,一定要在十分鍾之內完成,針對學生的不足進行輔導
⑸ 數學教學如何進行「先學後教,當堂訓練」
貴州省德江縣青龍中學 劉曉
「先學」環節具體到數學教學,並不單純讓學生去看書、理解,而是在教師已給出的自學要求指導下,讓學生明確任務.在一定的時間內自學相關的內容,完成檢測題。
「後教」環節是數學課堂的關鍵環節,是學生提高認識、形成方法的主陣地.「後教」並不是教師漫無目的地教,而是在學生通過先學環節檢測暴露問題的基礎上進行的。首先讓大部分學生充分闡述自己的觀點,板演不同的結果、答案,將學生的答案、思想、方法完全展示在同學而前,讓學生從中類比異同,尋找最好的方法、思路。多讓學生說一說為什麼對,為什麼錯,使知識得到細化,學生明白了為什麼,便於從中選擇出最適合自己的方法。該環節教師要充分利用優、中、差三個層次的學生解決問題。
「當堂訓練」環節,該環節是鞏固雙基、形成能力的主陣地,是建立在教師精心設計訓練題的基礎上的。要求教師每節課必須有一套高質量、有梯度、高強度的綜合訓練題。教師要做好學生的學法指導,要求學生在一定的時間內獨立完成.
眾所周知,自學能力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後天培養形成的。在教學中,嘗試使用「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方法,對推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產生很大的影響
一、讓學生「學會預習」
我把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當成教學的重要目標,並明確地告訴學生首先從預習訓練人手,教會學生「看書」。我一個字一個字領著學生細讀數學課本,花時間和精力教會學生看懂數學基本語言(符號、圖形、術語)、基本結構(發展線索)、基本思路,理清每個定理、每條法則的來龍去脈……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學生的預習能力明顯提高。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二、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幫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數學課本中的習題有「練習題」、「習題」、「復習題」不同層次的三類,其中「練習題」大多隻要運用一次「公式」、「法則」、「定理」即可做出。我要求學生在預習時把練習題當成「預習作業」主動完成,這樣做可以防止有些學生預習時不求甚解,單純模仿例題依樣的畫葫蘆。第二天上課,主要內容均由學生自己講,這在某種程度上強化了學生的預習意識。在討論階段,或由學生質疑問難,或由師生提問,大家討論。這樣有利於幫助學生透徹理解預習時沒有真正弄懂的內容,教師則經常提醒學生:你在預習時,有沒有想到這此問題的存在?你是否當時就已經能夠自己解決?現在想一下自己當時為什麼解決不了?多次反復強調之後.學生就會意識到如果預習時不用心,在學習上就很難有突破,這樣堅持一段時間,學生就可以逐漸形成一利良好的讀書習慣。
三、預習不封頂,作業有彈性
教師不強求學生「統一進度」,鼓勵超前,允許拉開距離、拉開檔次。作業的選擇更是完全由學生自己決定,可以一節一節地做,也可以一個單元學完以後。有上進心的學生人人都不服輸,深怕自己落於人後.再加上教師經常把好的「預習作業本」展示給全班學生看,有榜樣、有激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了,責任感形成了,就能把預習堅持下去.就能達到超前學習的教學目的了。
四、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效率
課堂教學,要突出一個「實」字,沒有花架子。凡是學生自己能解決的問題,教師一律不講,課堂的講解靈活地控制在十分鍾左右,訓練時間保證在二十分鍾以上。教師不就題講題,或只對答案。對每個問題要多問幾個為什麼,尋找規律,真正使學生知其所以然。做好學生的引導者、點撥者,讓學生變被動地接受為主動探索,成為課堂主人發揮合作學習的作用,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推動課堂效率的提高
五、重視對知識的落實
在「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中,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關鍵是落實「堂堂清」、「日日清」教師要做好練習題數量的控制,質量的提高。
「先學後教,當堂訓練」這一模式的操作方式比較全面地體現了教學的開放性、過程性、自主性、任務驅動性的特點,使學生的學習變被動為主動,變接受為探究,以學習求新知,化知識為能力,進而全面提高了學生的素質。
五年級上冊教案目錄
第一單元:小數乘法
第二單元:位 置
第三單元:小數除法
第四單元:可能性
第五單元:簡易方程
第六單元: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第七單元:數學廣角——植樹問題
第八單元:總復習
課 時 教 案
課題:第一單元:小數乘法——小數乘整數 第 課時 總序第 個教案
課型: 新授 編寫時間: 年 月 日 執行時間: 年 月 日
教學內容:教材P2~3例1、例2及練習一第1、2、3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並掌握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及算理。
過程與方法:經歷將小數乘整數轉化為整數乘整數的過程,使學生認識到轉化的方法是學習新知識的工具。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小數乘法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重點:理解並掌握小數乘整數的算理,學會轉化。
教學難點:能夠運用算理進行小數乘整數的計算。
教學方法:遷移類推,引導發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學准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談話:同學們都喜歡哪些運動呢?
(生回答自己喜歡的運動……)
2.導入:是啊,多參加戶外運動,有利於身體健康。老師也經常參加戶外運動,放風箏就是我的最愛。下課咱們一起去放風箏好嗎?
3.提問:但放風箏之前要先去買風箏,所以咱們就先去買幾只風箏吧!(展示教材第2頁例l情境圖)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引導學生觀察並思考:圖中小明他們想買3個3.5元的風箏需要多少錢?你會列式嗎?
指學生回答:3.5×3,教師板書:3.5×3。
4.探索:觀察這一道算式,它與我們以前學過的乘法算式有什麼不同?
生觀察後回答:這道算式的因數有小數。
5.揭題:以前我們學習的乘法都是整數乘整數,今天的算式中卻出現了小數,這就是今天我們要研究的小數乘整數。(板書課題:小數乘整數)
⑺ 在小學階段課堂中怎樣實施先學後教當堂訓練
一、「以學定教 」對學生的要求,即學生怎樣學。
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即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確確實實地相信每個學生,放手讓他們自己學習,要相信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都能學好。承認學生之間存在差異,但是卻堅信這種差異是一種可以開發的資源,只要提供必要的學習指導和基本的學習條件,幾乎所有的人都能學好。
首先:預習是必不可少的。預習是上課前對即將要上的數學內容進行閱讀,了解其梗概,做到心中有數,以便於掌握聽課的主動權。預習是獨立學習的嘗試,對學習內容是否正確理解,能否把握其重點、關鍵,洞察到隱含的思想方法等,都能及時在聽課中得到檢驗、加強或矯正,有利於提高學習能力和養成自學的習慣,所以它是數學學習中的重要一環。數學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和連貫性,新知識往往是建立在舊知識的基礎上。因此,預習時就要找出學習新知識所需的知識,並進行回憶或重新溫習,一旦發現舊知識掌握得不好,甚至不理解時,就要及時採取措施補上,克服因沒有掌握好或遺忘帶來的學習障礙,為順利學習新內容創造條件。
其次:應讓學生掌握預習的方法。預習,除了回憶或溫習學習新內容所需的舊知識(或預備知識)外,還應該了解基本內容,也就是知道要講些什麼,要解決什麼問題,採取什麼方法,重點關鍵在哪裡,等等。預習時,一般採用邊閱讀、邊思考、邊書寫的方式,把內容的要點、層次、聯系劃出來或打上記號,寫下自己的看法或弄不懂的地方與問題,最後確定聽課時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或打算,以提高聽課的效率。在時間的安排上,預習一般放在復習和作業之後進行,即做完功課後,把下次課要學的內容看一遍,其要求則根據當時具體情況靈活掌握。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多思考一些問題,鑽研得深入一些,甚至可做做練習題或習題;時間不允許,可以少一些問題,留給聽課去解決的問題就多一些,不必強求一律。
二、教師怎樣引導和督促學生先學
第一,教師要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並加以有效的措施進行督促。由於初中學生學習自覺性不強,自學能力有限,要想讓學生的課前預習達到最佳效果,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課堂提問,課堂小測驗,課前隨機抽同學做題目等方法。為促進學生自覺主動而有效地完成自學任務,教師還應根據教學目標的需要,從確立學生學習動機著眼,提出具體明確的自學要求,如具體的看書范圍、思考內容或實驗內容,要用多少時間,要達到什麼目標,自學後教師如何檢測等等。同時還要指導學生自學的方法,如怎麼看書,怎樣練習,實驗過程中要注意哪些事項,思考必須是獨立進行等等,並根據具體教學目標和內容的需要,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前提下先行嘗試,宜動口則動口,宜動手則動手。
第二,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研究學科特點,幫助學生尋找最佳學習方法。數學學科擔負著培養學生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像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點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邏輯性和廣泛的適用性,對能力要求較高.學習數學一定要講究「活 」,只看書不做題不行,埋頭做題不總結積累不行,對課本知識既要能鑽進去,又要能跳出來,結合自身特點,尋找最佳學習方法.華羅庚先生倡導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學習過程就是這個道理.方法因人而異,但學習的四個環節(預習、上課、整理、作業)和一個步驟(復習總結)是少不了的.另外,教學目標具有很強的導向作用,要在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教師首先必須確立素質教育的思想,明確每章、每節乃至每節課的素質教育目標,即課堂教學目標必須素質化。當然,在先學後教、以學定教的教學過程中,每一步都離不開教師。洋思中學校長蔡林森說,在先學後教的教學模式的具體過程,就如同汽車進入高速公路,如沒有引橋就上不去;如沒有路標,就可能上岔路。教師就要當「引橋」、「路標」,發揮好主導作用,這是學生學得好的前提。
三、教師應以學定教,因勢利導。
每個人都以他特有的方式方法去認識事物,每個學生都會有他特定的學習方法。即使從以學含義來界定,有些學生的學習方法還很幼稚、不成熟,但是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把這些不成熟的學習方法作為學習的一個起點,通過不斷加強指導,就能錘煉出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學法指導,是一項艱苦的勞動,教師必須充分了解學情,了解和掌握課堂學習的動態,並面向每一個學生,因材施教。當前,加強學法指導已經成為廣大教師的共識,但是如何掌握學法指導的力度和增強學法指導的藝術性,是值得進一步探討的。應該說啟發式教學,由淺入深式教學等都是有效教學方法,這些教學方法非常靈活,不拘泥於固定的程式;對學生能做到適時啟發、適度啟發,因人而異,因材而異。
四、先學後教,教師必須具備哪些基本素質
布魯姆在他的《教育目標分類學》一書中,將教學目標分為三大領域,即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圍繞這些目標選擇教學的策略、方法、媒體,進行必要的內容重組。在數學教學中,要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達到預定的目標,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具體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要備起點。所謂起點,就是新知識在原有知識基礎上的生長點。起點要合適,采有利於促進知識遷移,學生才能學,才肯學。起點過低,學生沒興趣,不願學;起點過高,學生又聽不懂,不能學。
第二要備重點。重點往往是新知識的起點和主體部分。備課時要突出重點。一節課內,首先要在時間上保證重點內容重點講,要緊緊圍繞重點,以它為中心,輔以知識講練,引導啟發學生加強對重點內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點,講中出重點,才能使整個一堂課有個靈魂。
第三要備難點。所謂難點,即數學中大多數學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識點。難點和重點有時是一致的。備課時要根據教材內容的廣度、深度和學生的基礎來確定,一定要注重分析,認真研究,抓住關鍵,突破難點。例如,在幾何部分的教學中,還要結合具體教學中的做法(如折紙,剪紙,實物演示等),採用直觀教學,把抽象難懂的知識具體化,以減緩知識的坡度,慢慢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
第四要備交點。即新舊知識的連接點。數學知識本身系統性很強,章節、例題、習題中都有密切的聯系,要真正搞懂新舊知識的交點,才能把知識融會貫通,溝通知識間的縱橫聯系,形成知識網路,教師通過例題的變式講解,使學生在做題時也能做到舉一反三,從而更有利於靈活地運用知識。
第五要備疑點。即學生易混、易錯的知識點。備課時要結合學生的基礎及實際能力,找准疑點,充分准備。譬如在初三中考總復習中復習與圓有關的比例線段這一疑難點內容時,介紹一種詩歌式的,便於記憶的口訣:遇等積,變等比,橫找,豎找定相似,找不到,別著急,等線,等比來替代;遇等比,改等積,射影,圓冪來替代。這不僅增加數學的文學性,更加深了學生的記憶,使學生對這一重點內容能全面系統的掌握。由於本人從教不久,學生的基礎有時還未把握好,對他們的思維能力也掌握不夠,在選擇學生疑點上還存在不少的偏差。最大的體會是事先要充分准備,教學時有意識地設置懸念,多用啟發,讓學生積極思考,質難質疑,引導學生分析判斷,教師指導則點到為止,讓學生自己把能力充分發揮,將疑點搞清楚。
總之,在先學後教,以學定教的實踐過程中,成功的地方很多,但是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尚存在很多的問題。如:開始一段時間,學生很感興趣也很自覺,但一段時間之後,部分同學開始不能按時完成任務,給教學帶來很大的難度;課堂練習難度稍上一點難度,部分同學就有點力不從心,學習數學的自信心下降;課堂教學中分析難點的時間不足等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正結合本地學生走讀生多的特點,通過家訪,開家長會等途徑,優化學生的學習環境,同時加強自身的學習,並經常對自己的探索進行小結,找出一條適合本地特殊環境的教學方案來,把先學後教切切實實的做下去。
⑻ 如何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目標導學,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法
「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是一種先進的、科學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也是一種課堂結構和教學方法,它是符合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搞新課程改革,就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老師講學生聽為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怎樣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呢?「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作了科學的回答。「先學」和「當堂訓練」都是自主學習,「後教」是合作學習,全過程都是探究性學習。不僅如此,它還處理好了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三者之間的關系。課堂上,先讓學生自主學習,然後,教師檢測自學效果,從中發現學生在自學當中沒有學懂的疑難問題,這些問題學生個人解決有困難,這時,教師再組織學生合作學習,此時的合作學習就有了必要性,也有了合作的內容(自學當中出現的問題)、合作的目的(解決這些疑難問題)、合作的方式(更正、討論、教師講評)和合作的對象(同學、老師),最後還是自主學習。
搞新課程改革,用的教材有國家課程,也有地方課程。學校必須從實際出發,經過增、減使它變成校本課程。怎樣才能變成校本課程呢?運用這種模式時,讓學生先學,教師通過檢測弄清課本上哪些是學生已經會了的,哪些是不會的,會了的,就刪去不教;不會的,就留下來教。這樣,國家課程(課本)就變成了校本課程(即疑難的問題)。因此,這種教學模式就是課堂上把國家課程變成校本課程的教學過程。
這種模式也符合「循序漸進」、「因材施教」、分類教學的原則。「先學」時,優秀生、後進生同樣看書、練習,結果優秀生學會了、做對了,後進生沒有學會、做錯了;「後教」時,「兵教兵」,即做對了的優秀生幫助做錯了的後進生更正,並且講清「為什麼」,這樣後進生的問題在同學、老師的幫助下就當堂基本得到解決,補了差。同時,優秀生在幫助後進生解決疑難問題的過程中,對當堂所學知識又加深了理解,提高了能力,達到了「培優」。
這種模式還符合「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認識規律,符合自主創新、素質教育的要求。「先學」時,學生運用舊知識看書,獲得新知識是「創新」;看書後完成檢測練習,是開始運用新知識,也是「創新」;自己糾錯、討論、弄懂為什麼,最後當堂訓練,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各種問題都是創新。全過程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就是自主創新,就是在培養自主創新的意識和能力。
同其他模式相比,這種模式也是很便於教師操作、很實用、很有效的教學模式。課堂上,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緊張高效地學習,暴露問題後,老師再引導學生更正、討論、講評,加以解決,當堂背記,完成作業,達到教學目標,這就為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把復雜的課堂教學過程簡化為八個字,使之變為方便教師操作的基本方法,這個變化意義重大,所以,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郭振有先生於2009年4月9日在沁陽永威學校召開的「蔡林森教學管理思想研討會」上這樣評價:「先學後教,當堂訓練」這八個字比成千本教學論的書籍還要有用得多,實在得多。它辯證地處理了教和學的關系,把學放在首位;處理了學生和教師的關系,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處理了先和後的關系,是先學。
「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是對傳統教學方法的一場革命,它變教師教書為教學生學,它顛倒了「教」與「學」的順序,即變傳統的「先教後學」為「先學後教」。這種教學模式明確課堂教學是從學生讀書或看書開始,下課前必須完成作業,當堂達標。不像有些模式,每節課都需要學生先用至少一節課時間作預習,無形中加重了學生的課外負擔;這種模式不強調課前預習,所有教學任務都可以在課內完成,這就從根本上減輕了學生過重的課外負擔。靠加班加點使學生學習成績達到優秀的教師只能算是二流教師,不加班加點能使學生學習成績達到優秀的教師才是一流的教師。2006年以來,沁陽永威學校堅持從校情、學情出發,積極改革創新,運用「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使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迅速得到提高。小學、初中、高中各年級的教學質量均達到全市一流(中考、高考成績突出)。實踐證明,老師們靈活運用這種教學模式,就能上好新課程改革的課,就能讓學生學會學習,就能提高教學質量,就能有效地發揮課堂主陣地的作用,實施好素質教育。
下面,我給大家介紹「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的一般結構特點和操作要領。
「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每堂課的基本結構十分清晰,一般有三個主要環節:「先學」環節、「後教」環節、「當堂訓練」環節。在這三個主要環節之前還有一個「輔助環節」。「輔助環節」就好比高速公路旁的引橋,教師通過這個引橋,把學生送入自學的快車道。接下來的三個主要環節環環緊扣,前一個環節學不好,就會影響到後一個環節,這就要求每一個學生都必須緊緊跟著全班的步調往前走,一刻也不能放鬆。正因如此,學生每堂課的學習也就變得緊張、愉快、高效。
一、輔助環節(1分鍾左右):
輔助環節包括三項內容:①板書課題;②揭示目標;③自學指導。
1、板書課題,簡稱「板題」,包括導入和板題兩部分內容。
導入 上課以後,教師先用一兩句具有啟發性或激勵性的話開門見山導入新課,同步把課題板書在黑板上(也可以用投影顯示)。例如語文教師上課時一般不再復習舊知,不解題,不介紹作者和時代背景,也不范讀。教師為什麼可以不復習舊知而開門見山入題呢?因為這種模式的課,「堂堂清」的要求和「日日清」的管理已經保證了學生對當堂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鞏固,所以也就不必再浪費課堂上的寶貴時間去復習舊知了。課文標題的含義,等學生讀完教材上的相關材料以後自然能理解,教師不必先講;至於作者和時代背景,凡是教材注釋上有的,學生在自學時又可以看得懂的,教師也不講;有的時代背景教材注釋上雖然沒有,但是在歷史課上已經學過相關的知識,學生通過整合歷史知識,一般能夠理解,所以教師也不講。課堂上的時間是寶貴的,教師要把節省下來的時間用到本節新授知識的學習上。
板題 教師板書或出示課題可以很快把師生引入課堂情景,使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所以教師一定要認真對待。板書時字體要工整,筆畫、筆順正確,大小適中,間架結構合理,不能潦草;板書的位置也要事先設計好,有序、醒目。從寫字可以看出一個教師的工作態度、水平能力,還可以看出教師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2、揭示目標,簡稱「示標」。
什麼是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師生在一堂課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所要達到的目的或標准。美國的教育學家布盧姆說:「有效的教學始於知道希望達到的目標是什麼。」 如果一堂課沒有一個具體明確的教學目標,就很難評價這節課效果的好壞,效率的高低。傳統教學只有單一的知識目標,教師重在傳授知識;新課程改革強調了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多元目標的整合。所以,按新課改的要求,教學目標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①知識目標,②能力目標,③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知識目標指的是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學生在本節課上必須掌握的學科知識點。
能力目標指的是學生在本節課上對知識掌握必須達到的能力層級。學生學習的能力是分層級的,例如高考語文考試大綱規定,高考語文要測試考生「識記,理解,分析綜合,表達應用,鑒賞評價」這五種能力。教學是有規律可循的,從教學內容和能力要求上看,所有學科教材上的內容基本上都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叫做「是什麼」,這層內容要求學生百分之百地讀熟、記准;第二層次叫做「為什麼」,即分析事物產生的原因或條件,是理論依據,是在探尋規律性的東西,這類內容要求學生在准確理解的基礎上能分析綜合,並能模仿運用;第三層次是「怎樣做」,即能靈活運用課本上的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是知識的遷移訓練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訓練。我們常說,教師既要把學生領進教材,讓他們學得懂,記得住,又要能把他們領出教材,讓他們學得活,用得好。「學得懂,記得住」,指的就是前兩個層次,「學得活,用得好」,指的就是第三個層次。這三個層次的掌握程度,就是後進生、中等生、優秀生的分界線。後進生往往讀書不認真、不專注,在這三個層次的要求上,僅僅能記住第一層次「是什麼」中的一少部分;中等生則是第一層次記住了75%以上,第二層次僅能達到要求的60%左右,所以書讀得死,第三層次只能掌握30%左右;優秀生則是第一層次能完全掌握,第二層次能掌握95%以上,第三層次也能掌握85%以上。「先學後教,當堂訓練」和「四清」管理解決的就是讓每個學生都要努力達到這三個層次的不同要求的問題。教師要注重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在記住「是什麼」、理解「為什麼」的前提下,知道「怎樣做」。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這是從教師在課堂上的一舉一動當中體現出來的,它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始終。學生情感價值觀的培養是最終目的,這個目的的達到要靠教師的情感滲透去影響。教師上課是勞動,勞動就要用力、用心、用情。教師先要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學生,用什麼去感動學生呢?教師要把自己對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學習感悟融入教育,融入課堂。如果教師在課堂上沒有精神,沒有激情,無精打采,少氣無力,學生也會提不起精神,昏昏欲睡。有的教師上課缺少感情,沒有親和力,不關心學生,不尊重學生,沒有微笑,總是板著臉,語言生硬,面無表情,結果造成課堂氣氛沉悶。
陶行知說:「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裡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課堂上,學生對教師的情緒是十分敏感的,教師眼中無學生,心中無學生,課堂信息反饋就等於零。2008年秋學段永威學校組織第二輪賽課時,有一位初中數學教師上完課,蔡林森校長在評課時問他:「你是老師還是軍閥?」這位老師和在場的老師們都愣了,不知道蔡校長為什麼這樣問。蔡林森校長接著說:「你一堂課從頭至尾板著面孔,毫無一點感情,把學生當敵人,怎麼與學生溝通交流。你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如何體現。」課堂教學是師生之間思想、情感、心靈、智慧和知識的交流。教師要重視捕捉來自學生的各種有價值的信息。教師的情感表現在對各個教學環節的精心組織上。例如:一上課,教師就要用一兩句充滿激情的話導入,把學生的興趣激發出來。充滿激情的課堂,學生的思維才會積極,興趣才會高,效果也才會好。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學目標的要求就體現在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上。教師要在「全體學生」身上做文章,每一個環節都要關注全體學生,要人人參與,人人發言,而不是只讓少數幾個學生發言。
教學目標很重要,那麼要怎樣確定教學目標呢?
操作要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