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語文敘事論文

小學語文敘事論文

發布時間:2021-02-07 04:39:24

小學語文教育敘事的文章

記敘文的概念:記敘文是以記敘、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以記人、敘事、寫專景、狀物屬為主要內容的文章。中學階段,為了教學的方便,常常把消息、通訊、人物傳記、回憶錄、寓言、童話、小說等,都劃歸到記敘文教學中。
參考資料:

http://www.chinese163.com/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3815

Ⅱ 小學語文課本敘事文章表達方法有哪些

表達方式:1、記敘:順序、倒敘、插敘
2、描寫:正面描寫——景物描寫
場面描寫
人物內描寫:語言容描寫
動作描寫
心理活動描寫
外貌描寫:肖像描寫、神態描寫、服飾描寫
3、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
4、議論
5、說明(記敘文中較少,但也有)

Ⅲ 把小學語文學過的什麼體裁,敘事什麼的都列出來。

議論文
記敘文
小說
說明文
散文
表達常識

愛學習,不錯。\(^o^)/~~\(≥▽≤)/~啦啦啦

[編輯本段]議論文
議論文的三要素:論點、論據和論證(鮮明的論點,確鑿的論據,嚴密的論證) 一、論點的特點:①正確②鮮明 歸納論點的方法: 1、標題 2、文章開頭 3、結尾 4、中間: ①通過歸納總結論據的共同點來推斷出論點 ②總結性的詞體現中心論點的句子(例如:由此可見我認為;總之……) ③先找出文章的論題,然後依據論題在文中找出反復出現的類似的論斷性的話,合並同類項,最後歸納。 注意:歸納論點的句子必須是完整而鮮明的肯定性的論斷的句子。 二、論據 事實論據(如現實事件、歷史事實、統計材料、具體數字等) 理論論據:(包括人們公認的原理、公式、定義、法則、規律、名言警句等。) 歸納論據的要點:××人+怎麼做(與論點密切相關的方面)+結果 注意:在引用中可能有些不是名言,而是具體的事實,那是事實論據。 三、論證方法及其作用 舉例論證(事例論證)、引用論證(道理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正反對比論證)。 1、例證法(擺事實):具體典型而且充分地證明了某一論點。 2、引證法(講道理):引用了什麼論證了某一論點,使論證具有說服力。 3、喻證法(講道理):形象生動地闡述了某一論點,使說理更通俗易懂。 4、對比法(講道理):通過對比,突出強調了某一論點,使說理更鮮明。 四、分析議論文的表達方式 1、議論文中的記敘,往往概括性很強,作用:用事實證明某一觀點或主張。 2、議論文中時而有生動形象的描寫,作用:更鮮明生動地證明了某一觀點。 3、議論中的抒情,會使議論更有感染力,更深入人心。 五、議論文的語言特點:嚴密、准確 六、論證方式:立論和駁論 七、論證結構: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
[編輯本段]記敘文
第二部分 記敘文 一、常見敘事線索 1、人物線索:人物的見聞感受或者事跡 2、物品線索:某一有特殊意義的物品。 3、感情線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變化。 4、事件線索:中心事件 5、時間線索 6、地點變換線索 找線索: ①文章的標題②各段反復出現的事物③文中議論抒情的語句 ④作者的思想感情(變化) ⑤某一人物的見聞感受 作用:文章內容井然有序地組合在一起,人物的思想性格,事情的來龍去脈。 二、記敘順序 1.順敘:即按照事情的發生、發展和結局的順序寫(時間先後)。 作用:使文章脈絡清楚,有頭有尾,給人鮮明的印象。 2.倒敘:把後發生的事情寫在前面,然後再按順序進行敘述。 作用:避免平鋪直敘,增強文章的生動性,使文章引人入勝。 3.插敘:在敘述過程中,由於內容的需要,中斷原來情節的敘述,插入有關的情節或事件,然後再繼續原來的敘述。(比如:回憶往事) 作用:補充、襯托出文章的中心內容(人物或事件),豐富了情節,深化了主題。 三、人物的描寫方法 1、肖像(外貌)描寫[包括神態描寫](描寫人物容貌、衣著、神情、姿態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處境、經歷以及××心理狀態、××思想性格等情況。 2、語言(對話)描寫3、行動(動作)描寫: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人物的××心理(心情),並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徵或××精神品質。有時還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4、心理描寫:形象生動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質。 四、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 自然環境(描寫自然景觀如天氣、季節、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渲染××環境氣氛、烘託人物的××情感、預示人物的××命運、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 社會環境(描寫社會狀況或者人物活動的場景和周圍(室內)的布局、陳設):交代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渲染××環境氣氛。 五、記敘文的詞語或句子的含義辨析 1.結合特定語境(即具體的句、段、篇、上下文),分析詞語的含義。 2.要注意詞語的感情色彩(褒義、貶義、中性),明了詞的本義、引申義、比喻義、一詞多義等。3.注意語氣或語調。4.著眼於詞句之間的搭配。5、著眼於詞義范圍的大小、輕重程度。6.注意言外之意(如:挖掘比喻句中的本體或者事物的象徵意義,用平實的語言表達)。 六、記敘文開頭句子的作用 1、開篇點××題; 2、總領全文; 3、引起下文,為下文××作鋪墊。 4、設置懸念,引起讀者的興趣或思考。 5、為下文××埋下伏筆 七、記敘文中間句子的作用 1、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2、段末起總結作用;(總結上文;引出下文) 3、為下文××埋下伏筆4、為下文××情節作鋪墊5、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八、記敘文結尾句子的作用 1、篇末點××題;2、總結全文,深化××中心;3、首尾呼應;4、點明××中心,升華主題;5、令人深思,給人啟示,讓人覺得回味無窮。6、點題7、前後照應8、首尾呼應 九、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1、渲染××氣氛2、烘託人物××性格(感情)3、點明××中心(揭示主旨)4、突出××主題(深化中心) 十、歸納記敘文的中心意思 1、找文章標題;語段中開頭結尾處的抒情議論性句子。2、把文章主要段落的大意連貫起來,加以綜合概括,然後指出作者藉以表達的思想、感情、態度等。(特別是抒情散文中)3、還可從時代背景入手分析。4、從作者對人物或事物的態度判斷。 十一、概括段意 (1)摘句法:在文中找出中心句作為段意(有時要中心句進行適當的刪改)。 (2)概括法:例1:(記敘的段落)記敘了+××人(組織或單位)+××時××地+何種情況下+做××+結果。(注意原文強調的是什麼) 例如2:(描寫的段落)描寫了+××景物+××特徵。 例如3:(議論文)運用××論證方法(或論據)+從××角度(方面)+論證了××觀點。例如4:(抒情的段落)抒發了怎麼樣的感情。(3)合並法:有些文段有兩個以上的主要內容,就要把表達這些內容的短語合組合成句。
[編輯本段]小說
第三部分 小說 一、小說三要素 1、人物2、情節3、環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A、開端:交代背景,鋪墊下文。 B、發展:刻畫人物,反映性格。C、高潮:表現沖突,揭示主題。 D、結局:深化主題,留下思考。 情節的總的作用:使小說變得豐富、生動、曲折,可以強化人物性格、深化主題和增強藝術感染力。 二、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說明、抒情、議論。 A、敘述:對人物經歷和事物發展變化所作的交待、陳述。 作用:可以把描寫的各個方面聯成一體,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加深讀者對人物、事件的理解。在議論文中,作為事實論據,用來證明論點。 例1:他走了。 例2:我們爬上了山。 B、描寫: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對人物、事件和環境所作的具體的描繪與刻畫。 作用:能實現文學形象的具體性生動性和可感性。 例1:他是一個高而瘦的老人,須發都花白了,還戴著大眼鏡。 例2、我順著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見探照燈的光帶,透過飄飛的雪片,直向天空射去。 C、抒情:作者在作品中抒發由某種媒介觸發起來的主觀感受和思想感情,以強化某些景象的色彩,或突出人物性格的一種表現手法。 作用:表達作者強烈的某種主觀感情。起到渲染環境氣氛,強調人物性格品質,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引起讀者的共鳴,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1、直接抒情(往往直抒胸臆,情感濃烈): 例1:《最後一課》中:啊,那些壞傢伙,他們貼在鎮公所布告牌上的,原來就是這么一回事!我的最後一堂法語課! 例2:哦,北大,北大,你委於我心的實在是太多,太多。例3:祖國啊,母親!我愛你,中國! 2、間接抒情(借景抒情:通過景物描寫,抒發感情。) 例1:莫泊桑的《我的叔叔於勒》:「我們上了輪船,離開錢橋,在一片平靜的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駛向遠處。」——表現人物歡快興奮的心情:「在我們面前,天邊遠處彷彿有一片紫色的陰影從海里鑽出來。」——表現人物失望、沮喪的心情。 D、議論:作者直接在作品中對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態度、情感和評價。 作用:1、在記敘性文體中,議論有兩種方式:先敘後議和先議後敘。前者見解獨到,令人深思,具有啟發性;後者可使讀者很快進入對將要敘述的事物的思考,引起讀者對下文的注意。 2、議論在散文中會對形象的特徵或意義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3、議論在議論文中主要是闡述觀點。 E、說明:是對事物與事理進行的解釋和介紹。作用:使讀者清楚明白地了解被說明的事物和特點。 例1:這張桌子是方的。 三、分析人物形象 1、分析人物的各種描寫,准確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以至性格。 2、抓住人物之間的矛盾沖突(和諧相處),分析人物之間的錯綜復雜的關系.
[編輯本段]說明文
第四部分 說明文 1、怎樣把握說明對象的特點 A、題目B、首段C、關鍵詞句(比如:運用了說明方法的語句、中心句) 2、說明方法分類和標志 分類和作用: 一、舉例子:具體真切地說明了事物的××特點。 二、分類別:條理清楚地說明了事物的××特點。 三、打比方:形象生動地說明該事物的××特點,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 四、列數字:具體而准確地說明該事物的××特點。 五、作比較:突出強調了被說明對象的××特點(地位、影響等)。 六、下定義:簡明周密地揭示了說明對象的本質和內涵,使說明更嚴密。 七、列圖表:直觀形象地說明了事物的××特點。 八、引言論:用引用的方法說明事物的特徵,增強說服力,如引用古詩文、諺語、俗話。 3、這些說明方法有何標記? ⑴下定義:……是……,這就是……,叫……。 ⑵分類別:有幾類(種),一種是……,另一種是……。 ⑶舉例子: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舉例只舉一部分。 ⑷作比較:而、比……和……兩種東西比。 4、說明順序 ⑴空間順序:說明事物的形狀、構造,多在建築物的結構,如上下、遠近、左右、內外、東西南北中等。 ⑵時間順序:說明事物的發展變化。 ⑶邏輯順序:說明事理,多說明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 A、先總說後分說:總—分;分—總;總—分—總 B、先主要後次要。 C、先原因後結果。 D、由現象到本質。 E、由性能到功用。 F、由一般到特殊。 G、由整體到局部。 5、說明文語言的特點 1、說明性語言的特點:准確、平實、簡明(科學小品:生動)。 6、說明文分類 1按說明對象分:實物說明文、事理說明文(說明事物原理或者使用方法等) 2按語言特點分:平實性說明文、文藝性說明文(科學小品或知識小品)(語言生動形象的說明文,多用描寫)
[編輯本段]散文
第五部分 散文(記敘散文、抒情散文、議論散文) 一、要把握文章「線索」。 二、要抓住散文的「文眼」。 「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題旨、升華意境、涵蓋內容的句子或關鍵性詞語。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噴發口,是文章思想感情的焦點,同時也對文章的結構起著支配統攝作用。 三、要藉助想像領會作品的內涵。 閱讀散文就要進行由此及彼舉一反三的想像、聯想和補充。把自己的想像和作者的想像融合在一起,豐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填補文中的結構空間。 四、要體會散文的意境。 意境,就是作者把深刻的思想、動人的感情,通過生動的畫面表現出來,達到情與物融合、意與景交織,以喚起讀者的聯想,產生動人的藝術效果。 1、融情於景,情景交融。 2、想像、聯想和象徵手法的運用 3、細處落筆,以小見大。4、側面暗示。 五、要仔細品味散文的語言。(從修辭方法或者表達方式分析) 1、品味散文語言朴實自然美。2、品味散文語言的含蓄美。3、散文語言富有音樂美,具有詩情畫意,。 六、散文特點:「形」(材料)散而「神」(中心)不散 6、從作者描寫的角度(聽、視、嗅、味、觸覺)。
[編輯本段]表達常識
第六部分 語文知識 1、常用修辭方法 (1)比喻:形象生動地寫出了事物的××特點;用在議論文中,能使抽象道理變得具體,使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例1: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飛鳴的利箭。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例2:地上射起無數的箭頭,房頂上落下萬千條瀑布。 (2)擬人(使事物具有人的神態、動作、語言、心理等):其作用是使所寫「物」色彩鮮明、描繪形象生動,表意豐富。 例1: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 (3)誇張:揭示事物的××本質,烘托××氣氛,加強渲染力,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例1: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例2:她還沒有端酒懷,就醉了。 (4)排比:可增強語言的氣勢。用來說理,可把道理闡述得更嚴密、更透徹; 用來抒情,可把感情抒發得淋漓盡致。例1:漫漫長路,總有朝夕相處的親人,多少叮嚀,多少呵護,多少孝心,多少無私。 (5)對偶:使語言簡練工整。形式上音節整齊勻稱、節奏感強,具有音律美;內容上凝練集中,概括力強。例1:四十年別井離鄉,雁沓魚沉;五百個月缺月圓,夢縈魂牽。例2:山水本無知,蝶雁亦無情;但它們對待人類最公平,一視同仁,即不因達官顯貴而呈歡賣笑,也不因山野漁樵而吝麗嗇彩。 (6)引用:說明文、記敘文:既增強了說服力,又使文章充滿詩情畫意,趣味盎然。在議論文中,作為論據可以增強語言說服力,使論證更加充分。 例1:唐代詩人李白曾經寫道「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7)設問:作用:強調問題,引起人們注意,啟發人們思考。用在一段的開頭或結尾處,除引起思考外,還有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用在議論文中,能使論證深入,脈絡清晰。例1:白色的花含有什麼色素呢?白色的花什麼色素也沒有。 (8)反問——起強調作用,增強肯定(否定)語氣。例1:毛主席都是如此,我們還有什麼可以驕傲的呢?例2:「難道不是我們勞動群眾創造了人類世界嗎?」 (9)借代: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以事代情,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體、生動的效果。 例1:大鬍子凶神惡煞地吼叫著。 例2:不拿群眾一針一線。 例3:我們的時代需要千千萬萬個雷鋒。 (10)對比:突出強調其中某一對象的特點。 例1: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11)反復:強調所說內容(某種情感或者意思)。 例1:「盼望著,盼望著,……」強調了盼望的急切。 例2:好像失了三省,黨國倒愈像一個國,失了東三省誰也不響,黨國倒愈像一個國。 (12)反語:以說反話的方式加強表達效果。有的諷刺揭露,有的表示親密友好的感情。 例1:(清國留學生)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鑒,宛如小姑娘的發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致極了。 2、常見寫作方法、表現手法 聯想、想像、象徵(托物言志)、比較、對比、襯托、反襯、烘托、以小見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筆和鋪墊、前後照應(呼應)、直接(間接)描寫、揚抑(欲揚先抑、欲抑先揚)。 (1)象徵(托物言志):通過詠物來抒情,常常藉助於某些具體植物、動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將作者的感情表達出來。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現為具體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運用眼前之物,寄託深遠之意。 (2)襯托:以他體從正面、反面兩個角度陪襯本體。作用:突出本體的××特徵。 (3)對比:把兩種相反的事物或一種事物相對立的兩個方面作比較。 作用:鮮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徵。 (4)借景抒情:通過描寫具體生動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場景,表達作者某種真摯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滿詩情畫意。 (5)先抑後揚:先否定或貶低事物形象,爾後深入挖掘事物特點及內在意義,再對事物予以肯定、褒揚,作用:突出強調了事物(人物)的特徵。 (6)側面(間接)描寫:側面烘托出該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結構更加集中緊湊,表達更為簡潔精練。 直接和間接描寫方法結合運用,可以使被描寫的人物或景物的特點更加鮮明、突出。 (7)伏筆和鋪墊:作用:內容前後照應,情節嚴絲合縫。 (8)照應:記敘文:使文章渾然一體,整體感強,突出主題。 議論文:強化××論點。 散文:反復地抒發××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聯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 作用:豐富文章內容,使人物形象更豐滿,性格更鮮明突出,情節更生動感人。 (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造新形象的心理過程。 作用:為塑造形象、表現主題服務。使讀者接受美的陶冶。

Ⅳ 小學語文教學敘事。

教學敘事重建教師思維

隨著「教師專業化」、「行動研究」、「校本研究」、「科研興校」、「反思性教學」、「教師成為研究者」等教育觀念的流行,越來越多的中小學校開始與大學教育研究者一起開展「合作研究」。在與中小學教師「合作研究」的過程中,不少大學研究者鼓勵教師留心收集自己的研究資料,然後整理成「教育論文」並爭取公開發表。中小學教師最初對「發表教育論文」往往很有興趣,熱心地請大學研究者幫助他們「修改」文章,大學研究者也很樂意提供這種「專業支持」。

可是,發表教育論文似乎並不能促進教師教育實踐的改進,也很難說能夠提升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於是,經過較長時間的「合作研究」之後,合作研究中的雙方對這種以發表「教育論文」為目的的「教育科研」不免發生懷疑。

我們也曾與中小學教師做過多種形式的「合作研究」,在我們的合作研究中,也曾遭遇過類似的尷尬。不過,在一次與教師對話的過程中,我們意外地發現教師在「謙虛」地承認自己「理論水平不夠,不會寫論文」的同時,他們很善於講述自己經歷的教育故事。他們敘說出來的「教育故事」很真實,且令人感動。

於是,我們開始改變合作研究的策略,把合作的重點從原來的「給教師做教育講座」轉移到「聽教師講述自己的故事」。我們建議教師「講述」自己是否遇到了什麼教育問題或教育困惑,自己遇到這個教育問題的情境;問題發生之後,又是怎樣想辦法解決的,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是否發生了一些有意義的教育事件,是否有值得敘說的細節。

那次對話使我們意識到,教師做研究可以採用「敘述教育故事」的方式,我們甚至在某些合作研究中提出「教師做研究就是講教育故事」。在我們的合作研究中,不少教師很願意接受這種研究策略,並感受到「講述自己的教育故事」對改變自己的教育觀念和教育實踐的作用。

不過,我們也不斷地遇到中小學教師提出來的質問:敘述出來的教育故事是否算教育論文呢?

我們的解釋是:敘述出來的教育故事顯然不是教育論文,它毋寧說是一種「教育記敘文」,我們稱之為「教育敘事」。但又有誰能夠說只有教育論文才算是教育成果呢?

就實際效果來看,「敘述」包括口述和書面描述,教育故事對教師本人確實是比較有效的研究方式。如果教師引經據典地寫「教育論文」而對自己所發表的「教育論文」中的觀念並不相信的話,這種「教育論文」不僅不能說比「教育敘事」更有理論水平,而且簡直不能算是研究成果。相反,如果教師將自己遇到的教育事件敘述出來,這種敘述不僅可以啟示他人,引起共鳴,而且可以在自我敘述中「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並在反思中回過頭來改進自己的教育實踐。通過敘述教育事件來改進、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這才是教師參與教育科研的真正目的。

基於這些考慮,我們在合作研究中常常建議教師以多種方式敘述自己的「教育故事」,我們將這種研究方式稱為「敘事研究」或「敘事的行動研究」。敘事研究的內容包括教學敘事、管理敘事或德育敘事。由於課堂教學是教師的最日常的教育生活,所以,我們將教學敘事作為所有敘事研究的重點。

「教學敘事」即教師將自己的某節「課堂教學」敘述出來,使之成為一份相對完整的案例。為了讓教師有話可說,學校可以配合「集體備課制度」和「公開課制度」(或稱之為「研討課制度」)個人將自己的這節「公開課」(或稱之為「研討課」)相對完整地記錄下來,使之成為一份「課堂教學實錄」。我們將這個過程稱為「用鋼筆錄像」。在我們與中小學老師的合作研究中,有教師將這個過程總結為「集體備課——集體聽課——集體討論——個人敘事」。

但「用鋼筆錄像」只是教學敘事的第一個步驟,這個步驟使「教學敘事」僅僅落實為一份「課堂教學實錄」。由於「課堂教學實錄」很難反映教師的「反思」以及「反思」之後所引起的「教學改進」與「教學重建」,所以,我們建議教師可以「夾敘夾議」,將自己對「教育」的理解以及對這一節課某個「教學事件」的反思插入到相關的教學環節中。教師可以用「當時我想……」、「現在想起來……」、「如果再有機會上這一節課,我會……」等方式來表達自己對「教學改進」、「教學重建」的考慮。在我們與中小學教師的合作研究中,有教師將這種「夾敘夾議」的方式稱為「插入」或「塗抹」,即教師將自己對本節課的感想「插入」到課堂教學實錄中,將自己對整個教育或相關教育理念的理解「塗抹」到相關的課堂教學實錄中。

之所以強調要配合學校的「集體備課制度」和「公開課制度」,主要考慮到這兩種制度有利於教師之間相互合作,而且經過集體備課和公開課之後,教師可以根據討論中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以及討論中所發現的教學收獲與教學遺憾,更有效地反思自己的教學。

這種「教學敘事」的方式同樣適合於學校的德育工作、管理工作,可分別稱之為「德育敘事」、「管理敘事」。比如教師可以將班級管理中發生的某些學生生活事件敘述出來,使之成為一份有教育意義的「班級管理敘事」。如果教師針對某個教育事件做一些追蹤研究,那麼,這種「班級管理敘事」會顯得更有價值。同樣,這種敘事也適應於校本的行動研究。校本的行動研究或敘事的行動研究的基本理念是:第一,「敘述」其實是一種行動方式,如果教師不行動,如果教師不改變自己的教學,教師就無話可說。第二,教師「敘述」自己的教育故事,實質是「反思」自己的教育實踐,教師參與教育研究不只是為了發表教育論文,不是為了炫耀某種研究成果。第三,對大學研究者而言,與中小學教師合作研究,最好是「聽教師講述自己的故事」。

目前,寫教育論文是每個教師在成長過程中都要面對的事情,也確實有許多教師在寫論文的時候犯了難。教師到底要不要寫論文也引起過有褒有貶的爭論。本文作者提出的教師做研究要關注發生在自己教育生活中的故事,並通過對這些故事的敘述去反思自己的教學,從而改進和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而不是去寫那些有時是連自己也不理解的觀念性的論文。這種方式與其說是教育論文,毋寧說是教育記敘文。以此類推,可以提出教學敘事、德育敘事、管理敘事等等,在這些敘述中尋找那些有意義的細節,然後進行反思與分析。這也許給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

劉良華 華南師范大學教科院

摘自科學教育網

Ⅳ 小學語文教師教育敘事論文怎麼寫

教師教育敘事
這些的文章幫忙,是還可以幫助完善而已的。幾號需要的呢 ?

Ⅵ 小學語文敘事類文章如何進行有效性教學

教師是教抄學過程中問題情境的創設者,一個好的問題情景,能夠激起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和探究動機,引起學生積極地思考。創設問題情境的常用方法有: (1)聯系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 (2)利用演繹推理創設問題情境;

Ⅶ 求幾篇適合小學四年級語文的閱讀理解,主要是以敘事類文章為主!!要有詳細的答案的!!!謝啦!!

四年級上學期語文閱讀題期末試題
大年初一的早晨,媽媽笑著問我:「貞貞,新年你最想要的是什麼?」我調皮地對她笑一笑,依偎在她的懷里,說:「我要的東西只是三粒淘氣的小小的樹種子……」
「種子?你想把它們種在哪裡?」媽媽疑惑地說。
「我會把第一粒種子種在那遙遠的澳門。我要把它種在澳門最高的山坡上。在雨露的滋潤下,種子抽出新芽,每一片葉子都是我的眼睛:我要看看風景幽雅的媽祖閣;看看凌空飛架的澳菡大橋;看看新崛起的具有現代氣息的建築群;看看水光瀲灧、波光粼粼的珠海;更要看看第一面五星紅旗在這塊飽經滄桑的土地上自豪地升起。」
「恩!那第二粒呢?」
「第二粒種子嘛,我要讓它紮根在長城腳下。在那一塊塊經風雨侵蝕的長城磚旁,種子會很快長成一棵小樹苗。它小小的身影看上去並不起眼,可它會在五湖四海的遊客們到達長城的時候,招來風姑姑、彩雲婆婆一起向遊客們問好。瞧!它還會用小手掌般的葉片熱烈地鼓掌呢!」
「最後一粒種子呢?」媽媽緊接著問:「你打算種哪兒?」
「最後一粒種子,當然要種在我家門前羅!」我向媽媽扮了一個鬼臉說:「我要讓它為我的家園增添一抹綠色。當清晨的小鳥兒向我問好時,我會仔細地為種子澆水、施肥,讓它和我共同成長,共同學習。每當我看見它迎風搖拽的枝條,就會把不開心的事全部忘記。」
我停下來,喝了一口放在茶幾的涼白開水,說:「媽媽,這就是我春天的願望,你能和我一起去實現嗎?」「好,好!」媽媽樂呵呵地答應。「那我們快去買種子吧!」我拉著媽媽的手奔出家門,在我眼前彷彿呈現了祖國萬里山河到處涌動著盎然的春意……
1.從文中找出下列詞的近義詞。
調皮——(淘氣 ) 偎依——(依偎 )
流動——(涌動 ) 搖動——(搖曳 )
2.讀拼音寫詞語。
Zi run cheng xian yi huo you ya
(滋潤 ) (呈現 ) (疑惑 ) (幽雅 )
3.用「——」畫出一個排比句。
4.用「~~~~」畫出一句比喻句,它把 比作 。 葉子比作眼睛
5.我的願望是擁有三粒 。其中,第一粒種在 種在那遙遠的澳門
,是希望祖國統一 。其中,第一粒種在 長城腳下
,是希望為祖國增添綠色。其中,第一粒種在 我家門前羅
,是希望綠化家園 。
6.最後一段中的省略號表示 語意未盡
7.短文表達了作者 對祖國統一,對大好河山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7.你的美好的願望是什麼?你能告訴大家嗎?說說看。

李子核
媽媽買來李子,放在盤子里,打算吃完飯分給孩子們。
瓦尼亞從來沒有嘗過李子。他不停地圍著李子打轉轉(zhuǎn huàn),一會兒去聞聞,一會兒去摸摸。他很想馬上就拿一個來嘗嘗。
瓦尼亞黑溜溜的眼珠往四周轉(zhuàn huàn)了一下,看看別人沒有注意他,就踮起腳尖,抓起一隻李子,趕快塞(sāi
sè)進嘴裡去。
吃完飯後,媽媽數(shǔ shù)了一下李子,發現少了一隻,就問孩子們:「你們吃過李子嗎?」
大家說:「沒有!」
瓦尼亞臉紅得像只熟透的大番茄,也說:「沒有,我沒有吃!」
媽媽看了看瓦尼亞,說:「誰吃了李子,這倒不要緊。可是李子有殼,誰要是把李子吞下去,那麼過一天就會送命的。」
瓦尼亞聽了媽媽的話,嚇得臉色蒼白。他搖晃著兩只小手,結結巴巴地說:沒有,我把核扔到窗子外面去了。「
一家人都笑了,而瓦尼亞卻哭了。
1.在正確的讀音下面畫「 」。
2.第二段中,瓦尼亞的動作的詞有 、 、 ,說明瓦尼亞 。
3.第三段中,瓦尼亞的動作的詞有 、 、 ,說明瓦尼亞 。
4.用「~~~~~」畫出文中的一個比喻句。它把 比作 。
5.媽媽說吞食李子會送命,是為了 。
6.「一家人都笑了」是因為 ,「瓦尼亞卻哭了」是因為

7.短文主要寫


8.短文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瑪麗的微笑
瑪麗打開門時,發現一個持刀的男人正在惡狠狠地看著自己。瑪麗靈機一動 微笑著說 朋友 你真會開玩笑 是推銷菜刀吧 我喜歡 我要一把
邊說邊讓男人進屋 接著說 你很像我過去的一位好心的鄰居 看到你真得好高興 你要咖啡還是茶
本來面帶殺氣的歹徒漸漸靦腆起來。
他有點結( )巴地說:「謝謝,哦,謝謝。」
最後,瑪麗真的買下那把明緩晃晃( )的菜刀,陌生男人拿著錢遲疑了一會兒真走了,在轉身離去的時候,他說:「小姐,你將改變我的一生。」
1. 把第一段的標點補充完整。
2. 在「( )」里填上正確的讀音。
3. 從文中找出下列詞的反義詞。
大方——( ) 熟悉——( ) 相信——( )
4.「本來面帶殺氣的歹徒」為什麼「漸漸靦腆起來。」

Ⅷ 什麼是小學語文寫人敘事性文章

小學語文寫人敘事性文章 就是通過寫某個人的事情來體現他(她)的某種品質內或精神。
註:小學容一二年級一般是片段描寫,小學三四五年級就是要寫文章了,而六年級則需寫兩到三件事,在六年級還需進行把內容寫精。
當然,如果要寫得好,細節描寫(如: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等)是必不可少的。
一般就這樣了。另外,老師上課應該都講過了的,記得好好聽講哦!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敘事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