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數學中的變速問題

小學數學中的變速問題

發布時間:2021-02-06 14:35:10

Ⅰ 初三數學變速問題,急!

1. 平均速度=(V0+Vt)/2=(0+14)/2=7m/s
t=s/v=(10+0.8)/7=1.54s
2. 平均每秒運動員速度的變化量= (Vt— V0)/t=(14—0)/1.54=9.09m/s2
先做兩問啊,專這角標都打不屬出來。

Ⅱ 小學變速行程問題

甲乙速度比為4:5所以他們相遇時,甲走了4/9,乙走了5/9乙提速20%後,用4個小時走內完4/9的路程乙提速後的容速度則是1/9每小時甲的速度=(1/9)÷(1+20%)×4/5=2/27甲從4/9處以2/27每小時的速度走了4個小時,還有112米所以甲剩下距離為(1-4/9-4×2/27)=7/27ab距離則為112÷7/27=432米 p.s. 這題出得太有問題了,432米的路,甲和乙走了那麼多小時……悲劇……

Ⅲ 五年級奧數行程問題(變速和轉向)

小明早上從家步行去學校,走完一半路程時,爸爸發現小明的數學課本丟在家裡,隨即開車去給小明送書。趕上時,小明還有3/10的路程未走完,小明隨即上了爸爸的車,由爸爸送往學校。這樣,小明比獨自步行提早5分鍾到校。問:小明從家到學校全部步行要多少時間?
1、設總路程為S,小明步行速度為a,車速為b,小明從家到學校全部步行時間為c=S/a,爸爸開車到學校時間為d=S/b,
小明走2/10的路程用的時間和爸爸開車行7/10的路程用的時間相同,即(2/10S)÷a=(7/10S)÷b,c-d=S÷a-S÷b=5,由上二式得S/a-2S/(7a)=5,S/a=7
2、解:設小明的速度為X,汽車的速度為Y。
由題意得
3/10/X-3/10/Y=5
1/5/X*Y=7/10
解得X=3/70
所以1/X=1/3/70=70/3(分)

3、分析:根據題意,從爸爸發現小明忘記帶數學書,到爸爸與小明相遇,車行進路程為1/2+(1/2-3/10)=7/10,小明行進路程為2/10.
設:車速度為a,小明速度為b
得方程:
(1) 7/10÷a=1/5÷b
(2) 3/10÷a+5=3/10÷b
解得:b=3/70
所以小明全部步行所需時間為1÷3/70=70/3
答:小明從家到學校全部步行要70/3分

小學數學中有哪些問題是比較典型的難題

找規律的題,還有求面積,體積,變個方法,找個稀奇古怪的形狀,只要你能拼接,會計算,細心就好了..
相遇,相向問題.
濃度題.

Ⅳ 小學數學教學中可能遇到哪些問題

幼升小准備不是簡單的語數外啟蒙那麼簡單了,在上小學前可以嘗試培養孩子一些專小學生的日常,讓他屬有相對足夠的時間來適應和准備小學生活。
語文:拼音基本學習;識字,是孩子閱讀學習的一個基礎。
數學:10以內加減法,基本數數。
英語:接觸過,會一些簡單的對話和單詞即可,零基礎的孩子也可以跟得上。
書寫水平:大班以後要有意識有步驟的訓練孩子書寫習慣。一定要會寫字,而是接觸過筆,訓練過手部肌肉,畫畫也是一種書寫,一定要有書寫的意識和基礎。
運動技能:很多小學在一年級都有明確的某項運動要求。
學習習慣:每節課45分鍾,寫作業的習慣,不遲到不曠課。
生活習慣:作息時間的調整,自理能力,交際能力(主動表達)。
心理准備:對比幼兒園,師生比、師生關系都發生了改變;家長對孩子的期望也從家庭個性化標准向社會標准在轉移比重等等。

Ⅵ 小學數學教學中常出現哪些問題

1、教學的方法與學生的理解不對應或不同步。這是大多數老師的問題,內因為他們的方法幾容十年如一日,而孩子不斷的更新換代,各種差異也非常明顯。
2、只注重結果,不注重過程。教育學生思想過程,是數學教學的核心,由於能力所限,我們能做到的很少。
3、對知識點的關鍵詞的教育,意識不足、講解不到位,一知半解的學生比比皆是。
4、很少使用孩子的語言,這是很多孩子不喜歡數學的原因。
。。。。。。。。。。。。。。

Ⅶ 六年級自行車里的數學:變速自行車是怎樣變速的

自行車是通過人來力踩踏源板帶動後輪轉動,踏板與後輪為鏈輪傳動,兩者之間線速度相同,當改變鏈條套在踏板初鏈輪或者後輪處鏈輪時,齒數比不同,角速度即不同,此時在踏板處轉速不變時後輪轉動的就會快或者慢,此即變速自行車的變速原理

Ⅷ 初中數學變速問題

初中沒學加速度吧 那就按沒學的解答

由於是上升下降的速度是勻速減少和增加

因此可版以用平均速度來求解

整個過權程可分為兩個步驟 上升和下降 只取一個就能解答

上升過程 拋出點到最高點速度分別是 25 0

平均速度就是 (25+0)/2=12.5

用時5/2=2.5秒

得到路程為 12.5乘以2.5 等於31.25米

Ⅸ 探究變速問題中時間與路程有什麼關系

探究變速運動規律
研究目的: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學習運用位移與時間的比例關系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並求出物體的加速度。
實驗過程
1.在桌面(或地面)上用木塊把槽板墊成斜面(為什麼中間要墊1-2塊?)。在與槽板長度相同的紙條上畫出16條以上的、十分清晰的等分線,再把紙條貼在槽板側面上。如圖所示。
2.用擋板1(木塊)把球擋在槽板的第1格上,擋板與球接觸的面與第一條等分線相齊。把擋板2放在斜面上距球幾個「單位」長處,其左側與等分線相齊。在下表中記下此單位長數目。
3.將球從靜止放開,並同時發出開始計時的信號。放開球的操作是:用手把擋板1沿斜面向下方突然迅速撤去;計時信號是:「倒數」3、2、1、放!計時者聽到「放」字開始計時(開動停表),在聽和看到球碰到擋板2時停止計時(止動停表)。重復操作8-10次,求出各次記錄時間的平均值作為球的運動時間,記入表內。
4.將擋板2依次下移2-3個「單位」長,重復步驟3的操作,再取幾組關於S和t的數據,直至擋板2移至最下端為止。
5.求出各次實驗的S/t2的比值,看它們在實驗誤差范圍內是否相等。如相等,則運動是勻加速的。求出各次實驗S/t2的平均值,再乘以2,即得此勻變速運動的加速度。
原始記錄:
T(s) s(mm)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1
2
3
4
結論: 如果物體做初速為零的勻變速直線運動,則其位移隨時間變化的規律是S=(1/2)at2,即位移與時間的平方成正比。如果實驗測得在誤差范圍內比值S/t2為一恆量,即證明了運動是勻變速的,且這個比值就是加速度大小的一半。 ⑴s=vt(2) v=v0+at(3) s=v0t+0。5at2(4) v2-v20=2as⑸平均速度V平=s/t(定義式)
討論: 1.時間測量誤差是本實驗最主要的誤差來源,正確進行時間測量是實驗成敗的關鍵之一。要力求計時與球的運動同步,並對同一位移,多測幾次時間,求平均值,如有可能,可幾個人同時進行時間測定,效果更好。
2.實驗關鍵之二是保證斜槽內口兩側棱的直線度,其光滑程度力求接近(可用砂紙打磨一下);所用斜槽越長,下面墊的木塊數相應要越多。
3.長槽板可用兩根平行的光滑圓棒代替,兩端插入支架中以保證平行。
參考資料:無
這是我以前做這個的時候自己做的,應該是正確的
圖沒法發給你,網上有的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中的變速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